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蒙牛酸酸乳广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是一次典型的整合营销传播事件。蒙牛乳业集团为了突破在纯牛奶市场的价格竞争,推出“蒙牛酸酸乳”系列新品时,不遗余力的打造“蒙牛酸酸乳”品牌,这一品牌定位于青少年消费群,塑造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品牌形象。家庭消费价格是绝对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纯牛奶市场一直以来价格战不断,而青少年消费价格因素并非是第一位的,而且潜在市场也非常庞大,这也蒙牛花巨资打造“蒙牛酸酸乳”品牌,进行本次整合营销传播活动的原因。
“超级女声”是一档大众娱乐选秀节目,曾被《新周刊》评选为2004“年度创意TV秀”,在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中收视率和参与度都非常高,在音乐选秀的外壳下,加大大众娱乐的力度,主持人汪涵也是当今最具人气的娱乐节目主持人,获得“2004中国电视节目榜” “最佳娱乐节目主持人”殊荣。蒙牛酸酸乳如何契合“超级女声”,获得最佳的品牌传播效果和销量?
首先,“蒙牛酸酸乳”品牌定位为年轻而又有活力的,目标消费群正是“超级女声”的参与者和受众,“蒙牛酸酸乳”活动的意义在于展示自信的我,享受过程的酸酸甜甜,代表着新一代女生新的时尚和面貌。“蒙牛酸酸乳”品牌和“超级女声”这一节目品牌有着同样的消费群和观众,有着同样的品牌诉求,这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
其次,“蒙牛酸酸乳”通过找2004年超级女声前三名张含韵代言,更加贴近“超级女声”的受众,成为整个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点。张含韵不是明星,只是一位四川德阳的16岁女生,但通过“超级女声”选秀及“蒙牛酸酸乳”代言后,她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张含韵非常契合“蒙牛酸酸乳”品牌的形象,这也是蒙牛作为事件营销高手做出的明智选择。
再次,“蒙牛酸酸乳”把销售系统和媒介系统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整合。从产品的包装、售点的宣传单页、终端的路演推广均和媒介宣传步调一致,把消费者的关注度集中到一点,消费者去超市购买“蒙牛酸酸乳”产品一定会想到湖南卫视“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这一活动,想到张含韵这个“超级女生”的。
“酸酸甜甜就是我!”作为“蒙牛酸酸乳”的广告语,作为整合营销传播“speak with one voice”中的“one voice”,的确契合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整个“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营销传播事件也是近年来商业运营和媒体炒作结合比较完美的一次,但是就整个市场营销活动而言,美中不足也有几点:
一、 产品的铺市率不高。再好的市场推广活动都必须要靠拉动终端零售为主要目的,而提高终端零售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铺市率。
二、 终端促销缺乏吸引力。在家乐福做的买六赠一活动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缺乏吸引力,比如还可以做赠送“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前期节目光盘,现场电视播放活动。
这是蒙牛继2003年的航天公关事件后声势最大的一次宣传活动。蒙牛意欲何为?要年轻化?要打造品概念?要热炒乳饮料市场?历来备受关注的蒙牛自然引得人们纷纷猜测。
酸酸乳:从快速模仿到主动出击
酸酸乳的市场运作与业内同行横向比较,很难找到任何形式上的创新,但审视蒙牛自身纵向对比却能看到鲜见变化,至少有二:
其一,蒙牛在机制、企业文化以及价值链整合等方面有诸多创新,但在产品线发展上一直是紧盯伊利、光明、三元等竞争对手,快速跟进并谋求后来居上;酸酸乳也谈不上产品创新,更像是从模仿伊利的优酸乳改造而来,但仍然算得上蒙牛第一个主动出击的产品,尤其在产品定位和宣传策略方面。
其二,蒙牛在产品线扩张过程中,一直采用“产品贴近、宣传贴近、稍低价切入、渠道发力”的策略,并遵循适度跟进的原则,优先保证主打产品常温奶上的资源配置,从未在一款新品上集中投入营销资源、大规模实施品牌传播,酸酸乳是首次。
这种变化是偶然行为,还是蕴涵深层的战略动因?
