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本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本管理”是当代管理学的重要命题,其核心是要打破管理理论中的唯“效率”论,重新将“人”或“人的存在”作为为建构管理理论的基础或前提,反对为了片面强调追求效率或效益而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关注。在医疗机构中强调“以人为本”,推行“人本管理”,具体涉及到两个层面,即以“医护工作者为中心”和“以病人为中心”:前者是指医院要关注医护工作者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使其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后者则是医院作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要做到尊重、关爱和理解病人,一切从病人的切身利益考虑,为病人提供更为优质、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医院的追求,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二、医院实行“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本理念强调人在组织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医院这一特殊的服务组织中实行“人本管理”,对于医护人员自身的职业发展、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
人本管理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医护人员是医院组织的基本构成之一,在医院中实行“人本管理”,其目的是创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如绩效考核、考评制度,科技成果奖励制度,职工进修培训制度及人才引进和使用制度等,真正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医护人员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使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其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民主、公正的发展环境,重视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善于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为其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提高医院的凝聚力、吸引力以及核心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相对于一般的组织机构,医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医院是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并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单位。医院服务的对象是身体健康不佳、更需要关怀的病人;同时,医院提供的产品就是直接作用在这些病人身上的“医疗和护理”。因此,医院更应当关注“人”,更应当贯彻执行“人本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道德修养,完善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如纪律检查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和限制大处方制度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效能,使医院更好地为病人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3.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人的力量,关注人的发展,力求使社会进步的成果惠及到广大的人民。医院推行“人本管理”,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医院的服务环境、服务程序、服务内容、服务态度等都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医院及医护工作者要苦练内功,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服务,充分尊重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促使医患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关爱的友好关系;形成能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积极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形成能够理性地协商解决所产生矛盾及纠纷的平等关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三、医院实行“人本管理”的相关策略
医院实行“人本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促进人的发展、使广大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为了提高医院“人本管理”的效能,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环境人性化
环境设计的人性化是医院实行“人本管理”的具体表现之一。环境同样是医院服务的一个基本要素,如果医院总是与“脏”、“乱”、“冷”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但会影响病人的就医及接受治疗的心情,也不利于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医院应当关注人的心理需求,在白色系的基础上采用一些温馨的色彩调节医院氛围;重视灯光设计,采用一些柔和的光线缓解医院的冰冷气氛;加强对医院的绿化管理,美化医院门诊大楼、住院处的环境;增设医院的服务设施,如休息大厅、病患轮椅通道等;重视对医院的清洁卫生治理,专业保洁人员要做好卫生间、垃圾间等卫生死角的清扫工作。通过改善医院环境,使医院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2.管理人本化
人力资源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人本管理”的关键是使医院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首先,在管理模式方面,在尊重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广泛采集职工和群众意见,最终制定形成健全、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一种“对事不对人”、按制度办事的公正态度进行相应的管理;其次,在管理风格方面,医院领导要采取民主化作风。医院是知识相对密集的组织机构,医护人员大多都必须接受过高等或中等的职业教育,因此尊重员工个性发展的柔性管理是比较适合的。医院管理者也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避免出现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唯我独尊、居高临下等行为。在人本化的管理方式下,广大医护工作者必然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3.服务人本化
医院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因此,“服务人本化”是医院“人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要从病人的切身利益出发,“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根据病人就医的需要设计看病流程,如实行看病“一卡通”服务、“绿色急诊”制度、重危症患者抢救制度等;拓展服务内容,例如提供看病陪护、术后护理常识培训等;重视病人的心理因素,从身心两方面关注病人的康复,如为病人开“心理健康”病方,进行“微笑服务”评比等。总之,就是不要仅将病人看做是经济利益增长的因素,而是医院服务的重要对象,为病人提供更加贴心的、全方位的服务。
4.文化人本化
医院文化建设是“人本管理”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医院文化包括物质形式和精神内涵两方面,物质形式具体是指医院院徽、院训以及院歌以及统一的职业服装等,这些都将对广大职工潜移默化地产生“一体化”的影响;精神内涵则更多关注职工对医疗事业的理解,树立“院兴我荣,院辱我耻”的观念,使其对本单位和本岗位具有高度的认可,更愿意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医院应当更多的关心广大职工,为他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重视工会的作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使医院成为他们第二个温馨的“家”,使医院与职工之间形成更为亲近的关系。因为医院工作比较特别,广大医护工作者平时工作的压力较大,特别是医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5.管理机制化
