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赞美老师佳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程语文造句修改作文
一、 巧教造句
培养写作,我们可以先从造句入手,其实造句不是“小儿科”,它是小学语文最常见的一种练习形式。它可以将积累的词语向运用迁移,在运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造句还是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反映,是学生自我情感流淌的小河,更是学生语言积累至丰厚的法宝。可学生造句时,用的常常是句号,加之教师引导不力,思路狭窄,导致语义贫乏,表达不力,迁移能力淡薄。所以造句点拨有窍门,不信?你看下列案例:
师:谁会用“高兴”说一句话。
生:我很高兴。
师:什么事让你高兴?
生:今天我考试考了100分,心里真高兴。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高兴事?
生:我昨天回答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里真高兴。
生:我今天作业做得非常认真,郑老师表扬了我,心里真高兴。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的都是学校里发生的事。家里有让你高兴的事吗?
生:我家买了空调……
生:我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师:社会上有让你高兴的事吗?
生:开发区新开了一个超市……
师:你们高兴时会怎么样?
生:我高兴时会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师:现在你会这样填空吗?(什么事)我真高兴,(高兴时是什么样的)
生:昨天我回答老师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里真是高兴,晚上就是睡不着……
生:……
师:能把你造的句子改成用问号的句子吗?
生:今天我家买了汽车,我高兴极了,怎能不手舞足蹈呢?
生……
师:能把你造的句子改成用感叹号的句子吗?
生:星期天家里来了客人,我非常高兴,心里甜极了!
生……
师:能把你造的句子改成双重否定或别的句式吗?
生:今天我的习作发表在《阳光报》上,真是高兴,回家非把喜讯告诉家人不可。
生:学校篮球比赛,我们班得了年段第一,同学们别提有多开心呢!
生……
怎么样!读了这个案例,有什么启发?。在造句练习中,要求学生“实话实说”应成为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只有在实话实说中,学生才会情感流露,才会学会表达。老师,你找到开启学生心灵智慧的钥匙了吗?其实钥匙早在你心中……
二、 补充句子三部曲
补充句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一项基本练习,它对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学生驾驭语言,自然过渡到习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补充的句子,从语法角度虽然没有错误可言,但内容俗套,语言贫乏,句式呆板单一。毫无创新理念。
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句子实践,让学生有话可补充,逐渐学会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三步入手:
一、材料要广泛
许多学生补充句子时,总喜欢套用现成的材料,照搬照抄。如:“广场上_________”。学生一般都填上了“广场上有天安门、纪念碑”等。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很有灵气,运用起来“驾轻就熟”,信手拈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拓展思路,选择新鲜材料补充句子,充实内容。如“广场上________________”。看了此题,你会提哪些问题?学生经过思考,生活材料在脑中得以再现,提出了以下问题:广场上美吗?广场上人多吗?广场上热闹吗?广场上最近发生了哪些事?……学生提出的问题百花齐放,句子所涉及的材料方方面面,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二、表达要具体
部分教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只要句子完整即可。因此出现了像“广场上很美。广场上人多”这样说错又不错的句子。细细推敲,句子内容表达欠具体,显得空洞,更谈不上语言文字美的意境。
就此,可以问学生哪些好词佳句表示美,表示人多?且比一比谁知道的多。如表示美的好词佳句:彩旗林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如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表示人多的好词佳句: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像潮水一样……这样,补充句子练习就成了好词佳句擂台赛,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亢,下笔如有神地写出了:①广场上彩旗林立,百花齐放,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花园。②广场上人山人海,只见那彩色的河流向东流去。要做到句子内容表达具体,教师平时应要求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会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使用时才会呼之欲出,得心应手。
三、形式要多样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句子补充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应该表达怎样的情感。如“广场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花园。”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到表达了对广场赞美之情。要表达赞美之情,还可以用什么句式来表达?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说用反问句:广场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难道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花园吗?有的说用感叹句:广场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花园!
