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伊索寓言全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学习钱钟书先生的《伊索寓言》(全日制普通高中第二册)一文时,学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伊索寓言》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这是解读全文的钥匙。学生就这句话展开了讨论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一个学生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好,这样的书就是把孩子教坏了、教傻了,越看这种书,头脑就越简单,所以我们就应该像钱钟书所说,这种书“要不得”;另一个学生说,我们从小就读这本书,而且它是名著,我们就是读着它长大的,没有什么不好,那些故事挺有意思的。学生任某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社会是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人往往尔虞我诈、钩心斗角、你争我夺,人在社会上生存是需要斗心眼儿的,如果我们都照寓言上所说,长大了也依然单纯,那到了社会上肯定吃亏碰壁,所以我们不能按寓言上所说的去做。寓言里公平清楚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学生王某立刻站起来反驳道:“照你这样说,人与人之间就应该钩心斗角吗?包括我们同学之间?”任某回答道:“是的,我们同学之间也存在‘钩心斗角’,当然这和社会上的‘钩心斗角’是不一样的。因为现实社会是复杂的,如果我们一味地相信寓言,将来走向社会肯定会吃亏。”学生千某抢答道:“听我说!大家都认为‘钩心斗角’是个贬义词,其实你们理解错了。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学者,对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是不齿的。但是我们认真地想一想:这样做对吗?下面我来举个例子,这件事也许会让我们对‘钩心斗角’有新的认识,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大家都知道英特尔吧?英特尔比AMD提前十一个月推出了四核心CPU,在市场上占有率不用说也比AMD高出很多,此时AMD在干什么呢?他在研究开发协同能力更强的原生四核。等到AMD的产品上市,英特尔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四核是假四核(不如AMD),不得不说以后英特尔也将采用原生四核这样的话。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钩心斗角’有利的一面,它成为社会科技进步的动力,带动社会前进,所以我认为‘钩心斗角’不全是贬义,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同学们听完他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这是一个独特的、大家都没有听到的见解。有的同学没有听明白,要求他再讲一遍。因为很多学生对电脑,尤其是对电脑设备不熟悉。千某就说:“我给你们画一画吧。”他在黑板上先画了一个大方框,里面有两个“日”字,又画了一个大方框,里面有一个“田”字。接着他解释说:双“日”字的图形就是英特尔的“假四核”,因为它并没有把核心结合在一起,而“田”字形就是AMD的原生四核。AMD的总裁在新闻会上大声宣告:“我们的四核才是真正的四核!”大家从图形上应该看明白哪一种更先进、更强大了吧?这次更多的人听明白了,大家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平时只使用电脑,而不去关心电脑的其他动向,所谓“闭门教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听他这样一讲,不仅觉得有道理,而且这样的知识我都不曾知道。我不仅表扬了他,更是从心里佩服这个学生的知识面广。
我通过查找资料弄明白“四核心处理器”是英特尔制造,AMD是和英特尔一样,是处理器的制造公司。在深感自己孤陋寡闻的同时,慨叹学生的独到见解:“钩心斗角”在人际关系方面是有贬义的不利的一面,但在社会竞争方面,我们不能不说它有有利的一面,它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如果我们安于现状,社会的进步就会缓慢,若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就会落后。当一个产品上市给另一个产品带来压力,另一产品只有不断出产新产品才有市场,换言之,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只有创新社会才能进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词,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其实,他说的是竞争。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窃取商业秘密,可以超越对手;开发新产品、不断进步比窃取要科学且光明磊落。从这一点来讲,AMD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因而我觉得这个学生很会动脑筋,他想得很正确。对于课文上的观点,你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只要你言之有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行为习惯、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眼前的重要课题。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大多数学生喜欢看电视,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时间相互交流,那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吸引着学生,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故事书里还有比这些更离奇、更有情趣的故事,只要自己去看书,你便会获得无穷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一、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读书方法大致为精读法、略读法、浏览、做读书笔记。
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注重文学和思想内容。
略读即先看序言,作者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内容,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浏览法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运用此方法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快速浏览之中了解文章大意。
常言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要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学生在做读书笔记过程中积累语言、增长知识,教师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少鉴别能力。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向学生推荐读物。小学六年,不能一刀切,可采用分年段推荐读物的方法。
1.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低,喜欢童话故事,可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叶圣陶童话》、《三字经》等。
