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的勇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为学生,整日与老师接触,老师提问题时,也许你已经有了答案,并且是正确的,但是你不回答,总是沉默在那儿,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讲不下去,此类的问题发生的太多太多啦!也许你认为沉默是金吧!今天,就让我诉说一个故事来说明我对此的看法吧。
小时候,是妈妈把苹果咬了一口尝尝,再递给我:“乖,这个苹果甜,快吃吧。”于是我吃的津津有味。
长大一些,是我把苹果咬了一口,再递给妈妈:“妈,这个苹果酸,我不想吃。”于是妈妈摇摇头,皱着眉头把苹果吃了。“扔掉太可惜了。”
再长大一些,和朋友一块儿吃苹果。一次摆着一个苹果,不大,青皮,但对于渴的要命的我们却很解渴。可谁都不知这个苹果是酸是甜,还是别的什么怪味,因为它很难看。几个丫头围着苹果看了半天,我忍不住拿起来咬了一口,一个“很酸吧?”“很涩吗?”“该不会是甜的吧?”……“当然是甜的。”我满意的说,不由递给她们,她们说:“这怎么能吃呢?你咬了一口啊?”听了之后,脆吃个精光,百分百享受它的美味。
如果我不尝尝这个苹果,就不会知道它是甜的,知道了它是甜的,而又因为被咬了一口又放弃,当然更不会享受它的美味了。
生活犹如一个不知其味的苹果,没有勇气去咬它一口,就不会知道它的价值,于是就失掉一个美味的苹果,失掉一次机会。当别人尝到它的滋味,认识了它的价值,你却因为它被咬过一口而主动放弃了品尝它美好的机会,那你还会有别的什么良机呢?
两个月后,实习结束。但能否留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白岩松还没得到正面的答复。接下来,他就在焦急和不安中等待实习单位的消息,惶惶不可终日。不久,实习带队老师告诉他:“由于你在实习时表现不错,单位打算要你。”听到这句话,堵在白岩松心口的那块石头终于被放了下来,整个人也焕然一新。不用再奔波,前途也有了着落,心情自然是极好。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白岩松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但是,生活一般是不会按常理出牌的。正当他为此而欣喜满怀时,一场风暴悄然而至。
忽然有一天,实习老师告诉白岩松:“国际台不再接收中文编辑!”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国际台之梦破碎了。一瞬间,白岩松从虚幻的梦中醒了过来,心情一下跌入万丈深渊……
一阵惆怅后,白岩松又开始为前途奔波。
一天,得知广东一家电台招人,白岩松立马买了张去广东的火车票,打算再为前途拼一把。就在这时,另一个机遇不期而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招人。他犹豫起来,很想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应聘。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竞争异常激烈,他心里没底,不知自己行不行。
犹豫再三,白岩松决定试一把,不管成不成,反正试完这把再去广东也不迟。
白岩松没料到,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
由于所抱希望不大,白岩松在面试时也就没多大的压力,表现得十分自然平和。面试结束后,他被告知,面试结果要过几天才出来。这下,白岩松又陷入纠结之中:广东那家电台的招聘截止日期马上就要到了,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没有给任何说法。如果退掉去广东的火车票,会不会鸡飞蛋打、两头落空?
最终,白岩松决定等待。
几天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白岩松传来消息:你已被录取!
