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英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全球化与中医英语教学
随着社会全球化发展,中医的影响力也已遍及世界,当前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针灸,中医成为外国留学生最热门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研究中医,利用中医治疗患者,甚至一些国外高校还专门开设了中医药专业科学。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不能坐等他人来了解中医,而是要主动走上国际化道路,积极传播中医的价值与文化,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医,与我们一起研究、传承、发展中医。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我们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医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学好中医英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专门场所,有责任担任中医英语教学这一重大任务。做好中医英语教学工作意义重大,它不仅能让中医走上国际化路线,增添中医的活力,还能起到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作用,更能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因而,无论是顺应全球化浪潮,还是传扬中华文化,中医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二、当前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病
目前全国的中医药院校已基本普及中医英语教学,一些综合性大学及外国语学院也开设了中医英语课,但中医英语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时间短,许多学校还没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还没有认识到中医英语课程的独特性,现有的教学模式还存在许多弊病。
1.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中医英语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为讲授法,特别是在词汇讲解方面,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方法,而是把生涩难懂的单词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学校的中医英语课如同英语阅读课一样,教师找些中医相关的英语文章带着学生阅读,然后翻译。教师主导着课堂的进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许多学校的中医英语课与通用英语教学没什么差别,以听、说、读、写、译为基本的教学模式,课堂内容简单,除了获得学分外,课程结束后学生没有什么收获。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学校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有的院校在大三才开始开设中医英语这一专业课,而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缺乏最初的专业熏陶而对中医英语不感兴趣,或者因为忙于实习、找工作而无暇顾及。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而教师和学生把中医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定为应付学校的考试,违背了开设中医英语课的最初宗旨。
3.定位存在分歧
中医英语应是中医药学和英语语言学两门学科的交叉结合体,中医院校、外国语学校及一些综合类大学都开设有中医英语课,但各类院校对中医英语课的定位各不相同。中医院校认为中医是该门学科的基础,因此侧重中医学知识的传授,对英语的掌握要求不高;而外国语学校及综合大学则侧重英语教学,把中医作为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之一,在大三或大四才讲授一些中医药方面的知识。究竟中医英语课以中医为主还是英语为主,或者二者同等重要,各学校的看法不一。中医英语课的定位存在分歧导致教学目标以及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也存在分歧。
4.缺乏国际化视野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医一步步走向世界,且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当前我们的中医英语教学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把促进中医国际化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学校对中医英语的定位视野狭窄,囿于国内的中医研究动态而忽视了国外对中医的需求。因此,许多学校的中医英语课与基础英语课没有多大差别,与国外的交流甚少。一些教师认为中医在国内都还没有发扬传承好,哪来精力走向国际,让学生学好中医才是当务之急;且国外医学界都是西医主导,何必自找没趣。一些学生还认为自己以后又不会到国外从医,学习此门课程完全没有必要。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医英语教学模式构想
1.教学模式构建
(1)以ESP教学理论为向导。ESP全称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它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密切相关的英语,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或从事研究的能力。ESP教学与传统的通用英语教学不同,它更注重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巧妙融合,侧重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目标明确。自20世纪60年代形成以来,ESP教学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深入到各个领域,中医领域也不例外。经过多年的发展,ESP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各行英语教学在ESP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未来高校英语教学的主流也将朝着ESP方向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医英语需在ESP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让中医走上国际化道路,并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ESP教学理论虽然能为各领域的英语教学提供指导,但中医英语教学不可照搬理论而陷入僵硬的教学模式中,中医英语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及院校特色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2)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深入。中医英语是中医药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双向交叉结合体,而且中医是中国所特有的学科,国外没有中医英文原创著作,因此学习中医英语的前提是要有较为扎实的中医药知识。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英语的基础知识,要进行中医英语学习关键是看中医知识的掌握水平。如果连中医的基础理论及中医文化都不了解就开始学习中医英语很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向学生教授中医英语。