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预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的复杂变化、企业理财过程及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经营者能力的局限性以及所使用的手段与方法的有限性。
一、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
尽管财务风险的成因多而复杂,但在财务风险阶段,企业可以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便企业分析评估,有效防范。
(一)定性分析方法
1、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指依靠一些专家,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状况做出判断而进行的一种集体研讨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通过讨论与辩论,取长补短,去异求同,全面考虑并得出结论。
2、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通过专家间的相互交流,引起“思维共鸣”,产生组合效应,形成宏观的只能结构,进行创造性思维,它又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直接头脑风暴法是根据一定规划,通过共同讨论具体问题,发挥宏观智能结构的集体效应,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集体评估,预测的方法;质疑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同时召开两个专家会议,集体产生设想的方法。
3、特尔菲法。特尔菲法是在专家个人判断和专家会议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直观预测方法,它采用函询条差的方法,向同预测问题有关领域的专家提出问题,然后将他们回答的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反馈。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而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意见,该法对未来发展中的各种可能出现和期望出现的前景做出概率估价,因此该法为决策者提供了多方案选择的可能性,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二)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的计算测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分析财务风险。是管理与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主要的分析方法有杠杆分析,标准离差分析和层次分析。
1、杠杆分析。通过对经营杠杆系数(DOL)和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分析率衡量企业经营风险和融资风险的大小以及杠杆利益水平的高低。
(1)经营杠杆,是指由于企业存在着固定成本而出现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衡量经营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DOL)。
其计算公式为:
DOL=(EBIT/EBIT)÷(Q/Q)=1+A/EBIT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息税前利润;Q为销售变动额;A为固定成本总额。
上式表明,DOL是与特定的人销售量和固定成本比重相联系的。
首先,DOL随着A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只要企业有固定成本存在DOL总是大于1。在EBIT给定的情况下,DOL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改变A的比重来实现,A的比重越大,DOL越高,经营风险就越大;A的比重越小,DOL越低,经营风险就越小。因此,我们可以把固定成本比重看作是DOL的“支点”,通过改变这一支点的位置来改变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其次,DOL随着销售量的变动而反方向变动。销售量上升,DOL下降,EBIT增加,但销售量的上升或下降必须以盈亏临界点为基础。销售量越接近盈亏临界点,其DOL就越大,在达到盈亏临界点时,DOL达到最大,超过盈亏临界点时,其DOL开始递减。因此,当销售量达到盈亏临界点之后,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生产力,努力扩大销售,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EBIT而且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财务杠杆,是指由于企业举债经营存在着固定利息费用从而出现的普通股每股收益(EPS)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衡量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只表示财务杠杆系数(DFL)。
其计算公式为:
DFL=(EPS/EPS)÷(EBIT/EBIT)= EBIT÷(EBIT-I)
式中:EPS为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EPS为变动前普通股每股效益;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I为负债利息总额。
从上式可以看出:第一,当EBIT
财务杠杆效应=负债额*(负债利润率―负债利息率)
=B*(K―I)
财务杠杆效应不一定只产生财务效应,当K>I时,财务杠杆会产生正效应,在K和I一定时,B越大财务杠杆效应越大,即杠杆收益越大;如果K
(3)总杠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的连锁作用称为总杠杆作用。衡量总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总杠杆系数(DTL),它是DOL和DFL的乘积。即:
DTL=DOL*DFL
=(EPS/EPS)/(Q/Q)
显然,总杠杆作用超过了单个杠杆的影响作用。
企业使用财务杠杆的目的是想通过长期债务或发行优先股对企业资产进行资金融通,并对这些资产合理充分的利用,产生一个高于固定资金成本的投资报酬率,从而提高普通股的每股收益。然而,长期债务的利息、租赁合同下的租金及优先股股息等式一项固定性支出,如果企业对其所拥有的各项资产加以利用所赚回的利润低于这项固定性支出时,则导致必须用普通股收益来弥补这个差额,从而会使普通股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甚至会出现亏损。因此,企业越多使用财务杠杆,固定性费用支出越大,DFL越高,对权益资本变动的影响越大,融资风险就越高。为减少破产的风险,提高股东收益水平,企业必须合理、适时地调整负债规模,以降低财务风险,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用。
2、标准离差分析。从投资的角度来考察,根据投资方案在各种经济状态(概率)下的可能收益率、平均收益率和概率分布来计算标准离差。标准离差是可能收益率与平均收益率的偏离程度。标准离差越大,表明财务风险越大。由于标准离差不便于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相比较,故还需要计算标准离差率,对各种可能收益率下的概率确定有效的办法是依据企业历史资料,结合市场分析和行业特点现状、企业前景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综合确定。
