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顺口溜

儿童顺口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顺口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顺口溜

儿童顺口溜范文第1篇

于是我试着把顺口溜应用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历史方面,小维妮弗里德几乎将所有欧洲国家的历史都编成了顺口溜,这样,她很容易就能牢牢记住她想记住的历史事件和日期。学习地理也是一样的。

不过我们还有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方法,就是给顺口溜配上合适的音乐或节奏。例如,在学习印度的有关知识时,我们编的歌谣是:

印度是一个炎热的地方,

就像冰激凌在太阳下,

一会儿就可能在那里融化。

在念这些顺口溜时,可以遮住眼睛,表示在遮挡烈日,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慢慢融化的冰激凌。

印度有很多恐怖的动物,

咬人的眼镜蛇,

穿着铠甲的冷血鳄鱼,

还有跑得飞快凶猛的猎豹。

让孩子边念边表演眼镜蛇、鳄鱼和豹子的动作,他们就会很快记住其中的知识。

编唱顺口溜对植物学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维妮弗里德了解了一些植物的知识后,写的《木兰树的故事》让我大为惊叹。

小维妮弗里德还曾为她的音乐老师编了一个顺口溜:

在哪里能听到大自然的乐音?

在各种昆虫的嗡嗡声中?

还是鸟儿的鸣叫声中?

在呼号的北风里,还是在汹涌的波涛中?

在每一个振动耳鼓的声音中。

谁拥有完美的耳朵,

谁就能听到大自然美丽而真实的乐音。

此外,把伟大音乐家的故成顺口溜,也是帮孩子记住他们的最好办法,在小维妮弗里德出版的书籍里就有不少她自己编的这类顺口溜。

总之,顺口溜和歌谣对孩子学习会很有帮助,这种方式很值得提倡。

(樊彤、李丽珍编译,选自《斯特娜夫人自然教育全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儿童顺口溜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丰富多彩 激发兴趣 学会方法 象形识字法 会意识字法 变字小魔术 点面辐射法 顺口溜识字法 编字谜识字法

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然而对于刚接触汉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迅速识记大量汉字却有难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主渠道。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自制力差,注意力只能集中10分钟左右。依据这样的身心特点,我们在课堂上首先应注意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方法,形成能力,使他们踏上轻松快乐的识字旅途。

一、象形识字法。

中国的汉字有一部分为象形文字,它来源于生活中实物的形状特点。如:“山”、“石”、“田”、“水”、“火”、“日”…… 图画、实物形象直观,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只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字形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就能快速记住这些生字。

二、会意识字法。

汉字中有许多汉字的字义不言自明,对低年级学生无需解释字理字义,只要把这些会意字通过课件做图片演示,学生就能够体会字义,识记字形。

三、变字小魔术。

很多汉字可以用数学上的“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还有些字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换一换”的方法,通过这些“变字小魔术”,学生很容易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识记汉字,还能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点面辐射法。

在教学中利用形近字的特点,通过学习一个生字附带认识几个形近字;利用同音字特点,识记一个生字附带认识其他几个同音字,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了上不封顶下保底的识字效果,也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思维活跃性。

五、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法就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根据我的实践和体会,顺口溜识字法确实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识字顺口溜的编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拆字法。例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告:一口咬掉牛尾巴。

(二)、联想法。这种编法是:在分析编写的基础上,对组成汉字的个别笔画或部件进行联想后编进顺口溜。例如: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匹: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

(三)、 形义法。这种编法是:将字形和字义都编入顺口溜中。如:美: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最漂亮;唱:太阳上下一起照,一旁张嘴来唱歌。

(四)、 归类法。将具有相同声旁的形声字集中起来,根据形旁的不同编出顺口溜。例如:以“青”为声旁的字: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六、编字谜识字法

猜谜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游戏。课上通过猜字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编字谜,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们的识字兴趣,并让他们在做游戏过程中发现猜字谜、编字谜也是识字的好方法。例如:我是一只鸟,走路摇啊摇――鹅;一个人走累了,靠在树上了――休;一口吃下一条虫――虽。