如果说很多企业的成长是外因的、竞争导向的,那蒙牛是内因的、带有强烈的目标导向,高成长的目标驱使蒙牛不断寻求市场突破,无论地域上还是产品(细分人群)上。
“不在高速中成长、就在高速中毁灭”,牛根生信奉的飞船定律,表达了蒙牛人骨子里的扩张冲动。
蒙牛的产品线扩张,基本是模仿的。事实上,竞争对手之间都在快速地互相模仿,这客观上提升了乳品整体市场的增长速度,也造成了产品的严重同质化。所有的企业都是同样的产品线扩张路径:首先在普通的常温奶或巴氏奶,然后延伸出高钙、低糖、低脂等功能奶,接着发展出含有活性或非活性乳酸菌的保温奶;同时在每个品系后面都跟着采用不同包装方式和规格,以及添加不同口味等的种类变化。
扩张产品线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不同产品间的互补和替代关系,而乳品企业这种自然发生的扩张方式,因缺少科学规划而凸显产品间的强替代性;采用跟进策略的蒙牛更是如此。较强的替代性,使得明确界定不同的细分市场变得困难,自然无从建立新的市场增长点。
在液态奶整体市场规模增长减缓的背景下,竞争压力迫使各厂家都在寻求出路:或者继续寻找新的细分市场,或者重构现有产品线、重新界定细分市场。蒙牛和伊利更像是选择前者,光明和三元更像是选择后者。
酸酸乳突入细分领地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期,液态奶的增长势头减缓;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小品牌逐渐淡出市场之后,寡头之间的竞争态势也相对均衡;沿着原有的思路发展下去,直接或变相价格战的惨烈拼杀,将把所有厂家拖入无利可图的境地。从蒙牛的年报中可以看到,液体奶业务的净利润率已经从2003年的9.3%下降到2004年的6.8%。
成长或竞争的压力迫使各厂家积极寻找突破口。三元早餐奶、光明跟进并发展出舒睡奶,率先实行按照功能进行市场细分。这是典型的宝洁方式,宝洁在洗发水领域有效管理着5大品牌200多个规格产品,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首先按照去屑、止痒、柔顺等功能诉求区分海飞丝等5大品牌,其下按照适用发质、添加香型、包装规格等衍生产品线。
然而按照三元和光明的思路,可能意味着以功能为首要区隔因素来重构产品线。光明是有基础的,其长期扮演着新产品主要创新者的角色;三元是无所畏惧的,其普通奶已然受到严重侵蚀,大可置之死地而后生。蒙牛是很难轻易决策的,占据总体销售收入85%的液态奶,是以普通奶为主的,重构本身就风险重重,重构之后并不会增加总体市场空间,还要面临寡头之间纠缠不清的竞争状态。
选择向外扩张更符合蒙牛的性格。联手国际巨头进军奶粉市场、年底前推出速冻食品等都是可能的思路,而在重中之重的液态奶中,最终选定了乳饮料作为重要突破口,因为这是个相对完全的区别于原有液态奶的细分市场,又有饮料的规模上的想象空间。于是,蒙牛把原来埋没于众多奶品中的优酸乳重新定位,以酸酸乳的概念大肆推出。
乳饮料的“杂交”策略
显然,酸酸乳的推出是经过深思熟虑并精心准备的。甫一上市,就以立体化的整合传播方式――代言人、广告歌、广告画面与时段、超级女声推广活动,紧紧围绕着目标消费人群高密度出击,试图建立新的消费者认知。
一时间热闹非凡。然而这场热闹或者喧嚣背后,掩盖着一个根本上的问题:乳饮料,到底是乳还是饮料?具体地说,是乳品的延伸和细分,还是饮料或功能饮料的一个细分?
