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语十二则

论语十二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论语十二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语十二则

论语十二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兴趣班;多元智能理论;关键期;气质类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191-02

曾几何时,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等口号的倡导下,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是备受热捧。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1500名学前儿童中,绝大部分的幼儿都有1-2兴趣班,43%的幼儿参加了4-5个兴趣班,12%的幼儿有时候甚至一天会参加3-4个兴趣班[1]。幼儿兴趣班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发展了幼儿某方面兴趣,进行智力开发,引领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进行探索,同时也客观上解决了父母因工作时间忙无时间陪幼儿的忧虑。但问题在于这些兴趣班大多是由父母为幼儿选择的,幼儿则处于“被迫”的境况。有些父母把兴趣班作为“正餐”给幼儿尽可能的选报,极易造成幼儿童年生活压抑甚至厌学,同时也会影响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可能是错误的实践,如何让兴趣班的选择更加合理,本文拟从理性的视角对兴趣班的选择加以探讨。

一、根据多元智能理论选报兴趣班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即认为智力是复杂多维的,智力不再是某一种特定能力而是包括语言、音乐、内省等八种能力[2]。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而注重幼儿的多元智力发展和人脑开发对其一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为核心的传统智力观,冲击了传统的语文、数学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为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教学提供了有力依据,从而无论是学校课程设置方面还是家长的教育观念上都开始重视艺术教育,以让幼儿智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各式各样兴趣班的开设,为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促进其智力最大化发展功不可没。家长在选择兴趣班时应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注重幼儿的艺术偏好

儿童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和不对称性,在某一阶段发展迟缓的可能在下一个阶段得到迅猛的发展,在同龄人那里发展很好的一面也可能会在自己身上表现得很是笨拙,反之亦然。而只有那些让幼儿参与其中、融入其中、乐在其中的艺术活动才能对幼儿的音乐、舞蹈等艺术智能得到实质性的影响。因而家长在兴趣班的选择上不要做幼儿的代言人,而要做他们忠实的听众,了解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和兴趣所在,并依此安排他们的艺术活动。

2.注重幼儿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拥有各种潜在智能,八项智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构组合在每一个人身上,不存在聪明和不聪明的人,只存在聪明和需要变得聪明的方面,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领域和智能优势,而这种优势所在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活动来展露出来,而不足的地方又需要相应的活动得以弥补。幼儿上兴趣班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各种智力潜能的多样性发展,所以幼儿的兴趣班的活动应该是自由的,在自由的氛围中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3.逐渐让幼儿由被动变为主动

多元智能理论隐含着一个假设性前提:智力的发展是幼儿适应社会、并与周围文化相融合的结果[3]。儿童的任何智力发展都不是外界强加给幼儿的结果,而是幼儿主动地为适应环境而做出的自我调整。建构主义认为:发展不简单地是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个体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来丰富、充实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往总是家长们为幼儿选择上什么样的兴趣班,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而忽视幼儿在整个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自身适应性,这种外在的、被动的艺术过程很难达到实质性的艺术教育和审美的培养,收效甚微。而随着幼儿自身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幼儿在兴趣班的过程中必然从盲目走向自觉、从被动走向主动,产生强烈的“自我主宰”心理,也只有如此,兴趣班的进行才能拥有自身的价值。

二、根据幼儿发展关键期选择兴趣班

关键期是儿童发展的黄金期,是培养儿童的习惯、语言、才能、情绪等健全人格认知的重要时期。关键期的研究始于1937年奥地利习性学家洛伦茨(K.Lorenz)对小鹅认母行为的观察,洛伦兹将不需要强化很容易形成的反应叫作“印刻”现象,印刻一旦形成就不能改变,而印刻现象发生的时间便是“关键期”[4]。而这种关键期不仅发生在动物身上,同时在人类的发展上也有所体现。儿童的发展存在着各个关键期,而对每个个体而言,关键期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它主要与大脑组织结构发展、心理发展的成熟度和心理发展的状态与心理特质有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追踪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将他本人17岁达到的智力水平算作100%,那么幼儿在4岁时就已达到50%,4-8岁又会增加30%。可见,幼儿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就是说,3-4岁是幼儿接受早期智力教育的最重要的时机。家长在选择兴趣班时应做到如下。

