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记叙文大全

记叙文大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记叙文大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记叙文大全范文第1篇

初中生600字记叙文素材一

爱,无处不在。班里,有同学的爱;校里,有老师的爱;外面,有朋友的爱;家里,还有父母的爱。而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永恒的。

记得那次天黑了,妈妈炒着菜,我便帮着她打理一些小事。爸爸突然说:“程程,你好像长高了许多,都跟你妈妈差不多了,”我便骄傲地站到妈妈身边,站直了身子比了比,“妈妈,你要加油吃饭,否则快被我追到了,”我笑着说。无意间,一条白白的,细细的发丝从我眼前掠过,我转眼一看。顿时,脸上的笑容变淡了。那是妈妈的白发。

这时,刚下班的爸爸正蹲在门口饥饿地吃着苹果。我转过头去,他头上也镶着丝丝银发。

我想,这丝丝白发,缕缕白发中,蕴涵着什么?

那里藏有你们的期望,有你们的辛劳,也有你们的爱。母亲天天为我洗衣烧菜,父亲成天辛勤工作供我上学,你们为我付出了这么多。

而我,我给了你们什么?我只是给你们增添了无穷的烦恼,无数的劳累。你们对我的爱,带给了我无穷的快乐,无穷的温馨,无穷的阳光,但也有无穷的愧疚,那种愧疚是一生都抹不去的,也是谁都无法带来的。

说是时光可以带走一切,是的,它是带走了我许多童年的回忆,带走了我许多以前的烦恼,可它却带不走父母的爱,更不用说我内心的愧疚,那份阳光和阴影已在我的内心深处扎下了根。

饭、菜好了,开饭了,我发现这菜里有一丝丝的甜,也有一丝丝的酸。

初中生600字记叙文素材二

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合上眼睛,那春节一幕幕喜闻乐见的欢乐气氛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震耳欲聋的爆竹之声,那喷放的眼花缭乱的烟花,那孩子们接着长辈的压岁钱时兴高采烈的情景,那美味可口又意蕴深刻而赋有哲理的饺子、年糕、杏仁儿……

想着想着,我不经想起自己在大年夜之际是何等得喜悦、兴奋,嘴角边也不知不觉地笑了起来。我笑得是那样的甜,那样的甜……

那大年夜的傍晚,我们早早地将年货搬了出来:花生儿、瓜子儿、水果、山核桃,还有柿子饼、蜜枣、杏仁儿……数不胜数。从鸭舌头到蒸鸡,又从牛肉干到印度麦杆棒,还从旺仔牛奶到五粮液,真是可以去开一个小型的百货店了!

当然,贴春联和“福”字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需上街精心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春联,还要寻找几张满的“福”字。将“福”字倒贴,表示“福”已到,讨人家说句“福到了”的吉祥话。嘿,真是有意思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啊,春节之际怎么会没有爆竹呢?你听,那远方劈劈啪啪的鞭炮;你瞧,那布满银光的星空,哦,不!那不是星空,而是远处孩子们在玩火树银花的烟花筒,多而多之,形成了满天星空的壮观景象,谁看了不感叹,谁看了又不赞叹呢?迎着年初的杨柳风,用杏花雨洗了把脸,向空中仰望,“啊,真美!”也许,这一个“美”字已经无法来形容这万紫千红的星空了。

热闹非凡的天际闪动着无数颗“流星”,这是人们在播撒新年的希望。

初中生600字记叙文素材三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感谢您,给了我一个家;感谢您,给了我一份爱。

您给了我许多,当那次我为您梳头时,看见因操心而蹦出的几丝白发时,它深深地刺入我的内心,我愣住了,回想起许多许多事情……

您为心实在是太多了,记得下雨天,您冒着大雨给我送伞,记得大寒天,你给我送衣服,记得我睡着是,你给我盖被子……您对我的爱我永铭在心,您又希求什么回报呢?只要看着我高兴,您也就开心了,可是那一根根白发,想针一样刺向我的心,您老了……

记得那一次,那是我的生日,我约好了同学去外面过生日,这是您养我十几年以来,我首次出家门去过生日,您说要和我一起去,我却说不用了,可您却没有拦我,您允许我的叛逆,独自在家里过,在寂寞中过我的生日,可我又何曾知道您的感受呢,您说的没关系,但我知道,您心中必然会有寂寞,毕竟,这是您儿子的生日……我想说声:“对不起!”

