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访谈录

访谈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访谈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访谈录范文第1篇

TCM:对于网球人群的培养和开发。俱乐部如何去做才会更加有效?

刘卫国:一直以来,湖北洪山网球俱乐部都专门安排有两片场地是常年开班使用的,价格非常低廉,每次一般是8到10个人一班,大概是300元左右,16个课时。

朱新宇:我们搞的培训班16个小时去年是400元,今年会高一些,大概500元。

TCM:每次最终能坚持下来的人多吗?

刘卫国:能留下一两个人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可别小看这个数字,特别是起步阶段,野心不要太大。武汉甚至整个湖北地区,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水平都不低,此外我们俱乐部还处在闹市区,哪怕这样了,网球氛围都还要慢慢培养。近几年来,我们搞行业、企业的网球培训还是比较多的,这些公司或单位给员工的某些福利有时候用金钱很难来衡量,那工会动员并创造条件让员工打网球、买健康也是一种不错的途径。

TCM:组织培训班的时候,怎么把网球产品的销售渗透进去?我们知道。大家一向都反感直接推销的。

刘卫国:我们灌输的是网球文化,对于学员,我们一开始就强调袜子和鞋子是需要买稍微好一点的,毕竟保护好脚很关键。

朱新宇:我和他(刘卫国)一样,都会先告诉学员拍子先不要买太好的,甚至可以不买,我们可以提供。

刘卫国:一般到最后,学员会主动来向你咨询需要买什么样的球拍。有水平的教练,在球拍方面还是应该能给到学员建议的。

朱新宇:我也常常是碰到这样的情况,在培训班之后客户请求一起去买球拍。潘诚:运动产业链拉动是非常大的。我们最近搞免费两小时学球的训练营,先把你的网球兴趣培养起来了,不知不觉地你的网球装备也跟着配齐了,这一一下也有上千元。

TCM:论坛有人提到“网球团购”这个新概念。似乎都激起了你们的兴趣。

刘卫国:五年前如果你讲团购,估计都没有多少人关心这个话题。最近,淘宝网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谈合作,我还得研究一下这种新型的消费模式,不接受新观念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了。

潘诚:可以推出500元、200元这种团购的,就像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卡一样。比如200元学10次,如果他来学了一两次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他就会主动退出了。能留下来就有机会发展成为网球爱好者。

朱新宇:我准备要行动起来,推出休闲时段的团购卡了,场地空着也是空着,能把网球氛围培养起来才有出路。别看这平均下来10元左右的场地费用,等你来租拍、租球、租鞋甚至请教练时,这附加值不就有了吗?

2、蒋越

TCM:你曾经花了十万元左右请全国最好的销售大师来俱乐部讲课,这个花费有成效吗?

蒋越:我的工作团队就像茅塞顿开一样,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很值得。比如对教练员来说,听完课后他自己都有主动去销售这个意愿。其实这个做法风险也是巨大的,因为你把教练员水平提升上去了。不过我们做的是长线,与其说是希望留住教练还不如反过来:教练希望留在我们这里。如果教练为了500元或1000元就被人挖走了,这说明俱乐部本身也有问题。

TCM:教练员要去做推销吗?

蒋越:首先强调的是我们不是在培训推销员,我们也不是在卖东西,不是要把教练员的这一个小时卖出去。我们在做服务。这种结果也许会变成客户喜欢并认可我们的服务,延续他的消费。

TCM:教练费提成这部分。据说你很不赞同这个说法?

蒋越:我的根本概念是提成本身就很不合里。提成表明风险全是你的,利益全是他(教练)的。客人来我这里消费,并不是因为教练来,而是因为俱乐部而来的。客人来了,教练要跟你分成,如果客人不来了,教练赔钱吗?明显就是不对等的关系。

TCM:你的这种解释很少听到。

蒋越:这个概念从来就没有人传达过。俱乐部一定要给教练员一个发展远景,让他跟着你干是有奔头的,不是别人500元就能买走的,本事是长在自已身上的,有一天你真把自己锻炼出来了,自然会有人花大价钱来挖你的。

TCM:那教练员的待遇部分包括哪些内容呢?

蒋越:教练的工资表里大概是8到10个项目,包括有固定工资、保险、房租补贴、食品补贴、交通费报销、浮动工资、课时奖金等。分析市场上的教练,他们骑摩托车上班,风里来雨里去的,关节炎都很普遍。上海的天气每年大概有200天可以打室外,冷的冷热的热,教练很多时候都灰头土脸的,除了衣食住行,一个月也所剩无几,我们这里工作条件好,这些账一算就有了。

TCM:你给教练传达的是什么样的理念让他们信服?

