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脊髓肿瘤

脊髓肿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脊髓肿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脊髓肿瘤

脊髓肿瘤范文第1篇

脊髓肿瘤占全部神经肿瘤的14.3%~26.0%,而颈段脊髓肿瘤占脊髓肿瘤的21.8%。颈段脊髓位置特殊,脑与躯干、四肢联系的神经、血管均在此通过,手术切除颈段脊髓肿瘤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要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于2006年1~12月对收治的36例经MRI确诊为颈段脊髓肿瘤病人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效果满意,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男22例,女14例;年龄16~68岁,平均50.8岁,所有病人均行MRI检查确诊而入院,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肢体麻木、乏力,但无呼吸功能障碍。其中首发症状为枕颈部疼痛12例,肢体麻木24例。

结 果

本组病人均在气管内全麻下行颈段脊髓肿瘤切除术,术后24~48小时拔除伤口引流管,若无其他不适,佩戴颈托后即可起床活动,起床后即拔除尿管,均未出现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及皮肤压疮等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双下肢肌力较术前差(术前肌力正常,术后为2~3级),通过针灸、高压氧等康复治疗,双下肢肌力恢复正常,36例病人均顺利出院。

护 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由于病人肢体运动、感觉逐渐障碍,严重者影响呼吸功能而窒息,因此,病人对于手术成功的期望很高,同时对预后非常担心[1]。所以,我们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每项护理治疗的目的,关心他们的生活需要,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

呼吸道护理:入院后告戒病人戒烟,注意保暖防感冒,术前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练习,如反复吹气球,增加肺活量,防止术后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训练: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为了使病人能适应手术时的,手术前1~2天指导病人进行手术训练。方法是俯卧位,腹下垫一枕头,练习3~4次,每次坚持2小时。

术后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手术后均需进入ICU监护24小时,实行专人看护,持续心电监护、血氧监测及呼吸监测。因颈段手术可影响延髓呼吸中枢,易引起呼吸功能减弱 [2],因此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分,24~48小时,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及血氧饱和度,同时注意观察颈部有无肿胀、声音嘶哑等。在床旁准备好吸痰装置和气管切开包,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以防止出现窒息。本组病人在ICU监护1~2天,无窒息出现,均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

护理:回病室后取平卧位,避免过度屈伸,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时,应将沙袋固定于颈部两侧,预防颈部左右转动;侧卧时,颈部枕与肩平行的枕头;搬动和翻身时,要使头、颈、脊柱呈一直线,避免颈部曲伸、扭曲,保持颈椎的稳定性,防止并发症发生。

观察四肢肌力恢复情况:手术后观察病人四肢麻木及活动障癌情况,且与术前比较。本组病人术后有1例出现双下肢肌力较术前差(术前肌力正常,术后2~3级),经过针灸、高压氧等康复治疗,双下肢肌力恢复正常,36例病人均顺利出院。

切口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夜,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有渗血、渗夜,应报告医生及时更换敷料,如果病人有憋气或伤口有压迫感,及时通知医生并观察切口、颈部有无肿胀或组织张力增大。本组病人有3例在术后12小时内出现切口渗血,予更换敷料后无渗血,均未出现憋气及伤口压迫感。

疼痛护理:病人麻醉完全清醒后,切口疼痛比较明显,给予镇痛药物止疼。若经济许可,最好在术中安装镇痛泵,24小时后拔除。本组病人有8例在术中安装镇痛泵止痛,有12例给予盐酸哌替定60mg或舒敏100 mg肌内注射。

药物护理:遵照医嘱应用抗生素及甲基强的松龙(MP)。MP能抑制前列环素生成及使血管收缩剂血栓素合成酶活性降低,使微血管痉挛减轻,改善脊髓组织微循环灌注;还可以预防或减轻脊髓水肿。本组病人均使用MP静脉给药5~7天,取得较好的效果。

预防并发症护理:病人术后24~48小时拔除伤口引流管,若无不适可佩带颈托起床活动,并拔除尿管,这可以缩短病人卧床天数,大大减少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压疮等并症,从而减轻病人身心和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本组病人平均天数5天,未出现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压疮等并症。

