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站立体位

站立体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站立体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站立体位范文第1篇

蛋白质

蛋白质是肌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组织修复,使皮肤和黏膜的局部免疫力下降,排除病原菌的能力减弱,容易造成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降低抗感染能力。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蛋白质缺乏在普通人群中已不常见,但在节食、偏食的人群中容易出现。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也包括大豆及其制品中所含的蛋白质)进入肌体后,比植物性蛋白质更容易被人体所充分利用。因此,每天要适量吃一些动物性食物。

维生素A

维生素A对肌体免疫系统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以引起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上皮细胞角化变性,破坏其完整性,容易遭受细菌侵入,增加肌体对呼吸道、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肝脏,比如羊肝、猪肝、鸡肝等,植物性食物只能提供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换为维生素A。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中,比如胡萝卜、菠菜、芹菜、芒果、红薯等。所以平常选购蔬菜应该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深色蔬菜。

维生素E

维生素E可以提高肌体免疫功能,提高对感染的抵抗力。维生素E食物来源主要是植物油、植物种子的胚芽、坚果、豆类和谷类。

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人体免疫系统所必需的维生素,可以从多方面增强肌体对抗感染的能力,缺乏会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维生素C是胶原合成必不可少的辅助物质,可以提高肌体组织对外来病原菌的阻挡作用。维生素C也可以促进淋巴母细胞的生成和免疫因子的产生。维生素C能促进干扰素的产生,抑制新病毒的合成,有抗病毒作用。新鲜的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来源。如鲜枣、青椒、猕猴桃、菠菜、山楂、柑橘、柚子、草莓等。

铁缺乏时容易引起贫血,降低抗感染能力。富含铁的食物有:动物血、肝脏、大豆、黑木耳、芝麻酱等。

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尤其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维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量摄入锌可增强儿童、老年人及一些特殊病人的免疫功能,对胃肠道、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等是锌的良好来源。

站立体位范文第2篇

护理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了解护士工作性质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以及“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我院在全院推行了整体护理查房,各级护理人员在护理查房时,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使护理管理与整体护理的开展相适应,从而使护理查房的质量和内涵得到了提升,现总结如下。

整体护理查房的程序

查房要求:①查房前的准备,由责任护士选取所在病房疑难、危重病人为查房对象,可根据查房的性质、参与人员情况、病人病情决定查房内容。护理部主任查房时护士长可提前1~2天将查房题目及简要病情报护理部,必要时可事先评估。护士长提前准备,查阅文献资料。②查房人员组成,由护士长、护士组长、责任护士及相关护士、进修生、实习护士等人员组成。护理部查房要有护理部人员、科护士长或由护理部安排相关护士长及业务骨干参加。③查房人员站位,以病人卧位分,右侧:主查人、护士长或护理部人员;左侧:责任护士、护士组长、高级职称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及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床尾:配合护士。④查房时限,根据查房的内容和性质而定,每位病人的查房时间一般在30分钟内,不超过60分钟。教学指导性查房可适当延长。⑤查房内容,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解决护理问题为目的,突出对重点内容的深入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

查房程序:①到病人床旁,按规定排列,主查人说明查房的目的。主查人为护士长、护士组长、或高中级职称的护理业务骨干。②责任护士报告病人情况。重点说明病人现存潜在的护理问题/诊断、诊断依据、护理措施、护理效果以及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③主查人评估病人。主查人根据责任护士的报告和病历记录情况询问病人重要病史并进行护理体检。

评估与指导:①主查人根据所收集到的主、客观资料,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责任护士所提出来的护理问题。有导向地组织护士进行重点内容的讨论,同时进行讲解和提问。护理部主任及参加的护士长可参与讨论和提问,病人和家属也可参与询问和请求指导。②根据护理程序进行评价,包括评估是否全面,护理诊断/问题是否确切,护理计划是否符合病人实际,修订是否及时,护理措施是否到位,健康教育是否有效,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同时评价责任护士的工作情况、病人的满意情况等。参加查房的护士对以上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参与讨论。③提出目前的主要护理诊断、措施及下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指导补充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和护理计划内容,并根据疾病或并发症的转归和现存的护理危险因素,预测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护理诊断/问题。

