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电影

英语电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电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电影

英语电影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影大片 英语 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91-02

作为高中生,通过这些年对英语的学习与掌握,已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可以进行简单的阅读及写作,但是,和英语国家的人面对面交流时,仍会遇到不小的困难。原因在于虽然我们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但这种量在交流过程中仍是不足的,且对语法的掌握不熟悉,因此在交流时感到力不从心。如果想要真正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那么就要想办法去打造英语环境,比如可以通过欣赏各类题材的英语电影来填补环境不足的问题,这些电影中对白经典动人、构思巧妙引人、包含着许多文化内涵。那么电影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一、当成听力材料

电影语言是电影用来体现客观社会和传达思想的的表现手法。电影语言的生活性可提升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的听力。虽然我们在和英语国家人进行英语交流时,有的人会放慢自己的语速,或选择一些常用和简单的句型及词语,但是,并非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会采用这一方法。当我们处于一个外国人的社交圈中与他们进行闲聊时,外国人的语速常常很快且多用俚语,因此不容易理解对方的话。理解对方所表达是语言交流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我们本身听力水平的重点,而且多多接触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常用口语,英语大片则是我们接触英语国家日常生活用语的最好办法。在电影中,演员常常会根据电影情节的需求调整自己的语速及俚语的使用频率。所以电影提供了一个真实英语国家的生活场景,这样的英语对我们学习来说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电影图像、声音可让我们融入电影环境中,语言配合画面中人物表情、动作,让我们可以更直观理解,用视觉来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是接受文化差异的第一步。英语电影里所显示的字幕内容让原来枯燥的听力方式更生动。英语电影字幕语言种类可选择,双语或隐藏语言。根据自己的需求及能力进行选择,进一步提升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二、作为词汇、句子学习材料

词汇掌握可分成不同阶段,最高级别就是根据不同情境运用不同词汇。电影生活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情境中词汇所表达的不同意义。我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构建起词语的意思。而且我们在电影里可以学到很多词汇引申意,例如在《泰坦尼克号》中,表示钱的说法就有三种,greens=钞票、means=现金、bucks=美金。所以,在英语大片中,地地道道的语言可以让我们与英美文化零距离接触,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掌握英语。

而且电影的生活性也可让我们认识到英语口语和书面语间的差异。在教材上语言更多是文学化、书面化的语言,是用比较传统、死板的方式让我学习,因此我们无法表达出在生活中所体现的情感。而在英语电影中,演员话语能十分鲜明、形象表达丰富,在电影中出现具有语法的句子,我们也不用刻意去理解、记忆这些语法点,所以这种学习比起课堂上硬背的学习方式效果更好。

三、锻炼我们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指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现的内在、深层次的心理特点总和,其是由心理潜能、特点、品质三方面的因素所构成,英语大片对我们所产生的心理素质影响也非常大。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提升观察力,例如在看《沉默羔羊》、《七宗罪》时,里面有着宗教历史的问题,如果是观察力强的可发现别人发现不到的细节,让自己可在细致中学习英语。而且,观看英语大片还能提升我们的记忆力。例如在看《肖申克的救赎》、《盗梦空间》等,如果没有敏捷的思维是无法发现事物间的本质与规律,而这种思维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的英语学习效率。

四、了解英美文化

文化需要用语言作为载体来进行理解,而理解了文化则可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他国的历史。英语电影故事的叙事手法、剧中的人物关系等都体现出了巨大的东西方文化差异。而这些差异如果单单根据我们通过电影中演员的语言表达来理解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对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分析电影中的文化元素,从而了解我们与英语国家的差异。例如《阿甘正传》就为我们了解英美文化、风俗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观看这样的经典影响,并学习语言之外的知识。

五、结语

通过观看英语电影和传统学习方法有很大不同。丰富的色彩、有声又有不单可以提升我们的听力水平,学到有声有色语言,又可了解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同时还可提升本身艺术欣赏的能力。我们一定要结合本身的英语水平,选择英语电影题材,这样才可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升英语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文化价值依据是宗教,在现实生活中又强调功利的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在观看这类电影时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参考文献:

英语电影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后现代;英语电影;小说

一、后现代主义影视的内涵解读

根据美国后现代电影批评家伊哈卜・哈桑的考证,“后现代”为一个术语,最早由西班牙学者费德里科・德・奥尼斯于1934年在其编辑出版的《西班牙和拉美诗歌选集:1882~1932》中提出。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缩写本中用到这一术语时,指从1875年起西方文明开始的新一轮变迁。而批评家欧文・豪(Irving Howe)和哈利・列文坦于1959和1960年再使用这一术语时,指的是“现代主义伟大传统的一种旁落。”到了20世纪60年代,莱斯利・菲德勒则用其指“向现代主义正统挑战的通俗文学。”而哈桑贝尤其探索由他所称的“归于寂寞的文学的自我消解”这一现象。也就是说,“后现代”一词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意,要把它的意义固定下来看来是不可能的。

“就其理论建构而言,后现代主义没有统一的模式,甚至没有相互连贯的观点,它不过是众多观念的无序组合。”所以,“后现代”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一种新的精神与价值体系,一种正在重新建构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其特征是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零散化、无深度。后现代主义对神圣性、秩序、常规、传统甚至一切概念、符号都深感怀疑。它不仅怀疑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怀疑现实主义的真实性,甚至也怀疑现代主义所包含的各种剧烈的感情:焦虑、孤独、无法言语的绝望和形而上的追问。对于后现代主义来说,任何深度都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强加给现实的,因而是可疑的。于是,对深度的拆解、消解,就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

二、英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

1 消解“元话语”

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中认为“元话语”和“宏大叙事”没有意义,并指出今天是消解“元话语”的时代。但在导演那里,还是张扬主体性的,影片的内涵层大于叙述层,至少是能指和所指的对称或呼应。而在新生代导演这里,自我意识是个体化的,主体精神是萎缩甚至分裂的,他们热衷于自我情感的把玩、个体经验的书写。以“重返个人”的方式与“巨型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拉开了距离,顺理成章地走进世俗的小叙事。观众在这种讲述语法中,以狐疑的眼光打量着个体与团体乃至国家的关系,怀疑个体做出牺牲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甚至浸染着某种自恋的情绪。

2 叙事的断裂

英国电影的框架结构遵循“三一律”的基本思想,以理性作为叙事基础,认为所有细节只有在被编织进合乎逻辑的因果关系中才能形成一个无懈可击的完整影片文本。在传统的英国电影中,叙事结构一般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全片,有一条明显的叙事主线,沿着这条主线,故事慢慢展开――开端、发展、、结局。电影导演按照故事的因果联系,通过剪辑把不同的镜头连贯地接在一起,成为一部完整的影片。而在“第六代”电影中,传统的思想观念与艺术观念被冲击了,叙事结构由几个过去的或现实的或想象的小故事与片断组合而成,解构了传统电影情节叙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电影由非因果、非逻辑的画面、时空串联在一起,抛弃了因果主导的缜密的理性叙事,追求碎片化的形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经历了某种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为从“叙事的电影”模式向“景观的电影”模式的转变。英国社会学家拉什直接提出,“叙事的电影也就是写实的电影,服从于电影自身的叙事性(文学性或话语中心);而景观的电影则相反,它关注的不是叙事成分,而是场面、画面的视觉性。因此,电影的逻辑发生倾斜,叙事让位于画面,景观支配着叙事。叙事电影是现代主义艺术,而景观电影则属于后现代电影。”后现代电影利用景观真正实现了“假的比真的更真实”的原则,用现代电子媒介的高科技手段寄托对人类现存困境和未来世界的深深忧虑,它们提供的影像世界作为我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构成,又加重着后现代生活现实与虚拟、历史与假说的混淆,为大众通向想象的乌托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它在镜像语言上往往给人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而其途径有二:一是拼贴的碎片;二是极致的特技。