2.三、四年级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可向他们推荐《绿野仙踪》、《昆虫记》、《千字文》、《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皮皮鲁传》、《寄小读者》、《名人传记》、《张天翼童话》等。
3.五、六年级学生推荐《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格列夫游记》、《西游记》、《水浒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表现欲强,课外阅读后总想把感想、体会表达出来,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读书交流会,可不限范围、不拘形式,可相互交换、浏览积累资料,可以讲故事、演讲和即兴表演,也可以谈体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读书的益处。此外,班级还可以设置作品栏,用来展示学生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作品,对于取得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寓言就是“寓意于言”,是一种用散文或韵诗的形式通过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通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往往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和鲜明的教育功能。寓言往往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则高度凝练,极富表现力,多运用比喻、比拟、象征等艺术手法来阐发深刻的哲理。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如《愚公移山》《盲人摸象》等;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如《狐假虎威》《蚊子和狮子》等。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借此喻彼等。
■
一、把握故事内容及其塑造的形象
寓言在结构上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所以同学们首先要把寓言当做故事去读,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拟人化的植物或动物等),主要形象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进而领会寓言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东郭先生和狼》中塑造了东郭先生、农夫和狼三个不同的形象,作者通过对东郭先生和农夫对狼的不同态度与言行的对比,认识到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得出寓意“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二、领会寓言的寓意
学习寓言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领会寓意,进而在同学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学以致用。同学们在把握寓言的寓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看题目,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如《画蛇添足》即由题目得出寓意:做多余的事,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其次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或者寓言中的某些重点语句。如《狐假虎威》中的最后一句是:“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借别人的威风”是理解这则寓言寓意的重点;再次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是弄懂寓意的关键,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和反映,寓言故事中的形象一般都象征着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物。再如《猴子和鳄鱼》这则寓言,由猴子和鳄鱼的表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同学们可以得出这则寓言的寓意:骗人者反而受骗、邪不压正等。
三、掌握寓言运用的表现手法
寓言情节新奇,往往能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它经常借助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将深刻的道理寄托在寓言故事中,如《黔之驴》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虎从畏驴到食驴过程中的心理、动作描写得细致逼真,层次清楚;作者对驴虽着墨不多,却抓住它的形体“庞然”,以及其特有的动物本能“鸣”“蹄”来写,形象传神,使一只生性大胆而颇有心计的虎的形象跃然纸上,又恰当地表现了貌似凶猛而外强中干的驴的形象;讽刺了当时统治集团中仗势欺人而色厉内荏的某些上层人物,指出他们必然覆灭的下场。所以同学们在阅读寓言时,要注意学习寓言中丰富的表现手法、精练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鹦鹉救火
陵金安
有一只鹦鹉,离开家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飞了几天,它又累又饿地来到了一座山林,打算暂时在这里安身。一只小松鼠看到了这只来自异乡的鹦鹉,马上蹦蹦跳跳地跑遍了整个山林,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所有的动物:“快去看哪,来客人了,来客人了!”动物们为鹦鹉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鸟儿们唱起动听的歌,小鹿们翩翩起舞,小猴们采来美味的浆果,鹦鹉面对这一切,十分感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所有的飞禽走兽都待鹦鹉特别好,鹦鹉也尽自己的能力为大家做事,大家都很喜欢它。
虽然生活得很快乐,但是时间一长,鹦鹉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于是它向大家告别说:“这么多天来,大家对我的照顾,使我非常感激,但我必须回家去了,希望你们多多保重。”动物们依依不舍地把鹦鹉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是不得不分手了。
过了些日子,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座山林忽然起了大火,烈焰滚滚,映红了半边天,百里之外都看得见。山林中的动物们无处逃窜,死伤无数,情况让人惨不忍睹。
鹦鹉远远地望见了这边的大火,心中暗叫“不好”,它不辞劳苦地日夜赶路,赶到了着火的山林边。它一次次地飞到附近的河边,将羽毛在水中沾湿,然后把水洒向山林。也不知这样来来回回飞了多少趟,鹦鹉累得头昏眼花,几次险些被热浪吞没,身上的羽毛也被烧焦了,但是火势一点也没有减弱,反而越烧越旺。鹦鹉毫不气馁,还是不断地洒着水。
天上的天神看见了,就对鹦鹉说:“你也太自不量力了,凭你用羽毛洒的那一点水,是根本扑灭不了山火的,你这是何必呢,搞不好还会把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鹦鹉回答说:“我知道也许帮不了什么忙,可是我曾经寄住在那里,那里所有的动物都非常善良,待我非常好。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为它们竭尽全力,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活活被烧死!”