3、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普遍是用哪个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多准则决策(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可以从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度比率;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应着重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获利能力:企业赚取的利润越多,偿债能力就越强。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说明企业当期获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期利息费用开支的需要,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已获利息倍数=EBIT/利息费用
=(净收益+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EBIT(即息税前利润)”是指损益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的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资本化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分的能力偿付利息,财务风险就越小,反之,财务风险会越大。在有财务杠杆作用的情况下,该指标维持在1-3是适当的。
(2)资本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占得比例越高,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说明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使用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二、财务分析预警
(一)利用滚动式现金预算表进行短期预警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付。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和检测的短期预警方式。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是经营者能及早采取行动,为能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建立以销售预算为主导及起点,进而包括生产、成本、费用、资本、及现金等各个方面的全面预算体系。在全面预算之下,预计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旬、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采用滚动方式编制现金预算,有利于提高现金预算的准确性,并真正起到短期财务预警的作用。
将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配合每日现金收支报表及每周(或每日)现金收支预估表,既可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使企业经营者及财务管理人员能尽早得知潜在的现金缺口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长期财务预警模型由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模块构成。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公司财务评价的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此外,公司的发展潜力尤其值得重视。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择方面,又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公司运营状况。
1、获利能力。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很弱,这样的企业很危险。
3、经济效益。企业经营所得。
4、发展潜力。企业理财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一个有远见的经营者决不会把眼光停留在目前的运营状况,企业的发展潜力也不容忽视。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的讨论主要是侧重风险防范,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可以规避的财务风险只是面临财务风险中的较小部分,对企业整体财务风险水平影响不大,风险减轻是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措施,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就不可避免,任何补救措施只起到消极的减损作用,且一直成本较高。同样,风险融资也是事后管理,风险管理成本较高。风险防范的方法有: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缓冲等。
(一)财务风险转移
1、控制性财务风险转移。转移会引起风险及损失活动,即将可能遭受损失的财务及有关活动转移出去。这种随所有权转移而实现的转嫁属于风险控制型转移,是转移风险的一种主要形式。例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银行优质资产证券化将极大地改善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以未来收益权的转移为代价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即市场风险转移到银行体系外。通过这种方式,赋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以流动性,从而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通过风险的转移和流动,再改善银行资产的质量,进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2、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将标的物面临的财务损失转嫁给保险人承担。保险转移是经济单位或个人,以缴纳保险为条件,将自己可能遭受的风险成本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全部或部分成本的方法。由于保险转移是以保险费为条件的,因此转移之前就发生了风险处理成本,所以考虑保险转移时,应充分考虑保险转移的成本问题。
(二)财务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法师通过付出一定的成本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这部分讨论资金回收风险中的结算资金回收风险;预付、出借资金回收风险;对外担保风险。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集中在对客户资信的评价方面,是结算资金回收风险防范的一个方面。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孵化,这一过程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在管理应收账款时要遵守以下各项原则:确保快速收回应收账款;维持公司利润和销售的最大化;维持和客户的关系;提高公司的形象。应收账款发生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扩大商品销售量和利润的实现,但是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财务风险缓冲
企业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建立偿还基金;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如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来降低和缓冲财务风险。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对企业的盈亏与否、经营状况如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这种客观存在决定了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只能尽量充分的而不能完全地认识和避免。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系统,并体现在各种财务关系上,而财务系统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企业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威胁企业的收益。
