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成本核算

产品成本核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成本核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品成本核算

产品成本核算范文第1篇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银行决策者掌握产品成本信息

在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调整主要金融产品价格,各商业银行作为产品既定价格的接受者,缺乏产品定价自。因此,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银行需要在产品数量、产品成本和产品结构方面做出努力。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趋势要求银行决策者掌握产品成本信息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各商业银行将面临自行确定存贷款利率的问题即产品定价。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各银行应从现在着手开展产品成本核算,为迎接未来挑战做好基础工作。

(三)现行会计核算体系无法提品成本信息资料

从理论上讲,成本和费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费用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成本则是对象化的费用。因此,财务制度中对成本的定义更适合于费用概念。鉴于银行依据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目前所实施的成本管理实质是费用管理,尚未建立以产品为对象的成本核算系统,无法提供成本信息。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实践

根据成本会计理论,产品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组成。在传统工业企业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占产品成本较大比例,制造费用比重较小,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程度对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影响不大。但是银行业不同于传统工业企业,具有产品种类多、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制造费用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的特点,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产品成本的准确程度。若采用传统方法分配制造费用,会导致产品成本信息扭曲和产品决策失误。因此,银行业在建立产品成本核算系统时,不应沿袭传统会计政策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应引入工序成本法。

对于工序成本法而言,以劳动工时、材料数量或机器工时作为分配标准己不能满足需要,追溯产品成本应遵循从资源到工序、再从工序到产品的过程。

(一)国外银行业的实践

就目前国外银行业的实践来看,一些国外银行已经开始利用工序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据了解,新加坡华侨银行从1997年开始推行工序成本法,其做法是先从电脑部门做起,成功一个部门再向下一个部门推进,逐步推广到全行,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我国银行业实施产品成本核算的设想

开发设计成本核算系统应包括以下工作:

首先,制定符合本行实际的产品分类标准。各行应根据决策层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定义产品并进行分类,各业务部门负责直接经办各类产品,应承担提供本部门产品类别和细分的工作。

其次,明确产品业务流程和定义工序。业务部门应按照规范化、统一化和标准化的原则,制定各项产品业务流程。因此根据决策层的要求合理划分工序时,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某一产品的工序并不局限于一个部门,往往会涉及到若干个不同部门,如发放贷款就会涉及到信贷、风险管理、财会、电脑等部门。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多、人员多的现实情况,建议由总行建立统一的产品分类、业务流程和工序构成标准,避免各分支行自行投入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资料缺乏可比性,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产品成本核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产品 成本核算 理论

在经营当中,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句很有意义的话:“紧紧地看好你的钱包,不要让你的金钱随意出去,不要怕别人说你吝惜。当你的钱每花出去一分,都要省两分钱的利润,才可以花出去。”企业只有严格控制并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员工只有将这种降低成本的意识落实到实践中去,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在变化不定的市场上盈利和生存。成本是企业素质的表现之一,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成本费用都要正确的划分和计量。

一、成本核算的基础

成本是为取得经济资源付出的代价,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它包括生产成本和劳务成本。成本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别: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费用是指为取得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而对所掌握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来分类:可以分为:生产费用、期间费用;按照费用与产量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

成本与费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说,成本与费用都是对资源耗费的衡量,只是两者是从不同的视角。就制造而言,生产费用的发生过程同时又是产品制造成本的形成过程。生产费用的发生是由于生产产品活动过程引起的。生产费用是产品成本的基础,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归宿。因此生产费用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正确性。

二、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

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经营管理的耗费过程。企业在进行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耗费。这些耗费用货币额表现,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称为生产费用;用于产品销售的费用,称为销售费用;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称为管理费用;用于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的费用,称为财务费用。

企业成本核算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成本核算可以向管理当局提供许多信息,帮助他们对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做出更好的决策,如定价、自制和外购的选择、项目评价等;成本核算要为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数据,通过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分析差异,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要使用存货成本和已销产品成本信息,这些成本信息是股东、债权人和税务当局所需要的,它们必须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来报告;有些产品的销售价格是以成本为定价的基础,为了确定价格就要计算成本。

