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写人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He is also a kind person, like to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I remember one time I failed the exam on the exam. But dad didn't scold me also said that after "to learn" I'm a 5th grade children, still have to need to take care of mom and dad. In my small heart father is how great ah! Dad to work to make money to feed us, dad every day to day work. Father will be very early Monday to Friday to cook for us...
When I was a kid my father often told me stories, for example: "Cinderella" "little red riding hood," "Snow White"... Actually when I was a child is very naughty, often fell bad things, break things, dad would say: be careful next time don't fell bad things again, each child will get errors, mistakes and just change the are good children. The words impressed deeply in my heart. I want to say to my father: dad, you really great, you are my hero in my heart.
我的爸爸是个个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头发黑黑的……
他也是个善良的人,喜欢参加活动……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 个人 世界和谐
个人与世界和谐的冲突问题一直是俄罗斯思想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俄国的知识分子包括别林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赫尔岑、米海伊洛夫斯基、拉甫洛夫等人都认为个人比世界和谐重要。其中陀氏以文学的方式,通过其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来表现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解决之道,独具魅力。
一、陀氏的神正论
在基督教文化传统中,宇宙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各种事物和谐共处。这种“和谐”也是基督教所宣扬的在人间追求的最终目标――“千年王国”的基本形态。从社会学或伦理道德层面来看,苦难和罪恶不断对“和谐”提出挑战,进而质疑上帝的至善万能。于是有了神正论问题。
陀氏关于个人与世界和谐问题的观点与他的神正论密不可分。由于实践和理论的矛盾(完全脱离),陀氏一方面相信“和谐”是宇宙的本质,也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另一方面又因社会现实的苦难而质疑“和谐”的代价太高。“神正论折磨着他:怎能容忍上帝和以祸害、灾难为基础的宁静和平呢?如果在世界中创造的将是无辜者的苦难,难道能够容忍这种创造吗?”[1]可见,他的神正论已显现出个人的苦难是世界和谐所补偿不了的观点。这在陀氏的作品《卡拉R佐夫兄弟》中有充分的体现。
二、陀氏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氏关于个人与世界和谐的冲突问题的看法与解决方式可以从《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窥见。在第五卷《离经叛道》一节中,伊万通过向阿廖沙讲述了几则无辜的孩子在人世间受苦受难的故事,表明自己不能接受无辜受苦的婴孩的眼泪。他极其尖锐地向阿廖沙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自己要建造那样一座人类命运的大厦,其目的是使人最终得到幸福,给他们以和平与安宁,如果为此必须,而且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使那么小的一个小人儿――那个最小的婴孩――小拳头捶着胸地痛苦,在他擦不干的眼泪上建造这座大厦,在这种条件下你是否同意成为那个建筑师?”[2]这是关于是否容许以牺牲和痛苦为代价换取世界和谐的问题。“陀氏通过伊万之口审判了积极的进步论,审判了建筑在此前一代代人的痛苦和眼泪基础上的未来和谐的乌托邦。”[3]伊万不接受的不是上帝,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因为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有恶。即使世界上的一切罪恶和人类的一切苦难在时间的终点被证明是有道理的,那么他仍旧不想接受这个世界。他尤其不能接受的是无辜的儿童所承受的暴虐,儿童无辜而经受的苦难与折磨是任何东西都赎买不了的。如果大人在尘世受苦受难是自找的,他们偷吃了知善恶树上的果实,选择作恶。可是无辜的孩子为什么受苦呢?小孩子们刚来到这世上,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吃。而如果说是因为被自己的父母偷吃禁果而受牵连,这一点是伊万不能也不想接受的,因为无辜者是不应该受苦的,更何况是弱小的儿童!无辜的孩子为什么要为父辈们的罪孽承担责任呢?他们为什么要为此承受并悲惨地死去呢?正是因为尘世间有无辜孩子流出的血泪,所以伊万完全拒绝以孩子的苦难为代价、为填充购买真理所必需的那个数目所达到的最高和谐,因为它抵不上受难孩子的一滴眼泪,抵不上的原因在于这眼泪是无法抵偿的。可是它们应当得到抵偿,否则就不可能有和谐。
伊万的说辞无不代表着作者自己的观点。这其实在《地下室手记》里就已经尖锐地提出来了。在那里,那种不愿意成为世界机器的销钉、整体的部分、实现世界和谐的手段的个性的呐喊已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在那里,人完全不是追求幸福的理智存在,而是有着痛苦需求的非理性存在。地下室人不能认同世界和谐,不能认同水晶宫,不能认同自己只是工具。当千万人由于放弃个性与自由而获得幸福时,地下室人不能接受强加的世界和谐、幸福的蚂蚁窝这一所谓的进步所带来的结果。陀氏既不接受以无辜者的苦难为基础的世界,也不接受被理性智慧所主导的没有自由、也没有痛苦的世界。他最反对的是强加给人的那种幸福。他思想的基本主题即是:人的自我意志与世界和谐的问题。自我意志高于幸福安宁。陀氏认为人只有通过自由和痛苦才能在神的王国里实现和谐、天堂、善的生活。任何世界和谐、世界秩序都是不能容忍的,只要其中还有不公正的痛苦,哪怕是一个人的痛苦;只要其中还有痛苦的婴孩的一滴眼泪,世界和谐的入场券就应当被退回去。
