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56-01

小学四年级属于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他们渴望接受更多新鲜、美好的东西。朗读有着基本的一些技巧,掌握了朗读技巧,在不断的训练中才能读出感情,读出意境。

那么,朗读有哪些可以遵循的基本技巧呢?

一、注重朗读的层次性

按照“词语―句子―段落―全文”文章由基本元素到整体的组成,我把朗读训练分成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以“情”为中心,把这四个阶段联系起来。

1、词语理解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理解词语是理解全文的基础。知道学生品味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感彩,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基本、重要的途径。我在教学的时候,用“换词”的方法去品味词语。把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开动脑筋,找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替换,品味哪个词语更好。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我让学生思考“滑”可不可以换成“游”?通过词语地比较,使学生感受到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用一个“滑”字颇有情趣,与前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才更加突出湖水的静。这样对学生后面的朗读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句子赏析

句子往往能表达相对独立、具体的情感。把握文章中精髓、优美的句子的赏析,有助于指导学生去领悟作者的独特情感。

3、段落体验

当学生对文章的局部能正确地理解之后,就要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一个对文章的情感理解。在这一阶段,文章中一些重要的段落的阅读,我利用了不同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1)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的、是对话课文中较为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朗读手段。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

(2)表演朗读。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

(3)配乐朗读。我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4)想象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领悟全文

在课堂中我经常启发学生“要把自己当成是文章的作者,文章所写的内容都是你亲眼所见,内心所感。你需要通过诵读把内心的感受传达给别人,这样你的文章才有价值。”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学生读到“桂林山水的静、清、绿”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图,然后读文章。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下,学生会把朗读当作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久而久之,在以后朗读、作文时,就会有真情流露,这才是学生终身所需要的。

二、注重文章核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具有情感性、形象性等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把握好文章中的这些关键点,回取得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寻找文章的情感点,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每位作者的每篇文章都带有一份独特的情感,教师在知道学生进行朗读时,首要抓住文章的情感点,这样才能尽可能准确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朗读文章时才能深情并茂。例如四年级上册《猫》一文,教师先让学生印象中的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可爱”、“淘气”,接着让学生在文中了解老舍笔下的猫的样子“性情古怪、淘气可爱”,透露出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这时候再让学生读,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读出喜爱之情。

把握文章的形象点,指导学生分析。小学课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鲜活的语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些学生印象深刻的词语进行有效朗读训练,让学生知晓语言中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同时这些词语又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例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段话中,“没理他、踩着风、朝后院跑”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重点词语练习朗读,整个句子便读得有声有色,生动的任务形象也展现出来了。

学生的朗读成效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西部农村小学,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朗读教学的深入开展显得越发困难,注重技巧训练,坚持生活化的感情引导,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一点点不断积累经验,最终阅读才能做到声情并茂。

参考文献:

[1] 郭银放.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魅力中国.2010(上).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范文第2篇

一、视频再现,培养观察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有着深深的中华民族印记的学科,他的作用绝不只是教会学生识词断句、语言交流,在那几本薄薄的教科书中,凝聚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灿烂文化,是无数年源远流长世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数不尽的大好河山,更是学生遥望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户。然而,由于年龄和阅历所限,虽课文中不乏文豪大家的名作,其描写不可谓不精彩,其叙述不可谓不详实,但,毕竟只能给学生以间接的观感,单凭想象,学生不能体会“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也不能领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短板。

比如,我在讲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观潮》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的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上课前在网上找了一个与课文内容颇为贴切的钱塘江大潮视频,开课后,我先让学生拉上窗帘,把音响的声音调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然后让学生观看视频,学生通过视频,深切体会带了什么叫钱塘江的“宽阔”,什么叫“闷雷般的响声”,而在大潮飞速移动过来的过程中,他们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描写是多么贴切,在仔细观察每一句文章中语言对应的景象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文章的体悟。

让学生“亲眼”观看课文中描述的画面,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课文中描述的情境,领会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情感,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谓一箭双雕,值得实践。

二、网络共享,丰富课堂内容

在语文课本中,不乏一些名作节选,或是描述一些景致的局部美景的文章,在学习这些课文时,由于不能观其全貌,难免会使学生生出意犹未尽之感,而且由于篇幅所限,难免有一些必要的关联或补充不能进入课文,使得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文章含义,这样一来,课堂教学自然会有所缺憾。而于此时,若能善加利用信息技术,给文章添加适当的旁白,做出合适的补充,不仅能让学生学习语文时感觉到学科的灵活多变,对语文少一分枯燥乏味的印象,还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含义,提升教学质量。