蒋越:一个教练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他一对一教学每天4到6小时后就没法教了。我们靠的是强大的教练团队。比如场地经营,我们看的是每个小时单片场产生的价值,所以总是开大班提高利用率。我提倡不要苦干,教练是分教学和教练陪打,教练可以尽量通过教学来带动更多的人数。比如教小孩的课程,一片场地可以分成四片场,多的时候有16人在打球,如果每个小孩100元,这里就产生1600元的产值,相当于好几片场的收益了。

TCM:目前俱乐部的效益怎么样?

蒋越:刚刚开发了30%-40%,如果做得更深入更优质,翻个三倍没有问题。我们做的是精品,走高端路线。如果把这个服务做好了,以高端带动低端就更好做了。

3、邵军 周晓黎

TCM:目前俱乐部最大的收入主要来自哪方面?

周晓黎:会员卡的销售以及赛事的收入。因为刚开馆不久,也一直在摸索之中。

邵军:我们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是场地费,我想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俱乐部都还是这样的情况。今后俱乐部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会费,赞助,培训、活动举办等收入会大幅度增加。

TCM:你觉得俱乐部经营最大的难题在哪里?

周晓黎:就我们宁波来说,最大的难题还是在网球人口的培养及推广方面还远远不够。

邵军:在网球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后,我已经算是拥有不少网球资源了,可还是在为俱乐部拉赞助而疲于奔命。杭州的网球氛围在城西比较集中,而我这里是杭州江干区,仍处于开发状态中,居民入住率不是很高,每月数万月的运营费用还是蛮大的一笔开支。

TCM:当下有没有一些能帮助俱乐部解决这些难题的现成方法?

周晓黎:对于一个二线城市的网球经营者来说这些难题是显而易见的,加上人口培养的周期长、推广难度大,势必需要经营者有良好的心态,打持久战的准备。通过组织赛事,承接比赛、开展各类培训班、夏令营以及各种形式的主题促销活动等来倡导网球运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TCM:你身处城市的网球俱乐部有什么基本特点?

周晓黎:宁波网球俱乐部形式已经有

初步规模,基本进行每周的固定训练,有个别专属的教练进行定性动作的训练,或组队参加省内的比赛;基本有固定的场地,但作为俱乐部的推广市场行为很少。

邵军:由于我这边场地条件的限制决定了无法承办大型的赛事。但是每年我都举办30到50场低水平的小比赛。这些比赛对于那些刚刚学会基本功的网球爱好者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如果他们被高手三下两下就打败了,他们会有很强烈的挫败感,而3.0水平的比赛对他们来说就非常合理。

TCM:你觉得中国网球俱乐部目前的情况哪些是急需改进的?

周晓黎: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和推广工作。

邵军:培养培养人口和培育网球市场是需要耐心的,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TCM:推动俱乐部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邵军:健身、交友等需求是推动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因素。俱乐部由最初的仅靠收场租费的原始经营模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青少年培训为主要特色,会员制(高端人群)俱乐部,举办活动为特色等。

周晓黎:市场运作的框架和执行。

TCM:你觉得中国网球俱乐部真正实现会员制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周晓黎:要逐步、分阶段来走,不能操之过急,要加强统筹和一定力度的执行。

邵军:真正会员制的俱乐部在5年之内就可以到来。

4、何翔

TCM:据我了解,贵阳的网球氛围营造得相当不错,业余这个群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能否介绍一下业余网球爱好者他们是怎么开展活动的?

何翔:贵阳由于没有网球专业队,网球运动完全是靠业余选手来推广。打网球是很健康的,但关键还靠民间组织来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

TCM:贵阳网协的许朗主席是一位很热心的网球推广人,他为贵阳网球的发展做了很大的努力。能否介绍一下在许主席的带领下,贵阳网球的氛围和开展情况。

何翔:贵阳有诱人的美食、独特的风情、灵秀的山水,这里有怡人的环境、温润的天气,因此有着“避暑之都”的美称。“爽爽的贵阳”那是对它最恰当不过的总结。在这样的环境下打网球是一种享受。贵阳市这几年群众体育开展非常快,人们热衷于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网球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中国金花在屡次取得好成绩,这对群众体育推动很火。贵阳网协2005年成立之后,组织了很多活动和比赛,比如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的“三八节”家庭杯比赛,去年约有70多个家庭参加。10年前贵阳不到十片球场,如今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七八十片了。另外,我们也组队参加全国性的大型比赛,比如水井坊杯就参加了6届。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已经承办两届,今年还将继续。

TCM:贵阳有一点很奇怪,业余网球开展得不错,但是俱乐部却不太成型,这是什么原因?

