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徐志摩情诗

徐志摩情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徐志摩情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徐志摩情诗范文第1篇

秋季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年轻人失眠90%以上是由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而引发的。失眠者大都有类似的特点:性格敏感、多疑、犹豫不决、完美主义、爱担心、易焦虑等。

秋季落叶缤纷,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所以这时的失眠会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而多发。长时间抑郁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导致内分泌失调,使病人陷入失眠-抑郁-失眠的恶性循环,这也是人们在凉爽的秋季依然失眠频频,偶尔入睡也会频繁做梦的原因之一。

另外,由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引起的情绪急躁、焦虑、郁闷等,也容易造成短期的失眠。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会出现头疼、头晕、记忆力衰退、食欲不振等现象。有些失眠者的免疫力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最终引发高血压、溃疡病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失眠时切勿胡思乱想

很多职场女白领是因为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产生急躁、焦虑、郁闷等情绪,进而造成短期的情绪性失眠。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用“数数”来给自己心理暗示,或用喝牛奶等方式来帮助入睡,但不少人反映作用并不明显。

这种情况下,切忌躺在床上思考事情,很多人失眠时会心绪烦乱,一会儿想到前几天的报表,一会儿想到明天的工作,一面担心睡眠不好影响健康和工作,结果越想越睡不着。失眠时,不要在卧房做太多其他的事情,别把能否睡着太当回事,因为睡眠是人身体的自然反应,困了就想睡觉,不要人为地去控制它,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去刻意地控制情绪和思维时,也许反倒能自然而然地入睡。

此外,还建议短期失眠者适量做运动,转移注意力,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恢复到正常生物钟状态,这些都有利于促进睡眠。

适度调整,正确应对

徐志摩情诗范文第2篇

一、图书馆管理员情绪认知工作内涵

1、图书管理员情绪认知的相关理念

图书管理员的情绪性是涉及心理学、管理学、行为思想学等多种领域,复杂且万变。本文界定了高校图书馆这个范畴,以职业岗位员工的情绪化作为分析对象。借鉴相关学者的定义,图书馆员的情绪认知是指图书管理员在从事图书管理工作中,持续监控自己情绪表达,遵循表达规则过程中是否有差异,努力采取一定情绪调节控制降低差异的思维认识形态。

2、图书管理员情绪认知工作的深刻内涵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那么图书管理员情绪认知工作就会遵循一定的意识规则。图书馆管理员情绪工作认知从岗位职责、职业道德、图书馆文化三种形式制定了相应的规则,例如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图书馆员文明服务规则等。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图书管理员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会受到:规则难易度,工作任务难易度、工作环境因素、读者个体原因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高校图书管理员对情绪认知规则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产生差异。

3、图书管理员情绪认知的特性

图书馆管理员情绪认知表现在工作上,能够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查找资料的情绪和行为,故而存在对读者心理的间接目的性。图书管理员的情绪有感染和交流的作用,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时候会让读者有被重视被尊重感,这与大众在各项业务中享受“客户至上”待遇的感觉一样,这种情绪工作能够影响读者,产生愉悦心理,实现阅读需求。其次,图书管理员的情绪化具有可调节性。图书管理员的情绪是可变的,这是受自身与读者情绪反应产生的可调节变化。而这一变化必须要符合职业要求和组织期望,当出现与上述两方面背离的情绪时就要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控,引导自己和读者情绪走向良好。图书管理员受到工作环境的制约,其内心情绪会因为图书馆岗位职责、职业道德以及行为规范的约束而在具体工作中波动。

二、情绪认知下促进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转化

1、情绪认知与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转化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情绪认知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一种体现,更是该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转化的关键。服务模式的执行者是高校图书管理员,这些服务执行者的情绪认知不到位,将直接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构建的关键节点就是管理人员的服务要到位,模式转化的推进者是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员,管理员在服务过程中的情绪认知程度高低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转化的先决条件,认知程度高则服务模式转化小,认知程度低则需要强化转化。

2、情绪认知情况下如何转化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

在理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接下来将针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认知程度分析一下怎样进行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转化。

首先,由于高校图书管理员情绪认知层次底下,转化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势在必行。在这种情绪认知情况下,必须强化“以读者需求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变原有规则要求,实施严格管理和监督服务模式,排除在读者心中产生的不利影响。要重新明确读者在信息时代所追求的服务,明确获取文献资料的类别,明确可向读者推荐的资料,深入进行面对面咨询,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员专业知识和服务态度的基础上,更新服务理念,不再坐班熬点,树立“读者第一,服务为上”的服务观,将服务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运用现代高科技实现自动化管理,提升管理时效,从不良情绪转变为积极服务情绪中来。