影片中迷离的色彩、跳动的结构、个性化的造型、摇滚的节奏、情绪化的人物是导演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让观众通过最直接的感官本能体会到似曾相识的生活经历,满足了体验的。一些“第六代”导演还在他们的影片中运用了多种多媒体视听语言:如Flash、DV纪录片、MTV、话剧等,以及超广角镜头、晃动镜头、动荡不平衡构图、装饰性影像、主观化色彩、MTV节奏等视听语言技巧,使“第六代”影片的风格更加多样化,给人造成一种视觉迷乱。

三、英国小说对英国电影的影响

文学创作的终端是读者的接受,任何一个作家的成功都必须有一个读者群,而一类文学现象的出现则更需要社会的广泛的承认。19世纪英国作家因为作品的内容是适应19世纪英国的文化,追求人格的独立和家庭的幸福与稳定,所以拥有的是以家庭为基础的读者群。19世纪的作家的创作有以下特点。首先,多以写家庭婚姻为主,写作家的亲身经历。其次,站在自身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些特点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因为:第一,在19世纪的英国,受过相当教育的年轻女人的出路最好的是婚姻。所以写家庭和婚姻就成为作家永远的话题。纵观19世纪英国文学,几乎都是描写生活在乡间的中产阶级的青年的婚姻恋爱。她们几乎人人都是博学的,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尊严,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小说又都是以有情人最终结成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婚姻而结束。第二,虽然她们的小说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各方面独立的看法,但是因为生活常规的建立和仲裁者是男性,其话语有意无意之间仍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并将这种常规内化为人生的自觉追求。

19世纪英国小说的这些特点和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以此为题材的英语电影的主题和定位。因为商业化的需求,英语电影在两个方面传承小说的特点并将其模式化。概括来说,就是“傲慢与偏见”式的男女关系和“简・爱”式的命运。

一方面,小说《傲慢与偏见》的经典之处在于以洗练的语言总结了饮食男女之间的关系,而且其在英语文化中的受欢迎程度也使得同名电影或同类型的爱情电影为大众所接受。电影将这种关系演绎成各种版本的爱情故事,使得虚拟的爱情有章可循。

首先,男主角的模式化。男一号的光芒开始总是被男二号遮盖住。小说中的达西先生一度因为伊丽莎白的偏见以及自己的傲慢差点被外表风度翩翩的韦翰抢走了心 上人。比如由海伦・菲尔丁同名小说改编的《BJ单身日记》(Bridget Jones’Diary),一个是像小说人物一样完美的休・格兰特饰演的丹尼尔・克里弗,另一个是一身毛病但很真实的科林・菲尔斯扮演的马克・达西。这两个人的出现叫琼斯又欣喜又发愁,她思前想后也拿不准自己该挑哪一个。《BJ单身日记》中展开线索的手法和人物细节的描写很多都是从简・奥斯丁的作品中借鉴来的,因为菲尔德本人是奥斯丁的忠实崇拜者。本片另外一位男主角科林・菲尔斯之前曾在英国BBC电视台的热门剧《傲慢与偏见》中,扮演了男主角,迷倒了一大片观众,其中也包括《BJ》一书的作者。菲尔丁直言不讳地说,她这本书中马克・达西这个人就是为菲尔斯量身定做的,除了他本人以外,谁也演不好马克-达西。

其次,女主角的模式化与创新。丹尼尔的花心伤了琼斯的心,也断了她对爱情的念头。但是马克的意外来访和表白终于打破了两人之间的僵局。本来故事应该到此圆满结束,没想到丹尼尔又来找琼斯,说自己觉得还是她最好等等。正当琼斯犹豫如何打发丹尼尔之际,马克默默地离开了。在影片结尾,琼斯不顾寒冷,穿着超短衣裤和运动鞋去追回马克,两人拥吻在街头。电影用大胆的想象构建出传统小说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矜持也许会阻碍其追求幸福的机遇,现代的爱情故事显然更符合现代人对生活的向往。