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正面临三期叠加的严峻考验,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与日俱增,企业所面临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也日益加大。因此,开展对基于现金流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应遵循及时性、可追溯性、长短期结合和成本效益原则,并建议从获现能力、现金流结构和偿债能力三个方面来建立现金流预警体系,并就该预警体系在实际运用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现金流;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一、引言
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机构、经营者和投资人对企业发展和偿债能力的判断往往较为看重于企业的资产规模,收入和利润发展水平及增速等指标。但是,企业真实的生命力或许并不完全取决于上述指标,而在于它的现金流。多少曾经车水马龙、红红火火的大企业,在宏观经济收缩的大背景下,因为现金流出现了问题,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前有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后有德隆、顺驰等知名企业。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正面临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严峻考验,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与日俱增,企业的应收账款激增、账龄延长,企业所面临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也日益加大,因此,开展对基于现金流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假设
(一)现金流预警指标应具有及时性
现金流预警指标的设计应该能够及时地、甚至是提前反映公司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对现金流产生不利变化。换句话说,当公司现金流一旦出现重大变化时,设计的预警指标能及时向公司管理层反馈,督促管理层着手化解风险。
(二)现金流预警指标应具有可追溯性
一旦出现现金流预警,管理层能够通过预警指标的设定,将追溯到经营的主要环节中去,通过调整相应的经营策略、资本结构和销售政策等来化解该流动性风险。比如说,在经济繁荣期,为了促进销售量的提升,公司设定了较高赊销金额和较长赊销账期的销售政策。当经济下行时,经营性现金流出现大幅下降时,管理层能够根据经营性现金流预警指标(销售收入现金比率)的构成进行分析,追溯到销售政策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经济环境,导致收入的现金比率大幅下降,进而及时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
(三)现金流预警指标应长短期结合
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应该除对短期流动性风险能够及时提示外,对公司长期资本结构所带来的现金流风险也应进行分析,促使公司管理层采取相应的行动,减少因长期资本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短期流动性风险,比如说短贷长用,流动负债比率过高等情况。理想状态是短期资产与短期融资相匹配,长期资产与长期融资来源相匹配;资产产生现金流周期较长的,应着重提高长期负债在负债结构中的比例,例如现金流动负债比体现的就是短期预警指标。
(四)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应体现成本效益原则
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不仅要全面地反映企业现金流的各个方面,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建立上述信息支撑系统的成本。只有该预警指标体系为降低公司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收益远大于其低廉的建设成本,公司才会积极地推广和运用该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
三、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一)获现能力预警指标
按照多年来的实证研究结果,以权责发生制计量的公司经营业绩方面往往容易受到公司管理层的“人为调节”。比如通过应收账款等科目将账面利润进行调节,导致企业经营成果容易含有“水分”。但公司现金性收益与支出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的编制方式,较权责发生制所计量的经营结果更能不受会计估计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因此,根据现金流设计的获现能力预警指标更能如实的反映公司的收益质量。本文拟设立销售收入现金比率和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两个指标作为获现能力预警指标。
1.销售收入现金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现金比率反映的是公司营业收入中的现金含量。由于营业收入的确认期间与收付实现制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存在时间性差异。若公司经营情况较为稳定,从较长周期来看,销售收入现金比率应围绕某个数值进行上下波动。若该比率长期出现下滑,则将提示投资人对其经营业绩的真实性提高警惕。
2.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资产平均余额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反映的是公司资产运营的获现能力。当该指标跟同行业进行横向比较时,可以评价其管理层的运营效果并反映运营质量。当该指标与公司各历史时期进行纵向比较,若出现加大幅度下滑,则将及时提醒管理层对运营获取现金的能力进行审视,找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二)现金流结构预警指标
现金流作为公司运营的“血液”,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形成的现金流结构基本是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因此,一旦上述三者在结构中发生较大变化,则能够较为直观的向管理层和投资人就经营变化进行预警。本文拟设立经营性现金流量占比和经营活动现金流自给率两个指标作为现金流结构预警指标。
1.经营性现金流量占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公司当年总现金流入量设定经营性现金流量占比作为预警指标,主要是考察公司在某个期间内的现金流量结构。公司现金流主要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所构成。而其中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为重要,它体现了公司正常经营过程中的经营成果的变现能力和质量,是公司现金的主要来源,是公司维持可持续经营的前提。若经营性现金流量占比持续下降,则将警示管理层公司的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影响,应调整经营策略。