徐志摩情诗范文第3篇

IgA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约占全部肾小球疾病的40%以上, 疾病增加了肾脏功能缺损的进程, 部分患者还会演变成终末期肾病[1]。本次研究针对46例患者开展了个性化护理干预, 现将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92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均经穿刺活检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干预组46例, 对照组中男24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31.2±8.9)岁, Lee氏分级法:Ⅰ~Ⅱ级9例, Ⅲ级23例, Ⅳ~Ⅴ级14例;干预组中男23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32.1±9.0)岁, Lee氏分级法:Ⅰ~Ⅱ级10例, Ⅲ级22例, Ⅳ~Ⅴ级14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开展综合评估再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 具体方式如下:①针对患者开展生活质量与不良情绪的评估工作, 了解并记录其疾病情况、经济状况以及家庭背景, 同时增加交流明确患者的个人兴趣爱好等相关因素。②依据疾病分级给予饮食、生活与活动的相关宣教, 给予个性化护理措施。③增加疾病治疗与预后知识的宣讲, 依据个人情况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 促进良好的用药、饮食以及生活习惯, 要求定期参加复诊, 保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④要求患者家属增加日常沟通, 为患者建立更为积极的精神支持, 保证疾病治愈的信心。

1. 3 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评价:在开展护理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综合评估, 分数越低表现患者的情绪状态越好。②生活质量评价:护理结束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开展评估, 共8个维度, 总分均为100分, 分数越高表现生活质量越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开展具体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4.2±4.1)分, 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54.1±4.0)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评分(53.4±3.8)分, 干预组患者评分(42.9±3.1)分, 干预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徐志摩情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云意象 爱 美 自由

“意象”是诗歌的审美范畴,有“象”的具体可感性,由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超越于物的形象化显现,它要表现的是一种内心的东西,是对“意”的主观创造性的表现,“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心”与“物”的关系。

诗人意象的选择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思考和感受。阅读中国古典诗歌中,我们就会发现,“云”是诗人笔下经常运用的一个意象,文人墨客用 “云”表达了自己或孤傲、或思乡、或自由、或超脱等多种情怀。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之一。“云”是徐志摩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综观徐志摩的诗歌,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诗歌选用了“云”意象。但徐志摩借用“云”这个“象”所表达的“意”却和古典诗词中的不尽相同,却又有相通之处,下面我们略加分析。

一、 古典诗词中的“云”意象

云是一个普通的自物象,但形状、色彩、动态又显示着丰富的美。古往今来,云自然随意、孤高、闲适自由的特征被无数文人推崇,他们赋予了云特定的内涵,有的诗人是单纯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例如: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等;有的用云来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例如: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写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游子”,浮云无根,让人深深地体会至游子的孤寂。还有人用云来寄托美好的理想,表达世事无常等。

二、徐志摩诗中的云

每个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常用的意象,艾青曾深沉地歌咏大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艾青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徐志摩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云,既有“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又有“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杜鹃》),还有“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等等,徐志摩大约三分之一的诗歌选用了“云”意象,诗人选用“云”表达着自己对单纯信仰“爱、美、自由”的执著追求。

1、对爱的追求

“爱”是徐志摩的灵性,“爱”也是徐志摩写作的动机,徐志摩的爱情诗歌注重真挚、热烈情感的抒发,浪漫、优美情调的表现,诗歌写作手法变化多样,其中有一些爱情诗选用了“云”意象。

《偶然》是一首爱情诗,语言优美,“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首诗以“偶然”这个抽象时间副词为题,使诗歌充满情趣哲理。“云”这个意象表现了情人见面时内心的澎湃、轻柔,也说明爱情来得突然,在诗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爱情走进了他的心里。

2、对美的追求

在《康桥西野暮色》中,开头就提到了“紫云绯云褐云”,第二节又把云彩比喻成一块大琥珀,非常新颖别致,云将康桥郊外的黄昏美景完美地表现出来了。除了康桥之外,徐志摩还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诗篇。例如《夏日田间即景(近沙士顿)》,这首诗歌描绘了田野里的南风、柳林、豌豆、杨梅、麦浪,阳光,还有满天的白云黄云,整首诗歌语调轻快活泼,于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充满着浓浓的抒情意味。

另外“云” 这个汉字符号具有“ 神彩” 美,云是飘荡而有色的, 在视觉上,云既给人流动感, 同时也给人色彩纷呈感, 不显单调, 有诗意, 有韵味。徐志摩是“ 三美” 主张的倡导者,要求诗歌语言具有绘画美,“云”意象能更好地表现徐志摩对诗歌艺术上的美的追求。

3、对自由的追求

云在外在形态上轻盈、飘动,而内在特质则蕴含着自由、潇洒轻松的特点,因此,云又成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载体,比如《再别康桥》,诗人反复同“云彩”作别,这里的云彩实际象征着民主自由,诗人作别的其实是心中英美式的自由、民主,而这种民主自由是作者内心渴望又不能实现的。