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后仍必须佩带颈托保护3个月,注意颈围的高度必须适宜,以保证颈椎处于中间位;平日避免头颈部突然或快速转动,也不宜仰头、低头时间过长;选择适合的枕头和床,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平衡。

参考文献

脊髓肿瘤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临床特点;治疗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037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TD)又称作炎性假瘤, 是在脊髓或脑特定发生的一类炎性脱髓鞘病, 介于接种或感染后的脑炎与多发性硬化之间, 病理学特点与临床表现都具有独立性。TITD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的严重缺损和脑实质性占位, 不具有症状特异性, 加上大部分临床医师对TITD的了解不足, 故临床上TITD常常被误诊为多发性硬化、脑寄生虫病、脑脓肿、颅内肿瘤等[1]。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临床特点, 对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48例TITD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归纳该病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手段,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TITD患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患者48例, 其中男26例, 女22例;年龄21~48岁, 平均年龄(36.5±3.8)岁;就诊时间在4 d~19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TITD的相关诊断标准。

1. 2 治疗方法 当患者核磁共振和临床表现都倾向于炎性假瘤时, 不可轻易放弃治疗或进行手术治疗, 以免发生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临床上TITD的试验性治疗常常采用糖皮质激素, 如静脉注射甲泼尼龙, 400~1100 mg/d, 用药10 d后剂量减半, 最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龙, 起始剂量为50~120 mg/d, 直到第5周后开始停药。也可以选择在激素治疗之前进行脑组织活检, 可采用立体定向技术, 该技术具有准确性高、安全性好、创伤小等优点, 特别适用于具有占位效应的孤立的病变, 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 临床上还可使用血浆置换、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方法治疗。

2 结果

2. 1 临床表现 TITD一般是急性起病或亚急性起病, 病情发展迅速, 没有缓解后复发这一过程, 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接种过疫苗或受病毒感染, 以脊髓或脑部孤立性病灶为主。患者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头晕等颅内压升高症状, 同时还伴有双侧或单侧肌力降低、癫痫发作、排便障碍、不同类型与程度的失语、感觉障碍等脑实质受累症状, 但一般不发生视神经损伤。

2. 2 病理学特点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TITD患者病灶部位的脑组织呈现为结构疏松, 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泡沫样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表现为LCA的弥漫性阳性, 大多数CD45为阳性, 少数CD20为阳性。大多数吞噬细胞表现为胞质丰富红染, 极易与肥胖型星形细胞混淆。炎性假瘤中浸润有大量单核巨噬细胞, 可以此与胶质瘤加以区分。TITD患者病灶部位还会出现少量胶质细胞、浆细胞和树突型胶质细胞, 此外还可见胶质细胞增生。

2. 3 影像学特点 核磁共振下TITD表现出肿瘤特征, 具体为T1、T2长信号;合并出血时呈现出T1短信号、T2长信号;囊变坏死时呈现出不均匀的T1、T2长信号;增强扫描下呈现出非闭合性的环形强化, 尤其是脑室面的环壁强化。合并淋巴细胞浸润的TITD表现为单一的组织结构, MRI下呈现为T1WI的低信号和T2WI的高信号, 有明显强化和实体肿瘤特征。硬化型TITD主要表现为胶原纤维的增生, 故MRI下呈现为T1WI的低信号和T2WI的低信号。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直到1980年才逐渐受人们关注, 患者起病迅速, 主要为神经免疫介导性疾病, 主要包含多发性硬化, 播散新脑脊髓炎以及视神经脊髓炎等病, 临床表现:①四肢无力、呕吐、头晕、语言功能障碍等。TITD患者经检查可见脑实质性损伤, 如病理征阳性、肌力下降、失语、意识障碍等, 头颅MRI、CT检查大多数表现为脑实质性占位病变。对于TITD患者, 应注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争取早期诊断、及早治疗。但是在临床上常常误诊, 主要是因为对于该病的临床特点容易与颅脑肿瘤的临床特点相混淆, ②是对于该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掌握不够, 最后由于病理图片上存在怪异的星形细胞, 很容易误认为肿瘤细胞[2]。

