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议论文

初中议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议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议论文

初中议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议论文写作 边缘化 五字作文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是简单思维到较为复杂思维的过渡阶段,是形成自我思维,自我判断,进而形成个人观点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系列的“形成”中,学写议论文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有效形式。议论性写作的忽略,意味着理性思辨这一人的最重要能力的缺失,这必将严重妨碍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认认真真地做好议论文写作初始阶段的教学工作,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示例带动,告别神秘,初识议论

什么是议论文?过去,笔者总是拿着程式化的概念去给学生讲,结果是白忙活,学生越听越怕。为了解开初中学生写议论文的心结,我们不妨从学生熟悉、擅长、喜欢的入手,让学生对议论文有简单、准确而又深入浅出的认识。我问学生,“星期天应该不应该按照上学时间起床?”学生一下子炸了锅,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我趁势引导:先说出你的观点,再找你的理由,至少两个。学生们认真思索一番后,我叫了个同学回答问题。先请他陈述观点和理由,我写在黑板上,再让他详细发言……我让全班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评价和补充中去,最后,我这样总结:你的观点,你的根据,运用你的根据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就是议论文。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议论文不过如此。

二、示范练习,正确表达观点,合理寻找论据

议论是作者对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分析或评论,是一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表达方式。它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是是初中生学写议论文的主要障碍之一。结合初中生学识和思维的特点,形象生动、循序渐进、示范练习是这一环节学习的关键。学习议论初始阶段不必面面俱到,要先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观点,这是整个议论文写作的基石。训练是关键,尤其是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在实践中,我结合“星期天应该不应该按照上学时间起床”的例子,让学生表达观点,展示、纠正,修改、提高,直到拟出科学合理的中心论点。学习论据时同样结合前一示例,让学生掌握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同时要再举例子示范和练习,必要时可全组交流讨论,集思广益。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议论文论据寻找的一些规律和方法了。

三、化繁为简,学习论证

论证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式。初始阶段,论证学习同样不宜面面俱到,应该选择学生容易掌握并且使用广泛的论证方法进行指导。笔者认为应该从举例论证开始。先让学生学会怎样合理地叙述,再学习如何精当地议论。示范和练习同样是这个环节的关键。等到举例论证学生掌握了之后,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就可以逐个展开了。

四、收“死”放“活”,妙学结构

收“死”的意思是先让学生掌握并熟练使用一种简单的结构;放“活”的意思是逐步引导学生使用其他常用结构写作,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在实践中,我先从学生做容易掌握的例证并列式开始,明确提出“起”“承”“展”“转”“合”五字作文要求。“起”为第一段,要求学生切入论题,最后一句提出明确的中心论点。“承”为第二段,要求学生巧妙地详细阐述自己观点,为下文举例论证做铺垫。“展”为三四五段,要求每段一例,先叙述后议论,叙述要紧扣需要,议论要回扣论点。“转”“合”在开始阶段为一个部分,要求学生总结前文论证,重申观点,结束全文。等到学生写作达到一定水平受,这一部分就开始变为两个独立的段落,“转”字环节深化、升华,“合”字环节重申观点,响亮结尾。学生能够娴熟地使用这一结构之后,五字作文要求各环节稍微一变就是递进式,正反对比式等常用结构,学生掌握起来难度不大。

初中议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议论文;问题;对策

根据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教学自然成为作文教学的重点。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然而事实上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似乎又总是难以提高,这是因为作文教学出了问题。

1.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材料奇缺。在写议论文时,总喜欢援引陈景润、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常用事例,说理干干巴巴,欲说还休,甚至顾左右而言他。

1.2 论证无力。没有用分析性文字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缺乏逻辑力量与说服力,论证干瘪无力。

1.3 结论偏颇。学生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评价、取舍的时候,无法淘汰无效思路,结论片面,甚至荒谬。

2.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1 帮助学生巧妙积累写作素材,解除“无米之炊”的窘况。

在生活中、阅读中和写作中无处不有“米”,但是这些“米”往往不是现成的,而要教师启发学生的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去寻找。

“米”从生活中来。生活处处有作文的原始素材,就在眼前。要提高写作水平,就要随时随地注意细致地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从细微处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

“米”从阅读中来。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还需要广泛的阅读。在课外阅读时要把碰到的有价值的,写得精彩的名篇佳段,摘录下来,以便空闲时诵读。