何翔:之前成立俱乐部是从网络兴起的,也是借鉴了其它俱乐部的模式。从一开始我们建立的俱乐部就是非盈利性质的,而且不限制参加人员的技术等级,无论是会打网球还是不会,都可以参与活动。参加人员从开始6、7人发展到100多人,活动也非常丰富多彩。后来由于场地限制、活动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俱乐部解散。

TCM:虽然说贵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自己的专业队,业余却开展得很好,在业余的推动下,组建专业队是否有可能实现?

何翔:贵阳组建专业队肯定能实现,但目前由于贵阳的网球氛围还没有达到其它大城市的水平,想组建专业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资金。专业网球运动是需要投入的,也就是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

访谈录范文第2篇

在概念上,比较难以从正面来界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因为幸福感主要是与价值、意义相关联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把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出来,不是因为教师已经具备了幸福感的问题,而是相反,许多教师可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幸福感。在教育工作中,我们看到应试教育给孩子们带来了压力,可以说,反过来看,是很多教师丧失职业幸福感现象的反映。

您觉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表现在工作目的上。如果按照我们说的劳动异化理论来说,教师劳动本身的过程是令人愉快的。教师工作过程以及他的目标,应该是他自己内心所要追求的,而不是这之外的东西。比如说,今天上完了一节课就“熬”掉了一节课;今年第一个月的课上完了,就能拿到一个月的奖金,这则是之外的东西。教师工作的过程与目标是一致的,而且是教师自身认同这种工作,愿意认真去做,这可能是教师幸福感的最重要来源。

其次,教师的幸福感表现在教师对待工作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方面。实际上,不仅是教师职业,任何一项工作,我们在从事它的时候会有幸福感,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能够得到发挥。如果在工作中,教师从事工作的能力能够得到发挥,他的个性和才能可以很好地得以展现与张扬,不受挫,不受阻,自然就会表现出一种职业的幸福感。

第三,教师工作的环境是愉悦的。整个工作中,不管是校长、教师,还是学生,教师感觉与他们的相处是愉快的,愿意跟他们在一起。

从我的研究和我的个人经验来看,主要是这三条。当然还有一些外在的东西,比如说嗓子哑了,有含片;中午回不了家,困的时候,有个床可以靠靠,可以休息;还有就是读学生的好论文的时候有幸福感。

与其他职业相比,比如说与医生和律师相比。您认为,教师的幸福感有哪些特征呢?

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是在与快乐、单纯和上进的一类人群打交道。学生是快乐、单纯与上进的,即使是大学生和硕士生,他们和有官司的人、身患重病的人是很不一样的,这点是其他职业不能替代的。

还有就是时尚。跟学生在一起,教师更时尚一些,学生代表着比教师更年轻、比教师有活力、思维比教师更敏捷的一群人。在很多方面,学生可以引领教师,带着教师赶上时代的潮流。和学生相比,打官司的人不时尚,医院的病人不时尚。

另外,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很不同,比如说与医生和律师相比,后者更多的是凭借其所谓的自己的专业性技术来影响人,虽然教师这个职业也需要靠专业性技术来影响人,但是更多的是靠他们的思想、情感、知识来产生影响,和另外一个成长中的个体全面互动。由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工作的周期性是比较长的,一个官司拖不了6年,而跟孩子在一起可能有6年。持续地与人相交、相处、相互理解,相互认同也好、相互磨擦也好,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现在很多人提到教师在工作中没有感受到幸福,常常有抱怨。那么,请您结合实践,分析一下目前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状况。

关于目前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不能简单地下结论。目前不限于教师行业,对各行各业来说,因社会转型而对效能和业绩考核的强调、现代化快节奏的冲击、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等的影响,打破了比较宽松、不过分追求效能的这一外在环境,使得教师幸福感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复杂的情况。但是现在的教师可能会有其他幸福感的增长点,比如说在教研产品的开发方面,学会制作flash等,用现代化手段制作教学课件等。再如,当前家长越发重视教育,希望自己孩子好好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家长实现他们的梦想,帮助他们的孩子考上大学,这可能也是一种幸福感。不同的时代,教师幸福感是不一样的。

目前有些教师有严重的厌教心理和职业倦怠感,您认为,我们现在大力加强对教师幸福感的关注对于教师的成长有何意义呢?