阅读、习作教学中的小窍门很多,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分析总结,一定会发现更多实惠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造句的失真现象小议》
关键词:鼓励;赞美;兴趣;想象力
作文体现的是语文的基本功,是衡量学生语文技能的重要标志。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从提高小学生对写作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写作的兴趣,学生才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用鼓励和赞美提高学生的兴趣
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久的锻炼才能养成。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容易打退堂鼓,而教师的鼓励和赞美,恰恰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孩子的要求是很低的,能得到大人的认可与赞美,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所以,在写作这方面,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语言,每逢遇到佳句美词,定要真诚地赞美和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二、注重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写作最重要的是素材,而生活又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好的文学作品大都源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注重培养学生搜集生活素材的能力,只有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出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要培养学生搜集生活素材的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小学生对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一点,让他们对好奇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并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写下来。例如,春天来了,植物都有哪些变化,动物都有什么动静;下雨了,天上是什么情况,地上是什么情况;吃饭了,饭桌上都有什么饭菜,谁在厨房里忙碌。通过这样的联系,学生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写作时也可以得心应手,不会再畏惧写作。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中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到高年级能写“想象作文”。平时,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倘若忽略了这一点,就写不出真正有童趣的作文了。那么,如何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时时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主要的方法有:
1.通过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续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开个头,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春天来了……,学生会想象出春天来了是什么样子的,树绿了,花开了,河水解冻了,万物都开始复苏了。二是通过对课文进行续写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学习了《小马过河》《坐井观天》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对结尾进行续写等。
2.改写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习完古诗后,可以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优美意境。通过这种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还是加深学生对诗词理解的有效办法。如在教学《暮江吟》后,首先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在夕阳的映照下,江面上都有什么样美丽的景色,然后让他们把美景描绘出来。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3.结合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都喜欢幻想,童话故事、科幻故事都会让他们浮想联翩。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经常给他们讲一些故事,然后让他们从故事中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提高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对写作兴趣的目的。
师姐们首先登场。
首先要让我们认识的当然非“黄瓜”姐姐莫属了。“黄瓜”姐姐是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黄瓜”姐姐成绩优异,在班上是火车头呢!正所谓“黄瓜黄瓜顶呱呱”嘛。咦,我得洗耳恭听,赶快听听“黄瓜”姐姐有什么经验。
“大家是不是很怕写作文呢?”姐姐开门见山地问。“不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吗?”最了解我们的老师带着不相信的语气反问道。同学们有些不好意思了。许多同学小声纠正:“其实我也怕。”我回答:“怕。”我写作文时动作慢,就是怕写不完。“其实作文没什么好怕的。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多积累点好词佳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了。”讲台下马上响起一阵掌声。老师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讲台下不时响起一阵阵掌声,我把手掌都拍红了。姐姐说得对极了,只有靠平常的细心观察,留意身边的所有事物,才能快速地写出好文章。我觉得,还得多锻炼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数学就是要多做些奥数题。”“黄瓜”姐姐继续说,“每当做完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你都会感到很开心,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然后你就会喜欢上做它,并做更多的奥数题。遇到不懂的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同学们再一次鼓起了掌。这我可是深有体会啊!我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做奥数。每当我做出一道奥数题时,都会为自己喝彩,还蛮有成就感呢!从此我爱上了做奥数,在三科成绩中我数学最好。“黄瓜”姐姐真是了不起啊,都说到了点子上。
另一个姐姐开始传授她的成功秘笈了。姐姐说,她原来的成绩并不怎么好,升上五年级后,她就总是跟在语文老师身边。渐渐地,姐姐进步了,还成了班上的尖子生。姐姐觉得语文老师就像一位慈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哈哈,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如果我也像个跟屁虫似的围在老师左右,那我的成绩不就也有进步了?哇,如果真是那样就太好了!语文老师听了姐姐赞美她的话,脸上笑开了花。还一边做“亲密状”,一边打趣地说到:“现在我还经常问她做不做我的干女儿呢!”引起同学们捧腹大笑。其实,我也觉得老师很像妈妈,都有一种亲切感,让人很温暖。
关键词:体验生活;习作训练;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86-02