四、英国小说改编电影的价值

英语电影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原声电影 文化教学 She’s The Man

假小子(She’s the Man)是获2006年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Teen Choice Award) 评选推荐的校园喜剧。影片将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的《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搬到了现代的美国校园。莎翁的剧情框架无懈可击,校园背景则赋予影片更鲜明的时代气息;“莎翁级” 青春片,光是名头就已经号召力足够了。令人惊喜的是即使完全变换了时代和场景,故事架构本身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层出不穷的令人捧腹的细节仍带我们极大的愉悦和满足。这部拥有了运动、青春、校园、爱情、励志等多重标签的影片不仅能够让你在轻松气氛中了解名著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全方位展现美国校园文化的励志影片。

一、假小子(She’ s the Man)剧情分析

整部电影情节大致如下:Viola和Sebastian是一对长得一摸一样的孪生兄妹,姐弟俩的性格像是被对换了一般,弟弟喜欢弹琴赋词,姐姐不爱红妆爱足球。女足校队因为人数不够而被迫解散,教练和草包男友的嘲讽逼得誓要打进校际联赛的Viola剑走偏锋出奇招。看着弟弟在离异分居的父母和学校之间巧妙地“逃”出时间去追逐自己的音乐梦,姐姐灵机一动,决定趁着弟弟逃学的空儿乔装成弟弟去加入隔壁学校的足球队,打败她的混账前男友,证明“谁说女儿不如男”。故事就此正式展开。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孩儿要扮男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Viola处处留意,事事小心,还是状况一箩筐。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和一帮“神奇”的死党,每每身份快被揭穿时,Viola总能化险为夷。剧情的发展总离不开一些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小意外”。Viola 喜欢上了自己的室友,校足球队队长Duke,而Duke的暗恋对象Olivia 居然迷上了男扮女装的Viola……仿佛麻烦还不够多,Viola期待的足球赛即将开始,毫不知情的弟弟竟然提前回到了学校,还被硬推上了球场,闹出了不少笑话。Viola又将如何让应对她完美计划中的这个“小差错”呢?足球和爱情,皆大欢喜还是全盘皆输?

二、假小子(She’ s The Man)文化看点

看点一:吉祥物文化

吉祥物作为美国的校园文化最富有活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角色。“Mascot”(吉祥物)由法语的 “Mascotto”衍变而来,意为能带来吉祥、好运的人、动物或东西,在大型运动会或大型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在美国各种校际比赛中,双方拉拉队代表穿起绒毛外套扮演的吉祥物每每成为最吸引眼球、最重量级的鼓舞士气的形象。

吉祥物在美国校园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电影中Sebastian所在的Illyria以一只红黑相间的神兽作为吉祥物,于是学校到处充满着这两种颜色。校徽、笔、杯子、书包、T-shirt,甚至足球比赛时Duke带领的校队球员们脸上都画的条纹和观众们的着装密码(dress code)都是这两种颜色。校园吉祥物起源于1 9世纪末的西方。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成就了丰富多彩的形象,其中以配合人物化特征(如穿上运动球衣等)的动物形象的使用最为广泛。学校吉祥物是被赋予生命、赋予个性、赋予精神品格的精灵,它是一种榜样、一种号召、一种鲜活的文化。校园吉祥物的流行得益于其广泛的官民基础,它通常是由民意决定的,再经由学校官方程序确定的。它经常活跃在校际联赛、迎新活动等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对学校这一重要精神家园的归属感,这对缺乏地域归属感的美国人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美国,不管是对学校本身还是对学校所在地区来说,吉祥物都一个非常重要。树立代表学校的吉祥物已成为一流大学的传统和习俗,这些吉祥物的影响已经走出校门,成为学校贡献社会的特色公益广告。进入21世纪,校园吉祥物我国台湾地区的迅速兴盛;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代表的大陆高校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吉祥物。

看点二:备受关注的校园体育

美国人的一年只有三个季节:篮球季,足球季和棒球季。美国人的日子是看着比赛过的,由此可见美国人对体育的热情。

体育是美国校园的头等大事。影片中Viola 坚持要参加高中校际联赛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进大学校队踢球。如果她能成功的通过高中校队选拔(try out for the team)代表学校出赛,就能在联赛中吸引大学校队球探(college scouts)的目光,从而入选大学校队了。入选校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要球技出众还要品学兼优;如果球员的学业成绩低于了一定的标准,将被禁止参加训练和比赛,违者全队禁赛。