而知识分子别林斯基为解决个人与世界和谐的问题,主张以革命的方式建立为个人而服务的社会。他虽然看到了这个世界以大多数个体的血泪为代价来达成的宇宙和谐是如此的不合理,却不做任何现实的事情以减少眼泪,反而使流泪的人更多。别林斯基这样的革命家们搞革命,而革命的基础就是无数的眼泪和痛苦。他没有看到,革命破坏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物质层面,更会把一个时代的精神层面,包括历史遗产、文化价值等彻底摧毁。他的意识是启示录式的,他们希望的是历史的终结,于是开始了超历史的进程,平等、自由和幸福的地上王国将在其中实现。任何过度的、相对的东西,任何发展的阶段,在他那里都是行不通的。这正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别林斯基革命的目的是美好的,然而这一过程却违背了目的,要通过无数个人的血与泪,牺牲无数的个性,才能实现让个人不再为世界的和谐牺牲的社会。这不是个荒谬的悖论吗?
“陀氏天才地洞彻了社会主义蚂蚁窝的精神基础。他从宗教上意识到,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伪‘共同性’、伪教会,它带来的是人的个性的死亡,人身上的上帝形象的死亡,是人的精神自由的终结。”[4]他选择回归到阿廖沙式的基督的爱中去缓解人与世界和谐的冲突。既然世俗的政权使无辜者受苦、奴役,那么就应完全抛弃它,建立一个神权政治。在他的神权政体里,教会取代国家来领导尘世中的人们,教会的教条取代了法律来约束人们。这样,世上将不会有无辜者的苦难。同时,也避免了别林斯基那种目的与手段的相悖:用暴力流血的革命方式来实现为个人而服务的社会。表面上看,陀氏的神权政治乌托邦是实现个人自由与完善的理性政体,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悖论。他要用神权来取代世俗政权,用教法来取代法律,这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来奴役人。神权政体使人脱离了恺撒的王国,又陷入了教会的权威之下。没有了法律,又有法律的变形――严苛的教条在精神上制约人。这是一种无限的怪圈循环。陀氏提出的神权政体的初衷是要抛弃流血的革命、虚伪的国家统治,但也忽略了神权也会在精神上奴役人的弊端。
三、结语
关于解决个人与世界和谐的冲突问题的方式陀氏有着自己的弊端,值得我们反思。但是他对于人的个性比世界和谐更重要的思想却正是其文学魅力之所在。俄罗斯文学,或者俄罗斯将在不断的反思中前行。
注释:
[1]雷永生译,尼・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76页。
[2]臧仲伦译,费・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85页。
[3]耿海英译,梅列日科夫斯基:《果戈里与鬼》,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第202页。
关键词:关注学情;解析训练;课前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172-01
以往面对作文教学,我们所思考的问题仅仅局限于本次训练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刨一个坑种一次萝卜”,几番训练之后,学生的习作依赖性还是很强。纵观小学六年的作文训练,有些训练内容是有相似之处的。编者如此安排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使得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要想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们必须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
一、关注学情,乐于表达
学情,就是学生情况。以往教学前,教师更多地思考“这一堂课我如何上完”,新基础理念,带来的更多的是教师思维的转变。在作文训练时,我们要习惯于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
1、学生已有的能力积淀
如四年级上学期的一次作文训练《夸夸我自己》,在三年级时,他们已经经历过两次关于写人文章的训练。对于写人的文章,他们心中是有清晰的框架结构的,初步学会了描写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爱好等方面的特点。经过三年级一系列的作文训练,他们在进行外貌描写时能做到有序、抓住特点,能用一定的方法将文字生动化。教者分析清楚学生已有的能力积淀,就可以把握教学的起点。
2、学生有待提升的能力
面对相似的作文训练,每个年级段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同,学生的能力提升点也不同。经过三年级多篇写人记事文章的学习,学生对于“事”是有概念的。但自己写起事情,往往会出现以下的状况:用一两句话将事情草草带过而忽略了事情的过程,或者过多地描述偏离中心的文字。究其原因,是没能捕捉到事情过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无法用准确的文字进行具体化描述。他们知道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都是细节,人物的刻画离不开细节,但还不能有意识地在文章中运用细节描写。虽然也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但还不能全部准确地运用,这给学生的表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了解班级学生的差异
学生的能力提升是有参差的,若把他们定位在同一水平线上,就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面对写人的文章,学生中有一部分已经能结合具体事例来表述特点,语言清楚,并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技巧。另一部分学生,对于事件表达的框架还不清晰,他们需要在课堂中倾听、提升。还有少部分同学“选材要围绕中心”这个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模糊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会选择契合中心的事例。基于这种情况,再去确立有层次的目标,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感,自然也就品尝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解析训练,发掘联系
