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专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经管专业;经济学;问卷调查;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58-03
就当前高职经管专业《经济学》课程来说,其课程设置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片面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而忽略其能力的发展,或是选取的学科内容过分强调专业性知识而忽视学生自身的体验,或是在进行课程组织时强调学科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学生对整个过程的感知。同时,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往往也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师一味地钻研教材本身,却忽视了课堂、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过多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依赖教师讲授等,这些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经管专业组织开展了有关《经济学》课程的问卷调查,问卷分为老生版和新生版,主要针对已经学习过该门课程的大二学生和还未学习这门课程的刚进校的新生,参与调查的学生有288位大一新生和234位大二老生,我们对新生的调查主要侧重于对日常经济现象的关注及对该课程的学习期望,对老生的调查主要侧重于课程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
一、经管专业《经济学》教学现状调查
在发放的234份老生版问卷中,我们从学习感受、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件的使用、考核方式以及师生交流等方面展开调查。
1.学生学习感受。有80.3%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学习方式与中学时有很大差别,有41.5%的学生非常喜欢学习《经济学》,也有51.7%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53.8%的学生认为学习《经济学》很困难,45.7%的学生认为当前《经济学》教学质量一般,42.3%的学生认为很好。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感觉最大的难处在于知识量太大和数学知识的运用。对于教材中的知识在实际生活的用处,有42.3%的学生认为很有用,其他学生则认为一般或无用。有31.2%的学生上课时的状态是认真听,62.8%只是偶尔听一下。有56%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中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没有得到体现,其原因有个人本身并不关心经济、老师不给机会、不屑于表达。
2.课堂教学方式。在被问到“你的经济学老师在课堂上和同学互动的状况如何”时,21.4%的学生选择了“从不互动,老师一个人讲”,61.1%选择的是“偶尔互动”,17.5%则是“经常互动”。71.8%的学生更喜欢教师讲解理论,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课堂。如果上课被提问,有45.3%的学生认为“回答出来很有成就感”,28.2%的学生认为“太突然,答不出来很没面子”,20.1%的认为“碰运气”,还有6.4%的学生则选择了“直接不会,无所谓”。在我们调查学生对教师上课的首要要求中,53.4%的学生期望能“充满激情,讲课动听”,41%的学生希望能“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还有5.6%的学生选择了“考试让过关,其他不重要”。在课堂管理方面,有57.3%的学生希望老师能严格管理,其他的则认为老师可以随学生自愿。
3.课堂教学内容。在被问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在哪里,有118人选择了“案例”,这一比例约占50.4%;95人选择了“视频”,也占到40.6%;10人选择了“试题”,约占4.3%;11人选择了“理论”,仅占4.7%。75.2%的学生对热点经济问题和重大经济问题偶尔关心一下,6%的学生从不关心,仅有18.8%的学生经常关心。尽管大部分学生不太关心社会经济事件,但是我们调查中也发现有75.2%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相关的社会经济动态。53.8%的学生反映除了上课,平时基本不看教材,43.2%的学生认为自己主要是从网络获取经济学相关知识的,15.8%的学生选择了“从实际生活经验获取”,38.9%的学生认为是从课堂获取的,剩余学生则认为还有其他途径。
4.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调查反映,目前的课堂大部分老师采用了以PPT为主,板书为辅的方式,同时也有61.5%的学生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比用黑板强,不过也有21%的学生反映播放快了看不清楚,剩下的则觉得两者没有区别。关于经济学课程中采用的课件内容,有128人认为应更加丰富些,以便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一比例约占54.7%;72人认为其逻辑性特征应当更加明确,便于理解,这一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0.8%;还有34人认为可以简明一些,方便课余学习,约占14.5%。
5.师生交流及考核方式。据了解,54.7%的学生认为只要平时认真听课,考试不难,21.8%的学生认为很难有很多不及格,其他则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考前看一下就可以了。这门课程的主要考试方式还是以平时表现加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实践训练的内容则考察的较少。在我们了解学生课后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时发现,65.8%的学生课后从不和老师交流问题,在所有可能的沟通渠道中,他们比较倾向网上聊天工具。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期望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研究课程改革,笔者对所在学校经管类各专业的288名新生在进校初期进行了与《经济学》课程相关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期望的调查。
1.学习兴趣的了解。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53.5%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是自己喜欢并乐于学习的,112位学生认为自身兴趣一般,只是随便选的,这一数据约占38.9%;还有22位学生认为经济学专业不是自己想学的,约占7.6%。69.4%的学生平时会偶尔看报或网络新闻,仅12.2%的学生会经常看,其余学生则认为没兴趣不会看。39.3%的学生平时最关心时事政治,仅有12.5%的学生会关心财经动态,其他学生则最关心娱乐八卦等其他内容。作为财经专业的学生,约有21.8%的人不清楚中央电视台的财经频道,约75.7%的学生平时很少看类似《经济半小时》、《市场分析室》、《经济调查》、《经济与法》、《消费主张》、《财经郎眼》等经济类节目。但是在调查中我们看到约77.3%的学生今后还是希望能从事财经类的工作。
2.对《经济学》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期望。在调查中有94.4%的学生肯定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53.8%的学生希望通过这门课学到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还有33%的同学希望能了解到社会经济动态和理财知识,其他学生则选择了“希望学到经济理论知识”。
在我们了解学生更喜欢的课堂模式时,有69.2%的学生希望是“教师讲解理论,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方式。假设在《经济学》的课堂上,教师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而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动手实践,学生会持何态度?约39.2%的学生选择了“很欢迎,非常愿意参与”,53.5%选择了“欢迎,可以参与”;17人选择了“无所谓,轮到就参加”,约占5.9%;还有4人选择了“反对,太麻烦”,也占到了总人数的1.4%。
三、当前高职《经济学》课程改革的难点
从当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中《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这门课程的改革需要已经被很多一线老师意识到,但是普遍存在着以下困难。