当前一些教师没有幸福感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目前的教育工作是他们不愿意做的。比如说,教师愿意教学生,但是教师并不愿意只教学生应付考试教师愿意全面地影响学生,可是应试教育要求他更多地关注考试,或者要求教师具有帮助学生应考的那点才能,而展现不出他们的全部才能,因此,可以说应试教育限制教师才能的全面发挥。另外,学校在管理、考评教师的时候,不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以学生的考试和分数来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这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有一种不安全感,始终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中,当然就感觉不出作为教师的幸福感了。当前关注教师的幸福感,就是要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有一定的自由度,使其能充分发挥潜能,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个性,成为有特色与特长的教师。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充分展现出其才能与情感,表现出对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极大兴趣,会充满热情地去上好每一堂课,去关注和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体现出作为教师的成就感。

请您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为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做出努力?

第一,为教师创设友善的学校氛围。我在开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项目时,发现一些教师抱怨道,“让我们爱学生,可是我们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由此可以简单地推论出,对于一个得不到关爱和幸福感的教师,如何要求他去爱学生呢?因此,在进行校长培训时,我们增加了一项内容是“营造一种友善的学校氛围”,目的就是尊重和激励教师,让其感到愉快、幸福、安全、充实。教师如果没有身处于友善、平和与安全的环境中,这会影响他的心理感受,这样的心理感受是不可能让教师感到幸福的,更不可能让教师培养学生的幸福。因而,可以说教师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营造的。

第二,社会应该尊敬教师。社会上一些人将教师比喻为“眼镜蛇”等情况是不尊敬教师的表现,会伤到教师的自尊。没有社会的尊敬,教师很难得到幸福感;哪怕教师得到一些钱,也不会有幸福感的。

第三,媒体正面、客观地报道教师工作。当前一些媒体只抓些热点,进行炒作;而且从点推向面,由个别推向普遍,如一个教师对学生不好,就认为一个地方或所有教师都是这样的;一个学校乱收费,就分析一些学校或所有学校都乱收费。这种情况是

不好的,反而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媒体应该客观和正面地报道,树立对教师的客观和公正的社会评价。

第四,教师个人因素。教师个人经验是一个方面。教师的经验影响其能否处理好各种关系与问题,例如学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这对教师的幸福也是有影响的。另外,与教师个人价值观也有关系,如有些教师看什么都不快乐,当教师不幸福,当售货员也不快乐。

有些教师认为当教师没有意思。这一个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发现学生的变化和成长。学生的变化和成长在教学工作中很常见,如去年某一学生可能还不是很高,但是今年可能快长到教师的肩了;在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只可能教会学生学会写横撇竖折,经过进一步教导,他竟然会造句子或写作文了。而有些教师没有看到这一点。这可能与教师是否认同教师这个职业有关,同时也与教师的天性有关。有些人可能适合去做服装设计工作,服装设计的一点一画使其将思想实现在服装上,这样他就会很满足。有些人可能天性适合当教师,可能认为即使学生问的一些极其天真的问题也是很有趣的。我就喜欢当老师。我教过小学,在教小学时,刚开始的时候,一到放学时学生就背着书包跟着我走,这可能是他不知道放学是怎么回事。但是十来天后,学生就不会了,因为他们对“放学”有认识了,这就是变化,让我感到很高兴。因而,可以说,要对工作的对象感兴趣,充满好奇、愿意去探究和介入,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学生变化和成长,这是很重要的。

但是,当老师有时也是很累的,也会碰到尴尬和不愉快的事,这些情况会影响教师的幸福。例如,教师经常很努力,而他所教的学生成绩很低,而且有时这种情况可能是对学生成绩评价不公正或不全面引起的。但是面对诸如此类的情况,教师经过一段时间,应该学会化解。当然,能不能够化解这些事情与教师专业成长时间和处境是有关系的。我认为,所谓幸福感是经过各种挫折能够比较自如、保持比较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而且还有一些新发现和新感觉。幸福感不是没有挫折,没有困难,而是把天天碰到的困难和挫折化作“唉,没事儿,过得去”的这种正向、积极的态度中,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能动地发挥自己去应对的过程就是幸福。

郑老师,您已经从教20多年了,桃李满天下,您的很多学生都说,您总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和充满热情。我想,在这些背后,您肯定有一种作为教师的幸福感,能不能请您具体谈谈您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感。

