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原理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市场经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及体系
我们目前经历的时代是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发展得非常迅速的时代。这个时代对新的知识结不构、新型人才有着非常快速的变化和需求。从经济上来讲,这样的需求对高等教育也是一种挑战,尤其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我们的人才,包括政府人才、企业人才,都要有重大的知识结构上的变化,包括现在出现的非常快速的经营创新和法律秩序变革,都需要对知识结构有新的调整。在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大潮的推动下,自1999年以来,独立学院相继创办并迅猛发展,至今已达318所,在校生人数已突破100万,而且正方兴未艾。“独立学院”的迅速崛起,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和体系。本文拟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探寻适合独立学院学生成才的学生管理模式和体系。
一、构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及体系的基本框架
为了培养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合格人才,应本着以人为本,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兼顾,竞争与和谐共存的原则,构建一种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学生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模式及体系的构建包括学生管理模式的设计、学生管理机构的设置、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等。
首先,学生管理模式的设计必须与学校的校情相适应。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三种:即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管理和半封闭式管理三种。封闭式管理是指学校制造一个相对隔离的教学环境――封闭式学校,并在此实施教学活动,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在校内进行,严禁外出。同时,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按统一的规范实行严格管理和控制。而开放式管理是一种较为松散的管理形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上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这是一种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为主的管理模式。而半封闭管理则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管理模式。我们不能抽象地断定哪一种管理模式更优秀,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事实上,每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利有弊,关键是看哪一种更能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具体到独立学院而言,由于学生入校时成绩相对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如本一、本二批学生,适宜于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其进行严格管理,而在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则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独立学院最适宜于采用半封闭式管理。即在学风建设、宿舍管理等方面严格要求,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管理方式或手段上,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日常管理,一手抓政治思想教育,两者互相配合,不可偏废。
其次,学生管理机构的设置。从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来看,学生管理机构宜实行院系二级制。院级设学生处或学生工作部,下设学生管理科(或办公室)、团委、宿管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素质拓展中心等机构,分管学生日常事务的处理、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团组织活动、招生就业、心理咨询、素质拓展等工作。各系设学生工作办公室,由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或导师)分别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再次,长期以来,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辅导员工作不太重要,比较轻闲,一般人都可以做;(2)工作安排上的误区:认为辅导员管的学生人数越多越好,事情管得越细越好;(3)待遇上的误区:目前辅导员的工作量与所受待遇形成强烈反差:现实生活中不少辅导员每天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陷入事务性工作中,可他们的收入远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大部分人基本上看不到出路;(4)人事安排上的误区:不少高校对辅导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理论素质等要求极低,不少辅导员不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规律,只好得过且过地混日子。根据上述分析,学校应对症下药,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适当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在人事安排上引入竞争性机制,减少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将学生工作重点放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上,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第四:规范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1)招生就业指导工作:分招生与就业两个方面,重点在就业。高校应整合各种资源,广泛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广拓就业渠道。(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在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同时对学生的诚信和纪律教育亦不可松懈。(3)宿舍管理工作:宿舍是学生课堂的延续,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的园地、信息获取的窗口、思想交流的渠道、娱乐的天地。搞好宿舍管理应做好以下三点:①提高专职管理人员层次;②扩大管理职能,集管理、教育、服务三位于一体;③让学生以勤工助学的方式参与管理。(4)心理咨询工作: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面临的压力比本一、本二批学生更大,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易怒、焦虑、恐惧、冲动、多疑、嫉妒、歇斯底里等。因此,独立学院宜及早筹建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学风建设工作:重点在第一课堂的出勤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6)素质拓展工作:包括院系及社团主办的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讲座等。(7)党团工作:包括团组织建设、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发展及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等。
最后,学生管理制度的制订是学生管理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重要条件。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应包括学籍管理、宿舍管理、奖学金管理、学生违纪处罚、考勤规定、户口、身份证管理等各方面。不仅院系可制订各种管理制度,而且班级也应制订班规,以使学生的行为更加文明。同时,学工系统各科室也可制定一些内部规定,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如《辅导员学习条例》、《学工部上班纪律规定》等。
二、正确处理与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几种关系
首先,应理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党政关系。独立学院的党政领导在学生管理工作问题上应进行明确分工,权责明确,管理费用到位。学工系统分管领导应在如何提高辅导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方面有所计划,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在学生工作系统内部,同样需要理顺党政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素质拓展中心与学生党支部、分团委既要相互联系,又要分工明确,否则就会做重复工作,不利于活动开展和效率的提高。
其次,正确处理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高校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尽管都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教学工作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而学生管理工作侧重于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关系,就是教育学生搞好学习与学会做人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就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学生管理,两者不可偏废。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又可以相互渗透,共同促进。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不要忘了育人的责任,责任强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兼任班主任。辅导员在抓好管理的同时,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多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再次,要正确处理好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同样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学风建设和素质拓展,一手抓思想道德教育。这实际上是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问题,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对学生的严格管理要求学生能自觉自主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而这有赖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时,那就必须用校纪校规来约束学生。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于本一批、本二批学生来说,略有逊色,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是理所当然。