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成本核算与管理相结合,就是要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组织成本核算,核算要服务于管理,服从于管理。为了正确地核算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正确地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利企业损益,必须正确划分以下各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的界限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多方面的,除了生产经营活动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经济活动,因而费用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并非都应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例如,企业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无形资产以及进行对外投资,这些经济活动都不是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支出都属于资本性支出,不应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活动而发生的,也不应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乱挤和少计生产经营管理费用,都会使成本费用不实,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乱挤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会减少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收入;少计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则会虚增利润,超额分配,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影响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应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遵守国家关于成

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防止乱挤和少计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错误做法。

2.正确划分生产成本或劳务成本与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

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要在产品(或劳务)完工并销售以后才计入企业的损益,而当月投入生产的产品或劳务不一定当月完工、销售,当月完工、销售的产品或劳务不一定是当月投入生产的或当月开始提供的,因而本月发生的费用往往不是计入当月损益、从当月利润中扣除的主营业务成本。但是,企业发生的经营管理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不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从当月利润中扣除。因此,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正确地计算企业各个月份的损益,还应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正确地划分为生产成本或劳务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也就是划分为成本和费用。

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为了按月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正确计算各月损益,还应将应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的费用和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经营管理费用,在各个月份之间进行划分。为此,本月发生的成本费用都应在本月入账,不应将其一部分延到下月入账,也不应在月末以前提前结账,将本月成本、费用的一部分作为下月成本、费用处理。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或劳务的费用界限

为了分析和考核各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计划或成本定额的执行情况,应该分别计算各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因此,应该计入本月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的费用还应在各种产品或各种劳务之间进行划分。属于某种产品或劳务单独发生,能够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的费用,应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属于几种产品或劳务共同发生,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的,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这儿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或劳务与在产品或尚未完工劳务的费用界限

月未计算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时,如果某种产品或劳务都已完工,这种产品或劳务的各项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或这种完工劳务的成本。如果某种产品或劳务都未完工,这种产品或劳务的各项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或劳务成本。

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里,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产品成本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要降低产品成本,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的采用。

产品成本核算范文第3篇

一、产品视角下高职教育成本核算前提

高校在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上与企业十分相似。从产品角度看,毕业生是大学的终端产品,大学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有严格的要求;从经营的角度看,大学也有招生宣传、人财物的管理和经营;从销售角度看,学校向受教育者推销教育服务、向社会推销科研成果,毕生生就业率则间接反映了教育教学服务产品的质量和适销对路情况;不同的是企业侧重追求经济效益而大学侧重社会效益。在高校引入企业管理理念,以企业经营的理念来配置利用教育资源,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办学资源的社会效益。

在高校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则可像潘序伦先生提出的将学校看成是生产人才的工厂,可以采取工厂成本的会计方法来核算某一系、某一班组、某一学生的培养费用。各类高校因其定位不同,教育产品也有所不同,高职高专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即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产品。高职高专教育的中心工作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则和核算的范围。

二、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原则

要真实、清晰、准确和及时反映高职院校教育成本,为政府评价各高职院校的绩效、制定合理收费标准及高职院校加强内部管理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凡是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成本。

(二)相关性原则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应遵循相关性原则,即应该考虑到各项支出与教育活动的相关程度,直接成本直接计入相关专业的教育成本,间接成本按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各受益专业的教育成本。

(三)分类核算原则 培养不同专业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教育投入需求相差较大,高职教育成本应按专业分类进行核算。

(四)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实际成本是指高职院校为培养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消耗的物资和人工的货币表现,并按业务发生时的成本计价。

(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收益性支出是支出仅与本期收益相关,应计入当期教育成本;资本性支出是指其支出效益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如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出,应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分期计入其受益期的教育成本。

(六)重要性原则 对教育成本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应重点处理,力求准确,而对教育成本影响不大的项目,则应简化核算,提高核算效率。

三、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范围

为保证信息客观准确,根据相关性原则,应明确高职教育成本核算范围,将教育经费支出中不构成教育成本的内容剔除。

(一)应该计入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项目具体包括:

其一,直接人工费。教学部门直接从事教学、实验、实训的教师的工资、补贴、津贴、奖金、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等各项人员经费支出。能明确对象的,直接计入受益对象成本,几个对象共同受益的,按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其二,直接教学费。直接用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费用。如实验实训材料费、水电费、差旅费、资料讲义费、实验设备折旧费和修理费等与教学直接相关的费用,能明确受益对象的,直接计入受益对象的成本,几个对象共同受益的,按合理方法分配到各受益对象中。

其三,辅助教学费。属于辅助教学费用项目,主要反映教学管理部门、图书馆、计算中心等为组织和管理教学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教辅人的工资福利支出、办公费、差旅费、水电费、培训费、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费、教学研究费、按一定比例分配计入的科研经费等。

其四,科研经费。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以高职教育的科研应围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来开展,重点应在教学改革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这方面的研究支出应计入教育成本。但单纯性科研机构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支出、横向科研经费支出等不应计入教育培养成本。

其五,行政管理费。学院行政管理和服务于教学区的后勤服务费用。包括行政和相关后勤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邮电费等管理业务费支出。

其六,学生事务管理费。在教学业务外直接用于学生事务性的各类费用,如学生各类社团活动费、学生管理工作经费、就业指导费等。

(二)应从高校教育成本中剔除的项目具体包括:

其一,离退休人员经费。离退休教职工的工资福利与教学没有关系,属于全社会公共性质的支出,应该计入社会保障支出。

其二,学生的奖助学金支出。学生助学金、奖学金、贷款贴息等并非教育过程中消耗的资源,而属转移支付范围,不应计入高职教育成本。但学生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勤工俭学支出应计入高职教育成本支出。

其三,与教学无关的后勤部门支出。与教学无关的后勤服务支出如饭堂、宿舍及其管理支出,教职工生活区绿化、卫生补贴等,其与培养学生无直接关系,属于社会化服务,不应计入高校教育成本。其无偿占用学校的房屋、设备以及学校为其负担的人员工资福利应从高校教育成本中剥离出来,。

其四,校办企业支出。校办企业作为学校对外投资的实体,为独立企业法人,其财务也应独立核算。若高校为校办企业提供房屋建筑物、为其职工发放工资福利、提供后勤服务,相应支出应由校办企业承担,不应计入高校教育成本。

其五,其他与高校教育无关的费用支出。与教学无关的附属机构的支出、社会服务成本支出、赔偿捐赠支出和灾害事故损失。

四、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是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承载的客体,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首先需要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以便按每一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设置成本明细账,来归集各个对象所承担的生产费用,计算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因此正确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是保证成本计算准确性的关键。就高职教育产品而言,对不同专业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成本是不同的,为了准确核算高职教育成本,应视不同专业学生为不同的教育成本计算对象,分别开设教育成本明细账,将一学年中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耗费的全部教育资源价值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不同专业每一学生接受一学年教育服务的成本。

(二)设置成本核算项目目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没有设置教育成本核算科目;财政部200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引入了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将高等学校会计要素归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也没有设置成本核算类会计科目,但将费用类科目设置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后勤支出、行政支出、资产折耗、财务费用和其他费用等。其中教学支出、科研支出、后勤支出、行政支出、资产折耗等科目核算范围都涉及教育成本核算内容,却又包含不应计入教育成本的经费开支,为保证既能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又能准确核算高职院校教育成本,建议按《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开发高校财务会计核算软件时,按教育成本项目设置辅助核算,核算高校教育成本。

为了直观反映教育成本各项费用发生情况,教育成本项目可设置直接人工费、直接教学费、辅助教学经费、学生事务费、教学相关科研经费、教学相关后勤服务费、行政服务费等项目。在每年的教育经费统计表中,增加教育成本计算单,在教育成本计算单中,分别列示各项直接费用和分摊的公共教育费用。

(三)归集与分配成本费用原则 在归集与分配时,按专业、院(系)、学校三个层次进行归集和分配。能分清为某专业发生的费用,直接计入相关专业的成本;院(系)发生的为全院(系)各专业服务的费用,应分配计入受益专业的成本;学校层面发生的为管理全校教育事务发生的费用应分配计入全校各专业教育成本。在各专业教育成本计算单中,应单列直接成本、分配院(系)管理成本、分配学校管理成本,其中分配学校管理成本中还应分教辅科研管理成本、行政后勤事务管理成本和学生事务管理成本。根据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的特点,高职院校教育成本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归集和分配:

第一,归集直接教育成本和公共教育费用。首先将高校发生的直接教育成本归集到各专业或各教学部门,公共教育费用按照用途和发生环节分别归集为教辅、科研、学生事务、行政管理、为教学提供的后勤服务支出等,资产折耗可根据资产用途和服务对象直接归集到各专业、各教学部门或公共教育费用中。

第二,分配公共教育费用。高校的公共教育费用包括教辅、科研、学生事务、行政管理、为教学提供的后勤服务支出等费用,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分配计入教育成本。教育辅助费用,指学校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等辅助教学部门为提供教育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可按照各专业学生人数或教学工作量比例分配计入各院系教育成本。科研经费根据受益院(系)先分配计入院(系)成本,再通过分配院系成本计入各专业成本。学生事务费、行政管理费和后勤服务费,可按各专业学生人教比例或其他合理方法分配计入各专业教育成本。

第三,各院系之间交互分配教育成本。因为各院系除为本院系学生开设课程外,还为其他院系的学生开设一些课程,因此,应按照各院系分别为其他院系授课的数量以及接受其他院系授课的数量对其相互提供教学服务而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交互分配。

第四,计算各专业学生教育培养成本。对经过上述步骤归集、分配到各院系的教育成本,再按照各专业、年级的学时数或学生人数分配至具体的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各专业每一学生教育培养成本。

参考文献:

产品成本核算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 成本信息

2012年2月9日,财政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并于3月31日前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一通知的,拉开了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改革的序幕,在我国各行各业建立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有望得以实现。建立全国统一的成本核算制度是势在必行。

一、我国现有成本核算制度滞后表现

我国著名会计学者万守义曾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环境的变迁和会计改革的深化,现有的成本核算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现实需要,其缺陷和弊端日益明显。”我国成本核算制度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企业成本重核算轻管理,成本核算方法落后。上世纪各行各业所制定的本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仅仅关注的是企业成本核算,而忽视了企业的成本管理,成本方法上采用的是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较为先进的作业法、标准成本法则没有提及;其次,间接费用分配方法简单,成本计算结果不准确。传统成本核算对制造费用的分配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如以直接工时、机械工时、材料耗用额为基础),计算统一的间接费用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这种分配方法在间接费用项目较少或者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对成本管理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可是,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材料、人工成本所占比重不断的降低,而间接成本所占比重大大提高,并且构成也日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再采用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就显得过于简单,导致成本计算结果失真;最后,分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中的某些条款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一致。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涉及到成本核算内容的只有存货准则中,并且关于发出材料成本的计算与《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中规定的是完全不同的。

二、建立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而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制定价格的基础,同时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不仅要能对制造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予以及时、准确、完整的反应,同时也要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结合起来,如果成本核算不准确,将直接导致预算和决算之间的脱节,另外产品成本核算成为最近多年来我国反倾销案例中被申诉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已势在必行。

(一)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本信息是否公允直接关系到产品内在价值水平的确定是否合理,同样,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是界定产品价格是否公允的基本尺度。但是,目前由于没有统一的成本核算依据,各企业在成本核算时口径不一,比如在冶金矿山行业,在同一时期,关于铁矿石有的报价400元/吨,有的500元/吨,这样就造成不同企业产品成本大小不同,在市场竞争中也就失去了可比性。相同行业之间成本无法比较,就无法制定出公允价格,也就无法正确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

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时为了竞争的需要,可采取降价的措施,在残酷的价格战中,竞争双方都要较低的价格来占领市场,以期压倒对法,而成本是制定价格的基础。只有核算准确,具有相关性、可比性的成本信息才有助于企业制定出正确的价格决策。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统一产品核算制度,就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二)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法。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其根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作出正确决策的数量化信息。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提供有关产品成本构成的信息,而成本信息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产品成本失真,就会造成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脱节,就会给企业经济管理带来诸多困难。有些行业虽然有可供参考的成本核算制度,但是由于不同的企业采用的方法不一,致使企业的成本信息缺乏可比性,从而大大影响了成本决策的相关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全国各行各业范围内,制定一套统一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提高成本信息相关性是势在必行。