1.关于《经济学》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从主要的理论教学内容来看,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教学内容与我国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脱节,这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显然是相违背的。在教学课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教师仅仅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专业性,较难将社会和人文的双重因素融入教学内容。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对于经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不利的。只有将理论、实践、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合理选取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
2.关于《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作为经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经济学》中的实践实训其实应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纵观当前《经济学》中的实践教学,其课时安排相对于理论课而言是比较少的。从已开始的少量实践教学来看,整个课堂也表现为教师占据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任务仅仅局限于观察和模仿。其中一方面有教师经验、能力不足的原因,也存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的问题,结果使得实践教学无论是课时的安排还是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存在明显的弊端,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是收效甚微的。
3.关于《经济学》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从当前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的师资结构来看,基本都是我国经济专业的各类高校毕业生。在从事教学之前,他们并没有过多地深入企事业单位工作实践的经历,对于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解也大多局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实际的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只能从课本本身进行适量的扩充,很难做到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妥善结合,这对于该课程的教学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四、改善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的策略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经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理念出发,明确《经济学》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科知识与技能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结合当前先进的经济管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时改善课程的教学现状,对于整体教学流程进行优化与完善。
1.重视案例教学在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大学的教研成果,它主要强调的是对于专业性案例的剖析和理论决策的探讨。将案例教学法融入高职经管专业的经济学教学当中,其形成并不依赖于基本的读书理论,而是以独特的案例分析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的课堂组织主要采用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力求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融入整个课堂教学。同时,这一教学方法也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合理选择案例教学的相关材料,恰当组织案例的课堂讨论环节,最后还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科学评价。
2.提倡课堂教学中的协作学习。开放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中重点提倡的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提倡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是开放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及时沟通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和体会,而且还能互相鼓励消除部分学生的课堂孤独感,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固然重要,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内涵。然而,就当前的市场竞争来看,对于人才的需求显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学校既可以积极加快经济学实验室建设的步伐,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第一线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而且可以将所学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了解当前社会就业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初步的规划与谋算。
4.发挥高科技手段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巨大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用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也大大促进了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扩展了经济学的课程安排,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它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5.重视课程师资力量的建设,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所在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基础的灌输,而应该从本质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时了解经济学的就业趋势,抓住每一个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也应做到和谐融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此外,对于学生的就业困惑也应及时疏导,指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具体的沟通方式主要有面对面的交谈、电话沟通、邮件互发或是微博、论坛等。总之,教师应妥善处理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上的难题,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职经管专业经济学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究其原因,不仅有客观方面的环境制约,更为重要的是教学主体主观上的认识不够。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下,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同时对于人才的知识与技能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只有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复合人才,才能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从高职院校本身来说,关于《经济学》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积极与市场环境相联系,了解市场的需求,从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等诸方面对该课程进行系统改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际贸易与经济教学方法双语课程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双语教学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高等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可见,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教育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所指出:“国际化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有机部分”。