最后,应正确处理好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及广大同学三者的关系。辅导员与学生干部的关系主要是辅导员发现、培养学生干部并引导他们参与管理工作。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中坚,是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能否培养一支素质高、讲奉献、能带动广大同学共同进步的学生干部队伍,既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有效手段。正确处理辅导员与广大学生的关系就要求辅导员转变管理观念:(1)强化民主意识,将学生放到应有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管理活动中参与选择、参与创造、参与管理、参与决定、参与共建。(2)强化法制意识,全面准确认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3)强化服务观念,改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为学生提供各种发展。
三、总结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公办高校的潜力已经充分发挥,但同时今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不可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因此,高等教育规模要继续有大的发展,不能只寄希望于公办高校,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在独立学院试办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和矛盾,规范管理是实现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学工部
参考文献:
[1]孔颖.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4):19.
[2]蒋威宜.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述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5):71.
[3]辛希贤.欧美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分析及借鉴[J].理论导刊,2002,(9):48.
[4]杨玲.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构建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8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66-01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一) 以科学的方式构建项目化教学
这里主要是指将技能训练演变成一个个具有职业特征的项目,然后由学生完成这些项目化的训练,从而达到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双重目的。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人力资源课程设计出一些不同的教学项目,而这些项目的来源又主要是企业,主要指企业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及员工绩效考核等方面,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体现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二)用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旧有教学模式常常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这种教育方式非常不适应于人力资源管理这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体系时,应更多的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及角色扮演与置换等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更多地主动学习。
(三)根据实训的观念引入职场式教学
这方面,可以定期组织校内模拟招聘会,由各个行业的专家加以指导,使学生在模拟职场中一展身手,在比较真实的场景中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构建
(一 )广泛联系加强建设实习基地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基地是高等院校培养企业人资部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备保障,目前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一般可分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两种,校内基地主要包括模拟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场所,而校外基地一般都是学校与相关行业的实际业务部门合作建立的比较稳定的场所。产学研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将学生的综合潜能开发出来,最终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均得到提升。
(二)重新建构师资队伍,完善教师素质能力
任何一种教学都不可能离开教师完全由学生独自进行,而必须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数量与质量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当前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比较呼唤“双师型”教师的出现,没有他们,实训教学的质量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各项人才培养目标也无法达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同样呼唤这些“双师型”教师的出现,各个院校在当前阶段,必须加大对于“文武双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师既要有精深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有比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院校可以培训那些在岗教师,定期选派理论扎实的专业教师走出校门,挂职锻炼,甚至可以走出国门,学习国内外著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培养模式(肯德基高效用人原则、康师傅人事培训、可口可乐用人标准等等)。同时可以专兼结合,从实际岗位上请来那些有着丰富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为学生做更加生动活泼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和工作技能传授。
(三)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反过来,教师也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育人观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多加利用诸如课件、案例、课题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结合本专业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情况,加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方式的改革力度,灵活运用笔试、口试、上岗操作等考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更多的技能证书(如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处理好知识讲解、能力培养、开拓视野的关系。
(四)优化物质资源配置,改善实训教学的管理
对于像人力资源管理这种对应用性要求较高的课程,院校需要舍得投入,不断购置建设能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设备设施,同时还要由教学管理各个部门综合配合,支持实训教学改革,可以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工具,交流各部门的实训教学改革成果,强化对整个实训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流程,形成更加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评估
根据教学计划,阶段性地布置课堂或课后作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程度、执行与完成教学计划程度等方面综合评分,加大过程评分的权重。
(二)以教师为主导大力进行开放型考试评估
考试试卷的设计应淡化考核的形式,在题型设计上也应以主观题为主。考题在设计上摆脱传统考试的僵化内容与形式,充分结合实训基地的具体实际与人力资源课程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主动性特殊教学内容使用竞赛式评估
缜密设计考核方式,特殊内容使用竞赛的方式评估,采用现场面试、情境模拟表演、团队配合答题等方式,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考核的环境下,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将所学知识与实训技能灵活机动地应用。教师组成3~5人的考核小组,针对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知识掌握、合作意识、团队配合、临场反应等方面打分,并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与点评,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四)科学设置权重综合各个部分得分
科学制定评分标准及各项考核内容所占的权重比例,动态评价学生的实务能力、专业知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高职教育需正面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高职人才,因而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之外, 应更重视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中应包含着大量的实训、实验与实习成分,构建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以确保课程的实效性。
1 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发展趋势研究,实现新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过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产业为导向,加强学科的建设,积极探索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认真研究和构建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已有学科教育资源的优势,在理论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势,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效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增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在职业技能养成中的作用,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与验证,同时也使实践获得理论的支撑,构建“理论-实践-理论”的综合实践能力养成的目标体系,最终通过各实践环节的反复练习与改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达到学生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为出发点,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顶岗实习等,邀请企业参与专业设置,总结与合作企业合作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的论证,为学生提供更现实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学习成长,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以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素质要求。