比如,我在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第十八课《颐和园》时,并没有开门见山地对课文进行讲解,而是先讲了颐和园建造的历史背景,讲了颐和园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引起学生对这个号称“万园之园”的庞大建筑群的景仰之情,然后又描述了颐和园如何由辉煌走向没落,最终被八国联军付之一炬的悲惨遭遇,如此一来,学生对颐和园的印象不再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花园”,在诸多传奇的故事中激发了对颐和园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课文时自然全神贯注,不需教师约束,而在授课时,我甚至放了一M颐和园的复原图,辅助学生想象园中美景,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网络共享,其优势在于让我们能够足不出户,却能“知天下事”,在过去,想要做到丰富课堂内容,实非易事,而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师当敏锐捕捉到变化带来的优势,适时运用到课堂中来。

三、多元积累,促进主动学习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学习毕竟最大的作用还是在于引导,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能力,单方面的灌输知识绝非正道,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自主积累基础知识,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人的天性常常是好玩恶学,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更是如此。欲使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不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绚丽多彩的信息网络内容则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若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必能事半功倍,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比如,我在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四课《火烧云》时,课前预备了很多火烧云的图片,并嘱咐学生带上字典。上课时,我让学生先将课本合上,放在一边,专心欣赏幻灯片,在片子放完后,我给学生留了个小任务,让他们开动脑筋,借助字典,描述自己眼中的火烧云,学生正处于对火烧云美景的震撼中,对于写出自己的感想兴致勃勃,为了准确生动地传达出自己的感悟,专心翻看字典,寻找合适的词汇。最后,我又对学生说,想不想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这一美景的,学生皆感好奇,专心阅读课文,同时在对比自己所写语句的过程中深刻领悟作者的一些精妙写法,为自己之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导入;小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小学英语教师能够在一节课开始的前几分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就会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具体阐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成功地设计课堂导入。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意义

小学是学生开始接受正规科学知识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但是小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多凭借兴趣进行学习,所以兴趣更为重要。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学习起来就有些难度,因此就更需要兴趣的支持。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小学英语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吸引住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进入每堂课的英语学习中,这就预示着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课堂导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课堂导入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不强,所以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要简短精悍,切忌拖沓冗长。基于小学生的猎奇心理,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不能程序化、格式化,不能总围绕着How are you!Whose on duty today?等问题导入新课,这样会使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由于兴趣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突出趣味性,能够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已知的事物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所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要本着温故的原则,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化繁为简。由于导入是为新知识的传授服务,所以导入的内容要具有启发性。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

1.提问导入法

提问导入法就是教师运用导语进行提问,这是最普遍运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要使提问有新意,就要在提问的内容上做文章,应该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提问的方向可以是复习,起到以旧带新的作用,也可以就新课的内容进行提问,起到巧妙过渡的作用。提问的方式可以是问答,还可以是设问。问答的方式一方面检验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为本课的学习扫清障碍,同时还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Unit 2Spots and Games时,提问学生散步、打篮球、踢足球、骑车、打乒乓球等体育运动项目用英语如何表达,为Lesson 7的句型Let’s play football的学习奠定基础。设问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心理,进而会迫不及待地想跟随教师学习未知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Unit 6 Asking for help 中的Lesson 31时,可以进行诸如此类的一系列设问:请别人帮忙递一本书该如何表达,想借用别人的东西该如何表达等等,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对学习本课的句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悬念设置法

悬念设置法就是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产生一种急于找到线索的冲动。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与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悬念,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困惑快速进入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Unit 6 My Holiday中的Lesson 25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假期都是怎么渡过的。在学生争先发言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即:“我们即将学习的新课中的小朋友们是怎样渡过他们的Holiday的?请大家随着课文中的的主人公走一走。”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都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是否和自己有同样的爱好或者同样的经历,所以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解开心中的疑问,这样就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3.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就是设置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景,自然而然地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Unit 7 My birthday中 Lesson 37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手捧一个小型的生日蛋糕走进教室,用英语问学生现在是几月,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在强调一下自己的生日是在几月。而当学生知道了教师的生日以后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出Happy birthday这句祝福的英文,进而教师可以随意地问几个学生“When is your birthday”,让学生试着用英语回答。这样不仅把本课所学的句型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4.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教学因其利用生动的图像、色彩和声音等技术,所以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目前普遍被各科教师所采用。小学生一般都处于9~12岁之间,正是充满好奇心、好活动、爱表现、善于模仿的时期。所以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英语的情境。如果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对课堂进行导入,就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精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人教版Unit 4 We love animals 时,可以把动物的图片以及英文名称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在愉悦中尽快学会这些可爱动物的英文名称。

5.活动导入法

活动导入法中的活动可以灵活多样。根据课题教学的内容可以设计为听歌曲、讲故事、猜谜语,还可以设计成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等形式。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人教版Unit 4 We love animals 时,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以比赛的方式在限定的时间内说出知道的动物的英语名称,然后评选出优胜小组。因为每个学生都想为小组赢得荣誉,所以他们都积极动脑,快速抢答,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总之,课堂导入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只有深入钻研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探索,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寇娟娟.小议小学英语教学导入法[J].教师,2010(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自我控制;全面发展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开展了情感教育,这一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明辨是非,由此可知,加强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这也是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教学内容。本文重点对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展开了探讨,并且分析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的积极意义,希望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掌握教学策略,充分的运用情感教育用以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发展。

