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艺术设计

传统艺术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艺术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艺术设计

传统艺术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绘画艺术 现代艺术设计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艺术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艺术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绘画造型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艺术设计。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远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生活中孕育了绘画的胚胎,从已由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所产生的彩陶艺术所描绘的鱼纹、人面纹及花叶纹等装饰图形,至明清时期的文人绘画,我们会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各类绘画艺术,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之中,“形”的表现往往是中国历史艺术家借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画论所说的“以形传神”、“借物咏志”。中国画艺术家在表现某一种自然物象时,更多地是注重与“形”所蕴涵地精神意义,而不是对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态的外形模写。正因如此,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象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将自然物象之形抽象为一种图式化的符号语言。

传统艺术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民间美术;当代艺术设计;发展取向;文化意涵

一、对民间美术的再认知

作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文化形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民间美术的发展延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其丰富的种类、多样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具有原质特色的文化意涵却为今天的艺术设计积累了丰厚的资源,这座富裕的宝藏,向我们展现出一个深广的文化延展空间。民间美术的“现代价值”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具有表层的普及性意义,如一些视觉符号可以为现代设计所直接化合引用;另一层意义则需要深入到文化精神本质中去研究,索寻其有益于启迪现代艺术设计的隐性义理内涵。具有吉庆性、寓意性、完整性、装饰性的民间美术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行为方式,在生成与结构、稳定性与变异性、传承性与创造性以及价值判断等方面均有不容被忽视的风格特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民间美术既从全文化的视界彰昭出自身留存文明、传承文明的生命活力,更以其丰厚的哲学理念、美学内蕴等综合特质成为构筑现代文明尤其是当代艺术设计所不可或缺的启动平台。对于这些特点的认识,无疑是当代设计艺术学科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学习、研究和借鉴,不但是继承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是弘扬华夏文化、形成中国设计艺术民族化特色的重要途径。

二、当代艺术设计的境况与发展取向

应当承认,现代艺术设计活动的繁盛的确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立体化审美域境。经济的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使艺术设计也在不断延伸。可以说,艺术设计正以其旺盛的活力而成为当代文明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经出现,便迅速蔓延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结构、新的形式、新的功能、新的理念……使我们在新的生活秩序中获撷到前所未有的近乎奢侈的新体验。

尽管如此,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依然遭遇着别样的尴尬。“瞻前顾后,现代设计的结论几乎都是别国的模式。而当代设计文化的引入和发展的时间还很短,中国特色的设计思想还没有形成,寻找和确立中国现代设计之路便是一个重要课题。”[1]具有现代概念涵义的设计艺术学科的出现是近几年间的事,这一新学科对民间美术的学习研究基础更为薄弱,可以说,发掘传统文化中民间美术的文化资源以创造现时代的中国设计艺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目前,中国艺术设计所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当代中国文化在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和全球一体化的文化发展中,如何能作为独特的一元获取认同,如何构筑与世界整体文化相关联,同时还要具有独特而鲜明个性的现代中国文化事业,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一个新文化课题。缘于此,我们是否可以把探讨当代艺术设计发展取向的诉求点,从设计事象的客观存在与设计师的主观意识层面转移到把设计本体置于文化领域内,以宏观的文化价值形态体系来进行审视和解析呢?

笔者认为,解决方案理所当然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中去找寻。在这一方面,当代一些设计师已然迈着坚实的步伐彳亍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之间并初步取得了较为卓著的成就: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时,借鉴运用江南水乡青砖、黛瓦、粉墙等元素格调,使该现代建筑融入了传统文化情愫;世界优秀华人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在其系列招贴设计作品中,更是把中国传统的造型纹样和水墨气韵发挥得淋漓尽致……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都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设计作为文化的一个领域同样也是如此。作为在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中滋生繁衍的中华本土文化之一的中国民间文化――民间美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动新文化课题的难得契机和切入点。