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他们刚接触到有关中医的专业知识,对中医还处于了解阶段,理论基础不扎实,这一时期的中医英语教学可由中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渗透,如教师可用英语讲述中医专业名词或重点内容,让学生树立起中医的国际化意识。同时,在大一阶段还可开设相对简单的中医英语课,如中医文化、中医养生、中医英语口语等。大二后,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开始深入学习中医知识,因此这个阶段可加大学生的中医英语学习量,中医教师和中医英语教师可交替渗透中医英语,中医英语课可涉入更多的中医知识,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典籍翻译、中医英语笔译理论与实践等。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已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知识,并且即将进行实践,此阶段学生急需用英语表达所学的中医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医英语应以专业的中医英语教师授课为主,课程内容要为学生的实践服务,又要为以后的职业发展作好铺垫,如可设置问诊对话、学术写作、口译等课程。(3)灵活选择教学形式。如果有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还要灵活选择教学形式来辅助教学,以丰富中医英语教学模式的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项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对于中医这个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更是必不可少。中医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多媒体、医学模型等辅助教学。课堂内,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可采用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借助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效的教学不仅在课堂上,也包括课堂外。在课堂外,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中医方面的英语网站,如国外的一些中医院校网站、中医药诊所网站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浏览此类网站,了解中医的发展动向,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此外,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医方面的英文期刊,如《中医杂志(英文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世界中医杂志(英文版)》。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巩固了教学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配套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据了解,当前各学校的中医英语教师存在数量不足、专业不精等问题。要成功实施中医英语教学,必须要有中医知识和英语功底皆深厚的双语教师。因此,加强中医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得以有效推行的保障。各院校应有选聘中医英语教师的标准,对中医英语教师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核,从入口上把好质量关,保证所选聘的教师能够胜任此项工作。选聘教师结束还要做好教师的岗前培训,让教师了解中医院校学生的特点、该学科的特色、中医文化与传播。教师入职后,要为中医英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定期安排优秀的中医和英语教师与他们进行交流,充分汲取这两个学科教师的经验,更好地将两门学科融合。学校可定期组织中医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竞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另外,选取长期从事中医药涉外教学及翻译的教师为学科带头人,组织教师研究中医英语教学,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除了开展中医英语教学的教师外,学校还可组织校内的其他中医教师进行免费的中医专业英语培训,以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中医英语环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选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系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了解外国文化,以促进中医更好地走向世界。(2)研发优质教材。没有教材就如无米之炊,优质的教材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中医英语教材的选择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中医在世界各国的推广。而当前各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缺乏规范,质量良莠不齐,专业术语的翻译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研发优质的中医英语材料势在必行。为统一标准,保证质量,教材的研发工作可由国家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并成立中医英语教材研发工作组。专家组成员应由中医理论功底好、临床实践经验丰富、英语基础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专业人员组成,为保证教材质量,确保翻译的准确性,有必要邀请国外的同行专家加入教材的编订工作,为工作组提供可参考的建议。(3)建立完善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机制。一个组织要想有效实现目标,必须要有高效的管理团队。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是中医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保障。各中医院校应成立中医英语教研组,全面负责中医英语教学工作,如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估。中医英语教研组要对学校的中医英语教学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定位中医英语时应有长远的视野,教研组要注重如何让该学科与国际接轨,创造机会让教师与国际上的医学专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并不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更新。同时,学校还要成立中医英语教学研究基金,为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提升教师参与中医英语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菲利普.G.阿特巴赫,简.莱特,别敦荣,杨华伟,陈艺波.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展望:动因与现实[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2-21.
[2]杨会良,王悦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与中国大学的应对[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3,(1):69-72.
[3]杨颖.国内中医英语教学五年回顾与思考[J].时代文学,2015,(5):181-182.
[4]周跃红.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2):256-258.
[5]史文君.浅谈中医英语教学中的问题[J].才智,2013,(31).