安徽财经大学也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并已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如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回国从事教学工作、外派师资接受培训、与国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等。然而和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在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双语教学的界定。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双语教学是特指在专业学科教学过程中,采用外语(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开展和组织教学的活动。双语教学应包括以下要素:
1.采用原版教材。授课教师应了解国外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情况。由于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技术等宏观环境方面存在差异,原版的教材可能存在部分章节不适用的情况,但这并不影响教学活动的组织。授课教师可同时指定多本参考教材。
2.使用外语授课或课堂讲授以外语为主。如果只是使用原版教材,而还用汉语授课,笔者认为这不是双语教学。教师必须使用英语完成备课、多媒体幻灯片、课堂讲授、课堂活动组织才是我们所说的双语教学。在讲授过程中,必须坚持使用外语。笔者认为,对一些术语的表述可以适当使用汉语,但使用中文讲授的时间不宜超过总授课时间的20%。
3.学生考试形式的设计和成绩的评估。双语教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可以根据课程需要灵活设计,采取英语口语面试和英文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双语教学课程教材的选用。
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一直都选用国外优秀的原版教学用书。如《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固定教材Dominick.Salvatore的《InternationalEconomics》以及《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固定教材WarrenJ.Keegan编写的《GlobalMarketingManagement》。我们选择这些教材的理由是:首先,教材的语言表达比较规范、简单,用词准确;其次,教材同经济学科核心课程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内容联系比较密切;第三,相比较而言,教材的内容更具有客观性,作者能从学术的角度去研究、探讨和解释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理论与政策,“大国主义”的思想较少;第四,教材和我国在职研究生经济学专业的国际经济学课程内容十分相似,可形成较好的接轨事态。当然,国外教材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如在一些内容上说明得过于详细。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因此,教学中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选择,抓住主要的内容,对于那些与国内教材重复的教学内容、章节和报道等一律删除,或让学生自行阅读。
(二)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
各高校大学英语一般开两年,到了大学三年级,相当一部分学生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还有一些学生达到了大学英语六级的水平,学生普遍已有了较好的英语基础,这时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要小些,可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另外,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连续、合理地部署和安排双语教学,可延续英语学习,使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可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提高作用,而且可在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转移到自己的专业上来。因此,我们把双语教学的时间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并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连续安排双语教学。目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已经开设了国际经济学(英)、国际贸易(英)、国际市场营销(英)、电子商务概论(英)、特许经营(英)、国际商法(英)等六门双语教学课程。[论-文-网]
(三)双语教学课堂实践。
1.双语教学方法的使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英语沉浸式教学法(Englishimmersion)和参与法(Participationmethod)。所谓沉浸法就是完全使用英语授课,教师用简单浅显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能顺利的掌握英语,掌握教学的内容和其它知识。当然,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经济术语,教师用汉语给出其准确的含义,以使学生对术语和定义有准确的理解,但是汉语解释十分有限。
所谓参与法就是在教学中首先提供一些分析问题的必要条件,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西方经济学等基础知识,自己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扮演主要角色,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维,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掌握也比较牢固。比如在讲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时,我们就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要素丰裕的国家——要素价格较低——具有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优势——出口增加——要素使用增加——要素相对价格上升——要素价格均等,然后配以图形予以解释。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踊跃。
2.多媒体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课件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制作,教学课件采用全英语,这有利于进行沉浸式教学,给学生制造全英语环境。同时,用英语制作课件可以避免因教师对个别单词发音不准带来的不利影响,上课时我们逐条、有时甚至是逐词显示讲授的内容,让学生看起来更加容易方便,重点更加突出,让学生在课件的帮助下理解的更容易、更深刻、更全面。另外,采用多媒体教室上课,节省了板书所花费的时间,从而可改善教学进度。多媒体课件可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为一体,因此在讲课时,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双语教学的考核方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灵活运用多种考试形式。为适应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努力改革当前高校中以百分制闭卷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灵活运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等考核方式,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增加了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双语教学的成绩评定注重平时考核,使成绩构成多元化,力争改变“一次性闭卷考试”的局面,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避免“一考定成败”。我们注重平时考试,并不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由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同时对采用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成绩予以注明,从而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较好的条件。