(三)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我国反倾销成功的主要措施。据统计,连续多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制裁最多的国家,并且近年来,被提起反倾销诉讼的频率也越来越大,被反倾销的产品也越来越多,这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被反倾销败诉的众多原因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产品成本的核算。因此,成本核算是反倾销胜诉与否的关键因素。《反倾销协定》明确规定:“成本通常应以被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者保存的记录为基础进行计算,只要此类记录符合出口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并合理放映与被调查的产品有关的生产和销售成本。”而我国目前由于没有一套与国际趋同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并且现有的分行业成本核算制度方法简单,成本内容构成不合理,这就造成了我国产品成本核算内容,产品正常价值承待修正,因此在国际反倾销诉讼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大多最终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建立统一的成本核算制度,强化企业成本管理,使我国成功应诉反倾销、实现“走出去”的关键。

综上所述,目前分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由于其日益明显的弊端和缺陷,已不能适应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需要,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增强成本信息质量,成功应对我国企业境外反倾销调查,实现“走出去”,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成本核算制度趋同,完整性、规范性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统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是会计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会计实务界众人所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

产品成本核算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义齿加工企业 生产管理特点 成本对象 成本核算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69-02

随着患者对口腔疾病重视程度的提高,口腔义齿加工企业繁荣发展,也推动了口腔医疗修复技术迅速进步。但大多数义齿企业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成本管理混乱的现状,对企业持续发展极为不利。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完善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已势在必行。笔者以所在企业为例,对建立该行业的成本核算体系,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一、义齿加工企业建立成本核算体系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成本核算目标

成本在经济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1)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3)经营决策的依据;(4)考核经营成果、评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数据。义齿企业成本核算不仅要满足会计核算需求,更要满足成本管理控制、制定产品价格与销售策略的需求。因此,义齿企业需要建立核算各类别、各品种、各工序的产品成本和各成本明细构成的成本体系,实现产品盈利能力判断,改进销售策略,压缩不合理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生产管理特点与成本核算假设

相对于标准化产品生产企业,义齿加工属于连续式多步骤生产,具有规模较小、手工制作度高、产品个性化强、流水线较短等生产特点,存在管理人员较少、管理垂直化与跨度小等经营管理特点。义齿加工企业应分析实际情况,选择相对简化、满足管理需求的核算方法,建立产品成本核算体系。

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因素与假设:(1)产品个性化强,工序、原材料组合性强,需合理确定成本对象;(2)非标准化生产下,不同质产品的可比性转化,需合理确定同质化折算标准、分摊标准;(3)不同类产品差异较大,需合理确定成本在全部成本对象之间分配的基数、方法;(4)在定制化的生产特点下,半成品无实际经济意义,故不对其进行成本核算;(5)流水线与生产周期较短,在产品所占比例小,且估算结果精确度低,故将其数量假设为0;(6)生产规模较小、管理机构少且垂直化,期间费用较少,故选择产品制造成本模式,而非全成本模式。

(三)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综合分析义齿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宜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进行核算,其适用于不需提供半成品成本的多步骤复杂生产企业。其特点为:以最终完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各工序归集本工序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并分别与完工产品直接联系,平行地把份额计入完工产品成本;该方法计算时间较短,有助于提高成本核算效率。

二、义齿加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

(一)成本对象的确定

义齿产品,分为固定、活动两大类;固定义齿病人不可卸带,计量单位为颗;活动义齿病人需每日卸带义齿,计量单位为件。义齿产品没有标准产成品,无法以实际的义齿产成品为成本对象,只能以产成品组合部分为成本对象,并使用对应计量单位。义齿企业会按照病人需求生产特殊产品,应根据该类产品的数量、重要性,确定是否将其纳入成本对象;同时,应根据产品变化调整成本对象,见表1。

(二)明确生产工序与成本对象的对应关系

分析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明确工序与成本对象对应关系,确保成本准确分配。实例企业对应关系如表2、表3所示。

(三)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

1.统计产品数量,将其转化为成本对象数量。成本对象数量,一般由义齿产品数量直接确定;但塑料基托有其特殊性,如以其产品件数为分配基数,既无法反映产品大小之间的差异,也无法反映金属支架产品耗费的塑料基托成本,因此选择金属支架、树脂基托均需使用的树脂牙数为塑料基托的分配基数。以实例企业某期数据为例,转换方法如表4所示。