美国校园里有各式球队,校园体育在美国是被全国的观众所关注的。以大学篮球联赛战况最为激烈的“疯狂三月”(Crazy March)为例,美国国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假设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美国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决战和NBA总决赛第七场同时进行,有87%的受访者选择了观看前者。每年三月,全美上下会掀起一场对阵竞猜(Bracket)的热潮。奥巴马总统也不惜放下公务在直播节目中公开自己的竞猜表格,据说他的预测功力堪称专业级。然而在总统讲话和NCAA比赛两者之间,美国媒体却一点也不给总统面子。2013年3月中旬奥巴马召开新闻会,告知美国民众来自日本辐射将不会危害美国本土,CBS竟将他的讲话浓缩成一段时长只有1分钟的新闻,在比赛间歇时插播。隔天奥巴马宣布美国有可能会在利比亚展开军事活动都成了NCAA的陪衬,CBS电视台把总统的讲话视频放在屏幕左上角以画中画的方式播出来保证NCAA的比赛转播不受到影响。这样的风靡程度,只有亲眼见到才能相信。

校际联赛中来自不同学院的两支队伍之间的竞争,会使校园充满活力,运动员精神和竞争意识得到鼓励。为球队加油的乐队,旗队,拉拉队的表演也非常壮观,颇具专业水准,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美国学生把自己融入学校运动中,看球赛和与朋友讨论球赛等是美国人重要的社交方式,也是美国生活的一部分。

看点三:女孩们的成人礼

母亲为Viola买了一件满是蕾丝和花边的“梦幻礼服”,女儿希望能够穿上它在即将到来的少女社交活动中崭露头角,成为气质优雅的debutante;可惜女儿的爱好是“踢泥巴球”。Debutante 是一个法语词汇,指的是初入社交场合的上流社会贵族少女。在古代欧洲,女子到了适婚年龄,父母会安排一场宴会或者舞会让女儿正式进入社交圈。简・奥斯丁的小说里就有许多对这样的场合的描写。

在电影中的当代美国,这样的习俗早已不复存在,这场宴会演变成了种近似于成人礼的仪式,女孩们身着礼服,在男伴的护卫下,风姿绰约的步入会场,可想而知,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毕业舞会(Prom),这样的场合有多强调淑女的仪态。吃东西要细嚼慢咽(Chew like you have a secret),意见不同的时候的交流以眼神为主(When debutantes disagree they say it with their eyes)…… 要性活泼外向的Viola故作淑女状(being a girl)是在是一种折磨,因此她抱怨到:这样的活动实在是落伍了(archaic)。

看点四:别样校长

时而充当食堂员工,时而化身清洁人员,还会帮忙分发传单……无处不在的校长是影片里的最为出彩的配角之一。这是一个自诩是学生非官方老大(unofficial big brother)的很江湖的校长,会对转学生(transfer students)特别关注(keep a special interest in)的很亲切的校长, 会做突击检查(pop in unannounced just to check up)的很严厉的校长,不达目的不罢休的(He won’t take no for an answer)的很执着的校长,会告诉学生了解异性(to know the opposite sex)是高中生活一部分的很善解人意的校长。在这位校长无处不在的“关照”下,不老老实实地学习就只有一个后果:你完了(You are busted)。其略显夸张的角色设定并不妨碍我们通过他来认识一下美国校园里校长们。