若患者诊断结果偏向炎性假瘤, 不可轻易进行手术治疗或放弃治疗, 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TITD的临床治疗可选择糖皮质激素做冲击性试验治疗, 但用药后无论病情如何变化都要在两周内停止用药, 并观察患者病情[3-5]。对于TITD患者而言, 激素治疗是一种有效、快捷、简单的治疗方法, 尤其是对于孤立病变和占位效应的患者具有较好疗效。此外激素治疗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准确性好的优点, 可以作为临床治疗TITD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多发性硬化及相关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草案).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39(12):862-864.

[2] 甘振钊, 梁丹, 霍嘉欣.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广西医学, 2003, 23(11):2172.

[3] 曾赛凡, 张声.固绿髓鞘染色法和Bielschowsky神经轴突染色法在诊断中枢神经脱髓鞘假瘤中的应用.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3, 19(2):216-217.

[4] 孙新芬, 闫春林, 方丽, 等.结节性硬化症67例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 34(2):78-81.

脊髓肿瘤范文第3篇

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等信息,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人类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是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就是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技术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二、遥感技术的分类

(一)按搭载传感器的遥感平台分类

1.地面遥感,是指把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

2.航空遥感,是指把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气球、航模、飞机及其它航空器等。

3.航天遥感,是指把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等。

(二)按遥感探测的工作方式分类

1.主动式遥感,即由传感器主动地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然后收集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其主要优点是不依赖太阳辐射,可以昼夜工作;而且可以根据探测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波段和发射方式。比如,雷达和激光器。

2.被动式遥感,即由传感器直接收集目标物反射太阳光的反射或目标物自身辐射的电磁波。比如,常用的摄影机和多光谱扫描仪,热红外扫描等。

(三)按遥感探测的工作波段分类

紫外遥感,是指利用紫外波段的大气窗口进行探测的遥感技术。波长在0.01-0.4um。紫外遥感在地质调查中有特别重要的应用,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岩分布。碳酸盐岩在0.4μm以下的短波区域对紫外线的反射比其它类型的岩石强。另外,水面飘浮的油膜比周围水面反射的紫外线要强烈,因此也可用于油污染的监测。

可见光遥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遥感方式,波长为0.4--0.76μm的遥感技术。通常以摄影、摄像或扫描方式成像,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遥感技术。可见光摄影遥感具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昼使用。

红外遥感,又分为近红外或摄影红外遥感,波长为0.7~1.5微米,用感光胶片直接感测;中红外遥感,波长为1.5~5.5微米;远红外遥感,波长为5.5~1000微米。中、远红外遥感通常用于遥感物体的辐射,具有昼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红外遥感器是光学机械扫描仪。

微波遥感,对波长 1~1000毫米的电磁波(即微波)的遥感。微波遥感具有昼夜工作能力,但空间分辨率低。雷达是典型的主动微波系统,常采用合成孔径雷达作为微波遥感器。

多光谱遥感,利用几个不同的谱段同时对同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从而获得与各谱段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将不同谱段的遥感信息加以组合,可以获取更多的有关物体的信息,有利于判释和识别。常用的多谱段遥感器有多谱段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

三、遥感技术的特点

1.探测范围广、采集数据快

遥感卫星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侦察范围广,获得情报多。比如,卫星视角为20度的情况下,从3000米高度的飞机上可看到1平方千米的面积,而在300千米高度的卫星上看,可看到10000平方千米的面积。在近地轨道上的侦察卫星,每秒可以飞行七八千米, 绕地球一周只需一个半小时左右,一个比较长寿命的卫星,可以在太空持续工作两年以上,从而保证了侦察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几十圈,只要运行的轨道合适,几乎可以看遍全球。如果发射几颗卫星,构成卫星侦察网,可以在某些地区实施不间断几乎无遗漏的监视。