[6]许支祥.中医双语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医教育ECM,2006,11,(6).
[7]于建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2013,9,(5):120-122.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翻译;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优势;不足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治疗一些西医尚无良策的重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其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已被世界所公认。2l世纪将是中医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时代。这也是中医发展的必然结果(周恩,2008)。为了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把中医药知识全面、正确地介绍给西方世界,我们迫切需要一批即有中医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中医英语翻译人才。但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翻译市场上中医翻译人才奇缺,根本无法满足当前需求。因此,培养中医翻译人才刻不容缓。在这种背景下,中医英语翻译教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概述
计算机技术在翻译领域的应用产生了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 Translation,CAT),它通过使用一定的翻译工具,再加上人工的干扰,既可以提高翻译效率也可以提高翻译速度,所以被翻译工作者广泛采用。就CAT技术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徐彬,2006)。广义的CAT技术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的操作;狭义的CAT技术主要是指为了提高翻译效率而采用的专门的翻译软件,如Trados、TransStar、雅信CAT、建华翻译等。目前,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方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国际上有不少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正在从事这项工作,而反观中国内地,机器翻译和翻译技术的教学却依然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概念,我省的高等教育机构对翻译新技术的教学至今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所开设的翻译课程几乎很少涉及翻译技术和一些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目前很多CAT软件厂商如Trados和雅信也都开发了采用CAT翻译辅助教学的系统,以推广CAT翻译技术。国内一些有前瞻性的院校已经或即将把CAT系统引入翻译专业教学。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2008年建成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语学院已在2009年12月开始招标采用计算计辅助翻译教学系统。北京大学语言信息工程系2010年也已开始培养以培养翻译师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方向研究生。2009年8月29日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办了电脑辅助翻译教学国际研讨会。这些都说明将CAT系统引人翻译教学是大势所趋(钟晓峰,2010)。
二、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中医的古典性和特殊性,中医名词术语在英语语言中一般都缺乏必要的对应语,这给中医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中医英语翻译有如下特点:没有统一的科学规范和标准;缺乏精炼性,译文语句冗长;释义不明,生搬硬套等(路晓延、张小皎、谢芸:2011)。针对这些特点,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中医英语翻译教学的需求。中医翻译属于应用型翻译,有着大量固定的术语和表达法,因此需要利用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术语库来规范译员的翻译结果;与此同时,采用CAT教学系统后,就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和网络翻译教学平台,创建并不断丰富翻译教学的资源库,执行联机运作,开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从而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
三、CAT在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1.网络论坛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论坛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场所从单一的传统课堂转变成网络虚拟课堂和现实教室相结合的课堂,课堂须以多媒体教室为背景。整个教学模式分为3个过程:
①教师在教室里向学生导入翻译任务,同时应选取合适的中医文本让学生进行翻译。教师依据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词汇知识水平和对中医的了解程度选择适当文本。这个过程以教师提出教学要求、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引出相关问题为主。
②学生带着在前一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入网络论坛讨论并完成作业 (一周),这个过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翻译、相互交流讨论为主,要求小组成员之间、不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以隐性身份监督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并以显性身份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必要时给予指导。
③学生带着翻译成果、翻译心得及翻译问题回到多媒体教室,各小组要将成果展示给全班,教师就小组的成果进行讲解讨论,由此可见,这种网络论坛教学模式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为中心得到体现。当然这不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是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操控科学有效。
2.建立小型翻译语料库:在中医翻译教学中,翻译课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种工具软件创建小型翻译语料库以辅助教学。针对学生中医翻译的培训,除了要提高他们的基础翻译能力外,还能对其所属专业如针灸推拿、护理等有相当的针对性,建立小型语料库就可以补充编制教材和教辅材料的内容。目前,因特网和各种大型电子文库无疑为语料库的建立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机读数据来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使用一些免费的小型工具软件(如WordSmith和HTTrack等)来辅助语料搜集,利用语料库进行翻译教学,能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数据驱动的学习(data Driven learning)将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状况,颠覆参考译文的绝对优越性,对培养学生利用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很有帮助。
