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 主题墙 环境创设

一、引言

主题墙装饰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承载着教育意图,引发幼儿能力水平的提高。它对幼儿的学习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一些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念等,在学前教育中作用往往比正规课程更重要。然而它的装饰过程则是一个师生互动、家园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过程,需要教师、幼儿及其家长的参与或配合,利于幼儿间、师生间以及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目前来说,幼儿园主题墙环境的创设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地幼儿园的关注,认识到应该要把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构建要素,并得到普遍应用。

二、幼儿园主题墙创设价值

幼儿园的主题墙创设是幼儿课程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与环境之间,幼儿与老师之间以及幼儿相互之间实现交流的主要媒介;是幼儿真实的学习活动的展示和记录。同时,通过对主题墙的创设,也能促进幼儿园教师的成长,再现教师的教学。总而言之,主题墙的创设能为教师、幼儿以及家长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能从中发现、理解幼儿的行为意义,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而幼儿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为媒介,学习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组织交流等能力,同时可以发现同伴的优点,形成对人和事的积极心态;对与家长而言,幼儿园主题墙能促进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互动,了解主题墙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能更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仅了解孩子的成果,也了解孩子学习的每个过程,彼此之间更加信任,使得其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三、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策略

幼儿园主题墙饰对幼儿的教育中不可或缺。如何改善幼儿园的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家长也参与进来,紧紧围绕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设置,挖掘和利用墙面“隐性课程”教育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在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创设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有特色的主题墙

幼儿园在布置教室的主题墙时,需要先准确把握幼儿相应年龄阶段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墙饰,同时不断融入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使幼儿获得能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关键经验。例如,小班在开设主题活动时,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的玩具、照片等等,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生活中的美好。然后收集相关的素材,把这些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加入到主题墙饰中,作为组成元素。这样的主题墙不仅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还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一举两得。

2、有效利用和挖掘家长资源,丰富主题墙内容

我们在布置幼儿园环境时,认识到家长的参与能让主题墙的布置更妇幼创意,也更能让家长通过参与创设幼儿园的环境,进一步了解主题墙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成为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支持者、欣赏者、参与者和创造者。所以,在创设幼儿园主题墙之前,可以请家长们一起收集主题资料。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利用编辑网络,或者校讯通设备等渠道听取家长对主题墙创设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参与主题墙创设的评价。比如在“幼儿园是我家”的主题活动中,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的活动,挑选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有趣的照片以及全家福提供给幼儿园班主任,贴在主题墙相应的栏目上,玩玩、画画,既融洽了亲情,有把家长和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成为了共享资源,促进了多元化的互动表达,使家长成为了主题墙创设的支持和参与者。

3、加强主题墙的“动态性”建设“会说话的墙”

环境对人的影响常常是潜移默化的,他良好的环境创设可以给诱发孩子们的积极行为,它的效果有时比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来得更有效。就比如小班幼儿在刚刚入园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适应。针对这一情况就可以在主题墙上布置一些关于妈妈、关于亲情的画面或照片,让孩子们看到他们就好像跟自己的妈妈在一起一样。此外主题墙的创设就要明确创设的教育意义,凸显主题背景,与幼儿教育课程的设置相配合,与幼儿的活动相一致。而一成不变的主题墙环境会让孩子们觉得无趣,所以教师可随着主题目标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变换和更新,墙面的布置应随着活动的展开而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而记载着幼儿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原有的主题墙内容,则可以用照片的形式予以保留,以后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慢慢回顾,看看过去的活动主题,锻炼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加深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美好印象。

4、创设有启发性的主题墙饰

幼儿园主题墙的不仅除了要考虑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影响他们的审美观,还要考虑如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融入到画面中,让墙面设置具有“潜在学习的气氛”,充分发挥作品的暗示作用,使孩子们百看不厌,而且能够产生观念和联想。据调查表明,幼儿对通过操作后处于半成品状态的墙饰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在设置装饰墙的时候要重复考虑到幼儿的好奇心,给他们的好奇“留有余地”,甚至故意做一些问答式的图片或空格,让幼儿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相关内容。