2.成本分配过程。

(1)按照以下顺序将成本归集分配至对应的成本对象。各成本对象原料成本各生产工序辅料成本①各生产工序人工成本各生产工序折旧费、维修费等制造费用②辅助生产工序的制造费用

注意要点:①氧化锆高值专用辅料,在分配时将其成本计入氧化锆产品。②单一产品专用高值生产设备,其折旧、维修费归集到对应成本对象。

(2)辅助生产工序制造费用的分配说明。义齿企业辅助生产工序的材料、人工、折旧等成本均列入制造费用,按照费用分类,分别在所有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固定义齿、活动义齿之间差异巨大,加工特点、计价方式均不相同,活动义齿中的金属支架、树脂基托不能独立成为产品,须与树脂牙组合为产成品,因此这两大类产品可比性差,在该分配环节需进行相应的修正处理。现以实例数据进行说明。

某期,企业生产固定义齿总量4005颗,活动义齿总量1765件(含金属支架1025件、胶托450件、弹性义齿290件),树脂牙8810颗,辅助生产工序材料费6000元、人工费36000元、折旧费0元、其他7000元,成本分配计算过程如下:

a.将固定义齿产品颗数与活动义齿件数之和作为分配基数,计算费用分配率

辅助工序材料费分配率=6000/(4005+1765)=1.04

辅助工序人工费分配率=36000/(4005+1765)=6.24

辅助工序其他费用分配率=7000/(4005+1765)=1.21

b.根据产品信息计算金属支架、树脂基托单件产品的平均排牙数,计算费用修正分配率

金属支架、树脂基托产品平均排牙数=8810/(1025+450)=6

辅助工序材料费修正分配率=1.04/6=0.17

辅助工序人工费修正分配率=6.24/6=1.04

辅助工序其他费用修正分配率=1.21/6=0.20

c.各类产品的辅助成本分配:固定义齿、弹性义齿以分配率进行分配,树脂牙以修正分配率进行分配,金属支架、塑料基托不分配

固定义齿分配成本=4005(1.04+6.24+1.21)=34002元

弹性义齿分配成本=290(1.04+6.24+1.21)=2462元

金属支架、塑料基托分配成本=0元

树脂牙分配成本=8810(0.17+1.04+0.20)=12422元

注:固定义齿并非成本对象,此处只为简化说明该分配过程。实际成本核算中,以各成本对象为分配对象,按费用明细类别分别分配。

3.成本核算结果

至此,义齿加工企业基于制造成本模式的成本核算体系已完整建立,利用核算结果可对各成本对象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也可计算每件义齿的产品成本,见表5。

三、义齿加工企业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实际意义

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活动,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成本支出最大限度实现管理目标。笔者所在企业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后,深入分析核算结果,发现异常成本消耗和利润空间较大产品,对降低成本、制定合理销售政策、提高企业利润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一)降低成本

笔者通过比较成本核算结果发现,镍铬金属冠辅料成本为其原料成本的1.5倍,远超过同类产品;经深入分析发现,该产品在生产中存在单件产品随机包埋,导致包埋材料浪费,后调整为多批次合并包埋,辅料成本下降50%,每年至少节约成本10万元。

(二)制定合理销售政策

笔者所在企业的成本核算结果显示,国产氧化锆产品毛利率比进口氧化锆高出15个百分点,因此建议将以进口氧化锆为推广重点的销售策略,调整为以进口氧化锆为宣传突破口、重点推广更具价格优势的国产氧化锆,用以替代传统产品。当年国产氧化锆订单增长70%,企业利润增长超过40%。

综上所述,口腔义齿加工企业应在准确分析企业特点、产品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完整、合理、适用的成本核算体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深入分析核算结果,发现成本管理中的不足,降低企业成本、改进销售政策,增加企业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

[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A630009)]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2] 徐政旦,石人瑾,林宝h,管一民.成本会计[M].上海三联书店,1994

[3] 周忠惠,张鸣,徐逸星.财务管理[M].上海三联书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