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阶段性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蒋霞娟:女,江苏镇江人,75岁,老年大学教师。
我本来是来北戴河旅游的,到这里看到了这个学习班,就来参加了。
我的糖尿病有10年了。今年4月份血糖还在14.5mmol/L―12.5mmol/L之间,用药最好时能降到8.5mmol/L左右。进班时血糖是8.71mmol/L,8月1日检查为6.18mmol/L。没想到练功的效果这么好。我回去后一定把我的练功体会告诉给老年大学的朋友们,让他们也来练内养功治疗糖尿病。
刘素云:女,78岁,安徽蒙城人。
我也是来这里旅游的,看到这个班,女儿劝我来参加。去年体检时发现血糖高达9.3mmol/L,胆固醇高,血黏度大,为此心情比较抑郁。在班中练功一个月,血糖降到了4.76mmol/L,精神状态也好多了。特别是有一天我出现了小中风的症状,嘴眼歪斜,去医院检查说是很难恢复,回来后心情很不好。是杨益功大夫为我针灸20多次,现在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了,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这次旅游的收获太大了,感谢刘院长和杨大夫给了我健康和快乐!
高莲凤:女,72岁。
我练功60天了,血糖由原来的11.56mmol/L降到了8.12mmol/L(8月1日检查),原来每天服用4种药,现在只用2种了。眼睛看东西更清楚了,最主要的是腿有劲了,走路好多了,以前走路抬不动腿,不敢走人行道,怕绊倒,现在走在人行道上甭提多灵便了。我太高兴了!今后我一定坚持练功,巩固疗效,到练功100天时,我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陈维杰:男,72岁。
我患糖尿病15年了,近几年一直靠打胰岛素维持,上午打18个单位,下午打15个单位,和口服糖士平。以往经常便秘,浑身不舒服,参加学习班2个月了。从开始的血糖19mmol/L,到8月1号检查的5.49 mmol/L,效果太明显了,而且其它症状都改善了,大便一天一次,浑身轻松、有劲。老师们教功耐心细致,使我心情非常舒畅,今后我一定要坚持练功,永不松懈。
刘庆荣:男,79岁。
我病程是三年半,练功一个多月用药量减少了1/3,我用血糖数字来说明疗效:6月9日,检查结果是8.91 mmol/L,7月4日,检查结果是7.81 mmol/L,8月1日,检查结果是5.64 mmol/L。
以前每晚起夜4―5次,现在每晚1次;以前经常腹泻,现在大便一天一次了。这些疗效的取得都得益于内养功,感谢刘院长的好功法,感谢杨大夫的耐心辅导。
刘瑞芝,女。
刚进学习班时,我的血糖8.68 mmol/L,练功一个月时10.5 mmol/L,现在练功2个月了8月1号检查是8.02 mmol/L,走路稳当了(是中风病人,扔掉了拐杖),腹泻改善了,大便每天一次,皮肤过敏也好多了,血压也降到了130mmHg―90mmHg,我真的高兴极了。
高素莲:女,71岁。
课题负责人:张胜男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为了有效的、科学的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为幼儿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园小班教研组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161名3-4岁幼儿在饮食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幼儿饮食习惯的形成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以培养幼儿进餐习惯为目的,研究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及实施方案,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实施教育实践,逐步做出了大量扎实有效的教育研究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根据幼儿的进餐情况,老师们不定时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其中教育内容包括进餐的卫生(不掉饭菜);正确使用餐具;不剩饭、剩菜;不挑食;进餐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能定时喝水进食后漱口等。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采用了情境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谈话法等不同方法对幼儿进行诱导和提高,帮助每个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统计、分析小班幼儿在进餐时不良习惯的表现
经过对小班幼儿平时进餐时的观察,发现小班幼儿进餐时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和监督下进餐,许多幼儿进餐时有漏嘴巴的现象,吃完桌上、地上都是饭渣;部分幼儿有挑食现象,喜欢的饭菜吃得到很多,不喜欢的饭菜一口都不愿意吃,;部分幼儿吃饭时边吃边玩、讲话、嬉戏、导致打翻汤水,不能专注进餐;部分幼儿饭后不能自主擦嘴、漱口,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个别幼儿不会干稀搭配吃,有的只吃干饭而不吃稀饭、有的只吃稀饭而不吃干饭;总之,不良的进餐习惯既影响了幼儿的进食量,也影响了进餐速度。
(二)研讨、分析造成小班幼儿进餐不良行为的原因
1、幼儿的年龄特征
1)年龄相对偏小的幼儿,饮食习惯相对较差。由于年龄小,有些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是很好,不能正确的使用饭勺,吃饭时爱洒饭菜,不能保持进餐时桌面的干净,同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被其他事物转移注意力,吃饭时容易边吃边玩。
2)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征非常突出。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同伴,而小班幼儿同伴之间的平行模仿更多。观察中发现,一组内只要有1名幼儿吃饭玩勺子发出声音,接着同一组内会有2~3名幼儿跟着做。
2、家庭环境的影响
1)家长的饮食行为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发现,有的家长会边吃饭边看电视或玩手机,这也是在无形中给幼儿以不良的暗示,长此以往,这些行为会影响孩子。
2)家长的教养方式的影响。如今孩子是家里的焦点,特别家庭结构中祖辈3代同堂的家庭日益增多,祖辈成为家庭生活的主要照料者,爷爷、奶奶们通常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饭,就允许孩子边吃边玩或看电视,这样时间久了,促使孩子的不良就餐行为增多。
3)家庭的饮食习惯的影响。不少家庭在饮食方面不是讲究营养全面,而是只做家庭成员喜欢吃的饭和菜。有的父母自己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又不回避孩子,无形之中滋养了孩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4)家长的工作职业与素质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挑食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双职工子女,因为双职工家庭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多是父母把对孩子的智力开发、知识性传授放在首位,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不够重视,很多事情都是父母代替做,如追着喂饭,不让孩子自己擦嘴,没有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原则。农民工家庭的父母多忙于挣钱,没有更多时间陪孩子,反而使很多孩子有机会自己尝试去做事情,因此相比较来说,农民工家庭的孩子多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受家长的干扰小。