四、结束语

环境作为幼儿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他属于“潜课程”,能让幼儿在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儿园的主题墙创设又是一项复杂的而动态的工作,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让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我们要把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开发和创新教育手段,有效利用和挖掘家长资源,让主题墙饰与幼儿的发展互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丁香.让你的墙壁会说话[J].幼儿教学研究

[2] 仁超.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创设[J].山东教育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范文第2篇

一、幼儿及家长是主题环境创设的主人

幼儿园主题墙饰创设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在主题墙饰创设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对幼儿的尊重,以幼儿发展为主,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把墙面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

另外,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教师将幼儿作为主题墙布置的主体,合理利用主题墙和副主题墙来呈现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这种环境记录是家长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不仅反映了幼儿的学习成果,还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过程,恰恰是家园共育的好机会。

二、墙饰内容的选择及来源

1.幼儿园墙饰内容来源于幼儿

要以幼儿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教师要经常根据孩子的需要对墙饰进行创设,并允许孩子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主角,也就是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记录。

现在,每一面墙壁上,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具体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主题墙饰从幼儿关注的问题而来,最能激起幼儿的共鸣,引起幼儿对墙饰的关注,进而有与他人交流墙饰内容的动机。我们会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主题墙饰,使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伴随主题开展得日渐深入且不断完善。

2.幼儿园墙饰内容来源于课程(根据生成主题创设主题墙饰)

环境创设往往以主题开展为线索,在配合教育需要进行主题墙布置时,教师根据主题开展的需要,由教师引导,让幼儿积极参与构思、创作、安排,与幼儿共同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墙设。可以先是师生共同讨论墙设布局,然后由教师创作大背景,树型网络图或其他背景,孩子们在其中丰富内容,使之体现幼儿的意愿、兴趣、体现幼儿主体意识。这种分工布局的方法能使主题墙“形散而神不散”。如,《夏天真快乐》主题开展前,我们就引导幼儿收集各种夏天的水果和冷饮的图片,稍加装饰一块《夏天真快乐》的主题墙饰就出来了。

3.幼儿园墙饰内容来源于生活(根据节日、季节变化创设主题墙饰)

季节交替时,我们可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创设一块符合当时季节特征的墙饰。加深幼儿对季节的认识。此外,有节日或重大事件发生时,我们也要抓住契机,可以创设出一块让幼儿关注的墙面。如我园是以美术沙画为特色活动,国庆节来临前,我们就结合国庆开展了庆国庆沙画制作比赛,赛后,将幼儿制作的沙画小红旗、五角星等展示出来,形成了一块关于节日教育的主题墙饰。

三、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合理布局

1.墙饰的形象和色彩应适宜

教师在进行墙饰创设时就应创造富有童趣的形象和明朗、活泼的环境气氛。优美、淡雅的色彩,活动的造型,都会给人以亲切、舒适、喜悦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进行墙饰创设时,还应充分考虑,形象和色彩对幼儿的影响,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墙饰创设中去,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因此,墙饰布置的内容应注意纵向、横向发展的序列。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是一个基本立足点。墙饰应该结构简单、色彩鲜明,感官刺激明显;供给他们操作的物品应该形状多样。

2.墙饰空间安排宜疏密搭配

教师应注意尽量将墙饰降低到与幼儿视线相平位置,移开挡住幼儿视线的障碍,保证幼儿既能看到,又能触摸到墙饰,减小墙饰与幼儿的空间距离,使“高高在上”和“藏”在背后的墙饰能与幼儿见面,使幼儿随时都可以接受教育,使墙饰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发展 环境创造 墙壁布置

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以幼儿为主体,能与幼儿互动“对话”的环境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墙饰大多数是教师在开学前就布置好的。每当新学期来临时,教师总要冥思苦想出各种主题和内容来布置墙面,希望给孩子们一个惊喜,但往往教师的一番苦心只能换来孩子们的短暂关注,只起到装饰美化教室的价值,真正能对孩子发挥作用的墙壁很少,大多是张贴和展览孩子的绘画、手工作品或挂放孩子们的作品袋。幼儿在心理、认知、自我意识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触摸世界,渴望用自己的双眼来观察世界,也想表达自己看到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机会去创造他们的世界、去表现他们的世界,只有这样,墙面建设才有它存在的重要性,墙面布置应该成为孩子们的创作乐园,让每一面墙壁都变成会说话的世界。

