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福建高考作文

福建高考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福建高考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福建高考作文范文第1篇

文继炬 厦门一中语文高级教师

全国I卷作文题选择“材料+引导语+任务指令”的形式,从命题的价值取向上看,将人的存在与发展置放在国家、民族与时展的宏大背景之上,要求考生思考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关联,既有历史的回顾,也有现实的观照,又指向未来,其视野的宏阔与格局的广大延续了全国卷一贯的命题思路,有利于考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

材料聚焦考生最亮眼的身份标签——与新世纪同步,在新时代成人的“千禧宝宝”,以大事年表的方式截取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大历史时刻,涉及国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民族复兴的梦想,以及灾难之中所表现出的民族品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要求考生能从中捕捉、提炼、概括、理解中国当下的现实,结合自身实际思考青年人如何投身于新时代,做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思考者,表现个人与时代、国家和民族休戚与共的关系。这样的命题并没有超出平时的训练和指导,相信考生能从容应对。

但是,材料看似贴近一代人的成长叙事,却多从大处落笔,且价值观单一,这种暗示与引导很容易使写作凌空蹈虚,面目雷同。所以在试题的价值引领之下,适度移情与联想,以体现语文性,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引导语的作用不可忽视,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是告诉考生要多从自我或家庭的角度去感应时代,从代际差别的角度去思考时代,以体现历史意识。

比如,立足于自我与时代、个人与国家,谈科技创新的时代青年人应有怎样的历史使命与担当,应以怎样的姿态汇入民族梦想的洪流以实现生命价值;再比如,通过回顾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大灾难性事件——汶川地震,来感受和思考民族精神与性格的坚韧顽强,思考自我生命建构中如何应对磨难,发现卑微之中的坚韧与光芒;又比如,通过叙述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国策对生活的影响,呈现父辈与自我的“际遇”,以感受时代变化的脉搏,表达自己投身于未来乡村建设的美好构想……总之,将时代叙事与自我表达结合,体现世纪青年的特殊身份与心灵诉求,在宏大题目之下,依然可以找到自由发挥的缝隙。

当然,这道题目还有一个限制,即留待2035年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需要合理联想和想象,以体现“读者意识”:作为写作者,现在的“我”与未来的“我”的关系,“我”与出生于新时代、又在新时代成人的新一代“18岁”又是什么关系,应该以什么话题进行交流,如何交流……这些问题需要想清楚方能妥帖接地。

立足材料 基于任务个性审题

谢业昌 厦门双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17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卷中心组成员

对于厦门考生来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目与2018届高三市统考的质检作文题目有些相似,容易让考生产生熟悉感,甚至误认为题目被猜中。实际上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无论是材料内容的根本指向性,还是写作要求任务的独特性,与质检作文题都不尽相同,写作要求不允许考生直接套题。正确做法是立足于材料的独特内涵深入分析,充分考虑写作任务确定潜在读者,并结合自身的独特阅读及生命体验确定写作角度。

那么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该如何审题?

首先,作为任务具体的材料作文审题时,需要清晰题目的具体写作要求是什么。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审题时必须结合所给材料进行联想思考,同时要明确写作的潜在读者是2035年18岁的年轻人。

既然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就要求考生要结合自身对这个时代种种事物内涵的理解,又要假想自己是2035年的长者,给未来的晚辈或鼓励、或忠告、或端正认识、或阐释这个时代青年人的追求等等,这与写一封信给自己的语体风格完全不同。特别说明,题目没有要求必须用书信体,所以不一定要用书信体。

其次,这则作文的材料应该如何审读?材料选取六个年份中与“00后”有关典型内容与事件,这就要求考生要对这些内容做概念上的理解与分析。同时,写作要求虽然没有“使之形成有机关联”,但对材料进行整体理解就应以联系的观点分析这些内容。对所给材料做深入理解之后,考生可以抓住关键词“际遇”“机缘”“使命”“挑战”“追梦”“圆梦”等展开思考构思。

最后,考生要结合写作具体任务,明确写作对象,结合自身阅读与生活的独特体验,选取角度,拟定立意,选择文体,表达思考。

文章是写给2035年18岁的青年,考生可以从现在这个时代赋予这一代“00后”的使命出发,谈及现在这代人如何将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责任和使命相对接,去实现超越庸常的人生价值等等。

总之,今年的高考题继承了2017年全国一卷的命题方向,充分体现考试大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

虚实相映 有无相生

王雪梅 厦门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长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全国I卷作文题目“世纪宝宝中国梦”可以说在命制上充分体现了道家相反相成的智慧,却又很好地传承了儒家家国天下的情怀。

一、以实为用,以虚为本——关注具体现实背后的思想语境与价值引领。

这是一则开放性材料作文题。以中国新世纪以来重大历史发展节点为线,从经济、科技、民生、社会多个层面,以典型性的现实事件为依托,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的重要时刻,唤醒考生的共情意识,加深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引导广大青年参与社会,增强责任与担当意识,从而形成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的精神格局。“实”乃考生与时代同呼吸的具体情境,而“虚”则是背后宏大的思想语境和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