1 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实施情感教育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可以保证学生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二是能够培养学生拥有独立完善的人格,令其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从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方面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还尚处在成长的阶段,所以对于自我的控制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尤其是在情绪方面的控制是相对缺失的,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人告诉过他,学生很难具有正确判断对错的能力,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还没有对此形成一个恰当的标准。因此在小学阶段积极的开展情感教育有助于对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得到提升,养成正确的判断意识,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就知道什么样的事情是可以做的,而什么样的事情是不能做的,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说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有非凡的意义。

另外一点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阶段,他们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身体上,都并不完善,因此难以按照标准的思想意识对一件事情进行分辨,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错误的思想或者行为就会自始至终存在他们的意识中,并且养成一种不良的习惯,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将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感教育的培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甚至可以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更加积极的帮助。

2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情感教育,便于学生接受,那么有效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学习通过何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情感教育,笔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希望可以对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有所帮助。

2.1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情感

朗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是一种激励情感的主要方式。在情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发自肺腑的课文朗读,有助于激发内心的情感表现,对课文可以有进一步的了解,从中获得真情实感,这样也就达到了情感培养的目的。以小学四年级的《白鹅》一课为例,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将丰富的情感注入进课文当中,将白鹅那种高傲的神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步态、吃相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白鹅的样子,进一步展现出了作者对于白鹅的喜爱,让学生对这篇课文具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将这种写作手法应用在其它动物的描写过程中,那么效果是更加理想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在脑海中仿佛出现了这样的一只高傲的白鹅,由此产生一种情景交融的效果,这样便实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开展朗读教学以外,还应该适当的将文章中出现的好词好句灌输给学生,以产生一种情感方面的激发,进一步的对学生情感产生引导性的作用。

2.2 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情感

鉴于小学生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十分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以及他们仍然没有脱离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教材文字内容转化成带有声音及动态效果的动画或者视频,使学生在观赏这些动画或者视频的过程中令思维得到开拓,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全身心投入,最终使其学习热情不断提升。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白公鹅》一课时,可以很好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进来。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同“白公鹅”相关的简短动画片,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学生在观看声情并茂的动画片时,由于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会被生动的动画片段吸引,在专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2.3 通过贴近生活情境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同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对此,教师教学小学语文时,应当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时增加重视程度,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获得语文知识,同时获得情感教育。我国文化经过数千年积淀,为了传承这些文化,小学语文教材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涉猎,涵盖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丰富的情感。这些内容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美好情感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身心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促进学生获得情感教育。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自己感到幸福的时刻,让学生自己体会幸福到底是什么的,与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对比,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认识,通过将教材内容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会深刻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幸福具有不同的理解,幸福是不能进行比较的,只要自己认为幸福就好,语文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很好地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

3 实施情感教学的意义

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够在学生中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从而去影响、感召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高尚的精神种子,使他们成为健全人格的人。因此,老师情感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深刻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小学生的心智在逐渐成熟,他们能深切感受到老师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只有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动真情、讲真话,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走出摆脱因烦躁带来的不良情绪。空洞的说教只能促使学生反感。的沟通,有利于增进师生互相理解,取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师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发展的一个基础阶段,在此阶段需要针对语文课程学习进行情感教育,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当然,情感教育的开展并不是随意的,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小学生在情感上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徐华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家教世界,2012(22).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范文第5篇

儿子的问题比较特殊,不是他不想学,或者不愿学,而是他的思维模式或者说答题思路跟老师“不合拍”。举例来说,儿子上小学时,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课文讲述一只信守承诺的小鸟,答应次年春天给大树唱歌。当大树被砍伐做成火柴之后,它依旧按时飞来对着灯火歌唱。课后的问题是:你想对这只小鸟说些什么?

标准答案大概是:小鸟,你的树朋友虽然不在了,可它带给人们的温暖和光明还在。我学习你的诚信,欣赏你的锲而不舍……

儿子的答案却是:小鸟,大树已经不在了你还唱什么歌呢?这一年的时间里,你已经产蛋生子,你抛下自己的宝宝,千里迢迢飞回来,你忘记了做母亲的天职,这是多么愚蠢啊!

