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职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017-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决定着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大学是社会文化的中心,是社会理性文化与感性文化的策源地,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大学所承载的四大职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大学文化一旦被确认、完善和形成,就必然成为全社会的精神文化成果,因此,依托大学四大职能可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内化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着力彰显的指导地位,着力强化共同理想的教育,着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夯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推动整个学校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进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在讲授每门课程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有机地融入教材中,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社会发展。再次,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讨论式、交流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不断深化和推广案例教学模式,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达到内化观念、提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探讨自己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会和见解、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难点和疑点,在轻松、分享的氛围中接受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深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价值追求,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外化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顶层设计,凸显主题性和主体性,使大学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结合,将国家民族的命运和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首先,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引导,使各个社团活动在主题设计时,要以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彰显活动的主题性。在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知行合一,外化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其次,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科技活动,彰显和培育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挑战杯”赛、数学建模等科技活动,通过组织、设计、实施、总结和反思,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与想象力,培养其求异思维和探索精神。再次,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形式多样、参与面广、深受学生喜爱的特点。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网络文化、学术文化等在内容上、功能上、作用上相互承接、相互补充,可以最大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化人的合力作用。[1]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
3.发挥校训及规章制度的作用,固化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校训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具有继承性、融合性、稳定性和个性化的特征。现阶段要赋予大学校训新的时代内涵,要深入挖掘校风、教风、学风中的创新精神和爱国精神,使师生知荣辱,明是非;爱祖国,坚信仰;勇创新,善行动。不断加强校训的宣传教育,使校训入心、入脑,成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贯穿于校训之中,进而更好地推进大学文化建设。要发挥规章制度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促进大学文化建设。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渗透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中。如在各个学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工程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纳入教师的评职晋级、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考核体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学生手册等方面。其次,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目标。学校各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确保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落到实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施、推进情况纳入对各部门和各学院的考核内容之中。将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实践活动情况纳入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环节之中,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
4.发挥教师和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融化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需要构建“三全育人”机制,要达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就需要广大师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和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作用。首先,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育人作用,使教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楷模和榜样。其次,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挖掘每门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元素,既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培育创新意识、改革意识、进取意识、奋斗意识,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践行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在科学研究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大学应该走出“象牙塔”,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充分发挥科学研究职能,依托高校人才众多和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为经济社会提供创新动力和发展引擎。
1.在科学研究中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科学研究是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坚持改革创新,善于追求真理。首先,面对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高校的科学研究要敢于瞄准国际国内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努力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结合本校特色统筹规划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园及科技创新基地,不断跨越科学与技术的界线、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线以及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界线,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努力占领科学研究的制高点。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科学研究要瞄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主动进入经济社会主战场。以大学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基础,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基地,实现出人才、出成果、出理论和出产品并举,最大限度地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形态和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使其充分展现出应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次,大学在科学研究中要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指导科学研究工作,要将生态环保意识、循环经济理念和清洁能源的使用等融入科学研究之中。在传统的科学研究职能的基础上,还要在继续教育、决策咨询、社会批判监督、科技推广、科技培训、资源共享、兴办知识企业等方面实现服务的多样化和层次化。
2.创建科技创新基地培育创新型人才
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培育创新型人才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首先,注重培养科研拔尖人才。创新型科研拔尖人才是知识技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注重提升科研人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把科学研究与创新型科研人才的培养融为一体,提升高校的人才资源水平,以形成创新的强大动力。其次,培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力培育符合学生兴趣的科技活动,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增大实验比重,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协作能力。再次,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高校汇聚了若干学术精英、创新团队和一批拔尖人才,具有优良的科研设施,宽松的学术氛围,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凸显大学崇尚实践、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善于创新、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发企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在服务社会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大学焕发生命活力的源泉所在。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发挥人力、智力、科技等优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