寻机在乳品和饮料的结合地带做文章,两个集团同时在发力:饮料集团以可口可乐(酷儿)和燕京(东东美眉饮品)为先行者,乳品集团有伊利、蒙牛和雀巢等。两类集团因其背景差异选择了不同的市场运作策略:饮料集团主打“含乳饮料”的概念,以奶粉为配料;乳品集团主打“乳饮料”的概念,以新鲜牛奶或发酵牛奶为配料。
市场是做出来的,就“乳饮料到底是乳还是饮料”进行纸上谈兵并无意义。但任何厂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必须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然后统领整体策略!切忌似是而非,损害整体效率和效果!不妨通过表1的比较,审视一下主要厂家的策略方向。
看起来,酸酸乳是惟一缺少整体策略统一性的产品:在广告宣传策略上更像做饮料,但在产品和包装都没能有所突破,直接继承乳品的样子,使其看起来颇有些“杂交”的味道。而伊利似乎准备得更充分一些,从包装到宣传策略(在清凉解渴的同时,带来健康时尚、随意、休闲的生活感受)都立足于传递饮料概念,即便在产品配料上,也是更强调乳清蛋白而非鲜奶。
持久战可能引发的组织变革
乳饮料或者含乳饮料,只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远不是定论的时候;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是一个有待发展的细分市场,依赖于更多的旗鼓相当的竞争者来共同做大。
但这种期待可能不是短期的,从已有的市场进入者如可口可乐来看,打造这样的一个细分市场可能需要相当长时期的努力,并由此引发相应的组织问题:
其一,一旦把酸酸乳定位为饮料,可能意味着与牛奶完全不一样的经营思路,甚至相当于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如果始终把其作为液态奶的一个附属品类,由原有的人员按照原有的销售方式来运作,是否会很容易回到牛奶经营的老路子上去而更难形成突破?
其二,目前来看,酸酸乳是需要长期投入的战略产品,而原有液态奶是保持稳定销售的现金流产品,如果液态奶遭到光明等对手的猛烈攻击,蒙牛迫于现实的压力是否会破坏资源配置的原则?或者在目前销售统一的前提下,液态奶遭遇利润或销量的短期考核压力,如何避免营销人员选择短期行为?
归为一句话:如果蒙牛认准了这个细分市场并倾力为之,其是否正在思考在适当时候、适当条件下至少从液态奶事业本部下拆分出一个乳饮料事业部来?
在这一年里,蒙牛用不到2000万的赞助,将一个名为“蒙牛酸酸乳”的酸奶新品,搭乘着“超级女声”迅速铺遍全国,并且大红大紫,销量从7亿一举窜升到了25亿,制造了一个举世皆惊的营销奇迹。
转眼一年已去,新一轮的超女赞助招标赛又锣鼓声声了。有人传言,2006年的超女赞助商,有可能不再是蒙牛,而是两乐。传言是真是假,结果并不重要,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超女事件高含金量的传播价值,已经成为了共识。
现在的情势关键在于,每个人都虎视眈眈的垂涎着超女,但究竟谁有那个本事,能够站出来接手蒙牛手中传过来的超女接力棒,确实需要有很大的勇气。
精明的赞助商们心里非常清楚,超女在经历了2005年的极限冲击之后,2006年很有可能走入疲软,但是,如今的超女赞助门槛不降反升,坊间传闻早已过亿。
更可怕的是,赞助费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支出,赞助后的空中轰炸和地面推进同样是一笔不可小觑的大投入。粗略估算,一场赞助至少要好几个亿的传播支持。如此大的传播预算,即或是财大气粗的两乐,也不得不小心谨慎。
记得蒙牛液态奶前市场总监孙隽在提起“蒙牛+超女”组合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蒙牛酸酸乳与超级女声的合作,是特定情景下的产物,它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孙隽是超女的主策划者,没有他,可能蒙牛还仅仅是人们心目中的“航天英雄”,与超级女声不会沾上半点关系。
对于孙隽的“提醒”,很多人以为他是“自吹”,并没有放在心上。大多数人看着蒙牛酸酸乳一夜暴发,就眼红了,他们也想模仿蒙牛,狠下心掏点钱,把自己的名字挂在超级女声前面,然后坐看着自己的销售额一天天呈几何级数向上攀升。
但是,那只是他们天真的一厢情愿。赞助传播远远没有如此简单,如果我们能回过头来冷静审视一下“蒙牛+超女”组合,重新细细回味孙隽那句意味深长的“提醒”,我们可能真的会发现,“蒙牛+超女”,也许真的是绝版了,即使2006年蒙牛能再次携手超女,恐怕也难以重现它2005年的奇迹。
三段论
关于赞助传播,品牌业内有一个“三段论”。
