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秋分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而且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故选择以下变量指标,然后运用多于统计分析,以期能揭示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是如何影响消费需求的,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1.被解释变量。本文是研究农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的,因此采用的被解释变量为消费需求,而收入分配是通过降低或升高平均消费倾向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的,因此用中国农村居民各年的平均消费倾向来反映消费需求,平均消费倾向越大,表示农村消费需求越大。
2.解释变量。根据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知,收入随着时间轴上的增加而导致平均消费倾向的减少,在横截面上,同一时间收入水平高的收入组具有更低的消费倾向,消费价格波动也会对消费者决策产生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还受到其他价格因素的影响,如农产品收购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而模型中加入太多的解释变量会使参数估计更加困难,同时或许会带来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本文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将主要选取收入增长速度和收入分配指标。
二、模型设计
1.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计量模型。本文通过构建如下的回归方程来考察解释变量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
其中APCt表示中国农村居民各年的平均消费倾向,表示各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Ginit表示各年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由于农村基尼系数只能找到1985年-2011年数据,本文以1985年-2011年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APCt=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85=100,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量/前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剔除物价变动因素)
2.模型的实证分析。由于模型所用变量均为时间序列,而时间序列往往是非平稳的,因此有必要对模型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各个变量是否为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及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即不存在伪回归。
变量的ADF检验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估计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中各变量都为I(1)序列,因此它们之间有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于序列本身即为单整序列,但其一阶序列仍然是单整的,本例也认为它是I(1)序列)。
利用OLS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并进行协整性检验,结果如下表:
从以上的模型估计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1)收入增长速度变量的系数为-0.2768,说明农村居民的收入每增长1%。则平均消费倾向减少0.28%。可见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但是程度上变化不大。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已经与收入水平呈反比,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居民的消费倾向将逐渐下降。(2)农村基尼系数的系数为-0.6982,表明基尼系数每上升0.1%,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则下降6.9%。这个结果表明在我国农村,不同收入组的消费率随其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三、政策建议
全球债务体系下的新兴债权大国
当前,全球储备失衡和全球债务失衡构成了全球经济失衡,造成的实质性影响是外汇储备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累积和对外债务在发达经济体的累积。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对外资产余额超过对外债务余额,成为对外净债权国,发达经济体的对外债务余额超过对外资产余额,成为对外净债务国。
截至2009年底,全球外汇储备已增加至8.1万亿美元,中国拥有2.4万亿美元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近三成,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前10大储备经济体依次是中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台湾、印度、韩国、瑞士、巴西、中国香港、新加坡。从排名来看,全球前10大储备经济体中,有8个是新兴经济体,只有2个是发达经济体。
除了中国拥有全球近三成的外汇储备外,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占比接近7%,印度、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外汇储备占全球份额也超过或接近4%,巴西、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占全球份额都在2%以上,新兴经济体的全球储备份额总和已经远远超过50%,新兴市场纷纷成为净债权国。
与此相对应,截至2009年底,全球外债余额总值为56.9万亿美元,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爱尔兰、日本和瑞士分别列全球外债排行榜的前10位。这一债务排行榜几乎囊括了所有经济强国,排名前10位的发达国经济体外债总和,已经占到全球债务份额的82%,而美国外债余额已到达13.6万亿美元,占全球外债余额的23.9%。
世界经济中存在着以金融分工和产业,贸易分工为纽带的“双重循环”机制,而恰恰是这两种机制造就了全球的失衡局面。贸易分工和生产分工体系维系着实体经济,金融分工体系维系着虚拟经济,而要素全球化自由流动以及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则是这种分工得以实现的基础。
在这种双重循环过程中,一方是美国经常项目持续的巨额逆差和资源性商品输出国、新兴市场国家日益增长的经常项目盈余;另一方则是充斥着全世界的美国发行、美元计价的各种金融资产,尤其美国发行的巨额债券进入到各国官方的外汇储备和债券市场,为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融资做出了“隐性贡献”。这就形成了全球债务国与债权国之间的债务循环。因此,全球的失衡不仅是逆差国与顺差国,消费国与生产国之间的不平衡,更是债务国与债权国之间的不平衡。
全球财富分配失衡的现状亟待扭转
随着我国从资本净输入国转化为资本净输出国,从对外债务国转化为对外债权国,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身份也相应地从筹资者转化为投资者。中国成长为债权大国的速度比崛起为经济大国的速度更快,2006年,中国继日本和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债权大国,并于200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然而,作为不成熟的债权国,中国无法以其自身货币进行放贷,大量贸易顺差由此带来了货币的不匹配和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同时货币当局对货币和流动性的管理也将更加困难。