1.发挥大学以文化人作用引领社会风尚和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是一个宣传、教育、熏陶、实践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大学以文化人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贯穿到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中,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中,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风尚和价值追求。首先,突出特色优势,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高校要展示时代风采,引领社会风尚,树立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人物及团队,并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先进的事迹感染人、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以进取的精神激励人,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人人学习模范、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树立王选、孟二东、马祖光以及优秀大学生等典型人物,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典型带动其他学生弘扬正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品学兼优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其次,明确方向,树立价值导向。大学在服务社会中,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社会落后文化,甚至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同时社会上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的冲突,必然影响大学文化发展。大学文化必须高扬文化批判旗帜,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断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不断抵制不良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批判反文化、抨击腐败文化,担负起社会良知、道德良心的重担,在与各种思想文化的批判和交锋中,发挥社会批判、文化引领和文化监督的独特作用。
2.以大学的精神成果为依托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大学精神文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优秀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更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首先,创建学校特色精品文化。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品牌,培养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积极参与精神成果的培育,并从中接受陶冶、塑造,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追求,使所有师生都有展现自己才华、锻炼自己能力的平台,并积极促进精神成果转化,使文化成果走出校园更好地服务社会,形成对社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其次,培育价值观念,孕育时代思想。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较高层次的文化体系,对全社会及广大群众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产生较大辐射和示范作用,为此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而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自然会带着大学文化的烙印,开时代风气之先,树时代精神新貌,以大学精神文明成果为依托,发挥其对社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再次,大学要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文化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着力培养文化运作与发展所需要的新闻传媒、文化创作以及文化创意、电子出版、动漫网络等新兴技术人才和销售人才,满足日益发展的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文化人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要求。
四、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文化传承与创新,既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大学职责的新要求,又是对大学职能的新认识。这个职能实现得如何,不仅决定着大学文化建设的水平,更决定着大学对国家和民族作用的发挥。
1.在文化传承中筑牢民族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发展中,各民族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首先,要保持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连续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未曾中断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核心价值的连续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已深深融入我们民族血液之中,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基因。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含中所包含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其次,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的积极内容,如以人为本、讲究诚信、重视教育等核心思想。并将民主意识、科学精神、法治思想和公平意识不断融入传统文化之中,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活力。使之与现代核心价值相契合,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其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性的转变。再次,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培育我们的共同精神家园。要不断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逐步使诚实守信、崇德尚贤、礼义廉耻成为师生日常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改造和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和民俗礼仪,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传统。要培育和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全体师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在文化创新中突出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
传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结果。大学要完成其职能,就需要把创新作为不竭动力。首先,大学文化具有思想启蒙、科技创新、引领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大学作为培育知识精英、科技精英和文化精英的摇篮,要为时代和社会提供最先进的理论体系、价值体系、科学体系和文化体系。要不断追求、不断超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创造出丰硕的精神成果、思想成果、科研成果和学术成果,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次,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高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内涵深、品位高、有思想内涵、有专业水准、师生喜闻乐见的大学文化品牌。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各门课程充分体现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时代化、通俗化、大众化和多样化。注重品牌文化的扶持与培育,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大学文化品牌,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3.在文化交流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大学肩负着连接世界文化和我国民族文化的使命,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丰富文化交流形式、深化文化交流内容。各大学不仅要与世界上各大学进行文化交流,也要与文化科研机构、文化企业、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开展文化交流合作。要提高师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还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向世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展现中国进步、文明、开放、民主的形象,进而使更多人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明古国的文化修养,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其次,建立有利于畅通文化交流渠道的机制。建立国内外高校间互惠的文化交流机制,如通过联合办学、出国留学、访问学者、交换学生等形式深化交流,有序、定期、全面地开展高校间文化交流活动。[3]除开展学术交流外,我们的师生还要讲清“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增强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树立师生的战略思维能力和把握全局的能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高校在这方面应该有所担当、有所示范、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陆岩.文化传承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15.