儿童顺口溜范文第3篇

位于深圳市中部的龙华老百姓一直都流传着许多“顺口溜”,无须否认,不论在过去的年代,或者现代社会流传的“顺口溜”,它已“溜”成了一种奇特的客家民间文化,它为龙华客家人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何为“顺口溜”?它是老百姓随口编出来的几句朗朗爽口的语句,它的语句朴素,喻人喻事,喻景喻物,从中给出人予深刻的教育。溜出来的语言听起来简单,深咂滋味却不简单,别有意趣存焉。例如这则讽刺一些投机钻营的干部的顺口溜:“见问题闭眼,见困难斜眼,见表场瞪眼,见钞票红眼,见礼物花眼,见同行翻眼,见群众白眼,见选举傻眼。”

顺口溜作为百姓的口头语,有着大量粗俗不堪的内容,尽管如此,它最终要告诉人们的是十分建康向上的含义。顺口溜让你顺耳听M去,然后再回味它的哲理,它的魅力或者讽刺力就在其中,以直对隐,以粗对雅,以下犯上。像这样一则顺口溜就能得以说明:“猪牛鸡鸭超赶下台,乌龟王八爬上来,浅河食光吃深海,田间吃遍深山来。”这则顺口溜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在讽刺某些花天酒地的干部,一针见血,很有独到之处。

在过去的年代里,龙华民间就流传着大量的顺口溜,龙华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悟出了许多富有生活哲理的语句,于是就编成顺口溜用在社会实践中。例如:“禾苗最怕寒露风,人生最怕老来穷。”道出了人们深刻的道理,警示人们不要虚度时光,要积极去创造财富。

在某种程度上,龙华民间流传的顺口溜,可视为某个时期龙华客家人的一种呼声。它口无遮拦,荤素全有,出口不意,以达情为目的,寓意深刻。一直以来,龙华民间流传的顺口溜包罗万象,有调遣、规劝、嘲讽、鞭挞等。

龙华客家人很有机敏和幽默,老百姓以顺口溜的形式发言,促使民间生活健康明朗,阴阳调和,快捷地表达人们情绪,直出肺腑,平实质朴,幽默鲜活,辛辣刺激。

龙华流传着调遣的顺口溜就有:“早起三朝当一工,好食懒做一世穷。”还有:“好谷好米好饭香,好鱼好肉煲好汤,好情好义好相处,好朋好友好交往。”

龙华流传的规劝顺口溜有:“做人要做争气人,善恶美丑要分清:敬老爱幼邻居好,知足常乐受人敬。”还有这样一则规劝顺口溜:“冬去春来花又开,日出日落又轮回;做人好心有好报,人生勤俭自积财。”

龙华民间顺口溜无处不在,也无孔不入,只要老百姓关注的东西,准会有顺口溜编出来。不能不承认,这些出自民间百姓的顺口溜,却对社会时事和某些阶层,多少也会起到一些监测作用。龙华民间顺口溜通俗上口,广为流传,具有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二 “姓氏节”友爱的纽带

很久以前,在龙华客家民间就形成了一种叫“姓氏节”的习俗。

所谓姓氏节,说的是同一姓氏、家族的村庄或者人家,相互约定每年的哪一天,各自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在家中设宴招待,大家共聚一堂,谈天说地话情义,共叙人间真情,计谋发展生产生活。

龙华人“姓氏节”的来源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相传,从前有一位姓王的龙华客家山民,清明这一天到深山老林里去采摘山药,在一山崖处挖一株名贵中草药时,不小心一不留神从山崖中掉了下来,挂在一棵大树枝上。这位王姓山民受伤在树枝上昏了过去,生命险危。到了太阳快要下山时,被俩位也是王姓的打猎山民发现后救了下来。等到采药的王姓山民苏醒后,知道是眼前这俩们老兄救了自己,立即在他们前面下跪表示谢恩。然后又打听到这俩位救命恩人也是王姓,更是觉得他们可敬可亲。于是,他相约某日邀请这俩位仁兄到家中作客,设宴谢恩。

从此之后,采药山民每年的清明节这一天。都会邀请这俩位救命恩人到家中作客,并且每一次都特约村里王姓的亲朋好友,一起共聚一堂话当年叙情义。于是,一代传一代就慢慢形成了龙华王姓人的“姓氏节”。

也有的传说,龙华“姓氏节”源自村中的祭祀活动。旧时,同姓的每一个家族都有一个主祭公,专门管理本族祭祀活动。姓氏节即由几个家族的主祭人一同商定,选择一个与本姓有关或者有意义的一天,作为本姓的“姓氏节”。