(三)、针对以上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餐前教育活动的开展
1)通过故事的诱导使幼儿学会进餐方法。故事教学安排既有专门的主题教学活动,也有餐前故事五分钟的非正式教学活动;既有集体活动,也有小组或个别活动。故事内容的选择参考两个方面:第一,解决前一天或前一餐进餐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激发幼儿对当餐食物的兴趣和食欲。
2)利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3)通过一些经典儿歌也能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
4)在餐前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向孩子们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并且介绍这些食物的对她们身体的益处,幼儿带着一个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
5)进餐前洗手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儿歌让幼儿学习洗手的方法。比如边教幼儿洗手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也可以通过图示法帮助幼儿记住洗手步骤,如:老师在洗手间的墙壁上张贴一组“六步洗手法”步骤图,让孩子们通过生动的图画直观自主地学习,在多次的反复练习中,幼儿逐步掌握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6)餐前几分钟尽量避免幼儿剧烈运动,可组织进行一些安静活动,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
2、进餐过程中的组织
1)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浸润在故事角色中,把进餐当做故事的延伸,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在情境中学习、规范进餐习惯。如:餐前讲述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进餐过程中教师继续以“大公鸡找漏嘴巴小朋友”的方式介入,检查幼儿们的进餐情况:“谁是漏嘴巴,大公鸡要来找一找。”看到有漏饭粒的小朋友,“大公鸡”就“啄”他一下表示提醒,幼儿们都会吃得很专心。又如:听完故事《小兔子的胡萝卜》,幼儿再吃胡萝卜时,教师巡查时用故事情境进行肯定:“这只小兔子吃了胡萝卜,眼睛变亮了。”“这只小兔子吃了胡萝卜,眼睛变大了。”
2)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激励幼儿积极用餐。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如有的孩子掉饭菜、剩饭、不小心把饭倒在地上等情况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谅解孩子,提醒孩子下次要多加注意。
四、对于小班的幼儿,老师利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角色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效果很好。如:在进餐前,老师有意识闻一闻饭菜,然后夸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 还有XX菜和XX饭呢,肯定好吃极了!” 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和热情的语言引发了幼儿的食欲。班里有挑食的孩子,老师就拿一个手偶“小白兔”来帮忙,以“小白兔”的语气说:“哟,今天小朋友们吃的饭菜,可都是我小白兔最喜爱的哦,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白兔来抢他们的饭和菜,就都会迅速吃起来。
五、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也很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师给幼儿盛饭时,对于食量小的幼儿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因为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菜,会让食量小的幼儿有压力,产生畏惧情绪。而且小班的孩子对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那些挑食的幼儿,让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让他慢慢的适应,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
1)座位的安排,榜样的作用,也能改变幼儿不良习惯。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
2)表扬、奖励的方法,更能带动幼儿的积极性。对于有进步的幼儿,教师都给予及时鼓励。奖给孩子小贴画、小红花等物质奖励;或是一个微笑、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
3)环境的吸引有时也能对孩子起到督促作用。吃饭耗时的原因不仅包括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东张西望,也包括有些幼儿习惯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利用午餐后的卡通欣赏、或玩具分享等活动来吸引他们。
3、餐后活动的指导
1)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的食物残渣收拾到碗里,并把碗轻轻地放到餐车上的桶里。培养幼儿养成饭后漱口、洗嘴、用毛巾擦嘴的习惯。老师们利用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如:“喝口水,转三转,吐出来,牙齿好。”虽然他们的动作还不是那么的协调,但都能饶有兴趣地完成漱口和洗嘴过程,使良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2)在餐后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老师把故事中幼儿们熟悉的、愿意亲近的小动物角色和幼儿们吃饭的特点建立链接,进行评价和奖励。例如:故事中的兔宝宝吃饭干干净净,我们就把“卫生进餐奖”定为兔宝宝奖章;故事中小熊什么都爱吃,长得又高又壮,我们就把“健康进餐奖”定为熊宝宝奖章;故事《彩虹村的礼仪大使》中小羊吃饭身体端正、不东张西望、闭嘴吃饭、细嚼慢咽不说话,我们就把“文明进餐奖”定为羊宝宝奖章。老师在活动室墙面上设置了“啊呜啊呜明星墙”,每天餐后根据幼儿的表现颁发相应的动物奖章,并让获得奖章的幼儿登上“明星墙”成为“啊呜啊呜大明星”。活动间隙,幼儿们总会在这面墙前驻足,有的看着已经上墙的小朋友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有的则跟好朋友议论着上墙的明星。充满故事角色想象的餐后评价,使得幼儿主动地模仿、学习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帮助幼儿强化新经验,养成新习惯。
3)餐后组织幼儿散步10-15分钟,既帮助幼儿进行食物消化,也是带领幼儿放松身心、交流谈话的好时机,让每个小朋友拥有愉悦的心情。
4)把课题研究延伸到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中。如:对于不能正确使用餐勺的小朋友,老师在娃娃家里准备了瓶娃娃、各种食物、大小餐勺,供幼儿喂娃娃吃饭游戏使用。美术区为幼儿投放各种颜色的彩泥,供他们捏各种蔬菜和水果用。户外游戏中老师用废旧报纸和胶带纸做成的各种蔬菜和水果模型,供幼儿投掷和搬运用。