2.限制少,精度高

利用卫星进行侦察安全可靠,合理合法,有超越国境的自由,不存在侵犯领空、领海和受防空武器威胁的限制。国际公认离开地面高度100千米以上的空间,不属于地面国家的住宿范围。宇宙空间不受国界限制,卫星可以任意出入。因此,侦察卫星比任何高空侦察机有更大的安全性。同时,也不受地形、气象等条件的限制。同时,利用遥感卫星进行侦察,获得的图像清晰、准确、精度高。海湾战争中,美国"曲棍球"侦察卫星装有图像探测器,由雷达发射微波信号到地面,经回收识别后再反射到太空。它的活动不受云雾和夜暗的限制,可识别地面约0.3-1米的目标,尤其适用于干燥的沙漠地区拍摄卫星照片。它能分辨出坦克种类,计算出坦克、帐篷、甚至人员的数量。

3.信息量大、种类多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的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空袭南联盟的行动中,美国和欧洲至少使用15-20种不同的卫星。

四、遥感技术在武警部队遂行任务中的应用

(一)在执勤处突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武警部队遂行任务的地理环境变化非常迅猛,目前许多地区地图多数都比较陈旧,现势性较差,部队使用困难。传统的地理保障形式是以基础信息为主,不能满足部队行动的特殊保障要求,无法更好地为指挥人员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武警执勤处突需要特殊的地理信息保障。部队行动时对点状、线状地理目标的信息要求更多、更具体。其中主要的道路、周边地形、制高点、市区街道、地下通道与管网、广场、桥梁、隧道等要素,对部队集结、机动及兵员和后勤保障物资的运输影响很大,必须重点保障。遥感卫星围绕地球运转,能及时获取任务区域的各种最新地形资料,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的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空袭南联盟的行动中,美国和欧洲至少使用15-20种不同的卫星。

脊髓肿瘤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uPA FAK;预后

--------------------------------------------------------------------------------

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1003116)

作者单位:450003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FAK inmedulloblastoma WANG Yong, LIANG Qinghua,SHI Xiwe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He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Zhenzhou 45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 and FAK inmedulloblastoma Methods LSAB (labelle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was applied for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uPAand FAK in 80 patients withmedulloblastomaThe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by followup survey with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staining for uPAand FAK was localized on tumor cells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uPAand FAK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affecting survival,and they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gnosisMoreover,UPA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AK Conclusion uPA and FAK appears to be an independent marker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medulloblastom UPA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AK.

【Key words】 Medulloblastom;uPA;FAK;Prognosis

髓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高度恶性的神经上皮性肿瘤。肿瘤细胞的侵袭性生长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有多种生物化学因子参与其中。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髓母细胞瘤中uPA 和FAK 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随访资料,以评估两者与预后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2010年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髓母细胞瘤患者98例,其中随访、病理和病历资料完整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3~47岁(平均126岁)。病程05~12个月(平均28个月)。切除范围:全切除63例;次全切除15例;部分切除2例。75例行术后常规放疗。外伤或深部手术中必须切除的浅部正常小脑组织10例。

12 试剂与方法 本实验采用LSAB 法。 单克隆抗体为Oncogene science 公司产品,工作浓度为10 μg/ml。FAK多克隆抗体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工作浓度为1∶ 100。结果评定标准:由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对染色结果进行评定。记录观察结果(包括阳性细胞种类、阳性染色程度)。在光镜下,以肿瘤细胞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每张切片在相同放大倍数下,各选取阳性细胞最集中的10个视野,每个视野数100个细胞,计算出每张切片上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据此百分率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

13 统计学方法 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SPSS130软件做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染色结果 在全部切片中,uPA 和FAK免疫组化染色从完全不染色到广泛深染均可见。两者的阳性细胞是肿瘤细胞。正常小脑组织未见uPA 和FAK染色。