查房总结:主查人简要评价此次查房效果,并予以护理指导。包括病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需要病人或家属共同参与的活动、查房中对护士的要求等。科室对护理查房中提出的建议,修订计划,并组织实施。

结 果

通过开展整体护理查房,促进了护理人员服务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查房强调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需求。在护理查房过程中,始终强调以解决病人护理问题为目的,使病人更多地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并得到了更加完善的护理,从根本上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化护理”。

提高了护士素质:护理查房对护士的理论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使护理人员感受到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业务。护理查房将讲解、讨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护士提供了综合性的学习场所,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激发了学习热情,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

增强了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整体护理查房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注重发现护理程序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护理查房的分析指导,有效地增强了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提高了护理查房质量。

站立体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脂质体纳米粒; 药物载体; 自组装; 表征; 应用

脂质体纳米粒 (Liposparticle)是一定浓度的脂质囊泡和纳米粒分散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具有脂质外壳和纳米粒核心的新型组装体 (图1),近来,在生物科技和药物、抗原、基因传递系统领域引起人们极大兴趣[1]。脂质体纳米粒具有以下特征[2]:①在温和的条件下自发形成;②粒径可控且结构稳定;③表面可以修饰;④载药量高,贮存时间长,给药前通过水化即可,防止药物的降解和损失;⑤包封的药物可以持续释放。脂质体纳米粒这种结构结合了纳米粒和脂质体的优点[3],纳米粒核心可作为支撑骨架,赋予脂质层机械稳定性、可控的形态学、狭窄的粒径分布和最终材料的纯化。结合生物可降解的材料,粒子还可用于体内作为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载体。而外周的脂质膜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膜的拟生态行为(黏附,融合……),在膜内或膜表面可与多种分子(脂溶性的或者水溶性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作为不同生物分子的载体。生物载体治疗公司[4] 最先研究了一种基于交联的云芝多糖阳离子纳米粒(60 nm)外面包裹磷脂和胆固醇的混合物的系统,可用于疫苗和药物传递[5]。Rapuano等[6]对不同的支持物上的双分子层进行了研究,包括二氧化硅粒子、聚苯乙烯粒子和聚甲基异丁烯酸粒子,从吸附等温线、粒径、表面电荷、胶体稳定性和生物分子识别等几个方面研究了脂质包裹的纳米粒。近年来,国外对脂质体纳米粒及其载药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多,脂质体纳米粒自组装成的这种独特核壳结构也正成为制剂载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国内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脂质体纳米粒载药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脂质体纳米粒的构成材料及结构形式

脂质体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制剂,已有广泛应用。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并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目前,脂质材料有中性脂质二棕榈酰胆碱(dipalmitoyl phosphatidylcholine, DPPC)、二硬脂酰胆碱(distearoyl phosphatidylcholine, DSPC)和二肉豆蔻酰磷酸酰胆碱(dimyristoyl phosphatidyl choline, DMPC);负电荷脂质有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PA)、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和双鲸蜡磷酸酯(dicetaceumphosphate, DCP);正电荷脂质有N[1(2,3二油酰基)丙基]N, N, N三乙胺氯(N[1(2, 3dioleyloxy)propyl]N,N,N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DOTMA)、2,3二油酰基N[2(精氨酸基酰胺)乙基]N,N二甲基1丙基三氟乙酸胺(2,3dioleyloxyN[2(sperminecarboxyamido)ethyl]N,Ndimethyllpropanaminium trifluroacetate, DOSPA)、1,2二油酰氧丙基N,N,N三甲基溴化铵(1,2dipalmitoyl3trimethylammoniumpropane,DPTAP)等[7]。脂质体纳米粒的核心为不同粒径和性质的球形固体支持物。目前报道中,使用最多的无机物是二氧化硅粒子[8]。而在有机聚合物支持物的选择中,聚苯乙烯粒子使用得最多,是因为通过它比较容易得到粒度分布狭窄的胶体悬液[3,9]。此外还有一些研究使用的是生物环境下可完全降解的多糖核心,如糊精麦芽糖复合剂[10]和壳聚糖[11],或生物可降解的脂肪族聚酯核心,如聚乳酸[12]。

