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草原的作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近年来浙江台州制造业的操作工流失现象严重。本文先从人口结构老龄化角度研究,提出以产业内技术革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心理契约违背的理论框架下分析操作工流失的原因,提出以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完善的企业文化及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措施,提高员工满意度,加强组织承诺,最后解决员工流失的问题。
关键词:员工流失 劳动力 心理契约 满意度 组织承诺
浙江台州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各个产业集群。目前台州制造业主要有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缝纫机械、造船、模具、空泵等主导产业群。台州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要归功于许多台州当地草根企业家敢于拼搏,艰苦创业,以成就自我,而且还与大批外地农民工参与服务台州、建设台州的贡献紧密相关。特别是在台州各种制造业从分散的小作坊提升到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外地农民工是这些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所急需的操作型员工的重要来源,台州制造业今后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劳动力的支持。但近年来随着珠三角“民工荒”的波及,台州制造业也出现大批操作型员工的流失现象,这对台州制造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一、台州制造业内操作工流失现象分析
目前台州制造业内一线操作工流失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医药化工、机械模具、塑料制品、家用电器、空泵、缝纫机械等当地支柱产业内,这些一线操作工流失现象格外严重。以下从流失的操作工基本情况、流失后对企业的影响及流失原因分析。
1.流失操作工的基本情况
首先,这些流失的操作工大多是非台州籍的农民工,大多是40以上的男性精壮劳动力,虽然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往往是初中以下学历,但是他们肯吃苦,做事认真踏实,并且很多还在台州打工多年,有着较为熟练的操作经验。
其次,这些流失的操作工原来的工资收入不高,离开原单位后很大一部分是回家重找工作或另谋出路。另外,他们集体流失的时间基本上都发生在年关过节等生产忙季。
再次,这些流失的操作工原来所做的工作大多是技术含量低、机械单调,但是劳动量比较大,工作粗重,劳动环境较差等。
2.操作工流失的影响
虽然操作工在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型企业里不起眼,偶然流失几个不像流失核心员工那么严重,但是一旦操作工流失率持续上升到一定程度,这将对该企业,甚至整个产业群带来严重的威胁。
第一,对于一个制造型企业来说,大批熟练的操作工流失,会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严重的还会迫使企业无法正常生产运转。因为制造型企业拥有一批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它就拥有质量稳定的比较优势;如果一旦失去这批熟练操作工,企业不仅要重新花钱招聘培训新操作工,而且这些新员工在开始生产中会提高废品率,影响产品质量,降低劳动效率等;如果新招员工接不上工作,严重的还会造成重大损失甚或停产。另外,大批员工的流失,会给企业其他员工带来消极负面的效应,破坏团队凝聚力,打击员工的工作士气,损坏企业的整体形象。
第二,大批操作工在一个企业里流失可能损害的仅是一个企业,但是如果在台州整个产业集群里大批量的外流,可能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导致整个产业性的萧条或萎缩,这对台州的经济打击很大。
3.操作工流失率上升的原因
操作工流失率上升的原因很多,从宏观环境上看,是人口结构老龄化提高劳动力成本而产生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的流动;从员工与组织博弈的角度看,是心理契约违背而产生离职倾向;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1)人口结构老龄化提高劳动力成本,推动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的流动
按国际惯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达到7%,就表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六普”主要数据,我国26个省份(84%)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超过7%,而低于7%“红线”的仅有5个省份。全国65岁及以上总人口为1.19亿人,占8.87%。显然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比较严重;而浙江台州65岁及以上人口为当地总人口占9.83%,可见远远高于7%的警戒线。
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使劳动力资源日益减少,这推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不同区域因老龄化程度和速度不同而使其劳动力成本增长的不同步,这打破了外来农民工对薪酬和劳动成本之间的原有的平衡认同,使这些农民工对各地薪酬标准预期做出新的调整,直接引起这些外来劳动力资源跨区域的流动性配置,这股风潮导致了台州许多企业操作型员工区域性的大批量外流。
(2)心理契约违背而产生离职倾向
所谓心理契约的概念,根据Morrison 和 Robbison(1997)的观点,心理契约指一个雇员对其组织之间的相互义务的一系列信念,这些信念建立在对承诺的主观理解的基础上,但并不一定被组织或其人意识到,即心理契约的内容是个体对组织之间的相互义务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因此,心理契约在某种意义上看来,是组织和员工之间责任义务的默契,组织要给员工承担比如提升、高额报酬、绩效奖励、培训、长期工作、职业发展、人事支持等方面责任;员工心理契约中的雇员责任有:加班工作、真诚、自愿从事职责外的工作、离职前预先通知、接受内部工作调整、不帮助竞争对手、保守公司商业秘密、在公司至少工作两年等。前者是保证员工遵守心理契约的前提,后者是员工给组织承诺的具体内容。一旦员工感觉到组织没有兑现组织责任或逃避责任、甚至欺骗员工等行为(尽管这种感觉不一定是理性或客观的),就会产生心理契约违背的现象,开始或许仅会带来一系列消极怠工等影响,但如果没有及时疏导解决,最终导致员工从组织中流出。
从心理契约角度分析,许多操作工在台州制造业企业工作时,对薪酬、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诸如此类的预期,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从而在员工心中产生的各种负面感受,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积累到一定程度,最后员工选择了离职。事实上,在台州的许多离职的操作工中,大部分是因心理契约背离而产生的负面情绪,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而导致离职。
(3)其他原因
除此外,还有其他原因影响着员工离职。比如有些员工因年龄增大或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等放弃工作,也有些员工为照顾老人或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等而返回老家工作生活,有些员工也为子女教育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要想彻底解决台州制造业操作员工流失的问题,主要应从产业技术革新和员工满意度提升以加强组织承诺等方面着手,表里结合,双管齐下,协同解决。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清课文行文思路,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播放关于草原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受
