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白鹭的诗

白鹭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白鹭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白鹭的诗范文第1篇

柏油路,有什么好?在当今的城市里,这是空气最不好的地方。

热爱柏油路,是因为我们当年恨透了乡村的土路。

现在的年轻人,提到乡村,可能无限神往。多么美好啊,满眼青翠,空气新鲜,蔬菜不含农药。可是我们当年的眼光,可不是这样的。

就说这路,年轻人头脑中对路的概念,一定是在地上铺了点儿什么东西――柏油、水泥、砖块之类的,这才能叫做路,再不济也得铺点儿鹅卵石。

可是,当年的黑土地,一出了乡镇,就是土路。这土路,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的路。

乡村土路,晴天还没有什么,因为人踩车压,路面还比较硬。等到雨天,一走就两脚泥,每只鞋上沾的泥,大约有5斤重,人人走路都像宇航员。只有一个办法解脱:提了鞋子,光脚走。光脚也不保险,雨中的土路,非常滑,弄不好就摔个“狗抢屎”。

下雨天马车从路上一过,车辙印要陷下去半尺,大路上压出两条深沟。太阳晒干了路,沟还在,坐着马车上了这种路,颠得屁股钻心疼。

每逢这时想起城里的路,那是何等的好啊!平平展展的,有路灯,路两旁有人行道、有林荫,还有“扫马路的”负责清洁,城里的工人同志,一下班,能走上这宽宽的林荫路,谈个情、说个爱,过天堂般的生活。

有青年农民诅咒发誓说:“只要让我进城,当‘扫马路的’我也干!”

说来说去,工人终究是老大;农民,就该着是“屯老二”。我们每天等太阳落山,才能收工回来,吃完晚饭后,天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房前的土路上,鬼都不见一个。

从集体户出来,走上屯子中的大路,你就看星星、听狗叫吧。“赵家的狗又叫了”――不到农村来,怎能理解《狂人日记》的这句话?

农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马车,老农叫“大车”;有专门的赶车人,老农叫“车老板儿”。

那马车的样子,基本上和秦兵马俑里的铜马车差不多,不过秦始皇的那马车有伞盖,农村的大车是敞篷的。

每个生产队,都有两三辆大车,一匹马驾辕,两匹马拉套,就是歌里唱的那种“三套车”吧。轮子有充气的橡胶轮胎,跑起来挺快,拉1000斤东西没有问题。

车老板儿是技术工种,干这活儿的人,一般都很稳重,能吃苦。别看这大车简陋,还颠屁股,可是一般人还坐不上。在农村走路,要是遇到大车空载,可以搭个顺风车,要是大车满载,你就别想好事啦。

农村有钱的人家(养活的儿子多、男劳力多),铆足了劲儿,能买一辆自行车。自行车,相当于今日之私家汽车。一般的人赶集、到公社办事、去火车站什么的,就是走路。人要不是进化出这两条腿来,这大道,我们还真不知怎么才能“向前方”呢。那时候的人,特能走,走七八里路是小菜一碟,半天儿走30里路也很平常。

有时候走在野地里,看到遍地庄稼,远处有村庄,可是视野里一个人也没有。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向远方”,歌儿里这么唱。

白鹭的诗范文第2篇

1、小说主要讲述了他们的下一代白孝文、鹿兆海、黑娃这一代人的生活:白家后代中规中矩,黑娃却从小就显现出不安分。

2、长大后,白孝文继任族长,黑娃在外做长工,认识了东家的小老婆田小娥,他将她带回村后,受到村人的排斥。黑娃离开村子后投奔革命军,又成为土匪。在此期间鹿子霖、白孝文等都吸上了鸦片,将家败光,去异乡谋生。鹿三以儿媳田小娥为耻,最终杀了她,因终日被田小娥死时的情形折磨而死去。

(来源:文章屋网 )

白鹭的诗范文第3篇

现今,立一个正规的、效力最高的公证遗嘱,你必须面对摄像头,把生命的最后嘱托,一五一十地告诉摄像机里黑洞洞的镜头。这里是一个隐秘的场所,记录了无数普通市民的财富安排和真挚情感。

有一个在广州大型外资企业工作的女性,80后,30出头,日前来立遗嘱。

公证员:“您这么年轻就来立遗嘱,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80后:“我每个月至少半个月要出差,国内国外,飞来飞去。最近看新闻,空难特别多,而且都是无缘无故的,至今没个说法。”

公证员:“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您的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都有哪些?”