那次母亲节,我为了给你一个惊喜,特意瞒着你,去附近的一家蛋糕店,给您定了一个小蛋糕,那天晚上,当我蒙住你的眼睛,把你带到蛋糕面前时,您落下了眼泪,我知道,那是那是您感动的泪水……

感谢您,母亲,您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就像春天的阳光给小草的恩情一样,我永远也报答不了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母爱!

 

初中生600字记叙文素材相关文章:

1.初中作文600字素材大全

2.初中作文600字素材摘抄大全

3.初中生600字作文素材

4.初中600字叙事作文素材

记叙文大全范文第2篇

一、事例烦琐冗长,以叙代议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使用的,叙述方式与记叙文中的不同:记叙文里的事例必须完整具体,而议论文中的事例论据则应简明扼要。要做到用例准确简洁,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明确文章中心后,在选用事例时应充分考虑事例中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信息应该保留,哪些信息可以舍弃。一言以蔽之,议论文中的事例不能展开,不能铺叙,必须高度概括。

二、材料的选择上“老生常谈”

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要典型、有力。首先,要真实,切合题旨。其次,要“弃旧图新”。有些学生平时一写议论文,就翻出《论据大全》之类的书籍,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考试时一见到相关题目,就条件反射地想到了曾经用过的某人某事,这样的材料就不新颖、典型。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多积累素材。

三、材料与观点不吻合,材料不能证明观点

许多学生运用例证法时,缺乏围绕中心选材的意识。他们常常在作文时随心所欲,只要是自己熟知的材料,不管与观点是否吻合,拿过来就用,这样的文章只能给人一种“胡搅蛮缠”的感觉。比如,证明“诚信是为人之本”这个观点,如果选择闻鸡起舞、司马迁受辱写《史记》等例子,这些例子虽然好,但与观点不吻合。所以,一定要记住材料是为观点服务的。

四、同一性质的材料反复出现,没有梯度

在论证观点时,如果一连用数个事例,不要只用单方面的事例,应力争选取各个方面,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如针对“团结就是力量”这一观点选取材料时,如果材料都是“地震”“雪灾”“矿难”中的团结,就略显单薄。团结既可以是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一种状态,也可以是面对外来侵略时的一种状态,甚至还可以是一个团队精神的体现。选择的事例可大可小,从而较全面地证明“团结就是力量”的观点。因此,选择材料最好能从不同方面着手。

记叙文大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妥善处理;关系

【中图分类号】 G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003-1

文化如同阳光空气,云雾雨露,与我们日日相伴,须臾不可或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尤其需要着重把握的是要妥善处理事关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的一系列重要关系。

一、维护文化民族特性与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流淌的血脉和诗化的基因,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之所以为一个独立民族和国家的重要依据。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民族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该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特性、民族精神,注重突出文化的个性或民族性是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确立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在目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碰撞、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怎么样对待外来文化已经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理念。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应主动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和视野,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坚持特色与博采众长中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强大生机和无限活力,才能更好地书写中华文化新篇章,才能以更富民族特性和世界潮流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二、坚持文化指导思想的一元性与提倡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性的关系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征途上,从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来看,我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必须是也只能是一元的,不能是多元的;但从国内的现实看,由于有多元的经济政治主体和不同层次的利益群体和个体存在,社会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实际上是多样的。

我们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价值取向的一元性,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这条道路之魂,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性质。同时,提倡文化内容与形式多样化,是我们建设的文化之体,是文化繁荣的活力所在,目的是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一元的指导思想与多元的文化形式既是魂与体的有机结合,又是多元多样的和谐共生。正如先生提倡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三、文化的社会效益属性与经济效益属性的关系

文化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文化发展必须注重“两个效益”,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体制改革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当是有机统一的,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努力实现“两种属性”的统一、“两个效益”的优化。