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已突破课堂领域,渗透在园区的每个区域角落中。对幼儿园区域角环境的创造,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幼儿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体系。”区域角是指幼儿进行区域角游戏的活动场地。教师若能够有效利用幼儿在园区区域角活动的有利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那就能有效拓展幼儿教育空间,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地点是教室,那么室内这一块区域建设就非常重要,从每一个角落到每一面墙壁,都该好好利用,让孩子在这片空间里能真正自由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主体墙饰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活动室内大面积的墙壁应该是幼儿展示才能的场所。布置墙饰时,教师要克服以往死板的、一贯到底的方法,而要从设计可随时改变的动态环境入手探索;要克服以往唯美、预设的模式,追求以幼儿参与为主,教师、家长辅助参与的互动模式。在主题活动中,主题墙是直接反映主题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媒介。主题的引出、开展、深入、结束都要在主题墙饰中得以呈现。因此,墙饰的内容要随着活动的进程和幼儿的兴趣逐一展示材料,从而促使活动不断推进。张贴的材料除了活动的有关基本资料、活动照片、活动网络图外,还要有幼儿参与的作品。例如在主题活动“春天的秘密”中就可以设计以下内容:“春天的景象”里贴上碧绿的麦田、春耕的农民、花满枝头的果树、流淌的小河、幼儿在春游时嬉戏的剪影等照片,这些照片能时刻让幼儿回忆起当时快乐的心情和春天美好的景色。“春游的收获”中张贴幼儿在春游中采集野花、野草、嫩枝、绿叶、泥土等材料。在“描绘春天”里,让幼儿用画笔画出或用自己的手工作品展现出自己看到的春天:小燕子、小蝌蚪、盛开的鲜花、发芽的柳树、钻出地面的小草等。通过主题墙的布置,幼儿随时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探索能力,还学到了手工、常识等知识,提高了他们参与环境设计的积极性。

班图拉认为:“人和环境并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他们都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性能。”幼儿和环境彼此交互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决定因素,而要使环境的潜能出现,只能让幼儿与环境进行和谐互动,让幼儿使环境“活”起来。在进行主题墙饰布置时,教师应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墙饰内容,并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提供材料,给幼儿一些提示和鼓励,切莫束缚幼儿,要让他们自己想,自己做,然后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最后在主题墙上充分展示表现主题的作品。在主题墙上,大部分应是幼儿自己的作品,只有少部分是家长或老师找到的有关主题的资料、图片。幼儿可以通过手工、美术、符号记录等方式表现自己对主题的认识和想法。选用的材料应是具有农村特色的自然材料,如各种植物的种子、树叶、树根、树皮、农作物的秸秆、果壳等;还可以利用其他废旧材料,如废旧的挂历、画报、毛线、布头、色彩鲜艳的各类塑料包装袋、饮料瓶等。教师给予幼儿自己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墙饰布置的积极性,同时有力促进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

要让孩子参与到幼儿园的墙面装饰中,就要为幼儿提供开放的物质环境:1.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的游戏工具,幼儿是通过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才具有可操作性。在幼儿园,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教师为幼儿准备的玩具、材料过于逼真,常常把“饺子”、“汤圆”、“饼干”等一个个精心包好,游戏时不许幼儿拆开、弄坏,使幼儿失去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这些“不许”大大减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因此,不应有过多的限制,要放手让孩子自己玩,给他们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把一张纸做成各种图案的手帕包括印染、剪边、拷边、包装,然后让孩子们把成品拿到各班去“销售”,让他们把纸撕成“面条”……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是多么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2.开设兴趣室、科学发现室、游戏室等,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创作。用针绣出美丽的图案用各种方法做出不同的手帕(印染、扎染等),幼儿还用做模型,这样孩子的游戏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3.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创造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建设 主题活动 创设环境 幼儿参与对话 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幼儿园管理、幼儿园保育教育、后勤等工作过程和长期积淀下来的,为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认可、共同追求的精神风貌及教育风格,文化传承方向所构成的导向文化。近年来,不少幼儿园开始关注园该文化建设,并将之作为树立品牌、提升办园水平的主要途径。

