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枝清荷

一枝清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枝清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枝清荷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以法治班;以情治班;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05-02

班级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科学地进行班级管理,班级工作就会井然有序,班级生活就会丰富多彩,学习气氛浓厚,充满积极向上的不断创新的活力。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就以法治班和以情治班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法治班

以法治班,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以法治班是把一个班的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让大家有法可依。管理过程中,班委干部依法办事,也能很好地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怎样才能做到以法治班呢?首先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班委集体。一是必须选好、选准人员。班委干部是否选得准很重要,选准了,干起工作得心应手;选不准,就会给班级管理选成混乱,影响班级工作。在选择班委干部上,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指导思想。一方面,必须选择成绩好且有一定管理能力或是调皮但不乱来的同学;另一方面,必须选择愿意管事,敢于管事,肯动脑筋的同学。二是要加强培养锻炼。首先,要让他们明白担任班委干部是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希望和信任,是一个难得的锻炼自己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愿意管事;其次,要多给他们一些上台发言、表演节目和独立组织活动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胆量,并注意树立他们的威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做他们的后盾,让他们敢于管事;在他们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既要让他们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地积极完成任务,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让他们在总结中逐步成长,做到善于管事。再次,及时做好调整工作,保持班委的优化。对于那些起不到表率作用,不坚持原则,不公道正派的班委干部,要及时改选。这样,才能保证班级工作时时有人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会做事,事事能做好。

制定好班规班纪,并确保落到实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起了符合校情、班情的班规班纪,班级管理才能有法可依。在建章立制上,一是要慎重立“法”。班主任老师要深入班级实际,与学生打成一片,认真了解实际情况,倾听学生的呼声,认真分析学生来源、学习基础、人员构成、家庭情况等,对班情做到了如指掌,再结合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与班委干部一道集体制定班级法规——《班级管理操行评定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这样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切实有效。制定《细则》时,一定要充分突出它的操作性,便于班委干部贯彻落实。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细则》的制定,既要与学生干部商讨,又要征求多数同学的意见,并在班会上集体通过。这样,经集体通过形成的班规才更能对学生有约束力,才能增强他们遵守班规的自觉性。《细则》制定后,可确定适当的试行期,结合试行期内出现的情况,对班规予以修改完善。三是执法要严。《细则》一旦形成,就要狠抓落实。对首例违纪人员,及时妥善地处理,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对典型违纪事件,要搞典型教育;对倾向性违纪现象要堵源截流,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操作时,班主任必须做到五戒:一戒对班规班纪任意加码;二戒处事不公;三戒时紧时松;四戒以罚代管;五戒不对应奖惩。需要强调一点,就是对个别尤为特殊、不宜公开处理的事情,解决问题时方法要灵活,以免在处理问题时把自己逼到死角。以法治班固然重要,但是,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使是以法治班也不会收到最佳效果。

二、以情治班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生理的急剧变化,必然会引起心理上的困惑,以致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在此情况下,对学生时时处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故意以身试法,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以情治班,就是用爱去抚慰、感化学生焦躁的心灵,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使师生在情感上、心理上产生共鸣,达到互相理解,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保障以法从严治班的实现。那么,如何做到以情治班呢?

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时刻要把老师与学生置身于平等关系基础上,组织实施班级管理,既不能居高临下,要求学生唯命是从,也不能在遇到学生出现某些费解的事情时,在没有弄清原由时,无根据地怀疑学生的诚实,更不能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进行讽刺、责难、体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立、丰富的精神世界,都渴望尊重与鼓励。教师只要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就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主观意识的改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其次,要爱学生。爱因斯坦说过:“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只要用真情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能拥有化爱为教育的力量,就能收到奇妙的效果。