三、加强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建议
(一)制定长期的双语教学规划。
开展双语教学是一项持续工作,必须有全面长期的规划,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适应WTO要求,加快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有国际交往能力、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贸易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和实践要求标准高的特点,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应采用同国际相关专业(国际商务)接轨的教学计划。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在现有的双语课程基础上,考虑增加一批适应于全球化的专业课程,使用双语教学。并且要特别注意这些双语课程之间的层次衔接,形成合理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在课时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原版教材的特点,安排足够的学时,以保证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二)加大双语教学师资培养力度。
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授课技巧和较高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还需要较好的英语水平。然而,在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中,能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比较缺乏。一方面,外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知识丰富,但英语功底不深。或者部分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比较高,阅读文献与看专业杂志的能力较强,但口语和写作能力较差,进行课堂教学困难仍然很大。因此,培养既能熟练使用英语,又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关键。
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两种途径。
一是自己培养。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可以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法,也还可以选送一些教师到外语院校进行进修,由外国教师任教,采取封闭式的训练,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提高。另一种方法就是引进双语教学人才。学校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引进国外人员归国进行教学工作,或者聘请其它外籍教师(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教学工作。
(三)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
双语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教学内容,就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也应努力把平常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所总结与积累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论文竞赛、课堂小组辩论等方法有机地结合双语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它所具有的纯汉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使它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成长。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与实际结合比较密切的专业课程直接开到实习基地,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国外的专家或专业化人士到学校,进行学术讲座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优越性和紧迫性,激发他们学习双语教学课程的主动性。
(四)建立双语教学课程评估体系,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监督和管理。
目前,双语教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双语教学质量监督和管理体系不无关系。我们认为应尽快建立双语教学课程的特定评价体系,以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双语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做好双语课程的认定工作。根据大家普遍认可的高校双语教学的三种模式对双语教学的层次做好界定,并根据不同层次给予不同的工作量补贴,以激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制定双语教学质量认证体系,加强对双语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如不定期地在院系、教研室内部开展双语教学交流与研讨,开展教学竞赛、组织观摩教学,邀请专家、外籍教师,包括外语专业人员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进行考核,组织学生评教等。
(五)完善双语师资认证制度,严格双语教学准入。
我们认为,申请双语教学资格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具有一定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较高,已用汉语主讲有关课程两轮以上;能熟练阅读外文版教材,准确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
符合基本条件要求的教师可向教研室提出承担哪种形式双语教学任务申请;教研室审定教师条件,报系(部)审核;教学系(部)审核后将符合条件要求的教师报教务处;教务处组织评议小组听申请教师试讲并给出评定意见,符合要求者报主管校长批准;取得双语教学资格的教师,由学校颁发资格证书,并具有优先参加校内各种评选和评优活动;具有双语教学资格的教师,在完成一(或二)轮双语教学任务后,才可申请高层次教学形式资格的认定。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李平。论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2]何志勇,陈伟,张秀华。渐进式双语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07,(7)。
[3]蔡中华,赵宝元。“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的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6)。
【关键词】教学改革 统计学 经管类专业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26-02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显示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并在数据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性科学。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经管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为解决各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工具和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不仅大大简化了统计的运算和分析,更大大拓展了统计方法的应用领域。从市场调查到企业管理再到银行、保险和证券,各类经营管理活动无不渗透着统计的思想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因此,如何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本科阶段扎实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帮助其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就成为当前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为了对目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现状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为进一步推行统计学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和提供参考依据,提高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向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学期刚学完统计学的国贸、会计、公管、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及物流等6个专业的学生随机抽取10个班,共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为95.67%。其中,男生123人,占42.9%;女生164人,占57.1%。分别是国贸60人,会计85人,公管50人,市营29人,农林28人,物流35人。