在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中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需要我们找准文化发展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一手抓人文价值的弘扬,一手抓市场价值的拓展,努力实现“两个效益”共同加强、同频共振;统筹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改革,积极探索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统筹兼顾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与基层基础文化发展,一手抓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一手抓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推动文化建设科学均衡发展。

四、文化发展改革中政府引导监管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关系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既为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也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纯洁性和方向性。同时,唯有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才能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在加强和改善政府监管引导的同时,把文化惠民、共建共享的理念贯穿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繁荣是目的,管理是保障”,要加快具体管理机制的转换,加大为民服务的力度,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坚持社会责任和创作自由的统一。

总之,中央一系列的部署和要求,为我们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破解种种难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如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绝不会是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但是,唯有改革创新才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改革死路一条,改革的道路虽曲折但前途充满着无限光明和希望。

参考文献:

[1]傅才武,陈庚.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一个宏观分析框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

记叙文大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兴趣、创新、勤奋、积累

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说:“对工作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挫折,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回。”

为解决农村学生作文难等问题,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逐步提高写作创新能力,将快速作文与创新写作融为一体,在学校实验组的指导下,本人以“写作英才的发现与培养”作为“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具体实施如下:

一、成立作文兴趣小组。

二、达成目标:达到初中生45分钟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做到语言美、文面美、首尾美、立意美。作文每年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

三、实际计划分三年进行,2007年秋季开始实施。

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学习《快速作文真法》(田家骅教授主编)记叙文快写法、说明文快写法。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学习议论文快写法,各种应用文写法。

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学习创新写作教材的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写法、综合巩固训练。

四、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1、不断发现写好者、让他们自愿报名参加作文报小记者,给他们投稿和参赛优先条件。

2、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如坚持写日记、周记,每天抄录两条以上的中外名人名言,教师每周认真审阅一次,并加以点评、鼓励。

3、教师订阅《作文报》、创新写作教材,《我这样学写作(上、下集)》、《创新写作指导》、《快速作文描写·论据手册》、《中学生话题作文素材大全》、《中学生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大全》,并将这套资料由组长负责保管,让同学们互相传阅,同时要求做读书笔记。如分类抄写:勤奋、兴趣、自信、成功、创新等多方面的论点、名言、典型论据。

4、上好每一堂作文指导课。用田家骅教授主编的《快速作文真法》的写作理论信息交合法和创新写作教材《我这样学写作》的写作技法指导学生审题、拟题、构思、成文、开头、结尾、过度等写作方法及话题作文的模式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在欢笑声中进入写作意境,由学生讨论———写作——修改——成文。

5、上好作文讲评课。由小作者有感情地朗读优秀作文,学生评作文,教师归纳总结,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多赞美成功之处,课堂上迎来掌声阵阵,气氛非常活跃。

6、班上开辟优秀作文栏目,用“功精力勤出佳作,意到笔成生妙品”作为激励性对联,使写作英才有成就感,写作新秀有学习的榜样。

五、成果

鲁迅先生说:“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学生获奖

学生曾参加三穗县教育局的现场快速作文大赛,推荐八名均获奖,张美俊同学《半杯水的故事》获一等奖,二等奖2名,三等奖5人。首届“21世纪全国初中生写作大赛潘俊同学获三等奖,优秀奖5名,黔东南州“联通新时空杯”获优秀奖三名,全国青少年光辉的五十年读书活动作文大赛获优秀奖4名,第三届“语文报杯”中, 潘俊同学《可爱的家乡》获州级一等奖,黄音同学《我的家乡》获县级二等奖,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迎奥运写作大赛中,陈金凤同学《窗》、田茂霞同学《最美的景色是心情》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4名,优秀奖3名,全国中学生“创新写作杯”写作大赛中,杨贵元《写作——启开心灵的窗户》、姜烹《学会欣赏,也是一种快乐》获一等奖,周英琼《春天的故事》、罗隆霞《写作——激励了我》获二等奖,王志文《我家乡的水电站》、黄志芳《考试》获三等奖。

