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想信念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1.1理想信念是人真内在的精神需求与寄托。由于理想信念是基于一定人生观对自己未来生活目标的设置与憧憬,人通过追求理想和确立信念赋予人之生活意义。正如朱熹所言“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人只有以理想信念为前提和出发点,才能在有限现实的不断超越中与无限的可能世界建立联系,提升自身生命与生活质量,趋向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人类这种超越现实是人类个体生命涌动之源。同时,理想信念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与价值认同,又发挥着凝聚人心的灵魂作为,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巨大动力。因此,抓住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实际上也就掌握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枢纽。
1.2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内容、效果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性质与成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通过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实中大学生“现有”的与社会所要求的“应有的”思想政治品质之间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钍务,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说明,大学生理想信念是以客观现实的可能来发展明天的现实,它作为人类特有的对自己生命活动的规划和对奋斗目标的追求,最集中、最典型地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理想信念内在矛盾的展开、发展与解决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线;它也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就是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责任。因此,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标准。
1.3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是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以及巨大的竞争与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实意识淡薄、公德意识不强、社会责任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差、民族文化营养不良、心理素质欠缺等问题。从根本上说,焦点在于理想信念上的淡漠与迷失。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之本,只有高举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面旗帜,进一步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
2.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的国内、国际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2.1信仰淡化,理想迷茫。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一个人没能没有信仰,一个社会也不能缺少信仰。任何国家和民族,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视信仰的培育和引导。当前中国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变革、新旧体制的交替和对外开放的加大,都在促使社会文化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对中国众多个体的心理产生了强烈冲击,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动摇其原有的信仰,使其深刻地体验到了信仰淡化带来的困惑与迷茫。青年的信仰主要存在以下状况:一是信仰肓区,没有信仰;二是信仰模糊,对信仰没有明确的认识,信仰不坚定;三是信仰误区,信仰或西方资本主义不良思想。在青年信仰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青年的成长。不利于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味重视学习而忽视品德发展的情况下,青年的信仰淡化将会影响其对社会的判断,降低对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信心,严重影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展。
2.2信念缺失,功利至上。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学校为了考研、考证而在努力学习,但是有些学生对于学习目的却很茫然。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认为在大学里面来就是混日子、混文凭,有些学生甚至自己退学。在他们看来,为国家、为人民而读书乃是一种空话,与此相应,很多学生都趋向实际,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本位主义,有着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方面,最重要的是个人事业的成功,其次是纯真的爱情,最后才是国家的强盛。他们的价值目标转向了金钱、物质、权力等领域,而对于爱情和国家责任都是抱着或有或无甚至不相信的态度。
2.3观念错位,心理脆弱。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德、智、体、美、劳变成了单一的智,教育也走向了功利主义的道路,中小学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了能够考上比较好的学校。因此在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信念教育等方面基本上就形同虚设。到了大学,一下子从高中的老师管变成自已学,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自由而走向了散漫,甚至有些学校老师和学生都是在混,只图一个学期混完了事,学校重视的也只是专业课,公共课和人文教育在他们心里可有可无,他们所需要的是将来的就业率,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就业教育;同时教师素质的良莠不齐,也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人格修养、信念教育,绝不是上一个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能一劳永逸,乃是一个春风化雨、知行合一的过程。教师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些老师知识结构老旧,有些老师不敢面对现实问题,有些老师自身素质不高——诸如此类,导致很多大学的教育都是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严重不足。也因此产生了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心理素质的脆弱,由于没有经历过社会的磨砺,同时亦缺乏相关的心理调适资源和能力,在投身社会的过程中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很多学生出现了极端行为,像马加爵、连勇的杀人以及很多学生的自杀现象都显示出他们心灵的脆弱。