脂质体纳米粒的形成是基于纳米粒与脂质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脂质囊泡与纳米粒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孵育,囊泡接触到纳米粒子以后产生融合作用,在纳米粒子的周围重组成连续的双分子层。Gilbert等[13]最先发明了“脂质呈递系统”,它将脂质吸附在所谓的玻璃微球表面上(直径≈1.6 μm)。为了检测脂质确实包裹着微球,在磷脂组成中掺入荧光探针[14],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粒子周围有均匀的荧光壳,表明脂质沉积在粒子表面,并且形成的脂质膜连续均匀。另外Bershteyn等[15]研究发现,包封纳米粒所用的脂质的量和组成不同也会导致最终的脂质体纳米粒系统外层形成多种脂质结构,如壳状、洋葱状或花瓣样。当脂质中掺入聚乙二醇化的脂质时,可以观察到花瓣状的脂质双分子层从聚合物核心向外延展[11](图2),而不同结构粒子的细胞摄取率也相差很大。

a,b:二油酰磷脂胆碱(dioleoylphosphocholine, DOPC)脂质包裹的粒子时呈现“洋葱”状形态,多层脂质呈圆环状堆叠在粒子核心周围;c,d:当DOPC脂质掺入10%摩尔的聚乙二醇磷脂时,形成脂质“花朵”,“花瓣”从聚合物核心向外延展

图2 脂质的量和组成不同形成不同结构

2 脂质体纳米粒的制备

2.1 脂质体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纳米粒的制备,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第一种方法是直接将旋干的脂质膜与分散的纳米粒溶液水合(图3a),但这种方法费时[16],即使用相对合适的参数控制制备过程,还是不能控制最终的粒径及粒度分布。第二种方法是将事先制备好的囊泡与纳米粒溶液混合(图3b),这种方法方便简单,易于控制粒径[17]。制备囊泡的不同方法有:①水合法;②水浴超声;③挤出法。而每种方法形成囊泡的粒径和均一性都不同,直接用旋干的脂质膜和用水合法形成的囊泡制备的脂质体纳米粒结果最差,而用挤出法制备的囊泡来制备的脂质体纳米粒最好。囊泡的粒径和粒度分布越小,越具有可控性和重复性。大的多层囊泡与小的单层囊泡相比,脂质在纳米粒表面的重组更加困难。

2.2 脂质体纳米粒制备的影响因素

2.2.1 连续相理化性质的影响 连续相的选择对脂质体纳米粒的制备至关重要。为了考察连续相对脂质体纳米粒制备的影响,Troutier等[3]以聚苯乙烯粒子为支持物模型,考察了缓冲液类型、离子强度和缓冲液pH值对不同电荷的囊泡与聚苯乙烯粒子构成脂质体纳米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强度和pH值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缓冲液对组装过程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脂质体纳米粒组装过程不受离子种类的影响。pH值的变化对脂质体纳米粒的组装过程也没有影响,因为DPPC在强酸至强碱范围内均为两性脂质,而DPTAP脂质的季铵基团使其对pH值变化不敏感。不同离子强度对阳离子和两性脂质囊泡的组装过程影响差异较大,对于阳离子脂质,高离子强度下制备使其电荷被屏蔽,容易聚集;而在低离子强度下制备好的脂质体纳米粒即使再置于高离子强度下也不发生聚集。这个现象说明囊泡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制备好的脂质体纳米粒更容易受离子强度的影响。对于两性脂质,由于脂质体纳米粒的组装主要不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因此离子强度的作用不突出。

2.2.2 脂质成分电荷的影响 脂质体纳米粒组装过程中,阳离子脂质成分百分比较低时粒径增大。Makino等[18]解释,DPPC头基可能显露了其阴离子部分而伸向外侧,由于DPPC/DPTAP的静电相互作用导致粒子聚集。随着DPTAP百分比的增加,静电斥力占优势,从而使组装体的粒径减小。在100%阳离子脂质成分的组装体中,多分散性很小,这表明脂质体纳米粒均为单个粒子,其粒径接近于空白粒子包裹着单个脂质双分子层。在100%两性脂质构成的脂质体纳米粒中,也未发生聚集,粒径和粒度分布都接近空白粒子,因为DPPC分子间缺少静电相互作用,从而避免了其聚集。