3.翻译软件的应用:要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把翻译软件的应用纳入到翻译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翻译软件,如即时通讯工具腾讯QQ和MSN,电子辞书软件“金山词霸”和“大英百科全书电子版”,CAT软件Trados,搜索引擎“谷歌”、“百度”和“雅虎”,在线电子词典和在线翻译软件如海词、CNKI翻译助手等,甚至包括博客和论坛。
四、CAT在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CAT辅助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具备以下优势:1)翻译软件的丰富和及时更新可以让网上翻译教学实践更为简单易行;2)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随堂作业、自主翻译实践、学生在论坛中的发言等文字全部收录进学生的个人语料库以帮助学生能轻松复习、回顾学习的内容;3)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一味的理论教授,而是更多的与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李刘涛,2010)。
CAT辅助中医英语翻译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与:1)学生容易过分地依赖网络从而促使惰性的产生,即而导致学生没有了思考的习惯,拿到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去寻求网络的帮助,有的甚至求助于在线翻译系统,导致译文成了词对词、字对字的失败作品;2)由于网络中网站和搜索引擎数量巨大且质量良莠不齐,而学生的英语水平乃至中医专业水平不高,因此在网上进行信息筛选难度加大。基于以上不足之处,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进行上网的正确引导的力度,以次来帮助学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信息。
五、结语
将网络资源、语料库技术、翻译软件等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中医翻译教学,这是中医翻译的需要,是促进中医药快步走向世界的不二选择。从发展的眼光看,尽管计算机辅助翻译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中医翻译的质量和速度,前景确实十分光明。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翻译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各种先进技术,顺应学科发展潮流,使用最有效的方法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面向市场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中医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留涛.传统翻译教学和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对比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73.
[2]路晓延、张小皎、谢芸.在中医药院校中教授中医翻译的几点思考[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1:47.
[3]徐彬.CAT与翻译教学和研究[J].上海翻译,2006,4:60.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学;中医语言;口译;特点;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26-02
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英语口译作为中医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口译,具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与认知规律,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然而,对中医英语口译研究远远落后于笔译研究。正如李振所提到的:“目前,研究中医笔译的理论与实践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中医口译尚存在严重不足。”本文拟从口译理论出发,通过分析中医语言特点以及英语语言特点,进而探究中医英语口译的特点,为中医英语口译实践提供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口译能力。
一、中医语言的特点
中医语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语言,既古老又复杂,且晦涩难懂。与现代英语相比,中医语言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民族性
中医语言是一种古老的语言,起源于《黄帝内经》的问世,至今经历着千百年的传承。从语言发展来看,中医语言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变化,基本上保持了文言文的特点:句式短,四字结构多,词简意深,不加标点。简言之,中医语言具有强烈的唯一民族性。相比之下,现代英语的发展却经历着外来语言的不断冲击与变化。现代英语起源于盎格鲁-萨克孙(Anglo-Saxon)的古英语,经历了中世纪英语,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英语由于其强大的包容性与适应性不断发生变化。例如,超过五十多种的外来词涌入英语,英语词汇不断丰富。与中医语言强烈的民族性相比,英语语言是一种充满时代感的世界性语言。
2. 复杂性
中医语言是一种复杂晦涩的语言。它的复杂性不仅在于众多的概念,还在于其概念的多变性、不确定性而引起的语言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语言冲突。例如,“阴阳”既可以指事物的对立面,也可以用来阐述人体生理现象与病理,还可以指“冲任之脉既起于胞内,阴阳过度则伤胞络”中的“性”。此外,中医四字格词组是中医语言中最常见的语言形式之一,代表了中医语言风格。虽然它们具有固定的形态,但内部组合方式变化多样,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四字语言结构因逻辑关系不同,意义也往往不同。现代英语以1700年为转折点,此后,现代英语的语音、语法形式以及句子结构总的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逐渐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语言体系。
3. 抽象性
中医语言用词十分简练,且融入了大量的哲学用语以及古典文学特点,具有强大的表达力与抽象意义。正如李照国所指出,中医高度的语义概括性及简洁的结构特征使其具有较高的信息密度和运载力。这种抽象性,充分体现了汉语的语言观与思维方式:汉语重“意会”,表达比较笼统,抽象。相反,现代英语重“分析”,语言表达比较具体,准确。在表达具体概念和整体概念方面,汉语不如英语那样泾渭分明。这种语言观,在中医语言中多有体现。“热药”“热服”“热极生风”“寒热往来”,其中“热”的含义各不相同,而英语却有多个表示“热”的词,如“febrile、hot、heat、thermal”含义各不一样。
总之,中医语言的民族性、复杂性以及抽象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解上和翻译上的障碍。例如,中医语言的唯一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具有文化承载的核心词汇以及派生出来的四字句式,“阴阳”“气”“阴中有阳”等,这些词汇是无法在英语语言中找到对应语的。同时,中医语言的复杂性引起的语言冲突也比比皆是。刘时觉先生指出,中医语言突出的特征是明确的特定词汇往往表示不确定的、多变的概念,由此造成了多种语言冲突现象,如歧义冲突、异质冲突、反义冲突、古今冲突。
二、中医英语口译特点