个人受聘

曾被三穗县教育局聘为教法改革培训中小学语文学科示范课主讲教师,中学教师“快速作文”优质课竞赛评委,初中生现场“快速作文”竞赛评委,被湖北省荆门市快速写作研究院聘为“快速写作研究员”被首都师范大学作文导报社聘为首都师范大学作文报特约编辑。曾向作文导报社推荐校刊《雏鸟》三本,优秀作文若干篇。

个人获奖

曾荣获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贵州省赛区县级一等辅导奖。首届21世纪全国初中生写作大赛获“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参加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少年“成才杯”获最佳“园丁奖”,“优秀辅导教师”称号。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迎奥运写作大赛荣获“指导教师”二等奖。荣获“全国中学生‘创新写作杯’指导教师”一等奖。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指出:“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深刻阐述了浓厚的兴趣和优异的学习成绩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从心里学的角度研究,发现兴趣有四个特点:

记叙文大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尝试互改自改独立

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论是职场应聘、与人交际,还是实际工作,都体现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换句话说,一个人,他如果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那么他在社会上简直是无所作为。但现今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人担忧,中学作文的教学更陷入尴尬中。

一、回顾现状,令人担忧

首先,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在每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规定:每学期每位学生至少写大作文六七篇,小作文自定。但学生一听说这堂课写作文时,他们就怨声载道,叫苦连天。或望着黑板不知如何下笔,或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或胡思乱想,乱编一通;或借用他人之作,蒙天过海。在学生眼中,写作课竟成了他们最不愿意上的课。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想写、不愿写、不会写。

其次,语文教师呕心沥血却收效甚微。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要教两个班,一次要批改大约100本作文,要求教师每次都做到“精批细改”,是不大实际。一次大作文交上来,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批改完发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就只能三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批改完。如此长时间才批改完,学生对此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更无修改的兴趣了。作文本发下去时,学生大多只是看看分数和批语,不清楚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可谓是白费功夫。正如圣陶所说的:“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①。”一个学生,初中三年经老师修改的作文大约40篇,但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甚至连通知、申请书、计划、海报都不会写,更不用说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抒情叙事的散文、雄辩严谨的议论文。由此可见,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立足将来,大胆尝试

作文教学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只有将教师从“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教师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作文教法和指导学生写作及修改,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好作文,多半是改出来的。清代学者唐彪,做过一个贴切的比喻:“作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不停),石尽而玉全出。作文亦然(也是这样),改窜(修改)旧文,重作旧题……文必日进也。”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尝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②。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修改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学生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③。”学生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对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用的。这种既有实效又能减轻教师负担的做法,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早在二十年前已经试行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一做法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双赢的局面,我们为何要拒绝?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该大胆打破传统的“包办”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大胆创新,尝试采用多种批改方式,提高作文批改效益。

三、授之以渔,互改助之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教即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④。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教会学生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试地学着走、独立走。

1、中上学生一改二

语文成绩中上的学生,他们的作文水平有一定,而且对于有关作文的知识也有一定的掌握。教师组织他们相互交换批改作文和修改中下成绩学生的作文,既能避免教师精力不足的问题,又能发挥学生修改作文的主体地位。况且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旁窥心理,使批改者对阅读他人作文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互批的过程中,大都对别人的文章感兴趣,因此评语也写得相当认真;被批改者也会前所未有地关心起作文来,对它进行琢磨和研究。

在互批前,教师要指导他们每次修改作文时要分别注意哪些问题。例如批改中上学生的作文时,要注意:(1)对优秀文章,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品味精美语言,领略写作技巧。(2)针对开头结尾模式问题,提醒他们发现同学作文中新颖的开头或结尾,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将其分为开门见山直奔题开头、设置悬念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开头、景物描写渲染开头、提纲挈领作结论、借物抒情结尾、启发联想法结尾、言犹未尽结尾等开头、结尾法。经过多次有意识地指导和学习,学生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就会百花齐放,新颖别出。(3)针对精彩语段,让学生对写作知识有更深的体会。如有学生习作中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方法,批改者未必能很好地指出这两种写法的好处。事后教师可针对这两种描写方法对他们进行讲评和分析,让他们懂得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不同点。又如有学生习作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教师可在学生进行批改前指导他们理清各种修辞在文中不同语境下各自的作用。每次修改,只要求他们在某一两点上有收获。在修改过程中,学生如遇到任何的问题或不知从何下手修改,教师可逐一指点,直到他们找到突破口,寻到进入修改王国的钥匙为止。