一枝清荷范文第2篇

麦氏多年来推出不少著作,并经常接受主流媒体的访问及主持玄学节目,深受海内外欢迎。玲玲老师微博:.cn/88mailingling

常言道“男女大不同”,来找我算命的客人,男和女关注的重点也确实可分为两类:男性往往爱问事业运势,女性则追问姻缘发展。

当然,事情总有例外,男性也不是全不关注感情事宜的,像年前我遇到一位老朋友P君,他便跟我提起自己有了感情烦恼。

P君结婚接近二十年,一直和太太感情要好。两人结婚之初,P君只是贸易公司里的一名主管,后来他得到太太的支持,决心辞职不干,拿了两人的大部分积蓄做起小生意来。最初几年,业绩不太顺遂,太太又生了孩子,经济负担实在很重,但P君的妻子毫无怨言,更不停鼓励他努力下去。终于,生意逐渐走上轨道。近十年的发展更是愈来愈好,经济能力自然也相当不俗了。

让P君困扰的是,他发现过去一年和太太的感情起了变化。他说从前即使有女孩投怀送抱,他也没有出轨。但他觉得和太太的话题愈来愈少,一切太规律,回到家里总是有点沉闷,于是最近几个月开始多了应酬,少了回家……P君觉得这样下去一定会影响夫妻感情,他实在不想辜负“糟糠之妻”,于是问我有什么解救之法。

虽然P君没有明言,但我想他应该对其他人动了心,所以才陷入思想的挣扎。我跟P君说,男人财运愈好,桃花便愈旺,在玄学里是不争的事实。P君财运近十年都十分畅旺,桃花方面自然不消说了。不过P君命中有官星,颇有自律性,所以不容易“行差踏错”。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P君跟我见面的那一年,正是流年出现“天合地合”之时。所谓“天合地合”,是指天干和地支都分别与流年相合,不论男女,这一年的感情都容易出现变化。单身者可能会遇到对象,也有些人会在这年份结婚或分手;如果结了婚,尤其男性,就要慎防此年有重婚之象,即发生婚外情了。

幸好,流年天合地合只是一年的运势,处理得宜,其实不会有大问题。我告诉P君,这一年的夫妻感情运确实不太好,但外边也只属露水情缘,实在不值得把多年以来甘苦与共的家庭押下去。P君是明智之人,他当然听得懂我的话,虽然不太作声,但我想他既然把此事一直记挂在心,证明他和太太的感情实在深厚,聪明的他绝对不会以小博大。

其实人生长路漫漫,夫妻感情也总有高有低;像遇上天合地合之年,其实不妨选择聚少离多的方式,或者安排自己多去公干也可以减低对感情的冲击。所谓“小别胜新婚”,这句话对老夫老妻也管用呢u

TIPS:婚外情几率

(1) 看正财与偏财

男性命格中,财星代表配偶。而在命盘里,财星亦分正财与偏财两种。正财指正妻,偏财指妾侍。正财或偏财多,当然不用担心衣食,但命格中两者太重皆容易令人四处留情,婚外情风险便相当高。

一枝清荷范文第3篇

这种“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供求矛盾突出,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非常短缺。二是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高层次、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捉襟见肘。三是人才资源配置无序。区域、产业等分布不尽合理,“一圈”较“两翼”人才密度大,汽摩、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人才短缺。四是人才效益当量偏低。重庆三次产业的人才效益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人才当量远远落后于先进省市。

要突破这些困局,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打造“孔雀巴渝飞”的宜聚之城。

第一,要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引进、使用、留住人才至关重要。一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精心编制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实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类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重点实施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十大关键领域人才支撑计划。二是构建人才合理布局。实施“一圈”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推动优秀人才向区域内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加速集聚;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人才一体化开发;促进城乡人才、“一圈两翼”人才双向流动、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立足西部、紧依沿海港澳,面向世界的人才交流新格局。三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全面清理各类人才政策,本着全面、系统、配套的原则,建立覆盖面广、创新性强、吸引力大的人事政策法规体系,不断优化选任、招聘、培训、检测、评估、考核等环节,努力实现政策最优、法规最优,为实现“人才高地”固本强基。

第二,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国务院在2009年3号文件中明确要求重庆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当前一定要抓住因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高层次人才转移的契机,制订并立即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方案,积极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外国专家;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大规模引进科技、商务、金融、城市和企业管理人才;通过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建立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制度,鼓励他们来渝设立总部、研发中心,以研究室、实验室、创作室、工作室、技师工作站以及研发机构等多种方式加大引才力度;在市外设立研究机构或与市外研究机构进行联合项目研究;支持本市企业在国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开发利用当地人才资源;发挥驻外机构作用,构筑海外引才网络。