2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需着力加以改进的方面
2.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实现新突破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及时吸纳和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根据实施方式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为校内模拟实训方式和社会顶岗实训方式两种。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般院校多采取简单易行的校内模拟实训方式,主要是借助电子培训软件(如HRM教学模拟软件)来模拟企业的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认识并获得初步的实践经验。但是,模拟的信度和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授课质量,而且,使用培训软件的需要高职院校具备相应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相应的条件。学生无法深入掌握相关知识,面对具体复杂案例时往往不知所措。对于企业进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它不仅具有规律性,也同样具有复杂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与企业合作,探索合作模式,让学生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训,以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和经验。学校应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以课程开发、改造为契机,教师主动参与市场、企业调研,与企业有经验的管理者、专家共同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开发、审查和评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实施过程,建立动态的、多元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确保课程讲授内容的更新。
2.2 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视,加大投入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正是通过提供现实与虚拟仿真的实践平台,达到专业化所需特定的工作情境,是摆脱目前我国普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并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理解,在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加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开展需要上的投入,改变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受一些主客观认识的片面性的影响所导致的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贫乏的现象,形成能依据课程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
2.3 加强校外实践平台建设,拓宽实践教学指导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所需现实的实践环境往往需要企业的助力。然而,很多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要么以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保密为由拒绝接收实习生,要么收取较高额度的实习费用让院校望而却步;即使接收了专业对口实习生,也只是当作廉价劳动力,而不对学生进行任何岗位培训或指导,仅分配些简单的任务。鉴于此种现状,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能够给出支持实习生去企业进行专业对口实习的政策和措施,高职院校多方拓展企业资源建立能够满足专业所需的校外实践基地。此外,校外实习期间学生过于分散,老师很难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而且现在企业很多从事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大多未受过正规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显然光靠他们指导学生既不现实也不够,更难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在学生校外实习指导方面可将专任教师指导与企业工作人员指导相结合,不拘泥于指导的形式,并拓展新的指导模式。
2.4 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培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操作能力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制度相对比较保守,多数专任教师从未有过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经历,不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在教学中大多习惯性的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相关案例分析,甚少有教师进行一些管理游戏和情景模拟。正是由于专任教师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倾向,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培养,通过职业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教学能力、较高科研水平、较强实训技能的专任教师队伍。另外,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应灵活、变通的用人标准,利用社会资源,优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根据专业教学需要聘请资深专业人士、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讲师,通过定期讲座或校内兼职任教等方式,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零对接”,促进人力资源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3 构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
3.1 转换教学观念,完善教学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首先转换教学观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实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强调个性教育、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创新实践为导向,优化整合现有的教学体系。具体的说就是,制定科学的完善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先进的教学方法;选择最具特色实务教材、最有实践意义的案例和前瞻性的参考资料;采用科学的模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尤其重视实习和实验教学设计。
3.2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强调仿真与互动性
在实践教学方法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从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必须考究,做到案例教学注重本土与国际相接轨,及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情景模拟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改善情景模拟教学的效果;同时,实践教学应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来逐步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此外,还要保证学生在情景模拟和实践教学中角色扮演的真实性。
3.3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在实际教学中,创建实践教学平台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这部分工作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选择恰当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学生的课程理论学习对接,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结束后进入校外实习基地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全方位感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高职院校可尝试性地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家委员会为学生提供咨询、培训和毕业生优选等服务,并签署构建实践平台协议。这样,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就有保障。一方面,在协议时间内可安排学生到协议企业进行参观、见习等实习活动;另一方面,还可聘请协议企业相关部门的人力资源主管进行专题座谈、演讲、答疑、研讨或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活动,保持学生与社会各界人士之间交流和学习实践,随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这一做法目前在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已初见成效,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创新的经验加以推广。
3.4 转换教师观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尤其需要重视实践教学。这也就给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其次,教师要努力使自身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教学实践操作的侧重点的把握,灵活操作,科学使用实践技能。最后,教师还要注重跟踪相关行业的前沿发展动态。此外,校方更应以实际行动重视实践教学,提供教师相关的校内外培训,最好是派教师到企业去了解情况,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实践操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润兴,刘志林.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16(1):105-107.