2.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课堂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的方法以及校园网问卷上传两种方式进行信息收集。调查项目包括:统计学考试成绩、对统计学方法掌握情况的自我认知、课堂授课方式评价、授课内容建议以及考核方式建议等。
3.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双份录入、核查,并采用SPSS for Windows 16.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多组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卡方检验。
二、结 果
1.教学效果
样本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见图1),平均成绩为77.65±8.65分。
在有效样本数据中,认为自己能够独立进行数据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占87.1%,能够独立进行列联分析的占68.8%,能够独立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占64.6%,能够独立进行方差分析的占58.2%,尚有15.3%的学生认为自己无法独立完成数据处理。
2.课堂教学
课堂讲授是影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为此,我们针对课堂讲授的学时设置、选用教材、教学内容、进度安排、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管理等进行了专项调查。
学时设置。目前我院经管类各专业统计学的学时数均为72学时,均为理论课。调查结果显示87.3%的学生认为可以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的学时数,增加实验设计的教学环节。
选用教材及教学内容。目前我院经管类各专业统计学选用的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贾俊平教授编写、人大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学(第四版)》,教学内容包括: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的搜集、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数据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列联分析、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以及指数等。内容涵盖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大部分方法。调查结果显示,85.2%的学生对所选教材感到满意,43.2%的学生感到教学内容较多,36.4%的学生感觉内容适中,2.3%的学生认为还可适度增加一些有关多元统计分析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进度安排。调查显示,90.3%的学生更喜欢体验式教学方法。建议教师的授课方案由“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分析问题,应用统计方法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统计思维的训练和统计方法的掌握。9.7%的学生表示传统的授课方式更易于被接受。95.7%以上的学生都表示授课过程应多联系实际,从应用或今后工作需要的角度来介绍统计知识。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深刻了解“统计是一门方法,一种工具”这一重要思想,并拥有掌握数据处理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巨大热情和迫切希望。有关进度安排,54.3%的学生认为授课进度合理,32%学生认为应该适度缩减描述统计部分的授课时间,而适度增加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授课学时。13.7%的学生认为有关统计软件的操作速度偏快,讲解速度也偏快。
课堂管理。调查显示,57.8%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应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23.8%的学生认为课堂纪律主要靠学生自律,授课教师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大。18.4%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应该严格课堂教学秩序,课堂管理的松散化也是导致部分学生缺勤或思想开小差的一个主要诱因。
3.考核方式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目前我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考试方式采用的是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一般有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分析题等6类。调查结果显示,76.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闭卷考试方式可以部分或全部反映其真实的学习情况,23.3%的学生则认为不能反映。关于考试题型, 34.2%的学生认为可以去除简答题,而56.4%的学生则认为可以减少简答题的数量或分值,但不能去掉。60%以上的学生认为客观题容易考查学生对统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死板掌握,而无法测试和体现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7.5%的学生建议考试采用开卷方式,给出几则案例,写明分析要求,由学生自由选择测试题目,以统计分析报告的形式利用各种手段完成测试。87.9%的学生认为开卷考试更能体现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应用水平。
三、讨 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基本掌握了目前我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大多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思想和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和社会对于统计方法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需要掌握的深度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是对统计学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的转变。为此,我们建议:
1.改革考试方式
对于学生而言,考试就是指挥棒,考试方式和考查内容决定了学生努力的方向。从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需求的角度看,应用是根本。就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统计学的第一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用其去解决经济管理和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而我们的考试方式和考查内容应该着重测试和体现学生对统计知识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水平。