天神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立即扑灭了山林中的大火,鹦鹉的朋友们终于得救了。
(选自《中国寓言故事》,有改动)
1.文中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体现了小动物们的 。
2.寓言第三段中的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中第五段主要运用了 描写,本段的段意是 。
4.请你总结本则寓言的寓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古希腊]伊 索
在大森林中,有许多危险威胁着动物。除了猎人的陷阱外,最让驴担心的是野兽的袭击。
有好几次,亏它拼命地奔跑,才逃脱猛兽的毒爪。可是光会跑不行啊,每次,它都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死去活来的。它想,要是我能变成一头狮子,我就是森林之王,那么那些臭野兽就不会追赶我了。
这天,驴在森林里寻觅着鲜甜的青草。突然,它发现在不远的那边,低矮的灌木丛上有一张狮子皮,猛一看,狮子头栩栩如生,怪是吓人。这恐怕是猎人不小心丢下的呢。驴子心想:这下可好了,我可以扮成狮子了,披上狮子皮,所有动物都会被吓跑,不但野兽不会来追赶我,小动物们也会被我吓走,那么我就可以吃最鲜美的青草了。驴子越想越高兴,披上了狮子皮,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去。
一只小兔子正在草地上玩耍,披着狮子皮的驴悄悄地走近它,忽然出现在它面前,把兔子吓得“哧溜”一声钻进了地洞。
一只小松鼠在松树上悠闲地吃着松子,欣赏蓝天白云,忽然,披着狮子皮的驴走近它,它吓得慌忙逃窜到另一棵更高的大树上。
一只小鹿正吃着青草,当披着狮子皮的驴出现在它面前时,它也吓得撒腿就跑,头都不敢回。
驴子把它们一个个吓成这样,高兴极了,哈哈大笑起来。动物们由笑声听出原来是驴子披着狮子皮吓唬他们。大家都觉得驴子太过分了,责怪驴子不应该吓唬自己羸弱的兄弟动物。
这时,站在高处的小松鼠看到一只狐狸向它们走来,它喊道:“狐狸来啦!狐狸来啦!快逃啊。”小动物们听到喊声纷纷躲的躲、跑的跑了。
驴子正想跑开,转念一想,我现在已经是狮子了,所有的动物中我最了不起了,我用不着害怕狐狸了。于是慢悠悠地转头,大摇大摆地走到狐狸面前,停了下来。
狐狸猛一看,吓了一大跳,赶紧毕恭毕敬地走上前,说:“我亲爱的狮子大王,原来您老人家也在这里呀!我马上走,我马上走,不敢打扰。”说完,掉头溜开了。
驴子得意极了,这正是以前袭击它、追赶它的狐狸,它也不敢侵犯它了,吓得跑掉了。开心的驴子忍不住引颈高亢,“昂昂”地叫起来。
驴的叫声传到了尚未走远的狐狸耳中,它明白原来是捣蛋的驴子,披了一张狮子皮来吓他,转身,向驴子猛冲过来。
笨拙的驴子想逃跑,一迈腿,却被狮子皮绊住了,怎么也跑不了。狐狸扑了过来,一口把这头蠢驴咬死了。
披上狮子皮,就以为自己是狮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蠢驴就是蠢驴,本事是靠练出来的,一招一式都需要苦功夫,不是靠装出来的,假借狮子皮装出来的威严,当然不可能长久,这是一揭就穿的谎言。撒谎者到头来被自己蒙骗,丢掉了性命,活该。
(陈思丹/编译,选自《伊索寓言》,有改动)
1.给下面的黑体字注音。
羸弱 引颈高亢 蒙骗 栩栩如生
2.给本则寓言拟一个标题。
课外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经调查发现,我校的孩子经济条件比较好,家长大都做生意,且文化水平不太高。加之生意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很少有家长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少读点书没有关系,反正不影响成绩,将来能赚钱就行了。即使有家长去给孩子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作文书,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这一狭隘观念。再加上好多学生不会读书,阅读书籍囫囵吞枣、走马观书,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也无非是几个好词好句,敷衍了事。这些思想和行为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造成学生思路狭窄,胸无点墨。
课外阅读,一切都是为了你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主要从教给方法、推荐读物、创设条件、检查效果四方面,为中学生阅读导航。
一、教给方法
在课外阅读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凭着兴趣,只选精彩的故事情节读,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这样的阅读收效甚微,所以很有必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即抓住重点语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正如元代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理解一句之意,又理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手段。
2.略读法
