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妈妈对宝宝说的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他咿咿呀呀地叫着,你仔仔细细地听着,可常常是一头雾水……本期Hers特邀首都儿研所保健科专家金春华主任,总结了你奶宝贝的10句话,让你了解孩子的真正感受!
话语1 我饿的时候,就会用嘴去探索周围的事物。
专家关键词: 感到饥饿
一般来讲,宝宝饥饿时,最主要的动作是用嘴去探索周围的事物,寻觅可以吃的食物。寻找妈妈的时,小嘴不断地吸吮着,当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理解时,宝宝就开始表现出急躁、哭闹等,若还不能及时吃上奶,宝宝的哭声明显地一声比一声高,其目的是引起母亲的注意,提醒并告诉大伙,他“小人家”现在已经饿啦,该吃奶啦。
话语2 如果妈妈的奶不够我吃,那样刚吃完奶1个小时后,我又一副饥饿的模样。
专家关键词:没有吃饱
母乳不足的宝宝大部分在吃奶后1小时左右,又表现出饥饿的神态,这些都表示即有母乳不足。若奶后2小时饥饿,宝宝要求再吃奶时,家长不用着急,这是正常的母乳喂养宝宝就餐间隔时间。喂母乳不像喂配方奶那样,吃奶间隔时间那么长。正常情况下,母乳喂养宝宝大约两小时吃奶一次,到时间宝宝就会饿,吃饱了宝宝则表现精神饱满,愉快,安静。
话语3 若妈妈将母乳挤出放到奶瓶里喂我,我就只认识人工而不认识妈妈的了呢!
专家关键词:要母乳不要奶瓶
有些母乳喂养的妈妈,会将母奶挤出来放到奶瓶里喂婴儿。这样时间一长婴儿就只认人工不认妈妈了,当妈妈再喂奶时,婴儿会拒绝吸吮母亲。另外,将奶挤出来再喂婴儿,一方面增加二次污染的机会,挤出来的奶量没有婴儿自己吸吮母亲所得到的乳汁多,常常会使婴儿摄入量不足,体重增长缓慢。因此不是特殊原因不主张母奶挤出来放到奶瓶里再喂婴儿。
话语4 我都睡了7个小时了,妈妈还不忍心叫醒我给我喂奶呀!那怎么行呢。
专家关键词:灵活给奶
我们主张3~4个小时喂奶1次,强调灵活地掌握喂养规律,而不是机械的、刻板的。不是那种宝宝已经醒了、饿得直哭,我们还非得等到4个小时,甚至1分钟不差地看着时间等待,直到达4个小时才肯喂奶,使宝宝错过了最佳喂奶时间。也不是到了喂奶时间,宝宝正睡得很香甜的时候,把宝宝弄醒吃奶,更不主张让宝宝睡觉超过6~7个小时,还任凭宝宝睡觉也不将宝宝唤醒喂奶的做法。因此强调合理、灵活安排喂奶时间。
话语5 我吃着吃着奶就睡着了,那是因为我的体质很弱。
专家关键词:体质弱爱睡眠
体质弱的宝宝吃奶容易睡着,有时,宝宝边吃边睡,在有效的时间里所吃的奶量较少。因此,在喂奶时应保持宝宝处于清醒状态,吃奶时要不断地用捏耳朵等方法刺激宝宝,使其在吃奶期间不断吸吮,以增加吃奶量。如果宝宝2~3天排便1次,可能与宝宝体质弱吃奶量少有关。如果宝宝排便呈稀水样、有黏液、脓血便,大便带血丝,或排便时哭闹等,应该及时看医生。
话语6 妈妈的奶水不够的时候,就给我来点配方奶吧。
专家关键词:混搭喂养
从营养学角度出发,应该先吃母乳,不足的量用奶粉来补充。但在实际喂养中,操作起来很困难,当宝宝吃完母乳后,再给奶粉时,大多数宝宝,不太依从,甚至哭闹、拒奶。怎么办呢?如遇有这样的宝宝,不妨改变一下喂养方式:可以吃1次母奶,1~2小时后再吃1次奶粉,间隔4个小时再喂母奶,母奶和奶粉交替喂养。
话语7 要是给我喝奶粉的话,可不是越稠就越好!