呢?谁能谈一谈草原在你心中的印象?(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自由交流)
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教师重点指导“勾勒、翠流、襟飘带舞”的意思。)
2.再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结: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作者感受到了一种境界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主人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收束全文。
(板书:初到草原——远迎客人——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2)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印象,可与读此文之前对草原的印象进行对比并探讨。)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老舍初到草原时的感受是独特的,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的?画出优美的词句,印象深刻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茫茫”是什么意思?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写出了草原什么样的特点呢?(广阔)
(2)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①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②“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而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说说“渲染”和“勾勒”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渲染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廓。)
③轻声读读这句话,想象“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课件出示:这种境界……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是什么“使人惊叹”?又是什么“叫人舒服”?你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②“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课件出示:在这境界里……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②你认为草原还有哪些乐趣?
这句话里的“绿毯”指的是,“白色的大花”指的是。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的情景。
四、视频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了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有关草原的视频资料,自由交流感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
3.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的内容吗?(草原的景色美,草原的人情美。)
(欣赏草原风光图)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进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
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的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2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的特点。(大)
2.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理解“洒脱”一词。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作者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热情好客)
3.指名读,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出示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1)(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一词)师:瞧,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身着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出示句2:太阳已经偏西……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师: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4)体会句意: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5)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文中从迎客、款待、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四、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景色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本文在写作中成功地运用了情景交融法,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文章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与景融为一体。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
à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
lē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ù
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3.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yǐn
wěn)隐有鞭子的轻响。
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jǐn
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bá
bō)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二、辨字组词。
竟(
)
陈(
)
啼(
)
差(
)
境(
)
阵(
)
蹄(
)
羞(
)
蛟(
)
忍(
)
毯(
)
便(
)
跤(
)
涩(
)
毡(
)
鞭(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草地上的羊群就像绿毯上白色的大花。(缩句)
2.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仿写句子)
,好像
。
3.草原人民与远客语言不通。草原人民与远客却十分亲热。(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按照文中的叙述顺序把下列各环节排列起来。
深情话别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五、重点段落品析。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
(1)颜色
(2)形状
(3)气味
(4)大小
2.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3.“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4.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1.xuàn
lè
2.