4、充分利用家长平台
与家长及时沟通,转变家长理念,共同为幼儿成长创设良好生活环境。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饮食教育观念,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让家长掌握爱和严厉的分寸,满足孩子合理的正当的需求,不要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家园配合共同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四、研究结果:
1、通过我们研究实践及调查分析,不难看出本次研究已取得了很好效果。如:
幼儿饮食习惯的研究结果统计表
2、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1)、幼儿基本上能文明进餐,但偶尔还会有说话、嬉闹、不专一现象,总是需要老师反复提醒,仍然缺乏自觉性。
2)大多数挑食、偏食的幼儿,在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与监督下都大有改进,但有个别幼儿受家长影响,效果不明显。
2)采取了物质奖励法,如给小贴画或小红花,短期内很有效,但时间久了之后孩子有时还是出现了倦态。
现代快报消息:
对于近日有关亚洲某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的报道,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抢注”行为,但最后“抢注”成功可能性不大。
江苏省六朝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张承宗教授说,这件事就如同眼下流行的商标抢注现象一样,大家都看好有“卖点”,也不管到底是起源于哪里,反正抢注到手就能利用发展旅游、引起注意力,甚至获得发展资金等。张承宗教授说,这件事必须引起国家的充分重视,建议及时召开专家论证会,将全国专家召集在一起,搬出各种学术著作和有关史料,向联合国证实到底是起源于哪国。同时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不但在国内,还要宣传到国外去,民间也应该充分重视过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上海交大林源祥教授则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亚洲国家是绝对不可能申请成功的。林教授称,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程序上需要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的后备名单,国务院的总理和副总理要在申报书上签字。接下来会安排专家审阅申报书,再派专家实地考察并写考察报告书。收齐专家的报告书后将召开考察会议,如果该国的申报在考察会议上通过后,还将再开一次会议最后讨论并进行定论。申报成功之后还要经得起世界各地专家人士的检验,专家随时可以将他们的意见反馈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国专家的意见肯定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旨在促进教育公平的现代远程教育阶段
1994-1995年,我国开始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成了容量为40Gbps、主干传输速率达2.SGbps的高速传输网络,以100-1 OOO Mbps速率连接35个省会及中心城市的近百所高校。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开展教育领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把互联网技术引人教育领域,为我国教育奠定了互联网的物质技术基础。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下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下作的决定》LHl,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下程,为中西部地区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配备了40.2万套教学光盘播放设备,覆盖中西部地区36万所农村中小学教学点,在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初步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在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基本建成计算机教室。在这个阶段,我国开始利用新兴信息技术解决农村偏远地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益尝试,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偏远地区师生对优质学习资源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提升了欠发达地区师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二)着力建设基础设施的宽带进校园阶段
2012年9月召开的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下作会议确定了把“三通两平台”下程作为 “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目前已经实现了全国74%的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互联网接人、全国超过1/3的学校全面应用数字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阶段性目标。此外,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实现了跨省转学手续最短办理时间缩短到9个小时,大大提高了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效率,提升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治理水平。这个阶段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战略,但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新兴信息技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与目标追求。在这个阶段,湖北省成为首批教育部批复的“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印发了《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多媒体教室比例已达74.6%,师机比已达92%,生机比达到28.9%,居全国前列。
(三)注重应用与融合的智慧教育阶段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自主探究
一个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得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成果展示汇报既是对自己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活动产品和收获的集中展示与体现,也是师生、生生开展学习、交流的重要机会,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认识,我们认为成果展示阶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近几年中,我们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自己的实践探索,总结了此类型的课可以设计这样的流程:回顾活动主题汇报小课题,说说选择的原因组内交流,确定展示形式分组汇报,多向互动总结提高,生成主题。