关心医护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就显得非常地重要,我们要替广大医护工作者着想,关心好他们的学习、工作,特别是要关心好他们的生活。要真正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使他们真正把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医院工会要学习好的先进经验,建立建全一套完整地机制化,比如说要定期地了解广大医护工作者实际因难,并及时的给予解决。广大医护工作者困难解决的好坏是检验一个医院实际管理工作的一杆秤。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建立管理的机制化,只有管理上去了,医院的各项工作才能出成较。
一、重视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需以人性的管理为中心,把企业中的员工将成是企业中最为核心的资源,在人力资源的具体管理过程中,紧紧围绕人的需求和行为开展,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实现企业组织目标服务的科学管理方式。不难看出,人本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人的积极全面把握,突出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种备受推崇的管理理念,人本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从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也可以看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强化,还是企业市场优势地位的保持,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支撑。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如何吸引人才、有效利用人才、留住人才成为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问题。而人本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将人置于最为核心的位置,对于人的重视上升到全新的高度,有利于真正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与当前企业管理的重点不谋而合。因此,对于企业来讲,在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化的过程中,更转变管理理念,重视人本管理,打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站在员工的立场和角度,关心员工、为员工着想,从而将人这一资源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给予充分施展,推动企业发展。
二、全面把握人的本质,尊重人性,尊重员工
企业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对其正确的把握和切实推进企业人本管理需重点把握人这一?Y源的特性及其不同于其他物质资源的需求。首先,根据人性论的相关理论,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等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性进行了阐述。而在当前企业对于人的管理中,更要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员工既有积极、勤奋、主动的一面,也有惰性、消极的一面,要正确看待,同时给予积极引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积极主动的良好一面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佳、最有效的管理。因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将员工看成是自私自利的经济人的假设及由此导致企业管理以惩罚为主的管理模式,相信人的本性、价值、自我实现及蕴藏的巨大潜能。其次,企业工作是由许多员共同承担和完成的,每个员工都有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贯彻中,只有尊重员工、认同员工,清醒地认识到员工作为一个有所追求并致力于自我实现的独特个体,站在员工的视角,承认人的价值与尊严,才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本管理的核心。只有员工真正地感受到来自企业的重视、尊重与关怀,才会真正地发自内心地站在企业发展的立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尊重员工是人本管理的必然要求。第三,根据需求层次理念,企业管理过程中要从客观发展实际出发,准确对待员工个性化的需求,从员工真正的需求出发,创造更种有利条件,以满足员工各方面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需求等,从而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相互统一和有机结合。
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人本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离不开以人为本先进企业文化的打造。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进一步强化企业市场优势的重要保障。企业人本管理的实施,需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和环境的支撑,需企业更加重视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营造。首先,结合企业实际,尤其是对企业未来长远发展和优良传统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凸显出企业应有的特点和个性,真正地体现出企业发展实际、行业特点、价值追求等,并通过多渠道和各种方式在企业内部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和认可度,才能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其中,关于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培育的具体方法、内容和方案的制定只有基于企业的具体实践,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其次,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仅局限口头的宣传,要将企业文化中最为核心,包括企业所提倡的经营理念、价值观等融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中,从而将企业文化所提倡与倡导的理念和精神贯穿和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层面,实现管理制度化与管理文化化的有效对接,推动企业管理的升级。第三,企业文化建设中,尤其重要的是企业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爱互助、团结协作的企业精神的培育,以凝聚人心。企业管理层要身体力行,将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主动积极关心员工,激发员工潜能的发挥,营造以人为本的良好氛围。
四、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一、正确认识人本管理的内涵
一般认为:“人本管理”就是把人当人看,把人当人用,充分考虑单个人的特点,尊重个人的个性,理解个人的情感与追求,同时在人与物的关系中,重视人与物的差别,做到人与物的协调,而不是使人成为物的附庸或一部分。可以从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人本”的内涵。
(一)“人本位”。“人本位”强调的是企业管理中人与物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本位”具有出发点、立足点、基本、根本等涵义。“人本位”即是指企业管理中,以人(包括顾客和内部员工)的需要和特征为出发点开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张人驾驭物、物服从人。包括两方面内容:
1、顾客本位。即是指在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中以顾客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顾客利益高于企业利益,顾客需求即为企业需求,充分考虑不同顾客的差异化特征。而不是从企业出发,仅以企业的利润、销售额为目标和出发点。比如,生产出让顾客舒适、方便实用的产品,所提供的服务能迎合顾客不同的需要,在与顾客通过广告间接交际中能充分重视顾客利益等。