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当前中国处于一个多元并存的时期,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体系正在建设之中,各种价值体系异彩纷呈。而实际上国学热的兴起,可以说具有某种必然性,首先它对于医治西方现代性的伤痕,尤其是解决所谓物役性的问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伴随着世界民族主义的兴起,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国人的文化寻根热,毕竟传统就是流淌在我们身上的血液。其次,国学的发展也是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化说到底就是要跟传统文化相结合,要跟儒学文化相结合,二者在实践理性层面本来就是一脉相承,但是也还有学者总是抱着儒学与不相容的老观念。与中国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做法不同,东亚很多国家和地区是充分发挥了儒学的积极作用,因而取得了现代化的丰硕成果,如韩国、新加坡等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儒家文化的学习与熏陶,日本更是要求在中学时代都要能背诵论语。近些年来,传统文化出现了一阳来复的局面。老子热、孔子热 养生热、中医热、书画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可喜现象,我们应该因势利导,结合时代精神,将传统文化教育贯彻到大学教育系统中去。遗憾的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缺乏起码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大学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得从基础开始,得从精读基本原典开始。比如就儒家经典而言,应该从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等古代幼学启蒙人手,然后渐次深入到《大学》、《论语》、《诗经》,学习为人做事、从政、修养等道理,然后再深入学习《礼记》、《周易》、《春秋》等,深入到儒家学说的哲学义理层面。此外也应该有系统和层次地阅读一些诸子百家的书籍,如《道德经》、《金刚经》、《史记》、《资治通鉴》等,全方位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与道德修养,进而达到用传统文化来弥补当前教育在信仰教育方面的不足。
3.1用圣贤信仰来代替西方信仰。对于大学生的西方文化信仰。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干涉。客观地说,西方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定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觉得只要西方文化思想不与主流意识相对抗,没有、反国家、反人类的言论,我们应该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同时要将学生的信仰往国学方面引导,中国几千年来儒释道思想其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仁爱万物、积极人世、举贤选能、勤政敬德、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观念成了古代士人的精神家园。对于儒家的“仁”、“诚”、“太和”以及道家的“道”等观念,完全可以进行创造性转化后变成新的精神资源。
3.2用人格教育来补充挫折教育。中山先生当年就指出:人生的要义在于完善人格,我国民生而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诸德,学校不能光教知识,必须学会知识与道德两条腿走路才行。中国古代的君子品德,如恭宽信敏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谦虚敬慎、克己复礼、明德亲民等,现在看起来不仅不落后,恐怕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另外,国学中有很好的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例子。如儒家的历史使命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当一个人有了更高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后,他就不会想不开而寻短见,在儒家看来生命的不朽在于立德、立功、立言。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作贡献,要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机统一,“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春秋·左传》)。再比如孝经上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轻易毁伤。个体的生命还与父母以及家人息息相关,一个人如果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也无疑给父母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佛教的破执著,破除人性的贪、嗔、痴、慢、疑五种不好的习性,认识到万物迁流无住的本性,也就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而不至于走进思想的死胡同。
3.3用审美教育来代替实用信仰。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文艺教育,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审美的超功利性可以对抗现代的物欲膨胀,欲望的过度发展最终会导致贪婪,而贪婪最终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的是伤害。文艺带给人的审美享受可以获得比满足物质欲望更高级的快乐 而且这种快乐是无害和持久的,不仅如此,中国文学艺术作品贯穿了伦理和道德的要求,体现了某些超越性的价值,不仅可以缓解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压力,而且还有利于养生,书法和绘画的悬腕挥毫直接就调动丹田之气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且通过对文艺作品的艺术境界探索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修养,最终达到“恬淡虚无,病安从来”的养生效果。在这方面的典籍是非常多的,如《乐记》、《林泉高致》、《庄子》等都值得推荐,最关键的是落实到文艺创作的实践中才行。此外,用民族精神可以深化政治信仰。很多学生对政治的冷漠源自于历史知识的欠缺。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如《尚书》、《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二十四史,里面的勤政爱民,举贤选能,舍生取义,民为邦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理念,完全可以与现代爱国主义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龚鹏程.读经有什么用[H].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序.
[2]林建辉.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调查与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8.(5):84.
[3]邵龙宝.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19.
[4]左鹏,何进.大学生信教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55.