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略读分为浏览式阅读法和筛选式读书法。浏览式阅读法就是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一目十行,快速浏览文章概貌。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筛选式读书法就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
3.批注法
批注法就是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作记号,作注释,抒感想,写评语。这种阅读法,读书与思考并随,“手脑并用”,真正是“读进去,跳出来”,这样的阅读才精彩。
4.摘录法
摘录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我们初二(1)班用摘录法阅读,已坚持1年多,效果明显。
5.剪贴法
剪贴法就是把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读书笔记中。值得一提的是,剪裁的必须是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最好分门别类剪贴,便于查阅、搜索。
以上这几种阅读方法,根据需要可以糅合在一起,相互穿插。
二、推荐读物
课外书浩如烟海,良莠不齐,有些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年龄特点和教育需要,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学生盲目阅读。
1.推荐适合年龄特点的书
初一年级的学生应以浅显的故事为主,激发阅读的兴趣。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应阅读优秀的中外名著、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书籍。如《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十万个为什么》等。教师应指导阅读文学、史地、科学、生物等读物,不断较全面完善知识结构。
2.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
课外阅读应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如学完了《狮子和蚊子》,可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学完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
三、创设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机会,激发兴趣,加强指导。
1.开设阅读课
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每天中午到校后可翻阅课外书。每周五划出一节课,用来阅读交流和指导。
2.开辟图书角
为了达到资源共享,教师组织学生把个人藏书暂时存放到教室一角。我班选出专门人员负责图书保管、借阅等工作,还制定出班级借阅制度,还为图书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书香阁”。
3.开展读书节
学校或班级可每年开展两次读书节活动。每次读书节可规定阅读主题,如以童话、诗歌、小说等,班级或学校开展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检查效果
1.家长配合
学生课外阅读一般在家里进行,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阅读。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家长陪同孩子阅读,听孩子摘录的内容并签名。
2.检查读书笔记
学生摘录的读书笔记,我们叫它“采蜜本”。摘录的内容,学生必须每天都要读,教师认真检查。教师可随时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种类、内容,并指出读书笔记的优缺点。
3.建立读书报告制度
利用每天的晨会课,安排一个学生做读书报告。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给自己的启发,也可以是对书中人物的评价,积累的知识等。这样做,不但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内隐学习;朗读;语言;作文
人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分为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现代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学习,而忽略学生无意识的学习,这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倦怠感。本次研究将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无意识地学习,即用内隐的方式学习的方法。
一、在朗读教学中开展内隐学习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这使学生觉得朗读语文课文是一种负担。教师若能用内隐的方法开展朗读的教学,学生将能自主地摸索出朗读的技巧。
以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为例。
(教师在教学以前,先给学生播放孔子寻访老子求教的片段,这个具有古色、古韵的多媒体片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师:(教师手指标题)谁来告诉老师,隐者是什么呢?