“米”从动笔中来。身边备一个小日记本,或零星碎思,或突发感悟都要及时地记录下来,久而久之,聚腋成裘,自然形成丰富的作文“米库”。

2.2 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煮米”为“粥”。

学生积攒了一定数量的“米”后,也不是串联起来就可成文的,要像熬粥一样,把米放在锅里,用大火煮,文火,方能成喷香可口的“粥”。在“煮米”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以下方法:

原理渗透法:运用某一原理(哲理)来剖析例子进行说理从而联结论点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恰当的原理或哲理,所谓恰当,就是能在论点和例子之间架起桥梁。二是要先用原理分析例子(思维过程),然后让两者融为一体,构成分析的文字(行文过程)。

引用分析法:在举出例子之后,援引相关的名言、格言等,而后用一些衔接句子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说理方法。运用这种分析方法说理,关键在于引言要恰当,即与事例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分析能使材料更好地为观点服务。

由果溯因法:把例子看作“果”,用分析文字探求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即从因果关系上把论据和论点联结起来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说理,可以用“因为”开拓思路,当然这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例子与分析应当存在因果关系,而不是人为地强加上去的。

逆向设想法: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作反向假设,推测在这种虚拟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方法。逆向设想法的主体部分由假设复句构成,假设部分来源于论据(事例),推测部分服务于论点,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地虚拟。

对比评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

本质评述法:对事例进行深层挖掘,揭示其本质属性,从而阐发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把两者联结起来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说理,可以利用“不是……而是……”之类的句式,揭示论据的本质属性,再以此为内核展开概括的评述,从而证明论点。

2.3 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

要提高学生评价是非的能力,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辩证性、客观性等,同时教育学生确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如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要矛盾、全面看问题、从联系中认识事物、从发展变化中认识事物、运用内外因分析事物等。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

审题式:选择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材料,设计成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审题立意,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改错式:利用学生习作或报刊文章中思维失误的片断,作为学生评析修正的材料,让学生的思维在改错中得到训练。

评判式:以生活中的某类人、某件事、某件言论、某个现象为评判对象,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论辩式:选取足以引起学生思索和争论的命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防止重求异、轻求同,重横比、轻纵比等思维偏向,做到以理服人。

毫无疑义,思维训练的结果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评论是非的能力,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便能避免“以谬为正”的失误。

议论文写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获取素材的能力,又要有控制行文的工夫;既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这个运动轨迹,同时培养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从而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这样,学生才会创作出思路清晰、富有个性的议论文。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育学》刘永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8

[2] 《新语文教学研究》, 蔡伟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8

[3] 《议论文写作教程作》王天舒主编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6

初中议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议论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议论文写作能力是衡量一名初中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学生理论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尺。本文初中教育论文从议论文的教学特点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议论文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讨议论文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1. 深入浅出,掌握常识 议论文教学首先是讲授写作议论文的基本常识。一般要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议论文和立论、驳论两种形式,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论述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等。我在教学理论知识时的做法如下。

首先。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出话题。比如: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学校中的乱扔馒头饭菜等浪费现象,请同学们来谈一谈。学生们会给出自己的回答:生1: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浪费食物就是浪费父母的劳动,是对辛苦培养我们的父母的不尊重。生2:作为当代初中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反对浪费之风……。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实际上学生的这些发言就可以看作是议论文的引论部分,包含了论点。接着,我继续将话题引向深入。学生思维敏捷,举了很多例子他们的精彩发言,为后面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最后,进入正题——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实际上,学生刚才的发言已经包括了议论文的各个元素:论点、论据、论证,事例论据、道理论据皆有,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法等。在此基础上,我只稍作点拨,加以补充,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起单纯的理论化教学快得多、容易得多,也更激起他们学习议论文的兴趣。为以后议论文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结合例文学习基础常识 当学生认识了议论文的特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例如:议论文的要素、结构等。在教学生领会这些基础知识时,要与具体例文结合起来,从具体文章分析到总结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要让学生理解论点这个要素,我们就应让学生结合文章,先说一说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论点这一要素。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议论文的论点。依此类推,议论文的其他基础常识的教学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

3. 在实际中落实能力 议论文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为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将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会让他们的能力提高。结合实际训练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身边随处可以找到材料。在学校附近,经常可以听到刺耳的鞭炮声,这些声音使学生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对于这些,学生的体会较深。我们可以用这种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理由。这样,不但使学生议论文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落实、强化,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分辨能力。

