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唐寅诗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加餐是指三餐之外有目的的额外进食,不管是健康人还是糖友,都是常遇到的事。只不过是糖友的加餐有较多的讲究罢了。
首先,要知道加餐的目的主要是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有时也可以理解为预防低血糖发生。血糖的高低起伏不仅使病情难以控制,还会促使许多并发症提前出现或加速进展。影响血糖水平的因素既多又杂,但饮食、运动与药物三者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故不管是住院还是非住院的病友加餐时都应从这三方面去综合考虑。
其次,要区分加餐与正餐的不同。从食物数量上来说,加餐应少于正餐的二分之一或更少,比如加餐食物为主食(面条、馒头等)时,一般用量为25~50克,即控制在1~2个交换份以内,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加餐时间应选择两正餐之间或晚上睡觉之前。
再次,要知道可以用来加餐的食物有哪些。可用作加餐的食物比较多,但首选的食物是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谷类食物及其制品,如米饭、面条、馒头、包子、面包、饼干等,其他食物如各种水果,干豆和坚果如黄豆、蚕豆、花生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牛奶也是比较常用的加餐食物。糖尿病专用匀浆膳则更适合通过鼻胃管饲喂的糖友;糖果、糖水、蜂蜜等通常是作为低血糖已经发生时的应急食物。
接下来,要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加餐。①运动前的加餐:如果你的血糖水平在6.0mmol/L以内,参加30分钟的低、中、高强度的运动前,应分别进食含碳水化合物10~15克、20~30克和50克的加餐食物;如果血糖水平在6.0mmol/L~10.0mmol/L之间,参加低强度的运动时无需加餐,参加中、高强度运动时的加餐碳水化合物量分别为10~15克和20~30克;如果血糖水平在10mmol/L~14.0mmol/L之间,参加低、中强度的运动时无需加餐,参加高强度运动时的加餐碳水化合物量为10~15克;当血糖水平超过14.0mmol/L时,应避免运动,以免引发急性代谢并发症。②同一时间段反复发生低血糖的加餐:此种情况首先应排除降糖药物作用高峰时间与进食时间不协调和降糖药物过量问题;然后应考虑某时间段的体力活动(工作)强度问题。如系前者所致,只需调整用药时间和用药量,无需加餐;如系后者,则考虑调整饮食控制方案或加餐。③血糖极不稳定者的加餐:有的病友进餐后血糖急剧升高,但在下次进餐前又可能发生低血糖,此种情况建议先改善主食的血糖指数(即选用低血糖指数主食)。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采用从正餐中预留20~25克碳水化合物在低血糖发生前15~30分中进行加餐。④食量较少或胃肠功能较差者的加餐:有的糖友特别是老年糖友一次进食量有限,如果不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就无法满足营养需求,此种形式的加餐食物量可与正餐不相上下。⑤住院糖友一般无需加餐,但在降糖药调整过程中有时可能出现低血糖,此时的加餐属应急性加餐。住院糖友降糖药物与饮食调整最好不要同时进行,可以先固定饮食方案或降糖药物量,然后根据血糖变化逐步调整药物用量或饮食方案,这样可避免一些无法预知的低血糖发生。⑥生活规律打破时的加餐:出差、旅游、参加宴席时,活动量的剧增或不能按时就餐都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此时糖友应随身携带一些方便加餐的食品如饼干、黄豆、花生仁、水果等作为临时加餐食品。
最后要提醒的是:有的糖友平常血糖控制较好,调换新的工作或环境后频发低血糖,此时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是加餐而是调整饮食方案。
多数情况下,加餐后一般不必额外加用降糖药。
食物选择与搭配技巧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用来指导糖尿病、肥胖病等患者甚至是健康人选择食物的重要参数。研究表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因此有利于稳定血糖和改善病情。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具体食物选择与搭配技巧。
1.选择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常以糙米取代精白米;用全麦面粉及其制品代替精白面粉及其制品;用荞麦(苦荞)面代替小麦面;用干饭代替稀饭。
2.食用水果时,不要将水果榨汁喝。有些食物,生食时的升血糖作用较弱,如青香蕉、生红薯的升血糖作用就较黄(熟)香蕉、熟红薯低得多。
3.喜好甜味的朋友,可以用甜味剂如甜蜜素、甜菊甙、阿斯巴甜等代替红糖、白糖、蜂蜜、饴糖等;当然也可用低热量的木糖醇来代替。
4.有些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虽高,但由于其营养密度不大,少量选食对血糖的总体影响也不大,这类食物有西瓜、南瓜、胡萝卜等。
5.在超市选购食品时,应注意标签上相关术语,如膳食纤维含量、全麦或全谷粒食品等。一般是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品,GI较低;全麦粉面包或相关食品比精粉食品GI低。
6.另外,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搭配混合食用,如精米与杂豆烹饪的杂豆饭等,是糖尿病饮食中运用较多的食物选择(搭配)技巧。白米稀饭GI较高,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宜单独食用,如果能控制食用量并与低热多膳食纤维的蔬菜搭配吃或搭配一定量的杂豆如绿豆煮成的白米绿豆稀饭则其升血糖作用明显减弱。
食物数量确定技巧