再后来,全国人民都知道,白岩松到了中央电视台。
动中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它
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金钥匙。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班会课的内容充实,形式生动、
有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促使他们的人格完善;与此同时,班
队活动有利于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使班会课收到“德”“心”
双收的成效。
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束
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活动,帮
助学生制作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一系列的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
伴”“进步之星”,以及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提高
。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
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开展开放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参观、访问、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掌握
更多的文化。它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需求,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
增强创新能力,所有这些都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先后开展了“我班的
故事”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共同创作班歌
、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制定;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
赛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变得热情开朗起来,他们团结合作,互相关心帮助,
整个班集体开始形成一股较强的凝聚力。
三、开展因材施教的闲暇活动
闲暇活动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之外的一项带有休闲性质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
健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学生课余进行闲暇活动时,教师要通过师生
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笔者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
与教师交流一次。刚开始,很多学生并不习惯,他们感到没东西可写,常常东搬
西凑、词不达意;但渐渐地,学生们都敢于说悄悄话和知心话了。笔者每次与他
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曾经有这么一位女学生,她成绩优异、能力也强,却好胜心强,喜欢斤斤计较。
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谈到自己竞选班长落选后的种种想法,微辞颇多。我随
即也在“交心本”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在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衡量一
个人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
”从此以后,这位女生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敛了不少。
班上还有一个男生,他曾经为自己迷恋某个女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及时给
他回了一段话:“欣赏别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我。静静等待成长。干任何事都
要有一个高的起点。我始终相信,当你学业成功的时侯,快乐就会来临。”事后
我又反复与该男生进行了交流。最后,这位男生终于平稳地度过了那个悸动的阶
段。
我们和学生进行交流、心理疏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平等性与民主性
原则。师生之间只有民主与平等,才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2)共进原则。