三、文化意涵的共通与衍生

1.人文精神的回归

无所不在的人文观念贯穿在民间美术的各类活动事象之中,原始信仰、宇宙哲理、生命价值、人生理想、生活习俗等交汇成一个立体的本元文化时空。人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祈望美好现实生活的意识观念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形式表现出来。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中蕴积着大量的民俗意涵,可以说是民俗人文景观的一个形象世界。具有浓烈民族性的民间美术焕发出的独具风采的人文情怀,“鼓舞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弘扬着东方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把人文主义思想带进了现代化、高科技的时代。”[2]

现实生活中,以微电子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推进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格式化”,绝对抽象和理性的机器工业所生发出的强劲力量使设计品愈加背离人类属性的轨迹,现代设计在为我们创造出极端富足的产品形态和近乎奢侈的物欲满足背后,又如影随形般地留下了些许冷漠、孤寂和怅然若失的余味。高技术还需高情感来平衡,人们在享受极其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渴望得到人文关怀,希冀既充分展现个性,又能获取精神审美的体验。事实上,原本应该回归人文、“以人为本”的现代艺术设计不但没能给人类以终极关怀,相反却在日益剥蚀和疏远着人类的灵性天赋。

回眸静思,民间美术的造物原则恰如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可以从中寻绎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人文思想。民艺学博士潘鲁生对这一问题有着颇为深刻的认识:“民艺的科学特征,即它那浸润着人类伦理和审美情感的,被各种人文观念光芒所笼罩的、和自然及人类灵性相接近的经验理性却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着有益的启示和人文主义思想之源。”[3]直面传统民间美术给我们提供的大量优秀范例,在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平台上,现代艺术设计还应该切实关注人类自身合理、和谐发展的因素,以谋求与人文观念新层面的综合与提升。无论是从空间观念还是从时间观念上,民间美术体现的人文意蕴所昭彰出的内在巨大价值力,正是形成今天中国设计艺术多元属性(兼具传统性和现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物质性和精神性等)的向心力量。

2.自然观念的升华

对于民间美术的造物而言,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物质资源是其先决条件,中国博大的地域和丰富的物产熔铸出璀璨多姿的民间美术的工艺和形态。民间美术较多地保留了人类初始时期艺术发生的基本原发性特质――生活与艺术浑然一体。民间美术创作对待材料不拘一格,人们直接利用身边普通的材料和简单的工具来创造作品,并表现为简约纯朴、质拙淳厚、自由率真的艺术审美意趣,充溢着生命的活力。黄泥和土布、石头和竹木、纸张和皮革、面粉和纱麻、藤条和棕草……民间美术选用生活中这些简易普通、俯拾皆得的自然物质,借助其肌理、光泽、纹饰等自然形态特征和材料性能,通过一定的工艺制作,幻化成心中最理想的超越于自然属性之上的艺术造型。

与自然始终保持着绝对和谐的民间美术的造物观恰如一座耸然的灯塔,以独具着哲学思辩的东方智慧导引出一条现代艺术设计的航行之轨。民间美术造物的自然观对于日显弊端的现代设计不失为一剂滋补良方。设计造物应该在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和能动得益于自然环境间保持一个动态化的平衡格局,关注生存环境,发扬朴素的传统自然观,力求以合乎自然规律的设计来话语人与物的关系,以本真的原则消解人类和自然心灵之间日趋顽固的壁垒。

3.民族图式的延展

民间美术作品审美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外在的涵括造型和色彩等视觉要素在内的显性形态之中。在传统民间文化观念和集体意识的规限下,在历史图景和现实情境的交融中,伴随着民间美术创作实践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通用造型语汇,这些语汇进而铸塑成具有高度程式化、集体趋同性、承传稳定性的民间美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在长期的流变过程中,这种民间文化观念演构成民间美术中相对稳定的富含着某些历史先验性象征涵义的观念性造型符号。

千变万化的民间美术造型一方面为我们直接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图库宝藏,另一方面所蕴涵的气韵态势等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则更加值得借鉴。我们首先可以在学习、消化的基础上,从传统民间美术图式中提取形的元素并将之解构,然后再结合现代设计形态的编排组合规律予以设计重建并使赋予新的形式意义。即立足民间美术传统图式本体,对其原态内涵进行有机的分化、提取、转接,以重构、衍生出既能留存传统民间美术神韵又能凸显鲜明时代精神、传达现代设计理念与个性的具有新的视觉表达动力的设计艺术。更为重要的是,透过这些民间美术图形图式的外在视觉表征,我们还要发掘其所蕴藏着的更深层的文化意涵,进而在现代设计中延伸出更新、更深的精神理念以及审美象征意义,使设计作品更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

