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立体构成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1.平面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平面构成课程将点、线、面、体等抽象的形态作为构成要素来研讨,力求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其原理和方法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平面构成中的对称、均衡、比例、尺度、对比、调和、多样、统一等法则可以扩展学生的园林造型思路,培养学生造型的创造力,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
2.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色彩是通过心理来判断的,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色彩组合构成,能使风景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园林中丰富的植物及其富于变幻的季相景观,为我们创造不同氛围、不同意境和不同作用的园林景观提供了便捷的素材。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而营造出功能不同的景观空间,设计师往往需要利用色彩的物理效应,如色彩的距离感、轻重感、冷暖感等来调整景观空间方面的不足,而相关的色彩原理都属于色彩构成的内容。
3.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是三维空间的实体形态构成。立体构成在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运用综合材料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观的形体。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塑造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学科,而风景园林设计恰恰就是从多角度表现真实的空间艺术构成。为了创造出层次丰富、灵活多变、充满情趣的景观空间,设计师需要利用立体造型中的设立、围合、覆盖、架起、组合与重建、变形与扭曲等手法。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需要的变化,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的问题和不足。首先,以往的构成课程基本上都是围绕构成本身进行研究和训练,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联系较少,专业指向性较弱,与其他专业课程相脱节。其次,园林景观设计的学生基本上没有绘画的基础,对于构成课程的学习几乎是从零开始,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对构成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最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较少,在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应用也不多,因此加强构成课程与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改革构成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加强其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横向教学,拓展课程,向专业靠近在课程教学上摆脱旧的教学模式,横向拓展。构成课不仅仅是基础的图案教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中的专业方向性,对旧的传统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在保留讲授课程基础理论和练习的同时,增加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平面构成教学中讲到点、线、面时,可以拿出一些国内外典型的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法国著名解构主义大师屈米的作品拉-维莱特公园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点、线、面等构成元素,又使其对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
2.培养兴趣,鼓励创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其竞争意识。而枯燥、偏颇、空洞的评价只能使学生丧失对课程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教师从不同角度对每个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通过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自豪和喜悦,能够使学生形成对构成课程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对学生自身而言,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创造新作品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以再现性思维为主,发展创造性思维,创作出新颖的作品。教师在上课时除了讲解理论与评讲作业外,还应该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的创作理念。在这种新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锻炼自己的胆量与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更直接、广泛地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 立体构成 空间 教学创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城市规划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规划学科已经渗透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在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立体构成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的重任。文章以三大构成之一的立体构成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课程面向工科学生授课的教学方法,并尝试将逻辑思维能力与形象三维造型能力相结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思路的创新
立体构成最早起源于俄罗斯构成主义,经历了从荷兰风格派、法国立体主义到德国包豪斯造型艺术学院这四个过程。立体构成是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点、线、面、块等形态要素按照形式原理的美学法则,进行创造性的重构解构的学科。立体构成旨在培养学生空间感觉和直观创造判断力,课程核心是探求形态本质,即力象的表现。城市规划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教学思路有着本质的区别,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注重艺术训练,而缺乏针对理工类专业学生创意思维特点的教学探索,城市规划专业的立体构成教学思路应以理性思维为主,结合专业主题开展空间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包含形态要素、材料要素、造型要素和形式要素四要素,其中形态要素是最基本的要素包含点、线、面、块;材料要素是立体构成作品形成物质载体;造型要素和形式要素是立体构成空间形成的基本法则。
我国高校一般在立体构成的教学内容上主要包含二维半构成、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柱式构成以及线、面、块综合构成这六个方面,笔者根据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主要教学内容包含立体形态的认识、二维半构成、平面向空间形态的相互转换、体的组合与空间构成以及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这五个方面。在教学目的和方法上,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建立三种造型意识,即图像意识(图形、图识和图理)、实体意识(立体的多面性、虚实性和量感)、空虚意识(空间的场性、渗透性和序列),能应用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空间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空间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后期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立体形态的认识教学部分属于理论讲述部分,主要教会学生认识空间中点、线、面、块等形态,教师以PPT反映的方式进行,课件中插入已经建设好的城市规划图片,使学生对空间立体形态有较直观的认识。