改革构想如下:将考试成绩分为三个部分: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第一,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与老师互动、思考回答问题的得10分。课堂表现分成五档,每档之间的差距为2分。分值档级按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和发言次数评定。第二,期中考试占40%。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统计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一般以客观题为主。第三,期末考试占50%,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考试时间设定为2~3个小时。由任课教师出4~5个分析案例,要求学生自由抽题并对选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撰写,形成统计分析报告。
2.改革教学内容
本次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整个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不自信。我们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目前我院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没有开设实验课程,72个学时均为理论讲授,虽有多媒体的协助,但学生缺少亲身实践的机会,加上大学教育的松散化,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空间不足。第二,目前统计学的整体教学内容较基础,应用的空间有限。在我们讲授的内容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列联分析的应用面最广,然而我们的讲授也仅限于一个总体参数(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个变量之间的列联分析。这些内容基础,但在实际场合,往往变量较多,问题较复杂,所以很难直接应用。第三,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统计分析的结果往往要用统计分析报告的方式来呈现,而在我们目前的统计学教学中缺少这部分内容。
为此我们建议:减少理论讲授的时长,增加实验上机的学时;减少描述统计等简单内容的讲授时间,增加统计分析报告撰写的教学内容;适度介绍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
3.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和简单的教学方法是遵照教材,按部就班地介绍每一种方法。该种模式内容完整、逻辑性强,但会造成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闷与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助于提高学生的统计实践水平。在社会实践中往往是由实际需要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得出结论,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理应遵循这样的程序,从实践中寻找问题,整理形成案例,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讲解应用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让学生在探求与摸索中体会统计方法的“威力”,自觉地对统计方法进行理解和学习,并将其应用到类似的社会实践中。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对考核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统计方法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实际处理数据的能力,达到经管类专业学生学统计用统计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施红英、闫洪涛、杨新军.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 西北医学教育,2009(6):1164~1166
关键词:CAD专业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应用型大学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发展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从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应用”二字。针对各应用型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简称CAD来谈。它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中的一门重要技术,利用计算机快速的数值计算和强大的图文处理功能来辅助工程师、设计师、建筑师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设计、工程绘图和数据管理。如今已经延伸到艺术等各行各业,如电影、动画、广告、娱乐和多媒体仿真等。同时它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是表达室内外建筑装饰结构、材料的图样和装饰工程施工时的主要依据。因此,如何在CAD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应用”二字切实贯穿,也就成为各应用型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侧重点难统一自上世纪60年代CAD软件诞生以来,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以及电子工业的大公司中应用发展,现已将范围涉及到各设计领域,每一个领域在应用CAD软件时其使用的侧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样地,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CAD课程的教学中也会选择贴切本专业实际应用的内容讲授。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这门课程的讲授内容上会因为诸多因素出现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统一,有的侧重于居室室内设计、有的侧重于景观设计、有的侧重于三维设计等。如何将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侧重点统一,我们应从其讲授内容与本专业的贴合度考虑,只有紧密地与本专业应用发展密切结合的,与该专业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基本理念高度匹配的才是我们应重点讲授内容。前面提到因涉及的专业不同,CAD软件在应用上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CAD软件属于基础性的辅助设计,是后续课程居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酒店设计等的制图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根据专业定位划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让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知识、使用操作和绘图方法,提高学生施工设计图纸的速度和质量,并能将该软件技术较熟练地应用于室内设计中的制图。2.教材用书和应用型练习目前,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CAD教材版本众多,而且每种教材涉及的内容范围过广,针对应用型大学环境艺术专业的CAD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根据个人的授课经历,针对应用型高校环艺专业编著的专业教材,应筛选专业实践操作内容充实,基础命令工具讲授简洁明了的教材。最好能图文并茂,给学生的视觉感强于文字表述,便于使用。相对于教材用书来说,现阶段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讲授CAD软件的应用类习题集也是少之又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授课经验收集整理对应的应用类习题集,这样的习题集往往知识点单一、陈旧,同时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不利于在本专业中稳定、持续地应用和推广下去。3.教学实训CAD专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般包括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训两个主要环节。在CAD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单一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基础命令工具和软件操作原理讲授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将基础知识的讲授与机房实训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但要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容易的。此外,在上机实训指导环节,学生人数的增多也使课堂上的“一对一”辅导难以现实。
三、教学过程设计思考