那么,在推进幼儿园发展的道路上,一所幼儿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至于成为优质的品牌园所,靠的是什么?总理在《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不同类型学校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不能千园一面,不能用一个模式办教育,不能用一个模式培养人才。”在幼儿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幼儿园打造园该文化特色,彰显幼儿园品质是幼儿园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

关键。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环境给予幼儿最直观的感受和熏陶。《幼儿园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进行室内环境创设时,充分考虑到他的教育功能,并将其与教育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我们注重“会说话,能互动”的主题环境。如何有效的把主题活动中的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环境与幼儿产生互动。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园主题墙面布置的真正价值呢?结合我园在环境创设方面的一些做法,谈一谈我个人的所做、所思、所想!

1 主题墙环境创设能使幼儿有探索学习主题活动内容条件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幼儿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手脑并用。让好奇心和探索与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很多教学活动很难在“一节课”里让幼儿“尽兴”或挖掘出全部的教育内涵,而有的活动,只放在一节课内进行,有些幼儿很轻松就达到教育目标,而有些幼儿则遇到困境无法完成。这是我们就要利用环境资源,为幼儿探索创造继续学习主题课程内容的条件。

(1)主题墙应是动态的,它随着幼儿的学习、活动的需要而变化,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

(2)主题墙应是互动的,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园互动”的有机结合,最终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墙面应成为幼儿、家长、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平台,墙面材料的收集者应是幼儿、家长和教师。

案例1:主题活动《雷锋日》的目标是让幼儿知道雷锋是一位战士,了解雷锋叔叔做了很多好事,产生对的崇敬之情;乐意表达自己要想雷锋叔叔学习,学做好人好事的美好愿望;雷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培养幼儿的坚强意识,使他们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爱护、相互交流,体验爱情感;让幼儿了解每年3月5日是雷锋的纪念日。在创设环境时,教师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师生共同收集相关雷锋的图片,以绘画、手工的形式呈现在主题墙上,突现出该主题的重点,并围绕重点开展各种有关纪念雷锋的互动的活动。如:“到社区扫垃圾”、“我心中的雷锋”“帮助残疾人”等等,主题墙成为引导幼儿关注主题、发展主题、深化主题的引导线。

案例2:主题活动《保护环境》的目标是让幼儿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有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人人争当环境小卫士愿望;知道环境变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根据“环境的变化”幼儿开始讨论如何布置主题墙,要求突出“环境”的变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用绘画、剪贴的形式布置主题墙。当小朋友看到他们自己参与动手布置的主题墙时,兴奋地围在那里,每到空余时间,总会拉着自己的同伴来看看议议,非常兴奋。这为主题活动的展开拉开了序幕。墙饰与课程之间也互动起来。即鼓励了幼儿参与性,又激发幼儿去积极地探索答案。

2 使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超越主题活动的自身的限制

有生命力的主题环境,应是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幼儿应能自由地与环境互动,从而使主题课程超越了“一节课”的时间与内容的限制,是学习能够更灵活、更个体化,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

每一个主题墙饰的创设,既可以展现出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还可以记录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在专家眼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主题墙饰进行“对话”,因此我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那怎样让墙饰真正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并能与幼儿互动、对话呢?首先,墙饰的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或幼儿关注的问题。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生成有益的教育内容,在主题环境创设的时候我们时刻关注孩子,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点和需求,激发他们创设墙饰的积极性,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构思和想法,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然后,要将收集布置的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可以结合主题课程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想到的让孩子自己想,孩子能得到的让孩子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准备就绪后让孩子自己协商如何装饰墙饰,而老师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随时观察幼儿,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可以问幼儿:“需要老师的帮忙吗?”在征得幼儿同意后,老师再介入。再征得孩子的认可后,我们园的低墙面就显现出一幅幅生动而有趣的画面,有“各种各样瓶子”“瓶子变变”“我的发明”、“四季花”、“四季的树”、“有趣的小动物”等多彩缤纷的主题环境,孩子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下,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中了。在整个创设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以自己的审美观或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不应对幼儿的作品看不上眼,更不该采取选“优”方式展示少数幼儿作品或让少数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参与布置。但是可以与幼儿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如:边框修饰、背景衬托、创意组合等,引导幼儿的审

