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响乐欣赏

交响乐欣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响乐欣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响乐欣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响乐 演奏方式 欣赏分析

前言

交响乐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又称为交响曲,在希腊语中的解释为“共响”,是一种奏鸣曲的体裁形式。交响乐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套曲组成,其结构庞大,意喻深远,对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具有概括、表达的特点,对于刻画、传达人类崇高的精神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交响乐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满足了现代人们的精神需要,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

一、交响乐的演奏形式

交响乐的演奏是由多个乐章组合而成的,包含交响曲、协奏曲、组曲交响诗、序曲、交响音画的内容,其发展从十七世纪的欧洲到如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历史来看,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今,交响乐也已经在中国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每一曲交响乐都融合了一定的时代背景、艺术手法、情感特征,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是作曲家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名族意识的体现。

1.交响乐演奏的音准问题

交响乐演奏的音准问题,是演奏中最基本的演奏技术,是交响乐作品的血脉和肌体,也是表现交响乐艺术魅力的关键。交响乐具有庞大的演奏队伍,若没有统一音准就会出现浑浊、不协调的音响效果。因此,要对每一乐器的不同构造和不同特点有所了解,使交响乐能够演奏出协调的音乐画面。就管乐来说,铜管的基础结构是纯律,木管的基础结构是十二平均律,其音准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声部间音量不均衡造成的;而弦乐的发音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原理,其音准都是由手指按弦位置的高低差异造成的。演奏中管乐比弦乐的音准要求要高,所以,要对管乐的发音多加了解,不能只考虑单线条音准,而是要在管乐演奏中,让不同的管乐在统一的指导下,形成高标准的发音,以使音响效果和谐统一[1]。

2.交响乐演奏的音色和气息统一问题

要让乐团在演奏交响乐的时候具有独特的音色,以使演奏效果感染人,就需要乐团成员在反复练习中磨合,使乐团的演奏具有稳定、统一的音色。交响乐中和谐、统一的音色不仅需要演奏成员具有高超的演奏技能,还需要团队成员在演奏中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并经过团队成员长时间的磨合、统一,使交响乐演奏具有稳定统一的音色。其中,管乐的演奏需要控制气息,不同的管乐有不同的构造和发音方式,在演奏管乐时要多注意调整呼吸,并在演奏前做好呼吸准备,控制管乐的第一个发音,使得发声、分句能够统一;而弦乐演奏的音色统一主要是在运弓的弓速上要对其多加控制,与管乐相比较音域较广,弓法上要通过对乐曲构造的了解,选用合适的弓法与弓段,一般在标记强拍和重音符号下运用下弓,弱拍和后半拍运用上弓而演奏如歌旋律时要使用连弓,并控制运弓弓速,形成统一的音色。

3.交响乐演奏中合作问题

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演奏家,都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在交响乐的演奏中怎样协调演奏团体内的关系,达到统一演奏,是交响乐指挥、演出中的一大问题。交响乐的演奏需要各演奏成员能够形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交响乐的欣赏

交响乐的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并产生一定的心理震撼。在欣赏交响乐的时候,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先从简单的曲目欣赏开始,逐渐深入到曲目的情境中,在听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音乐修养,能够试着了解曲目的手法,变现形式、乐队编制、乐器组成,形成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欣赏交响乐可以分为选择、了解、聆听、总结四个阶段。

1.交响乐的选择阶段

在选择交响乐的曲目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在欣赏的初始阶段就选择一些比较难的曲目,这样会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不知如何下手,产生乏味的感觉。选择欣赏的作品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那些旋律优美、结构简单的曲目,欣赏者可以逐渐增减曲目的难度,在聆听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领会曲目的主题和蕴含的内涵情感。

2.交响曲的了解阶段

在聆听交响曲的时候,要使自己的欣赏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需要欣赏者在欣赏交响曲作品的同时,对曲目的创作背景、发展历史、作者文化背景、思想感情进行了解和思考,对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动机进行把握。在聆听时,随着曲目的感情起伏变化,能够在内心中得到一种情感体验,以感受到交响乐曲强大的感染力,真正理解曲目中表达的内涵和灵魂,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和欣赏水平。欣赏者对交响乐曲的深入了解,就如同细细品味文章的过程,在品读中结合自己的想象力,能够使交响曲的画面感变得更强。