教师要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将这种理解表达出来,与学
生产生共鸣;(3)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
所欲言。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塑
造者、维护者。作为班主任,只有不断开展良好的班级活动,以科学而有效的方
下面,我们就道人和法事活动中最常用的法器及其宗教涵义,简要介绍如下。
一、鼓。鼓是道教庙观里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法器。鼓的样式多种多样,名目繁多。如铜鼓、木鼓、灵鼓等等。鼓的体积有大有小,大鼓几个人抬着,小鼓一个人拿着。鼓安置、摆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安放在殿堂内的木架之上,有的悬挂于檩梁之下,手鼓则拿在道人的手中。由于鼓的声音洪亮浑厚,圆润深沉,有强烈的共鸣音响效果,所以道人们认为,庙观里击鼓,其作用有三。一是司命作用。道人上殿,叩拜神灵,早晚功课,是靠击鼓来进行发号施令的。寅时(约早晨5点左右),道观方丈或值班道士上殿后,发三通鼓,召集道人上殿讽诵皇经,躬行早课,晚上戌时(约晚上九点左右)击鼓止静,道人熄灯睡觉。二是通达神灵的作用。无论是在早晚功课或在诵经法事活动中,必须有鼓点伴奏,除了音乐效果和增强宗教氛围的需要外,鼓声能够直达天庭和地狱,把正在进行的法事活动告知仙界神灵。三是警醒作用。对于玄门弟子和世俗的芸芸众生来讲,鼓声能够振聋发聩,警醒俗人的尘念。道经中说:“生也空,死也空,生死不离三途中,亡魂来在法坛下,听我明法鼓三通。”鼓的不同宗教作用,则由鼓的大小,击鼓的时间,击鼓的场所,和鼓点节奏的快慢及音调的高低来决定。
二、钟。钟鼓齐鸣,晨钟暮鼓,说的是钟与鼓在庙观里是两件相辅相成的法器,几乎是缺一不可。道经指出:“法鼓三通和,金钟执十方,请师等宝座,说法度众生。”庙观里的钟也有大小之分。大钟悬挂在钟楼里,多以铜铁制造,重量从数百斤到数万斤不等。挂在钟楼的钟,主要用于发号司命。经书中记载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味。”意思是说,早晨击钟是为了唤醒出家人早起,晚上打钟能够打破庙观黄昏时的沉闷和阴霾,激发庙观的生气与活力,召唤道人进入晚上静坐习功。在集体重大祭祀活动中,祈福禳灾,大钟的声音苍劲洪亮,能够把凡人俗语传达到天庭,告知于神仙,从而实现人神共通的目的。武当山吊钟台上的一口数千斤重的铜钟上就镌刻着这样的铭文:“虔心重树古洪钟,国泰民安慰圣衷,大叩大鸣霄汉里,万声万福白云中。”另外,在道教其它科仪法事中,高功法师手里摇的小铜钟,又称帝钟、法铃、三清铃等,高约23厘米,口径约9厘米,钟的上端有三条交错的铜条拧成的结,寓意为三清,具无边法力。高功法师手摇铜钟发出的“叮呤叮呤”的声音,除了增加道场的音乐效果之外,更重要的是祛魔镇邪。经书中说:“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道书援神契・帝钟》说:“古之祀神,舞者执铙,帝钟,铙之小者。”
三、在道教科仪道场里设置的“十宝”法器。道教的法事道场,如放河灯、施食炼度、拜斗、罗天大醮等等,尽管程式不同,但道场里摆放的法器大致相同,通用的有10种,通称为道场“十宝”。
1、斗。斗即星辰。坛场置斗,谐音为星斗的“斗”,象征着宇宙,大千世界。道经《洞真太上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中解释说,斗为“阴阳之根本,二象之玄纲”。祭祀斗星,能够祈祷天下太平,万物生育繁茂,社会生生不息。
2、灯。在道教的法事道场中,灯是最常用的法器之一。灯,就是用香油点燃的长明灯,一般放置在坛场神坛的中央。其作用是,象征日月星发出的光芒,以神光照亮幽冥世界,为孤鬼亡魂照亮超度往生的道路。道经说:“缠然风烛灿银灯,能照幽阴放光明,万道霞光开幽暗,九色潋滟照酆都。斋主今将灯供养,拨度幽魂上天堂。”“灯供养,普照万天中,潋滟照明幽夜狱,银灯开出曙光腾,直至蕊珠宫。三界上,火树玉玲珑。万道霞光辉碧落,五色潋滟照酆都,天地悉皆通。”
3、剑。剑本来是古代战场上人们使用的一种兵器,后来因其刃口锋利,被假为法器用在法事道场之中,用来降妖除魔。在道教法器中,剑基本有两种类型,一是用金属制造,主要用铜和铁;再就是用桃木制造。金属造的剑,刃口锋利,长约七市尺,正反两面刻有七星,通称七星剑,阴阳两把合用,一般放置在法坛之上。高功法师在做法事时,口中念动咒语,双手舞动法剑,只见剑刃寒光闪闪,挟雷电夹神风,妖魅不敢近前,鬼怪避去甚远,阳刚之气伸张,阴霾之气俱无。宋人王钦若在《翊圣保德传》中讲到剑的法器作用时写道:“剑法有三……有疾之人,俾汝挥击,邪气销铄,其人无损;或地祗作孽,水族生妖,分野为灾,国家轸虑,当以上剑治之;或山泽之怪,飞走之雄,震骇闾阎,侵毒黎庶,当以中剑治之;或魑魅之徒,夔魍之辈,挟邪暴物,作祟害人,当以下剑治之。”由此可见,剑在法事道场中的作用。而桃木剑多挂在法坛的入口处,民间传说桃木能避邪降妖压灾。《道书・援神契》中说:“古者拔除不祥用桃木,后羿死于桃棒,故后世逐鬼用之。”
4、镜。在庙观和坛场使用的镜子为圆形,道人称之为照妖镜,悬挂在坛场神龛的正上方。镜能够照出魑魅魍魉的原形,使其不敢靠近坛场,不敢进入庙观,急速远离红尘。《抱扑子》在谈到镜子的作用时说:.“是以古之人山道士,皆以明镜九寸已上,则老魅不敢近人。”
5、令牌。中国古代官署衙门在断案问案结案、调兵遣将、召集人马时,在案头拍令牌表示决断和震慑。道教举办法事道场的根本目的也在于,召役天兵神将,驱走妖魅,保生者福寿安康,让孤魂超度天堂。因此,令牌对于高功法师是至关重要的法器,借此替天行道。道经《道法会要》指出,坛场上“或问变神之道如何?师(指法师)曰:‘元始祖劫一气分真,我即元始,元始即我。’此即谓之变神”。当高功法师将令牌拍下,同时念道“急急如律令”咒语,天兵神将迅即赶到坛前,听候差遣。这时,法事进人,道场达到