二、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关注宏大叙事背景下的个体关照与任务指向。

话题看似立足大处,兼具时代性、历史性。但又并非无源之水,所选事件与考生成长息息相关。世纪宝宝们2018已然成年,考题命制充分体现对这一代人成长阶段的密切关照。由宏大叙事之“虚”而入青年个体生命之“实”,“实”中亦寄托“虚”处的殷殷期许。

在具体的任务指令中,有“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字样,通过主体和对象的明确,激发想象力和交流愿望,这是交际写作理念一种具体而微的真实呈现。过去、现在、未来广阔的时空维度,又赋予了宏大叙事以鲜活的血脉。

三、有中观无,无中生有——关注家国情怀背后的审辨思维和写作空间。

当然,话题过于宏观会有价值单一之虞,若说全无审辨空间却也偏颇。发展中并非无伤痛,辉煌背后也并非无阴影。青年与时代共荣之余,亦有“佛系青年”“空巢青年”“垮掉的一代”等不和谐声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我们的祖辈、父辈也未尝没有走过弯路。于“有”中观“无”,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又何尝不是对历史的负责,对家国的深情,对传承的一种正确态度?是为大“有”。

四、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关注考题命制的创新性和指向引领。

福建高考作文范文第2篇

人生的轨迹并非总如预设一般,朝心仪的方向驰往,你需要一颗清静如渠的心来从容淡定地面对未知的境况。

期间,画家黄永玉与作家表叔沈从文于下放途中擦肩而过。沈从文淡淡地告诉黄永玉:“要从容。”过去,黄永玉说那三个字总会在其心头不经意地浮现。

的确,这是多么淡定豁达的一种生活态度啊!如水一般清澈,却如水一般坚定,永不止息。那是向他人展示了一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定!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水也是一种衡量标准,而且是很高的标准。

君子之交,不因名利,不因富贵。庄子曰:“不为冠冕而肆志,不为穷约而趋俗。”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如水之交,不需要铜臭来污染它,更不要因彼此苟同而搅混它。与人交往,先哲已给我们树立榜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诗人李杜以诗会友互表敬意,等等。与人的交往,也与水一般清澈,一般和谐,一般温润。和谐以共生共荣。

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面对江山社稷,面对黎民苍生,老子说:“上善若水”;杜甫说:“润物细无声”。

5月地震,四川震区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默默地为灾区人民祈福,默默地贡献自己绵薄之力。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救援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捐款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有爱,对生命的敬重,对国家的赤诚!大爱无痕,大爱如水,滋润却无声。

渠清如许,这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是与人交往的准则,更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最高境界!

没有波澜,没有色彩,只有如水的静默,那,却是一种对生活的最高敬意!

福建高考作文范文第3篇

题目:假定你是李华,暑期在伦敦学习,得知当地美术馆要举办中国画展览,请写一封信申请做志愿者。内容包括:

1、写信目的

2、个人优势

3、能做的事情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福建高考作文范文第4篇

----泰戈尔

这是我喜欢的泰戈尔的一句话,它让我明白温暖在寒冷之后才更温暖,阳光在黑暗之后才更灿烂,花草在风雨之后才更加富有生机!在苦难中长大,是人生最完整而美丽的选择,苦难是一笔无形财富。

人生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失望、痛苦、伤心、泪水谁都会经历,但是它让我们更加冷静地思索人生,有时对生命困难的思索比对生命成就的赞扬更加动人心魄。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老师”,不错,这是一种无形的能够磨练人的意志的精神财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正是种种磨难,磨练了人们的意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苦难造就了这些志士仁人坚强的意志,于其本人是笔人生财富,于后人,于世界何尝不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感谢苦难吧!

高一的课本里收录了珂君的《泪珠与珍珠》。“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发珍贵。”无法忘却那篇课文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久病的贝壳成了珍珠,流泪的观音普度着众生,第一次发现,原来苦难的画面是如此美好,苦难的财富是如此珍贵。想到大自然的生灵,蝉经过十几载的蛰伏才有十几天的生命;鸟儿经过无数次地扑腾才羽化出坚韧的翅膀;种子经受严冬的孕育才有了萌发的绿意;竹子经过“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吹打才有了傲人的骨气;花儿经受了风霜雨雪才展现最美的一面······我敬佩大自然这些生灵,他们视苦难为一种财富,将最美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炫耀着自己生命的色彩!苦难,何曾不是一种财富呢?

福建高考作文范文第5篇

??题记

历史的演进一如浪潮,总有新生的力量站到风口浪尖,擎起前进的大旗,同时,老迈陈旧地慢慢没入时间的深渊。然而在涌动的浪花背后是广阔深沉的海洋,这一动一静的转换结合,构成了历史和人生完整的美感。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范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而有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

然而,花总是会谢的。渔阳鼙鼓终于让大唐盛世成为了历史。锋芒地绽放常常是一种能量迅速耗散,当潮水涨起时潮落也就成为必然。余秋雨说,唯有不张扬不激越的事物才能长久。我想,这便是历史的法则。火烧岛上的柏杨遭到长期的囚禁和妻子的抛弃,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并最终从一个愤青成长为一个热情却不偏激的思考者。锋芒毕露没有错,然而我们要找到一种更持久的方式。路途是遥远的,若一路狂奔而去,我们很可能如古希腊马拉松英雄一样,在冲过终点后倒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虽然慢,但终会到达。这就是年少轻狂之后的思考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