美观。

在开展《拥军》主题活动创设的《各种各样新式武器》主题墙,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先在墙面上精心设计好底面,再让幼儿亲手将自己设计好的武器粘贴到墙上,很快“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就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又如创设的表现四季《古诗》主题墙,引导幼儿把自己对古诗理解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作品完成后,我们将作品展示在走廊的墙面上,并将作品框成了春天的花,确实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课间他们会指着自己的作品向同伴炫耀到:“瞧,这就是我画的!”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种展示的方式陈列出所有小朋友的作品,更好地调动了幼儿参与主题墙创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一位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在这种整合、有序的环境交互作用下,自主地积极参与整个活动的过程和环境的改变,获得了观察、记忆、表达、分析、判断等能力。

3 使环境成为幼儿学习分享和呈现自我的媒介,成就审美与学习的双重价值

“幼儿园的环境,应尽量是优美的、亲切的、与幼儿情感相同的、情趣相符的。”在主题活动“秋天”中,考虑到该主题的特征,决定环境布置以空间装饰为主,将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的图片、幼儿的手工、幼儿绘画作品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与墙面上。同时我们预留了空间,幼儿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随时添加环境中。环顾教室,处处都有幼儿的作品,虽然水平各异,手法多样,但他们再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过程中,享受了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也感受到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通过动手、动脑看看、讲讲也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动脑的提高。在主题环境创设中,教师里应是支持者,相信他们,支持他们,发明、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的环境”是环境与幼儿真正对话,让主题环境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的发展,是体现幼儿在园所有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要搞好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主题墙面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

总之,在主题墙创设的实践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有了很多反思,比如:认识到幼儿园班级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把孩子作为创设环境的主人,从而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幼儿获得收获;对每一个主题的构思、生成和发展,今后还要更开放些,大胆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设计主题的进程。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很值得老师在环境创设操作中进行反思、调整。在今后的实践中,还需不断的探索,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让环境的内涵“从幼儿中来,到环境

中去”。校园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怎样凸显文化特色,让孩子们在浓郁的文化环境里健康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浅尝辄止,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提炼,使幼儿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办成领导满意、教师热爱、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品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7.

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范文第5篇

当前,在我国幼儿园中存在着各种课程模式,其中方案课程、生成课程、整合课程、综合课程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在设计思路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把“主题”建构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我们权且称这类课程为“主题式课程”。主题式课程与学科或领域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主题的展开并不遵循学科的线索,它具有多层次的综合功能,追求的是教育内容的整合。正因为如此,目前很多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中都采用了主题的形式。以次形式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主题活动”,即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的主要特征是: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有机的连接起来,让幼儿通过该主题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比较完整的经验。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幼儿园教育也与信息技术教育同步发展着。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运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交叉性、互动性的特点,让幼儿主动地、活泼地选择、吸收新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摒弃了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我选择,我喜欢”。

一、信息技术参与主题活动的意义。

1、从“学”的方面看。

(1)有利于增强直观感受,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借助多媒体直接将学习内容传递给幼儿。如主题活动《昆虫世界》中,将形态奇特,外形各异,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大屏幕中展现出来,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集中起来。又如主题《昆虫世界》中“昆虫的特征”这一问题,教师用语言表述清楚但不够直观,但如果播放一段《微观世界》的画面,通过电影配音的介绍,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地观察机会,使幼儿通过观看微观世界中昆虫的样子,幼儿清楚了解了昆虫的外形特征。

(2)有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学习活动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环境必须有利于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是因为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儿童,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单纯依据语言叙述要求儿童进行一定思维操作,将会让他们感到极端抽象和困难。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努力创设优化了的情境,让幼儿融于情境中,主动进行思考、探索,达到激活幼儿思维的目的。

(3)有利于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同样建构主义也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即在课程的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幼儿则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幼儿园的主题探索型活动中,将幼儿置于网络的海洋中,给幼儿布置一定的任务,学习研究的内容一旦明确后,幼儿就会积极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从而顺利的完成研究任务。例如在大班学习1——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时,我制作了一套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电脑课件——《欢乐数学宫》,变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为幼儿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为幼儿创设了最佳的学习情境。幼儿两个一对在电脑前直接操作、讨论,由于多媒体形色声俱全,有动态的过程,画面的切换灵活方便,可反复或跳跃出现,加上其交互性,做对了会有“对了,你真棒”的夸奖,错了有“请再试一试,你能行!”的鼓励,幼儿可与之交流,如入其境,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积极性,而教师只需巡视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指导。