2.经营活动现金流自给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上述比率主要是衡量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该比率临界值为1,表明公司自有经营性资金完全能够保障正常运转。当公司该比率大于1的时候,则公司有较好的现金支付保证能力或者有部分闲置资金。当公司该比率小于1时,则需要分析公司发展状况,若是经营规模扩张引起的现金流缺乏则需要安排好投融资现金流进行补充,若是正常经营,则表明公司无法满足再生产的运行,该预警指标将及时提醒管理层就“运营失血点”进行检查并进行政策调整。若长期处于“失血”,公司将面临倒闭的风险。
(三)偿债能力预警指标
无论是业绩呈几何增长的顺驰公司,还是犹如金融帝国的德隆系,尽管其业务主线蒸蒸日上,报表利润不断上升,但他们最终的崩溃都是源于公司自身无法按期偿还到期债务,导致债务延期,违约,最后公司丧失清偿能力而走向破产清算的道路。因此,在经济下行周期,用现金流来设立偿债能力预警指标,是最能说明问题,也是最稳健的做法。本文拟设立现金流动负债比、净有息负债率两个指标为偿债能力预警指标。
1.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现金流动负债比反映的是公司自身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对短期流动负债偿还的保障程度。若该比率越高,则企业当期需要通过筹资偿还债务的压力就越轻。若该指标下滑较为厉害,则应及时预警管理层提前做好筹资活动,调度资金,防止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
2.净有息负债率=(有息负债-现金余额)/净资产鉴于在经济下行周期,公司面临的库存积压、账期拖长等问题将变得愈发严重,存货不能快速去化变现,而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也变弱。因此,传统财务指标中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都将存在一定的失效。净有息负债率指标则去掉存货、应收账款等不确定性因素,考察的是公司净资产对金融等刚性负债的保障承诺,该指标的变化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能够稳健及时的向管理层进行预警。
四、现金流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对预警指标的设立要与所属行业平均指标进行对标。不同行业的现金流规模以及资本结构都存在巨大差异。具体来说,对现金流较为敏感的行业,预警指标设定标准过低将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现金流风险;反之,现金流预警设定标准过高将导致企业资金闲置,增加不必要的资金成本。同时,除了横向对标外,预警指标的纵向比较也非常重要。通过对比公司在不同时期上述预警指标的变化趋势,往往更能揭示和预警公司运营所出现的新问题,有利于管理层提前进行筹划。
二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要适度调整现金流预警指标。在经济周期处于景气、繁荣阶段,企业的货款回流速度快、融资环境宽松,可以适度降低现金流预警指标。在经济周期处于下滑和收缩阶段,企业必须提高预警指标,积蓄资金以备“过冬”。
三是现金流风险预警指标的综合设定除定量分析外还要考虑公司的融资弹性,股东背景等定性因素。公司现金流的影响因素主要由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和融资性现金流所构成。在前述设定的现金流风险预警指标中,主要是进行了定量分析。但是不同的公司,它的融资弹性和股东背景等定性因素在现金流的影响作用也较大。比如说股东背景的因素,国有公司比民营公司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从而降低现金流风险。不同的民营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评级不同,也会导致其不同的融资成本和融资弹性。因此,现金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立是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荣,李永芳.基于上市公司现金流的财务风险预警.商业研究,2009(11)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在方面包括、市场、资源等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财务风险问题也更加值得企业警惕。本文针对我国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的问题为出发点和研究目标,重点分析和研究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认为在现阶段企业要想解决自身财务风险问题,需构建和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帮助下将企业财务风险的水平控制在最低限度,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管理
21世纪经济是全球化经济大发展的的阶段,企业在自身发展和市场的竞争中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并且对风险挑战所带来的各种后果要一力承担。经济全球化水平越高,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就会越激烈,因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就会越大,这是在市场经济中体现的不争的事实。因此,企业越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越有必要加强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之一就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其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关系着企业的长期发展。本文从我国企业目前的经济状况出发,在认真研究了我国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之上,并且参考了国外众多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提出了企业要通过构建和完善自身风险预警系统,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今儿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一、财务预警系统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十世纪初期,在欧美国家产生了 “危机预警”的思想,并且在二十世纪世纪五十年代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正是基于探测风险因子的角度出发,发现风险并为企业找寻出路。这正如索罗斯那句名言所说:“没有风险就不能称之为事业,但重要的是知道什么地方有风险,给自己留有出路和活路。”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就开始对金融危机根源进行研究探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然经济、金融体制等原因虽然是固有因素,但是,其重要根源之一就是经济信息体制的不完善以及企业预警管理机制的缺乏。因此建立一个具有强大功能和良好可操作性危机预警系统是相当迫切而紧要的。由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一个企业中是尤为重要的,但是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预警系统的现状不容乐观,因而企业加强资金的运营管理及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并且建立完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就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更多更大的收益,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和财务预警系统的现状
