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只言片语意思

只言片语意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只言片语意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只言片语意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血压;体温;健肢;患肢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85

偏瘫患者因患侧肢体肌张力高, 血压和体温测量有一定的难度, 一般以测量健侧值作为常规, 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常常有一些情况为测量带来不便, 如静脉留置针的置入, 一般因患肢血液循环较差, 肌张力偏高, 肢体感觉缺失或丧失, 在日常的操作中, 医护人员一般都会选择健侧肢体, 可是, 如果同样选择在健侧肢体测量血压, 因为测血压时血压计袖带充气过满, 可引起静脉回流受阻而堵塞管腔, 使得留置针出现堵管从而降低留置针的使用寿命。体温的测量同样也受到患肢不良因素的影响, 因此, 在健侧不方便的情况下, 患肢测量的体温和血压值是否也具有临床意义[1]。作者通过对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健肢、患肢体温和血压对照观察, 对其差异性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5年1~4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 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61.0±4.7)岁;其中男30例, 女20例。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 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 肢体偏瘫程度轻瘫28例, 不完全性瘫痪18例, 全瘫4例。病程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汞柱式血压计, 均检测合格。采样时间选为清晨患者起床前、卧位、未进食、进药、活动、排便, 且情绪稳定。遵循“四定”原则[2], 即定时间、定、定部位、定血压计。测量患者健侧与患侧肱动脉的血压, 时间差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50例患者健肢、患肢血压与体温值的差异。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健肢与患肢收缩压、舒张压、体温的平均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 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3]。在我国, 脑梗死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并成为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统计, 我国每年有200万以下的脑梗死新发病例, 其中病死率达到100/10万人, 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4, 5]。

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 因患肢肌张力高, 进行操作时, 可能会引起患者疼痛不适, 甚至情绪高度紧张, 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安抚工作, 而体温的测量同样如此, 并可能因肢体僵硬而出现体温表滑落的现象, 故通常还是选择健肢测量, 既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亦可以减少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而事实上, 偏瘫患者血压与体温的测量, 患侧与健侧均具有临床意义。近年来, 许多研究均发现左右上臂血压有差异, 而且这种差异与用左手或用右手无关。研究表明正常血压人群左右上臂收缩压相差>5 mm Hg占21.4%, ≥10 mm Hg占7.1%, 舒张压相差≥5 mm Hg占11.7%, 未发现舒张压相差≥10 mm Hg。高血压患者左右上臂收缩压差别≥5 mm Hg占31%, ≥10 mm Hg占10%。左右上臂血压的某一侧高于对侧的比例相当(均约50%)。在健肢不方便, 即同时进行多种医疗活动时, 可行患肢测量, 参考该临床数值, 以达到病情观察的目的。

综上所述, 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与健肢体温、血压测量的差异性, 从而更好的选择测量生命体征的方式, 提高测量的精准性和临床护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晓辉, 曹樱花, 宋玉慧.不同侧上臂监测对老年偏瘫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7):3247-3248.

[2] 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46-153.

[3] 张丽伟, 钟林华.针对性护理对卒中患者抑郁及功能残疾状况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7):785.

[4] 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612.

只言片语意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理解 语感 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记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背诵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方法,后来说“死记硬背”,只能养成书呆子,于是谁也不敢主张背书,更不敢主张背古文了。然而,对于聋生来说,背诵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积累词语,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还能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知语言文字的知识规律,在感知的过程中锻炼了读的能力。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背诵积累词语的需要

虽然死记硬背是不足取的,但是我们也应强调背诵的可行性,背诵可以储存知识。如果学生有几十首那只几百首诗、纪实片名文熟记于心,随时体味,不断加深理解,那么对学生的语文修养和素质是极其有益的。鲁迅曾说,他十五岁时,差不多读完了十三经。那时的“读”,也就是背。回忆自己的语文学习,老师讲课的内容似乎都没有什么印象了,唯有背过的才深刻的印在脑海里。“五四”一代人,都是如此。辜鸿铭曾说,学外国文也要背,他说,要懂外文,精通外文,最好选几篇或几部外国经典,背下来。被毁自然也就会写,而且写得典雅漂亮。他说得好。作家李国涛还认为现代经典之作,如鲁迅的作品也应背,或熟读成诵。