2.2.3 囊泡/粒子表面积比值的影响 影响脂质体纳米粒制备的另一个因素是最初的混合物中脂质囊泡与粒子的表面积比值,AV/AP(AV和AP分别是脂质囊泡和粒子的总表面积),这个概念由CarmonaRibeiro等[19]最先提出。对于0 %,75 %,和100 %的DPTAP脂质组成,脂质体纳米粒的粒径和粒度分布不受AV/AP的影响,接近于空白粒子。而其他百分比(如10 %,25 %和50 %DPTAP),随着AV/AP的增大,脂质体纳米粒的粒径逐渐减小。对于这部分比例的DPTAP,囊泡在AV/AP高时发挥静电稳定剂作用,而在AV/AP低时发挥促凝剂作用。AV/AP较低时发生聚集基于两种假设[3]:①在阳离子囊泡和阴离子粒子之间形成桥梁(局部“过剩”);②由于AV/AP较低,粒子没有完全被包裹,粒子的阴离子区域显露。而对于0% DPTAP,在所有范围的AV/AP比值中均不发生聚集。这也可用两种假想来解释:①阴离子粒子和略微负电荷的囊泡中没有形成桥;②在DPPC不完全覆盖的阴离子粒子间没有发生静电吸引。

3 脂质体纳米粒的表征

脂质体纳米粒组装体具有核壳结构,这种组装体可通过多种方法,从粒径、表面电荷、化学组成和形态等多个方面进行表征。

3.1 粒径和Zeta电位测量

粒径测定和Zeta电位测量可以说明脂质的有效吸附[20]。纳米粒表面被脂质膜包裹以后直观表现在粒径的略微增大。与带相反电荷的囊泡相互作用以后,纳米粒表面的电荷信号改变足以证明了聚苯乙烯纳米粒表面负电荷被阳离子脂质屏蔽。

3.2 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XPS)

XPS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来表征包裹的脂质[3]。将DPPC脂质构成的脂质体纳米粒与空白聚苯乙烯纳米粒的XPS光谱相比,聚苯乙烯粒子的特征信号ππ*(292 eV处)消失,并且组装体表面的各种碳原子所占的百分比与DPPC的理论值接近,O/P(原子百分比)为7.6,接近DPPC的理论值8,从而证实粒子被脂质层所包裹。

3.3 显微镜技术

通过显微镜技术可得到组装体表面包裹的全部信息。为粒子和囊泡分别选择两种不同的荧光基团,若粒子的荧光信号与脂质信号重合说明粒子与脂质处于同一位置,粒子的荧光信号被脂质荧光信号覆盖进一步验证粒子被脂质所包裹。

3.4 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术(TEM)

将样品包埋于树脂中,可避免以往干燥过程中导致的目标物重排。包埋样品的切片通过TEM重点对粒子和染色脂质的电子云密度进行比较。将事先染色、包埋于树脂中的空白聚苯乙烯粒子和脂质体纳米粒进行超薄切片观察,与空白粒子相比,脂质体纳米粒影像显示粒子被一圈均一而深色的壳所包围,表明脂质层包裹着纳米粒。

3.5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对包裹有两性脂质和阳离子脂质的纳米粒分别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显示都只出现了一个跃迁峰,这表明脂质形成了一个有序相,而不是以单分子吸附在支持物上而出现,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脂质包裹均一。

3.6 冻结蚀刻电子显微镜

这一技术允许在水合状态下观察样品,避免了传统方法造成的假象(样品干燥过程中结构变形)[21]。二氧化硅纳米粒的cryoTEM图像显示,由于粒子的微孔性出现了电子致密核。加入囊泡以后,脂质壳呈现出一个持续而均匀的双分子层,准确地出现在粒子轮廓上。