4. 取题课文,模仿名作 经过以上三部分的训练。学生对议论文的每个部分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整篇的写作。但训练之初应让学生先从模仿开始。学生学写议论文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章法以至语言都能真正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写作议论文的很好途径。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及语文学习规律出发,夯实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同时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议论基本能力,议论的基本能力是社会实践的必要能力。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重点地经常指导学生训练,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

总之,议论文起步阶段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按序训练,讲求实效。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做文本的主宰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环境,具体地说,就是在全面把握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及时主动地采用“调、换、补”的三字策略,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社娥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谈》 《学周刊》 2012.04

初中议论文范文第4篇

(一)来自老师方面的原因

作为教学主体的老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质疑观、知识储备都会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产生影响。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着重于具体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学方法上老师总是把归纳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丧失了思维拓展能力,不利于质疑能力的培养。老师对来自学生的质疑不能很好的处理,同时老师的自身的知识储备有限也是影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原因。

(二)来自教材的原因

现行的数学教材展现的仍然是过多的公式、公理等纯数学知识,而很少提及这些公式、公理等纯数学知识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最终如何解决的。即使现有的数学与现实相联系,但因为人为对解题条件和数据进行了加工,而最终缺乏现实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评价方面的原因

目前的评价标准仍然是把考分作为唯一的标准。而考题是对书本知识的模仿和再现。这样的评价标准难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方面没有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

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与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与老师的质疑,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与理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古人训: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新的数学课程改革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认为质疑问难能力的高低是评判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积极的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

传统数学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导,是课堂的权威,而课本被认为是最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的书籍。许多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存在迷信“权威”和盲从的心理障碍。我们教师自身必须要意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变互动的一个过程。要让学生置身于平等、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他们才更乐意去思索、质疑。通过创设情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教统计调查的这一课程时,我运用“抢30”的游戏来体现机会均等和不均等。游戏规则是这样的:第一个人先说1或者1、2,第二个人则接着往下说一个或者两个数,然后再由第一个人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人每次说一个或两个数都行,但是不可以连续说三个数。谁先说到30,谁就赢得游戏。问:这个游戏公平吗?这个游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让学生全部都参到课堂上来。通过研究分析,我做了如下处理:首先,出示题目让学生分析。也许是30这个数有点大,同学们读后眼里都充满了疑问困惑。于是我提议将“抢30”改为“抢10”。同学们对此纷纷都表示赞同。问题1:“抢10“游戏公平么?接着,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建议由两位同学示范“抢10”的游戏,五局三胜制。一些想玩却没有把握的学生显得很犹豫,而一些胆大的同学已经纷纷举手要求示范。两位同学来到讲台前,一位同学从1开始说,这样一直交替到了10。两局之后,无论是台上同学还是台下的同学都发现了规律:要抢到10,就必须先抢到7。于是大家又开始想如何才能先抢到7。再玩两局之后,大家又发现:要抢到7必须要先抢到4。最后,游戏结束时,同学们都明白了:先说1的同学才能在游戏中获得胜利。为了让同学们都能深刻体验这个游戏,我又建议同桌的同学做。之后,我决定加大难度。“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试试‘抢30’怎么样?”我笑盈盈地建议到。“没问题!”同学们有了“抢10”游戏的经验都信心满满。这次通过四人一组的形式来探究。不久之后,各小组都先后表示找到了“抢30”获胜的秘诀。为了验证他们的秘诀,我也参与其中,由我开始说,同学们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先抢到了30。“哦!我们赢了!”同学们在兴奋地欢笑成一片。“老师,为什么在‘抢10’中要先数就能获胜,‘抢30’又要后数才能获胜呢?”一位男生表示了他的困惑。“对啊,为什么‘抢10’与‘抢30’会有不同的获胜的方法呢?这也在我的意料之外。同学们,你们觉得呢?”我也表达了我的困惑和想法。于是同学们继续分析研究“抢10”和“抢30”有什么区别?最后大家发现:原来抢数游戏本质上是一个是否被“3”整除的问题。由于10和30除以3后余数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就出现了差。最后,我建议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抢数游戏和身边的朋友或家人玩,他们对此的积极性更高了。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对学生的想法作出积极的鼓励,对他们的疑惑不要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质疑,激活他们的质疑意识。让他们乐于参与其中,自由地去探索、发现、质疑、验证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在课堂上自由地思索、自由地表达想法是受到鼓舞的,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