80后:“个人财产有车和一些存款;夫妻共同财产就是还在供的一套房。”

公证员:“打算怎么处理?”

80后:“都归我丈夫和儿子所有。”

公证员:“您父母健在吗?”

80后:“身体都挺好。”

公证员:“不给父母留吗?”

80后:“不用了,父母都有退休金,房子也有。分给了父母,到时候兄弟姐妹又来争,反而说不清了。”

一对父子来到公证处。儿子说,爸爸要办理公证遗嘱,百年后由其继承房产。爸爸六七十岁,干瘦,低着头。

公证员:“我们问话的时候,亲属不能在旁边。”(儿子悻悻走开了)

公证员:“老人家,过来立遗嘱是您本人的意愿吗?”

老人低头不语,看了看遗嘱室紧闭的大门。

公证员:“您是想把现在住的房子留给这个儿子,是吗?”

老人不说话,依旧低着头。

公证员:“确定房子给儿子吗?”

老人还是不说话。公证员心里大概有数了,把老人送出门。

儿子焦急地迎上来:“怎么回事啊?不是说好把房子给我的吗?”嘟嘟囔囔责备起父亲来。

公证员感慨,有些儿女一心惦记着遗产,催促父母来办公证,但父母并非心甘情愿。有些子女以为办理遗嘱公证后就高枕无忧了,冷落父母,甚至言语相讥,以致有些老人又悄悄回来变更遗嘱。

公证员来到医院,为一位老太太办理遗嘱公证。重病中的老人,神志仍算清晰,有女儿侍奉在旁。这位老太太有5个孩子:4个女儿、1个儿子。

公证员:“老人家,您现在身体怎么样?”

老人:“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院。”

公证员:“精神好吗?”

老人:“精神倒是还行,不能下床,整天看电视。”

公证员:“百年后,您的房产打算怎么处置?”

老人:“卖了,分给四个女儿。”

公证员:“为什么不给儿子?”

白鹭的诗范文第4篇

真露烧酒的味道 真露(Jinro)是韩国有名的烧酒品牌。真露烧酒是由纯净水、大麦和甘薯等材料经过蒸馏等特殊工艺酿造而成。这是一款中性酒,酒精度数不高。味道甘甜,口感纯净爽口,可以热饮,也可以冰镇饮用,风味俱佳。真露最著名产品是它的烧酒,但它也有其他烈酒产品。金罗查米苏尔经典烧酒是自1924年以来生产的旗舰品牌。Jinro Chamisu是用韩国竹子制成的木炭过滤而成的,酒精度数稍低。真露24是是酒精度数为24%的烈酒,是混合鸡尾酒的不二之选。真露还推出了口味独特的烧酒系列,包括真露葡萄柚、真露绿葡萄和真露梅子酒,还有覆盆子酒、李子酒(真露Mae Hwa Soo)和米酒(真露Makguli)。另一款产品是酒精度数为3%的桃子酒Jinro TokTok Peach。