脊髓肿瘤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免疫; 电泳技术; 骨髓瘤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12-02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3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系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国内诊断MM的标准。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3岁。免疫球蛋白正常对照组采用的是健康体检者,男20例,女11例,年龄42―75岁,共31例。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血清蛋白定量,总蛋白:双缩脲法;免疫球蛋白定量,散射比浊法;血清蛋白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第一条泳道内加入蛋白固定剂,其余五条泳道内加入相应的抗IgG、A、M等重链及抗κ和抗λ两型轻链的抗体血清,经孵育、漂洗、染色后判读相应的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沉淀带,由此可确定M蛋白的类型。

1.2.2 数据分析 :收集患者数据,并分析整理数据。

1.2.3 统计学处理: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使用t检验,P

2 结果

2.1 血清蛋白定量分析:31例MM患者中23例患者总蛋白含量升高,7例患者总蛋白含量正常,1例患者总蛋白含量降低;16例患者白蛋白降低;21例患者球蛋白含量升高。

2.2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各类型MM患者的免疫球蛋白与正常对照组免疫球蛋白比较:IgG型中IgG含量明显增高,P

2.3 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经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后,31例MM患者中25例检测出β或γ区出现浓染、狭窄而界限分明的M带。扫描后M蛋白呈底部狭窄,高而尖的蛋白峰。其中IgG型19例,14例M带出现在γ区,3例出现在β区,2例出现在β与γ区之间。IgA型5例,其中4例M蛋白出现在γ区,1例出现在β区。轻链型1例,出现在β区。

2.4 免疫固定电泳分析:31例MM患者血清经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后,结果显示:IgG占67.7%,(κ型17例,占54.8%,λ型4例,占12.9%)。IgA占22.6%,(κ型4例,占12.9%,λ型3例,占9.7%),单纯λ轻链型1例,占3.2%,单纯κ轻链型2例,占6.5%。

3 讨论

MM起病多徐缓,患者可有数月至10多年的无症状期。在此期,可有血沉增快、高球蛋白或原因不明的蛋白尿,为“临床前期”。MM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由于恶性增生的浆细胞所致的骨骼破坏、髓外组织浸润以及M球蛋白增多所致的各种表现,如骨痛、溶骨损害、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等,但这些症状均不特异。所以选择能辅助临床早期诊断MM的检验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3.1 血清蛋白定量对MM的意义:MM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定量结果显示:31例MM患者中23例总蛋白升高,占74.2%,且以球蛋白升高为主,即总蛋白增高,而白蛋白含量不变或减低,导致A/G比值倒置[11]。表明常规血清蛋白定量检测对MM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须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对中年以上患者,平时若遇到此类患者应引起高度警惕,并作相关检查以排除MM 。

3.2 免疫球蛋白定量对MM的意义:本实验中各型MM免疫球蛋白含量显示:在IgG型MM中,IgG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IgA、IgM较正常对照组低,P均

3.3 血清蛋白电泳对MM的意义:由于MM细胞增殖不同以及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一致,一般除通过骨髓像分析、组织活检、X线摄片来确认外,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学方法已成为确诊MM的重要手段。M蛋白多见于γ区,也可在β区或α区。

在本组实验中,31例MM患者中25例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出M蛋白且多出现在γ区,检出率为80.6%。由此可知血清蛋白电泳中M蛋白的检查是早期筛查MM的较敏感方法。因此在血清蛋白电泳图谱中,未出现M蛋白峰也不能排除MM病,这类病人需结合其他检测进一步分析判断。

3.4 免疫固定电泳对MM的意义:由于M蛋白的电泳特征均一,血清蛋白电泳可检出M蛋白,但不能检出M蛋白的类型,而免疫固定电泳可检出M蛋白的类型。血清蛋白电泳因其灵敏度高、速度快且图谱清晰直观,是很好的M蛋白临床筛查实验;免疫固定电泳对M蛋白检出率高于血清蛋白电泳,因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MM的诊断分型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平时若遇到高蛋白血症、白/球蛋白比例明显倒置时,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析,以明确诊断及分型。特别是不能检测到M蛋白,可能为无分泌型或轻链型骨髓瘤。

参考文献

[1]张书霞,郝润英,姚海针,等.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结果的回顾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1,11(33):3488-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