首先,我国是“官方债权国”而不是“私人债权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2009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34601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储备资产占对外金融资产的69.3%,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仅约为1/6,我国是典型的“官方债权国”,财富管理的风险更为集中。
其次,不成熟的债权国地位蕴含了资产损失风险。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2004-2009年间,中国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平均占比为66.73%,比美国高出63.56个百分点;对外负债中,FDI占比高达59.96%,高出美国55.21个百分点。这种不对称结构的直接结果就是投资收益的重大差异。据统计,1990-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投资收益净额多数年份为逆差。投资收益累积逆差额达605.53亿美元,这与同期中国上万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净额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中国对外金融资产与负债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引发重大资产损失的风险。
再次,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存在使央行的冲销难度不断增大,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增大。比如,在不能完全冲销时,本可以提高利率来缓解流动性过多压力,但在资本跨国流动渠道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提高利率会吸引以套汇、套利或套价为目的的国际投机资本更大规模流入,这反过来会加大冲销压力。也就是说,在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试图稳定汇率,就必然难以绕开“不可能三角”困境,货币政策的自主操作空间必然受到压缩。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主要经济体债务风险的上升,中国债权国也遭受非常大的风险。6月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240亿美元至8437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减持美债,与此同时,随着日元的走俏,我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迄今为止,我国已经连续6个月增持日本国债,合计增持日本国债1.73万亿日元,约200亿美元的日元金融资产,几乎相当于前5年买入规模的5倍。
作为最大债务国的美国和日本步入持续增长的债务通道,根据奥巴马政府近期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在2010财年将升至94%,2011财年将达99%,2012财年将升达101%,2040年美国债务将达到GDP的2倍,而随着债务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复苏步伐,而个人资产增长乏力,日本国民储蓄率已从1998年的10.5%下降到2008年的3.3%,IMF预计几年之内日本储蓄率由正转负的趋势不可避免,资本与负债的缺口会越来越大,日本政府的国家信用将受到重大打击。“以债养债”、“用赤字解决赤字”的债务依赖很可能使美国和日本陷入死胡同,债务危机并非小概率事件。
应重新审视债权大国地位
中国该到重新审视债权国地位,高度关注国家财富的时候了。除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发展本土金融市场外,对外储管理应该适时转变思路,只是在美元、日元、欧元资产之间转换,并不能真正消除风险,要进一步壮大财富基金。
当前,财富基金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管理外汇资产的重要平台和长期战略投资者。据美国财富基金研究所统计,截至2010年3月,全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高达3.8万亿美元,其中一些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甚至远远超过该国名义外汇储备规模。
相比之下,我国财富基金不但规模小,而且股权投资比例小。从规模上看,我国财富基金主要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全国社保基金等三支,管理约3471亿美元、2888亿美元以及1465亿美元的外汇资产,分别占我国全部外汇储备的14%、12%以及6%;从投资结构看,我国财富基金过分重视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中司2008年的资产配置中现金类资产占87.4%、固定收益证券占9%、股权投资仅占3.2%,与全球财富基金平均资产配置水平债权25%、股权45%以及其他资产30%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经营性网球俱乐部;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发展建议
引言
要想在激烈的体育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就要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资力度。现在我国体育方面的人才稀缺,所以,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就更加有必要了。网球运动属于有氧运动的范畴,它对于人们进行减肥塑形有很好的作用。现如今,人们都渴望拥有健康的体魄,而网球正是人们锻炼强健身体的一种方式,经营型网球俱乐部的创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网球是一个优势的项目,出现了诸如李娜、郑洁、彭帅等杰出的人才。它具有观赏性、娱乐性、锻炼性等优点,有着一定的民众基础。经营型网球俱乐部的建立有很多的优点,一方面,它对于体育人才的发掘和培育有着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一、网球在体育中的地位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开始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体育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象征,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一些消费支出投入到体育健身中去。据调查,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网球都有着一定的喜爱。所以,网球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体育项目。体育是人们21世纪追求的一项重点建设,积极地发展体育的建设,能够引领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事业中来,参与到追随全民体育运动的浪潮中来。