4 脂质体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4.1 药物靶向

纳米粒表面连接肿瘤坏死因子(TNF)后,可以作为有效的载体系统,激活TNF受体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但是由于潜在的全身毒性,体内应用受到阻碍。Messerschmidt等[22]将TNF纳米粒作为模型系统,在其外面包裹一层脂质膜,这样可以将TNF的活性暂时屏蔽,形成内部为单链TNF官能化的纳米粒;外层的脂质膜PEG化赋予其立体稳定性,并用单链抗体可变区基因片段(scFc)修饰,用于靶向有FAP(一种抗癌基因)标记的肿瘤间质。脂质包裹以后明显降低对FAP阴性细胞的细胞毒性,而对FAP阳性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加。通过脂质体包封,纳米粒装载生物活性分子,可以靶向特异性细胞。这种新型组装体除了安全性和靶向性,还适用于多种诊断和治疗,可将试剂包埋在纳米粒核心或分布于粒子表面,从而有利于靶向递药。

4.2 联合用药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需要细胞毒药物与化学敏感剂共同给药,而脂质体纳米粒系统可以同时包封多种药物。为了优化这种结合给药的效果,Wong等[23]将GG918特异的P糖蛋白抑制剂和多柔比星细胞毒药物这两种药物体外对耐药株乳腺癌细胞分别以溶液和脂质体纳米粒形式给药。结果表明,以脂质体纳米粒形式给药的治疗效果最显著,它能显著提高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摄取与滞留时间。与溶液组相比,脂质体纳米粒组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加了8倍。脂质体纳米粒系统提供了一种改善抗药肿瘤治疗效果的最佳、有效的途径。

4.3 作为基因治疗药物载体

脂质体纳米粒系统由于其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内稳定性,可以用作质粒 DNA和寡核苷酸的载体。Li等[24]研究了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ioctadecyldimethylammoniumbromide, DODAB)脂质包裹的金纳米粒对哺乳动物细胞转染的介导作用。研究表明,DODAB脂质双分子层包裹金纳米粒以后,可以有效地将DNA质粒成功转染到HEK 293细胞中去。DODAB脂质包裹的金纳米粒的转染效率是DODAB脂质的5倍。脂质体纳米粒的出现为构造金纳米粒作为基因载体和纳米材料用于转染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4.4 作为眼科药物载体

Diebold等[11]对脂质体壳聚糖纳米粒组装体(liposomechitosan nanoparticle complexes, LCSNP)作为眼科药物载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CSNP首先滞留在黏液层,然后不同程度地进入结膜细胞,并且其在体外未表现出细胞毒性,体内耐受性较好。总之,通过进一步研究,将来LCSNP可通过眼睛黏膜用于药物传送。

5 结语与展望

脂质体纳米粒系统作为给药载体具有突出的优势,它将脂质体与纳米粒的优点结合起来,具有很高的药物包封率、可调节的持续释放行为和良好的血清稳定性,可用于多种细胞和组织靶向。脂质体纳米粒组装体的核壳结构,使其内核可以作为疏水性药物的容器,外壳可对药物起保护作用,并且达到缓释作用。同时通过对脂质体纳米粒的表面修饰可以达到靶向作用。脂质体纳米粒这种非病毒载体没有免疫原性,不会引起细胞的免疫反应,将其包裹以后,可以保护基因类药物免受酶的降解到达细胞内,有望作为生物药物载体。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脂质体纳米粒系统必将成为人类征服疾病的又一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 Troutier AL, Ladavière C. An overview of lipid membrane supported by colloidal particles[J]. Adv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7,133(1): 1-21.

[2] Haidar ZS, Hamdy RC, Tabrizian M. Protein release kinetics for coreeshell hybrid nanoparticles based on the layerbylayer assembly of alginate and chitosan on liposomes[J]. Biomaterials,2008,29(9): 1207-1215.

[3] Troutier AL, Delair T, Pichot C, et al. Physicochemical and interfacial investigation of lipid/polymer particle assemblies[J]. Langmuir,2005, 21(4): 1305-1313.