我们有句古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文章背得多,写文章时不知不觉就用上了。海外学者刘绍铭教授说:要提高学子语文水准,除了复古,别无他法。他的“复古”之意,也就是背诵。看来我们的老师们还没有理解到这一点,只是为了考试而为之。

二、背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需要。

《聋校语言教学大纲》要求,讲读课文要通过语言文字教学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靠什么呢?当然是靠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是靠自己读懂的,而是靠老师讲懂的,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听了老师讲解之后还不懂。古人说:“书忌耳传”、“文贵自得”。“耳传”只是把知识“塞”给学生,“自得”是通过阅读自己领会知识的含义,其中包含阅读能力的训练。有时候,老师真的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认为他们不懂,把知识分解,一点点地“喂”给学生,剥夺了学生“自悟”、“创新”的锻炼机会,无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依赖性,导致他们没法独立阅读。因此,老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给学生有充足的读书和思考时间,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悟”的能力。当遇到有学生一时说不出或说不准的问题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马上把答案抛出来。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钻研,自己找出答案背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诵读课文,感知和体会课文的语意和整体美,否则教师讲得再好,分析得再透,学生也只能只言片语的领会,这样便破坏了全文的整体美。

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形成能力,那么通过背诵,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学知识,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倡背诵,不仅不是与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相反地,恰恰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三、背诵是培养语感的需要。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感受力,包括形象感、意蕴感和####感。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读书体会:一些经典的著作(文章),必须慢慢读,用心去体会,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而且每读一遍对著作(文章)体会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同。同是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思有可能不同,只有通过多读,才能慢慢地领会其中的意思,懂得其中的规律。聋生只有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习语言,然后才会运用语言。

四、背诵教学的方法

怎样背诵,我们一般都提倡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教师先讲一下,让学生首先理解原文,特别是古代诗文,先要扫除文字障碍。但有时先让学生背诵,让他们产生许多疑问,然后再讲解,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死记硬背”,当然不理解的死记硬背是在反对之列的。我国古代旧私塾先生往往就先让学生背熟原文,然后再讲。实际上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并非都是通过老师的一次讲解就能完成的,往往还需要长期的慢慢体味。古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又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强调了熟读和背诵的重要。背诵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背诵的必要性,其次是教会学生一些方法:

(1)交会学生欣赏名篇佳句,使学生印象深刻减轻难度

如教学生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教师先感情朗读,最好能吟诵,使学生有感性认识,在引导学生想象作品中描写的画面。

(2)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逐层记忆

要求学生背诵的必定是精彩的文段,其层次必定是清楚的,里面的关键词语也是意蕴丰富的。例如背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前三段和后两段,因段较长,我们可以先教会学生分出层次,一层一层的背。如最后一段作者先用排比句描写祖国军民,在和平环境中幸福生活的图景,再将这幸福生活与志愿军战士的生活联系起来,然后激发作者热爱我们的战士的思想感情。学生读一层记一层然后综合起来背,难度就减小了。

只言片语意思范文第3篇

2. C(A.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B. 积重难返: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多指不好的民俗、恶习、弊端发展到了难以革除的地步。C. 半途而废: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不合语境。D. 三人成虎: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3. A(A.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使用正确。B. 不堪设想:用于形容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用在这里不恰当。C. 半推半就:形容假意推辞,这里不是假意推辞。D. 呼之欲出: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

4. C(A. 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此处宜用“浩如烟海”。B. 闲言碎语:贬义词。不合语境。此处宜用“只言片语”。C. 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D.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不合语境。此处宜用“参差不齐”)

5. B(A. 万人空巷:人们都从小巷中出来到大的集会上去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B. 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C. 掎角之势:比喻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指相互配合呼应。D. 萍水相逢:指人在相互不认识情况下的偶然相遇)