专家关键词:奶粉不要稠
目前,宝宝吃的奶大多是配方奶粉,水和奶粉有一定的配比,冲调比例要按说明进行,不能任意改变比例。奶粉过多,奶就比较稠,容易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引起宝宝腹胀,腹泻。奶粉少,奶比较稀,营养成分不够,影响宝宝生长发育。一般来讲,可按奶粉说明将宝宝该吃奶量所需要加的水量倒入到奶瓶中,再用相同品牌奶粉商提供的标准勺,量好宝宝能吃的奶粉量,放入奶瓶中摇匀。
话语8 除了给我喂奶,别忘记给我喝一点水。
专家关键词:喂奶也要喂水
除了吃奶,还应该给宝宝喝水。那么,宝宝到底该喝多少水呢?其实,喝水不像吃奶那样有明确的量,可多可少,宝宝喝水和天气、室温、宝宝穿得多少、所吃奶的品质、成分有关。天热就多喝一点,天冷可能就少一点或不喝。吃鲜牛奶含蛋白质及矿物质高,宝宝容易口渴而多喝水,若喂糖水多也容易使宝宝多喝水,一般新生宝宝每天喝水50~100 毫升不等。
话语9 男女不同,喝奶量也不同呢。
专家关键词:男女不同
由于新生儿出生体重不同,胃容量和消化能力也不同,男女孩之间也有个体差异,这些不同和差异决定了宝宝所吃奶量,宝宝经过出生最初几天的适应期之后,家长可能逐渐掌握了宝宝每次所吃的奶量,而且宝宝吃奶也有了一定的规律。一般宝宝吃奶后能安静3~4个小时,然后再吃下一次奶。那么宝宝每天吃多少奶合适,喝多少水呢?正常状态下,出生1天的宝宝每次吃奶15~20毫升,3天每次吃奶约50毫升。
话语10 如果我小小地哭一场,别那么紧张,这也是我增加肺活量的小妙方。
专家关键词:哭不是坏事
如果宝宝还是坚决不吃奶粉,可以请别人代劳来喂宝宝奶粉,以免母亲的气味影响宝宝吃奶的情绪。家长不要轻易改变最初确定的喂养方案,即便宝宝哭闹,也属于正常反抗,小哭一会儿对宝宝是个锻炼,还可以增加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发育。如果有1~2次吃奶少,对宝宝影响不大,当宝宝饥饿难耐时,慢慢地也就开始吃奶粉了,不必过于担心。
话语11 不要把我喝的牛奶放到你的嘴里去试奶温。
从前,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狡猾的狐狸。
有一天,鸡妈妈把房子建好了。夏天,鸡宝宝在房子里热得都生病了。一天,鹅大哥对鸡妈妈说:“鸡妈妈,您应该从这儿开一个窗户。”于是,鸡妈妈按鹅大哥说的去做。半个月后,鸡宝宝的病好了,鸡妈妈想应该多听别人的劝告。正在这时,狐狸来了,它对鸡妈妈说:“你们家这窗户再开大一点就更好了。”于是,鸡妈妈把窗户开得更大了一些。
第二天,鸡妈妈出去给鸡宝宝找食,狐狸跳进窗户,把小鸡给吃了。鸡妈妈回来以后发现鸡宝宝不见了,鸡妈妈发现窗户上有狐狸的脚印,鸡妈妈才明白不能听坏人的话。
从这个故事中,我终于明白了:不是任何人的话都可以随便听的。
指导教师 崔梅茹
家长平常要注意和孩子说话的内容,或许你只是开个玩笑,但是宝宝信以为真便会对他的心理造成压力。而且类似这样的话,其实潜意识就是你这样做妈妈才爱你。这样容易让宝宝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父母无条件的爱才能让孩子时刻感受安全感,宝宝才会变得更加的勇敢积极。
以“妈妈不爱你了”刺激
孩子在某次幼儿园活动中不敢上台表演,家长就觉得自己的宝宝是比较内敛害羞的人,不太敢当众表现自己。为了“尊重”孩子的决定,避免老师再次“勉强”孩子去做一些表演的活动,家长便叮嘱老师尽量少给孩子机会,免得孩子为难。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们一再强调要尊重个性,不要勉强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但是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或许宝宝只是一时气话,或者一时提不上勇气,并不代表宝宝下次不愿意,或者是不喜欢做这样的事情。家长的“一意孤行”或许就断了孩子很多锻炼学习的机会了。
因此,家长可以多和孩子沟通,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性格,那一次的不敢是什么原因,如果只是偶发性的,那么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下次一定要抓住机会去表现自己;如果孩子说不出具体的原因,那么家长也应该多鼓励给孩子“再试一下”的机会,或许下一次,你家宝宝就会给你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给“再试一下”的机会
一些强势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敢做,就逼他,认为有压力才能发挥出孩子潜能。但其实强扭的瓜不甜,家长越是逼迫孩子去做,孩子越是心理上有抵触的思想。即使这次孩子是成功地被你硬推上台了,但是他心里面还是一万个不愿意,这种消极的体验使得他下次更是战战兢兢,更加逃避上台表演,孩子变得更加不自信。
大人都有自己不敢不愿意的事,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小孩子。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上台去演说或者表演,家长就不要强迫孩子,更不要因此而责骂孩子是胆小鬼,给孩子多一分宽容。妈妈应该学会说,“宝宝不敢没关系,妈妈依然爱你”让孩子感觉到即使自己是“不听话”的,但是父母还是爱自己,尊重自己的决定的。家长多一点宽容与鼓励,孩子更自尊自信,总有一天能够自信满满地站上舞台,让你骄傲。