[4] Major M, Prieur E, Tocanne JF, et al. Characterisation and phase behaviour of phospholipid bilayers adsorbed on spherical polysaccharidic nanoparticles[J]. Biochim Biophys Acta,1997,1327(1): 32-40.

[5] von Hoegen P. Synthetic biomimetic supra molecular Biovector (SMBV) particles for nasal vaccine delivery [J]. Adv Drug Deliv Rev,2001,51(1-3):113-125.

[6] Rapuano R, CarmonaRibeiro AM. Supported bilayers on silica[J]. 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0, 226(2): 299-307.

[7] 朱盛山. 药物新剂型[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410-412.

[8] Thevenot J, Troutier AL, Putaux JL, et al. Effect of the polymer nature on the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lipid/polymer particle assemblies[J]. J Phys Chem B,2008, 112(44):13812-13822.

[9] Troutier AL, Veron L, Delair T, et al. New insights into selforganization of a model lipid mixture and quantification of its adsorption on spherical polymer particles[J]. Langmuir,2005, 21 (22), 9901-9910.

[10] De Miguel I, Imbertie L, Rieumajou V, et al. Proofs of the structure of lipid coated nanoparticles (SMBV) used as drug carriers [J]. Pharm Res,2000, 17(7): 817-824.

[11] Diebold Y, Jarrin M, Saez V, et al. Ocular drug delivery by liposomechitosan nanoparticle complexes (LCSNP) [J]. Biomaterials,2007,28(8): 1553-1564.

[12] Thevenot J, Troutier AL, David L, et al. Steric stabilization of lipid/polymer particle assemblies by poly(ethylene glycol)lipids[J]. Biomacromolecules,2007,8 (11):3651-3660.

[13] Gilbert GE, Drinkwater D, Barter S, et al. Specificity of phosphatidylserinecontaining membranebinding sites for factor Ⅷ[J]. J Biol Chem,1992, 267(22): 15861-15868.

[14] Obringer AR, Rote NS, Walter A.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binding to bilayercoated glass microspheres [J]. J Immunol Methods,1995,185(1):81-93.

[15] Bershteyn A, Chaparro J, Yau R, et al. Polymersupported lipid shells, onions, and flowers[J]. Soft Matter,2008, 4(9): 1787-1791.

[16] Menager C, Cabuil V. Reversible shrinkage of gian magnetoliposomes under an osmotic stress[J]. J Phys Chem B,2002,106(32): 7913-7918.

[17] Cuyper MD, Hodenius M, Lacava ZGM, et al. Attachment of watersoluble proteins to the surface of (magnetizable) phospholipid colloids via NeutrAvidinderivatized phospholipids[J]. 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2,245(2):274-280.

[18] Makino K, Yamada T, Kimura M, et al. Temperatureand ionic strengthinduced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 the lipid head group region of liposomes as suggested by zeta potential data[J]. Biophys Chem,1991, 41(2): 175-183.

[19] CarmonaRibeiro AM, Midmore BR. Synthetic bilayer adsorption onto polystyrene microspere[J]. Langmuir,1992,8(3): 801-806.

[20] Moya SE, Georgieva R, Baumler H, et al. Composite lipid polyelectrolyte capsules templated on red blood cells: fabrica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J]. Med Biol Eng Comput,2003,41(4):504-508.

[21] Mornet S, Lambert O, Duguet E, et al. The formation of supported lipid bilayers on silica nanoparticles revealed by cryoelectron microscopy[J]. Nano Lett,2005,5(2):281-285.

[22] Messerschmidt SK, Musyanovych A, Altvater M, et al. Targeted lipidcoated nanoparticles: delivery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functionalized particles to tumor cells [J]. J Control Release,2009, 137(1):69-77.