[2] 陈浩.地方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大众科技, 2010(7): 201- 202.
[3] 黄维德,李燃.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法的案例方法与实验方法[J].人才开发, 2008(10):28- 29.
关键词:游泳 教法 心理问题 学习动机
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一项身体运动,它是凭借自身肢体动作与水的相互作用力,在水上漂浮前进或水中进行有意识的技能活动。它对提高人体呼吸系统机能、心血管系统机能、存氧代谢能力,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人体全面、均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据统计,入校时92%以上学员不会游泳,有相当的学员甚至从没有下过水)、教学内容的复杂性,造成了学员在游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各式各样心理现象的出现。游泳技术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克服初学游泳的不良心理反应,了解、掌握学员心理和思想状况,采取与之相应的对策,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与部队发展及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确实提高学员在未来战争中的适应能力,是游泳教学的研究任务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某部受训的学员抽取820人进行训练前后的比较。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分析法:采用调查问卷,访谈交流等方法,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分析学员游泳的心理特征。
1.2.2文献资料法: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观点、知识进行心理辅导,并对数据进行归纳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分析调查问卷表明,初学游泳学员心理紧张主要表现在: 头不肯入水中、始终紧闭嘴巴、动作节奏快、不敢在深水区游等现象;信心不足扒池边,不敢松手;水中无法协调控制肢体;害怕呛水;易疲劳、怕吃苦;有畏难情绪;怕被别人笑话等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恐惧、胆怯;意志不坚、怕吃苦及逃避等三个方面。
2.1.恐惧、紧张
恐惧心理是指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造成的心理活动的紊乱和失调,并阻碍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观体验。由于水环境与陆地环境的差别大,人体在水中受到多种因素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必然产生防御性反射,导致心理上紧张,产生恐惧、胆怯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全部心理过程,降低人的感知能力,一般学员前几次课经常有这种心态。其主要特征有:思维紊乱,注意力无法集中,肌肉紧张,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体温升高,甚至虚脱等现象。这种心理现象造成了学员技术动作变形,无法完成练习内容,严重的会造成伤害事故,直接影响学习效率。游泳初学者对水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改变了人的正常的运动习惯
游泳是在水中这一特殊的运动环境中进行的,是身体在水平状态下进行的运动,改变了人们长时间从事的直立运动的习惯,从而影响了人的空间定向、定位感觉,削弱了平衡能力。这种失去地面支撑的水平运动给初学者造成要向水中沉的感觉,因此而产牛恐惧心理。
2.1.2改变了人的正常的呼吸习惯
由于水的压力,造成了呼吸困难。游泳时呼吸是在动作的配合下,用嘴在水面上吸气,用嘴和鼻在中水呼气,呼吸技术要比在陆地上运动复杂得多,初学者一般掌握不好吸气的时机,经常在练习时吸不到气,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2.1.3部分初学者受到挫折心理的影响
有过呛水经历的初学者,对呛水所引起的剧烈咳嗽所带来的痛苦,产生对水的恐惧,不敢再下水游泳,或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
2.2意志不坚定、怕吃苦
在现阶段 ,学员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受家长的百般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任性、依赖的生活习惯,虽然通过入伍训练后学员吃苦耐劳精神得到了提高,但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随着运动负荷的不断增加,在水中没有固定的支撑,容易疲劳,怕累怕苦不能坚持练习,突破不了呼吸关和距离关。
受训前在学员中发放了调查问卷820份,收回了779份,收回率为95%,结果统计如下表1。
结果显示训练前后,学员的行为表现变化显著,可见关注学员心理状况,运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对于游泳训练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讨论
3.1明确并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是前提
动机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核心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它是可以直接推动学员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动机的正确与否及其强弱将对人的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激发良好的动机,针对学员身体条件实事求是地提出适宜的要求与目标,使学员集中精力进入最佳状态去参加技术动作练习,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完成。那么,在游泳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呢?