硬推孩子上台 怀疑孩子的理由
孩子不敢、不愿意去做,家长总是会第一时间去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不敢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和孩子相互沟通了解的绝好机会,但是父母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愿,要相信孩子的理由。
一些家长即使获得了孩子的答复,但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觉得宝宝在撒谎,明明是宝宝胆怯害怕却回答说是自己身体不舒服。即使如此,家长也不要戳穿孩子的“掩饰”,毕竟孩子也有自己不愿说的理由,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因此不要对孩子太过较真,抓着宝宝的小辫子不放。
如果你家孩子愿意跟你敞开心扉,就请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话并相信他说的理由。让宝宝能够充分地感受父母的爱,建立对父母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宝宝自然会将自己心里面的真实想法跟你说。
常跟别人比较
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是众多家长的通病。家长本以为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让孩子有个例子可以参照学习,但其实这种横向比较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引发孩子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脆弱的,如果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他比,他会更加抬不起头来,甚至将委屈乃至恨转移到别人家的孩子身上。
因此,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明智的家长,学会给孩子正面的肯定,当孩子表示自己不敢做时,父母要对孩子满怀信心,对孩子说“你能行”。家长们要多点发现孩子的优点,学会赏识孩子,多对孩子进行鼓励赞扬,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
出口否定句
场景:小诺3岁了,爸爸妈妈都很忙,就把他交给爷爷奶奶带。有的时候奶奶会当着小诺的面数落爷爷:“你个死老头子!缺德鬼!”甚至还会教小诺说:“小诺,说爷爷是臭老头!”这样一来二去的,小诺现在对着爷爷说脏话说得一套一套的。爷爷呢,不但不生气,反而觉得挺好玩的。
像小诺这样时不时说出脏话的小孩并不算少,但身旁的家长大都一笑了之,脾气暴―点的就会大声呵斥。这样的极端做法,对于说脏话的宝宝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3岁左右的孩子,是非、真假、美丑、善恶观念十分模糊,他们甚至不知道“脏话”意味着什么。这个年纪,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只是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照猫画虎地学出来。可是,往往先学到的东西记忆也会是最深刻的,一旦孩子形成了说脏话的习惯,想要再删除这种记忆可就不容易了。
一、欲擒故纵
解释 小孩子说脏话,大部分是因为好玩,而且每次说脏话,大人们总会跟他们有一次“互动”,不管是得到鼓励还是受到批评,总之会受到关注。周围的人反应越大,宝宝就越会觉得说脏话很有意思,以后有机会便会故伎重施。
对策:小孩说脏话的时候,大人一定不要表现出大惊小怪的样子,最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几次下来,大人只要没有大的反应,宝宝就会渐渐觉得这件事情没有意思,不好玩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寻找新的方式吸引大家的注意,至于“脏话”,恐怕早就被他们远远抛在脑后了。
二、以身作则
解释:前面说过,这个年纪的孩子,很喜欢模仿。他们才不管什么好的、坏的、对的、错的,他们想做的只是模仿。模仿大人说话的内容、语气、神态、动作等。不要听到宝宝说脏话,就一味地责怪宝宝,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呢?有可能宝宝说的脏话来源,就是我们平时不经意的言语。
对策:孩子跟父母接触的时间很多,父母的言行时刻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常言道“自树树人”,只有大人们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说脏话,不对别人说尖酸刻薄的语言,这样才能放心地对宝宝进行“言传身教”。不想让宝宝说脏话,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脏话从你自己的世界中彻底扔掉!