我们觉得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展示,深层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一些活动主题的课例。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以《大家来看限塑令》为例来谈谈我们的践行。
一、前期指导要细致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控。及时关注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并做好相关的指导,毕竟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困难重重。如果不及时地了解与帮助,活动很可能中途夭折。教师要俯下身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细致考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教师应当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和合作者,观察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认识和困难,并给予相应的参与、合作和鼓励。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让学生在磨练中成长。
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主题,在大主题分解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了适合的小课题,并分组进行了探究。小主题分别是:(1)有毒、无毒塑料袋的区分;(2)塑料袋的危害(分成两个小组);(3)世界各国限塑的做法;(4)关于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5)塑料袋与环保袋的较量。应该说第一小组“有毒、无毒塑料袋如何区分”这一问题,查找资料十分容易。学生也很快找到了资料。
资料找到了,如何进行汇报呢?如果只是把收集到的资料读一读,那就失去了研究探索的意义了,也毫无趣味。于是,我们试图对他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指导。
〖指导回放〗
师:你们小组真不错,这么快就找到了资料。(学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么你们准备如何把资料呈现给其他同学呢?
生1:我们可以把资料大声地朗读给同学听。
师: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沉默了)我们在展示交流的时候可以增强一些趣味性,互动性。你们看区分塑料袋有这么多方法,比如说沉浮法,我们可以动手演示啊!
生2:是啊,我们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的器具,里面装上水,采用演示的方法。
师:那其他区分塑料袋是否有毒的方法可以怎么样呢?
生3:观察法,我们可以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塑料袋,然后一边说一边演示,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
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这一小组的学生很快找到了适合的展示方式,他们小组采用一人说一人演示的方式进行汇报,他们还让其他的小组的同学准备好塑料袋,还说课堂上还有互动的环节。老师的点拨指导显得极为重要,在学生的关键处、困难点进行稍加指点,学生的潜力会开发出来的。教师前期的指导是上好成果展示交流课的基础。
(二)展示形式要多样
活动的成果展示是重要的一环。成果展示主要是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现场展示,让别人了解他们在主题活动中所获得知识和碰到的困惑。成功的展示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循环。多样化的展示是学生所期待的,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活动的魅力。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是静态的,如一些观察日记、一幅漫画、一张自编的小报等;展示的形式也可以是动态的,如边说边演示、小品表演、辩论等形式。在选择采用何种方式展示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主题的类型特点,学生的个性特点,材料的特点,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展示回放〗
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主题,“有毒、无毒塑料袋的区分”小组在汇报时采用一人说一人演示的方式,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与观看,收获不小。学生都纷纷拿出自己的塑料袋,细心摆弄一番。“塑料袋的危害”这一主题有12人喜欢探究,于是又把他们分为两个小组。一组着重从环境污染的角度研究,一组着重从危害健康的角度研究。根据主题不同类型的特点,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小组不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还从实地拍了不少的照片进行展示;而塑料袋对健康的影响小组除了收集相关的资料外,还从网上查阅了一些视频资料,在成果展示时还播放了代表性的视频,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世界各国限塑的做法”这一小组则采用了PPT演示的方式。“塑料袋与布袋的较量”小组则采用小品表演的方式。
学生汇报的形式多样,有解说,有演示,有表演,有视频。应该说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启发与教育。特别是塑料袋与布袋的较量采用小品的方式进行汇报,学生非常喜欢。小品表演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全班同学不仅为他们精彩的表演喝彩,更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到塑料袋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以及该小组的同学通过资料收集后,进行再创造,不仅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又提高了语文素养,真是一举多得。其实,汇报也有一个小插曲。在六(3)班试教时,每个小组在汇报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把搜集到的资料读一读的方式,没有对资料进行再加工。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我想问题出现在第一课时上。因为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没有对学生提出如何汇报的要求。于是在六(1)班执教第一课时时设计了成果预期形式,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而且对每个小组进行一定的指导。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汇报的形式能够多样化。在多样化的汇报中,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还增加了趣味性,提升了参与深度。?
