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孔子的名言

关于孔子的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孔子的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孔子的名言

关于孔子的名言范文第1篇

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放于利而行,多怨。

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2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关于孔子的名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景观照明;电气设计;线缆铺设

前言

伴随着21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人们对居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的情况下,也对娱乐与休闲各种功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人们不再单纯地追求照明的亮度,还希望通过灯光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大多建筑物由以往的单纯照明转变为一种系统的景观工程,城市照明除了对安全和治安的要求较高,还营造了一种和谐氛围。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公益事业处于落后阶段,景观照明条件没有得到普及与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这种具有装饰性的照明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不断得到推广,对建筑的文化素养体现、硬件设施及科技水平是一种综合体现。

一、景观照明的分类

景观照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类,也就是重点照明、工作照明及环境照明。对灯光设计时,一定要对三者加以协调。

1、工作照明

主要是对建筑的室外照明进行设计,一般分为常用设置与必备设置,比如门卫的工作灯,每天都有需经开启,这是常用设置,而那些开阔场所在大型活动时的照明主要是必备设置,只有在举办某些活动时进行开启。在常用设置的工作照明,还要考虑到可能会对其他照明效果产生的某种破坏作用。

2、环境照明

主要是为建筑的人们提供局部充足的光线,让人们清晰地看到周围的环境。环境照明应主要是通过柔和的灯光实现,但是,还存在很多专门对某些工作场所及某一地方所提供的照明。比如,在自娱活动场所作为舞台的区块,可以利用对光源隐蔽的反射灯及伞状灯下侧发射的光线,做好定向的照明。

3、重点照明

主要是对公共活动场所的适当位置,设置具有画龙点睛作用及重点照明作用的特色灯具,对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有所突出。比如某些建筑小品、庭院及道路,还包括了某一建筑所需要突出的部分。

二、景观照明的自动控制系统

景观照明主要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1、对喷泉的控制可以通过编程控制器来实现,对喷泉的自动控制、喷泉的控制方式进行时控、程控与音乐声控。、

2、对于自动喷灌系统主要是借助于草地土壤湿度实现自动调节灌溉,对启动时间及喷灌时间进行设计。

3、园林景观照明和其它景观照明主要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对多场景的照明,照明区域的分割与合并来完成;照明系统可以从建筑的需要出发,对控制线路的照度进行灵活的改变,一般可以通过较低照度的标准来实现,当节假日时,人流较多时可以投入较高的照度,并且与不同的非主要照明灯具加以区分。比如草坪灯、投光灯、泛光灯、水晶等装饰照明线路要实施分路连接的形式,从自身需要出发,对各种照明灯具的开与关、亮与暗进行控制。

三、不同环境的景观照明设计形式不同

1、街道照明

街道照明由实用性逐渐向艺术与实用并重发展。街道照明要考虑光的亮度与色彩、光照的角度、灯具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等,即使在白天,灯具造型也会成为城市空间不可缺少的美的要素之一。街灯一般从上向下照射,以照亮路面,使得地面环境在夜间仍然显得明亮,行人夜晚行走也很安全。其基本要求是对路面的均匀照射。街道的照明形式主要有:①柱杆式照明。适宜高度为3.6m左右。与地面的关系较密切,损光性小,经济实用且使用灵活,可根据道路类型、道路宽度的变化进行配置,如单侧、双侧对称、双侧交叉等不同方式的配置,形成独特的照明环境。②悬臂式照明。安装高度为7m以上,分单侧、双侧对称、多侧式方式配置,光效率要求高,应考虑路灯的间距、灯源的采用及配置方式。

不同道路有不同的照明要求,其照明标准有平均亮度(照度)、亮度均匀度、眩光限制等,可参照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的引导要求加以控制。同时,街道照明又要加强道路的方向感和引导性,对街道安全、街道特色的塑造,室外空间质量的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2、商业街照明

商业街是人们购物、娱乐等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信息传递最敏感的地方。商业街的照明随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得到创新。以繁荣商业文化为前提,来表现社会的活力,同时也保证了人们的需求,提高环境的美感。商业街的照明对光源的选择很讲究,涉及商业建筑、公共设施、商店招牌、广告宣传等的照明。根据商业街的传统特色、区域特点,选择与商业街和谐的照度、色温度、显色性较高的光源,营造特定的人文氛围。商业街的照明形式有三种:①固定式、悬挂式照明。固定式灯具采用一定的形状、一定的距离,悬挂式灯具多用于建筑的四角,显示建筑的轮廓和增加建筑的装饰性,以构成整体的空间氛围。②投光照明。应用于建筑表面的有一定角度的照明,以呈现建筑表面凹凸立面呃变化,并给建筑群体一定的色彩,形成统一的色调,有效突显夜间建筑的美感,渲染商业环境的氛围。③霓虹灯和挂灯式的装饰性照明。各种霓虹灯沿建筑轮廓边缘或商店招牌、广告牌边缘进行设置,可突出建筑形体,也可以各种造型突显商业信息,营造热烈、活泼的夜环境。

