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以老师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话题”就是作文“题目”
例如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人教版)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作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人教版)以“爱”为话题作文。学生多直接拟定题目《成长的烦恼》《爱》或《XX的爱》,这样千人一面的作文题目,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使本来有广泛选材自由的话题作文变成了狭窄的命题作文,于是出现了”新鞋走老路”,千人一面的局面。
二、“改头换面”迎合“话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学生掌握了一套快速应对话题作文的技巧,他们牢记一个典型事例,可以套进任何一个话题作文中,以不变应万变。例如有的学生牢记这样一个题材:“我”考试没取得好成绩,很悲观失望,天空也为我阴沉、哭泣,后来听到爸爸或妈妈的一番鼓励,于是重新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那么,在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中,他写了这件事,歌颂妈妈对“我”的爱;在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的作文中,他写了这件事感谢妈妈帮我解除了“成长中的烦恼”;在以“改变”为话题的作文中,他同样写这件事,感激妈妈让自己从此“改变”;在以“美”为话题的作文中,他仍然会写到这件事,只不过在文章结尾来段写景抒情“啊,这时我望望窗外,雨停了,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好美啊!”至于“妈妈半夜冒着大雨送我上医院”“老师给我补课,累得满头大汗”这样的事例,更是许多学生用来开启“话题作文”的万能钥匙。
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我深感引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学会选材。没有真心打动小作者自己的素材,他们哪里有那么多情感可抒写?他们哪里有那么多人生感悟呢?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话题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的过程,就是引导他们寻“米”的过程。我认为启发学生面对“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让“话题”插上翅膀飞翔在每个学生心灵的广阔天地中,去触及那些令他们感动的人、物、事、情、景……这样学生才会抓住真正优质的好“米”,做出真正美味的佳肴。
在指导学生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我首先启发学生展开“追忆联想’一回忆:你曾经感受到哪些人对你的爱?学生纷纷回答:有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的,有同学、朋友的,有老师的等等。接着我又启发学生展开“对比联想’一哪些人需要爱呢?大自然的哪些事物需要我们关爱呢?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有的同学说,街上的乞丐很可怜,他们最需要社会关爱;有的同学说大自然中的小鸟需要关爱……然后,我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从众多与“爱”相关的材料中选出令自己最受感动的人或事来写作。
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看,他们的选材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妈妈的爱、老师的爱”这一框框,能抓住许多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爱”这一主题,题材明显广泛多了。
方法一、选择最熟悉的方面切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才不至于无话可说,不至于无真情实感,也容易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理性思考的高度。比如以“心灵的距离”为话题,可以写与父母、老师、同学、陌生人等之间的误会和隔阂,写其产生、消除的过程,表达只需拥有爱心,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就能缩短、消除心灵之间的距离等主题,也可发表议论,通过对一件或几件典型的事例的分析,告诉大家人与人心灵上有距离,是好或是坏,为什么好,为什么坏。总之,可写的内容很多,只有从最熟悉的方面切入才容易写得生动感人,才容易写得深刻。
方法二、采用寻根究底的方式切入。面对话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寻根究底,找出问题的结症所在,复杂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模糊地思路就会变得清晰。如话题作文“压力”就可以采用“寻根究底”的方法切入: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压力?怎样对待这些压力?自己有哪些与压力有关的经历?等等。于是,思路便打开了。对这个话题,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立意:压力往往能锻炼人的坚强意志,激励我们不断前进,所以说,我们的成长需要压力。
二、根据话题,展开作文
话题作文在选准切入点之后,就要将其展开,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把话题作为一种评价展开。不少话题作文用单独的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作为话题作文范围,我们可以评价这个词语或短语“是什么”,然后举例加以分析“为什么”,指出应当“怎么办”。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议论文的写作。比如以“承诺”为话题的作文,就可以将其作为一个评价展开,指出“承诺”是什么,分析信守“承诺”这种品质在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作用。写作时,可以从正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分析为何要信守“承诺”,也可以从反面选取典型材料分析失信于人的危害,谈现在社会上的信用危机等。
方法二、把话题转换成一个故事展开。将话题转换为一个故事展开,就是围绕话题,按以事情的开端、发展、、结局来讲述一个故事,表达自己对话题的独特理解。如以“真情”为话题的作文,就可以把它转化为一个故事,可以讲述一个与真情有关的故事;或亲友之间、或师生之间、或邻里之间、活鱼陌生人之间等。选材时,可以选正面材料,表达拥有真情的重要意义。也可以选取反面材料,表现失去真情的后果等。
方法三、把话题分解成一组画面展开。这种方法是在话题允许的范围内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既定的主旨,将几个看似不相干的生活片段或想象场景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形象的生活画面。比如话题作文“声音”,就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将抽象的声音剪辑成几个场景、画面,组合成一组镜头;可以选生活中美好的声音,表达自己的体验。如歌声、笑声等;也可以些刺耳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感悟。如吵架、噪声等;可以写比喻意义上的声音,如“花开的声音”,也可以写强者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理解;可以正面写声音的效果,也可以侧面写声音给人的感受等。