第三,要创新人才联动体系。一是机构联动。探索建立人才资源开发协调机构,明确各地方政府在推进人才区域化发展方面的职责定位,创新人才区域化发展的合作机制。二是政策联动。当前应努力推进各城市在干部挂职锻炼、证书互认、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紧缺人才共享、共同引进高级专门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三是市场联动。实行相互协调的人才市场管理制度,明确各地人才市场的区域分工,避免恶性竞争和过度竞争。根据CEPA安排,推进重庆与香港人才市场建设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扩大重庆在区域人才市场的人才集聚、流通与配置功能。

一枝清荷范文第4篇

一、知识

1.广博的通识性知识

音乐教师需要广泛学习和了解相关学科及其领域的知识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通晓音乐学科所涉及的较为全面的学科知识,对世界艺术及相关文化有广泛的了解,并合理地把握世界音乐与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等各种音乐风格的平衡,以实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音乐课程目标。

2.精深的音乐专业知识

音乐教师要掌握音乐基本理论、音乐欣赏理论、音乐史、音乐创作理论等。了解声乐体裁知识,如进行曲、抒情歌曲、颂歌、儿歌等知识。掌握一定的作曲知识,如和声、调性、曲式、旋律等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有教会学生唱歌的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如对不同年龄不同嗓音特点的分析与鉴别,因材施教的策划与安排,练声曲的选择与运用等声乐基础理论知识。

3.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

即教师关于“如何教”的知识及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知识,关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知识,关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关于教与学的知识以及关于学生评价的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扎实的知识功底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

二、能力

1.个人音乐基本技能

个人的技能包括唱、弹、跳、合唱指挥等能力。唱:音乐教师最基本的技能,教师的演唱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力,更快更有表情地完成歌曲的处理。弹:要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有熟练的钢琴独奏和即兴伴奏能力。跳:指的是必要的舞蹈示范,音乐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舞蹈功底、舞蹈技能,适当的舞蹈动作会让课堂更加生动,会给学生带来美感。指挥:合唱艺术的完美,得益于指挥水平的高低。教师用指挥动作的变化以及口型、面部表情即可对演唱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做出调整和定位,能更好地展示合唱歌曲的音乐表现力及艺术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歌唱热情。

2.教育教学能力

音乐教育教学包括分析和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和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音乐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堂音乐课,使音乐课就像一部优美完整的作品,使每节音乐课都富有艺术性与创造性。课堂教学中主要是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调控课堂的教学。在音乐教育领域,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媒体资源,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掌握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3.教育科研能力

“专业教育中科研”和“科研中专业教育”,不仅能够体现音乐教师的自身价值,还作为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必须具有科研能力才能使自身获得专业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教育专家。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取得,都将有利于推动音乐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不断进行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结合实际探索规律,才能有效进行音乐教学工作,从事教育科研是提高音乐教师素质的最佳途径。

三、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指教师专业行为的心理倾向,是基于对所从事的教师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一种精神。是音乐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坚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是在从事教师职业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

1.专业信念

专业信念是为对音乐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条,它支配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是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教育信念一旦形成,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如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强调尊重和欣赏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认识到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能赏识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在对待教育事业的问题上,教师要有强烈的投入感和责任感,热心音乐教育事业,要在献身音乐教育事业的同时也要发展自己,懂得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发展自己,这才是一种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2.专业情操

教师专业情操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教师的专业情操可分为专业理智感、专业道德感、专业美感。高尚的专业情操具有“乐于主动创造”之功能,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使其在愉悦中感受职业生命,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音乐教师们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音乐教师体验音乐教育的职业快乐,唤起并满足音乐教师职业追求,变“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一枝清荷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苏轼 弥尔顿 悼亡诗 文化心理