3.交响曲的聆听阶段

交响曲的聆听中,要善于听取作曲中表达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包括旋律、速度、节奏、音色、曲式、和声、调式等多方面的因素,注重理解曲目中作曲家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及刻画的音乐形象。

(1)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又称为曲调,是按一定的长短、强弱、高低关系组合而成的音线,交响乐中主要的风格特征、情感表达都是从旋律中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更是音乐的灵魂。在聆听的时候,欣赏者可以按照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积累自己的聆听经验,以鉴别各种各样的旋律。

(2)交响曲中,若要使曲目能够准确传达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就需要运用一定的速度演奏,其中,快速的演奏能够表现出一种欢快、愉悦、兴奋、活泼的情绪;中速通常用来表现田园抒情的风格;而慢速主要以挽歌、赞歌、送赞歌的形式出现。

(3)节奏是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交响乐中的骨架,是一种组织起来的音乐长短关系。节奏能够强烈的控制人的感官,若在交响乐中节奏混乱会丧失音乐的美感,而若欣赏者不懂得把握交响乐的节奏,就不能领会音乐的真正内涵。可以说,节奏是音乐灵魂的载体,若没有节奏,音乐旋律就会失去地位,好的交响曲一定能够具备高低起伏,打动人心的旋律。因此,欣赏者在欣赏交响曲时,要注意体会交响曲中的节奏[2]。

(4)音色是不同乐器所具有的独特音调,就如同画卷中的色彩,在音乐中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交响乐演奏中,通过不同的音色变化和对比,能够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使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欣赏交响乐中,欣赏者要提高对不同乐器音色特点的辨别,鉴赏作者使用不同乐器组合的表象手法,在聆听中,通过不同的乐器和乐器组合,欣赏者要能便是交响乐的主流情感。

(5)曲式有乐段、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混合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套曲式、二段式、三段式、复三段式等,是音乐中的结构布局,也是一种戏剧性的结构,主要用来刻画音乐形象的矛盾冲突,在逐步的深入了解后,欣赏者在交响曲音乐欣赏中可了解曲式的相关内容,以更好地掌握曲目主旨。

(6)和声是有两个以上的音组合而成的,在结合时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是用于丰富和补充交响乐音响效果,以增减交响乐的稳定、柔和、优美的感觉。在交响乐中,协和和弦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具有平和、开放、松散的音乐效果,而不协和和弦可用于特定的艺术效果,来体现音乐情景中尖锐的矛盾,具有激动、收缩、紧张的意味。在交响乐欣赏中,欣赏者也要抓住和弦渲染音乐效果的特点,仔细聆听交响乐中的和声效果[3]。

4.交响乐欣赏的总结阶段

交响乐的理论知识学习较浅显,且聆听中的感官体验时间也有限,要想使自己的交响乐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得到较好的提升,需要欣赏者运用以掌握的交响乐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体会,掌握曲目的风格特征和主要情感,在聆听中细心体会,深入音乐情景,并善于总结,让自己的欣赏水平在越来的基础上得到审美体验。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促使人们发现美、追求美,能够引起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欣赏者欣赏能力的提高正是在上述的四个阶段中不断积累,并在音乐的熏陶中体现出来的,在交响乐欣赏中,掌握一定的欣赏方式有利于较快的把握音乐整体结构和情感表达。

结语

交响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震撼人的内心。交响乐的演奏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在演奏中不仅要处理好音准、音色的问题,还要要求演奏者能够控制气息,演奏者要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赋予交响乐生命力和艺术特征。在欣赏交响乐时,切忌操之过急,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性,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 杜浚歌.中国地方交响乐团体制的探索[J].音乐时空,2013(09):P70-72;

[2] 佟凤飞.浅谈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与地位[J].赤子(上中旬),2014(21):P67-68;

交响乐欣赏范文第2篇

信息技术音乐教学整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二者的有效整合,既能改变长久以来呆板的教学模式,改变了音乐课堂无生气的状态,还能增加课堂的直观性,富有生气,更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形象化了音乐呈现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对学生进行多维训练,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同时又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一、研究方法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所以,我们主要采用“学习―实践―推行”的研究方法,首先加强自身知识修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试验、反思、修正,最后将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行开来,最终形成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以为其他人的教学提供借鉴。