我从事教师工作可能跟我的开朗和乐观的性格特点是有关的。从事教师职业,也与我的人生经验和所受的师范教育有关。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对我来说,很重要的是碰到很多优秀的老师,她们对我的成长产生有很大的影响。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甚至与其他各个行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这可能也侥我有幸福的感觉。另外一个原因,如果你有心去留意,你还是能够看到,比如说,经过5年,我可能老了,可是如果跟学生在一起,就发现学生在成长,这样永远能够看到一个向上的生命,他在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成熟,他的性格、体质、外貌,随着知识的增长,随着他的年龄在成熟。能够看见他成长的过程,就像看见一个幼芽在成长,看见一朵花,从花蕾到开放的过程,即使和你任何相干都没有,你都会很幸福、很高兴。或者说,就像医生看到一个病危的人活过来的那种感觉。当教师,就是即使不对学生产生影响,但是能看见充满生命生机的学生,在学生成长这一段最精彩的岁月伴随着他们走,看到他们开花结果,看见他们成长,会产生一种移情,也是一种内心的喜悦。也就是说,我在欣赏最有生命力的学生在成长,就觉得很幸福。而实际上,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作为教师会培了一把土,浇了一点水,甚至在他们可能歪的时候,扶了一下,可能就起了这么一点点作用,会有更为幸福的感受。另外一个方面的幸福源于师生关系。比起许多复杂的、甚至现在被一些不良风气影响的各种关系来说,我认为师生关系还是最纯洁的。这些都是幸福感的原因,也是我作为一个教师拥有幸福感的原因。

最后,您能否与广大教师说说,作为一个教师来说,应该怎样做才能获得教师幸福感呢?

在这一方面,我只是谈谈我自己个人的一些看法。珍惜自己,然后再珍惜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的兴趣,尊重自己,可能才会有幸福。幸福感是由衷的、发自内心的。这个事情你愿意做,而且这个事情也能够让你被选,展示出来,这本来就是幸福。所以,应该重视这样的工作,而不要太多地去批评,去抱怨,太多地为工作之外的其他东西抱怨,比如说,一些他人的评价呀,金钱呀等。发牢骚太多,把精力和时间搁在上面就永远没有幸福。

另外,在做教师的过程中,不要永远做一个被雇者,被动的角色,要充当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发挥自我能动性的角色,我觉得这样就能够幸福。比如说,在三个人当中,如果一位人是属于边缘化的,是冷眼者、旁观者,那么他就是那个不幸福的人。但是,哪怕是一万个人的事情,如果这个人是能够积极地参与的那个人,即使是参与一万个人或十万个人共同参与的活动,而他只是其中的一个人,那么也会幸福。英文中所谓的involving不是在外观者,而是积极地参与其中,我觉得有幸福感的人几乎都是这样的。有些时候,是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际当中的主动沟通,在工作中主动地尝试,主动去创造,这些都是幸福感的来源。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把潜在的东西发挥出来,才有幸福。就像小孩子主动去尝试的东西,就是遇到了挫折,他是不会哭的,而如果说,他走到一个地方不小心摔了,是砖的原因,或者那个地方砸了他,他就会哇哇地大哭起来。这就是一个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感来说,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访谈录范文第3篇

地点:济南市锦缠街小学

郑修洋:辛泽曌请问你平时都干什么?

辛泽曌:我平时玩游戏、看电视、读书。

郑修洋:你平时都玩什么电脑游戏?

辛泽曌:弹弹堂、大鱼吃小鱼、穿越火线等。

郑修洋:那辛泽曌你平时都看什么电视节目?

辛泽曌:功夫熊猫、奶油森林、宫、狮子王、冰河世纪……

辛泽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功夫熊猫的内容和人物特征吧。功夫熊猫里有阿宝、残豹、阿宝的爸爸、阿宝的师兄师姐、师傅。阿宝长的胖胖的是个熊猫、它的师傅是个狸猫,他的师兄师姐是,一个老虎师姐,一个螳螂师兄,一个仙鹤师哥,一个青蛇师兄。一个又矮又小的爸爸。内容是:一天阿宝梦见自己成了神龙大侠在与坏人打斗,最后被叫醒了。阿宝听到了山上要选举神龙大侠,因为来晚了没有进去,他想了许多办法,最后他坐着烟花进去了,被龟仙人选为神龙大侠。然后他和师父一起练功。之后残豹越狱要来夺取神龙宝典,最后被阿宝打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成了真正的神龙大侠。

郑修洋:那你平时都看什么书?