死亡和爱情都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若以爱情为经,死亡为纬,那么通过诗人微颤的手细密织成的就是一首首痛彻怀想的悼亡诗。爱情中有甜蜜也不乏痛苦,然而最痛苦莫过于与相亲相爱的人生死离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弥尔顿的《梦亡妻》这两首悼亡诗都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感,但两位诗人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布局,对妻子形象进行了不同的书写,并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心理。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梦亡妻

弥尔顿(朱维之译)

我仿佛看见了我那圣洁的亡妻,

好像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

由约夫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

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

我的阿尔雪斯蒂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

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瑕的白璧;

因此,我也好像重新得到一度的光阴,

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

全身雪白的光亮,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

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

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

再也没有别的脸,比这叫人更加喜悦。

可是,啊!当她正要俯身抱我的时候,

我醒了,她逃走了,白昼又带回我的黑夜。

一、背景

苏轼悼念的是他的原配夫人王弗。王氏年轻貌美,知书懂诗,善良贤惠,与夫君恩爱情深,可惜27岁即去世了。王弗逝世后的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上任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维持的地步。苏轼在政治上是寂寞的,心情是寂寞的,环境也是寂寞的,一切都是那样寂寞无告,于是他想同自己的妻子诉说心中的苦闷。于妻子逝世十年后,苏轼抑制不住久蓄心头的情感潜流,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江城子》。然而“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凄凉”这两个字充满着政治上失意的感慨和悲怆。虽是梦中相见,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诗人此时的心境是一言难尽,欲说还休。[1]诗人寄情于梦,来表达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弥尔顿悼念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凯特琳・伍德考克。他们于1656年结婚,此时诗人已失明,未能目睹她的面容。凯特琳是一位文雅而虔诚的姑娘,对诗人情深意笃,给他带来了安慰和幸福。然而婚后仅十五个月,凯特琳死于产褥。[2]从王朝复辟前后的残酷现实可以想见弥尔顿在1658年创作这首诗时所面临的严峻环境,自己双目失明,心爱的妻子谢世,革命事业面临考验,生活环境危机四伏,诗人在作品中流露出自己的悲切之感:“我醒了,她逃走了,白昼又带回我的黑夜。”

二、结构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虽说是“记梦”,但直到梦境的只有下片五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而且诗人梦境内外的思想感情是完全一致的。诗人先假设死者的孤独凄凉,以及世事轮转,两人相见应不识的哀伤,表达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深切思念;接着叙写自己在梦境中见到妻子还和当年一样“小轩窗,正梳妆”,两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梦里梦外都弥漫着哀伤凄凉的思绪;最后诗人从梦境返回到现实,料想亡妻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因为眷恋亲人一定是柔肠寸断,言彼及己地表达了自己对亡妻的哀怜和思念。通过现实与梦境的交织,作者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层层递进地表达出来。

弥尔顿的十四行诗《梦亡妻》几乎通篇都在记梦,诗人起笔就直白地告诉我们:“我仿佛看见了我那圣洁的亡妻。”然后花了大量笔墨来铺叙这个梦:他的妻子借由神力重生了,他怀着失而复得的喜悦仔细端详了妻子的脸色、体态、服饰。在经过十三行诗句的铺垫,欢乐的情绪达到最高点的时候,诗人突然用短短一行诗将前面辛苦构建起来的幸福梦境全数:“我醒了,她逃走了,白昼又带回我的黑夜。”显然,对梦境的描写虽然在《梦亡妻》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篇幅,但梦境本身却并非诗人想要读者关注的重点,“白昼又带回我的黑夜”才是全诗的诗眼,是诗人倾其全力发出的一声哀叹:梦见妻子的黑夜才是光明快乐的白昼,而失去妻子陪伴的白昼才是悲哀漫长的黑夜。这种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的结构布局,因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三、意象

死亡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恐惧,它与生俱来,无所不在,是笼罩在生命之上的巨大阴影,神秘而幽深。死亡的不可逆转性决定了死亡恐惧的恒久性。人类的一切恐惧皆可随着空间的位移、时间的延伸得到缓解和转化,唯有死亡的恐惧难以排遣。[3]