二、对于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运动健儿已经在世界舞台上渐渐崭露头角,人们也慢慢地了解了网球。体育运动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身体健康、生理健康等等,同时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同时有利于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的沟通。网球在国家体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相比于其他活动,如篮球、羽毛球等,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对网球方面在世界上取得的成就很值得期待。1.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网球锻炼的问题分析。人们喜欢进行网球的活动,但是却不一定都愿意花费金钱去网球馆。虽然网球的工具特别简单,只需要一个球、一副球拍,还有一片宽阔的场地而已。但是网球重量很小,很容易被天气、风向等影响活动的质量,即使是重量偏大的篮球也需要在专业的场馆进行活动,所以网球运动建造俱乐部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人们为了追求更高标准、更好的生活质量,而一些俱乐部利用一些促销手段,恰好满足了消费者对更高标准的追求。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忙碌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们为了缓解这种压力,舒缓情绪,对于这些体育运动的花费都是认可的。2.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进行分析。不同年龄的人对于生活态度是不同的,根据调查发现,我国打网球的人的年龄段集中在20~30岁左右。另外,在这个人群中,男性的网球爱好者大约是女性的2倍。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青年,这个时段都是精力充沛年轻向上的阶段,对于体育事业都比较热爱。还有一点,一些家长重视孩子们的体育教育,对他们在体育方面的天赋希望能够进行特殊的培养。但是,也是有一部分老年人喜欢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使身体更加的硬朗健康。人们通过网球可以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展自己的人脉网。另外,女性的身体素质不如男性,有的也是受传统观念的禁锢,所以在人数上造成了这种现象。俱乐部应该不只是注重年轻人的需求,而应该从多方面出发,形成一个体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提供不同的令人满意的服务。3.目前一些俱乐部的经营体制有漏洞。经营性网球俱乐部是颇具市场潜力的,但是有一些俱乐部做得并不够好,网球是人们喜欢的运动之一,然而国家并没有具体完善的措施关于群众对于网球的活动。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民间的网球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这给网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强健了体魄,又为体育事业做了宣传。然而一些组织,却为了一己私利,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造成比如规则不清晰,安排不合理,甚至有的参赛者发生冲突。同时,这网球经营性俱乐部刚刚进入这种市场不久,对网球俱乐部经营经验不够,造成了一些俱乐部管理方面的问题。4.目前对于网球运动的概念认识不深刻。从根本上来说,网球普及程度的不够来源于民众对于网球的意识没有那么的深入。只有发自内心的一种热爱,那么才会彻底地投入进去,才会在网球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只有了解到网球对于身体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才会选择去进行网球方面的锻炼。5.盲目进行投资。中国是一个拥有全世界1/5人口的国家,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所以,许多商家就看重了中国需求量大的因素,从某种层面上造成了一些公司盲目地对这种经营型网球俱乐部进行投资建设。由于这种盲目的投资,造成了一些俱乐部的数量迅速上升,但是却鱼龙混珠,好坏不一,这种情况造成消费者对于好坏的俱乐部之间的分辨不清。同时,也给管理制度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不利于网球事业的发展,更成为我国人民对于提高身体素质路上的一个绊脚石。
三、对目前经营型网球俱乐部的发展建议
1.解决了经营形式单一的问题。我国目前俱乐部的经营形式比较单一,造成运动的枯燥。俱乐部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项目的多样性,也可以寻求与其他别的俱乐部进行沟通,进行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比赛。利用各个俱乐部之间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尽量给消费者带来满意的服务。这样既能够吸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同样也能够提高这种俱乐部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种经营性俱乐部。鼓励俱乐部与俱乐部之间的良性竞争,并且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法律,惩治那些为了利益的恶性斗争,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俱乐部的发展和国家体育事业的进步。2.提高裁判和一些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经营性网球俱乐部的一些相关人员的素质必须经过培训,进行专门的学习,这样才会在一些活动中甚至在比赛中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只有将活动进行专业化,才能够更好地挖掘人才,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贡献。参加网球俱乐部的人肯定是爱好网球的,或者是有一定天赋的,所以配备一定专业性的教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3.对经营体制进行改革。经营性网球俱乐部承载着为国家挖掘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使命,同时也为提升全民的身体素质做出贡献。所以,国家应该给予这种制度进行大力的扶持和帮助。例如寻找一些知名的网球明星进行代言,以便于提高俱乐部的知名度。同时,给运动员一定的代言费用,这样运动员将会更加积极地为大众服务,在为自己获得了一定的利益的同时,也将自己正能量的一面呈现给大家,让民众更加的了解运动员。这种俱乐部要想获得一定的利益,就需要在经营中做好每一步。比如,要着重注重宣传和销售的环节,这样不仅能提高一定的知名度,也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网球俱乐部的魅力所在。另一步,就是要配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的相关人员。这样能够在训练中给学员更多的指导,同时专业的教练,对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上具有独到的方法,使教练成为学员的体育道路上的引路人。4.利用媒体网络对俱乐部进行宣传。我们每天生活在网络的背景下,在这个充满信息的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书本、电视等一些网络的手段,进行信息的更新获取。网络媒体带给了我们巨大的便利,我们可以想办法,通过媒体和网络对经营型俱乐部进行宣传。人人离不开网络,更离不开信息资源,所以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是打开消费群体的一大重要途径。
结语
良好的体魄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投身到学习、工作事业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体育引入生活,让我们生活充满活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国家的网球事业,我们应该每个人都为之努力,积极地为体育建设努力,贡献力量。国家的事业发展在于每个公民的支持,而每一个国家的建设又对每一个公民有着良好的积极作用。做好经营性网球俱乐部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网球事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肩负着培育我国下一代体育人才的责任。通过努力,经营型网球俱乐部的发展一定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黄伟清.温州市社区网球俱乐发展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01-102.