在日常音乐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中,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总结法及网上论坛,尝试使用多种电教多媒体,并利用我校优厚的技术资源,如“四季风”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学生网站等进行沟通,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扩大容量。这样的整合,使音乐课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形成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学生消化音乐的速度,加受音乐的容量,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音乐课堂的美,从而取得整合后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教学内容相宜的音乐情境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高级目标,利用各种感官不断丰富孩子的审美情趣,将视觉、听觉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一次次的音乐学习与欣赏,逐渐升华,从而体会出音乐所蕴含的美,从中得到快乐,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完善自身修养,让举止变得文雅,让学生充满爱心,最终全面提升生命的质量。信息技术的运用,则像催化剂,营造了音乐课生动、活泼、形象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快捷地领会音乐的美好内涵,打破时空阻隔,与曲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提升了音乐素养。

2.运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极大的快乐,而且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变“要我唱”为“我要唱”,最终形成长久的学习动力与兴趣。

例如,我在教授歌曲《渴望春天》的时候,音乐课堂中运用学校网站和学生网站展示教师与每个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对春天的感知动画、文字、图片,使学生们如亲临大自然,感受着每个人心中不同的春天,从而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借此时机播放歌曲、学习歌曲。掌握歌曲后,再通过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旋律及学生自编的舞蹈,使学生学唱歌曲有意思,以此达到学生爱学、爱唱、会唱、唱熟的目的。

3.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

中学阶段的音乐知识,如五线谱、节奏、曲调、和声、调式、曲式等,难度大,学生很难理解,但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化、形象化,学生不但容易掌握,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饶有兴趣。

如根据教学理念设计电脑音乐软件进行教学,首先把乐曲分成五部分,课堂上可以随意选择某一乐段来欣赏,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聆听,如先聆听相同的三个乐句,再对比聆听不同的二四乐句,还可任意运用各种图形,颜色的相同与不同更加直观地区分相同乐句与不同乐句,感受回旋曲式的特点。

4.运用信息技术开阔了学生的多元音乐文化眼界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能大大地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音乐教育的重视。因此,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把音乐教育置于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中,多民族、多文化的音乐元素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音乐体验,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眼界。

三、结论与建议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可以说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完美产物,使理性认知与感性体验得到了完美的互补。信息技术的运用开阔了音乐课堂的渠道,丰富了音乐课堂的呈现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师生互动的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尤为重要的是,它为音乐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判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成功与否,课堂教学效果是相当重要的评价标准。要看多媒体的使用能不能勾起学生学习音乐欲望,能不能帮学生突破乐曲难点、掌握音乐重点,课堂效果能不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是不是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空间是不是更广阔了,学生能不能在这一平台上实现个性发展,而这一点是重中之重,也是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终极目标所在。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我发现,若要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效整合,建议音乐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音乐课应该以音乐为主,要保持它的音乐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设置参与音乐体验的机会,激励和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的多种形式交流思想,进行情感表达。如果音乐课上,全是多媒体课件堆砌起来的,学生只是被动地观看,被动地听是不行的。

2.音乐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所处的角色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当中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理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上课,教师永远是主导者,同时也应该是音乐课程活动的设计者、评价者、学习者。教师在设计整合课的环节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提供浏览网页的目录,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音乐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教师还要捕捉学生心理动态,适时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3.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时,要参照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音乐课程学习活动中,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每一环节的设置,都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在身心发展上,特别是感知、思维、兴趣、情感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年龄特点。所以,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我们在探索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的途径时,要特别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适当而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音乐为主,把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让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找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爱上音乐,爱上美的事物,进而达到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启迪学生美好心灵的目的。

交响乐欣赏范文第3篇

【摘要】长笛是现代交响乐的主打乐器之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具有携带方便、演奏的欢乐流畅、甜蜜动人等特点被众多的人群所喜爱。因此,本文主要就长笛的介绍、长笛的发展变化、长笛在现代交响乐队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长笛;介绍;发展变化;交响乐队;作用