yū
3.yǐn
4.jīn
5.bō
二、究竟
环境
陈设
阵雨
啼叫
马蹄
相差
羞涩
蛟龙
摔跤
忍住
羞涩
毛毯
毡子
方便
鞭子
三、1.羊群就像大花。
2.几只小鸟在枝头鸣叫
在歌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3.草原人民与远客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却十分亲热。
四、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五、1.(4)2.说明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
3.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牧民们大老远就来迎客,说明他们十分热情好客。
4.我还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六、示例: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微笑着说:“欢迎你们来到草原作客,草原的美丽景色让你们大饱眼福吧!草原的美食更让你们大饱口福!”说完主人端出了奶茶和手抓羊肉招待我们。
【教学板书】
1.草原
草原景色美
天空:明朗
空气:清鲜
草地:一碧千里
人情美
远迎客人、热情相见
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狼图腾》读书笔记
狼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凶狠而可怕的形象,“狼外婆”、“狼来了”,众多的狼故事,传送给我们的观念就是可怕、凶狠,不招人喜欢,理当诛之。然而,读了《狼图腾》,观念却为之一新。
《狼图腾》通过一位“知青”的讲述,展示知青在蒙古草原的生活图画。书中,陈阵从小喜欢观察狼,到处掏小狼,直到把小狼的狼牙磨掉流血,最终小狼得病死去。书的最后,知青回到额伦草原祭拜草原之神腾格里,祭拜小狼的洞穴,整个过程伴随着额伦草原生态的日益破坏,那种破坏是渐进的。本书不仅是故事精彩,它写出了人类无意识中对大自然的侵略。人类的本意是想改造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让自然为自己所用,但又不知不觉中毁了美丽的大草原。
蒙古的草原狼——草原民族的图腾,狂傲不羁。它是草原之神——腾格里在草原上的使者。今天看来,陈阵不该养小狼。狼是自由的,是傲视草原的,不应该被我们圈养起来。书中,毕利格大叔说:“养了小狼触犯了神灵。”对无神论者来说,我们触犯的就是大自然。更何况小狼也许是白狼王的后代,人类更应该敬畏它。
读到最后,原本以为陈阵会把小狼放回草原,让其回归草原幽灵的本色,可是陈阵没有。可见我们人类的贪婪,明明知道有些东西得到了并不会有好的结果,却要归为已有,最后就是毁灭。小狼最终死了!到后来,额伦草原变成了圈起来的草丛圈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没有了,狼群追逐马群时笑傲江湖的风情没有了。留下的是一片生态破坏后的怅然.
姜戎通过《狼图腾》中描述的蒙古草原狼的故事,讲述出他多年来所忧虑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以及他对中国国民性格的反思。可以这样说,这是一个社会学家对自我精神的一种洗礼。它写出了一幅画,更写出了一种精神!
作品得到“亚洲文学奖”评委们的关注,摘取了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大奖。郑渊洁说,姜戎先生写了一部旷世奇书《狼图腾》!姜戎感到非常欣慰的同时也表示:“我始终希望自己不仅能写出好看的故事,而且能够超越原有的中国文学模式,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世界视角和普世价值。”
《狼图腾》是作者的自我忏悔,是人们对草原所作所为的反思,也是对人与自然这一命题的深刻思考。对自然的利用并不是要改造它,而是要在遵从其规律的前提下适度地利用它。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是这本书的主旨,也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内容。
《狼图腾》读书笔记
《狼图腾》是一本描述草原生活与生存的书,它描述了人和狼之间的关系。
在《狼图腾》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阵阵养的那条小狼了。
起初,阵阵和杨克在黑石头山掏到了七只小狼崽,他们从中挑出了两只最大的狼崽,把其余的都送上了腾格里。
从此以后,阵阵便开始好好养小狼。
他让小狼喝狗奶,精心给小狼做粥。
但是,狼吃东西的时候,阵阵却只能在远处看着。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狼图腾》读书笔记
本书由作者历时三十余载精心创作而成。作者在蒙古额仑草原长时期地与狼共舞,曾与心爱的小狼结下了生死之情。在书中,狼的自由独立、狼的强悍卓越、狼超常的智慧和才能、狼不屈不挠高贵的灵魂、狼坚不可摧的团队意识、狼的亲情和友情、狼和草原万物的关系……无不给人心灵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狼在人们心里是不好的代表,是恶魔的象征,是对坏人的比喻……自从我读完了这本《狼图腾小狼小狼》,我对狼的看法是彻底改变了。狼的团结、不屈不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怪不得蒙古人把狼视为图腾、神。
《草原》一文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通过对草原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第一段(第一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
第二段(二至四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
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十分不舍。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草原 生态文明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016-01