二维半构成部分的练习。材料为黑、白卡纸,用10cm×10cm的白卡纸9张进行切和折,最后装裱在一张35cm×35cm的黑卡纸上,建议4学时。二维半构成是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空间的转换练习,根据卡纸具有的易加工和可塑性的特点,通过折、剪、切和叠来改变纸张的平面状态,通过不切多折、一切多折和多切多折的三种方法产生半立体的形态效果,可以通过造型要素和形式要素的自由、对称、均衡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注意把握好面积的分割以及对形态的审美判断。
平面向空间形态的转换教学部分是基于二维半到三维的中间阶段,此阶段也可称为折面成型练习,建议8学时。本练习材料为厚一点的卡纸,如黑白卡纸,色卡纸等,针对纸质材料平面特性以及灵活成型的优势,进行平面转换为半三维空间的塑造练习。方法上通过在平面的纸张上切割、折叠创造空间,要求在书籍、行录设计上经常可见。要求作业在展开时呈立体空间形态,折叠后又能恢复二维平面状态,根据城市规划专业可通过设置特定的主题进行练习,例如用于古建和现代建筑,表现形式不宜过于复杂,能简洁、明了地表述主题即可。
体的组合与空间构成部分是立体构成重点练习的部分,建议12学时,本练习材料为模型卡纸。此部分主要是单体建筑空间或组合空间练习,充分注意内外空间性质的感受,以40cm×40cm的模型卡纸做底板,在此基础上布置建筑空间,单体建筑空间或组合空间的最高处控制在40cm以内。在学生练习前,教师向其讲解空间的功能特性和构造特性等相关知识,表现手法可以是区隔的、组合的,也可以是群化的,这里提到建筑单体空间练习主要是以构成形式为基础而舍弃建筑细部的空间组合练习。
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部分是立体构成重中之重的部分,建议16学时。此部分主题是立体构成――城市模型,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根据提供的城市规划的CAD总平面图,首先打印成A0或A0以上图纸,再装裱在KT板等硬板上,然后用模型卡纸完成三维模型的创建。本阶段是对三维立体构成设计课程的一个总结,对所学的内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三维形态的自由创作,强调三维体积构成空间及空间的构造特性,培养学生对体积、空间形态的塑造能力,掌握创造三维形态构成规律。学生仔细分析总平面图包含的内容要素,识别建筑平面图范围,学生创建的建筑模型不能超出规划图中建筑平面范围,根据道路系统、平面布置格局及规划的尺度进行建筑模型的创建,建筑的风格、高度及建筑体量根据空间的功能特性与构造特性以及规划总平面图的规划内容确定。建筑模型在创建上应简洁,门、窗等基本建筑构造可舍弃或简化细节,表现抽象、概念的建筑,更多注重的是建筑本身及建筑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除建筑外的其他规划元素则不需要表达(图1)。
结语
设计构成因循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就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亟待改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大构成的分段式教学,缺少连贯性。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对相关知识点没有主动、积极地进行链接与转换,致使在部分后续课程中要花一定的时间再次解决构成的基础知识。这种分段式的课程设置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设计,尤其是形态、色彩、空间三大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缺少专业特色、与后续的专业课程衔接性较差。传统的设计构成教学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忽略了过渡性,缺乏向设计领域的有效延伸和拓展。设计构成作为最基本的平台式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过渡和链接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作业内容乏味,教学实践表达媒介陈旧,效率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作业在手工描绘、填涂制作上费时较多,学生用于推敲、构思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课程作业内容老套乏味,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2设计构成课程改革的主要手段
2.1教学理念的创新———理性大于感性构成是设计的最初阶段,是将一定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色彩属性、心理特性、审美法则以及作者的思想等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对设计者的启发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因此在设计构成的教学理念上,教师要注重对构成规律总结归纳,对形态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理性要大于感性,对形式美法则的解释可以具体化、实例化、生动化。如平衡的塑造,可以用图形的大小、位置以及色彩等来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构成思维的培养为设计作品的产生提供了理性基础。2.2教学内容的整合———少而精设计构成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还要与以后的专业课程产生联动关系。因此首先从教学计划入手,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整合为二维构成,预计在2014年继续将二维构成与立体构成再合并为设计构成。由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的接受能力有限,同时还要提高教学质量,必然涉及课程内容的精简,将原有课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分加以分解、提取、改造、整合。设计基础课程是从大学本科一年级开始就注重设计知识智能结构的全面培养,既可以保证基础教学结构内容的完整,又可以减少总学时数,减轻学生压力。2.3教学重点的补充———二维与三维思维的互相转化工业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有更强的空间立体感,二维三维的思维快速切换能力以及图纸上的表现能力。从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转换,不仅是对空间的认识,也是对造型基本单元(点、线、面、体)的全方位理解。如把三维空间的物体形态表现在二维的平面上,使二维平面上的图形具有立体空间感。计算机绘图软件中复杂的三维模型都是在二维里面生成的。可见二维是三维的构成基础,三维是二维延伸的结果。因此教学重点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二维与三维思维的互相转化。由二维的平面设计渗透到三维空间的立体设计。反之也要学会用构成的方式对三维立体形态的二维归纳。2.4教学手段的更新———引入计算机绘图软件随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的日益普及,产品设计领域从策划、设计、开模、测试、评价等各个阶段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因此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来制作构成作品,能够体现出复制修改的快捷性、制作的方便性等优势,并且创作出许多手工难以实现的效果。学生可以省去了花在手工制作上的时间,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构成关系和色彩关系的理性研究上。另外计算机软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色彩三属性的变化规律,让理论知识的学习更生动,完成光混模式的学习,形成传统色彩模式的学习补充。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对待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态度,勿沉湎于软件的各种特殊效果。2.5教学方式的互动———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设计构成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产生多途径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用“讨论与陈述”的教学方式。设计构成课题的内容设置要与时俱进,如色彩明度渐变、纯度渐变等可以安排学生绘制在立体的物品上,如各种瓶罐、T恤或者是帆布鞋。在作品的绘制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色彩变化,还要考虑色彩附着物体的结构立体空间的变化,甚至还有颜色在不同材料上的表现。这类具有吸引力的作业,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总结
业教学改革尽些许绵薄之力。
关键词:项目式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设计实践 三大构成
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不但要学习相关的设计理论知识,还需要大量的设计实践,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学习必须通过实践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才能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我国各大高校的设计类专业都会在教学大纲里设置实践教学的环节,为了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设计实践,现如今许多高校中都开始引入项目式的教学模式到各类设计专业课程之中,而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的引入也是笔者在下文要详细阐述的内容。