三、假小子(She’ s The Man)经典台词

妈妈认为我和爸爸待在一起,爸爸认为我住在妈妈家里。两天后他们都会以为我已经到了学校,这就是离婚的可爱之处。(She thinks I'm staying at Dad's. Dad thinks I'm at Mom's. In two days they both think I'm going away to school. That is the beauty of divorce. )美国的离婚率居全球第一,几乎每两对美国夫妇就有一对以离婚收场。在Sebastian看来,离婚也是有“可爱的之处”的,可见伤害我们的并非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就像教练每场比赛之前说的那样:不要惧怕强大。有些人生来强大,有些人成就强大,有些人被迫强大。我想我们今天要变强大的机会就是让你上场。(It's just like what coach says before every game: "Be not afraid of greatness,Some are born great,Some achieve greatness,And some have greatness trust upon them.”I think the best chance for us to be great here today is to have you play.) 这是出现在电影部分的一段经典台词,是编剧借Duke之口引用了一段莎翁《第十二夜》里的一段原文(Act II,Scene V)。百年前的文学家的材料能继续影射当今的社会现实,名著魅力可见一斑;当代的美国电影人能用百年前的文学材料描写现在的人和事,也着实让人钦佩。

结束语

电影结尾又回到了令Viola又爱又恨的社交场合,参杂性别角色对换和恋爱三角关系的喜剧有了《第十二夜》一样的欢喜收场。影片的英文名She’s the Man 除了照字面意思可以翻译为“她就是那个男人”来呼应主要情节外,还是一句口语常用语你可真行!(You are the man!)的变体。看完Viola为了一圆足球梦所做的努力和获得的成功,你一定很想用这句话来夸夸这个执着梦想的女孩吧!千万别犯大男子主义的错误,对女孩得改成:You are the woman!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英文电影与英语教学[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谢洁.影视欣赏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J].琼州学院学报,2009.

[3]张蓉.英文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J].电影文学,2008.

英语电影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电影 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能力培养

原声英语电影语言生动、逼真,视听效果引人入胜,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情景,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 原声英语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电影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电影内容生动、丰富、引人入胜,看电影使英语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观看电影,学生会主动学习影片中的台词、英语歌曲及背景知识等,同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训练听说能力

听力、口语是相互关联的能力,不是能够割裂开来单独培养的技能。“听”和“说”是紧密结合的,在人们的交流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听”来获取信息,通过大脑加工以后,再由“说”来输出信息。而通过引入原声电影教学,大量的视频材料,不仅提供了“听”的信息,还加入了“看”的环节,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的获取,为“说”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空间。

教学中选择的英语电影往往是故事片,它们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内容上十分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与第二语言的距离拉近了,并且发音纯正、用词准确,学生在生动有趣、动态逼真的情境之中听外语,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极佳的语言材料。

3.优化词汇学习

词汇学习应该怎么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将词语放在例句中来教授其用法。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种通过例句学习词汇的方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学习词汇不应该脱离具体的语境而孤立地学习。因为词语的基本作用就是为了传递口语或书面语的信息,而按照用例句教授词汇的教学方法,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是生硬的,往往很难与现实生活情境相联系,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而英文电影为词汇学习提供了良好语境,在故事情节、光影变幻、演员表演及配乐营造的意境之下,让台词中的每一个词都赋予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因此学生对于此时入耳的单词、短语记忆格外深刻,并且能够把他们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交流实践中。在英语电影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单词俚语,并在真实的语境里熟悉单词的使用环境及用法,从而扩大了英语的词汇量。

二 英文电影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只有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发挥运用电影进行英语教学的优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精看与泛看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在选择合适的影片之后,要求学生课前先“泛看”影片,了解影片的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在课堂中,教师播放影片时,要有计划地给予指导和讲解,引导学生“精看”影片,特别是对重点段落,要反复地认真地看,彻底弄清楚其含义,包括字词句的发音,台词的深层含义、影片的社会背景。下面试用经典影片《毕业生》为例加以说明。

1.课前准备

选择难易程度及内容适合教学的影片;收集背景知识相关资料;准备语言点的讲解资料;设计问题和课堂情景剧的引导活动。

2.课堂实践

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电影内容,基本的创作手法,创作背景,意图;学习常用口语,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表演情景剧、学会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 课堂活动设计。首先,电影背景介绍和电影欣赏。(1)在这部电影中,笔者专门介绍了这部故事片的拍摄时期,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越南战争时期,影片挖掘了战争时期美国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2)本片剪辑手法深受新浪潮影响,笔者特别讲解了其中的精彩之处,扩展学生对电影工业和影视文化的知识。其次,本片的两首主题歌《寂静之声》和《斯卡布罗集市》优美动听,含义隽永,至今脍炙人口,笔者讲解了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对这两首经典之作进行赏析。(3)单词讲解。重点生词及句型讲解,俚语的讲解。并让学生反复看重点段落,进行跟读练习。