1.根据儿童所处关键期“选取”兴趣班

关键期是儿童发展的黄金期,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我们要对儿童的关键期进行合理开发与挖掘,在各个关键期内我们都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予幼儿足够的刺激和引诱,使其特定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而为幼儿选择相应的兴趣班来激发其潜能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故而家长要关注自己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灵敏地感触到幼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崭新“迹象”,在必要的时候为幼儿选择适宜的兴趣班。比如,珠心算兴趣班和围棋兴趣班可以培养幼儿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美术兴趣班可以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提高色彩感和感知周围环境的敏感性;跆拳道兴趣班可以锻炼孩子的肌肉力量,肌腱、韧带、肌肉的弹性也得以提高,从而锻炼孩子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2.根据儿童关键期发展“舍弃”兴趣班

家长选择兴趣班时往往会出现“提早”现象,两三岁为幼儿选报英语兴趣班,三四岁为幼儿选择围棋和钢琴兴趣班的家长大有人在。不适宜的选择不仅事倍功半,还有可能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效果。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岁前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心理表象是直接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5],故对一般学前幼儿而言不适宜过早地进行围棋的学习;关于外语兴趣班的选报则涉及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生理因素对语言发展有限制,发音器官、听觉器官也是在后天逐渐发展成熟,儿童最早的发音都是直嗓子,以后才会有复杂的发音形式,其中两岁半到四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可持续到四岁半,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是很难对英语的听力进行正确模仿并说出标准的英语口语。

三、根据幼儿气质类型选择兴趣班

气质是表现在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动力特征,它不受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从而给个人活动涂上了独特的颜色。我国学者习惯将幼儿分为以下五种气质类型:一是活泼型:精力旺盛,好动,活动量大且时间长;但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注意力易分散。二是专注型:注意力持久,坚持性强,注意力不易分散;情绪稳定,不易激动,耐受性强。三是抑制型:对环境和人的适应性、灵活性较差,退缩、害羞,不喜欢大运动量的活动;情绪稳定、不易激动,对外界刺激反应(包括认知活动的反应)水平低,坚持性强。四是均衡型:情绪稳定、活动强度、时间适中;注意力持久的程度中等。五是敏感型: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感受性强,敏锐、反应快,接受新事物快;注意力持久,对环境和人的适应快、灵活[6]。对于不同的气质类型,家长在选择兴趣班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气质的可塑性选报兴趣班

气质受先天的生物因素影响较大,有着复杂的生理基础,不仅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而且与皮层下的活动有关,不仅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而且与内分泌腺的活动有关。研究表明:整个人的身体组织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气质。尽管气质有着较强的遗传性趋向,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社会生活方式等都对气质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刘玉芬、刘贵媛等人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早期干预使幼儿的气质发生良性改变,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蔡虹虹等人的研究指出:幼儿在原有的气质基础上,吸收其他气质、类型的积极的一面,消除自身气质中消极的一面,使气质消极面在教育中逐渐被遮蔽并被引导而发生变化,从而出现混合气质类型增加的情况。而一定的兴趣班教育作为一种后天的影响力量可以促进气质的良好转型与整合,比如围棋、珠心算增添儿童沉思的时间,跆拳道培养儿童坚韧不拔精神,舞蹈使儿童变得人活泼开朗。

2.根据气质的差异性选报兴趣班

兴趣班的选择与幼儿先天气质类型的关系有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模式,前者是依据儿童气质中的优势来进行选择,例如活泼型气质类型儿童选择舞蹈兴趣班,专注型气质类型的儿童选择围棋兴趣班,敏感型气质类型儿童选择美术兴趣班等等。这种配对可以进一步增强儿童的优越感心理,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后种配对则是对儿童进行补偿教育,对儿童气质中的弱势领域进行补习,比如活泼型气质儿童选择围棋兴趣班,专注型气质类型的儿童选择跆拳道,抑制型气质类型的儿童选择舞蹈,这既可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是很好的挫折教育,提升受挫心理。而这两种配对模式适合混合使用,不能偏于其一,以让幼儿的气质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弥补。

参考文献:

[1]易凌云.超六成学龄前城市儿童参加兴趣班[N].中国教育报,2013-07-29.