(4)有利丰富幼儿的情感

新纲要别提到要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来创设情景。从而达到培养幼儿情感的目的。在“快乐的六月”主题活动中,幼儿学习歌曲《毕业歌》,教师及时地播放了已经录制好的歌曲,幼儿感受到歌词流露中的情感。幼儿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爱幼儿园的情感。在他们稚嫩的脸上也体现出即将毕业,舍不得离开幼儿园、舍不得离开教师的感情。幼儿的情感在整合的情境下,情感得到了培养、丰富和升华。

(5)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

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趣和求知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在主题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情境,促使幼儿主动接受教学内容的辐射,为学习新知识降低难度。如在《春之歌》主题活动中有《感冒了》这节课,为了让幼儿理解“感冒的形成原因”,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现了一个打喷嚏的小朋友,一边擦着鼻涕一边向小朋友述说感冒形成的原因,最后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幼儿在生动直观、活泼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中,观看得那么专注,“感冒形成的原因”这一重点难点在优化的情境中,在幼儿全身心的投入中迎刃而解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从“教”的方面看。

通过实践,教师从信息技术参与主题活动中得到的最深感受就是:轻松、充实有成就感。具体的说就是:

(1)备课轻松了。以前教师为了备好一节课要做很多知识准备,要翻阅很多的书籍,资料。但幼儿园里的图片、磁带、录象等资料不齐全,有时候还要教师自己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好。可是现在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在互连网上查找到很多需要的资料,从静态的图片、照片到动态的视频、动画,多种多样。教师很轻松的就得到了自己所需的资料,还可以把自己的资料放在网上与他人分享,真是利人利己啊。

(2)在主题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了教师更多的教学技能。互连网就象一列信息快车不停的、高速的为教师提供知识营养,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与他人分享资源、分享使用信息技术的感受经验、分享孩子们的成果,从中也充满了充实感和成就感。

3、从“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看。

在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时,我们发现家长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了,工作节奏也加快了,参加家庭指导活动的时间和次数也减少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们的家教指导工作。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通过文字、数码图象、声音、视频迅速、具体、直观、形象的向家长再现幼儿在园的活动,能让家长与教师及时的沟通,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给传统的家教指导形式增添活力,提高指导活动的整体效果,形成了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新模式。

二、信息技术如何参与主题活动。

1、信息技术参与主题的设计。

幼儿园主题设计主要有主题目标设计、活动方案设计、主题环境设计、主题区域游戏设计、社区家长工作设计等几个部分组成。信息技术参与主题的设计就是要参与到这几个部分中去,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主题最好的融合,促进主题的实施,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得到身心最大的提高。

(1)参与主题目标设计。

主题目标是主题实施的总要求,信息技术参与主题实施需要在目标中有所体现。例如:大班下主题《昆虫世界》目标是(1)在观察、收集资料、制作等基础上,了解昆虫的特征、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增强对昆虫的喜爱。(2)能运用多种方式(上网搜索、查阅书籍、向成人调查等)收集资料、查阅资料,对阅读活动感兴趣,能认识简单的汉字。(3)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动,共同制作,体验学习的乐趣。其中,目标二就是信息技术在活动目标中的体现。

(2)参与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方案是一个主题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在这里运用得最广泛,效果最好。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中,《声音从哪里来?》《声音的变化》《可怕的噪音》《影子是怎样形成的》都运用了Flash课件,幼儿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声音理解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增强了。

(3)参与环境设计。

这里指的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在互联网上搜索寻找和主题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把它们进行归纳、汇总,张贴在班级主题墙饰中,便于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观察、学习。例如:《昆虫世界》中,师生共同收集了各种有关昆虫的资料(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布置成副墙饰《昆虫大集合》,孩子们在课间、饭后都会在这儿看一看、说一说,增加了对昆虫的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增强了与人交流的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参与到环境设计中,使环境更加的丰富,使班级中的每一面墙壁都成为了“会说话的墙”。