三、总结
一、巧用比喻,拟出一个形象生动的题目,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以美的享受。
高考作文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考生拟的标题为《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作文话题“创造自己的生活”,其中《点亮自己生活的彩灯》《琢自己之玉》《创造为生活》《为自己建一幢舒适的房子》等标题,贴切、生动地把自己的生活比作“彩灯”、“玉”、“船”、“房子”,要去“点亮”、“雕琢”、“创造”、“建造”,很好地传达了话题所蕴含的命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标题中不止一处用比喻,往往更见风采。例如话题作文“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为人们所称道的四川考生满分作文《风,可以穿越荆棘》,堪称标题中的典范。“风”与“荆棘”,本是大自然中极常见的事物,却被作者拿来作为“生命”和“挫折”的比喻,中间再用“穿越”一词贯串,不仅使话题所蕴含的“遭遇挫折时要战胜痛苦”的立意得到了完美的落实,更使抽象事理变得具体形象,而且让改卷老师感受到作者面对挫折、痛苦时无所畏惧的精神面貌。这样的标题里有学识、有意志、有抱负,显示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当然让大家赞不绝口。
二、巧妙引用,激活语言表达、彰显题目底蕴,使题目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引用就是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入标题上,或略加改造,可以收到翻出新意、出奇制胜的效果。
如《怎一个“慢”字了得》,批评了一味求稳、甘于求慢的传统心理,号召人们大胆创新,大步前进。该标题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诙谐幽默,新颖别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就引用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入题,概括了“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就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主旨。
以“灯”为话题,一考生拟题为《一晌贪欢》引用李煜词《浪淘沙》中的“一晌贪欢”,写“我”是李煜书桌上的油灯,突出了悲凉伤感之情。在以“水”为话题作文时,一考生引用杜牧的绝句《清明》中的四句诗,作为文章的小标题,写出了水的过去、现在、未来。在运用引用这种修辞拟题时,要注意引用词句与文中情感的结合,内容上要善于把握题中的意象和情景,做到时时留意,处处提神,真正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三、运用双关,语言表达含蓄曲折,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引人思考。
双关包括语意双关和谐音双关。以“感受生活”为话题,一考生拟题为《苦咖啡》,既实指咖啡,又暗指生活,通过叙述自己在校独自锻炼的苦折射出其中的甜;又如以“路”为话题,有考生拟题为《十字路口》,既指实在的路,又指人生之路;再如以“考题”为话题,一考生拟题为《小树又活了》,写自己从不救受伤小树到救小树的思想转变和自己从忧伤到振奋的生活经历,一语双关,使标题到内容的内涵深刻丰富,令人回味。
一、巧用修辞法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拟题法,因为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引用等辞格的恰当运用,能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增强文章标题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百元钞票的自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星星知我心》《爱如潮水》《千年等一回》《幸福像花儿一样》《平淡如水的日子》《快乐集装箱》《近水楼台先得月》《草原在哭泣》《哭泣的骆驼》《坐着读书,站着做人》《鲜花与荆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多情的土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真的错了吗》《明天的明天你还会来吗》等等,这些命题或比喻,或拟人,或引用,或对偶,或对比,或反问,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深沉,或文采飞扬,给人的感觉是运用了修辞的标题,就像一盘盘美味佳肴,又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让人过目难忘。如以“诚信”或“环保”为话题,运用此法可拟标题:《播种诚信》《向诚信问好》《地球的烦恼》《高烧不退的地球》等。
二、故设悬念法
所谓悬念,就是创作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故意留下疑问,以吸引观众或者读者的一种创作方法。用这种方法拟题,简单易学。比如:《女生传来的纸条》这个题目就很典型,这位女生为什么要给男生传纸条呢?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结局又会怎样?读者一看到这个题目便有了这么多的疑问,自然会产生往下读的强烈念头。再如《100分我恨你》《太阳从西边升起》《午夜之后》《做“贼”心不虚》《生命还会继续吗》等标题也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让人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如以“成功”或“考试”为话题,运用此法可拟标题:《功成名就的悲哀》《只有一人及格的考试》。
三、移用诗词法
古典诗词大多是经典性的语言,它本身就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底蕴,用它们来做标题,一方面可以摆脱拟题俗套的弊病,另一方面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修养。因此,“移用诗词法”是古今文人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小说《在水一方》你看过吗?作家琼瑶为小说命名化用的就是《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又如鲁光在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有一段描写教练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这部分的题目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用的就是唐人刘禹锡《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一句。如根据下面内容拟标题:湛江市近年来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你的家乡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色,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若要你就此拟写一份新闻报道,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标题?运用此法可拟标题:《一枝红杏出墙来》。又如赴美穷留学生路生为生计替人洗碗、洗厕所……受尽洋人的白眼和讥笑,每当他漫步纽约街头,遥望天边的明月,想起年迈苍老的父母,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伤心的眼泪,若要你把此情景描述出来,抒写游子的思乡之情,你会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呢?运用此法可拟标题:《月是故乡明》。