[2]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3):38.

[3]纪.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6):4.

[4]李斌.洛伦茨――第一个而获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J].大众心理学,2007(11):45.

论语十二则范文第2篇

一、搜集了解有关孔子及《论语》有关信息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全书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体”。

二、达标检测

1、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

说( ) 愠( ) 吾( ) 省( )

有( ) 逾( )

罔( ) 殆( )

箪( ) 好( ) 肱( ) 笃( )

(2)孔子,名___,字______,_______期___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始人。

(3)论语是______________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4)南宋时,朱熹把_____和《_____》、《_____》、《_____》合为“四书”。

2.给课文划分节奏。

例: 子曰:“学 / 而 时 习 之,不 亦 / 说 乎?有 朋 /自 远 方 来,不 亦 / 乐 乎?人 不 知/ 而 不 愠,不 亦 / 君 子 乎?”(《学而》)

学法指导: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去读字音,尤其注意通假字的读音;停顿要在了解句子大体意思的基础上,一般按意义来划分。

3.理解《论语》十二则的句义并掌握文言词义。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时 习 说 愠

【译文】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日 三 省 忠 信 传

【译文】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 而立 天命 耳顺

【译文】

(4) 子曰:“温 故 而 知 故,可 以 为 师 矣。”

【注释】故 知 可 以 为

【译文】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 殆

【译文】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注释】贤 箪 堪 乐

【译文】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之 好 者 乐

【译文】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饭 疏食

肱 曲肱

【译文】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行 其 善 者 从

【译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川 逝者 斯 夫

【译文】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 三军 匹夫

【译文】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笃

论语十二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化;至善;大同

同处轴心时代的孔子与柏拉图面对时代的困境都认为其原因是人们的普遍失德,这种失德的根源就在于统治者的“失教”,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的滑坡都是失教的结果。这里的失教并不仅仅是指教育功能的缺失,而是指教育方式、内涵及环境的衰败。因此在统治者的政治行为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化,教化程度的深浅与优劣则成为国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因素。只有社会民众在被充分的教养成真正意义上的民众或公民,社会或城邦的“仁”或“善”的理念才可能出现,这也是孔子和柏拉图教化思路的共同之处。孔子的哲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仁”,而柏拉图的哲学内核则是“理念”,他们是在各自的哲学思想上来分别构建自己的教育思想的。

孔子的政治目标是建立一个“大同”的社会,其“大同”思想源自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1]其政治哲学现实的原型就是周朝早期时代的政治,而他心中的“贤人”的原型就是周公。而柏拉图则是要建立一个“理想国”的城邦,而“理想国”的现实原型则是斯巴达,吕库古就是他心中“哲人王”立法者。不论是“大同”社会还是“理想国”,这样趋近于理想状态的国度其标志之一就是优良的社会秩序,而要想实现这样优良的秩序的前提之一则是需要教化。孔子“仁”思想下的德或是者柏拉图的理念论下的正义观念其共性就是对“善”的追求,而对于善的追寻则需要教化。