口译指的是用一种语言(译入语)把另外一种语言(源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源语发言人几乎同步的速度或连续传译的形式准确表达的一种口头翻译方式。从以上定义,可以总结出口译的基本特征:口语性――一种口头翻译方式;即时性――几乎同步或连续传译的形式;准确性――内容的准确表达。中医英语口译,简言之,是用英语语言将中医语言所表达的中医思想内容进行准确表达的一种口头翻译活动。鉴于中医语言的特点以及与英语语言的差异,在中医英语口译过程中,除了考虑口译的基本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在理解中医语言(源语)与英语语言(译入语)的特点的前提下,如何用英语语言将中医语言形式下的中医体系进行准确的表达。具体而言,在中医口译实践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突出中医概念意义的传递,二是强调不同语境下的有效交际。
为了使中医人才更加国际化,中医英语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高校纷纷开办此课程。由于中医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之瑰宝,在语言方面没有直接对应的英语词汇。因此,中医英语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难度。首先,中医术语言简意赅,文意精辟,对应的英语往往较长,使学生学习和记忆的难度加大;其次,中医英语内容繁多,涉及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等各个方面,学生若按传统学习方法学习,枯燥、费时却未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再次,中医英语教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对中医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多元智能训练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英语词汇相对较长,但是有一定的规律,大部分词汇是由日常英语,医学英语和汉语拼音组成,例如,肝阳上亢,翻译成英语为AscendantHyperactivityofLiverYang,as-cendant为日常英语,意为“向上的”;hyperactivity,意为“亢,盛”;liver为医学英语,意为“肝”;Yang是拼音,即“阳”。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课程,因此,他们理解中医术语的含义,英语教师只需将词汇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但是,中医英语词汇繁多,且对应词汇较长,若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一个词一个词地教给学生,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重视教学反思,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中医英语。
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中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中医英语词汇和用法。本文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英语教程》为例,具体阐释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医英语课程中的应用。《中医英语教程》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疾病、治则和治法,针灸学以及中药学和方剂学。首先,在中医英语课程开课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智能情况有初步了解,可以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学生的答案,判断学生的智能强弱,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问卷分为判断题和选择题,每道题的内容都是相应高智能的表现,如判断“你在背诗和有韵律的词句时很出色”,“经常说过的一个词你用错了,你就会纠正”等正确,则表示语言智能发展得很好,若判断“你唱歌时音阶很准”,“你喜欢听各种乐器,并能通过辨音认出它们”正确,则表示音乐智能发达,而判断“你能注意到你愁闷和高兴的情绪变化”,“你特别喜欢扮演什么角色并编出剧情”正确,则表示人际交往智能比较发达。经过对几个班级学生的测试,发现他们的确各有所长,各项智能表现也极不相同,但是现在的学生人际关系智能普遍较高,这也同如今的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方式有关。
其次,在确定了学生智能强弱项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将各个强项的学生分为一到二组,例如,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分为一组,将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学生分到一组。教师将书中的内容根据其特点分为若干部分,不同组别的学生负责一部分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对于所讲内容如有不明之处可以进行提问,若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共同解决或教师进行细致讲解。例如,语言智能强的学生负责教材中第一部分中医基础,这部分的中医术语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规则,对于语言智能强的学生记忆相对容易,通过这些学生的记忆转换然后讲解给其他同学,将会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可以为语言智能强的同学提供一些教材以外的资源,经过他们的消化理解,转述给其他同学,使其他同学更容易理解并记忆教材中的内容。而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同学可以负责第二部分中医诊断学,这些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后,将书中内容编排成短对话,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其他同学。这种方式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并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身体运动智能突出的学生负责第四部分针灸学,这些学生对于身体部分和的理解要优于其他同学,可以讲解经络、腧穴的中英词汇。自然探索智能突出的学生负责第五部分中药学和方剂学,这些学生对中药的理解有助于英语单词的记忆,而方剂部分多为拼音构成,便于学生记忆。最后,将内省智能强的同学分为一组,负责对书内的每个部分和整本书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对教材有一个整体认识。
使用多元智能理论,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根据学生智能的强弱,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以自己的方式讲解给其他学生,并能够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如遇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教师讲解。这样的课堂模式既弥补了教师在某方面的智能弱项,也加强了学生智能强项的开发,带动智能弱项的发展。从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听,变为学生教,学生听,学生总结,教师补充,使教学效果得到了保证。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中医英语课堂也有一定的缺点。首先,不能将所有的智能都运用到课堂当中,如音乐智能、生存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上有很大的用处,但是将全部智能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稍有牵强。若能够将中医基础课程和中医英语课程结合起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多元智能理论全面应用在教学当中,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其次,学生的配合程度也十分重要,学生若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强项智能,认真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并能够生动地讲解出来,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但如果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书本中的内容,更不用说涉猎教材以外的资源。同时,在某个智能方面比较弱的学生,如果不能对书本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结语