如果认为赞助仅仅是出点钱,把自己的品牌名字贴在栏目前面就完事,即是最初级的段位;如果觉得在赞助贴上名字之后,还应该用广告在栏目播放前后呼应一下,然后地面渠道用海报、POP、DM单、产品外包装等配合一下,即是第二个段位;第三个段位是最高级的段位,也是对赞助商的软硬件要求最高的段位,它的运作是完全整合的,需要将企业的品牌调性、定位、传播计划、销售淡旺季、区域销售计划、执行力等全盘糅合到一起。
从航天大事件策划中一路走来的蒙牛,尽管在与超女合作的赞助传播中仍可看出不少纰漏,但手法上已经很接近第三个段位了。
这绝不是对蒙牛刻意的溢美之词。当初蒙牛竞标超级女声时,有人曾问过他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百事可乐、麦当劳这样的大品牌,比蒙牛有钱又有渠道,在营销和品牌操作上也比蒙牛更具优势,那么蒙牛与他们竞标还有什么优势可言?”问题问得精彩,孙隽的回答也很精彩。
孙隽说了他的三点理由:第一,大品牌固然有大实力,但专注度不够,他们不会象蒙牛一样,对一个栏目盯那么紧,配合那么好;第二,蒙牛的执行文化和执行力是非常可怕的,它是攻击性的,如果蒙牛需要明天在什么地方铺满什么东西,那么到那个时候一定铺满了;第三,蒙牛对于地面的配合,一定比国际大品牌更细致,国际大品牌是品牌强,渠道弱,可蒙牛不是。
寥寥数语,直指品牌传播之核心。对于品牌传播,纸上谈兵总是轻松惬意,但真正在企业一点一滴的去做去执行,却是坎坷重重。前些年,有关企业执行文化和细节管理的书在企业界大行其道,其实并非偶然。执行文化与细节管理,正如孙隽所提到的,是企业里每时每刻都必须真实面对的事情。
众所周知,蒙牛是在一个高竞争压力下成长起来的,它独特的生成环境和清一色内蒙领导团队背景,使它的企业文化显得过于极端。蒙牛提倡的是军事化管理,并且企业中洋溢着浓郁的批评文化,它的务实、数据化、绝对服从、严苛让很多蒙牛员工时时紧绷着神经。但是,这种极端文化也锻造了蒙牛极端的执行力。
细心的人,可能早在蒙牛航天事件中就已看出端倪。当时,火箭发射成功消息还没扩散开来,蒙牛的航天主题海报、代言人易拉宝、POP、DM单就已经迅速散布在了终端各个角落,那种反应速度和异乎寻常的执行力,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的。
这一次的超女赞助,蒙牛也毫不含糊。蒙牛遍及全国的几十万渠道人员,将蒙牛近10亿张DM单贴在了消费者能够看到的各个角落。也难怪孙隽说,国际大品牌比不上蒙牛的执行力。想想跨国公司人本主义的亲情管理,早已消磨掉了员工们“狼”的本性,在蒙牛极具攻击性的“狼性文化”面前,跨国公司又怎堪一击?
进入第三个段位
执行力,仅仅只是赞助传播考验企业的第一关,那是任何企业行为做事的最基本素质。在小心跨越执行力一关后,赞助商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面对,就是自己的产品力和品牌力。
孙隽在《超级策划》一书里,曾客观评价说,蒙牛极端文化下锻造的极端执行力,是一向主张稳定持重的跨国公司暂时所难比拟的,但是跨国公司有他们的优势,他们的产品更强,品牌也更强。
赞助传播,无非是希望借助赞助的方式,让自己的产品为人所知道、并喜欢、继而购买。但是,在传播上处于前两个段位的人大多想的很简单,他们将传播在营销中的位置孤立了,认为传播就只是传播,而没有从企业整体运营的角度来看待传播的真正价值。
于是,处于前两个段位的人,即使侥幸借助赞助将品牌知名度放大到了极至,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知名度很多都是无效的,消费者最终消费的还是产品,而不是名气,如果产品不合他们胃口,他们绝不会花钱再买第二次。
蒙牛之所以能进入第三个段位,就是因为在选择赞助超女之前,它花费了很大心思对产品品种、口味和诉求点进行改造和提升。
伊利是蒙牛的老对手。在酸奶市场上,携手超女之前,蒙牛酸酸乳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伊利优酸乳几乎占据了酸奶市场的半壁江山。蒙牛分析发现,伊利优酸乳口味品种非常多,各大系列有9个品种,相比之下,在大众市场的中低端,蒙牛酸酸乳却只有原味、草莓、芒果和蓝莓四种口味。
并且,伊利优酸乳的“优”字,一开始就给消费者以强烈“品质优良”的心理暗示,品牌概念上占了先机;在诉求点上,伊利一直主张“青春滋味,自我体会”,比蒙牛酸酸乳“美味加倍,让自己更可口”更口语化,也更亲切。
试想,如果蒙牛在赞助前,不对产品力和品牌力进行重新梳理就冒然上阵,传播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品种、口味可选择项不多,就会丢失一部分对品种口味讲究的消费者;品牌诉求点不易于记忆,不具备亲和力,与超级女声节目联系不紧密,与超女粉丝们14—18岁初高中孩子心灵上不贴近,品牌曝光再多,广告费砸得再多,目标群体们最后能记住蒙牛酸酸乳的,必然也会少之又少。
为什么又是蒙牛?