[2]陆树兵,徐娜,宗志伟.上海市高校网球俱乐部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2):4-5.
[3]吴丽君,郭新明,张龙.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6):61-62.
[4]孙文树,陈丽,孙天明.江苏省网球俱乐部经营现状及策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1,(4):7-8.
[5]张永刚.中国网球与捷克网球运动发展的对比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0,(4):90-91.
[6]张艳辉.湖北省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关键词:信息消赞;ELES;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
中图分类号:F3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1-0021-07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消费,是指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信息活动,包括狭义的信息消费和广义的信息消费。狭义的信息消费以净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广义的信息消费还包括信息含量相当大的产品和服务。尹世杰认为,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与服务等信息消费含量高的消费构成广义信息消费项目,本文采用此观点,把《中国统计年鉴》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与服务三项加总计为信息消费。我国国内围绕信息消费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陈燕武、翁东东通过建立信息消费函数.对福建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状况进行了比较.指出在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培养,提高居民的信息消费力。王平、陈启杰通过构建ARMA模型,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差距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结果发现,信息消费已成为城乡居民新的消费热点,但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倾向和消费系数及未来的消费差距都在不断扩大。肖婷婷从信息消费系数、信息消费倾向以及信息消费结构等方面对2000-2007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进行对比了分析,得出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增长迅速、农村居民边际信息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等结论。以上都是关于城乡信息消费问题的,专门对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进行研究的较少。刘嘉、朱琛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1992-200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提出采取有效措施以扩大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张奎、李旭辉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农村的调研,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措施与建议。就这些研究来看,综合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相关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运用ELES模型,对2002-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二、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
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也不断增加,人均年信息消费额从2002年的442.78元增加到2008年的920.68元(见表1)。就农村居民交通方式来看,由以前的步行、骑自行车、三轮车转变为骑自行车、摩托车和开汽车。摩托车从2002年底的平均每百户28.07台上升到2008年底的52.45台(见表2)。自行车拥有量下降,从2002年底的平均每百户121.32辆下降到2008年底的97.58辆。通讯方式由以前的信件、邮递包裹,转变为固定电话、手机和电脑网络。电话机从2002年底的平均每百户40.77部上升到2008年底的67.01部。移动电话从2002年底的平均每百户13.67部上升到2008年底的96.13部。与此同时,家用计算机拥有量上升,从2002年底的平均每百户1.10台上升到2008年底的5.36台,互联网也开始进入农村居民家庭。就文教娱乐来看,看电视成为许多农村居民闲暇消费的主要方式,彩色电视机从2002年底平均每百户60.45台上升到2008年底的99.22台。照相机从2002年底平均每百户3.34台上升到2008年底的4.43台,一些CD机、VCD机、DVD机等数字化信息产品也进入农村居民家中。与此相反.我国农村居民对黑白电视机、录放相机等的绝对消费量呈下降趋势,黑白电视机从2002年底的平均每百户48.14台下降到2008年底的9.88台。录放相机从2002年底平均每百户3.32台下降到2006年底的2.97台。就医疗保健来说.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根据卫生部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09年底,全国有2 716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8.33亿人,参合率为94.0%,全国累计有16.5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
信息消费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称为信息消费系数。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系数呈倒U型,这是由于近几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得农村居民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支出增加不多,信息消费系数下降。从信息消费结构来看。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呈上升趋势(见表3)。交通通讯上升最快。从2002年的29.0%上升到2008年的39.1%.说明农村居民越来越重视出行与相互交流的便利,对交通通讯的支出增加。医疗保健从2002年的23.5%上升到2008年的26.7%,上升趋势平稳,说明农村居民由以前的“小病不治。大病抗过去,重病等着见阎乇”转变为重视身体健康。文教娱乐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02年的47.5%下降到2008年的34.2%,这反映出我国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一费制”成效突出,教育费用不断下降,引起文教娱乐支出比重下降。
三、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1.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构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计算分析应用源于经济学家Lunch提出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具体数学模型为:对第i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Pi为第i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Xi为消费者对第i种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量;y表示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PiXi是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辟为消费者的收入除去各类商品或服务基本需求支出后的余额中追加用于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比例,称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其中,0