又例如批改中下学生的作文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在正行的旁批处记下符号:错别字、漏字、增删字词、病句、写得好的句子等,都要用与之相应的符号标出来。如旁批:“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用在此处恰当否?”“此句能换个说法吗?试换一下。”“这个词用得好!”“句子生动感人。”等等。并且要求他们把作文本交回给本人时要提醒作者仔细阅读旁批,不明白的地方要当场提出来,共同努力,一一将其订正过来。修改完毕后,修改者与被修改者要亲自到教师那里汇报情况,如仍有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当场指导。整篇文章,同学批阅,自己订正,学生都很主动,兴趣很浓,动脑动手,查阅字典,认真修改,自己为自己负责,提高很快,以后作文就会减少重复的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毫无疑问,作文互批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写作和评改的关注是有积极作用的。学生在修改别人的文章的时候,能从中得到启发,能取长补短。所以修改文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作文的过程,是提高他们自身作文能力的过程。

2、四人小组集体修改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思路也是狭窄的,想法往往带有主观性、片面性。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凑到一块,七嘴八舌地议论一番,往往会使当事者如梦初醒、茅塞顿开。所以,组织学生小组集体修改,也不外乎是一种好方法。

同样,在小组进行集体批改前,教师要明确每次作文修改的目的。可以针对字词的书写与运用、语句的通顺与否、各种修辞的运用是否恰当、语言的运用有无其它的亮点、开头结尾有何特色、材料能否很好地体现中心、文章的立意是否新颖、结构安排上有没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等等。这些问题,可在每次的修改中要求学生做到一两点。在修改难度不大的前提下,学生还是很乐意去讨论。在小组成员针对作文进行修改前,可要求一个成员大声地朗诵自己手上的作文(要求不是自己的作文),其他成员专心听读。听读完后,先是朗诵者就作文中字词的对错与书写作出评价,然后其他成员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完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后,再商讨其它问题的看法。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要不时地到每个小组查看情况:一是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批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确保学生在批改时每个问题都落到实处,集体修改不流于形式。这样,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学生既加强了作文的修改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还从同学身上学到东西,可谓一石三鸟。

3、自己修改

当学生有了评改作文的积极性和一定经验后,就可以让他们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了。学生每次完成习作草稿时,先要求他们在原文中运用各种修改符号修改,修改后再抄写。教师在批阅时,则侧重给他们的批改提建议,肯定修改的成绩但暂不定分数。此后,要求学生再根据教师的批语及在小组批改时所学的知识对作文进行二次修改,修改后再定分数。这样,教师的批改便有了实际的意义。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正如学生独立走路一样重要。教师,在学生作文修改中,主要起到引导和指点的作用,对于怎么改自己的作文,就由学生本人去决定,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轻改重评、面改、学生互改、自改等多种批改作文的方法,结果发现学生对这些批改方式比较感兴趣,而且在作文批改后他们反馈每次都有收获。在作文教学中,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实践中,学会如何开头结尾,如何组织运用材料,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运用文字、修改润饰等写作基本功,从而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是评人者又是被评者,这样才能主动探索,取长补短,提高认识能力、鉴赏能力,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综上所述,作文批改模式的转变与尝试,必须向传统的“包办”模式发起宣战,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写、自改的能力为最终目的,使之成为既是写作的主人又是修改的主人,让学生与语文教师成为作文批改模式转变的受益者。

注释:

①智仁勇,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言论摘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182

②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72

③④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7,296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著,《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教书篇《作文——学生互相批改》

2、《语文教学通讯》,2008,1B,第58页,《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

3、《语文教学通讯》,2008,3,第50,《作文的正区与误区》

相关期刊更多

学生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

青苹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知识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