目的。一般来讲,庙观里的令牌,用红色的枣木或枫木制作,质地结实且醒目,大小规制同戏剧舞台上用的令牌相同。只不过道教用的令牌阳面刻有“五雷号令”,阴面刻有“总召万灵”的字样,以突出其宗教色彩。
6、木鱼。无论是在佛教的寺院或是在道教的庙观里,木鱼是最为常见的法器之一。木鱼为优质木材所制,外形像鱼,中心掏空,敲之声音清空响亮,悦耳动听。木鱼的用途有二:一是诵经时,边敲打边念经,随着木鱼声音的高低快慢,诵经则有抑扬顿挫韵律。二是较大的木鱼,因其音量大高,有时用于替代钟鼓,起着发号司命的作用。木鱼原是佛教的法器,后来逐渐被道教所传用。《百丈清规・法器章》中说:“相传云,鱼昼夜长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惊昏惰也。”从这里可以看出,诵经时敲木鱼,是在警示诵经之人,出家修道不能有丝毫懈怠和懒惰,必须勤勉自励,功夫到家,修为自然如鱼得水,定成正果。
7、笏板。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大臣们每天清晨要上早朝到金銮殿议事。每一位向皇帝汇报工作的大臣的双手都举着一块笏板。笏板背着皇帝的一面上写着应向皇上汇报的事项。道教的坛场,法天象地,犹如人间朝堂。高功法师,双手捧定笏板,面向天帝,其宗教意义在于:其一,意念中上达天庭的符篆咒语尽书笏上;天帝神仙的旨意也全录在板中,谨遵实施,不敢疏忽遗漏。其二,手捧笏板谒圣,寓意遮拦自己,不直接冒犯天颜。道经{洞真太上霄琅书)载,笏:“以竹为之,长二尺四寸,广三寸,厚三分,饬以象骨,力口以鱼须,持之于手,插笔于头,君上有命,恐勿有忘,是以书之,使勿漏失,遵奉施行,记之简牍。”
8、法尺。道场中的法尺用桃木制作,因桃木能驱鬼避邪,道教做法事沿用之。法尺的长度基本上等同于民间丈量用的市尺,约33厘米左右,不过在法尺上刻有专门的咒语和符篆图案。在高功法师存思意念中,孤魂野鬼在阴朝地府中的表现如何,只有用法尺来进行量度评判。从而在亡魂中划出善恶类别,以甄别对待。从而昭示世人要迎善福佑,弃恶解厄。
9、印。又称法印,起印记、标识的作用。“通言印者,印定诸法,不可移解”。意思是说,凡是庙观的诸般通天达神的法文,加盖法印后,即成定势,再不能反改。在庙观和坛场里,凡是道人向天庭神仙进显的大表与青词,悬挂的旌幡,念诵的咒语,画的符篆等等,都必须加盖法印,以示慎重。而且只有加盖了法印,才能够证明是出自教门之手,天庭神仙才能接受,符篆幡文才会有灵气。一般说来,一个庙观或一个体系的宫观(如武当山宫观),只能有一枚法印,以显庙观的威严。法印的大小,没有一定的规制,形式多以正方形为主,字体多以篆体为主,材质以名贵玉材为之。如武当山的“都天大法之宝”法印,已成为该山的镇山之宝。
10、如意。《大清玉册》载,如意曾经是黄帝战蚩尤的兵器,经后世逐步改革成为“天真执之,以避邪魔”的法器。在道教所崇奉的最高天神“三清”中,灵宝天尊手捧如意,既镇邪魔,又迎吉祥。道教宫观都把如意安奉在神龛前的香案上。如有法事道场,或其它重大宗教活动时,当家的掌门方丈,或讲经说法,或朝谒神圣,或礼斗拜天,都应该把如意捧在手中,才能进行有关仪式。如意用上好的木材或玉制作,长约1.5市尺左右,略弯如“心”状,顶端作灵芝等朵形,以示吉祥如意。
四、道人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法器。一个真正的全真道人,必须按照教门的规戒来约束自己的生活习俗和言论行动,不能越雷池任性。道经明示:“常行祖师教,日习太上经,练就真如性,岂不是全真。”全真道人应该而且必须按照祖师留下的规矩,把必备的法器随身携带。
草履,即草鞋,用麻条或麻绳编成。虽不好看,却轻便耐穿。经逐步改进,也有用布条结成的草鞋。道人穿草鞋云游,行走于江海山岳之中,不入城市喧嚣之地,能励心苦志,屏绝尘事,坚定道心。道经中说到草履的意义:“草履千茎结自然,三山五岳任留连,逍遥不踏繁华地,行满生云上九天。”
瓢钵。道人云游途中,乞化斋饭所用。化缘讨斋,是道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能把这种生活方式等同于乞丐讨米要饭。自带瓢钵,四处云游,吃千家饭,喝山泉水,磨练意志,精进修持,体悟历代祖师苦行修炼的艰难。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世俗名利所干扰,才能最终修成大罗金仙不坏之身。道经说:“瓢化千家饭,孤身万里游,为求不老计,普度遍千秋。”
葫芦。道人携带的葫芦主要用途是装丹丸、水和干粮等等。但是,道经却赋予葫芦以神奇的宗教效应,认为葫芦的作用是采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能够壮大道人的法力,增强驱魔避邪的效果。经书描写葫芦的神功时写道:“三寸葫芦半折腰,蓬莱山上有根苗,五湖四海三江水,不足葫芦一吸消。”
关键词 概率统计 数学期望 实际问题 应用
早在17世纪,有一个赌徒向当时的法国数学家提出一个使他苦恼了很久的问题:“两个赌徒相约赌若干局,比赛规则是先胜三局者为赢家,赢家可以获得100法郎的奖励。他们两人获胜的机率相等.但是当其中一个人赢了2局,另一个人赢了1局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终止了赌博。问:赌资应该怎样分才合理?”那么如何分配这100法郎才比较公平?用概率统计的知识,不难得知,甲获胜的概率为1/2+(1/2)*(1/2)=3/4,或者分析乙获胜的概率为(1/2)*(1/2)=1/4。因此由此引出了甲的期望所得值为100*3/4=75法郎,乙的期望所得值为25法郎。这个故事里出现了“期望”这个词,数学期望由此而来。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数学期望来解决,风险决策中的期望值法便是处理风险决策问题常用的方法。数学期望是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之一,它代表了随机变量总体取值的平均水平。