激励性习作点评做为一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很大的激发和诱导作用。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依循少批评多鼓励的教学原则,以力求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习作是小学生的一种生活收获和精神财富,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体验中其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的个性都会从字里行间释放出来。如果老师以成人的想法,成人的语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习作,就会有悖于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反之,教师能拥有一颗童心,去挖掘习作里面的童趣,就会发现许多闪光的生活,老师再赋予她可爱的赏识和激励,学生就会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能激发她强烈的习作热情。
1.注重激励观察细致与表达顺畅
细致的观察是写作前提,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不一定会做到长时间的有顺序的观察,但好奇心却使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对此发现如果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其观察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如某学生的习作《春天的画页》片断:"瓦片妈妈还在墙角打着呼噜,淘气的草儿就拱开了被窝,探出了她们尖尖的脑袋……"这段描写不但生动细致,而且融入了生活情感,充满了活泼的童真童趣。对此教者怎可吝惜赞美的激励之词呢?于是,就在句子下面画红色的浪线,并加上批语:"好亮的眼睛啊!看到了景物的细微变化,还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小学生也会把几种景物或事物放在一起来写,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对观察顺序进行巧妙的暗示指导,如"远近有序,条理清楚""从上到下,一目了然","由外向内,重点突出"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语言表达的自然释放是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又一进步。我国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可见,要积极鼓励学生学习和模仿名著名篇的表达特色和风格。成人的规范语言,教材中的美文佳句,都具有榜样的作用,学生如果能正确地加以模仿,也应给予认可。"语言规范整齐,具有名家风范"、"美词美句绘美景、真言真语悟真情","语言优美生动",像这样的一些激励性评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快乐阅读、广泛积累,而且激励了语言表达不断创新,同时,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正确使用也要不断给予激励和指导。
2.注重激励想象奇特与感情真实
小学生处于心理发育阶段,他们喜欢想象,善于想象,也敢于想象。《假如我XX……》、《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等,像上述这样的想象文都是小学生最钟爱的,可借助神奇的想象跨越时空,走进自己的理想世界,实现美好的愿望。在进行习作点评时教者抓住这些亮点进行赞美,赞他们心愿美好,赞他们想象神奇,赞他们语言奇丽……这样,学生会从成功的满足中获得快乐,激励自己不断地尝试,促进创新。
真情实感是小学生习作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最常见到,也最易遗失。语言释放阶段的学生常常是真情涌动,可是进入了语言规范阶段就变得谎话、空话不断。因此,在习作点评过程中,激励引领至关重要。"情真意切"、"真情无价"、"真情实感,令人身临其境"等这些赞赏式的评价就成了学生的写作向导,把他们引领到求真求实的写作之路上。
3.注重激励构思新奇与体验深刻
巧妙构思、合理布局是习作过程中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如同攀登"珠峰"一样艰难,如果学生有幸地迈过了这一步,必是历尽千辛万苦,理应领略无限风光,而这"风光"就来自老师为他唱响的激励赞歌。"构思巧妙"、"悬念开头"、"寓情于景"、"升华主题",这样的赏识和赞美如同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他们的心中奏响,激励他们披荆斩棘,去开拓一片崭新的写作天地。
一、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我在习作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验生活,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针对小学生喜爱活动爱玩的天性,我围绕习作教学精心设计和习作相关的活动,如“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我没有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是和学生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在热火朝天的游戏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游戏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谁说的、谁做的引起了你的注意?当你被蒙上眼睛,拿着鼻子去贴时,心里是怎么想?又是如何做的?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习作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学生不会觉得没话可写,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在习作中都有体现。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然就会打动人了。
二、体验生活,注意素材积累
从当前学生习作现状看,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学校与家、家与学校两点一线。他们似乎看不到今天的太阳与昨天有什么不同。作为教师,有必要让清新的空气吹进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学走进广阔的空间。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时,我们可带学生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大自然的美丽;秋天,大地一片金黄,果实累累时,我们可带学生到果园里去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与收获者分享丰收的喜悦。我们也可抽出时间,领着学生到商场、市场去逛一逛,让学生在这司空见惯的地方,用自己的眼睛去搜寻未曾发现的现象,观察周围人不同的表情、动作、神态。学生有了感受与体验,才会提起习作兴趣,打开话匣子。记得我在指导学生写一处景物,为了让学生写得真切,亲自带学生到九龙口玩,让学生看看九龙口自然风光,尽情感受九龙口的魅力。回来后,让学生写习作。结果,学生写出的习作生动、具体,情真意切。如果没有学生亲身体验,怎么会写出这么好的习作呢?
三、强化阅读,促进习作升华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教学,这样既可以化解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又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有效的习作方法。在改编后的新教材中,比较注重好词佳句的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注意培养学生这种习惯,那么在习作中,好词佳句就会信手拈来了。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有的学生找的是“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好象要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多么绿的树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学生找到后仅仅让他有感情读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让他说出喜欢的原因。有个学生就说出了这个句子的独特之处,“簇”字特别能表现榕树茂盛的样子,但是理解不等于积累,我紧接着追问,我们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景物可以这样描写,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提了上来,纷纷把自己平时见到的景象表达出来:花,草,树叶……接着,我马上让学生进行写话,有些同学就写得特别好,例如:哇!那一团团,一簇簇的野多美啊!我迫不及待地扑了过去……你看,这词用得多生动,多准确啊!如果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不会有提高吗?
四、合理评价,催化习作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