(一)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的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但是其中却存在的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如果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危机,这种状况足以使企业在顷刻间使消失。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2、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4、企业对财务风险防御的技术手段落后。
(二)针对财务风险的财务预警系统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无论是在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方面还是在构建完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方面,都需要要企业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缺乏先进经济理论的指导、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只注重眼前效益等等问题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在财务预警系统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财务预警的构成要素部分缺失或者不明确。2、管理水平不高,信息维护手段落后以致于财务预警的日常维护和监督不到位。3、财务预警系统缺少相应的辅助系统。4、系统改良进度跟不上经济的变化,导致系统的老化、僵化,不能及时引进新的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这些问题会严重的阻碍财务预警系统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扩大,最终会对企业的利益的实现甚至企业的生存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由于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是一个循环运行的系统,而其信息源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在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其财务预警系统不可避免的遇到上述的一些问题,所以企业要想保证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防范其财务风险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程序的建立
1、寻找警源。从警源生成的机理来看,警源可以划分为内生警源、外生警源和自然警源三部分;而客观警源和主观警源则是基于警源自身的性质来区分的。
2、分析警兆:在警情爆发之前的一些现象与警源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现象就是警兆。对警兆的分析,可以快速的确定警源并实施补救。
3、选取预警指标:企业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综合评价,才能清晰、有效的了解企业内部的财务和经营管理状况,因而才能有效的评析企业的营运效益。
4、防警和排警:防警就是防止企业财务警情的发生,其中防警需要一定手段方法的运用。如果防警没有起到作用,也就是一旦警情没有防止住,防警就要立即变为排警。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的措施
1、明确预警系统的构成要件。
(1)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以及大力的支持。(2)实行奖惩制度,基于监测结果的基础之上。(3)企业财务基础工作做的扎实。(4)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5)企业信息化的程度。
2、严格信息的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处理的机制。
3、增加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辅助。
4、健全和完善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财务预警系统则需要专职人员的时时监管和维护。
5、探索并且应用风险控制方法进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综述,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善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并且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来预防规避或是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站稳根基。
参考文献:
[1] 田笑丰、秦娇《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策略浅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09年6期。
[2] 韩秀军、李军《财务风险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9年7期。
[3] 曹当勤《企业财务风险的全面管理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4月。
[4] 洪芳芳《浅议企业财务预警》,《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期。
[5] 孟晓燕《浅析财务风险的预测及防范》,《现代商业》,2010年9期。
[6] 金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5期。
[7] 韩素兰《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研究》,《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31(2)卷(期)。
[8] 申艳艳《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22期。
[9] 范纪清《论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预警机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4期。
[10] 邹丽岩《浅谈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统计与管理》,2010年3期。
[11] 李艳红《企业如何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4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风险 检测与预警