1.结合应用型练习讲授基础操作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始往往都是理论知识,CAD专业课程也是如此,二维绘图命令、基本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等知识点较多,又是本课程学习的基础。在以往的CAD教材中针对这些知识点的讲授较繁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需要老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纳,再讲授、操作。此外,由于基础绘图和编辑工具包含的操作命令过多,学生经常容易遗忘以往讲授的知识点,同时还不能将这些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绘图中。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基础操作环节中我们有必要加强应用型练习,在传统讲授每一个基础命令操作步骤后,结合讲授的操作内容,选择相应的应用型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这样既可以用实践操作带动理论知识的巩固,也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体验如何将各种基础操作灵活运用到实际制图设计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2.强化CAD软件制图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同时也要做到软件制图的规范。CAD专业课程与后续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针对环艺专业低年级学生讲授该课程时会出现相关知识点的断代情况。知识点不衔接的问题也是导致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CAD软件制图中不能规范制图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在目前进行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如在室内制图中的天棚图设计,在讲授这一环节时要增加室内天棚的材料和室内天棚的施工工艺介绍。只有将制图时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点进行引入讲解,使他们从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上有更深刻地理解,才能绘制出规范、实用的施工图纸。3.改进课程考核方式CAD专业课程的成绩评价一般是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主要包含了课堂考勤和平时作业考核两大部分。其中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70%。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与其他专业不同,一直采用的是结课作业考核的形式。因此,学生的期末作业绝大部分不是在授课课时中完成的,这使教师无法有效、真实地了解学生作业的制作过程。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可适当加强平时作业(也就是应用型练习)的过程监控,让学生在课堂上逐一完成应用型练习并进行考核。同时,调整教学课时的安排,让学生的期末作业在课堂上进行一部分,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真实客观的了解和指导。
四、结语
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性的检验标准
1.实践教育教学检验标准
实践教育教学的检验标准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检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计实践,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的指导下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上述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对相关理论基础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在设计平台上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更加关注一些比较新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其二,检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作品质量。人才质量是检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简而言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所设计出来的作品能否在专业赛事中获奖,或者满足施工单位的相关需求,直接影响学生在环境设计领域的就业前景。其三,检验教师的自我提高能力和学校该专业的社会影响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如果能够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就能够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继而打造学校的品牌效应。
2.理论教育教学的检验标准
理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教师在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国家的培养目标相吻合,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设计专业人才。教师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评估,继而明确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性的方法
1.确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就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来看,高校应更加重视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继而培养出满足社会、市场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2.加强师资建设
要想进一步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的教育教学有效性,学校应该积极邀请企业的技术人才参与相关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担任主要负责人,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从目前来看,依据环境设计院校的教学目标,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能够很好地保障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编写符合实际的教材
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积极组织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具体情况编写环境设计专业教材。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多所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扩大环境设计专业的适用范围,激发出版社的发行积极性。
4.创建与市场发展规律相互统一的实践教育教学平台
创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其一,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应加强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企业的联系,吸收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对于部分无法在企业长期实践的课程,可以通过外聘企业设计人员的方式完成相关教学。其二,将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专业大赛和相关课堂实践的平台,不但可以开拓师生的专业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总体设计水平。
三、结语
在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性的相关检验标准下,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姜黎.民办院校人才培养特色战略研究——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10).
[2]陈亚楠,张建省.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
[3]匡丽春.基于从“课堂教学”到“模拟施工”教学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