站立体位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展望未来》教材 听力

[中图分类号]G63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190-02

语言学家威尼兹赫里兹认为,“大量的事实表明,儿童学习说话的过程是先听懂,然后再说话”。让我们回想一下婴儿是如何牙牙学语的。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0―2岁之间什么也不会说,但是他们的耳朵在无意识地接受着外界的语言输入,这些听到的语言信息可以帮助孩子模仿和学习说话。民间有“十聋九哑”的说法,事实上哑巴不能说话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听到正确的语音语调。听不到正确语音语调,就无法理解,更无法模仿其音调而表达他们的意愿。英语学习者如果听不懂对方的话语,就无法与对方进行交谈。由此,我们可以推论“说”是“听”的能力的一面镜子,听懂、理解得越多,大脑储存的语言信息就越多,口语就越强。这一原理应用到语言教学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听力训练是语言教学任务的首要任务之一。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是每位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语习得的过程在听觉上的语言输入无法与儿童习得母语时的听力输入同日而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听力材料的选择。目前的听力材料多集中以选择题为主,题型比较单一。听力材料都是专门为语言学习者编写的材料,包括课本听力,教学光盘,听力录音带等,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些材料都是非真实的材料。虽然这些听力材料发音准确,语速适中,但是这样的语言材料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无法适应真实的语言环境的。因为这些听力材料的朗读者都使用标准的书面用语,和标准的英音进行朗读。学生对真实语境中单词的读音、语调、重音、爆破音、略读、连读、口音等比较陌生。《展望未来》教材弥补了传统听力材料的不足,它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展望未来》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听力材料的真实性。真实的材料一般指那些使用本族语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使用的语言材料,它不是专为教学目的而编写的。这样的材料大多是未曾“剪辑”或“编辑”的,因而是“原汁原味”的。这与传统的教材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首先考虑到语言的规范性,教学目标中的词汇和语法任务等有所不同。展望未来教材配套音带多是生活真实情景的再现。听力材料能充分反映人物因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等不同而具有的说话特点。其中汇集了许多外国人的语音,有些人还带有地方口音,学习者可以接触到地道的生活英语。另外磁带中保留了真实场景中的背景音,以锻炼学习者在其他声音的影响下辨别所听内容的能力。

其次,《展望未来》教材遵循了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i+1”原则。克拉申认为如果语言输入材料过于简单,全部都能理解对于学习者来说非常不好。这样的材料没有挑战性,无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了学习者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必须输入新的内容,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力。“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高中英语课本要求掌握的词汇量是3500词语,《展望未来》教材全套书达到4000多词语,涵盖了高中英语词汇和部分大学英语低年级词汇。由此可见《展望未来》教材符合克拉申提出的“i+1”原则,有利于英语学习者提高听力水平。笔者以《展望未来》教材为蓝本,在教学中做了为期两年的教学实验,对如何使用教材提高学生听力能力以及使用教材前后的测试比较加以论述。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对象(受试):

选择2011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普通高中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年龄从16―17岁;实验进行时间为二年半(5个学期);讲授展望未来第三册书。

2.实验设计:

受试对象是四个班级的学生,共计207人。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听力材料;实验的因变量为听力测试成绩。

3.实验过程

每天早上7:15-7:35利用二十分钟听《展望未来》听力材料,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对受试对象进行测试。

4.测试材料:

高考英语听力材料。

5.实验结果:

(1)受试对象2011年9月进入高中学习,使用《展望未来》听力材料一学期后,于2011年12月底进行前测。测试试题共30题,每小题1分,18分及格,27分优秀,高考听力水平。

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高考听力材料远远高于他们的能力水平,一班51个同学只有19个同学及格,平均分13.2分,最高分25分,优秀率为0%;五班15人及格,平均分9.8分,最高分20分,优秀率为0%;八班16人及格,平均分10.4分,最高分23分,优秀率0%;十六班18人及格,平均分11.2分,最高分23分,优秀率0%。

前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一班 51 13.2 37% 0%

五班 52 9.8 29% 0%

八班 51 10.4 31% 0%

十六班 53 11.2 34% 0%

(2)受试对象使用《展望未来》听力材料,累计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于2012年12月底进行中测。测试试题共30题,每小题1分,18分及格,27分优秀,高考听力水平。

一班51个同学有32个同学及格,平均分19.7分,最高分28分,优秀率为4%;五班30人及格,平均分18.6分,最高分27分,优秀率为2%;八班31人及格,平均分18.9分,最高分28分,优秀率2%;十六班32人及格,平均分19.3分,最高分29分,优秀率2%。