3.1.1明确目的激励学习动机。教员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员进行目的性教育,让学员充分了解游泳的知识、技能和作用。
3.1.2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通过体育比赛、游戏可以培养学员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去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游戏娱乐中激发学习游泳的动机。
3.1.3激感。人的情绪优劣对智力活动有一定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员情绪饱满,心情舒畅,大脑皮层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头脑就变得聪明,对动作要领接受得就快,否则会出现厌练情绪,失去自信心。
3.1.4培养兴趣及性格。达尔文说:“热衷于一切我认为有趣的事物,并且以了解任何问题与事件为极大的满足。”兴趣是推动人们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心理之一。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作用,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要根据游泳项目的特点探求学员兴趣的集中点,了解学员的心理状态,把握教学的良机,引导学员在学习、探索中培养兴趣和爱好,并根据学员的性格,安排不同的练习内容和方法。
3.1.5培养学员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通过艰苦的磨炼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员实际水平,要考虑学员的基础状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让学员始终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步步进取,最后成功。
3.2保护与帮助是手段
保护与帮助是游泳教学中,帮助学员减缓和克服恐惧心理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正确地运用保护与帮助,有助于减轻学员的心理负担,使学员消除顾虑,增强学习信心,尽快掌握所学游泳技术。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教会学员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让学员感到,虽在水中学习,却很安全,营造一个轻松学习氛围。
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2.1熟悉水性。熟悉水性是初学者入门的必经阶段、是克服初学者心理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目的主要是让初学者体会和了解水的特性,逐步适应水中的环境,消除怕水的心理,掌握游泳中一些基本的动作,为学习和掌握各种游泳技术打下基础。具体方法:
①从呼吸着手,习惯水对口、鼻的刺激。呼吸是练习者克服心理恐惧的关键。在进行呼吸练习时要求“慢呼快吸”,即:在水中吐气要慢且均匀,水面上吸气要快且深,这样才能练习者在水中就不会有“气”不够用的感觉。练习时,吸气后头部浸入水。要口鼻并用吐气,同时慢慢抬头,在口接近水面时用力把气吐完,并在水面上深吸气,然后浸入水中,重复这个动作,连续有节奏的进行呼吸动作练习。在练习这个动作时一定要强调在抬头吸气时,抬头的动作要领是边抬头边向前伸下颌。这样当下颌伸出水面时再吸气就不会喝水或呛水。
②水中行走、浮体练习。体会水的浮力,了解人体在水中是可以漂起来的,学会浮体后的站立,可以克服心理恐惧。浮体可分为抱体浮体和展体浮体两种。站立时先收腹、收膝后两腿伸直,两臂向下按水并抬头,脚触池底站立。
③滑行练习。滑行可分为蹬边滑行和蹬底滑行。滑行时臂和腿要并拢伸直,头夹于两臂之问,身体成流线型,滑行停止后收腹屈腿,然后两伸直站立。掌握滑行及滑行后站立是克服恐惧心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学会游泳的必要途径。
3.2.2辅助教学法。就是借助外力进行的教学方法。因为水的浮力作用,使人在水中的重量相当于自身重量10%,在水中练习时.要充分利用浮力,在帮助下进行教学,使初学者有效的克服心理障碍,较快的掌握游泳技术。具体方法:
①托扶法。例如初学者在做蛙泳的完整动作技术练习时,帮助者一手托练习者胸部,另一手腹部,使练习者在做动作过程中身体不会有明显的起伏,能够仔细体会动作。
②牵引法。例如初学者在练习蛙泳时,可采用双人练习,一人牵引练习者的双手,另一人做蛙泳蹬腿的练习,可走动练习。
③撒手法。采用双人练习时.帮助者抱住练习者双腿或扶住腰部时,练习者练习腿、臂配合时,帮助者用力向前推送练习者,使练习者借惯性向前游。
④合理利用浮板、救生圈
3.3保障安全是提高学习成效必要条件
游泳的安全问题,是游泳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没有安全意识,游泳就易出现严重的伤亡事故。从游泳初始练习起,就应加强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此外,应加强踩水、潜泳、救生等实用性练习,使学员尽快适应水环境,培养在水中训练的自信心。
总之,在游泳教学中,教员要针对学员不同的心理进行观察与研究,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员树立信心,克服恐惧心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使学员在学习时处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以达到良好的游泳教学效果,轻松而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忽视学员的心理状态,单纯从技术或身体素质方面找原因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造成学员对游泳失去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关汉文,游泳教学的两个重要步骤,中国学校体育,2003.3
[2]游泳大辞典编委会.游泳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陆龙方,游泳初学者如何克服怕水的心理,中国学校体育,2003.