三、净化环境
解释:如果爸爸妈妈的言行一直很文明的话,就要仔细观察一下宝宝平时所处的环境了,侦查一下脏话的来源,看是祖辈不经意的口头语还是小伙伴无心的斗嘴……还记得《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宝宝所处的环境很重要的。
对策: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真得像孟母一样搬家,只要他远离不良环境就可以了。比如,把孩子从祖辈家里接出来,送到幼儿园;不让他跟一些说脏话的孩子起玩;有选择的让宝宝看电视,不要让他看一些打打杀杀的帮派影片 脱离了不好的环境,宝宝就会慢慢地忘记脏话了。
四、适当惩罚
解释:惩罚,对一些宝宝来说,是制止他们某种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有的家长,一听见宝宝说脏话,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当着多少人的面,都是一顿“暴风骤雨”的数落:“这孩子!跟谁学的!小小年纪就不学好!真给我丢人!”这样的批评,会伤害到宝宝幼小、脆弱的心灵的。所以,惩罚可以,但一定要适度。
对策:惩罚的措施,建议当宝宝大一点却还是说脏话的时候再使用。在他能理解你的话的情况下,可以严肃认真地跟他说不喜欢他说这样的话。然后可以采取没收玩具、没收零食、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不跟他说话等方式,让他知道,说脏话是不对的,爸爸妈妈会生气,自己会没有玩具玩、没有零食吃。下次,当他再说话时,自然就会有所顾忌了。因为对小朋友来说,没有什么比玩具和好吃的东西更重要的事情了。
五、正确引导
语言环境太复杂
很多家庭都是祖孙三代,老人帮忙带孩子,家里的语言环境也因此会变得很复杂,爸爸妈妈说普通话,爷爷奶奶说家乡话,这种复杂的语言环境会给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宝宝带来一些困惑,他需要更多点时间来积累和转化这些语言。
不用说话也可以
和宝宝相处的时间越长,爸爸妈妈和宝宝的默契度也会越高。宝宝的一个小眼神,或一抬手,一挑眉,妈妈就能准确无误地知道宝宝想要做什么。这种“默契”会让宝宝觉得不说话也没关系,当然就不用很辛苦地学说话了。
积累期
每个宝宝说话有早有晚,在他真正开口说话前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语言积累期,而这个积累期的长短也各有不同。在他真正开口说话前,其实一直在用耳朵听,一直在储存词汇呢!
太在意发音
有些爸爸妈妈在宝宝初学说话时就很注重发音,一遍一遍地纠正宝宝说的不清楚、不标准的发音,这会让宝宝感到说话有压力,自然就更不愿意开口尝试了。
大方开口小贴士
耐心等待
如果宝宝对周围人说话的意思都理解,并做出正确的反应,那不妨就再多给他些时间吧。等待的时候多为他读故事书,和他对话,问他意见,他会从先说2个字开始,慢慢说成4个字,然后逐渐会说出完整的句子了。
学做“懒”妈妈
妈妈为宝宝传递他要的东西或响应他的要求时,不要那么刻不容缓,稍稍放慢些节奏等他再要求一下。这时,宝宝会咬字不清地边描述,边比画着自己想要拿到的东西,大人回应的时候,一边递过去,一边还可以问:“是这个吗?”“能再说一下吗?妈妈不是很清楚。”当宝宝有更多机会开口锻炼,并发现说话很有用时,他就会在更多情况去尝试语言表达了。
及时鼓励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