2、员工本位。即是指在企业内部人与物的关系中,以人为主导,重视员工健康、情感、事业等方面的利益需求和个体特征,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而不是仅以企业成本利润、设备维护、产量、效率等方面的物化目标为主导,让员工被动适应企业目标。“人本位”的管理目标是将顾客、员工与企业三者的目标、利益、需求协调一致。只有这种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企业产品和服务才易于为顾客接受,企业管理制度才可得到贯彻实施,并高效运转。企业管理的“人本位”要求是由企业自身的组织特征决定的。企业是资本增值的组织,这种资本增值的目标实现与否决定于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直到销售的物流过程是否畅通有效率。因此,在人与物的关系中,人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物居于从属地位。企业管理必须将人与物的关系和谐地统一起来。
(二)“人本性”。企业管理中强调“人本性”是因为作为企业的顾客和员工,既有人的普遍共性,又有单个人的个性特征和特殊利益要求。如每个人都希望生活水平提高,改善生活质量,获得别人尊重,追求成功,在善与恶的两端人表现出复杂的混合性和可变性特征。一方面人们为满足其自身需求要借助一定方式,人们(包括顾客和员工)之所以与企业存在联系,是因为希望在这种联系中能满足自身需要。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考虑顾客的需要,生产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并且对顾客未意识到的加以挖掘和诱导。对员工,在内部管理制度和人际交往中,应制定合理的奖励、福利、薪资、晋升、惩戒等措施,尽可能满足员工的不同需要;另一方面单个人的个性特征和特殊利益要求企业在具体的制度执行、岗位设置、产品服务等管理活动应区别对待。比如,根据员工性格的细腻或粗放,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对顾客而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个性化倾向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单一模式的产品将不再满足多样化的产品需求,企业必须充分考虑顾客的个性特征,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二、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首先,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一个企业有人、资本、机器、土地等各种要素和资源,但在其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只有通过人的作用,其他各种要素和资源才能发挥作用和效益。其次,人是企业活动的主体。企业生产是一个有组织、有目标的集体协同劳动,必然离不开管理,而管理的主体和中心都是人。企业的目标、管理制度的制定要靠人去完成;在实施企业目标过程中,如何激发起员工的士气,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目标方向一致,达到以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都离不开人。第三,人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性因素。企业中的员工,其行为动机与企业目标方向一致时,会减少企业内耗,提高效率,对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则必然是降低效率,增加成本,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中人的行为动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人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性因素。
(二)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技术、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而人的“潜能”能否充分发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价格水平。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人的“潜能”,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三、人本管理实施措施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是当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因而,如何尊重人、爱惜人,发挥人的潜力,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努力创造条件,既能使员工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让每个员工都感到主体意识得到了尊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身的价值,由此而激发出的劳动热情将是无穷无尽的。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要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企业家必须关心员工的物质利益,努力帮助员工解决好分配、住宿、食堂、医疗、劳动条件以及婚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最殷切的精神需求是渴望工作上和事业上被公众肯定和尊重,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为此,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要有意识地为员工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保证人人有用武之地,个个能人尽其才。只有这样,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培育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企业员工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根本。企业要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就必须注重从人性的特点出发,研究和探讨员工的行为,培育员工对企业的献身精神,增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家不仅要知道用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样才能使人为你所用。这就要求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企业员工在其思想和心理因素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从企业员工的角度说,只有自身的权益在企业中得到体现和保障,才能对企业产生向心力和忠诚度,才会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的业绩和企业的效益与前途是直接相关的,才能在心理和行动上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做出贡献。企业家在制定企业发展目标时,也要努力构造一种公平、透明、参与的机制,要让每个员工了解并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从而自觉地将企业目标化为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同心协力,自觉奋斗。企业的管理者还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及时让员工知道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对策,并广泛组织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既可兼收集思广益的效果,又可以刺激员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只要员工真切体会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息息相关,离开企业自己将难以发展,就会形成对企业的深刻依附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实现与企业目标的一体化,从而自觉地为之奉献,最终形成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三)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只有创新才会有进取,对公司来说才会有发展。类似“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思想,正是束缚创造力的最大主观因素;有开拓就会有风险,甚至会有失败,企业如何对待员工在开拓过程中的失败,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企业就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就会走向衰亡。因此,企业要注重科学分工,改变“老板说了算”的作坊管理方式,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打破家族界限,给人才以平等的竞争机会,真正让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担任企业要职;要依法建立劳动用工制度,改变依靠家族的道德规范制约管理企业人员的做法,要尊重和满足下属的自尊心,建立与员工的对话制度,改善沟通,及时听取员工对企业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要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强化管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努力培育团队精神。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企业才能永葆生机。