高等学校在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中,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规格,实践教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提高素质的桥梁和手段。独立学院是为了顺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生源主要是二本分数线以下的学生,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在人才创新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心环节,也是独立学院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重视实践教学的建设,结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对理论课进行整合,相应加大实践课的学时,逐步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并出台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的管理文件等促进实践教学,但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看,目前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实验室建设不到位
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资金主要靠学校自己拨款,面临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相比公立高校软硬件投入不足,现有的实验室开放度低。近几年,文理学院根据各类评估检查和教学发展的需要,逐年增加了资金投入,购买了实验室的一些专业软件和相关设备,但还远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科研的要求,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升反降,影响了实验开出的数量与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力度不够
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文理学院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原有的传统的参照母体院校制定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但依然存在简单的课程实验多、综合性,应用性的实验内容少,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三)实践教学人员严重缺乏
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教学师资水平的提高是根本。从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看: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验技术人员欠缺。一方面独立学院的特殊性,使其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本身就存在人员流失、自有师资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传统高校工作中对实验教辅人员的歧视,没有人愿意从事实验教学岗位,专业实验教辅人员严重缺乏。
(四)实践基地建设不足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紧迫要求。但目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一些企业仅仅把学生作为低端劳动力,不愿意培养;实习过程中学生安全没有权益保障等问题使实践基地建设面临困境,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严重不足。目前主要是进行短期的阶段实习,而且合作的深度不够,围绕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难于推进。
三、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措施
(一)科学制定专业实验室规划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实验室的建设是独立学院各类评估中办学水平的一个基本条件,学院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办学的特点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结合各专业建设的需要,做好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分批逐步建立适应的专业实验室。
(二)加快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步伐
1.建立高效的实践教学体制
独立学院的实验室面对投入不足,更应该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校内实验资源共享。体制上,实施院校两级管理。一方面成立校级的实验教学中心,实验中心对各实验室进行管理,统一管理全校的实验人员,物资设备以及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自成一个完整体系。另一方面,各实验室又与二级院系紧密联系,制定教学计划,实施具体的实验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提高了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实现资源共享;又有利于各个专业学生对于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掌握,真正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得到能力的提高。
2.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按照实验的类型和要求,结合“能力核心嵌入社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CBE实践四个层次,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分阶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教学的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构建主义思想为核心,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实践教学学分制改革
作为独立学院,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应实施实验实践教学学分制,根据每个实验项目的教学内容、特点和难易程度,确定实验课的学时和学分。学生按照学分制下各个专业教学计划和对实验课学分的要求,选择对应学分的实验课和实验项目学习,在做完所选的实验项目并取得合格成绩后,就取得了该实验项目的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制改革能提高现有实验资源的利用。
(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践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和重要保障,学院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建立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实践教师队伍的地位。如提高实验实践教师的待遇,加强实践教师培训等。第二,将新分配来的青年教师先派到校内实验室、校外的企业事单位进行实践方面的锻炼;第三,可从校外实习基地、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和技术职务人员,形成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第四,聘用企事业单位退休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职务人员作为实践教学教师。这样我院的实践教学师资水平可以得到大大提高。
(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