访谈录范文第4篇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

《教育咨询与观察》:德院长,您好。10月10日,《赤峰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已正式向全校公布了,作为规划写作小组的组长,能谈谈您现在的感受吗?

德院长:说到感受,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感到如释重负;同时又感到任重而道远。

根据《赤峰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写作组负责学校总体规划的编写工作。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是“十三五”期间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是各个子规划的基本依据,既包含对学校“十二五”的客观总结,对学校当前面临新形势的准确分析,也包含“十三五”期间学校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组织上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写作组,作为组长,我深感责任之重大。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下,“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写任务终于圆满完成,我确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想到学校“十三五”的建设目标和发展任务,想到学校面临的良好契机和诸多挑战,我又觉得还不能松劲儿,“十三五”的建设和改革才刚刚起步,宏伟的目标需要扎实的行动来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教育咨询与观察》:德院长,听说学校“十三五”规划的编写工作前后持续了近两年,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编写过程吗?

德院长:2014年12月15日,《赤峰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经学校党委二届十八次会议讨论通过,这可视为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写工作的起点;2016年9月30日,《赤峰W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经学校党委二届四十四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这可视为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写工作的终点,前后持续了21个月有余。

2015年5月,写作组成员赴上海参加了为期2天的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交流研讨会,全面了解了国家对于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基本要求,为编写“十三五”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5年7月,学校出台了《赤峰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工作方案》,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工作,并形成了《赤峰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为编写“十三五”规划提供了现实依据。

“十三五”规划的编写并非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讨论、多次修改才最终定稿的。学校主要领导对于规划编制工作高度关注,亲自参与,曾多次召开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研究讨论规划编制工作,对“十三五”的建设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并组织召开多次座谈会向学校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正是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写作组的不懈努力,“十三五”规划才能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可以说,“十三五”规划凝结着全校教职员工的心血,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的关系

《教育咨询与观察》:德院长,“十三五”规划中对“十二五”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您能介绍一下学校“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之间的关系吗?

德院长:“十二五”是学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学校积极调整办学思路,主动争取自治区和赤峰市党委政府支持,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合作,着力提升内涵建设水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为建设应用型综合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访谈录范文第5篇

孟京辉、崔健、姜文、贾樟柯、谭盾、刘小东、王小帅……这一连串既熟悉又新锐的名字,他们背后代表着一代人艺术创作的成熟与鲜明的个性语言,这就是60后艺术价值。让我们透过着这些光辉成就去探讨这个社会群体,看看他们在想什么,想要说什么,来揭开他们个体形成的秘密。从这里开始,让人们了解60后,了解60后的艺术,以及他们的真正价值。

陈明:我一直想策划一个关于60后艺术的活动,但千头万绪,不知何时才能开始,就拖了下来,随着我每天和这个年代的艺术家聊天,突然给了我一个灵感,何不把这些谈话记录下来,用最直接的方法开始,于是,我开始记录了今天与艺术家石良的一段对话(前几段没记,可惜不能分享,向大家致歉,就这么开始吧……)

石良:在一个时代背景中,我观察一个艺术家,看的是他的敏感点在哪。我听朝戈说过一句话(注:1990年朝戈创作他的代表作《敏感者》,他把那个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提炼出来了,尽管他是通过他熟悉的一个形象提炼出来的,但有这样的代表性特性。比如陈丹青的《组画》,罗中立的《父亲》,实际上都有这样的价值在里面,他们把那个时代的核心问题提炼出来。我觉得好的艺术家要找到这个社会和时代中他最关乎的一个问题,或者是最致命的东西,就是你要知道痛点在哪儿。实际上在这个痛点里,你不需要去说教,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和表达。在前段时间我就想怎么能在我自己的表达里,不再是一个无奈的延续,能够有一个更深层的建构。我觉得这是中国人最欠缺的,我觉得是一个精神和情感包括一个灵魂的归属问题,这也不光是中国人,从占至今人类都有的。但是我认为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在中国变得那么特殊,在整个灵魂上缺少一种附属感,这是中国人集体的缺失。