模型(4)是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截面材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可求得ai和βi的估计值。
2.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检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2002-2008年我同农村居民五种收入分组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结构的数据(限于篇幅,表略),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为自变量,交通通讯等为因变量,借助统计软件SPSSl3.0进行回归分析,各年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以及t检验值如表4所示。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在a=0.05的显著水平下,各类消费的回归方程均通过F检验,解释变量也均通过了t检验,且各项R2值都在0.900以上。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和信息消费的R2值高达1.000,2007年农村居民年纯收入与医疗保健的R2也达到1.000,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各年纯收入对各项信息消费支出高度相关,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同时,2002-2008年各项消费支出方程的斜率均在0和1之间,符合模型中关于0
四、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实证分析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预算份额分析。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如表5所示,我国农村居民信息边际消费倾向稳定在0.30左右,即农村居民每增加100元收入,用于增加的信息消费为30元左右。具体来看,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在0.030左右徘徊,说明农村居民对医疗保健不够重视。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从2002年的0.057上升到2008年的0.067,说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外出务工经商频繁,交通通讯投入费用也随之增长。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在2008年以前一直稳定在0.63左右,这是由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技术、学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尤其在子女教育方面,舍得投资,这无疑会增加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
根据公式bi=βii∑βi可以计算出边际预算份额,从而得出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增量结构。信息的边际预算份额呈倒U型.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对信息消费的理性回归。其中,医疗保健的边际预算份额最低,在0.060左右,这与农村居民轻保健、重医疗的传统文化有关,在不威胁到生命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对疾病采取的态度是能忍则忍,能拖则拖,故医疗保健支出较少。交通通讯的边际预算份额从2003年以来一直稳定在0.139左右,说明随着农村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交通通讯将是农村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之一。文教娱乐的边际预算份额从2005年以来呈现降低的趋势,如前所述,这是由于义务教育的因素。虽然文教娱乐预算份额降低,但不影响农村居民对文教娱乐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也将是农村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之一。
2.需求收入弹性分析。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ai表示弹性,根据公式a=βiy/Vi和已知数据可求出我国农村居民需求收入弹性(见表5)。信息消费各年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大于0小于1,说明如果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将会增加对信息的消费。按照经济学原理,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属于奢侈品,大于。小于1的属于必需品,但是信息消费收入弹性不能单纯用这种方法来划分。因为农村居民对信息消费的一部分是通过政府的公共设施比如公共交通、公共医疗、义务教育得到满足的。所以,农村居民信息需求收入弹性在0和1之间不能说明信息消费已成为我国农村居民生活必需品。这几年间交通通讯的收入弹性一直位居第一位,并且在2002-2004年三个年份大于1,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越来越重视交通通讯消费,对其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文教娱乐的收入弹性在2002―2006年稳定在0.70以上,义务教育的实施使文教娱乐的收入弹性在2007年降为0.580,但在2008年又跃升为0.827,这是可喜的变化,说明农村居民开始重视文教娱乐的消费,在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增加。医疗保健的收入弹性在0.6左右,较低的需求收入弹性一方面反映了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农村居民在大病、重病时才选择就诊或住院,因而医疗保健表现出必需品的特性。
3.基本需求支出分析。基本需求支出是指为了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对物质产品和劳务所需的基本消费量的货币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信息基本需求支出呈稳步增长趋势,且低于农村居民实际的平均信息消费支出(见表6),说明我国农村居民信息的基本需求都得到了充分满足。从五种收入分组来看,信息的基本需求支出都高于低收入户,低于中低收入户,这说明我国仍然有一部分农村居民,即低收入户的信息消费支出还没达到基本需求支出,生活贫困,需要社会救济。具体来看,每年农村居民实际的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文教娱乐支出都高于各自的基本需求支出(表略),说明我国农村居民这三项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每年农村居民这三项基本需求支出都高于低收入户、低于中低收入户。说明低收入户在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保障低收入户信息基本生活的任务还比较繁重。近几年农村居民信息基本需求占信息消费支出比重在60%左右,呈现倒U型趋势,在2005年达到最高点68%,即当年农村居民只有32%的比例用于超基本信息消费支出,说明农村居民在满足信息基本需求后,用于提高信息质量的消费比例较低。具体来看,交通通讯与医疗保健变动趋势与信息基本需求一致,呈增长趋势,说明农村居民这两项的潜在需求巨大。