1.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这也是当今社会中最常见的工作形式。
所谓项目式教学的意思便是通过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的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通过引导学生去解决在项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是在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2.三大构成的概念及三大构成课程在整个设计类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指的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元素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元素。
三大构成即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总称。
平面构成主要在二维空间中通过点、线、面的形式来描绘物体形象,通过探索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色彩构成是通过学习色彩知识,根据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色彩的感觉,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不同颜色的搭配,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色彩构成就是将这些思维定势总结出来,并结合平面构成的内容来更好的表现物体形象。
立体构成是建立在前面两者的基础上,在三维空间中遵循美的原则,使用各种材料将元素组合成新立体造型的过程。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具体来说就是研究立体造型的物理规律和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
这三门课程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近代的世界上第一所设计院校: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模式中沿用至今,这也是现如今全世界各地高校中设计类专业必学的设计基础课程,这三门课程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学生去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为今后的设计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3.现阶段我区各大高校设计类专业在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来到现在的高校担任专职教师之前,笔者曾在我区的其他几所高校中担任过设计类专业的外聘教师,通过自己的接触和对我区各大高校的走访与研究,笔者发现现阶段我区各大高校中的设计类专业在三大构成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基本在沿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构成理论知识,然后给出一些优秀的构成作品作为范例去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构成作业,基本是学生运用构成的形式来描绘物体,教师再对其作品给予讲解。
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有设计专业开始就一直沿用的形式,是通过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程度的设计作品数量来提高设计作品质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热爱设计的学生来说,固然是一种非常稳扎稳打的基础训练形式,但如今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类诱惑太多,若不是潜心向学的学生,很难静下心来专注于课程学习,而我国高校中的设计类专业学生并非人人都对设计专业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持久的热忱。在我国高校设计类专业任职的许多优秀教师也早已发觉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因此引入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措施,而笔者把项目式设计实践教学引入三大构成课程中的最初想法,也是在与一位高校设计专业教师共事时,由她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所启发的。
4.项目式设计实践教学在三大构成课程中的开展及取得的教学成果。
笔者所在的高校,在设计类专业中的教学计划里每门专业课程都配有一个相同课时的专业实践课程,三大构成课程也是如此,这样的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引导笔者开始思索如何能把这些课程上得与前面的专业课程有所不同,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所学知识。带着这些思索,和自己几年下来的一些教学经验的积累,参考了其他院校的一些教学模式,笔者决定在14级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把项目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到三大构成的课程之中。
项目式的教学模式引入设计类专业教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情,在我国许多高校的设计类专业中都有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不过大多是到了大学二年级甚至是大学三年级的设计专业课程中才开始,而在大学一年纪的设计基础课程中却很少见有高校在这个阶段引入项目式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响应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号召,与艺术设计教研的领导与同仁详细讨论后,开始在三大构成课程的每个实践课程中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
笔者在三大构成每门课程的正课中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来引导学生学会课程的基本知识,每门课课程中这样的训练过程只占有两周的时间,两周的基础训练后就开始为期两周实践课程,在实践课程中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用项目要求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程知识,通过开展设计展览的形式,鼓励学生让设计作品走出班级,向全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同时也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设计作品拿到校园各处售卖,让设计作品走向市场。同时在平面构成的课程实践中就开始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合力完成设计项目。之后的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也都是如此,在严谨与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循环。
上述的教学改革举措在14级艺术设计专业的4个班中实施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设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在轻松与欢乐的学习环境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收获了友谊,也锻炼了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收集素材、交流等使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向企业与市场,并且通过这个过程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将来离开了校园就能够尽快适应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5.项目式教学模式如何能更好的在设计专业课程中开展。