中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一班 51 19.7 63% 4%

五班 52 18.6 58% 2%

八班 51 18.9 61% 2%

十六班 53 19.3 60% 2%

(3)受试对象使用《展望未来》听力材料,累计经过五个学期的学习,于2013年12月底进行后测。测试试题共30题,每小题1分,18分及格,27分优秀,高考听力水平。

一班51个同学全部及格,平均分25.6分,最高分30分,优秀率为26%;五班48人及格,平均分23.9分,最高分29分,优秀率为20%;八班49人及格,平均分24.7分,最高分29分,优秀率24%;十六班52人及格,平均分25.2分,最高分29分,优秀率25%。

后侧数据如下表所示: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一班 51 25.6 100% 26%

五班 52 23.9 92% 20%

八班 51 24.7 96% 24%

十六班 53 25.2 98% 25%

基于《展望未来》教材的诸多优点,很多国内的外国语学校都把这套教材定为专业学习教材,长春外国语学校自从1996年起一直在使用这套教材培养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听力能力上,笔者选取了高中英语的两个班级做了为期两年的实验,实验证明《展望未来》教材的听力材料真实有效,对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有很大帮助,是一本优秀的外语教材。

【参考文献】

[1]孙凤香.浅谈通过英语听力测试实验提高听力能力[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站立体位范文第5篇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规避个别干扰,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这既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能的有利途径,也是课程改革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数学教学 最近发展区 思维水平 教学效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5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笔者认为,作为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效能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找准学生的思维起点,带领学生通过探究,建构知识系统,促进思维水平的提升。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课堂教学看似顺利,实则效能低下。那么,该如何实施这一教学策略呢?

一、立足“最近发展区”,提升思维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出自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并由此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走在学生的前面”。也就是说,数学教学的根本是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为起点展开引导,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由潜在性向现实性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找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定准方向善加引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探索的动力。

例如,教学“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出示一张百数表,让学生先观察5的倍数的特征,再交流讨论。学生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并举例证明除了百数表上的数字外,其他的数字也符合这样的特征。教师接着让学生总结5的倍数的特征,并引导学生继续在百数表上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总结后展开练习。整个探究过程看似顺畅流利,实则缺乏挑战性,没有指向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起不到应有的启智作用。

针对这节课的内容,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是数的特征?”“怎么找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为什么2和5的倍数有这样的特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时教师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让学生充分经历概念的数学化过程,直观体验“5的倍数符合什么条件,不符合什么条件”,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解读和探究;二是让学生自己充分经历自主寻找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对“为什么个位上是0和5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等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获得有效的提升。

二、规避特殊干扰源,引领活动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个别学生根据自己的特殊思路提出疑问,打破教师和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干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引导不够,造成个别学生的认知干扰。课堂教学中,只有规避这一特殊干扰,才能引领学生展开合理有效的探究。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拼接成长方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该如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紧接着,很多学生随声附和。上述教学中,由于个别学生对新知的和盘托出,导致接下来的课堂探究变成“走过场”,学生很难感悟到探索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也使其他学生体验不到探索的成功和快乐。笔者认为,教师要有效规避这一干扰,就要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出发,变换提问的角度,使全体学生都能从原点出发进行学习。基于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能否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这时有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邻边,也有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到底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学生验证后否定了第一种猜想,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并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长、宽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通过以上两个层次的思维引导,学生自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从中感悟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三、建构知识系统链,促进思维广度

数学知识之间具有严密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的广度。

例如,教学“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指出课桌、黑板的表面,然后引出表面积的概念,再出示两个面积大小不同但很接近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上述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而是停留在知识的表层,导致学生对长度和面积两个概念无法有效沟通联系,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可从点、线段、面等多个知识点入手展开教学:“想一想,面是由什么组成的?”“怎么比较面的大小?举例说明什么叫面积。”“长度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有哪些?”……通过以上引导,不仅使学生对线段等长度概念有了系统的认知,而且沟通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了可类比的思想方法,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相关期刊更多

塑料包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机械工业办公室

新疆电力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电力公司新疆电机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