财务风险是因为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受到了不确定因素影响,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出现偏差,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同时失去了商业机会。企业遭遇财务风险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经济业务上存在着风险,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不足之处。为避免遭遇财务风险,建立一定的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所处的外在环境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巨大变化冲击了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其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虽然外在经济环境的冲击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宝贵的机遇,但是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早已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更换财务管理模式非但不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反而更加容易造成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出现束手无策的情况。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应变能力,如果在外部环境发生大变化时,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判断能力和预见性会大打折扣,反而会增大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人员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一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之下,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对财务风险认识的缺失,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都有出现。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他们将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混为一个概念,他们认为资金管理也就等同于风险管理,有的人还认为财务风险是因为企业内部环境控制而引起的,外部环境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可以不作任何考虑。这种错误的认识完全扭曲了财务风险的概念,无论从范围和广度上,都是一种错误认识。正因如此,企业的人员缺失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识,加剧了企业的隐性财务风险。
(三)企业的决策失误易引发财务风险。
企业领导层错误的财政决策,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一个重大原因。严重的财务决策失误不仅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话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泥潭之中。我国企业在财务决策问题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决策一般是以企业领导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依靠主观经验来经营企业的方法缺乏科学性,是一种盲目性的行为。这种盲目的决策会增加企业经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也给企业的经营制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累计叠加,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四)企业资本结构非配不合理。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企业资本机构的合理性非常重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运行情况来保持一个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这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固有资产和企业负债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维持企业正常健康经营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企业的资产高于负债,那么企业就无法利用财务杠杆来扩大生产经营,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果企业的资产低于负债,就说明企业举债过多,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有所增大。所以,维持一个合理的财务结构,使它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一项重要标准。
二、现代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警管理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合理情况,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财务指标,并将这些指标融入到财务预警系统中,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来预判企业目前和短期内的财务状况及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在指标的选择时,要选择那些最能说明企业近期运营情况的数据,例如体现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还债比率(企业的负债额度除以企业的固有资产额,得到的就是长期还债比率;用企业流动资产除以企业的流动负债,得到的就是企业的短期还债率),通过观察和分析企业的还债比率,可以准确的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提高了企业的预判能力。另外,企业还可以选取那些能反映企业获利情况的指标,来对财务风险进行辅助预测。
(二)加强企业筹资活动的风险管理
从企业定义财务风险的角度来看,企业所面临的重大财务风险多数是因为企业自身资产结构不平衡,负债过高,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引起了企业财务风险。因为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企业进行一定的筹资活动,以此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投入企业经营中。这些筹资活动虽然为企业募的了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但这一活动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筹资渠道共有三种,分别是自有资金、权益资金和介入资金。自有资金指的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金;权益资金是企业通过从股东手中筹措到的资金;借入资金则是企业从银行或金融信贷机构的手中以借债或购买债券的方式获得的资金。企业通过借入的方式募集资金,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在这些方面企业应该注意财务管理,募集资金的时候要事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因负债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正确的选择企业的筹资融资组合
因为企业在筹资时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企业在融资的时候要选择一个最佳的筹资融资组合结构。对于企业自身资金来说,企业自身成本率可以为零,但是如果自身资金过少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对于权益资金,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增发股票,从股东手中获取大量资金,投入企业的经营生产,在年终的时候,可以给股东发放红利,进行恰当的股利分配;对于借入资金而言,它获得资金最多,但因成本过高,所以在借入前一定要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再作出决策。企业在募资筹资的时候必须进行深入的综合的分析和论证,要以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为底线,在资金结构上要追求稳健、收益、风险三者优化并存的最佳资金结构。