【关键词】中医认证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实践
一、中医学专业认证和中医英语发展的国际背景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对中医学教育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中医学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中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证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医药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世界各国不仅逐渐得到认同和欢迎,而且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医英语人才的缺乏,中医药尚未得到西方各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要促进中医药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健康蓬勃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医学英语人才势在必行。
二、对中医英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只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英语竞赛成绩获奖率。并把它们看成是衡量英语教育成败的标准。单一认同英语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视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性、专业性和人文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片面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开设一些专业方向课程而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训练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中医院校片面追求过级率和获奖率是对中医学本身的特点和对外语教育的特点认知模糊所造成的。一方面,中医学从专业上来讲,被认为是“国粹”,不需要用英语去检索搜集文献资料和拓宽专业知识。学生工作以后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学不学英语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模糊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素质性。外语教育培养学生汲取国外信息和交流信息,扩大视野,吸纳世界优秀的文化科技成果。如果仅仅把英语看成一门工具是培养不出来上述能力的。
Flowerdew和 Peacock(2001)曾指出:英语已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献和学术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不管这所大学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母语,只要不想与国际学术社会隔离,一个合格的本科大学生都必须有能力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最新发展。在中医英语教学中,中医学科知识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更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所以,对中医英语的认识要放在国际视野的层面上,不能仅仅认为它仅仅是中国特色或者中医的东西。
三、专门用途英语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大学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大学通用英语被称作传统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它的教学是“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水平的检验通常定位在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上”。它针对性不强,也不能满足人们用英语开展某些特殊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一N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服务性教学”(Pobinson, 1989),具体地说,它是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来指导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大学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更有满足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方向性。经受过良好ESP培养的学生在将来从事的职业和领域里,比那些只接受过EGP教育的学生能更准确,更有效胜任工作。
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学校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并未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作为ESP的一个分支,中医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掌握中医英语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习惯,搜集中医专业的文献资料,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用英语从事医学的学习研究、实践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1.课程设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也有着它特殊目的和特殊用途,其课程设计就要考虑学生的特殊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课程设计活动。这一点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中医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形成了大一大二实施大学英语学习的的局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三四年级开设与中医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语言基本知识不牢靠,就很难消化和吸收中医英语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英语类课程的开设就仅仅是用中文翻译中医基础知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就被忽略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很多中医院校不断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已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课程设置还是存在许多代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只开设了一或两个学期,学生只能入门,却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就是一边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文化人文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两者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本科阶段无法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更不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医学英语的相关学习。