关键词:高职高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 【分类号】G7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思想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与理解特别的重要。因此,必须采取隐形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与领域中,“注重利用情感的力量,情理,使大学生对教育的内容保持愉悦和接受状态,同时能够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将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无声的教育效果。” [1]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姜堰,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开展探讨。
一、 在政治理论教育中构建教育体系
社会之一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射虎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几个大方面,这些内容可以有效的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构建印象的教育体系。例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就可以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结合,用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实际成果来教育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将社会注意的共同理想与自己的个人理想紧密的结合到一起,成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动力,促进学生发奋学习,努力拼搏。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在课堂内进行隐性教育体系的建立,还可以组织些活动进行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的纪念馆、新农村建设、革命伟人的故居等等,增强学生内心对祖国的认同感,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近一些先进工作者、劳动者、科技家,了解先进人物,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形成一些影响。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内容,布置一些主题与课题,要求学生去查找资料,研究理解,每个学生都准备五分钟的演讲,在上课之前进行汇报,然后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在这些演讲中,学生可以高谈阔论,自己的理想与梦想,对于国家、民族与历史的看法等等,这些教育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综合发展。
2.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体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是在学校中进行的,高校辅导员的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由高校辅导员来完成的,辅导员要及时的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问题、思想动态,然后对症下药,适时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于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这些教师一般都是在学工部,其他部的教师要适时的对他们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论修养与实践水平,从更高的水平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管理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也要进行,例如在学生的行为手册中的一些“几要几不要”的规定,学校领导的僵化等等,这些都会明确的指出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等等,体现出岷县的价值观教育,这些相对来说比较显性,笔者来说说一些隐性的教育,例如学生实践活动中的而一些指导性政策,学校的行政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中的组织等等。例如一些活动的开展,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例如在开展“七.一”的相关的活动中,“一二.九大合唱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爱国教育一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要树立榜样的示范作用。一般的大学都会开展操行管理的活动,就是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操行管理中,要注意树立榜样与示范作用。榜样有利于对学生形成一种精神力量,身教重于言传,热门在接受榜样的作用的时候,就会将精神力量转化为行动力量,因此,必须重视树立正面的榜样作用,使学生逐渐的接受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在校园文化中融入隐性教育。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的精神文明与文化氛围的沉淀,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这些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构建硬性的教育体系。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具有特色的校训、校歌等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营造和谐的健康的文化氛围,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影响。同时,开展一些活动,例如给父母一张贺卡的活动,在感恩节为父母献上自己的心意,广大的学生踊跃的参加,为父亲母亲献上自己的礼物,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了感恩的教育,将一些教育诉求逐渐的转化为学生内心的动力。学校内部也可以开展一些社团活动,这些社团开展一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原则,开展一些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吸引大量学生踊跃的参与,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红色的活动社团,建立红色网站,形成品牌,形成红色培训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构建隐形的教育体系,潜移默的影响学生,对学生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叶晓勤.高校柔性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更好地坚守屯垦戍边的伟大使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倾向,也是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更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近60年来,始终积极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是屯垦戍边事业的内在动力和生命之魂,体现了兵团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可,反映了兵团人从事屯垦戍边事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兵团人的共有精神家园,体现了兵团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屯垦戍边实践中的具体化,蕴含着兵团人对国家、社会及人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
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是新时期兵团人共同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阐释。这就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贯彻兵团的各项制度、政策法规,不断加快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创新兵团社会治理管理体系,构筑兵团人丰富的精神家园,努力培育和强化兵团人的奉献意识、大局意识、感恩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思想。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为人民服务体现在国家层面的人民至上、社会层面的以人为本和公民层面的与人为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价值追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和根本内容。兵团精神是在牢记关于“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做好事”的指示、自觉服务新疆各族群众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以国家利益为重和甘于奉献的奋斗中不断升华的,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为人民服务,既能包含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社会的性质特征,又能涵盖反映社会生活基本道德规范层面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为人民服务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在肩负着屯垦戍边使命的同时,始终坚持为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思想,切实维护着新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基本内容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价值追求。兵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努力实现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最大幸福。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核心价值观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到兵团的各项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事务管理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行为准则之中,成为广大职工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条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干部职工之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前,兵团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和改革攻坚期,干部职工群众思想认识日趋多元活跃,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只有紧密联系实际,融入到兵团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才能真正使我们感知感悟、自觉践行。