陈明:我回忆了一下你这两个人的历史(注:石良作品中以“两个人”为基本主体)。我在唐炬那儿看到一幅你90年代画的画(注:石良作品《活在当下》)一男一女站在阳台上的那种状态,然后再到前两年看到2000年左右画的那个一男一女非常现实的状态,然后再看到今天的你(注:2010年作品中仍旧是一男一女两个人的符号)的两个符号,这种发展,你们人物的状态和心理的状态和它那个整个传达出来的那种符号都是随着观念的提升,即认识问题的深刻,一点点的提炼而在提升,表现中人物的状态也是跟着时代在走,从最早那种小青年那种嬉皮,半茫然半嘲讽那种,然后到前面那种特别荒诞,甚至是有点活在当下那种,到现在又开始有一种精神上的更成熟老辣的那种思想渗透,我觉得这种变化挺有意思的。

石良:其实我觉得咱们那时候,如果抛却世俗的那种诱惑,每天都希望自己活得好一点,每天都希望自己活得成功一点,我现在并不是有意制造什么,我确实对一些东西不感兴趣。为什么呢,实际上我们到了这个年龄,世界是怎么回事大体有了了解,艺术是怎么回事,我们也清楚了,我们是怎么回事我们也清楚了,我们有几斤几两我们也清楚,我们差在哪儿我们强在哪,我们还有什么可能性,这都清楚。就两点,一种是寒了心了,死了心了,起码我就属于活得好一点的,那就能给人提供一种所谓的服务嘛。还有一种是什么呢,就是艺术对我来讲,不是我对别人提供服务,实际上是我对世界的一种认知,理解和一种表达,只关乎我个人,那在关乎我个人的前提下面,有人认同喜欢了,那你就去拥有,如果你不喜欢我也无所谓,其实这是有不同的,不是和艺术有关的问题,实际上是个^价值观上的问题,就是你要活成什么样,你在有生之年自己要干点什么,这是我认为挺重要的,因为你再有钱再成功,社会E也有人比你混得要好。我认为一个艺术家真不能把乐趣和虚荣建立在这上。我们在人家面前,人家尊重我们,不在于你比人家有钱,有钱的人在我们面前很尊重我们,因为他认为你是艺术家,尊重的是艺术,你是沾了艺术的光,你只是从事了这个工作。但是你是不是一个真正好的艺术家,其实我总觉得到最后大家会给你一个中肯的评价,这不是说你曾经卖过多贵或怎样。我认为艺术的初哀或者你在艺术里面最原始的动机是什么东西,这是我们在艺术方面尊重一个艺术家的前提,这是第一。第二就是你个人独特的魅九有没有让我们折服。譬如毛焰,从毛焰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用了最大的心智,包括他自己潜在的才华,都调动起来,在他全新的感觉上去弄,他的画显然不是为了卖的,他完全是自己的兴趣,你觉得他是很纯粹。比如说冷军,他拿出了这么大的热情,恨不得把性命都搭进去干一件事,人家的价值自然也应该得到尊重,冷军的画,我认为是他不想卖的画,他完全是个人兴趣出发的。在初级阶段得到认可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个事来去谴责收藏家和艺术家,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点。收藏家以后怎么去看这个事,我认为要尊重现阶段一些好的艺术家,拥有一种独特的语言,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我们到了这把年纪,我觉得不管是艺术创作上还是在自己的事中,都应注重一些东西,我们仔细看每一代人,他真真正正在过程里并不清楚,但若干年回头去看的时候,这些人在一代人里有他独特的特点。

陈:就很清晰了。

石良:但实际上,我们在这个年龄段,我们回头看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早已结束了好奇、困惑、无知的痕迹。我们独立的判断和独立的精神价值,在我们年龄里面早已出来了,但有一点,就是我们这代人在以个体呈现的时候,都很优秀,但没有人做过把整体一代放在一起,去问鼎的事。就是只能一旦提出一代,后面的所有断代,似乎按照这个模式就下来了,这个只能是在一个时间的概念上,时间的节点上把每代人出生的节点区别开,但是真在文化特征上,艺术面貌上,去做一个梳理,做一个甄别,做一个判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来做这个,我就觉得你应该做的事,第一,我们首先要把这点提炼出来,在整个这个所谓的艺术界里边,开始对这个事物有个好的认识。而不是想到了刘晓东,想到了秦东旺下乡,他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背景,就是他们在共同的背景下有各自不同的点,这一代人和以往的艺术史上的艺术家有着哪样的不同,不是个体上的不同,而是整代人的区别,是整个时代的变化,在变化本身有着国家和时代的特征在里边,但是和整个世界的关系,就是说我们的青年时代和整个东西就像个循环,你把它放在整个十七世纪俄国循环,实际上它是滞后了的艺术运动,但在俄国是有意义的,但是我们不要局限于这个东西。