(二)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的质量

古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之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才是解决当前中学生质疑能力不足的根本之道。但质疑也要要求质量,不要为疑而问、一疑就问。要引导到学生自己解决疑问。那么高质量质疑的标准是什么呢?个人认为是高质量的疑问包括质疑的深度和广度,质疑的深度是指提出的每个问题都要使你更加接近你所寻找的正确答案;而质疑的广度是指质疑的范围不仅包括书本上的知识,还包括老师的观点和学生的观点。数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很多数学题目可以转化为与性质、定理相似的格式,从而达到计划计算的目睹。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比较分析已经学过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是否可以利用相似之处简化计算。例如在刚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求方程(x+1)2+6(x+1)+9=0的二次根。学生拿到题后开始计算,大多数学生计算的方法是:先把括号去掉,然后得出x2+6x+16=0,然后根据平方差公式求解。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了正确的解:x=-4。这时候,我温和地提醒学生到:“大家仔细想想看这道题有没有更加简便的算法?”一会儿后,有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个方程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先去括号然后再计算。”“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非常好”我刚说完。另一个学生就开始反驳:“我不这么认为,这个方程表面上与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什么联系,我们可以不可以把它转换化成与标准的完全平方公式或是平方差公式类似呢?”“这个想法很新颖。大家仔细看有没有什么发现?”我刚说完,另一个学生就站了起来,说:“老师,(x+1)这部分和书上完全平放公式似乎有点联系。如果把(x+1)整体换成另一个字母比如t,这个方程能写为(t+3)2=0这样一个完全平方公式。”“你的想法非常棒,为什么不我们不试试呢?”我鼓励到。当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把方程解出来之后,我点出了这道题的用意所在:“同学们,你们刚才用的这种方法在数学上被称为换元法。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换元将原来的方程简化,从而使计算变得简捷明了。”之后,我又将一些可以用换元法的变式题目出给学生做。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其学生们敢于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在以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更积极更主动的去参与教师所提出问题的解答,促进学生善于创新解题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初中议论文范文第5篇

每一个音乐教师无论在音乐事业上有没有伟大的成果,在每一个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的心里也是无比热爱音乐的。在新时代的音乐课堂中,更需要音乐教师拥有不一样的教学思维,将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传递给每一个中学生,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得到冲击和突破,不但对引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有所帮助,而且也充分利用了有效的资源。学生因为教师不一样的教学思维会发现音乐学习的乐趣,进而努力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音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让学生也同音乐教师一样,真真切切地喜欢上音乐,而不是仅仅为了上完这一门课程,也不是为了应付新型的教学模式。一个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是要对自己教授的课程充满激情的。如果教师首先具备了这种素质,课堂就可以做到充满艺术的情感。试想一下,音乐是通往人类心灵的有效途径,如果教师将学生的心灵情感打开了,那课堂自然而然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效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不能让学生以一种吊儿郎当的态度对待音乐课,这也当然不是说必须让学生一板一眼地听课,而是教师需要具备聚精会神和满腔热情的讲课态度。如果教师可以将自己这种对音乐的高涨情绪传递给学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每一位中学生认识到音乐教学中教师的热情,感受到热情教学的气氛。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热情,对学生的热情,会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才能与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在学生的精神成长历程上取得更好的促进效果。因此,将教师对音乐的热情思想和对学生教学的热情表达出来,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感染和熏陶是构建艺术教学的重要方针之一。

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实行区别教学

目前,从中学生的音乐水平来看,每一个学生的水平是不一样的。这表现在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期望比较高,从小让孩子接触乐器的学习。比如,钢琴、古筝、二胡的学习等,这是音乐教师在面对不同学生水平下比较常见的教学问题。学过钢琴等乐器的孩子,肯定在音节音律等多方面比一般没接触的学生学习速度要快得多,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形式,可以实行区别教学的方法。根据相关的调查分析得出,平均每一个班级都有两个或三个懂音律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小视的教学方法。有些班级在上音乐课前的五分钟内,个别出色的学生干部就能对教师要教授的歌曲唱给班级学生听,并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合唱。教师可以将这些学习能力比较强,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分配到每一个小组中去,让简单的教学转变成有合理搭配的教学,让个别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在北师大的音乐教材中,对于简谱的认识一节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来试讲的形式,最后由教师来补充或者改正学生讲解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之间的疑惑和不解可以大胆地讲出来,也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音乐艺术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合理的教学情形,发现和挖掘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音乐教材和地方特色,用听、说、唱、赏析的方式全面了解教材,掌握教材,做到教材和讲解的高度适应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