3、广场照明

广场是城市的象征,展现了城市的风貌。照明作为广场不可忽视的环境要素,应以各种照明形式互相配合,根据环境特质、空间结构、地形地貌、植物的尺度、质感等要素,以多样化的局部照明形成整体性的照明效果,更好的烘托广场的气氛,塑造广场特有的个性。广场的照明形式一般有:①高杆柱照明。适合于照射绿地、人们聚集的区域,选用显色性良好的光源照明。②中杆柱照明。照射广场周围的环境,一般是扩散型灯具的泛光照明。③低杆及脚灯式照明。应用于绿化区域、坡道、台阶处,设置90cm一下的低杆灯,光源低,扩散少,营造柔和、安定的环境。④环境小品的装饰性照明。主要起衬托景物、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以不同的单体形式或群体组合,白天以艺术小品的形式存在,夜间营造独特的灯光景观。

四、景观照明线缆的铺设

电缆在非硬化地面部分的室外照明工程区域,主要采用了可以利用铠装电缆直埋的方式,但是在硬化地面部分及道路下敷设时还要进行保护管的铺设。并且电缆埋的距离要在冻土层以下,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电缆与树木的间距。对电缆截面的选择,主要根据计算的电流与电压的两个指标来判断,通过电流来确定导线所允许的载流量,并确定好导线的截面;对线路电压的损失进行计算,线路要符合正常使用的要求,对线路截面的选择要做到经济合理。

线槽内铺设线缆,根据线缆硬度不同,硬线应最先铺设,再铺设硬度稍次的线缆,最后铺设较软易受伤的线缆。铺设时应在两端留够必要的余量长度,水平线槽中铺设线缆时,线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特别注意在布放线缆时不能损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由于景观照明线缆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其它因素干扰,所以采用镀锌线槽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做好接地连接;槽及管的未端处的毛刺须处理掉,以免放线时损伤损坏线缆外套;对于集中的机柜,需按标准集中对信息点安装跳线架、整个线路需扎捆整齐、保护良好,避免被老鼠啃食破坏;强电弱电线缆出现平行走线的时候,为了避免强电对弱电的电磁干扰,双方都不加接地金属线槽或PVC管,间距保持在130mm。

结语

总之,在对景观进行照明电气的设计时,一定要按照国家现行的规范与规程操作,从建筑环境进行设计,实现优化的电气设计方案,再通过确定的方案对整个电气系统的设计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关于孔子的名言范文第3篇

又据说,前些年新加坡“亚洲大学生辩论会”上,这句话究竟该如何断句,成为复旦大学与台湾大学两方争论的题目。(其内容与结果如何,笔者无所知,想来很有意义。)

显然,这不仅是句读问题了。韩愈著《师说》一文,在紧接“习其句读者也”的话之后有道:“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一代文章大家万万没有料到他千年以后,人们对这孔子名言竟然句读难知、惑之难解。可见,孔子政治思想的解读,对他这句话之本意作何理解及如何断句起关键作用。话说回来,笔者细读《论语》,怎么也看不出孔子有愚民政策的主张、有轻视人民的落后保守言行,却看出应当正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既然对这句话的圈点、解读至今仍有分歧,而论者或论据不足或语焉不详,那么今天继续讨论思考也是应该的。

所见当代版,《论语·泰伯篇》该句句读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代专家学者颇为认同。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写道:“孔子把民看作愚昧无知的人,可以使由(服从)之,不可使知之,这又说明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保守的。”[1]这里,把关键词“由”作“服从”解,加上前面“孔子把民看作愚昧无知的人”,当然更能说明孔子“政治思想基本上是保守的”了。

我以为,这结论值得商榷。

杰出学者、历史学家蒙文通先生在其《孔子与今文学》一文中有句很中肯的问话:“孔子在生时,‘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太史公自序》引董仲舒语),可见在当时反对孔子的正是旧的统治者,难道孔子专门拥护当时的旧势力,而他们反不要孔子拥护吗?”[2]