蒙牛赞助超女事件大获成功之后,很多人觉得,蒙牛实在走运,航天火箭被它碰上了,连业界公认的最大黑马——超女,它也能沾上光。
赞的事件营销,毕竟比不上广告投放和渠道招商,它的随机性太强,不可控制因素也太多,即便获得了成功,也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偶然的幸运,没有人觉得那是一种必然。但是,当一次次幸运接二连三降临在蒙牛身上时,我们是不是该反省,为什么又是蒙牛?
就象一首歌里所唱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蒙牛2005年演绎了“蒙牛+超女”的经典组合,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可以同蒙牛一样铸造经典。甚至,即使是蒙牛自身,脱离了2005年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段,以及特殊的人和事,蒙牛2006年能否与超女再续佳话,也是一个未知数。
2005年,蒙牛酸酸乳借超女一炮走红,其间有必然,也有太多的偶然。必然也许可以复制,但偶然是永远不能复制的。
很多人看到的,只是蒙牛成功的表象。
是的,蒙牛利用超女赞助事件展开了立体传播,它有一个优美的广告和一位清纯的形象代言人,还有一句“酸酸甜甜就是我”的经典广告词;它有庞大的渠道体系,并且让整个渠道与超女传播一起联动;它有魔鬼一般的企业执行文化和执行力,以及多品种多口味的良好产品素质,这些必然的传播要素,让蒙牛的超女赞助策略似乎无可挑剔。
可是策略一点一滴执行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正是那些故事,那些偶然成就的因素,让“蒙牛+超女”显得与众不同。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主策划人孙隽一开始将超女策划的想法说给上司杨文俊听时,被杨文俊一顿臭骂,如果没有孙隽事后的坚持和循循善诱,蒙牛超女的经典可能早已夭折。
当然,也有很多人羡慕蒙牛找到了张含韵,有两首清新悦耳的广告歌:《酸酸甜甜就是我》和《想唱就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酸酸甜甜就是我,还有一个让人一看就懂的绝好广告创意。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其间所历经的曲折、巧合、缘分和心酸,并非局外人所能体会。
如果孙隽最初与SHE经纪人签了合约,就不会有张含韵;如果不是朋友介绍认识了张含韵的经纪人李小麟,就不会有两首广告歌;如果没有蒙牛一个经销商的好想法,就不会有“酸酸甜甜就是我”;如果不是孙隽执着追求心目中的好创意,跟蒙牛定制广告片的,可能是盛世长城。
快消品与互联网的双赢时代
正如新浪全国销售总经理李想所讲的,“未来快消品营销的主阵地必然是互联网。谁最了解互联网及其使用特点,并就此提出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实现品牌与消费者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沟通,谁就能在接下来的网络营销大战中脱颖而出。”众所周知,作为一种消费周期短、消费层次较高的类别产品,营销的成败直接关乎快速消费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寻找优质的传播介质和手法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这是每个企业和营销人员都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互联网在中国的10年发展,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超过中国人口的26%,其中宽带网民数达到3.2亿,多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今天的网络营销策略也不仅仅是网络广告的简单使用,更多的是在广而告之的基础上,有能力给快消企业提供一个集合了精准性和创意性的投放空间,而这正是快消品行业所期望的营销平台。
八种策略走出“ROI迷宫”
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门户网站和互联网广告的最大投放平台,新浪多年来始终在观察消费者、观察用户习惯,希望能给广告主提供一套最佳的网络营销策略。那么,选择新浪的投资回报如何?新浪给出的描述很简单:就是用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足够多的次数,从而让他们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他们消费。
花最少的钱是不是等于不选择新浪,而去购买最便宜的媒体?媒体的属性不一样,对投资回报的考量是不是也就不一样?以上问题在营销学上被称为“ROI的迷宫”一一新浪媒介策略中心资源发展指导陈学亮先生对此给出两种观点:
第一,无效的投资就是浪费,选择价格低的媒体不会帮你节省成本,把钱放在对的地方才会节省成本,第二,媒体的价值从本质上来讲是一样的,其实都是对速度、覆盖率和有效到达的追求,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电视都适用。
在此基础上,陈学亮还给出了八种应对策略,分别是:利用视频,灵活购买黄金时段;看准消费时机投放;创造更大的曝光环境;一网打尽区域内消费者;使用额外的独家特权;“软硬兼施”(硬广告和公关资源的结合),以及整合接触点的热点资讯。
五大步骤实现“深度沟通”
网络营销的兴起,给了快消品牌一个全新的平台,使陕消企业ROI获得了一次革命性的提升,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所接受。
以新浪为例,它以“快速、全面、准确、客观”的原则还原事件原貌,集合草根、明星、媒体、企业的多重力量,最大化彰显媒体影响力。同时,新浪更加注重交互性发展,致力于博客、视频分享、SNS网络的构建和进一步发展。因为“用户参与性越高的地方营销价值就越大”,交互蕴藏着巨大的营销价值,可以就互联网为中心,对线下活动、线下媒体平台进行整合,并能够实现目标受众的全方位到达,将成为主流的整合营销模式。
但是互动的本质是为了沟通,为了实现广告主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深度沟通?在这次会议上,新浪营销中心策划经理唐诗涵提出如下观点:
第一,参与。不是为奖品,而是实现有价值的共鸣,能够激发人们内心中的共鸣以及社会价值的体现,让消费者在互动环节中找到真正所需要的。
第二,关注。互动不仅仅是希望关注的人越多越好,真正有价值的沟通是超越活动本身的关注人群,比如引发社会媒体包括广大受众的响应。
第三,时间。深度沟通的持久度更长。
同时,唐诗涵还提出深度沟通的五大步骤:第一步是社会氛围的建立,如果没有氛围加入进去,影响力就会偏低;第二步是锁定族群,利用同类族群和名人明星的影响力切人辐射产品的代表性;第三步是抓住族群的特性,并不是说提供更好的互动创意,而是要根据族群特性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与他们达成真正有效的沟通;第四步是学会使用议题进行互动;最后一步就是善用互动行销的各种工具。
相关链接
“蒙牛速度”印证互联网门户的快消品营销力量
中国乳业巨头之一蒙牛是新浪的老客户。2005年,蒙牛第一次尝试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事件营销宣传,就是中国神舟5号上天这个大事件。当时新浪整个专题页面浏览量超过一亿次,这时是蒙牛第一次意识到事件营销尤其是借势营销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2005年,蒙牛6周岁的逮一年,新浪与蒙牛一起确定了品牌宣传战略,就是要巩固蒙牛的影响力,粗与消费者深度沟通。为此蒙牛在新浪体育、娱乐这两大新浪内容板块做了冠名包装,并与新浪合作了一个代表性案例:“蒙牛酸酸乳超级女生”。
蒙牛酸酸乳的目标消费者是最具消费潜力的年轻女性,为了激活此类人群的消费需求,蒙牛选择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联合进行品牌传播。新浪当时作为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独家官网,将超女与蒙牛品牌相结合进行新闻传播,有策略地引导媒体除了关注超女活动本身外还将目光投向蒙牛,尽最大可能传播蒙牛品牌及其酸酸乳产品。这一年,蒙牛酸酸乳营收达到25个亿,比2004年增长了221%。同时,蒙牛酸酸乳还扭动了整条蒙牛产品线的销售。
什么是借势营销?借势营销其实就是借助外力,展开与产品相关的营销活动,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销量、提升市场占有率,达到既定市场目的的一种营销方式。外力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地域。企业关注和常用的借势更多是借助热点事件。例如神舟九号升空、快乐女声等。品牌推广与重大事件挂钩,让品牌知名度、销量、产品附加值瞬间提升。
企业如何借势营销?笔者认为:合适的产品借助合适的事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合适的传播,结合合适的落地营销组合,就能达到合适的营销目的。由于借势营销的动态性,因此对借势营销的企业在借势实施过程中的对热点的把握能力、营销组合能力,营销组合落地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笔者研究诸多经典案例,并结合自身的实战经验对借势营销的操作给予几点建议:
第一,要敏锐把握可以借势的社会热点。 因为所有的社会热点都是由某个“大事件”引发的,所有的大事件都有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能傍上这种“大事件”,对品牌的提升将是火箭式的。其次从传播角度。“大事件”本身就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与大事件联系在一起,不自觉地会吸引媒体关注和人们的眼球,传播效应会数倍增大。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成功的道理。
“借势营销”成败的关键在于对事件的利用,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可能成就一个经典的品牌。例如伊拉克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黄金时间正一位置播出一条“多一些,少一些摩擦,统一油”经典广告。统一油的广告巧妙地借用战争话题,以“多一些,少一些摩擦”的创意,非常贴切地迎合了中国观众对和平的期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借势营销最需要的是企业决策者敏锐地把握商机和社会热点,更好地利用大事件为企业服务,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二,寻找大事件和产品的关联度。事件与产品关联度越高,说明借势的理由越充分,而借势的理由越充分,则成功率越高。关联度是企业进行借势营销活动成功的关键要素。你在NBA现场或F1赛车现场能见到女性产品广告吗?不能!你在超级女声栏目能看到供老年人使用的产品广告吗?没有?你听说过某个拖拉机厂赞助神九升空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借势营销同样涉及事件和产品的相关性和结合点问题。对于一场大事件的营销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事件与企业产品没有关联的赞助无疑是对资金的巨大浪费。纵观成功的借势营销案例,无不是事件本身与产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蒙牛酸酸乳“借势”超级女声,是因为酸酸乳的消费市场是16~20岁的男女,与超级女声的观众群重度重合,而超级女声所倡导的“勇敢表达自己”的理念正与蒙牛赋予酸酸乳品牌性格不谋而合,因此可以说蒙牛与超女是完美结合,因此创造了酸酸乳的销售奇迹。
第三,策划借势营销的引爆点。引爆点,就是借势营销过程中能引起公众和媒体关注的事件和产品之间的“绯闻”。奥运会有很多赞助商,很多赞助商赞助了资金,品牌和销量却没有任何提升,纯粹的自娱自乐。2008年奥运会留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位赞助商?李宁!李宁赞助CCTV体育频道主持人服装,赞助西班牙和阿根廷男篮,这些赞助任何企业只要有钱都可以做到,但唯有李宁代表亿万华人点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圣火!这个引爆点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做到的,也是这个引爆点将李宁的奥运营销推向巅峰。
第四,借势的营销组合推广。即便你能挤上车也未必有座位;即便你嫁给皇帝也未必能做皇后;即便你和大事件有密切联系也未必能借助事件提升品牌、提升销量。有联系,有引爆点未必成功,没有强有力的营销组合推广就不可能使借势营销达到目的。
第五,强有力的执行落地。这是决定借势营销结果最有效的武器。执行力决定结果。很多企业一想到借势就是借助大事件轰广告。结果发现广告频次很高,却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为什么?因为广告落不了地。让我们看看蒙牛是怎么借势神舟五号的。
首先,蒙牛确定产品关联点“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其次,蒙牛将口号定为“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神舟五号落地之后,蒙牛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就成功启动。所有电视广告、路牌广告也都相继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实现了成功对接,全国30多个城市的候车厅被蒙牛的广告占据。同时,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相继出现在全国的各大卖场。“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和“蒙牛牛奶,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口号,仿佛一夜间充斥着全国的零售终端,假如没有强大的网络,没有强大的落地能力,仅凭广告能有这个效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