在龙华客家民间中,每个姓氏都选择了不同的日期,作为本姓的姓氏节。不过,姓氏节都会选择农事较闲的时候,或者春耕之前,或者冬收之后。因为姓氏节选择春耕之前,便利于大家一起商讨一年之计;选择冬收之后,是共聚一堂喜庆丰收。龙华民间的姓氏节,一代一代地流传和演变,到后来成了人们劳作之余,亲朋好友相聚的日子。到了姓氏节,本姓的亲朋好友会提着礼物前来过节,整个村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姓氏节成了春节之外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

从前,同姓一家亲在龙华民间别流传。相传,在旧社会,要是那一个村庄遇到灾难,只要是同姓,整个村庄的人都会帮忙,当作是自己的份内事,出钱出物极力相帮。在龙华客家民间,姓氏节成了本姓人团结友爱的滋生地,姓氏节在龙华客家人心目中,是一条和睦、友爱的纽带。到了解放后,龙华客家人的姓氏节在不断M步,从原来较为封建的形式演变成了有文明程度的组织。从原来只谈宗族房姓,发展到谈起了生产生活,并且议家事和计谋村中发展为主要内容。

在“”时期,姓氏节被说成是搞宗派和分裂活动,一度被取缔了。到了改革开放高度文明的今天,龙华客家人的思想境界更开阔了,姓氏节就成了老百姓的记忆。

三 “同年”情 友谊深

龙华客家人,有着历史悠久的“结同年”习俗,结同年指的是:两个同年龄的朋友,通过较长时间的交往,彼此已经深深地了解对方的人品,性格和家庭状况,都觉得仅以朋友关系相互交往,已经远远不足以表达两人友谊之深厚。因此,双方商定以“同年”相称,它的关系可以和亲兄弟相比。龙华人结同年必须是同性,异性间不能结成同年关系,男性同年称“同年兄弟”,女性同年称“同年姐妹”。

龙华人结同年也有简单的礼仪式,例如双方有一个口头契约,或者摆上一席结拜同年宴。结成同年后,双方已经成了平等的“对手亲”,同年之间第一次到对方家,对方的父母会送给你一块布料,作为见面礼,也作为对自己的儿女结拜同年的认可,同年之间两家人的关系得到升华,称对方的父亲为“同年伯”或者“同年叔”称对方的母亲为“同年娘”。做父母的称自己儿女的同年为“同年子”或者“同年女”。同年之间称对方的兄弟姐妹为“同年哥”或者“同年姐”和“同年弟”或者“同年妹”。

同年之间,每到生日那天都要聚在一起谈家事,互通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每逢过年过节,或者遇有红白喜事,都要和亲戚一样去“搭识”(即要捎礼前往),如同年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不测,对方都要尽最大努力地帮助,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兄弟一样对待同年。平时,同年之间在生活、事业上总是互相鼓励、互相搀扶,保持着亲密无间,友谊长存的关系。龙华有一对“同年”,一个姓王,一个姓李。在30岁那年结成同年,如今都73岁了,43年来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情,虽然彼此的家不同一个村,但是相互来往密切,相互鼓励,彼此都把家庭建立得十分和谐。他们的同年情传子传孙,俩家人亲如一家,双方的家庭都被评为“和睦文明之家”。如今双方的孙辈虽然不是同年,但在前辈们的影响下同样团结友爱,都一样称呼对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那情谊真叫人羡慕极了。

四 “偷彩”求得好兆头

从前,龙华流传着一种叫“偷彩”的习俗,而且到了信乎其神的境界。所谓“偷彩”是采摘别人的青菜,客家话说“菜”和“彩”是谐音。尤其是采摘客家人有“意头”的葱,蒜和生菜之类的青菜。客家人将“葱”意为聪明,把“蒜”意作会打算,而视“生菜”为生财。