四、错位思考法
拟题不仅要形象,有文采,更重要的是要新颖脱俗,这就要求我们打破常规思维,纵向或逆向思考,拟出新奇陌生的文题。如:《真想做个差生》《停电真好》《没有翅膀的飞翔》《渴望“非典”》《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等,这些标题具有新视角、新思路、新体验,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阅卷老师的目光。如以“自由”或“补课”为话题,运用此法可拟标题:《渴望失去自由的日子》《放弃自由的自由》《假如有个星期八》等。
五、以小见大法
话题作文范围广,限制性较少,同学往往无从下手,很难写出切实具体的文章,这时我们如果能够有意识地缩小写作的范围,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具体地从一个细小的角度着手,选材内容更加集中明确。比如以“爱心”为话题可以拟题:《你是我的新娘》《妈妈不爱我》《这个冬天不太冷》《血浓于水》等。
以《你是我的新娘》为题目怎么能写跟爱心有关的内容呢?老师是这样设想的:一个处于青春花季的女老师小梅患上了晚期肮癌,只剩下一个月的生命,其男友整天守在病床旁,痛不欲生,为了让女友幸福快乐地走完有限的生命历程,他不顾父母极力反对,决定和小梅结婚,走向红地毯的新娘小梅老师开心地笑了。再如《妈妈不爱我》,可选取身为教师的妈妈由于工作繁忙,以校为家,对“我”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令“我”产生妈妈不爱我的想法,但“我”最终理解了妈妈的行为,从女儿“我”的这个角度写出了妈妈无私的奉献精神,从而表现出“爱心”的话题。如以“青春”或“宽容”为话题,用此法可拟写标题:《花季有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
关键词:作文;写作兴趣;赏识教育
一、话题开放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产生交流和写作的欲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启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写作激情。
话题开放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允许学生不用写教师规定的题目。也不局限于写一日一事,可以将昨日的事和今日的事连在一起写,甚至还可以想象遥远的古代。作文不单单要记事,还可以抒情、写景。如写家人间的浓浓亲情,同学之间的深厚友情,写大自然的美景等。初中孩子开始接触社会、网络,自然会对种种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笔触虽稚嫩,但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如周宁同学写在超市看到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偷东西,引起了她的思考: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带来怎样的影响?并由此联系到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这篇文章选材新颖,再巧用修辞,语言诚恳,观点可圈可点。
二、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可当前也有部分学生,语言贫乏、枯燥,一到作文课就无话可说,怎一个“憋”字了得。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写作氛围能开启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赏识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也是说赏识教育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无形中将会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土壤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发现有价值地赏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一改过去怕写作文竟变得盼写作文、爱写作文了,我想是因为在作文课上同学们收获的是喜悦、自信、成功。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作文在思想内容思维形式上富于创新和开放,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教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的方法,在话题作文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思维僵化,作文常依赖《中考满分作文》,上网查资料等拐杖,仿写范文,步人后尘。我在话题作文训练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敢于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一学生在以“春”为话题,运用逆向思维拟题《丑陋的春天》,在其他同学都写春天美景,象征希望,他却客观写到每到春天,各种虫子出来,细菌开始捣乱,危害人类社会,果然立意不凡,效果惊人。有一女生在以“草”为话题的作文《自信的小草》中讲到,许多小草都把参天大树作为自己的目标,拼命地生长,而这棵小草依然自在地摇摆着。它说:“大树是很伟岸,可我也有我的风采啊。”这样的立意新颖,独到,高人一筹。在古代被称为“反弹琵琶”,指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方式,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很好地打破常规非常奇特的思维方式。
三、作文批改的开放性
叶圣陶曾对学生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这样评价过:“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改作业的辛劳来说,实在太重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把修改当成教师的事,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话题作文的批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整个作文教学的主人。例如:以“保持”为话题,学生写好后,先自改,后互改,有位同学根据内容给同桌的文章“动了个大手术”,换了一个题目:《常喝心灵鸡汤》,这样的修改费了一番心思,令人刮目相看,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好评。学生的内在潜能远非我们所想象的,学生的独到见解有时我们是难以预测的。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充分培养学生作文素养,无论在立意、结构或者语言,甚至某个词语的恰当运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