具有强悍视觉穿透力的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系完整、特质鲜明,亦属于民间美术的外在显性形态范畴。对色彩象征性的崇尚成为民间美术的一个审美共性。对民间美术色彩的认知、吸收和发展当然不能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从民间美术色彩的整体观念和特征来看,既重视呈现斑斓多彩的景象以诉诸于视知觉,同时还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受民间美术色彩观的启发,色彩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视知觉因素,在遵照文化历史观念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探究其视觉意境,即依据民艺色彩的象征性、寓意性传统,注重揭示色彩传达的外在视觉表意和内在视觉心理美感效应,使色彩的情调与深层文化观念相叠映。即色彩首先是一种基本的感性视知觉形式,同时我们又可以把色彩运用成一种主观的图式符号,以阐释、比附、象征某些特定的信息、情感和文化理念,以传达现时代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准则。

总之,具有多元复合文化意涵和价值的民间美术再次受到应有的瞩视是时展的必然需求。在更为宏阔的文化生态背景下把握民间美术历史发展的文脉和潜在的民族精神结构,以新的角度和眼光审视中国丰富独特的民间美术,解构其造型图式并发掘其蕴含的文化历史内容和观念性涵义以塑建具有国际性的新民族图式,是发展我国现代设计艺术文化的必由之路。

我们还应该看到,尽管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迪是多层面的,其自身所蕴涵的母体文化宝藏是我们进行艺术设计创造的源泉和动力,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升是全方位的,现时代精神所汇炼出来的代表着现代人生存特征的设计原则和思想依然是发展的主流,设计审美应是一个多元架构,现代设计的表达形式亦应是多姿多态的。

参考文献:

[1] 赵农.设计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46.

传统艺术设计范文第3篇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经过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的传统图式和传统艺术样式这些传统图形不仅形式丰富,而且还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情感心理和审美情趣及其审美观念。可以概括地说,传统图形往往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是其文化观念的一种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通常还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意味。因此,它具有通过某一个静止的瞬间。释放出更多、更丰富内涵的特征,这个特征与现代艺术设计所寻求的形式语汇十分吻台,也是传统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再发现、再利用、再创造的契合点。传统图形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现代文化进行碰撞和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整合现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不能把借鉴和运用传统图形理解为简单的、机械的复制或拼凑。不是在设计中放入一张剪纸或画上一个传统纹样就能称之为融合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能说明对现代艺术设计的理解还过于表面和肤浅。借鉴传统图形进行设计,首先应当切合设计主题,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图形来表达某种意味、情感和思想;或是把传统图形的某些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和出新,使其既有传统图形的形似和神韵,又有现代设计的意味:或是将传统的设计手法渗透于现代设计的图形之中,进而体现出某个地区、某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

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各国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范例。这些作品极其重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将本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同艺术样式的表现语汇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在现代艺术设计之中。细细揣摩这些作品,其中有的是受到浮世绘版画的影响。借用了浮世绘版画中人物形象表现的典型手法;有的则体现了传统日本画中清新、淡雅、膝胧的风格特点;还有的是把传统戏剧的面具和歌舞伎演员的形象,作为图形设计的表现对象;也有的是运用其特有的汉字、平假名、片假名这三种不同的文字符号来表现的。这些作品通过借用图形的形式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容,以深化作品的文化底蕴和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斌予传统图形以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视觉语汇。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日本第二代著名艺术设计家田中一光的作品,其中既包含着该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又具备了强烈的现代美感,将传统精神和现代意识融为一体。并在东西方文化碰撞和交融的切合点上寻觅到了自己的位置,可以说。他是日本艺术设计家中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最优秀的典范之一。他的作品造型精练、色彩明丽,表现手法多样,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趣味性。在他设计的系列海报中,多次成功地借鉴了日本传统戏剧的脸谱图形,运用不同的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取得了异曲同工的视觉效果。其中,有的是以几何形方格为骨架构成画面形象、在色彩上配以低明度、高彩度的日本传统色的表现方法;有的是以黑白反转的形式,达到加强主题表现的力度;有的则是用鲜艳跳跃的色块来突出作品主题的寓意。在《第二十八回产经观世能》作品中,作者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传统的百面图形加以变化和创新,取得了使人为之一振的视觉效果。在田中一光的许多设计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非常善于将日本的汉宇及平假名和片假名,通过现代的表现手法和个性化的版式排列.将其融入到设计作品之中。使文字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获得新的诠释和多样化的表现。这些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民彩。继承和弘扬了该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华,也可以认为这是其传统的结晶。