6. C(A. 竭泽而渔:指排干池塘或湖泊的水捕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用在这里形容渔业资源的枯竭状况不合适。B.骇人听闻:所指的内容通常是真实可信的。而“耸人听闻”所指的内容是夸大的,甚至是有意编造的。结合语境应改为“耸人听闻”。C. 另起炉灶: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D. 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这里用错对象,不合语境)

7. C(A.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处应使用一个与后面的“耳目一新”相对应的词语,如“耳熟能详”。B. 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本句只强调“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应用“息息相关”。C. 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此词与“领导攻关会战”相吻合。D.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用此词形容人们购买轿车的热情不妥,应用“有增无减”等词)

8. B(A.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B.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违法现象,此处可用“死灰复燃”。C. 跌宕起伏: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D. 白云苍狗:杜甫《可叹》诗云:“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来用“白衣苍狗”比喻世幻无常。也说“白云苍狗”)

9. A(A. 趁热打铁: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加速进行。B. 岁月蹉跎:虚度光阴,耽误时光。与下文文意不符。C. 不法常可:指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不可指物。D. 遇人不淑:遇到个不善良的人。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用在这里不合适)

10. B(A. 宵衣旰食:宵,夜间;旰,天已黑。这个成语形容非常勤劳,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B.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C. 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是针对别人而不是自己。在句中使用对象有误。D.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完善无缺,此处误用在后面直接接宾语)

11. C(A. 评头论足:考查词义理解。指无聊的人随便议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细节上多方挑剔。B. 推波助澜:考查感彩。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贬义词。C. 秀色可餐:一是指女子姿色美丽,二是形容景物优美。D. 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

12. A(A. 好整以暇: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B. 朝秦暮楚:一时倾向秦国,一时又依附楚国,比喻人反复无常。C. 宜室宜家:《诗经・周南・桃夭》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D. 大模大样: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可用“大行其道”)

13. C(A. 鳞次栉比:指房屋多且有次序地排列。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语义表达刚好相反。D. “司空见惯”后不能带宾语)

14. B(A. 灯火阑珊: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此处属望文生义。B.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C. 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不合语境。应为“置若罔闻”。D. 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色彩失当)

15. B(A. 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却像是远在天边一样,形容难以相见或隔膜很深。不合语境。B. 枕戈待旦:形容时刻准备着战斗。用在此句中恰当。C.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应为“雪上加霜”。D. 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此处应为“不胫而走”)

16. A(A. 可圈可点: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B. 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C. 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D. 插翅难飞:比喻陷入困 境,怎么也逃不了)

17. D(A. 平分秋色:比喻竞争双方不分上下,符合语境。B.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符合语境。C. 苦心孤诣:指刻苦钻研,在学问或技艺等方面达到了他人达不到的境地,符合语境。D.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浩如烟海”形容千岛湖,使用对象错了)

18. C(A. 画虎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不符合文意,可改为“狗尾续貂”。B. 评头品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感彩、使用对象有误。C.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逼人。D. 鼎力相助:大力帮助,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不符合语境)

19. C(A. 付诸东流:指心血白费,这里是贬词褒用。B. 举棋不定:是拿不定主意,与“保守思想”搭配不当。C.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D. 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望文生义)

20. D(A. 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不经,不合常理。B. 大放厥词: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C. 激浊扬清: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D. 用错对象。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要求,是对自己的请求的客气说法)

21. A(A. 绵延不绝:形容延续不断。B. 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C. 如箭在弦:比喻势在必行。D. 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人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22. D(A. 洗耳恭听:谦辞,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教人指导时说的客气话。B. 高山仰止:比喻崇敬仰慕。C. 师出无名:指出兵没有正当理由,泛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D. 暗送秋波:原意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多含贬义,符合意境)

23. C(A.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含褒义,用于此处褒贬失当。B.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或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与下文“纷纷提出质疑”相矛盾。C.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符合本句语境。D. 溢美之词:过分夸赞的言论。褒贬失当。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24. C(A. 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大快朵颐即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词语本身就有吃的意思。语意重复。B. 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C. 史不绝书:指历史上不断有这类记载。正确。D. 风卷残云: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不合语境)

相关期刊更多

北极光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大兴安岭地区文联

满族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丹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