(2)课程设置缺乏目的性。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对特定领域的英语技能的需求,而不是将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混为一谈或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大同小异。在设置中医英语类课程的时候,很多老师和高校的行政人员没有意识到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特定领域英语技能需要,即在中医诊疗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阅读外文期刊了解国内外中医发展动态的一种技能和能力,而是将中医英语仅仅作为一种中医和英语的简单结合,通过中医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点基本的术语和表达法就可以了。他们会将一些实用的必修课设置成选修课或是缩短中医专业英语学习的学时。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学生要么觉得课程枯燥不实用,缺乏重点,要么觉得学时太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3)课程设置时间分布不合理。专门用途英语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特定领域内的语言技能,特色在于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中医领域内的语言技能,其特点就是将英语语言与中医专业知识的结合。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前两年设置了体系完整的基础课程,由于学生到了大三、大四面临着考研、找工作和写论文等问题,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作为重点的中医英语只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学生在学习量剧增,就业压力打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英语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根据《方案》的要求: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注重课程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医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注意学时的足够,课程的连贯性;学时的设置要考虑师资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分类,分阶段进行教学。笔者赞同中医英语的分阶段教学,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不要那么泾渭分明,大一大二亦可以开设基础英语和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可以开设中医英语口语、听说和简单中医知识的英语阅读之类的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外国医学影视经典赏析》等医学英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三大四可以多开设些中医类英语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文献检索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医学英语词汇解析》《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基础大一大二的学习,不仅扎实英语基础,对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有个大致的了解,培养对中医英语的兴趣。到大三大四接触到中医英语的时候不会感觉突兀不适应。中医英语在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就业升学实施循序渐进分层次培养和分级教学。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应用能力”这个总目标,实现《方案》里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2.师资。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我国中医院校从事医学英语的老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毕业。在医学院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医学知识缺乏,进修经历有限。在中医英语的教学中自认医学知识缺乏,实际教学中讲授语言多于鞯葜幸叫畔。学生在学习中医英语的过程中学而不获,挫伤了学生学习中医英语的积极性。其实,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比,中医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有其特殊性,但是两者都是在提高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水平,满足学习的需要。所以,对于教授大学英语的教师,不必要像医学专业教师那样系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方法在一般用途中医英语的教学中更为重要,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
根据《方案》要求,近三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订了《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为教师的培训设立专项基金,为教师进修、学习、交流培训提供保障,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巩固英语基础、积累中医学科专业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医英语之路。
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是太深刻,存在很多误区。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结合广西中医学大学中医认证为背景,从课程设计、师资和教学三个教学实践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促进教学管理者和医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中医学科知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网络平台,促进中医教材质和量的提高、中医知识的普及、把握中医发展方向。中医英语的发展能促进中医药对外贸易和交流,传播中医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谨,孙宏.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2-484.
[2]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9-10.
[3]徐育年,孙晓玲,侯建人.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理论和指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