但从文教娱乐的基本需求支出轨迹来看,呈现倒U型趋势,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在对文教娱乐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在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进行选择的余地较大,文教娱乐的消费质量得到了提升。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与信息消费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2)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信息边际消费倾向稳定在0.30左右,其中,交通通讯最高,其次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说明交通通讯与文教娱乐将是农村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3)信息消费各年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大于0小于1。交通通讯收入弹性最高,并且有三个年份大于l,说
明我国农村居民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越来越重视交通通讯消费,对其有强烈的消费欲望。(4)我国农村居民信息及各项目基本需求支出都高于低收入户,低于中低收入户,说明我国仍然有一部分农村居民,即低收入户的实际信息消费支出包括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还没达到基本需求支出,生活贫困,需要社会救济。
为了扩大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笔者在基于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扩大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因为农村居民年纯收入与信息消费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所以,为了提高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的消费水平,就一定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反过来,信息消费支出的增加又可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我国政府近几年在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方面不遗余力,已有成效,今后要继续在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方面狠下功夫。要在农业中推广先进技术,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当然,我国学者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研究颇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方法非此一种,在此不再赘述。总之,只有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了,才能促进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增长。
第二,加强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积极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居民进行信息消费的前提。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相当大的一部分需要政府提供。当前,由于投入不足,农村居民信息基础设施比较匮乏,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道路建设不完善,通讯设施如网络滞后,导致电脑和互联网在农村的需求还不够旺盛;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已经实行,但是仍然存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医疗设施短缺的问题,不利于维护农村居民的利益。所以,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图书馆、博物馆、戏剧院,加大对有线电视的投入,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政府要充分动员地方农民、企业、银行等单位主体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通讯条件,加快农村邮政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的财政支持力度,在乡村医疗机构兴建专门用房、购置必要设备,彻底解决贫困地区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以鼓励和吸引农民到乡镇卫生院诊治。总之,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农村居民潜在的信息消费需求向现实需求转变,推动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增加。
第三,积极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当前,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看电视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电脑和网络并没得到充分利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信息服务业滞后于电脑业和电信业,信息设备闲置,通信设施利用率低。因此。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应当积极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切实做好“家电下乡”、“宽带下乡”“信息下乡”工作;提供适合农村信息消费特点和需要的信息消费品,比如提供农业科技、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劳务用工、农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如降低电话费、手机话费、网络的使用费,这样不但可以促进手机、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在农村市场的消费,提升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还可以将农村低收入群体中潜在的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医疗单位要改进服务,加强自身人员素质修养和专业技能,提高为参合农民服务的水平,给农民最提供更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服务。
第四,完善信息消费环境。信息消费环境是指影响人类信息消费活动的一切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才刚刚起步,依靠国家政策的推动,还缺乏推行和立法的内在原动力。且大部分农村居民都有被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等虚似信息欺骗过的经历,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我国农村居民维护自身消费权利的能力不足,这都会抑制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需求。因此,政府应着力于建立、健全保障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活动的相关法规,维护信息消费权益。加强对信息行业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取消不合理收费,引导和刺激农村居民扩大对电信、电脑、互联网的消费需求。总之,通过完善农村信息消费环境,使得农村居民敢于消费,从而促进农村信息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