1、分析作文训练在年段训练中的位置
四年级上学期习作训练二的中心话题是“夸夸我自己”,纵观中年级段的作文训练,三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习作是《我的自画像》,教学目标是有序地说一说自己的外貌;下学期第二单元习作是《为别人画张像》,增加了说性格、爱好等特点的要求。本次习作,要求能用亲身经历的事说清楚自己的长处;而到了下学期,习作二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人身上的长处,用具体的事例表现同学的特点。几次作文训练都是先写自己,再写别人,而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针对能力提升点的不同,教学侧重点理应随之而有所不同。通过本次习作训练,就是希望大部分同学能用事例将自己的长处、本领说清楚。一部分同学能在说生动说具体上得以提高,以便为下一阶段的能力提升作铺垫。
2、分析作文训练在单元文本教学中的位置
作文训练和阅读教学时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知识结构、情感体系的内在联系。就写人训练来讲,三年级下学期的课文,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中有数篇用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文章,如《雪儿》、《花瓣飘香》、《少年王勃》等,虽然三年级下册习作二《为别人画张像》并没有要求学生能结合事例来写出人物特点,但这一部分的阅读学习恰恰可以为习作训练在知识体系上作初步准备,一是了解事情是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这些环节的,二是知道事例在体现人物特点是所起的作用。四上作文训练二所在的第二单元课文中有这样的两篇:《徐悲鸿励志学画》和林则徐《》。其中《徐悲鸿励志学画》更为明显地用事例展现了人物特点。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也可以为习作二训练搭桥,使学生形成“用事例展现人物特点”的认识。有了知识能力的铺垫,学生在面对作文训练时,自然也就少了些望“文”兴谈。
三、课前积累,搭桥铺路
1、语言素材的积累
低年级段积累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将一句话说完整。如说话练习《逛菜场》,课前可以积累和颜色有关的词语,这样“菜场有黄瓜、青菜、西红柿。”就可以说成“菜场里有绿油油的黄瓜,碧绿碧绿的青菜,红通通的西红柿。”
2、段落结构的积累
进入中年级段,阅读教学侧重于段的训练。作文课的课前积累,在语言素材积累的基础上,要更多地涉及段落的认识。如写人文章,可以让学生课前积累围绕中心句描写人物特点的段落。
3、篇章框架的积累
一、打破陈规,拓展想象空间
为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倾吐见闻、思想和情感,我们要打破陈规,给学生开辟一方想象的天地。
(一)放宽命题,自由表达
小学生习作是起始的作文,只要有话说就可以,如写人的作文,可让学生在“写人”的范围内自选素材,自主拟题,可写大人、小孩、好人、坏人等,只要学生能用具体事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就可以。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思维生活实际的不同,可选择充足的感性材料,便于展开思路的文题,如《我爱……》、《记一件……的事》;也可变换角度命题,如写老师可以从《我的老师》、《我心目中的老师》、《假如我是老师》等角度去写,灵活命题,自由选择。
(二)写法自由,想象创新
在小学作文中应该淡化文体,激发学生想象创新,自由表达。如练写《我的文具盒》这类题目时,可以写成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成以介绍用途为主的散文或诗歌,甚至可以写成喜闻乐见的童话……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动脑、动手、大胆想象的机会。
(三)放胆写作,体现个性
小学生习作要强调自我,提倡写放胆文,要自由表达思想。如写《我的老师》这类题目,不一定要写出老师的好思想,好品质,还可以写一写弱点或缺点,这样全班学生写出来的教师就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二、开放形式,唤醒主体意识
人作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只有当他去主动作用于客体,才有可能对客体进行有效的认识,才能借助语言文字这种形式,形成有价值的文章。作文教学不妨实行有目的的开放式教学,以唤醒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
(一)拓展习作空间
老师要有意识地将作文课堂引向课外、社会、大自然。如《记一次活动》,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造轻松愉快的习作环境,像参观访问、春游野炊、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活动等。然后在课堂上激发交流的欲望,让他们在交流中融合碰撞,互相启发,再引导习作。
在时间安排上,可以运用开放的写作时间进行习作训练,比如为了写好关于家乡的作文,可提前布置题目,可以去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与家长、同学一起商讨,再决定写作内容。
(二)加强体验后习作
有了真正的体验,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如:《我学会了……》,提前布置下去,学生的情绪高涨,力争学会一样本领。一个星期后,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开掘了写作之渠,学生的写作思路便会汨汨而来。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有利于学生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把握事物的特点,写出真实具体、生动形象的文章。
三、重视自改,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曾多次提出,要培养学生自批自改的能力,以达到自能读书,自能成文的目的。我们必须把修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