陈:60后的这一代人具有自己创作的开始,从题材,手法,表现就不局限于中国本土阶段性的价值意义,而是面对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视野,起点更加国际化和永恒的意义去思考自己的艺术定位。

石良:譬如走出去,晓东、展望,他们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我是一个中国艺术家,已经没这个概念了,因为我是在这儿生活的,那么在这个环境现实中对我有这个触动,但是我的视野本身和我要表达的本身完全是很世界的,我觉得这点是一个非常标致性的,而且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只请艺术界的人,我们要把文学界、电影界、戏剧界、美术界,我们要找同年龄段的在不同领域的表达,来共同说明这一代人的建构,不仅仅是美术界的事儿,它是整个文化界的事儿。如果你只拿美术界说事,美术界只是一个小圈子是个小众艺术,我认为它不是大众艺术,然而我们放在一个大的视角里去,来认识这个问题,这样力量就大了。比如说电影,比如说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它其实是尊重现实的,在现实的表达中,如《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它是一个国际视野的表达,比如贾樟柯(注: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品《小五》,《三峡大移民》),他也是在讲自己的故事,但他绝不是把趣味局限在自己身上,而是有一个很深的背景在里面,譬如孟京辉(注:60后话剧导演,代表作:《恋爱的犀牛》)的话剧,他的实验小话剧。譬如文学界,铁凝、王小波这一代人,其实要讲就应该从王朔开始讲(注:王朔是50年代出生的,但他的文学创作具有60后启蒙性的意义)。

陈:这样60后的几个代表就都出来了。还有音乐界的崔健。

石良:还有谭盾。对,就我们这样一代从事艺术的创作者里,要守住艺术界这个点,但是我们想要一个横向的东西,没人破得了这个局的,研讨会一定不要拘于美术界,大家是60后的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来谈整个60后的艺术家的整个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来请艺术家来看我们美术界的油画所呈现出来的,大家给一个定语。这样美术界也可以到电影界去掺乎掺乎。

陈:这一代人成长环境本身就存在着这种跨界领域的互动,他们相互影响,相互衬托,比如贾樟柯与刘小东共同创作了电影《三峡移民》和油画《三峡大移民》。

石良:然后他们做活动,可以邀请我们美术界去参与。

陈:相互在不同领域看对方,给对方一个定义。

石良:这样可能会有意思。比如你看十九世纪的法国、俄国,他们所谓的沙龙不只是拘泥于油画是沙龙,他们还有搞小说的,作曲的。

石良:让我们变成这一代人的活动,是相互间的支撑,相互间的构建。就有意义了。

陈明:今天整好是60后访谈第一集,然后我就跨着界地访,聊,于是这条资料就呈现出来了,我们随说随播。

石良:姜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包括我的做皮,赵半狄的画,都有惊人的相似,你看王朔塑造的人物感,包括语言感,我们是用色彩去表述的,他们是用语言去表述的,但人物感和人物的整个状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陈明:这个问题,我和朱大可聊过,朱大可也特别有兴趣,他那会就想提这个概念,60后。但是这两年我没跟他接触,大的文化层面,请他来做一个梳理,让他把整个历史写一下。断代给分一下。

陈明:刚才我们已经聊到了文化系列怎么做,我就很清晰了,我脑子里的点还有那几个人物我们已经点到了就是这个中间的不断要做的事。

石良:首先我们要不断夯实60后艺术创作这个概念,夯实概念之后,让人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艺术的发展,它实际上是标志性地,是有影响性的,是整个艺术界的走向。我们尊重以往的艺术家和艺术的构建,但是时代是往前走的,那么我们本身的年龄段和积累,正是要在这个年龄段和时期发展作用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思想是把我们的情怀以及我们队文化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艺术和理解来为整个社会构建一个艺术上的影响力,这是要做的终极艺术,前期没有对你的一个基本认同和肯定,后面就是瞎掰,其实我们的情况就是在这儿。就是下一步在这点我们要夯实之后,说实在话,这点上每个艺术家的理想和情怀也都不一样,有的人更注重个人的建构,有的人则在注重个人建构的同时也注重社会的建构,对这个社会施加一些其他方面的影响力,甚至说是一种奉献,因为我觉得陈明咱们俩走的路和一般艺术家走的路还不太一样,

我们的社会经历本身还比较庞杂,有些思考和触角是一般艺术家所不清楚的,他们考虑的问题多是在一个点上,用艺术家的本能去思考一些问题,但是对社会和整个时代的理解和认识,可能这块不见得有那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