在执行饮食治疗过程中,住院病人的食物重量是要通过称重来计量的。直接称重方法在医院以外的其他场所多有不便,此时对所进食食物量的确定就要凭生活经验了。否则的话,实际进食量与要求量之间会出现较大的差距,饮食治疗难以奏效,将严重影响病情。一般来说,食物的计量准确性达90%即可,因而也没必要天天称量每种食物。怎样较准确地估计出食物用量,是许多病人面对的一个实际难题。下面介绍几种估计食物数量方法的技巧。
1.容量刻度法。在国外,标有容量刻度的餐具随处可见,再加上多数病人文化素质高、糖尿病健康教育极为普及,厨房现代化设施程度高,故许多病人在家里不用秤就能较准确地获得食物重量。如用有刻度标记的透明量米(面)筒,就能较准确地估算出每天主食消耗量,使用有刻度的油壶、专用的定量盐勺就能准确地获得每一餐烹调油与食盐的消耗量。因此,广泛使用有刻度的炊具、餐具对估计食物量有很大帮助。但此法对我国相当多的病人特别是农村病人来说,操作起来极为不便。
2.总量称重法。此法适应于长期在家用膳且饭菜单独制作的病人。先列出病人一周或十天食谱,并计算出全期所需粮油、禽、鱼、肉等副食数量,然后准确地称出上述食物数量,全期每天均衡食用。此法的优点是所计算出的食物数量较为准确而不必每天每餐去称量食物,但在有多人就餐的家庭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3.经验重量法。此法方便实用,误差亦小,具体操作是:如100克同品种类型的大米或面粉,做成硬度相同的米饭或面条装在某一专用的餐具内是多少,50克或100克净瘦肉可切成几小块或厚度相等的几片,10克油放在锅内所占容积约是多少等,经过反复多次称量后,就有了较为准确的数量概念,以后就可用衡量的方法来估算了。此法要求判断者有丰富的烹饪等饮食生活经历。
4.数量-重量估计法。此法适应以食物品种为单位的食物。如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约为55克,一个苹果约为125克,一个面包约为70克,10粒花生仁约6.5克等。在估计重量时要除去食物不能吃的部分。下表是常用食物数量与重量的关系,可供参考。
5.包装数字判断法。现时许多食品特别是在超市所购食品包装上都会注明食物净重,食用者只要通过查看包装上的重量就大致能估算出食品的重量。如一小包五香豆腐干,标明净重为50g,约吃了一半,就是25g,这就简便多了。
克服与家人饮食矛盾的技巧
饮食清淡或者说“缺油少盐”是糖尿病饮食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与现在多数居民放任自由和单纯追求口味或美食的饮食习惯存在较多的矛盾。为了克服病友与家人之间的这一饮食矛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努力。
1.与家人一同学习饮食与健康的知识。糖尿病饮食中烹调油一般都少于25克,同时要求食盐不超过6克,这与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要求每日烹调油和食盐消耗量是一致的。问题是多数人对这些要求的意义不太理解,以至在日常饮食中烹调油、食盐的消耗远远超过了25克和6克。如果要他们突然改变多年形成的油多味重习惯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饮食习惯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如果通过您所掌握的有关健康饮食知识的言传身教,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这种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危害,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逐步适应后,您与家人同吃一锅菜(您只控制食用量)的时候也就快到了。
可以多吃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如各种蔬菜:西红柿、黄瓜、大白菜、菜瓜等,含糖量相对比较低的苹果、桔子、草莓、猕猴桃等水果。做到少量多餐,将正餐的主食匀出一些作为加餐用,加餐时可以选用低热能的蔬菜、半两主食或一只鸡蛋(50克)、一杯牛奶(150毫升)等,并选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可以增加饱腹感。
其实,无论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是脂肪,只要是脂肪就属于高热量食物。如果不控制脂肪就容易超过每日所规定的总热量,使体重增加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吃脂肪时,即使是植物油也要计算入量。张奶奶在饮食中犯了大忌,医生都是不主张患者食用油炸食品的。
(来源:文章屋网 )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一动态生成的资源,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素材,使数学教学更精彩呢?
一、活用错误,激活创新
创新是用一种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求知的思维行动。而学生犯错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主动应对”的新理念,才会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才会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这一内容时,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三线”的例子,当一学生说出“知识是直线”这一意外的尴尬信息时,机智的教师就与学生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对话:“同学们,你们怎么想的?”
生1:老师,知识是直线,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而知识也是无止境的。
生2:不对,知识是射线!因为我们的学有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这不就形成一条射线了吗?