在春秋时期,兵荒马乱弱肉强食,各个诸侯拥兵自立相互攻伐,整个社会的秩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要解决这一乱象只有“克己复礼”。要想从根本上恢复安定的秩序,制止社会的暴乱,那就是教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使民“有耻且格”。在《论语・八佾》中孔子又言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2]孔子希望通过正名、尊王、复礼、德化的路径使社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秩序。教化除了民众之外还包括了培养“贤人”,实行利国利民的仁政。而同时代的希腊,正处于水深火热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社会道德沦丧且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一个理想的城邦才能实现优良的社会秩序,其方法那就是“正义”的养成。其一是社会公民的养成,其二就是护国者与哲学王的培养。从个人的角度上来讲就是实现激情辅助理智统治欲望实现个人的节制;从社会运行的层面上来讲,即在护卫者的辅助下,由哲学王统治生产者,各司其职,不相互僭越,形成一个优良的社会秩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人的教化就是两人对未来美好实现的重要方法了,这里的教化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灌输和观点、技巧的获得,而是一种内在认知养成,在“教”的基础之上,将应当的合理的生活方式熔铸于人的身体之中,成为人的本性,这种教化的目的便是人们对生活态度正确认知的铸成。

在具体的教化方式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孔子认为为政者首先应自身有德,其一是成为统治者的必备要素,其二则是用来垂范世人。接着在《为政》中又描述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都是在以统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教化并以自己为例说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先后共有学生三千人,其中最优秀的七十二人。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德才兼备、因材施教。孔子为达到教化民众的目标而确定的教学内容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公“制礼作乐”以治天下,“礼”用于维护各种人伦和道德规范;“乐”是通过音乐、诗歌等艺术手段使民众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到达内在的自我节制,以礼乐互为表里,“礼”在外引导规范,“乐”在内节制性情,它们互为表里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射”是对于射箭技能获取,“御”是指驾驶车马的技能,属于体育或军事能力的培养;“书”则包括对于文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于现代的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包括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等内容。由六艺可见,孔子的教学内容已包括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三部分。但这三部分内容并非等量齐观的,从“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这个关于仁的重要定义来看,孔子显然是把“学会做人”即德育放在基础或首要的地位来强调的。由于“乐”教相当于现代的美育,即性情的陶冶和内在的节制。体育与军事技能则相当于现体育和军事训练,而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智育,因此我们可以说,孔子已明确提出了教学内容应该是非常全面的。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构建的教育体系也毫不逊色。首先是音乐和体育训练,这被柏拉图视为了整个教育的基础。以音乐陶冶心灵,体操锻炼身体,这在希腊有悠久的历史,也是对斯巴达城邦教育的一种借鉴,柏拉图对此非常关注,把它们作为了初等教育的主要内容。体育与可变世界相联系,关心的是事物的生灭与发展,即它仅仅影响身体的增强与衰弱,而音乐是和体育相对的,它通过已被筛选的纯正的音乐和诗歌来熏陶民众,即与真知识相对的意见来教育护卫者,以音调培养内在精神的和谐达到内心节制,以韵律培养优雅得体的举止,还以诗歌来培养与此相近的品质,使民众体魄健康,内心正义、勇敢且节制。它们仅属于教育的初级阶段,因此还都不能通向柏拉图所追寻的至高的善。因此进入柏拉图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柏拉图提出了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字、谐音学五门课程,这些学科,都必须在学生年轻的时候用游戏的方式、而不是用强迫的方法教给他们。根据柏拉图的论述,这应该是在16或17岁以前就已经开始的。在学习完以上五门课程以后提出要进行2-3年的体育训练,柏拉图认为这段时间不宜学习,因为极度疲劳和长时间的睡眠是学习的敌人,到20岁时,再把以前整个学习和训练期间表现优异的青年挑选出来,给予他们更多的荣誉,让他们继续接受教育,然后将他们以前分散学习的各种课程内容加以综合,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和事物本质的关系,并说这个时期的这种学习是检验他有无辩证法天赋的最主要试金石,因为只有能在联系中看事物的人才是一个辩证法者。在最后一个阶段便是对哲学的学习,那些受了考验且学习了哲学的人,到了50岁还要在实际经验和意志品质方面接受考验,然后释放出他们灵魂中的光芒,只有那些在一切方面都以优异成绩通过了