真露烧酒是白酒吗 真露竹炭酒是低度白酒,酒精含量大约在15度左右。韩国烧酒是由纯净水、大米、大麦、小麦和红薯等为原料发酵、蒸馏制成的纯粮食酒。韩国烧酒颜色透明,一般在40-90之间不等。现今已知最早酿造于1300年前后。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化学名叫乙醇。乙醇进入人体,能产生多方面的破坏作用。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0.05%时,酒精的作用开始显露,出现兴奋和欣;当血中乙醇浓度达到0.1%时,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如达到0.2%时,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达到0.4%时,人就可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过量的饮酒就是损害肝脏。慢性酒精中毒,则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真露烧酒是清酒吗 不是,真露是烧酒。真露,韩国烧酒第一品牌。真露是韩国最具影响的烧酒,具有80年的历史。真露正 宗的身份应该是起源于中国元代的烧酎,一般认为是在公元1300年高丽后期传入朝鲜半岛的。烧酎即烧酒,酎的本意是指粮食经过三次蒸馏,如同接露水一样酿成的酒,因此也叫露酒。真露 酒是由纯净水、大麦、红薯等粮食发酵并蒸馏而成的纯粮食酒,酒精度数在19.5到21.5之间。最 大的特点是清爽纯净,爽甘甜,在韩国真露酒因销量最大、家喻户晓被称为国酒。韩国烧酒的代表名称。具有80年历史的真露,在韩国烧酒业的地位可以和茅台酒在中国的地位媲 美,这种酒精度数以前为22度,是19度的烧酒,占据着韩国烧酒市场54%的份额,年均营业利润 达到1000亿韩元。

白鹭的诗范文第5篇

如果没有原著《白鹿原》,那么电影《白鹿原》将会再次生冷硬狠地搅动观众的五脏六腑,如果由220分钟删减至188分钟再删减至156分钟,《白鹿原》或更能将原著展现得更完整一些。但没有那么多“如果”可以假设,影院里放映的这版《白鹿原》,就是在原著地基上起的一座高楼,它坚固与否,要靠观众暴风骤雨般的讨论来检验,但眼下一个事实是,现在我们谈的是电影《白鹿原》,而非那个在记忆中模糊的原著。

作为上世纪90年代读过《白鹿原》且之后一直没有重读的读者,我对原著的印象只剩下概念性的东西,比如强烈原始的欲望,以及被这欲望冲击之下的灵魂道德、宗族秩序、乡土政治等,阅读的同时会伴随着不适感,这源于它真正潜入了民族历史的深处,用“真实”这把刀子剖析着人们的灵与肉,试图割断至今仍在桎梏、统治着我们言行的一些“绳索”。现在,随着电影影像一幕幕地呈现,当年阅读原著时的五味杂陈又在内心复习了一遍。

如果没有了白鹿原所弥漫的紧张与压力,没有了带来的撕裂感,没有了围绕“男女关系”那些“见不得人”的描写,《白鹿原》的冲击力会大大削弱,这也是为什么《白鹿原》难拍的主要原因。电影《白鹿原》的前半部分,重点在描述麦客黑娃和地主家姨太太的故事,以及他俩跑回白鹿原后所遭遇的阻力,这部分故事稍显平淡,但有粗犷刚烈的气质作为背景,还是可以抱着欣赏的心态观看,到了后半部分,矛盾冲突集中爆发,沉重感骤然加强,前半部分所流露的风情尽失,取而代之的是多舛的命运和丑陋的人性。

《白鹿原》由谁来拍、谁来演不太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拍、能不能演、能不能上映。现在这个版本的《白鹿原》,是在一个尴尬的时间段内完成并勉强公映的,它当仁不让成为王全安从影以来完成得最好的作品,当然也可以说他沾了原著的光。与这部电影相关的演职人员,应忽略公映后舆论对这部电影或好或坏的评价,因为它的完成本身就是一项成绩,让我们可以谈论电影《白鹿原》,回忆原著以及它诞生的伟大时代,或许还可借机谈谈电影审查以及其他。

具有民族史诗品质的电影我们有过,比如《红高粱》、《霸王别姬》、《活着》、《黄土地》等,但这都是过去的作品了,在等待《白鹿原》公映的这些年间,再没有什么能扎根土地、流着滚烫血液的作品面世。带着缺陷公映的《白鹿原》,仍是一件值得激动的事情。它衔接起了电影创作者对于真正民族电影的热爱和追逐,显现出少数电影人前赴后继拓宽电影表达空间的勇气与信心,《白鹿原》是不是佳作有待时间考验,但它却是九月份所有电影中,最值得关注和支持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