徐志摩用“云”诠释着他对“爱、美、自由”的追求,“爱、美、自由”就是徐志摩的理想主义,当他的爱情陷入了瓜瓜葛葛、是是非非时,当他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云”较好地表达了他寂寥的心情、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渴望。当他“独坐在半山的石上, 看峰上白云蒸腾” 时, 又怎能不对云自由、轻松、自然的“丰姿” 产生共鸣与渴望? “我亦爱在白云里安眠不醒”, 这正是徐志摩对扼杀个性的黑暗社会的无声抗议。然而,个性自由失落的困扰只是他痛苦的一半,另一半则是他政治理想的破灭。徐志摩最有兴趣的就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然而当他19 22 年回国以后, 中国的现实没有办法让他的政治理想实现,他不得不“怅望云天,泪下点点”。从这方面来看,徐志摩笔下的“云”和古典诗词中的“云”又有了相通之处,即用“云”来寄托理想,表达寂寥,抒发对社会和现实的不满。

总之,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用心与爱吟唱的人生乐曲,让我们化作天空的一片云,和徐志摩一起细细品味人间至纯的爱、美、自由。

参考文献:

[1]徐志摩. 志摩的诗[M]. 百花文艺出版社,

徐志摩情诗范文第5篇

【摘要】徐志摩是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性较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西方现代文学思潮与中国古典文学精华的结合体,其诗意境优美,想象丰富,表现手法多样,音律优美和谐,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为现代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徐志摩诗 想象 意境

徐志摩是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可以说欣赏他的诗歌的人无以计数,徐志摩的每首诗歌都构思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俗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艺术才华。徐志摩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融会了中国古典诗词、散曲、民歌的精华,兼取欧洲浪漫派诗人的风格样式,积极、认真地在现代白话格律诗的原野上耕耘,形成了一种新颖、独特的诗风。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意境优美,回味无穷。

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徐志摩作品中意境创造的经典之作当属《再别康桥》。康桥(即剑桥)是诗人一生的转折点,是他的理想的摇篮,故地重游,情感非同寻常。“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康河的柔波”,“别离的笙箫”,构成诗歌缠绵悱恻的意境。诗人把美丽的景色与诗人的心境融为和谐的一体。康桥的柔波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飘摇在康河。总有别离的生箫、沉默的夏虫,终要离开,于是他悄悄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赋予夏虫、康桥以人的感情,它们也在替诗人忧伤。这就把主观感情和外在景物的融合。诗人不但借景传情,而且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总之,徐志摩将各种因素高度和谐地统一运用,让我们一接触他的诗歌,就陶醉在他创造的意境之中。

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徐志摩诗歌在音乐美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影响也最为深远。在理论上他将音乐看作是最为重要的诗美因素。他的作品几乎全部采用当时的口语,就是现在的读者读来也琅琅上口,韵味十足。在这方面,《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和《再别康桥》都堪称经典。其中《沙扬娜拉》、《再别康桥》是音乐美的代表: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准确地抓住日本侍女在与客人道别时的一瞬,用“温柔”、“娇羞”、“忧愁”等富有感彩的词汇,道出了说不尽的温情,画出了一个侍女动人的形态和神态,特别是最末一句“沙扬娜拉”的款款道出,犹如一幅余音缭绕的娇美图。徐志摩的诗歌形式自由而又都精巧典雅,深得白话新诗的精髓。

三、词藻华丽,想像力丰富。

徐志摩诗歌并不刻意追求词藻的绘画美,但富于想象力,又善于驾驭现代汉语中的各种雅俗语言,因此,在文词的使用上也常常表现出“香艳”或“浓艳”的特点,甚至以丑为美,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有着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香艳”如《她是睡着了》:“看呀,美丽!三春的颜色移上了她的香肌。”《罪与罚(二)》:“肉鲜鲜的引诱”,“鲜艳的沉沦”等;“以丑为美”如更接近他的散文风格的《婴儿》:“她那眼,原来像冬夜池潭里反映着的明星,现在吐露着青黄色的凶焰,眼珠像是烧红的炭火,映射出她灵魂最后的奋斗,她的原来朱红的口唇,现在像是炉底的冷灰。”如《半夜深巷琵琶》写得妩媚明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喻,追求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的理想;如《沙扬娜拉》状写日本女郎贴切传神,既纯清无瑕,又楚楚动人

四、比喻新奇、表现手法多样。

他善用反讽、比喻、象征等手法, 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其诗歌达到情景交融、情趣横生、意境深邃的审美境界,大大提高了诗歌的美感和表现力,强化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他写了许多爱情诗,由于注意表现手法的变幻,而毫无雷同之感。意象的选择贴切而独具匠心,如《雪花的快乐》中的雪花,《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作者对资产阶级共和理想的向往,不落俗套。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AI文章写作

高效、专业、量身定制满意为止!

开始体验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