这一考验的人,才能成为“哲学王”。[5]而未能通过考验的人则根据情况担任其他职务或继续接受考验。

同处于在社会动荡、急需变革的时期,国家需要的则是德才兼备的“君子”或“正义”的护卫者,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目的固然是是教化民众,但教化系统的维持和良性秩序的循环则需要的就是培养出合格的统治人才。他们都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和选拔出优秀人才来做国家的统治者和保卫者,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一点上,两人的观点是极其相近的。不同的是,孔子追求的是德才兼备,关怀民众的君子,而柏拉图要培养的是热爱真理,充满理性的哲学王。柏拉图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即“哲学王”的培养,在不断的学习和考查的过程中不断筛选,根据不同的考察结果赋予被考察者相应的身份,只有真正的符合条件的公民才能成为统治者,他的理想城邦的等级的设计是通过优胜略汰来完成的。而孔子的教化方式并没有从根基上触及到统治者的选拔问题,仅仅是对统治者做了一些要求,更多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来辅助统治。

教育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孔子与柏拉图侧重的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与礼法的认知,更多的是在引导民众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善的追求。不论是“贤人”还是“哲学王”都出自于教化的循循善诱,然后在“贤人之治”下继续来完善这个系统。也只有在人类思想得到最充分的自我认知,才能从这种蒙昧混沌的状态中脱离出来,走向“善”的生活。所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不仅仅是使用教育让人们得到生存的技术手段,更是引导人们对生活持有正确的态度,在理性的基础上去更好的发现自己,去认识和守护人的本源,去追寻“善”的理念。

注明:由民族学院高水平培养计划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朱熹.论语・八佾,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朱熹.论语・为政,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论语十二则范文第4篇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 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 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论语十二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材;校对;小节

【中图分类号】G640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面向大学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从1980年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它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的主干课程,具有人文精神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功能,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学学语文的意义不言自明。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版本众多,各有特色,但就教材的质量来看,都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具体而言,就是在文字校对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小节"问题需要克服,具体而言就是书中的错别字较多,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前人早已论述过。

后,出版发行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写作编辑队伍也有了一批新生力量,但由于经验不足和缺少严谨的态度,致使书籍报刊经常出现一些错别字。针对这种情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1982年第2期《读书》杂志上发表了《错字小议》这篇文章。后来这篇文章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文章深入浅出地谈到错字出现的成因,并拟了三条向错字宣战的意见,以引起大家对错别字的警醒。

后来有质疑文章指出,"错字"一般是指书写得不正确的字,"别字"一般是指写错或读错的字,按全文来看,似作《别字小议》更为贴切。但现代汉语词典对"错字"的释义是:写得不正确的字或刻错,排错的字。文章发表30年了,可是,教材中的错字依然严重,不能把引人深思。下面以笔者所在学校先后使用过的三个版本教材为例加以说明。

先说第一本周彬彬、杨丽娟主编的《大学语文》①教材,该教材主要面向职业技术院校类学生,其中主要错误有:

P28倒数第五行"昭王得范睢"的"睢"字应为"雎"字。

P30注释17"散六国之从:解散、瓦解了韩、魏、燕、赵、齐、禁六国的合纵。"一句的"禁"字应为"楚"字之误。

P30注释20"昭王听从范睢的劝告"中的"睢"应为"雎"字之误。

P31注释34:"丹青:丹砂和青"的""字应为""字之误,因为""为"善青",""指红或青的矿物。

P3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曰三四里"中的"曰"应改为"日"字。

P67第二行"宋仁宗嘉祜年间考中进士"中的"祜"应为""字之误。

P97第四行"曹和曹兆真"的"兆真"字应为""字之误。

P149第十二行"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一句中的"哈"字显系"啥"字之误。

P160第16行"运用清流畅、自然朴实的语言写记叙文"一句中"清"字后面肯定掉了一个"新"字,否则语句不通。

P160倒数第8行"是一种真挚炽热的爱和欣赏,还是刻骨切齿得恨和唾弃?"一句中的"得"字,应该改为"的"字,文句才通顺。

再说第二本教材,由丁帆、朱晓进、徐兴无等主编的《大学语文》②教材,本教材适用于大学本科院校,权威性比较高,编者也是国内一流名校的名家,其主要问题有:

P34"魂魂离散"的"魂魂"应为"魂魄",其他各种版本都是"魂魄"。

P35"像设君室"的"像",课本注释为"法式,指效法旧庐",此注值得商榷,有的版本注为"想象、设想",我觉得更为切合文意和情理。

P36"敬而无妨些"后面还有52句掉了,文章前面没标明是节选,此处又没注明,学生以为全文到此结束了,这没有真实反映《招魂》的全貌,因此,教学中我将这52句作了补充:佳肴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嬉光眇视,目曾波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长发曼,艳陆离些。二八齐容,起郑舞些。衽若交竿,抚案下些。竽瑟狂会,鸣鼓些。宫廷震惊,发激楚些。吴蔡讴,奏大吕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郑卫妖玩,来杂陈些。激楚之结,独秀先些。蔽象棋,有六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晋制犀比,费白日些。铿钟摇(jù),(jiá)梓瑟些。娱酒不废,沈日夜些。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结撰至思,兰芳假些。人有所极,同心赋些。酎(zhoù)饮尽欢,乐先故些。

P126"渔阳鼓"的"鼓"似应改为"鼙鼓"为好,一则"鼙鼓"为军中的小鼓之意,符合原文意思,二则很有些选本都是"鼙鼓",如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而""的意思是"刀鞘",没有军鼓之意,"鼙"与""读音也不一样,当然,也有些旧本大学语文教材作"鼓"的。

P127"天旋日转回龙驭"中的"天旋日转"有的版本作"天旋地转",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的《唐诗鉴赏辞典》,注释中可备一说。

P128评析中的第三段"《长恨歌》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便是通过叙述来抒情"中的"叙述"根据下文内容来看,应该为"叙事"。

P147第三段末尾"那儿一族的屋瓦与白墙。"中的"族"应为"簇"。

P151第九段的第一行"同奇迹似地忽而在她的脸上看出了一层一点儿忧虑也没有的满含着未来的希望和信任的圣洁的光耀来。""同"字似应改为"竟"字,表示出乎意料,与下文的"却"字相呼应。

P152第三段第三行"就教他们先起茶来"中的"起"字,似应改为"沏"字才通。

P152第四段第四行"而比各处的名山大川由同盆景似地整齐渺小一点这地方"中的"这"似应改为"的"才通。

P156第六段第二行"个人撒喇声抖开了扇子"中"声"前应加"一"字才通。

P293最后一段第四行"匣子是说就像盛开的花朵"中"是"应改为"里"才通。

P318注释中10、11、12编号丢了。

P331第二段第三行"世界最终进入更加稳定的秩序之前是否不会发生许多新的灾难。"中的"不会"似应改为"还会"才合理。

P334第二段第五行的"道教和古代中亚的黄教僧相结合而蜕化成为神秘主义。"中的"僧"似应改为"曾"才对。

P358第三段的倒数第二行"也正因为他们可以摄魄震魄"中的"摄魄震魄"应为"摄魂震魄"才对。

P362第四段第一行"中国书法的美在动在不静"似应为"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才通。

P371第三段第十行"而且是一个大鉴赏家和热狂的收藏家"中的"热狂"似应改为"狂热"才好。

P410"独立小楼风满袖"中的"小楼"应改为"小桥"才对。因为其他版本为"小桥",且思考题中又说的是"小桥"。

P413"渐霜风凄惨"中的"凄惨"应改为"凄紧",其他版本如此。

P431第七段第一行"菜圃里的江豆藤"中的"江豆"应改为"豇豆"才对。第九段中的"冷的呼息透过她的心"中的"呼息"应为"呼吸"才对。

P432第十一段的"完全是崭新的发见"中的"发见"似应改为"发现"才对。

以上问题笔者曾经发文③指出,第二版修订时有部分错误改了,但有些错误仍然维持原样。

第三本是王先霈主编的《大学语文》④,本教材也适用于全国大学本科院校,权威性比较高,编者也是国内一流名校的名家,其主要问题有:

P3第6行钱钟书题写自己的书名为"写在人生的边上"一句中的"的"字为衍字,当删。

P6倒数第十一行"有民人焉,有社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一句中的""应该为"稷",虽然两者意思相同,但查阅《论语》的所有版本,都是"稷"。

P15《五柳先生传》第二段第2行"酣觞赋诗,以乐其志"中的"酣"应为"衔"字,其他版本皆为衔字。

P19文天祥《正气歌》"涂泥半潮"的"潮"应为"朝"字,因为该句的注释P19:朝,通潮,原文与注释相反,查其他版本,原文为"朝"字。

P19倒数第五行"骈肩杂沓"的"沓",其他本做""。

P19倒数第四行"或圊溷腐尸,或腐鼠杂出,时则为秽气"一句,其他《正气歌》的选本文字和标点与此有异:(卞孝萱《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天津美术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正气歌》)"或圊溷,或腐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不能断定此处有误,引用他本以备一说。

P20第八行"为张雎阳齿"一句中的"雎"应为"睢"字之误,这是人名用字,一看即明。

P20第13行的"是气所磅薄"一句的"薄"字当为"礴"字,因为文后的注释直接写成"磅礴",查其他版本亦作"磅礴"。

P20第18行"牛骥同一阜,鸡栖凤皇食"一句有俩字错误:"阜"当为"皂",通"槽",因为文后的注释如是,其他版本亦如是;"皇"字应为"凰",文后注释为"凰",他本如是。

P49第2行"12月8又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前裸奔"一句中的"8"字后面明显掉了"日"字。

P49第16行"未必不能成为美淡"一句的"淡"字,明显为"谈"字之误。

P50第3段第4行"小人之好议沦,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一句中的"沦"显系"论"字。

P51倒数第5行"也就是说,受贿的人群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甲的劳动成果,却不必为此支付报酬"一句中的"贿"字,根据文意,怕是"惠"字之误吧。

P53第16行"一个人只有一种选择的的时候"一句中,明显多了一个"的"字。

P66《红楼梦》(节选)第1段第2行"如今吃什么好?早说给他们备办去。"其他版本如岳麓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写着"如今吃什么,好早说给他们备办去。"

P67第二段第11行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渍些普洱茶吃。""渍"字为"沏"字之误。

P67第3段第2行,麝月笑道:"他也不是好意的?少不得也要常提着些儿。"中的"?"根据文意应该改为",",其他版本为","。

P70第二行"开到荼蘼花事了"的"蘼"字应该为""字。因为本页的上一行就写的"荼花",其他版本也为""字。(岳麓出版社498页)

P70第25行:黛玉便起身说:"我可掌不住了,回去还要吃药呢。"其中的"掌"应该为"撑"字。

P71第3行"大家黑甜一觉,不知所止,及至天明,袭人睁眼一看,只见见天色晶明"中的"止"字,应为"之"字,俩"见"字应删去一个。

P76《我是一条河》第3首第一句"找流过一座花丛"中的"找"字应改为"我"字。

P80第二段第2行"对于荟芸众生"中的"荟"字应该是"芸"字。

P82第12行"我却可以傲然于其上单兵死宁而决不挑出战败者的白旗"中的"宁"字当为"守"字,文意才通。

P94第8行"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标点应为"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P96第四段第4行"挑选西瓜的时就用手指来弹一下"文句不通,去掉"的"字或在"时"后加一"候"字。

P100倒数第15行"足登麻鞋,腰胯朴刀"中的"胯"应该为"挎"。

P102第3段第1行"本书第二分社会部分开头曾经谈到"中"第二"后面应该掉了一"部"字。

P109第1段第3行"想你在乎旷的北方"的"乎"字明显是"平"字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