可以说,此话正说到保守性问题。正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不保守甚至反保守才引起当权者的不满、排斥。

我们应该知道,统治者旧势力本是垂青保守而厌恶革新的。孔子在鲁国不能实现政治理想、周游列国不受欢迎乃至遭遇困厄(参见《史记·孔子世家》)的主要原因,无疑是他的儒家主张不如法家那样切合统治者役使人民、扩张势力的迫切需要。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博施于民”的长治久安计,这种仁政礼治绝非保守。至于秦用商鞅变法而强、而为“尚首功之国”而一统天下——这段沉重的历史篇章,反倒说明了孔子主张的进步性。否则,短短秦后的汉代儒学勃兴、继灿烂先秦文明之后的汉代辉煌就无法得到说明。或有论者说,儒家学说、孔子思想在汉初并不受欢迎,“马背上得天下”的刘邦对儒士不就非常轻侮?其实,这只能说明皇权意识对进步政治思想的抵触,并不能说明继承孔子政治思想的汉初儒学是落后的。“盖至秦汉之间,而儒学之宏深莫可与为伦也。唯晚周之学重于议政,多与君权不相容”[3]。历史证明,君权需要智术之行,难容仁政之议。而此后儒学得以“独尊”,实因董仲舒为儒学之否定专制的进步性披上了“天人感应”的“合法”外衣。这是董仲舒伟大处,也是皇权之下孔子儒学之呼吁仁政的优良传统蹒跚前行的悲哀处。

然而,如《史记·孔子世家》言:“天下君王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历史潮流,除了短暂洄逆,总是向前行进的。孔子学说的中心理念是前进的,其政治主张是进步的。西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云:“仲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这遵遗制(并非照搬)“以明将来”不可谓“保守”;继遗制之优良传统以利将来不可谓“落后”。说以上这些,似乎可以用来澄请一些如对孔子“克己复礼为仁”(《颜渊篇》)、“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篇》)等主张作误解的言论。

当代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试论孔子》有云:“孔子的政治主张,尽管难免有些保守处,如‘兴灭国,继绝世’;但基本倾向是进步的,和时代的步伐合拍的”[4]。我以为此话虽较为公允,但仍有可商榷处,即所谓“保守处”的“兴灭国,继绝世”。该条见于《论语·尧曰篇》: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以上两方面措施,前者说统一度量衡,裁冗整饬、肃清吏治以行四方之政,应该没有问题。后者希望“天下之民归心焉”也正确,问题在“兴”“继”“举”。我们清楚:当时在华夏大地,诸侯小国甚多,《史记·殷本纪》:“周武王之东伐至明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比如此前纣封三公之一的西伯昌之西岐领域,也只是若干小国中之佼佼者而已。往后,仅管“周辙东、王纲坠”,这些自然形成的小国还不少,然而“春秋无义战”,仅管其中那善理国政的,也难免于危亡,以致其宗庙社稷坍毁,祭祀不存。我以为,此即所谓“灭国”“绝世”。至孔子时,这现象也常发生。对此,如《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事件,孔子就责备当官的学生冉有不称职,不能谏阻季氏的征伐行为。子曰:“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城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可见,这鲁国辖内的附庸小国,纵有贤良当政也不免有灭国绝世之危,而季氏之伐绝无正义,更无进步可言。由此可知,孔子提出的“兴灭国”、“继绝世”,实为正义呼吁而非落后保守的政治主张。再说“举逸民”,在孔子心目中的“逸民”例如“伯夷、叔齐……柳下惠”诸人,这是些志行高洁而被遗落的人材,能让“天下之民归心焉”(《微子篇》)的人。历来,抒发自己怀抱者不少,而主张“选贤与能”者不多。孔子之“举逸民”乃为百姓邦家之计。如以上所说正确的话,则孔子政治主张之重民生的进步性在这里也体现出来了,而不能归在“有些保守处”里。

如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体现了孔子重民生的政治主张,不能成说是落后保守、视民为“愚昧无知”了。所以此句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合情理。

据出土的文物看,秦汉(或先秦)简牍的“原来样子”是文辞无句读符号。关于“民可使”句,不妨再结合事实来对上文进行分析。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5]列出时人对孔子这句名言的争议,这里摘要于后。

故大戴礼记言其事云,说之以义而视诸体也。此则可使知之者也,自七十二人之外,凡未能通六艺者,夫子亦以诗书礼乐教之。

对此,《正义》之注未置评,但我们可以看出《大戴礼记》之言“可使知之者”所指为孔子学生,却非本文所言之“民”,似不必讨论。但“未能”者“亦以教之”却值得注意。此外,针对其他说者的言论,《正义》有云:

说者以民为群下之通称,可使由不可使知,乃先王教民之法,其说似是而非。

可见《正义》不赞同此种(愚民论)说法,并举例论述:“《韩诗外传》诗曰,‘俾民不迷’,昔之君子,道其百姓不使迷……使民心晰焉而知之,则道不迷而心不惑矣。诗曰,示我显德行。故道义不易,民不由也……据《外传》之文,则先王教民,非概不使知者,故家立之塾,党立之序。”是说先王教民使知,则设立私塾、庠序,君子引导百姓使民心晰。否则道义不明,民众难以行进。先王设立教育机构,君子引导民众,皆在使民众不愚昧(“道不迷而心不惑”)。意即孔子重教系圣人君子所为,其“民可使”这句话,是说能明白道义而行之者,由之;未能者,(则教以)知之(“使民心晰焉而知之”)。孔子称先王之教民、赞君子之导民,而“民可使”句本意正是这样。其句读自然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清代人已有此解读,至今不算遥远;今天的解读还应商榷。

当代解读之特别值得重视的,见于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泰伯篇》:

[注释]子曰……知之——这两句与“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史记·滑稽列传补》所载西门豹之言,《商君列传》作“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意思大致相同,不必深求。后来有些人……别生解释……反失孔子本意。[6]

上文“意思大致相同,不必深求”之言恐误。我以为,纵然不必深求,也明白孔子所说与西门豹所指了不相类,更与商君之论隔如云泥——

孔子逝世半个世纪之后,西门豹治鄴兴水利而任民劳,未有引用孔子之言的意思;至于卫鞅引“语曰”(论时代,鞅在豹后,或为引鞅语)“民不可”云云更与孔子“民可使”的话不相关。且说“民不可与虑始”是卫鞅在秦孝公面前力争变法时所说,正合孝公主攻伐而霸诸侯的野心,于是“卒定变法之令”。商君对儒家理论仇视而鄙夷,断不会引用孔子那句名言(何况孔子主仁爱倡礼乐)。商鞅主张施行愚民之术,说“民愚则力有馀而知不足”(《商君书·开塞第七》),“力生强”,才更能“为利祿之故战”(《靳令第十三》),斩首多则利祿大。这样,西秦这“首功之国”当然就急遽强大了。

以上这些,意在说明,就政治主张言,商君说“民不可”与孔子曰“民可使”这两句话不可类比,决难说是“意思大致相同”。

当代,对“民可使由之”解读之值得重视的,还见于南怀瑾先生著述《论语别裁》“愚民政策”条。南先生结论是“不必要另外圈点,就是原来那个样子”;又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也是一句名言,不必另外去圈点了”[7]。

对此,南先生的例证是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固然可备参考;其言辞豁达和易,说今天是这样的看法,也许明天再改变也说不定。拙文引述这条,亦意在说明孔子这句名言至今乃至以后都很重要,人们还会继续研读,仁智各见。然而说这句名言的“原来那个样子”,就不确切了。

当代,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无疑对《论语》研读爱好者很有裨益,其注解翔实,深入浅出,能给人以讨论空间,影响颇大。兹照录“民可使由之”条后的译文:

孔子说:“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8]

显然,问题的关节点仍然是把“由”作“服从”解(把民可使由之作一句读),使民“照作”走,因为不可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然而照着走去的“我们的道路”是什么,必然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希望知道的,孔子能说不让他们知道吗?(岂非孔子在向统治者献策,而这策论又给录入《论语》了?)

我们知道,孔子的伟大处,正在希望民众能知、能行其提倡的儒家之“道”(可谓孔子心目中的“我们的道路”),故而大力提倡仁民重教。

孔子“有教无类”(《卫灵公篇》)是中华教育史上的率先作为;他教学生以君子之道,“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篇》);深知仁爱之于民众需要的重要性,“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卫灵公篇》)。可以说,一部《论语》,还找不出“不可使知之”的违心言论。

再说希望民“由之”的“道”,就是孔子毕生的信念与追求:大到政治理想,小至人生作为,几乎没有无关民生的。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夫,民鲜久矣”(《雍也篇》),是在呼吁人民需要和美的生活,一如“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篇》)。可以说,孔子之道的最高理想,也是人民至今向往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以这种理念所规划的人生走向就正是希望“民可使”而“由之”的,即所谓“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礼记·礼器》),这是孔子之本意所在;当然也就是孟子所言:“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居仁由义”(《孟子·尽心上》)。这些“由”显然当训义为行,比如上例“由仁义行”意即“行仁义之行”。孔子之言民可使之“使”,其义亦实为“行”;复词“行使”,现代汉语犹用之。可见“民可使,由之”义即“民之可行者,其自行之”。