3.听说训练

首先,进行听力理解训练。选择合适的片段,设计练习题,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发掘台词含义,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其次,学唱主题歌。在播放电影之后,老师把Sound of Silence的歌词给了学生,先让学生看着歌词听录音,然后一句一句的让学生跟唱,并且进行英语歌曲演唱比赛,寓教于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活动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口语的信心,提高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最后,小组讨论。在《毕业生》这部影片中,我给学生出了几道思考题:Why does Benjamin feel worried? What does “Sound of Silence” mean? In the end, how does Benjamin get his true love?

在分组讨论时,先由老师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影片的认识和理解,再小组讨论,接着,每组选出代表发言,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

4.情景剧表演

情景剧表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影片的理解。语法规则、词汇俚语及句子结构都可以通过表演得到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影片中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他们的生活中,是实用的。表演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口语的流利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只是机械地背诵知识点。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是非常好的教学材料和教学途径,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逼真、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而且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同时,通过影片的观看和学习,学生生动地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及社会风情,并体味了电影这一艺术窗口给我们展现的人生百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水平及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慎生.优秀电影文学视听系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英语电影范文第5篇

一、利用原文电影进行教学的模式

把原文电影用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基本模式如下:视听教学一听力沉浸一听说模仿和角色扮演。这一模式体现整体内容感受。学生和教师共同拆分语言项目,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角色扮演重建电影内容。

1,视听教学

这是原文电影内容整体感受过程。在教学中,故事的情节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听不是主要的是目的。电影教学的目的是要在学生脑海中刻印故事的情节。在这一过程中,语言与影片中的其它声效一样都是增强感受的要素。通过观看故事情节,感受到不同情况下语言的使用。

2,听力沉浸

通过不断地观看同一部电影,进行语言输入。学生会在出现下一场景时脱口说出影片中的对话。在听力沉浸教学中,可以根据影片内容把它分成若干片断,反复练习,使学生能一直沉浸在故事中。

3,听说模仿

视听教学和听力沉浸是电影情节和语言输入的两个重要阶段。视听教学中学生视多听少,而在听力沉浸中,学生又听多视少,二者共同作用下,学生分别获得了视觉和听觉的强烈感受。教师通过拆分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尽量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音、语调,这是说好英语必不可少的训练。

4,角色扮演

在听说模仿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使用他们模仿的语句重建英语情景。这样就完成了从情景到语言,再从语言到情景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获得了成就感。

二、原文电影进行教学的意义

原文电影提供了真实感受英语的语境。学生无需通过翻译就能迅速地把语句与语境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扩展了学习的空间,学生在学习某个片断时,常常在脑海中浮现某个情景。通过观看原文电影。能让学生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原文电影的选择

选择原文电影有三看:一看语言含量是否大,二看内容是否贴近生活,三看发音是否清晰地道。以上三个方面几乎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要素。

初级学员,选择电影的时候应以题材轻松、内容简单、画面对语言说明作用强为原则。这样有助于通过电影的画面情节猜出语言的含义,避免学习中因听不懂、看不懂而去寻求字典等其他手段帮助而导致的疲劳现象。可选:Sound of Music,Finding Nemo,Lion King,Beauty and Beast等等。

中级水平的学员除了学习语言本身外,更要提高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因此选择一些历史题材的影片进行学习非常重要。推荐电影:Heaven Earth,Troy,Patriot,Brave Heart,Gone With the Wind等等。