一、期望的概念及性质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设X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其分布律为P(X=xi)= pi(i=1,2……),若级数xi pi绝对收敛,则称该级数的和为X的数学期望,记作E(X),即:
E(X)=xi pi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设f(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若积分xf(x)dx绝对收敛,则称它为X的数学期望,记作E(X),即:
E(X)=xf(x)dx
3、期望的性质
(1)E(c)=c,c为任意常数;
(2)E(cX)=cE(X),c为常数,X为变量;
(3)E(X+Y)=E(X)+E(Y),X,Y为变量;
(4)若X,Y独立,则E(XY)=E(X)E(Y)。
二、数学期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决策投资方案
决策方案即将数学期望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加以决策。它帮助人们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可能采取的方案中做出选择和决定。具体做法为:如果知道任一方案Ai(i=1,2,…m)在每个影响因素Sj(j=1,2,…,n)发生的情况下,实施某种方案所产生的盈利值及各影响因素发生的概率,则可以比较各个方案的期望盈利,从而选择其中期望盈利最高的为最佳方案。
假设某人用10万元进行为期一年的投资,有两种投资方案:一是购买股票;二是存入银行获取利息。买股票的收益取决于经济形势,若经济形势好可获利4万元,形势中等可获利1万元,形势不好要损失2万元。如果存入银行,假设利率为8%,可得利息8000元,又设经济形势好、中、差的概率分别为30%、50%、20%。试问应选择哪一种方案可使投资的效益较大?
比较两种投资方案获利的期望大小:购买股票的获利期望是E(A1)=43+15+(-2)2=1.3(万元),存入银行的获利期望是E(A2)=0.8(万元),由于E(A1)>E(A2),所以购买股票的期望收益比存入银行的期望收益大,应采用购买股票的方案。在这里,投资方案有两种,但经济形势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做出选择的根据必须是数学期望高的方案。
2、进货问题
设某种商品每周的需求是从区间[10,30]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经销商进货量为区间[10,30]中的某一整数,商店销售一单位商品可获利5000元,若供大于求,则削价处理,每处理一单位商品亏价100元,若供不应求,则可以外部调剂供应,此时一单位商品获利300元,为使商品所获利润期望不少于9280,试确定进货量。
故利润期望不少于9280元的最少进货量为21单位。
3、面试方案
设想某人在求职过程中得到了两个公司的面试通知,假定每个公司有三种不同的职位:极好的,工资4万;好的,工资3万;一般的,工资2.5万。估计能得到这些职位的概率为0.2、0.3、0.4,有0.1的可能得不到任何职位。由于每家公司都要求在面试时表态接受或拒绝所提供职位,那么,应遵循什么策略应答呢?
极端的情况是很好处理的,如提供极好的职位或没工作,当然不用做决定了。对于其他情况,我们的方案是,采取期望受益最大的原则。 先考虑现在进行的是最后一次面试,工资的数学期望值为:E(A1)=42+33+2.54+01=2.7万。
那么在进行第一次面试时,我们可以认为,如果接受一般的值位,期望工资为2.5万,但若放弃(可到下一家公司碰运气),期望工资为2.7万,因此可选择只接受极好的和好的职位。这一策略下工资总的期望 如果此人接到了三份这样的面试通知,又应如何决策呢?
最后一次面试,工资的期望值仍为2.7万。第二次面试的期望值可由下列数据求知:极好的职位,工资4万;好的,工资3万;一般的,工资2.5万;没工作(接受第三次面试),2.7万。期望值为:E(A2)=42+33+2.54+2.71=3.05万。
这样,对于三次面试应采取的行动是:第一次只接受极好的职位,否则进行第二次面试;第二次面试可接受极好的和好的职位,否则进行第三次面试;第三次面试则接受任何可能提供的职位。这一策略下工资总的期望值为42+3.058=3.24万。故此在求职时收到多份面试通知时,应用期望受益最大的原则不仅提高就业机会,同时可提高工资的期望值。
4、保险公司获利问题:一年中一个家庭晚万元被盗的概率是0.01,保险公司开办一年期万元以上家庭财产保险,参加者需交纳保险费100元,若一年内万元以上财产被盗,保险公司赔偿a元(a>100),试问a如何确定才能使保险公司获利?
解:只需考虑保险公司对任一参保家庭的获利情况,设表示保险公司对任一参保家庭的收益,则的取值为100或100-a,其分布为:
根据题意:E(X)=10099+(100-a)01=100-0.01a>0
解得a
又a>100,所以a∈(100,10000)时保险公司才能期望获利。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