关键词:少先队辅导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先队员;影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10-02
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教育要从孩子抓起,通过少先队组织影响广大少先队员的道德发展,决定未来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民众的道德素养。少先队组织是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成长的基地,这个“基地”的耕耘者就是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义不容辞地成了新一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
历经三个春夏秋冬,我校少先队大队部一直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开展各级各类少先队活动,在引领队员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一、利用媒体与网络,教育队员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近年来,针对独生子女自私自利现象,我校少先队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多次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引导队员们学会尊重生命,学会关爱他人。中队活动“今天,我当妈妈”“生命的出现”“让我们拉起手来”“我们是一家人,人人是主人”等,让每一个少先队员都通过全新的方式与途径了解生命来之不易。一次次采访,一个个情景剧,一段段网络视频都成了生动的教育素材。视频“剖腹产的妈妈”曾让平日调皮捣蛋的队员潸然泪下。
活动后,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牢牢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将各中队的活动视频制作成大型专题教育片《我懂了爱,我学会了爱》上传到各中队家长群,制定了《文明少先队员十准十不准》。队员们得到了心灵的净化与真爱的启迪。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队员们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体验到爱的伟大力量时,他们幼小的心便会更加纯洁、更加可爱。珍爱生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也便成了队员们生活中每日必做的事情。当我们看到这一喜人教育成果时,体验到了“爱才是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突破口”这句话的含义。
二、以行动为突破口,引领少先队员在文明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记心中”主题队日等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要求和“16字”要求牢记心中。双河镇第二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广泛、长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队日活动,“雷锋精神代代传”“儿童画征集”“体艺节”“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帮助引导广大少先队员牢记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争当美德小少年”雏鹰争章等实践体验活动。结合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在少先队日常活动中,我校大队部引导少先队员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内容与少先队活动课和雏鹰奖章更好地融合。各中队以雏鹰奖章为重要激励方式,在课内外、校内外广泛开展“争当美德小少年”雏鹰争章活动。广泛开展“手拉手”“志愿者”“献爱心”经典诵读礼仪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在暑假、寒假和节假日,大队部引导少先队员主动承担家务劳动,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自觉遵守社会上的文明行为公约。
三、坚持学习少先队礼仪,带动少先队组织文化的建设
第六次全国少代会要求我们:“在正面灌输中培养朴素感情;在文化熏陶中培养朴素感情;在实践体验中培养朴素感情;在分析对比中培养朴素感情。”也就是说,在少先队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天,我们着重研究少先队礼仪,因为它是最凸显少先队组织特质的文化要素,更因为规范的、常态的少先队礼仪教育与训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有效的方式。我校大队部坚持努力规范少先队礼仪,并帮助队员理解少先队礼仪的内涵,每月进行少先队知识和礼仪的培训活动。少先队员经历这样的过程,渐渐生成少先队组织意识,渐渐生成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在此必须强调:少先队礼仪的感染力,来源于少先队礼仪的规范化与常态化。
四、 打造品牌活动,带动少先队精神文化的建设
学校以“红领巾小组”“快乐体验”为突破口,全面打造少先队品牌文化,以提升少先队文化建设水平,努力提高队员素质。目前,学校拥有各具特色的红领巾社团,包括红领巾绘画组、红领巾广播组、红领巾音乐组、红领巾足球队、红领巾计算机组、红领巾书法组等,社团数量多达10个,类型涉及艺术、体育、科技、文学、综艺等。辅导员为了实现队员的共同理想、培养共同兴趣爱好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活动体验、阶段展示,小组指导老师渗透少先队队章指导。
同时,学校制订了《红领巾小组管理条例》,大家共同遵照执行。为了保证每一名队员经常参加红领巾小组的活动,各小组努力争取学校拨发经费,积极利用课间、课后时间,充分发挥小组阵地功能开展红领巾小但活动,做到指导老师辅导和发挥队员的主动性、创造性相结合,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得到锤炼,收获成长的酸甜苦辣,朝着成为“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的好公民的目标迈进。红领巾小组用无限的创意谱写出一支支和谐旋律,根植于每一位队员心中;用辛勤的汗水收获着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铺就了莘莘学子的成才之路。
五、结束语
总之,少先队辅导员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用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少先队工作。对队员们的教育,不能仅靠说教,也要营造一种氛围,进行文化的浸润,让队员们从中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实践证明,当独特的少先队文化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少先队组织就更具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深化少先队组织对少先队员的团结、教育、引导功能,更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文系“2015年度少先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奖作品。
参考文献:
[1]林恩涵.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中[J].中国职工教育,2012,(4).
[2]刘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J].黑龙江教育,2011,(6).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体育教学
作为教育事业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其发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呢?带着疑惑和思考,通过参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师形象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师德师风是教育之魂,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师形象。
二、形成热爱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体育教学教风
教书育人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把体育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这门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既具有学识魅力又具有人格魅力,深入把握体育课程的知识技能,深刻认识课程的内在规律和育人价值,使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1.备课时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钻研教法,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原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渊博的文化修养,研究教育理论,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把握教材、分析教材、备好教材、备好学生,提前准备好场地的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游戏,组织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
首先,我们要和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微笑,一声鼓励,一缕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充满乐观和自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动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在体育教学中,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价值观的引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采用灵活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课堂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创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体育教学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创新意识。”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运动技能,更要加强国家有关体育背景、体育知识、体育文化等的教育。创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体育文化教学的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远大志向,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