对自己的水平比较有信心的同学可以选择Sex and the City,Friends等等时下比较流行的肥皂剧,通过剧情学习一些比较地道的口语表达,让自己的英语显得更地道。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学英语。有些题材背景比较古老的影片,片中涉及很多欧美历史和传说,典故颇多。并且台词中有很多有如国内电视中文言性质的语言,演员们表演的时候也依剧情需要把台词念得含混。因此不宜用于教学中。比如《指环王》、《莎翁情史》薄。

还有些地域色彩浓厚、方言多的影片,比如描写西进运动和南北战争的片子。片中西部方言和南部方言比较多,还有很多用法不规范,初学者模仿多了,就很难再说出漂亮、富有国际化特色的英语。

另外就是俚语、行话、黑话过多的影片,这些语言都是美国社会的缩影,适当掌握一些,有利于初学者更多地了解美国文化。但是它们都不标准、不好懂。观看可以,但不宜作为教学片。

四、如何通过看原文电影来提高听说能力

1,看原文电影能够锻炼听力,从而提高英语的听力水平。从基础来讲,你只要有一定的单词量,尤其是对英语中千变万化的词组尽可能地学习和了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英国人最喜欢用的大多是词组的灵活搭配,从而来体现细腻的神情或动作描写。这在看电影的时候,就已经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那么是否要很大的词汇量和词组量才能看懂电影呢?答案是否定的。雅思的词汇量可能大家都知道,而只要具备雅思的词汇量,就已经足够能看懂电影了。这种电影听力不像听磁带那样干巴巴的,你可以通过事件发展的逻辑推理,感觉到台词的意思。或者可以多看几遍电影,熟知内容后对台词自然就有感觉了。

但是要学好英语,还必须锻炼说的能力。因为英语的听和说是不可分开的。只有听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才可以使英语不再是望而生畏、死气沉沉的学问,而成为妙趣横生、鲜活灵动的实践。但是学习听说不等于“习得听说”,美籍华人的英语好是因为具备了“习得听说”的必要条件:英语环境。但是我们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看原文电影和情景喜剧,就是有意识地给自己营造出一种国外的英语环境强迫自己用耳朵接受英语。同时开口说英文,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听说”。

英语听说包括语音、语调节奏、用词、句式、思维和文化六部分。对于任何一门语言,语音是基础,它不仅包括单词的发音,还包括真实交际中词汇、习语的连读、失爆、弱化、浊化、重音、缩读等许多音变形式。至于语调节奏,则是地道流利表达英语的剂,没有接触过地道的老外,没有和他们有过面对面的交谈,是很难感受到语调节奏在表达思想中的巨大作用和强大震撼力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词和句式的正确与否直接体现了对异国文化了解的程度。可以说,达到前三者就达到了与美国人的形似,若是又学会了美国人的思维和文化,能够用美国文化思维则可达到神似的效果。

2,看懂电影就够了吗?否也。我们从电影中要得到的可能除了娱乐放松外,还有真正的想过把瘾一让电影感染你。很多好的电影通过画面和音乐就做到这一点了,但是力求上进的你,不是想把文字在台词中的如何运用也了解一下吗?如果是的话。这就是看电影时语言给我们的最大挑战了。不过不用担心的是。你已经有相当的词汇量,对俚语也有些基础,看电影时的信心也和以前不同了。因此此时需要的是什么呢?笔记。对,这可能会让大家有些失望,这么老的方法!但是很管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你把经常错过的,听不懂的,常用的语言句子、词组写在本本上,经过十来部电影后,你会马上体会到这个方法会带给你巨大收获。日积月累,你看懂原文电影的水平会突飞猛进。

3,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英美电影无论是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发展还是人物关系的变迁都有着很多和中式思维不太相同的地方,而这些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差异,却不能仅仅用语言分析透彻,这就需要我们对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一些特点加以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再逐点分析,不断地加以总结,用心体会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的差异,通过对西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理解,将语言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让英语“活”起来。当然,学外语也不能把精力全放到看电影上,这只能是一种学习的辅助方法。更重要的还是要学生下工夫努力学习,看电影只是在学习里加上一些快乐和兴趣,毕竟让学习快乐起来是一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