(一)引导自评自改
学生写好作文后,在掌握评改作文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修改作文,直到满意为止。
(二)加强合作互改
关于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国内语文界关注的重点,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对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有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但纵观这些研究,或侧重于作文教学宏观规律的探索,或侧重于某一单项能力的培养,少有对学生个体写作状态和个性作文发展的关注。同时,缺乏对学生作文能力成长过程的整体把握,缺乏关注的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作文能力提高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同一学段的学生写作能力的阶段不平衡性也有所忽略。
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剥离,与学生作文成长的实际相脱节。尽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写作训练要求,但那样的训练要求似乎只是重视与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相对应,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的主体——学生。何况,其中有些训练还只是片段训练,从训练次数上来说,每学期也只有六次。从学生作文成长的规律看,写作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赖于丰富的作文实践,在适度的巩固强化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第一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研究学生,只是不顾实际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离破碎之感,且有浅尝辄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个体写作状况出发,认真梳理本学段作文训练目标,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初中生作文成长的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概念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其写作能力会表现出进一步巩固、强化、拓展、提升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过程。这种写作能力的链接和上升,我们称之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长。
以初中生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幼稚渐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比如对一种文体或一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成长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学生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二是顺序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作文成长过程都是缓慢的渐进的,与学生的阅读与阅历表现出惊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从某个低点上升某个相对的高点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无论是某个周期内能力的成长,还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链接,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四是迁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间具有迁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五是整体性,学生作文成长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整体提高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长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重视方法的研究,也重视对“人”的研究,作文成长周期不以学段、年级或年龄作为划分依据,而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要标准。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特点、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三是关注学生作文基础,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是关注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通过立体的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与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费时多、周期长、反馈慢、收效少的现状,我们提出达标作文的教学策略。它以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为综合目标,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控制作文的单位时间、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分为五步,即:设标——达标——反馈——评价——矫正。这种“短、平、快”的策略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