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几种类型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1、预知风险。2、控制风险。3、防范风险。
判断一个企业财务状态的好坏首先要看该企业是否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于如何判定企业是否面临财务风险,各国的经济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以下几种预警模型:
(一)单变量预警模型
1966年,比弗率先提出了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通过比较1954—1964年的79个失败企业和同等数量与规模成功企业,提出预测财务失败的比率有: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2、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4、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一资产负债率;5、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价值。在比弗这种预警模型下,债务保障率能够最好地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财务危机的效果也最好。所以跟踪考察企业财务时,对于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要特别注意。通常失败企业有较少的现金和较多的应收账款,并表现出极不稳定的财务状况。
(二)多元线性判别模型
多元线性判别模型是首先由美国奥特曼教授提出。他根据行业和资产规模,在选择了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非破产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误判率最小的原则从20多个财务指标中综合出5个模型变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判别法预警模型z分数模型。公式为:Z=O.012Wl+O.014W2+O.33W3+O.006W4+0.999W5,其中,W1表示营运资金/总资产。反映资产的流动性;W2表示留存收益/总资产,反映累计盈利情况;W3表示税前利润,总资产,反映资产的营运效率;W4表示股票市价/总负债面值,反映偿债能力;W5表示销售总额,总资产。通过Z值的变化,来说明企业的运营情况。按照这一模型,通过计算企业连续几年的Z值就可预算出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征兆。在奥特曼的Z分数模型基础上,多国经济学者也进一步建立了研究模型,如埃德米斯特的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和塔夫勒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以及我国学者周守华等提出的提出F分数模型和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一Y分数预测模型等。
四、结束语
利用财务指标直接分析和构建模型来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只是整个财务预警的一方面,还有很多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也是影响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还应结合一些相关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如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征、市场状况、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等,更好地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谢维佳.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初探[J].经济师,2007(2)
一、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
财务风险的成因分为两大类: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对所有的企业都会产生影响的因素,是企业无法回避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市场变动,即市场由于政治形势、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供求关系的改变。b.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如一国的经济形势变动会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的变动、通过膨胀、通过紧缩、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税收政策变动等。影响财务风险的这些外部因素,企业无法回避,但是对这些因素进行及时监控,可以帮助企业采取措施应对,避免产生较大的危机和损失。
2.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企业特有因素,是由企业自身事件产生的因素,包括内部管理因素,财务管理因素,财务因素和经营因素。
在内部因素中,有些因素在短期内将引起财务风险,而有些因素是在长期内将引起风险,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由于内部管理不当、财务管理失误、经营决策错误,最终引起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应收账款过多、现金不足以支付到期债务等财务风险的出现,而在财务风险预警中,我们对这些“因果”都要反映,才能真正实现预警的目的。内部因素是企业可控因素,外部因素是企业不可控因素,但外部因素也会通过内部因素引起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中无法将两者分开,但在分析中,应区分原因,采取措施。
二、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可能产生的现象
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都会引起财务风险,但财务风险毕竟是个抽象的概念,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必须了解财务风险的具体现象,即财务风险的征兆,一旦发现,即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引发财务风险的具体现象有:
1.规模过度扩张。企业经营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后,如果进行大规模的新建项目或对原油厂房进行大规模扩修,或者同时在许多地方收购其他企业,涉足许多不同领域,都可能使企业资金负担过重,如果没有进行严密的资金预算,都会导致企业支付能力下降,引发财务风险。
2.企业内部管理层做出了不同以往的特殊决策或管理层突然出现重大人员变更,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引发了管理风险,必将引起财务风险。
3.销售出现不正常的下滑。从表面看,销售下滑是市场问题,但引起的原因很多,如果不是由外部宏观因素引起,很可能是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或市场出现了强有力的替代产品,无论哪种原因,都可能在短期或长期引发财务风险。
4.非计划的存货积压。非计划的存货积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销售出现非正常下滑,但除此原因外,管理层的错误决策或者财务的粉饰需求都可能引起存货的非计划积压,引发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
5.过度依赖贷款。过度依赖贷款,意味着企业丧失了其他的融资能力,意味着企业丧失了以往的信用,标志着企业资金周转失调或盈利能力下降。