据有关资料记载,龙华区域不同的村有不同的说法,有叫“偷彩”,有叫“偷青”,也有的叫“偷运”。不管那种说法,他们的做法和取意都是一样,想的就是一个好兆头,求得新年新希望,圆一个心想事成的好梦。“偷彩”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也就是在元宵节的晚上,由妇女乘着月色悄悄地到别家的菜地摘回一些有“意头”的青菜回来做给家人吃,希望新年之始有个好开头,求得一年平安、会划算,风调雨顺过上好日子。被别人“偷”了青菜的人家不会生气,也不会吭声,按习俗被人家偷摘了青菜,不但不会骂人,而且会暗暗地高兴,因为被别人偷摘得越多就说明自己越有福气。因此,都希望人家到自己的菜地去偷,也早有准备让别人来偷。客家人的“偷彩”习俗,无论偷者和被偷者,都是寻求一个好“彩头”,向往美好的未来。

相传,龙华人的“偷彩”习俗最早是这样形成的:有一户人家只有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做儿子的为了让母亲能过上好生活,准备到外面做工挣钱。一年的正月十五日儿子就要出远门去做工了,做母亲的虽然对儿子依依不舍,但为了求生存,母亲不得不让自己心爱的儿子到外面去经风雨闯世界。为了做一顿饭为儿子送行,做母亲的寻遍了家中所有食物也所乘无几。她想:总得要让儿子饱着肚子出门。于是,她乘着夜色悄悄地来到人家的菜地,偷摘了人家的几棵青菜回来煮给儿子吃。儿子一别就是两年,在外做工也挣回了一点钱,回到家中和母亲过着温饱的日子。母亲是位老实人,她没有忘记两年前偷摘了人家的青菜,于是,她主动上门赔礼道歉,并且讲清楚原由,还给人家赔了钱。

后来,在龙华各个村落里就传开了“偷彩”的故事,一人传十,十人传百,越传越神,村里人都说是“偷彩”带来的好运。于是,来年的正月十五日夜,村里人都到外面偷摘人家的青菜,求得好兆头。慢慢地“偷彩”的习惯变成了习俗,一直在龙华流传,甚至流传到周边的其他村落。随着社会的发展,龙华人觉得到人家菜地偷摘有一种自责感,于是就改变成“偷”摘自己的青菜。从原来只有家中主妇去偷摘,改变成不分男女老少均可上阵。每到元宵之夜,三五成群结伴地乘着夜色“悄悄”地到自家的菜地去“偷彩”。到了解放后的六十年代中期,龙华人的“偷彩”习俗基本消失了,人们明白了靠劳动创造财富的真理,一切美好的生活原始于勤劳,“偷彩”这神话般的传说,只是成为一个民间故事在流传。

五 龙华婚俗“拖妹”

龙华的婚俗礼仪中,有一项新娘出嫁上轿前要M行激烈的“拖妹”活动,有点像今天的婚俗中,新郎到新娘父母家中请求开门的形式一样。但是旧时的婚俗新郎是不能到新娘父母家中的,是由新娘的嫂嫂们去“拖妹”。新娘坐轿出嫁,由新娘的弟弟拖一根甘蔗,跟在新娘后面送姐姐到轿门,并把甘蔗绑在轿旁边。新娘出嫁前必须学会“叫哀”。“叫哀”是一种哭唱方式,内容丰富多彩,喜哀多变。新娘从出家门到上轿之时都要“叫哀”,上轿后就可以时叫时停。哀调多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有表现从此离开父母伤感的心情。新娘对出嫁即使是心里很高兴,但也不能在表情和唱哀词中表现出来。

儿童顺口溜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识字;游戏;兴趣;自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21-01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基础。识字又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呢?我大胆的做了一些创新尝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识字,如编顺口溜、猜字谜、编字诀或儿歌等多种识字方法。除此之外,我还把学生的识字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让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如从电视、大街上的广告牌、家用电器、日常用品、衣服品牌等都是他们识字的舞台。

一、游戏识字,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对于识字教学充满兴趣。《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还指出,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而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想使他们全身心、轻负担投入学习,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就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成功的强大内驱力。如何突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呢?