传统艺术设计范文第4篇

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在精神层面上满足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也为设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传统艺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通过设计师的创意表现,在视觉上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弘扬和传承传统艺术的目的。作为设计师,需要思考和解决设计中传统与现代应该怎样融合来体现设计的时代感与传统文化特色。

一、现代设计应体现传统艺术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的传统艺术丰富多彩,它主要包括园林、建筑、音乐、戏曲、绘画、书法等等。这些历经千年的传统艺术给设计师们以智慧的启迪,新的创作元素为设计输入新鲜血液,现代设计的发展充满了生命力。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国家馆 “东方之冠”的设计同样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现代诠释的优秀案例,在造型方面,它借鉴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件“斗拱”和夏商周时期青铜制器皿“四足鼎”的造型,通过简化、提炼、整合等艺术手法设计出时代气息与民族特色浓郁的建筑符号;在色彩上运用传统的“中国红”,设计师采用色彩渐变的艺术手法装饰建筑,建筑外观自上而下由深入浅进行渐变,给观者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表达了人们追求吉祥、欢乐、和谐的民族情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热情、奋进、团结、自信的民族精神;在文化内涵上,它体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是传统的哲学思想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产物,阐释了中国特有的建筑美学,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因此,对于传统艺术的学习和借鉴不是简单的形式或内容上的“移花接木”,它需要设计师通过艺术上的加工,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体现设计的时代感。同时,传统元素的借鉴应具有代表性和可识读性,使观者更容易识别和理解设计内涵,在欣赏作品时与设计师达成共鸣。此外,要深层挖掘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使其更符合设计的主题,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任何传统艺术符号都蕴含着与之相关的本原哲学思想,我们要做的是寻根探源,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根源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传统艺术,从而设计出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又体现文化内涵的作品。

二、民俗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弘扬

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反映广大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民俗既属于过去也立足于当下。如陈建宪在《民俗学概论》的绪论中所说:“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它的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它的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一个国家或民族民众的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和变化。”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设计师将民俗与设计有机结合,能够使两者相得益彰。2004年由北京奥美为中国移动制作的 “福禄寿喜财安”系列贺岁广告就很好地融合了民俗文化。以关公至尊、威严的形象表现“全球通”;以哪吒圈出“动感地带”的“地盘”;让弥勒佛表现“神州行”的轻松。该广告从2004年岁末到2005年春节期节进行宣传,很好地将年俗文化融入广告制作和宣传中,平面广告运用了民俗艺术中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选用中国传统吉祥人物,借用春节期间常见吉祥语,既贴近民众生活,又迎合了人们求吉纳福的民俗心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商业宣传的效果。这类广告在向人们传达企业信息的同时,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设计中善用民俗文化有利于深化设计的文化内涵,使设计更贴近广大民众,易于让人们接受,人们通过凝练的设计符号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民俗现象,从而达到文化的回归和认同。民俗艺术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艺术设计同样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其中包括民间的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学习和借鉴民俗艺术,将民俗艺术融入设计当中,能够丰富设计语言和表现手法,有利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三、运用现代技术演绎传统艺术

设计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设计没有技术无以为设计,而科学技术没有设计参与也找不到同社会生活的结合点,从而不能转化成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导致了20世纪初各种设计思潮的产生,同时为设计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革命则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前提,设计的“可能”在新技术的协助下得以实现。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演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就是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的成功案例之一。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为创作母本,由设计师于正所带设计团队运用多媒体艺术表现手法创作的大屏卷轴动画,它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设计团队选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画作品为题材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并且采用现代设计表