至于有“不可使”,则“知之”。孟子曰:“天之生此民,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孟子·万章上》)其意即“不可使,知之”。“不可使”者即后知后觉者,当然需要让他们明白,即“知之”以道。至于“可使”与“不可使”之使动义,义同“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论语·阳货篇》)中之“使”,“易使”义为“可使”;又如《礼记·表记》所谓“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中之“使”。就这些对民的“使”而言,也并非“役使”之义。在孔子这句名言中当然是“行”义,“不可使,知之”,义即“其不可行者,教以行之”。至于孔子所主张社会当“行”者,总离不开他的政治理想,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云云。

总之,我以为,孔子这句(本无句读符号的)名言应有不同于几成定论的圈点,应当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本意所在,已如上述。如能见教不同的意见,我以增益知识为幸,还望读者指正。

注释:

[1]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第206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8月第4版。

[2][3]蒙文通:《经史抉原·孔子和今文学》,第158页;《经史抉原·论经学遗稿三篇·甲篇》第146页,巴蜀书社1995年9月第1版

[4][6][8]杨伯峻:《论语译注》,第15页,第81页,第81页,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2版。

[5]国学整理社整理《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54年12月第1版。

[7]《南怀瑾选集》第一卷,第340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关于孔子的名言范文第4篇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关于孝敬父母的励志诗句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励志名言诗句,供大家参阅!

关于孝敬父母的励志名言诗句精选1.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2.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

3.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4.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5.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

6.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7.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8.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9.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

10.长者问,对勿欺;

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11.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庐

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13.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孟轲

14.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高尔基

1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关于孝敬父母的励志名言诗句经典1.母爱胜于万爱。

——莎士比亚

2.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3.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6.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7.长幼有序。

——孟子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10.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1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12.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3.仁之实,事亲是也;

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4.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

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关于孝敬父母的励志名言诗句推荐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4.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6.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

8.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

——(古罗马)西塞罗

9.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10.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

1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12.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

13.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14.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意大利)亚米契斯

15.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

16.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歌德

17.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

18.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

19.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

——(德)康德

20.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关于孔子的名言范文第5篇

一、为学生做好铺垫,成就“常态”之“顺”道

第一步:复习

修改后:

基于学生学习参差不齐的状况,要在5分钟内快速复习顺利导入新课,教学步骤修改为:展示前一话题的课本出现的定语从句,让学生集体朗读,复习上周学过的that/which引导的修饰先行词为物的定语从句,再引出课题并板书。

第二步:呈现

修改后:

(教师收集一些名言和谚语,让学生分组进行翻译,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激发学习热情。其中要包含关于孔子的名言和谚语。然后完成1b,便于呈现孔子。)

本部分只是让学生“热身”,所以为简化活动步骤,谚语的数量由10个减为6个,被删的是学生所不熟悉的4个,让学生多听多说,成就“常态”之“效”道。

修改后:为贴近省中考听力训练要求,更改步骤3:以听力三选一的形式呈现1a,既体现SectionA的听说课的课型特点,又突出了省中考的听力题型,成就“常态”之“效”道。改为:

(1)Whom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Susanna B.confucious C.Ying zheng

(2)When was he born?

A.in 515B.C B.in 551A.D. C.in 551B.C.

(3)Have his wise sayings influenced many people?

A.Yes,they have. B.No,they haven’t. C.We don’t know.

二、引导学生有话可说,成就“常态”之“通”道

第三步:巩固

修改后:学生的成长在发展,也在变化。因此,如今的学生对名人的崇拜不如以前几届的学生,但对身边熟悉的人感兴趣。设计一些简单的具有“信息差”的练习学生喜欢做,大部分也愿意参

与说。

T:I like th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Ss:You like the students who...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的 classmates, teacher, fathe,friend等。这种学生熟悉而又有趣的话题才能激发学生敢说、乐说。比如,调皮的廖××也能说出:I like the deskmate who is a beautiful girl.也有学生能“委婉”地说出:Liao Ganbin likes the girl whose hair is long.这样就达到了我们所希望的常态课的“通”道。

为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初三学生更有时间夯实基

础,如,朗读背诵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兴趣。

修改后:家庭作业。

(1)写孔子生平或秦始皇的简介。

(2)汉英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