1、编顺口溜识字

“编顺口溜”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的一种识记汉字方法。它以其风趣幽默,琅琅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如在教学“翻”字时,由于该字笔画多,为了便于学生识记,我编出这样一则顺口溜:小米粒,戴歪帽,坐在田里玩羽毛。短短一句顺口溜将这个字的构成叙述得清清楚楚。又如在教学“球”字时,为了使学生在书写时不漏写最后一笔点,我编出这样的顺口溜:王字旁,横竖钩,点提撇捺扛着球。学生通过读背顺口溜顺利地突破了该字的教学难点。

2、猜谜语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生字的结构或意思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记忆字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名”字时,我让学生猜这样一条字谜:“一口咬掉多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在会心地一笑间牢牢地记住了字形。

3、编字诀或儿歌

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编一些帮助学生识记,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编一编。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六)”。“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十人打架八人拉,三人报告一人抓(李)”。“一个小日本,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滴了四滴血(照)”。“远看峨眉山不在(我),西下美女谁不爱(要),口中有口难开口(回),法字三点水不在(去)。”这种形式,增强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

二、主动识字,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被动的记,机械的抄写,学生会感到厌倦,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学会独立识字的本领,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独的兴趣变成一种心理满足。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

三、超越课堂,开放识字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由此可见,识字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独立识字的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识字、运用,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1、寓识字教学于校园生活中

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中,如能在校园中创设良好的识字环境,利用好校园内已有的识字资源,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将全班学生的名字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学生们在课下不经意的浏览中,在充满自主快乐的气氛中认识同学姓名中的汉字。

2、寓识字教学于家庭生活中

儿童自出生以来与家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家里儿童的情绪最为放松。家庭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识字资源,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他们识字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可以引导孩子认一认家人的姓名,家中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的名称,认一认各种家用电器及各种物品的品牌、商标上的汉字。为了进一步扩大孩子的词汇积累,增大课外阅读量,可以订阅或购买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激发他们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扩大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

3、寓识字教学于社会生活中

儿童顺口溜范文第5篇

1 把学拼音与周围事物结合起来

当学生学会了音节拼读后,就可以把拼音教学与语言训练、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教学“yú”这个音节时,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平时见得最多的“鱼”就是这个读音。然后进行知识扩展,让学生说说鱼生活在什么地方?你见到过一些什么鱼?它是什么样子的?从这个教例看出,学生只学了一个音节,却进行了一大片的语言训练。其中包括认识事物,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学习,发挥了拼音教学的连带功用,是使汉语拼音这一部分教学融入到语文学习这个大整体之中了。

2 巧用顺口溜记住声母及拼读规则

由于纯拼音教学是抽象而枯燥的,要使学生准确记住声母的读音及形状,就可采用顺口溜来帮助记忆。如教学生记住“b”的形状时,可告诉学生顺口溜:右下半圆bbb。当学“d”、“q”、“p”这些字母时,学生就可根据前面的顺口溜编出来了。又如教学生记住j、q、x、y与ü的拼写规则时,可编顺口溜: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y就脱帽。这样学生不但弄清了j、q、x、y与ü的拼写规则,还为以后与之有关的三拼音节的拼读打下了基础。

3 在拼音学习中学习遣词造句

因为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语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所以,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根据韵母说词造句,赋予字母以意义。如教学“in”时,教学生读后可让学生组词,然后根据所组的词语说一句话。实践证明,学生乐于做这样的练习。这种结合拼音进行大量的遣词造句,既巩固了拼音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以后的词句学习打下了基础。

4 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巩固音节的拼写

学拼音是为认字学文服务的,因此,在学生学拼音时,可引导学生利用拼音进行读写,把音节的训练纳入读和写的语言环境中。如学生每天都要接触课程表,教师每天在黑板一角用拼音写上当天课程,学生既巩固了拼读,有间接地训练了识字。除了读的训练,还可要求学生回到家自制拼音卡片,贴在自家的家具和家用电器上,还可要求学生从写词语逐渐到每天用拼音写一句话,到最后写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所想所做,让词句训练及早地出现在儿童的实际生活中,这无疑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了基础。

5 用游戏形式寓音节拼读于说话练习中

为了提高学生音节拼读的能力,教师设计一些有价值又有趣的训练内容,用游戏形式把音节拼读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如复习汉语拼音时,设计一次秋游活动,把学生平时参加公园时的实践经验与音节练习结合起来。首先是去秋游时,要带些什么东西。教师出示多媒体,把一些物品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选择带拼音的表示实物的词语。接着,去参观的地方与玩的游戏都通过图画和拼音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指导要求学生说话。这样,根据学生说话实际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既有实用性,又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学生易于接受。

6 通过学习儿歌巩固汉语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