引言

在木管类的乐器中,长笛具有非常灵活的特点。现代类型的长笛具有非常灵活的演奏特点,可以充分的演奏出多种音乐形式。但是,长笛在一开始没有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随着大量的流浪艺人对其进行推广性的应用,众多的歌曲伴奏中应用,一些军乐队对于其进行使用,渐渐使得长笛这种演奏乐器被众多的人知晓,并且发展成为现代交响乐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针对长笛的介绍、长笛的发展变化、长笛在现代交响乐队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充分的说明长笛的作用,对于提升演奏水平、充分保障人们具有高质量现代交响乐欣赏的价值。

一、长笛的介绍

长笛确切发明的时间没有历史依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长笛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特点。最初,有各种类型的牧笛被人们进行应用,到后来的民族乐器类型的长笛、再到后来文化复兴和思想启蒙时代的长笛。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应用人群的增多,长笛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交响乐队中一个重要演奏乐器,并且对于满足人们对于交响乐的欣赏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见的长笛一般是长度在60厘米左右、由14或15个以上的气孔依照波姆体系装有按键,可以灵活迅速的进行闭合、打开。其主要由主节、吹节、尾节三个部分所组成。其圆柱体的管身由三节插接所组成[1]。

二、长笛的发展变化

长笛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几个时期。第一,前古典主义的长笛。从17世纪开始,长笛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笛的作曲家不断对其进行改良,使得其在现代交响乐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比如:我们以《幸福的俘虏》为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其序曲中就有大量的长笛独奏表演。18世纪之后,长笛渐渐开始增加按键的数量,使其可以精确性的演奏出众多类型乐曲。第二,在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等音乐家的努力下,现代交响乐中大量的加入长笛演奏方式,促进了长笛的发展。第三,近代以来,随着现代交响乐的进步和发展,演奏的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使得经过了改良,具有灵活演奏特点的长笛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提升了现代交响乐演奏的质量和水平,使得欣赏现代交响乐的人群获得更加美妙的音乐享受[2]。

三、长笛在现代交响乐队中的作用

(一)中高音和低音的长笛在交响乐中作用

在交响乐演奏中应用的音区不同、所使用的长笛演奏方式也具有非常大不同,需要我们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具体来讲,第一,长笛的低音演奏具有富丽、迟钝、冷漠的特点,虽然不具有很强的力度,但是其与其它音乐、演奏的乐器相配合可以充分发挥出各自特点,演奏出高质量的美妙音乐。第二,长笛在进行中音演奏的时候,充分的发挥出自身恬静、抒情、柔美的风格,往往使人置身于一种优美动听的音乐中。比如:沃夏克的《第九交响乐》中,长笛的中音充分在众多管弦乐器配合下,在中低音的部分可以演奏出含蓄类型的音乐,在高音的部分演奏出嘹亮高亢、色泽明朗的音乐。比如:在拉威尔的《达夫尼与克罗伊》中,就充分的应用了中音长笛,并且使其贯穿始终,在每一次跌宕回肠的旋律中、在一次带给人一种神秘的演奏中,全面将《达夫尼与克罗伊》的意境进行充分展现,使得人们全面被美妙的音乐所征服。

(二)充分的配合与处理

长笛在现代类型的交响乐演奏中需要充分与其它乐器进行配合、并且在演奏应用中进行有效性的处理,来提高演奏的质量和效果,充分使得听众具有美妙的音乐享受。长笛在演奏中充分与其它类型的木管组乐器进行配合,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构成一种和谐纯净的和弦,充分的在现代交响乐中进行意境的描绘、旋律的衬托、演奏效果的表达。比如: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中,各种类型的单簧管、双簧管、大管、长笛等等安全构成了一组清晰纯净的合身,充分的将作者在其中蕴涵的思想精神进行灵活性展现。长笛在具体演奏中需要进行有效性的处理以提高演奏质量、水平。比如:我们以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波莱罗舞曲》应用合理化的长笛演奏,通过敲击类型音型的表达,然后在穿插性短句的衬托下,使得舞曲进行有效性的节奏变化、色彩的变换,提高了舞曲的艺术水准,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欣赏。在现代交响乐演奏中,长笛通过其连音、断音、琶音、音阶等方面的快速变化,充分的进行三吐、双吐、单吐等演奏方式,提高了演奏的质量。除此之外,长笛通过其颤音的运用,与其它乐器进行紧密配合,有利于将优美旋律进行表达,提高现代交响乐演奏质量和效率[3]。