一、以人为本,关心教师
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在以人为本的主旋律中,学校必须全方位关心教师。
1.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当前,不少学校的管理处于经验管理的阶段,学校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赖于校长的个人经验、威望和管理水平,学校的组织结构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效率不高,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充分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科学管理一般是指经过实践证明能够提高效率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管理,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行之有效的管理。是指以“组织”为中心,强调建立一定的完善的组织机构、周密的工作计划、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分明的奖惩机制等。学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可以对教师个性发展与创新起到监督、规范的作用。
2. 构建开放的培训平台。提高教师素质成为学校工作的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从创新校本培训模式入手,为教师构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使教师始终处于教育发展的前端,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教育是认识活动,更是人的生命活动。学校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从深层次唤起教师师的主体意识。学校还要给教师提供发展自我的“支点”,让他们的发展逐步进入最优化的境界。
3. 建设和谐的教师文化。人文生态的和谐是社会生产力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人文生态是新生产力的巨大孵化器。在建设和谐的教师文化上,一方面我们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1. 探索有魅力的课堂文化。人本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的课堂,充满魅力的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第一,建设生命化的课堂文化。生命化是课堂文化建设的根基和指导思想,其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生命化课堂要赋予学生生命成长必备的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基本生命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念,把价值观教育有机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还要赋予学生生命的关怀与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第二,智慧型的课堂文化。智慧型,是课堂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向。智慧型的课堂需要体现注重培育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充满教学智慧等特征。
2. 开发有活力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优先考虑的是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通过学生需求的满足,逐渐发现学校办学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和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开发有活力校本课程要遵循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教学形式的个别化要求、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自由、培养目标个性化、教学内容要体现课程现代化和综合性的发展趋势、重视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以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使得图书馆管理存在着忽视甚至漠视读者的情况,因此图书馆领导应当积极转变服务观念,纠正工作误区,一切围绕读者中心来开展工作。首先,应当积极提高全馆人员的思想认识,在馆内开展“读者本位”的工作中心大讨论和学习,通过学习会议纠正员工的思想偏差,将“一切以读者为重”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其次是在现行制度中加入“读者本位”的相关规定,将原有制度中给读者带来不便的相关规定进行删减调整,使图书馆的制度规定同样围绕服务读者这一中心展开。譬如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整,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为读者提供便利。再次是在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中,将“服务读者、读者本位”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一工作思路。
二、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是一项面向社会的服务性质单位,图书馆工作不仅要求馆员热爱这项工作,同时拥有加强的责任感,同时也要求馆员具有一定的服务技能,如平和的工作态度,热心的服务态度,尊重读者,积极为读者提供便利,为读者营造一个宁静、和谐、融洽的环境。全馆人员应当将“读者本位”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准则,将读者满意度作为图书馆工作优劣的主要指标。只有读者满意,图书馆的发展才有具体的落实点,将读者满意作为图书馆发展的基石,图书馆才有可能重新焕发生机,获得读者喜爱,实现其建设初衷和宗旨。从某种意义上讲,读者不满是对图书馆工作的不认可,是对图书馆工作者敲响的警钟。因此馆员应当以自身亲切的服务态度和优良的服务水平,做好读者与图书馆的连接纽带,将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服务。此外,图书馆应当积极建立“读者本位”的书籍采购制度,在新书选择的过程中,加强读者调查,关注读者的阅读需求,这样不但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书籍利用率。譬如暨南大学目前采取的书籍采购模式,对于图书馆的一部分“专业读者”可留下自己的相关资料,当图书馆有购书计划时,会与读者联系。
三、围绕读者建立有效的书籍流通机制
一直以来,“以书为中心”的工作思想禁锢了当前图书馆的书籍流通,转变“读者中心”的服务方式就要求图书馆围绕读者建立有效的书籍流通机制。传统观念中,图书馆总是被看作是文献收集、储藏的仓库,因此管理工作总是单纯地追求馆藏书籍的数量和保存质量,而忽略是书籍的利用,使得很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被束之高阁,缺乏读者的使用,也就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这种“重藏轻用”正是“以书为本”的基本体现。因此图书馆重视人本管理,就必须正确认识书籍的馆藏与利用,积极树立“为用而藏”的人本观念,积极体现其服务读者的价值。使每本书都能为读者所利用才是馆藏质量的最高标准,也是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最好衡量标准。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外绝大多数图书馆对读者免费开放的藏书量都能达到80%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95%。因此图书馆应当积极提高藏书开放比例,积极实行开架借阅,建立外借制度。
四、建立一支优秀的图书馆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