6.财务报表公开不及时。如果频繁出现财务报表不及时公开,应警惕财务粉饰,关注报表附注。
除以上提到几点外,还有许多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的现象,如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新产品研制,如果此项经营决策失误,同样会导致企业产品积压,现金周转困难;另外,客户交易记录恶化,可能导致赊销款项无法收回等。因此,引发财务危机的现象很多,对这些现象应进行仔细分析,查找原因,才能及时防范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危机。
三、引发财务风险现象的财务表现形式
引发财务风险的现象,并不都是财务现象,有管理现象,还有经营现象,它们可能引发狭义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等,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可以通过在管理环节和经营环节中发现,采取措施予以规避,但风险的产生和危机的引发是个逐步的过程,对于在管理中和经营中没有防范住的风险,最后都会反映为千百万,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引发账务风险的现象的财务表现形式,而最好的财务表现形式就是最好的财务指标。
目前我国常用的财务指标从四方面来界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资产营运状况指标、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和发展能力状况指标,用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而本文我们是研究财务风险预警,这里要分析的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应能灵敏地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及时预警,因此我们根据财务风险的成因和现象构建了四方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它们是:管理状况指标、财务结构指标和运营状况指标。
1.管理状况指标
管理状况可通过高层领导决策失误率、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等指标来反映,它们可直接反映出管理风险,在一段时间后反映为财务风险,是财务风险预警的早期指标。
高层领导决策失误=某时期高层领导的错误决策数/某时期高层领导的总决策数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已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数/已制订的内部控制制度数
2.财务状况指标
财务状况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收益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和权益增长率等指标来反映,直接反映出财务风险。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短期证券)/流动负债
现金流动负债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净资产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权益增长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3.财务结构指标
财务结构可通过流动资产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坏账率等指标来反映,反映企业应对负债的能力。
流动资产率=流动资产/总资产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应收账款坏账率=应收账款坏账/应收账款总额
4.运营状况指标
运营状况可通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入产出率、不良资产占有率和现金流入流出率等指标来反映,这些指标既可反映财务风险,也可反映经营风险。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投入产出率=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期间费用)
不良资产占用率=不良资产/资产总额
现金流入流出率=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我们这里构建的指标,是从一般意义出发形成的,企业在具体运用中,应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四、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方法
从广义上说,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方法包括前面介绍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信息表现,只有收集了资料,才能进行必要的研究,因此,这里所指的构建方法是指如何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分析和运用,得到企业所处财务危机的程度的信息,帮助企业做出危机判断的具体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方法总体来说,分为两大类:一是定性分析的方法;二是定量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包括专家调查法、分阶段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和管理评分法。定量分析法是通过对预警指标的筛选,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建立模型,用数字对企业财务危机作出判断的方法,一般分为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具体包括以下几种:a.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b.Z得分模型;c.迈耶和皮弗的LPM模型和马丁的Logit曲线回归模型;d.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使用,如对管理状况就可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前期的分析,判断管理风险的程度,根据所得到的信息,计算管理状况的指标,使得指标得以量化。
五、结语
我国学者对财务预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1986年吴世农、黄世忠研究了企业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1998年陈静对27家ST公司和非ST公司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建立了Z得分模型,2000年张玲以120家公司进行模型检验。经过大量的实证分析,财务指标和Z得分法模型对我国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有较好作用。在这些分析中,学者们都选择了定量分析法,而忽视了定性分析法,同时他们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主体,进行横向研究。实际上,对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进行财务危机预测,这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趋势,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预警指标和预警方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参考文献
[1]胡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会计之友,2009.
[2]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