(三)实例说明

我们以《大海》交响乐为实例,对于长笛在其中的作用进行具体解析。著名的交响乐演奏家德彪西在《大海》中充分对于长笛进行灵活性的应用,并且在演奏中通过众多的乐器与长笛进行充分融合,将充满了阳光、又变化无常的地中海海面进行全面性展现。在《大海》的第一幕中,主要是应用长笛为代表的木管组乐器进行演奏,通过平缓的音乐基调、使得旋律徐徐而来,对于地中海海面的平静通过音乐来进行表现,并且在表现中将大海在平静中的细微变化进行了一定的展示。在《大海》的第二幕中,通过长笛与小提琴充分配合将浪花在大海中的欢乐嬉戏画面,浪花在大海中进行撞击的场景等进行了充分展现。同时,德彪西充分的应用了增二度复调,使得长笛和其它类型音乐器具进行融合,将地中海中浪花翻滚场景进行充分展示。在在《大海》的第三幕中,德彪西充分的将弦乐和打击乐器进行充分配合,营造出一种有威胁性、具有低沉特点的音乐场景,充分将地中海海风与大海之间的碰撞进行展现,其中以长笛为代表的木管乐器在其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充分的提高了交响乐《大海》的演奏质量和水平。《大海》在整个的演奏中,充分的将长笛、其它类型的交响乐器进行充分配合,将地中海场景在音乐中进行完美的展现,使得欣赏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一种美妙、高级的音乐享受[4]。

四、结论

对于长笛及其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于长笛的发展、长笛演奏表达的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在今后的交响乐演奏中使其与其它类型乐器进行充分配合,提升交响乐演奏的质量和水平,使得人们获得美妙音乐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王淼. 长笛及其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丁朝斌. 论长笛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c作用[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0:249-250.

交响乐欣赏范文第4篇

北交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了3件大事。他们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录制了207个受邀国家的国歌;首次与世界著名唱片品牌EMI合作,全球发行了两张交响乐专辑CD,这是EMI这个有百年历史的唱片公司首次与中国大陆指挥家和交响乐团合作出版唱片,鲍元恺《京剧》交响曲和唐建平打击乐协奏曲《圣火-2008》收录其中;并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启动《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出版与演出,在中国作曲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谭利华介绍,北京交响乐团始终将发展和推动民族音乐交响化、交响音乐民族化视为己任,该团每年都要在音乐季中安排数套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该团向中国作曲家主动委约并投入演出的力度与密度,在国内交响乐团中一直处于领衔地位。北交积极有效的作为,赢得了老中青作曲家的尊重与信任。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接受北交的委约,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北交首演。这些年,北交在国内率先走出一条传统戏曲、民族歌剧与西方交响乐成功嫁接之路,为我国民族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先后推出的黄梅戏、京剧等交响音乐会影响广泛,受到好评。

新音乐季再度将本土化、民族化的交响乐创作演出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在半数以上演出场次中均有表现。在首场音乐会后,紧接着9月15日将整场上演金湘歌剧作品音乐会,《八女投江》《热瓦甫恋歌》《原野》《屋外有热流》《杨贵妃》《楚霸王》等7部歌剧中的优秀选段,将首次汇聚一台;10月19日杜鸣心作品专场音乐会,安排了钢琴协奏曲《春之采》、小提琴协奏曲、舞剧《鱼美人》《牡丹仙子》《红色娘子军》等3部作品的精彩选段;该团委约叶小纲创作的交响组曲《楚》11月4日上演;11月还将上演作曲家石夫作品专场音乐会,《字韵》、大提琴与钢琴双协奏曲《莲乡情》、第二交响曲(单乐章)、第四交响曲(小交响曲)和交响诗《帕米尔之歌》,也将首次得到集中展示。