转贴于

现手法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同时,设计团队大胆想象创作夜景版清明上河图,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弥补了传统绘画效果表现的缺憾。无独有偶,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展现的长轴“画卷”也是一例。“卷轴”是一个用于播放数字影像内容的超大led液晶电视,设计团队借用中国传统艺术中书画卷轴形式,运用最新的数字影像技术制造出梦幻的视觉效果,讲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传统的长卷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符号,表达了东方美学独特的时空观念与哲学精神,利用现代数字影像技术向“他者”述说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以上两个设计案例分别是对传统艺术中长卷中国画“内容”和“外形”的借用,它们不是简单地再现传统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而是通过设计的创新丰富其内容和表现形式。设计的创新可以是推陈出新,也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再创作,关键是要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犹如一对指挥棒,需要设计师熟练掌握和运用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

传统艺术设计范文第5篇

就我国传统文化构造与发展来看,不仅包含了多项内容,同时存在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但是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并不存在传统工艺美术这概念。针对这一名词,追本溯源就其实就是手工工业与手工艺两者相互结合的产物。如果单单将工艺美术视作为物质类抽象表现,其实并不全面。综合来说传统工艺美术就是物质类抽象与精神类产物相互结合的产物。在传统工艺美术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设计学科随之产生。这两者相互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不同之处。

二、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相似点与区别

其实人们在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产生的时期不同,在社会历史中需要完成不同的社会使命。两者相互联系和影响,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又具有非延承性。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实可以将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化包含在内。简单来说传统艺术美术就是我国审美情趣的经历。但是艺术设计则不同。艺术设计起源于西方文明,无论是从图案、构成还是装饰方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现代工业发展的过程。从这就可以看出艺术设计是有着浓厚的西方文化,而传统工艺美术则是在本土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还强调了手工业的重要性。从这就可以看出,这两者其实在艺术方面的追求与体现,更多是重视创造性与动手能力,这一点共同凸显在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中。研究人员在研究的时候就发现,所谓的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称谓发生了改变,深层的含义就是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认识与感悟一个过程,也是主体倾向的表达。工艺美术这一个名词即使是通过外文直译而来,但是研究人员在研究的时候就发现该名词就已经准确的概括了我国传统手工工艺。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实本身就涵盖了非常浓厚的经济特点。而艺术设计则是由着现代工业化大生产产生的。这就充分的说明了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特点。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现代文明更迭。自给自足的传统手工业逐渐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而这其实就是传统工艺美术朝着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表现。在这样一种发展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

三、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不可替代性

其实严格来说,传统工艺美术其实并不像名字变换那么简单。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艺术设计其实并不能涵盖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也不能将艺术设计表达出来。简单来说,这两者其实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而这其实也就说明了艺术设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不能完全取代工艺美术所含有的历史价值。从名词的涵盖范围来看,设计涵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工业、电子工业、制造业都被包含在设计范围中,但是工艺美术包含的内容主要属于美术图案、手工工艺以及装饰工艺等。从这就会发现,人们在研究的时候就试图实用设计来涵盖工艺美术的内容,其实这就属于一种误区。传统工艺美术大部分属于民间工艺艺术的传承,在风格表现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东方特点。而艺术设计从设计的结果就会发现,其讲究的是正规教育下产生的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表现形式上就会发现艺术设计其实就是通过现代的表现方式将创造性的思想表现出来。我国艺术设计学科在产生之后就一直由教育延续下来,通过教育将艺术设计朝着多层次、多专业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其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将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引进来,促使教育者在接受正规教育的时候能够接受到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这样的简单论述就说明了创造性设计思维理念其实就是现代工艺与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机械化已经逐步取代了手工工业。导致手工工艺赖以生存的工艺失去实际的用途,手工工艺也已经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即便如此,在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手工工艺中的美术开始逐步走向复兴,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如,我国已经将多项民间工艺划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手工工艺获得应有的重视。与此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市场逐渐开发,收藏市场逐渐升温,促使多种手工工艺渐渐获得市场认可。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