生3:我认为知识是线段。因为我们的学习是有始有终的,从小学到大学,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这时教师说:“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精彩,或许,对于某一个人而言,知识是有限的,像线段;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知识是逐步形成的,而且是永无止境的,这就像一条直线,所以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多学一些知识。”
面对教学中出现这一突如其来的尴尬问题,教师没有逃避,而及时地点拔化解,这样既巧妙地挽回了质疑孩子的尴尬局面,又适时地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仅具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具有闪耀人性智慧光芒的温度。
二、引而不发,挖掘内涵
要使学生的学习确有成效,内因才是发展的根本原因。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适当的手段引导学生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深度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引导学生形成探索精神。
例如:在教学《密铺》一课,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从书后的附页中剪下各个图形,进行试铺。这些都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所以学生很快就得出能密铺的图形有: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六边形,而不能密铺的图形有:圆形和五边形。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接着启发学生:“你还能用附页中的图形再进行一些设计吗?” 学生们再度合作,很快就设计出多种花样新颖、精巧别致的图案来。既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课堂气氛活跃。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
三、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在课堂上,肯动脑筋的学生爱提出一些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有这样的学生我认为是可贵的。教师要把握这种机遇,进行因势利导,为学生作出恰当引导,既能拓展学生视野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摘要】通过对糖尿病病因、常见症状以及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分析,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指出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食物,控制饮食从而达到食物治疗的目的,来减少症状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并结合临床护理的特点,提出几条常见的临床护理的措施,来减轻病人的疼痛,帮助病人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临床护理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但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2%,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到4000万,并还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而目前还没有能完全治愈糖尿病的药物。但临床研究证实,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对病情控制很有利,因此研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以及在临床中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有效控制病情。
1 糖尿病简介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2 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合理的饮食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需要长期的坚持合理饮食,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但如果饮食控制不好,病情会加重并产生并发症,从而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合理饮食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基础。根据自己多年的护理经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量,这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患者能量的供给需要根据病情、血糖、尿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情况确定。其次,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由于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需要供给充足,来减少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从而预防酮血症。第三,要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胰岛素分泌就不足,从而导致体内的脂肪分解加速,合成减弱。因此当膳食的脂肪摄入不当时,易引发或加重高脂血症,导致血管病变,这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第四,要有适量的蛋白质摄入量。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的消耗量将增加,因此容易出现负氮平衡。第五,要有充足的维生素摄入。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和水果摄入量受到限制,而且体内的物质代谢相对旺盛,发生维生素缺乏。因此,需要保证足够的维生素供给。第六,要有合适的矿物质摄入。由于矿物质的缺乏能导致很多糖尿病的并发症,例如视网膜病变、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减少从而加中病情。因此必须有足够的矿物质摄入。但应限制钠盐的摄入,以防止和减轻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并发症。第七,丰富的膳食纤维摄入。由于膳食纤维对防治糖尿病具有很好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糖代谢,降低血压、血脂和防止便秘等。但同时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又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因此需要合理摄入。第八,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新陈代谢的问题,必须根据血糖、尿糖、病情等信息,做到合理的餐次与营养分型治疗。在总能量范围内,适当增加餐次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在掌握上述原则之后,糖尿病患者还需要牢记那些食物是适宜的,那些食物是要少食用,甚至不能使用。首先适宜食用的食物主要有粗杂粮,如荞麦面、玉米等;大豆及其制品;蔬菜。其次不能或者少食用的食物有精制糖,如白糖、红塘、甜点心甜饮料等(当出现低血糖时例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食物,如马铃薯、芋头等;动物油脂,如猪油、奶油等,鱼油除外;甜的水果,如含果糖和葡萄糖高的水果应限量;酒。
3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要努力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做好常规护理,使患者病情得到好转。既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遵医认真做好各项护理,消除患者一切顾虑,结合医生用药改善患者病情,又要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专科护理在临床医学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临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临床护理中需要注意和做到几点措施。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因病程长,容易出现忧虑、抑郁心理,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其次要做好饮食护理。建立营养素的合理结构;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改善血糖、血脂;保持体力。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 h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归,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第三运动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进行运动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第四做好药物指导,糖尿病患者多数为Ⅱ型糖尿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第五做好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时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4 结论
可以看出,合理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护理措施是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的,临床实践表明,只要患者坚持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合理饮食、自我监测,自身的血糖水平就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确保生命安全。通过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以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世晴,莫永珍.糖尿病临床标准化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6.
[2] 汤玉.糖尿病的护理干预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6(9):212.
[3] 李婧,刘尚辉.41例糖尿病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6(10):240.
【关键词】音乐小学课堂教学认识
众所周知,音乐元素是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而音乐课堂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如何使学生掌握音乐?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一、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我们现在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自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学生初学不易唱准fa、si和半价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并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如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缓进),内心感知音高的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
(2)设计多样的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
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借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生用整个身心体验音乐流动的“脉搏”。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变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二、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
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和谐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练准确。
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3、有乐感的歌唱
有乐感地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的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的歌声表现自己的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三、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