我曾仔细看了儿子的答案,问他何以断定这只小鸟不负责任。儿子说:“课文的描写让我断定这是一只候鸟。候鸟夏天在温带地区繁殖,冬天在热带地区越冬。所以我可以肯定,这只鸟在一年中已经做了妈妈,有了宝宝。我看电视知道鸟类的迁徙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要消耗大量的体能,还可能遇到不良天气或迁徙方向定位错误,还要适应沿途不熟悉的新环境……所以,我觉得这只鸟妈妈九死一生地跑回来,只是为了跟一棵被砍伐的树唱歌,很愚蠢。”

语文老师却为我儿子的答题思路特意给我打电话,说:“我不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更不反对他们写自己真实的想法,但课文里从没讲到小鸟生蛋做妈妈等内容。所以孩子的想象毫无根据,这样的思维模式本身是有问题的。”

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我儿子面临的问题始终没有改变过。仔细琢磨一下,儿子的答案未必全无道理,只是他太直接、太露骨、太孩子气。所以,他写的答案就像《皇帝新装》里那个诚实孩子的发言,不招人待见,常常得零分。

儿子经历了好几个语文老师,每个老师都被他气得够呛。高考在即,如何帮助儿子适应高考,已经刻不容缓。

辅导孩子的语文阅读,真是个巨大难题。我这个文学硕士、期刊专栏作者也感到束手无策。一方面,我不想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诚实的品质,但另一方面,我又必须帮助他适应应试教育的大环境。

怎么办呢?我联想到一个游戏,游戏中的玩家必须将自己装扮成外星人,他的行为举止必须刻意往“正常的反面”来发展。

我跟儿子说:“你课外阅读可以天马行空,但考试的时候做阅读理解题时,就要有所改变。改变的方式就像玩游戏,你暂时‘压抑’自己的本能反应,然后像一个外星人一样来对待这些题目。”接着我给他举了个古诗解读的例子,“‘千里黄云白日曛’,看到这句诗,你的第一反应估计能跟雾霾扯上关系!”他听了立即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于是我问他:“那假如外星球没有雾霾,假如空气质量很好,你想想‘黄云’会是什么?还有这句,‘天下谁人不识君’,你一听是不是觉得写诗的人在吹牛皮?但同样的,假如外星球上人很少,大家彼此之间都很熟呢?”儿子边听边频频点头。

我接着告诉儿子:“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就因为它不是那么实际和直接。文学的世界与我们生活的现实是有一定距离的,进入这个世界,你最好当成进入了一个外星球,不能用地球人的思维模式来解读。相反,你要学着去理解‘外星文化’,用外星人的方式来沟通。”然后我又以刚才的两句古诗来跟儿子举例分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你想象一下,自己坐上时空穿梭机,来到了另一个星球。那里落日黄云,旷野苍茫,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你会怎么想?”

儿子兴趣盎然,十分配合,装模作样地喊:“好恐怖啊,快跑啊!”

我笑了,进一步启发他:“这种感觉,你用文学一点的语言来形容,或者说用语文老师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该怎么说呢?”

儿子说:“让人感到很凄凉,好像置身风雪之中,有无限的离愁别绪!”

我立即对儿子竖起了大拇指。其实我知道,儿子已经在大量阅读中积累了足够的词汇,只要调整思路,他就能表达得很好。

我们接着往下分析。我告诉儿子:“高适正在送别的友人,是当时最著名的董庭兰乐师。董庭兰在当时可是大明星,影响力不亚于今天的周杰伦。如果你换到这个角度来想一想,高适并不是在阿谀奉承,而是在鼓励自己的朋友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你不觉得正是因为他俩是好哥们儿,所以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吗?所以才没有文人的酸味吗?”

儿子哈哈笑了起来,他听懂了我对古诗的解读。也难怪,要让现在的孩子们明白古诗词的情境,真的需要让他们有“参观外星球”的感受才可以。

在我的帮助下,儿子渐渐懂得了加工自己的“第一答案”。

比如他的“第一答案”是“表达了作者想写诗又写不出来的感情”,他会自我审视一番,然后改为“表达了作者心中饱蘸着众多情感,千头万绪,无处诉说的苦闷之情”。

前一个答案,是儿子的第一感觉,是老师一定会给低分甚至零分的答案;第二个答案,我让儿子试着多用几个成语,多用几个他正在学习的词汇,然后写得“文绉绉”“朦胧含蓄”甚至有点“不知所云”。有趣的是,这样的答案常常能得高分甚至满分。

这个过程有点像一个人先写母语,然后用外语将母语翻译出来的过程。在刻意训练儿子加工“第一答案”一段时间之后,他考卷上的阅读题答案里没有“大白话”了,也没有匪夷所思的“异想天开”了,得分显著提高。当然,儿子在家写作业时会边写边跟我吐槽,把他的“第一答案”告诉我。这些“第一答案”都充满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给我日常写作平添了不少灵感。

我想,与我有着类似困惑的家长不会少,因为应试教育给孩子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带来了“束缚”,这一点很多人都是承认的,但我们又不敢彻底为孩子解开这个“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