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能更好的把项目式教学模式引入设计专业课程中,笔者对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首先,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的过程中遇到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团队合作问题。在团队合作中出现了如项目组成员的设计创意都有所不同,很难达成统一共识,或是有些项目组的成员在团队中混日子、不作为等等问题。因此作为老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团队中选举出一个领队人物,让这个组长在考虑到每个成员的优劣基础上,给每个项目成员分配任务,并带领项目组成员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其次,作为设计类专业的高校教师,要有勇于创新的教学思维,不能一成不变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在吸取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推动教学改革,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设计人才。
再次,在学生进行设计实践的过程中,不可能一直处于封闭式的教室中,设计创作要走出去才能获得更好的设计灵感,因此校方应大力支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校外实践,如组织学生观看设计展览,或把设计作品拿到校内、校外人流量大的地方售卖,用这样的方式来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创作出更符合商业需求的设计作品。
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具备上述的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及设备,就能让项目式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在设计专业课程中开展。
6.结语。
笔者踏入高校教育界不过几个年头,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了些许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于是有了上述的这些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路,这也是笔者对教学改革方式的一次探索,期望笔者渺小的探索能为我校设计类专业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参考,也期望自己的研究能为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添一份力量。
本文也是笔者所参与的课题《建设服务东盟的艺术设计校内实训基地的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期望通过自己的这些教学思考,为课题的完满结题尽些许绵薄之力。
在此,谨向那些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推动教学事业不断前进的优秀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他们的存在,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灵感。
参考文献
1.《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2.《构成设计基础》吴化雨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
3.《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史》秦菊英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是创作艺术设计的基本元素和手法,是学生将基础绘画转换到艺术设计的必经过程,构成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构成是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
一、三大构成的概念和意义
构成,即构造、组成之意。所谓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构成实际上是使学习者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以理性的组合方式,来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目前,在我们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三大构成是必修课,它为艺术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在二度空间里的变化构成的科学,是探求二维空间的视觉规律、形象的建立、骨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平面构成主要是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在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符合力量均衡的原理,进行编排重组。它主要包括重复构成、变异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肌理构成、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对比构成、平衡构成等构成方法。
设计中,完全以平面方式来完成的设计很多,有招贴广告设计、报纸和杂志的版面设计、书籍的封面设计等,可见平面构成在整个应用美术设计的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因而平面构成就成了艺术专业人员必需学习的课题。
(二)色彩构成
就是根据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色彩的感觉,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不同颜色的搭配,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色彩构成就是将这些思维定势总结出来。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理想的色彩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运用对人的视觉感受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主要以色彩的三元素、色彩对比和色彩搭配为重点教学内容。
色彩的三元素即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
色彩对比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有零度对比、调和对比、强烈对比;明度对比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的对比;纯度对比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鲜纯度、中纯度、灰纯度的对比。
色彩搭配包括色调配色、近似配色、渐进配色、对比配色、单重点配色、分隔式配色、夜配色等原则。色彩搭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设计的效果。理想的色彩能给人舒适、安逸感,让人心情放松、心神舒畅。
色彩构成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色彩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今后设计作品中色彩修养和创意水平的高低。
(三)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如何在三维空间中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富于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立体构成主要探索物体形、色、质经过艺术设计后所呈现的视觉和心理效果。点、线、面可以组合构成任何形态,任何形态也可以打散分割成点、线、面,所以立体构成的艺术形成是一个由分散到重组或由组合到分散的过程。
立体构成注重对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的研究和提高,对立体形态的形式美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构成课程中的针对性教学
在构成的教学中常出现这三种情况:
(一)一部分美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由于思维空间没有打开,缺乏独特创新的思想意识,造成了一遇到动手绘制的课程就没有主张,无从下手。所以专业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去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成了教学的关键。我认为应根据构成教学的目标,认真分析、探索并改革教学理念、模式、手法等以适应本专业学生的需求,不断的在教学中应寻找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一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构成的重要性,但是并不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设计中,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也就是不能通过构成提供的审美规律,来表达所设计的感性的视觉形象。结果是心高手低,不能把自己的设计灵感完整地表现出来,面对平淡的基础构成训练,构成训练就像饭前一碗清汤,平淡却意义深远。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在构成课程中通过反反复复的实验提高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