(4)参与区域游戏设计。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能体现他们自主学习的地方。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使游戏内容更加的丰富。例如:我们在表演游戏中,使用了录音、录像设备,幼儿不仅表演给他人看,也能观看到自己录制的节目。在图书阅览区中,放置了孩子们根据主题内容在网上搜索的资料制订成的小图书,这些小图书不仅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而且贴切主题目标。

信息技术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还使幼儿的操作技能增强了。我们在电脑操作游戏中,增加了一些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与主题内容有关的游戏、动画:如《昆虫连连看》,这些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他们主动学习,交流经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参与社区家长工作设计。

教育资源共享是我们开展家长工作的主要目标,我们运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收集大量的有关幼儿教育的信息和资料,张贴在《家长园地》中。我们还在幼儿园的网站上和家长共同探讨有关幼儿教育的话题,使家长能在不同时刻都能了解到幼儿在园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幼儿园网站成了教师和家长联系的桥梁。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当家长了解到本班孩子活动的主题后,家长都分头和孩子一起寻找有关资料,资料的来源和寻找的途径很多,有在网上下载的,有用自己的数码相机拍的,有家长自己的摄像,有家长扫描的作品,还有家长请朋友帮助制作的动画课件等,他们还将这些资料通过网络及时发送到班级里来,在网上和班中其他的孩子一起分享。这为我们主题的资料收集和主题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信息技术参与主题的实施。(与上面一点重复,可改为注意的地方)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发现信息技术参与主题的实施,效果是很好的。从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经常在网上寻找一些图片、音乐、课件以及与主题相关的文本资料等。例如:在实施“元宵节”活动之前,我们在网上搜索了元宵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的资料,为开展活动做好了准备。虽然网上的资料很多,但要找到合适的并不容易。为此,我们运用了一些搜索引擎,例如:Google、百度、3721、雅虎。我们在页面中输入要查询的内容,如“元宵节”,与之相关的页面就会显示出来,如果输入的内容越具体,搜索结果就会越准确。

我们还在一些幼教论坛里搜寻所需的资料,尤其是课件。推荐几个我们常去的,比较好的网站,如:中国幼教网(),上海学前教育网(),儿童flash网(),ABC教育网().910动画课件网()。

(2)动手动脑DIY。

在网上搜索来的图片和课件,有时并不能完全符合我们的教学要求,就需要教师根据活动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甚至是重新创作。例如:在《蚕宝宝长大了》、《报春的花》、《神秘的天空》等活动中,教师搜索了很多的图片资料,配上音乐、语言讲解,制作成了幻灯片(如PowerPoint软件)。我们还利用了录音、音乐编辑软件(如:录音机软件、K8软件、CoolEdit软件等)对乐曲进行录制、剪辑。我们还利用了视频编辑软件(如:豪杰超级解霸、Windows Movie Maker等)对VCD、DVD进行剪辑,编辑成新的视频。我们还可以对下载来的图片,或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编辑处理,常用的软件有 Photoshop、ACDsee等。

(3)充分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

我们发动家长共同在网上搜集活动需要的资料,参与论坛话题讨论,和教师一起制作幼儿个人网络博客。具体做法上文有所介绍。

(4)充分发挥便携式信息技术设备的优势。

我们这里所指的便携式设备是一些便于携带,操作简单的小型信息设备。例如:MP3、MP4、录音笔、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这些设备能够及时捕捉一些日常生活中、教育教学中的珍贵情景。例如:《影子的变化》这节活动中,教师用数码相机对同一个物体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不同的时间进行多次拍摄,把拍摄的图片同时展示出来,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影子的变化与光源之间的关系。

3、信息技术参与主题活动的评估。

我们在评估时对幼儿进行摄像、录音,准确记录幼儿的表现,之后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测评软件对幼儿进行测评。

通过近一年来对信息技术参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研究,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活动两者之间互相作用、互惠互利。信息技术通过主题活动这个平台发挥了其最大效用,主题活动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参与而增色不少。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 2000 6-9

[2] 何克抗《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 上海 华师大出版社 2002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