生A:(结合之前看过的多媒体思考)就是住在深山里不出来的人。
师:答得很好,还有呢?
生B:隐者是很有知识、很有见识的高人。
师:很不错,还有吗?
生B:是一群很任性的,生活方式没有规律的人。
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
生B:孔子拜访老子时,几次都见不到他。诗歌的标题也说作者找不到他。
师:这位同学能把两项事物放在一起分析比较,答得很好。
(教师引导学生看全文。)
师:我们现在依照诗中的情境玩角色扮演游戏好不好?
(学生齐答好,教师引导学生布置场景。学生用吊灯当松,布置好场景以后,学生开始玩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结束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
师:诗歌的第一句应该怎么读呢?为什么?
生C:贾岛去见隐者会走很长的路,因为隐者住在山里。他爬了很久的山、走了很远的路,看到了一个童子,语气会客客气气的,他怕自己态度不好隐者会不愿意见他。
师:那这诗的词句重点呢?
生C:是“问”字。
……
从以上的师生对答中可以看到,教师只是给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学生结合自己既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就能在学习情境中吸收到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词时,要擅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二、在语言教学中开展内隐学习
古时候,人们学习语言知识就是应用内隐的方法,比如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只要人们积累了足够的语文知识,他们就能灵活地应用语言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黄鹤楼送别》一文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关于黄鹤楼的诗词。
师:在这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句里,你们最喜欢哪句诗词呢?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A: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这一句。这一句有历史的沧桑感。
师:哪个词让你觉得有历史的沧桑感呢?
生A:历历,凄凄这两个词。前一个词让我觉得时光流逝了,后一个词让我觉得有一种很孤单的感觉。
师:你觉得你的感觉和作者表达的意思一致吗?
生A:不知道……
师:那么对于自己不了解的词汇应该……
生A:查字典。
师:答得好。A同学提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还有同学喜欢别的句子吗?
生B:我喜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句。
师:你喜欢这一句的原因是什么?
生B:这一句读起来非常有韵味,不光是押韵让我觉得有韵味,句子描述的画面也让我觉得很有韵味。
师:这句诗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B:我看到作者送别自己的朋友,朋友孤单地架着船远行了,他一直望着朋友的船远走,直到最后连船的影子都看不见的那种感伤。
……
这位教师应用内隐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诗词时,他只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词之美,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诗词,学生在欣赏诗词时会自主地记住喜欢的句子。学生在感受语言知识、体会语言知识、积累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就能灵活地应用语言知识。
三、在作文教学中开展内隐学习
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会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却不关注学生是否愿意自主地写作文,这使学生会以被动的心态写作文。如果教师以内隐的方法开展作文教学,教师的作文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伊索寓言》一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完课文以后写文章,但是学生必须用另一个视角描述这个故事。一名学生写的作文如下:
乌鸦在森林里飞,它的嘴里叼着一块肉。这块肉是它好不容易找来的,它想到今天孩子们能吃上肉就非常开心。乌鸦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狐狸向它打照顾。那只狐狸说:“嗨,亲爱的乌鸦,你家里的孩子们好吗?”乌鸦听人说过森林中的这只狐狸非常狡猾,专门骗人,所以不想理它。狐狸说:“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羽毛漆黑得连一点杂色都没有,这才是高贵的颜色啊,其他鸟儿的羽毛跟你比起来简直差远了。我还听说您唱歌唱得非常好,我能有幸聆听您的歌喉吗?”乌鸦听得高兴了,正想说:“等我回去把肉给了孩子再唱给你听。”此时嘴上的肉掉下来。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篇作文。)
师:你的故事与课本中的故事有区别呢?你为什么要夸它的羽毛高贵而不是夸它漂亮呢?
生:乌鸦的羽毛不漂亮,狐狸硬说它的毛色漂亮乌鸦会起警觉心的。狐狸提出另一个概念,说它的羽毛高贵,它才会觉得自己和别人果然与众不同。
师:你认为狐狸的谎话非常拙劣?
生:我认为不是狐狸的谎话很高明,是乌鸦没有自知之明,所以被别人煽动几句就上当了。
(教师和学生继续积极地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