在中国有关“生死”的观念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家,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孔子的生死观十分鲜明:只有通过生活的时间,才能去体验和思索生命与死亡的价值意义。[4]道家与儒家的观点不同:“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注重生死两忘,与道为一,忽略了个体在死亡困境中的悲剧性体验。佛教禅宗强调如实认识生命奥秘,发现生死轮回之道,从而超脱相对、有限的世界,进入“佛”的境界,[5]以对彼岸世界的终极性的仰慕姿态,回避了现实人生死亡的困境。虽然他们都涉及了死亡的问题,但主要讨论的是人应该如何理解生命、安顿生命,并没有直接面对死亡本身。中国人对生的倚重是基于对死后世界和灵魂观念的淡漠,很少有人认真设想人死后灵魂是否存在或何去何从。“人死犹如灯灭”,所以面对死亡的事实只能是置身于一个睹物伤情、企盼亡人有朝一日返生的渴望境界里。

因此中国的悼亡诗的意象选择带有一种极普遍的特征,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中国悼亡诗乃是由景到人,物我统一,“以亲心为己心”。诗中多是景的描绘,情蕴于景,情景交融,物我不分。同时在描写对亡妻的思念之时,亦采取“亲心”为“己心”的方式,即将己方的抒情角度转换为对方的抒情角度,从而“心与心通”,融入我内外于一体,达到“亲心”“己心”之间的同构感应。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纵使相逢应不识,泪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在己心与亲心(妻心)间的回环往复,衬以“千里孤坟”,“小轩窗”,“明月夜,短松岗”等景物,景凝聚着诗人的情,含不尽思念与无限悲凉于其中。[6]

在西方文化中则有乐生恶死和乐死恶生两种基本价值走向。乐生恶死的传统,比较系统的阐述当始于古希腊的哲学家伊壁鸠鲁。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死亡是一件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情。“其论据是:对于生者而言,死亡还没有到来;对于死者而言,则死者本人已不复存在了。人类行为的目的,就是从对死亡的恐惧和痛苦中解脱出来,认真追求快乐。而乐死恶生观念正如上帝对亚当所言:“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世纪,3:19)人类的一生将是罪孽深重的一生,生命即是原罪,原罪即是苦难,解脱之道,唯有寄托在死亡之后的那个彼岸世界。[7]西方文化认为,在世界的另一头存在着一个天国,那是一个比尘世要美得多的世界,人死后是能在天国里会面的,由此,对于死似乎不应过多地悲伤,反而应该向往。

因此,西方的悼亡诗意象多用幻想、想象性意象。意象选择自由,选择范围极广,想象丰富,诗中涌动着一种期盼,一份美丽,一个面向未来的幻想。在诗中诗人对生命作了哲理性的思考: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和屈服,而是生命的最后的,也是最悲壮的一场战斗,随之而来的将是宁静和光明。弥尔顿想象他与亡妻的会面将是在天堂:“我仿佛看见了我那圣洁的亡妻,好像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弥尔顿没有见过亡妻的容貌,却能在梦中清晰地见到爱妻“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再也没有别的脸,比这叫人更加喜悦。”他们在天国里相逢,心爱的妻子那么贤惠,那么圣洁。他把相爱的永恒从此岸延伸到彼岸,他们认为,爱人去了天堂,那是在彼岸守候,总有一天两人会得到永恒的聚首。这样心中就燃起了希望之火,相思的悲苦也就得到了缓解。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待死亡旷达、超脱、满怀信心的态度[6]。

综上所述,两位诗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和年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但我们在他们的诗作中却可以看到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尤其是他们对亡妻的那份爱足以证明“情感是没有国界的”。同时,通过中西这两篇悼亡诗的比较,我们还可以欣赏到它们各自的独特魅力,看到它们所折射出的中西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孙金杰.抚存悼亡 感今怀昔――苏轼与弥尔顿悼亡诗比较[J].昌潍师专学报,2000,(8):45.

[2]苏煜.英国诗歌赏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44.

[3]付飞亮.论中西悼亡诗的文化差异[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61-62.

[4]陈跃红.比较诗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06.

[5]姚新中,焦国成.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35.

相关期刊更多

楼市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

中外玩具制造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中华文化画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