加强草原生态治理也是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的重要内容和措施之一。我国是草原大国,拥有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与森林和农田一起构成陆地上三个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几乎占据国土面积的半壁江山,约为森林面积的2.5倍,耕地面积的3.2倍,是我国国土的主体和面积最大的绿色屏障。草原被誉为“城市之肺”和“大气过滤器”,在供氧固碳、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保育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显著作用,给人类提供了一个舒适怡人的生活环境。其次,草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作用不可忽视、不可替代。草原的兴衰,不仅影响到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安全。
多年来,我们在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草原生态形势依然严峻,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导致草原退化、资源面积减少的各种潜在因素还依然存在,且有加剧的态势。草原乱开滥垦、超载过牧、草原环境污染、破坏植被现象屡禁不止,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还在发展,各地由于草原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的“沙尘暴”“冰雹”“雪灾”等恶劣气候时有发生,草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当前抓好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这件农牧事已迫在眉睫。
1 立足当前,全力促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以来,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这对全面深化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是难得的好机遇,我们要在认真学习领会 “做好农牧人、干好农牧事”精神的基础上,迅速行动起来,不等待、不观望,主动工作,切实把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2 加大天然草原保护,实现草原资源永续利用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继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力度,积极探索和推广草原保护新技术,加强草原鼠虫害和毒杂草防治,积极开展补播改良,加大草原生态综合治理,遏制草原退化势头。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落实禁牧、草畜平衡工作,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继续加大草原围栏、棚圈、储草棚、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减畜养殖基础条件。同时,大力发展草产业,推进优质高产饲草种植进程,为草原畜牧业转型提供保障,实现退化草地恢复和发展饲草的双赢。
3 强化草原普法宣传,提高全民草原保护意识
要积极开展对广大农牧民和领导干部草原普法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建立完善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措施,提高全社会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草原保护的关系,始终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保护优先、利用有序的原则,严格草原资源开发审批制度,不以牺牲草原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积极稳妥地推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开发利用。
4 加大草原执法监管,维护草原生态安全
全面落实国家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坚决贯彻执行禁牧减畜和草畜平衡,继续采取重度退化草原全部实行退牧、中度退化草原实行禁牧封育和轮牧、休牧等手段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恢复,建立健全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人工种草等地方性制度,积极推进出台草原保护、草原畜牧业发展和牧区农牧民增收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草原监理体系,改善草原执法装备条件,完善草原监管手段,严格落实村级管护员管护责任,切实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坚决制止和打击非法使用、流转和人为破坏草原的各类行为,加大草原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加大草原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提高草原违法案件的警示作用,促进草原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5 全面加强服务工作,促进牧民转产转业。
建立和完善农牧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畜牧业生产经常性技术指导和服务,采取草场、牲畜保险和加强畜牧业灾害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加大牧区牧民转移就业力度,积极利用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中介组织等平台,引导牧民从事旅游接待、饮食服务、运输业、餐饮业等二、三产业和发展民族手工业、牧区民俗旅游业、民族服饰加工、民族食品等特色产品制作等。同时,通过创立小额贷款、创业贷款、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以及草场抵押、流转、保险等措施筹措资金,扶持群众兴办企业、发展家庭牧场、牧家乐、帐房宾馆等草原经营性旅游活动,加快牧区劳动力转产就业,拓宽牧民就业和增收渠道;积极鼓励牧民群众进城定居,加强和完善进城群众医疗、就学和养老保险等社会服务,使更多的游牧民告别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使天然草原减轻人畜压力的同时,让农牧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