交响乐欣赏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交响乐;动画;结合

《幻想曲》是迪斯尼最具艺术性的一部作品,片中将古典音乐与动画巧妙结合,是世界第一部立体音响电影,一部可以“听”的动画且可以“看”的古典音乐作品。也是迪斯尼到目前为止重映次数最多的一部经典动画片。

本片由7首交响曲构成,全篇共分七个章节:

第一章巴赫《托卡塔d小调赋格曲》

第二章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

第三章保罗・杜卡《巫师的学徒》

第四章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第五章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第六章篷基耶利《时辰之舞》

第七章穆索尔斯基&舒伯特《荒山之夜》和《圣母颂》

从古典音乐普及教育角度上来看,动画片《幻想曲》所起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它把原本枯燥的音乐变得更加生动、更有活力,将音乐描绘的情绪具体化、故事化,更抓观众的眼球。

然而,这部影片诞生之前,人们欣赏交响乐没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持、刚接触交响乐的听众想象力不丰富,感受力较差、没有文字标题的音乐作品欣赏起来更加困难等等。

如何将这些问题化解,用电影特有的、具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将观众带入梦幻世界,将光色与音乐完美结合,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使专业知识成为光影与音乐结合的理论支持

刚接触交响乐的人,听音乐之前,应当先要了解乐曲的作者及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再从理论基础上分析音乐表达的内涵,最终达到与音乐的共鸣。交响乐的欣赏也如此,理论学习要放在第一步,其次是理性分析,最终达到与作者的思维相统一。

例如,第二章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组曲是根据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改编本写成的,表现梦境中的童话故事。但是对于普通听众来说,看到题目大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故事,听到音乐后,感觉也仅仅是轻盈、活泼除此之外没有过多的理解。《幻想曲》给我们诠释完全就是梦幻的世界了。

本章音乐包括6个小节:(1)球形糖果仙女之舞(2)中国舞(3)芦笛舞(4)阿拉伯舞(5)哥萨克舞(6)花之圆舞曲,音乐与画面的绝美结合让我们感受到画面给与我们的视觉冲击。画面艳丽丰富,意境连贯充满创意。

音乐开始,在竖琴华丽流畅的序奏之后,几个小仙女轻盈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仙女的翅膀薄如蝉翼,画面的层次和光影美轮美奂;圆号以重奏形式奏出圆舞曲主题,旋律如歌,表现出仙子们轻盈婀娜的舞姿,在单簧管相呼应的独奏之后,乐曲的主题抒情而优美;音乐用长笛代替芦笛,以长笛三重奏的形式展开主题,节奏轻快而带有诙谐的色彩,主题愉快活泼,宛若一首清新宜人的田园晨曲,这是一首著名的体现长笛特色的音乐;水底的金鱼成了妖艳撩人的阿拉伯女郎,透明的鱼尾宛如面纱……

看着画面中各种精灵的舞蹈即使对故事不熟悉,我们也能领会音乐单纯而神秘的童话色彩。

二、交响乐强大的抒情性给听众以强烈的感受

音乐的叙事性是有限的,音乐的特长不在于描绘,也不在于叙事,它的长处是抒情。听众想象力的欠缺会直接影响到作者蕴涵在音乐中的情景描绘和情绪表达。

然而,本剧将第五章《田园交响曲》描绘成一首诞生在奥林帕斯山的田园牧歌。这是贝多芬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但即使标题如此明确,听众仍会觉得在音乐行进过程中稍嫌乏味,音乐过于冗长,因而感受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这是欣赏交响乐的一大难题。

本章分5个小节:(1)降临在神山乐土(2)小溪旁的半人马(3)酒神的狂欢(4)风暴来临(5)安宁的日落。

音乐首先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不太快的快板,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独角兽的嬉戏,飞马的姿态高贵优雅,以及小马们顽皮地嬉戏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最精彩的还属第四小节,片中雷神锻造的闪电被一根根扔下来,定音鼓的音响形象而生动,随即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夜幕降临,点点星光守护着安宁的世界,此时音乐恬静开阔,像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的美景。

当听众初听音乐时会有一股纯朴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安逸与绚丽。看到动画的配合,一种新奇之感油然而生,感叹动画制作者的超级想象力。

三、文字标题使音乐欣赏更加简便

相关期刊更多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陕西省教育厅

艺术评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音乐生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