(三)展示交流要互动
我们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这是反馈交流的过程,是经验分享的过程,我们要强调多向互动,使学生的交流是深层次的,而不是浮在表面。缺乏趣味性的展示,往往是上台展示的同学兴高采烈,台下的同学无精打采。那这样的展示就失去了意义。
1.充分交流
我们在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在汇报时,不仅要交流成功的喜悦,交流结论,还要交流面临的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还可以说说失败之处。这样的交流可以启发其他小组的同学,下次我们遇到这样的困难可以怎么解决,引发别人思考。如:“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小组本来是打算以录象的形式进行展示。他们小组里有一位同学的邻居刚好在西区菜场卖菜。(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本来已经联系好了,那位阿姨已经答应采访了。但是当听说要拍录象时,又拒绝了。他们就来求助于我,我告诉他们可以换个方式进行汇报的,可以采访时记录下来,变成访谈录,还可以拍一些照片。
〖展示回放〗
师:接下来有请第五组的同学进行汇报。
生1: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
这是我们拍的一些照片。我们发现很多人没有挎篮子买菜的习惯。我们在一个小摊前做了统计,短短三分钟就有五位顾客前来购买,没有一个人使用篮子。卖菜的人还是免费提供塑料袋。买一个洋葱也用塑料袋……
师:你们在预期的展示方式提到录象展示。
生:本来是拍录象的,但是那位阿姨听说要拍录象时拒绝了。后来我们就换了别的方式了。我们做了一份访谈录。
……
展示成功的一面固然重要,但是展示遇到的困难,并且把这个困难解决更能打动别人。在总结交流过程中,活动成果的展示必须是“学生内心对活动的感受的真实反映”。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表演,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深度体验。我们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包括在活动中的困难、活动中的不足以及各种真实的情感体验。展示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和收获等。
2.细细倾听
有了倾听,才有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因此,在学生小组汇报前,我总是会提出要求。在别人汇报的时候,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做个倾听者。互动交流时,你才有发言权。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汇报中,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方法。当一组汇报完毕时,我总是会设计一些问题,进行互动。如: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中,第三小组的同学研究的是关于塑料袋对身体的危害。他们采用解说和播放视频的方式。在视频播放完毕时,我就问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正是因为认真倾听和观看了,谈得都很到位。有时候,我也鼓励展示的同学可以穿插互动的环节。这样有助于交流不仅增强趣味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四)关键之处要挖掘
展示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趣味性。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关注趣味性。我们更加要关注的是孩子深度的交流。有时候,学生看问题或许比较片面,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进行挖掘、点拨。
〖引导回放〗
在第五组“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汇报完毕时,学生认为限塑令没有很好地执行,其实自限塑令实施以来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师:其实,自限塑令实施以来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们的行为还是有变化的。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有哪些变化?
生:(沉默)
师:比如我们到超市买东西……
生1:我到世纪联华超市买东西,那里购物,塑料袋不是免费提供的。
生2:我和妈妈去超市,我们带上了环保袋。
生3:现在去超市购物,自备袋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
师:(出示图片和资料)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限塑令”实施3年,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这个限塑成效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10多万吨,折算成二氧化碳1000万吨,尤其是商场、超市三年使用塑料袋减少2/3。
师: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补充一些资料,引导孩子更深层的交流。
体会:关注学生的深度体验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转变真不小。原来学生对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而采用懒惰的办法――直接将资料堆砌。在一个个活动专题的开展后,学生对于如何展示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哪些资料、主题是适合静态展示的,哪些资料、主题是适合动态展示的,通过小组的交流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开展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验,了解活动进程,适时地进行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实践学习、互相学习,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被拓宽。在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的自主探究之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得成功,就会强化这种愉快的情绪,进而把自主探究当作一种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为其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艳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课程研究,2007(7):19-20
[2]刘锋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合作能力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05(1):33
[3]应汉良,章利江.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教育教学论坛,2016(1):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