[5]李晓菲.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透视[J].教育科学,2006,(1O):57.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原来作为思想最为活跃走在时代前沿的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面临很多新问题。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困惑中塑造,在矛盾中选择,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现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社会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负面的东西侵蚀大学生的思想。我们一定要用先进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来争取更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梦专题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需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中国梦的提出和落实是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脉相承的工程,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高度统一,高校在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上,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帮助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引导和规划好大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大学生公民的荣辱观,增强大学生身上的历史使命感,明确大学生对未来的目标。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证分析
党的十以来,笔者所在的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以学习、倡导、践行中国梦为主题,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深入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创建“班”为特色活动,着重抓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
一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学习好中国梦。首先继续发挥好原有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如党课、团课、思政理论课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全方位的引入中国梦的内涵与内容,使学生们在第一课堂中就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其次重视第二课堂的宣传教育工作,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参观学习、主题讲坛等形式很好的配合了第一课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勤思考、常提问、重实践,每一位同学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中国梦。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中国梦的活动中,更应该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做学习中国梦的排头兵,才能将自己的所学感悟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们。
二是发挥宣传教育引导作用,宣传好中国梦。指出,“要让更多的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一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青春能量。”首先运用传统宣传媒介和青年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新媒介宣传中国梦,除了橱窗、海报、展板、网站等传统宣传平台外,组织引导学生用好微博、微信、PU平台等网络工具,营造中国梦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青年大学生都在学习中国梦,讨论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其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中国梦的学习推向新的,我院先后举办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五四讲话,以青年志愿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志愿奉献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很好的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最后塑造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大学生,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虽然我院是民办高职院校,但是我们的学生还是十分出色的,比如2014年江苏省首个民办高职院校“班”正式入户我校;13级余天水同学在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获一等奖,我院是江苏赛区唯一、亦是唯一获得一等奖的民办高职院校等等,集体与个人获奖情况不胜枚举,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成功是实现中国梦最好的诠释。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偷懒的天性,要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仅有家长、教师的严格要求,以及学生的有限的自发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通过对初、高中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正确的理想确立好奋斗目标,以坚强的信念作为学生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成功的精神保证。
应当如何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生命的精神支柱,它激励人们为事业、为未来努力奋斗,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及奋斗目标,有了理想,学习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以及怎样树立,对一个人以后的生活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人生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从社会需要和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应当引导同学们树立起以下这样的理想和信念:
1.理想。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和自己水平相当的理想的大学,最后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2.信念。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要且我也能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我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要实现。
一旦让同学们树立起这样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为学生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准备了克服困难的精神武器。再加上教师和家庭的严格要求,辅以学生的自觉性,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为勤奋刻苦的人,为他们将来的成功打好基础。
二、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小船前进的风帆。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险滩;而没有坚定信念支撑的理想,就如缺乏动力的小船,是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的。
树立起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有以下作用:
1.为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
诸葛亮告诫后人“志当存高远”;少年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立志救民于水火之中;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坚守自己的人生目标始终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2.为学生实现理想,提供克服困难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过贡献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假如说高远的理想象黎明前的启明星一样给夜行者指明方向,那么,坚定的信念会给人以无穷的勇气、胆略和力量。
3.提高学生素质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吃睡睡,他还算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牲畜。一个新时代的青年,不应该是一个只知道享受而不知道奉献,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付出,只知道吃喝玩乐而不知道自己社会责任的人。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可以把我们塑造为一个高尚的人。
三、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按照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和原则,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可灵活运用,具体可采用这样一些方法:
1.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
可以结合班会内容,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身边的同学和前人是如何克服困难,以坚定的信念支持理想的实现。
通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要有正确的理想,否则就会象小船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永远到不了成功的彼岸。一个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并用信念作为克服困难的动力,才能保证理想的最终实现。
2.利用语文、历史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比如在教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一文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海伦是一个聋哑人,她为什么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因为她有超乎寻常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挫折。
关键词:高中政治 理想教育 熏陶感染
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德育教育的双重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追求,一种希望,一种向往。人有了理想,就有了希望。有位哲学家说过:人是为理想而生活的,没有理想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没有欢乐:失去理想的青年,恰是失去了舵的船,只能在生活的大海上漂泊,永远达不到光辉的彼岸。理想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理想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理想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人生的精神支柱。高中阶段是青少年的思想开始逐步成熟的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理想对于青年人尤为重要,理想信念教育应该是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而又迫切需要加强的课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并把其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来进行。
第一,阐述理论,奠定基础。
人的活动总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正确的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取得成功。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很注重理想信念的理论知识的阐述,以期高屋建瓴。例如:讲授高二哲学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一课时,笔者主要采用举例、分析、对比、讨论、辩论、撰写小论文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理论上明确什么是理想,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理想与空想、幻想的区别,以及怎样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理想怎样才会实现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想,为自己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奠定理论基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第二,结合现实,进行教育。
从本质上讲,任何有价值的理论都是面向实际和联系实际的,理想的产生本身就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它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时,除了注重理论知识阐述,还必须结合社会现实。例如在经济学的教学中,笔者结合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低的问题,结合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大等问题,并充分联系学生家处农村、不少家庭相当贫困、很多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现实,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通过城乡社会状况的对比,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环境、遭遇,以及没技术没文化所带来的尴尬境遇,使学生明白知识改变命运,家庭的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农村的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作为农家子弟,更应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农村面貌的改变尽自己的一份力。
第三,树立榜样,熏陶感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人的精神方面,其作用无法估量。有了榜样,就有了一种追求,一种动力。学习榜样,赶超目标,就能从榜样中接受鼓舞,汲取营养,走向充实,走向崇高,走向伟大。针对现在不少学生拜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不少学生盲目追星,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崇拜黑社会分子,欣赏暴力等情况,笔者利用课堂经常给学生列举分析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的事迹,比如诸葛亮的“志当存高远”,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马克思的“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抗非典勇士钟南山的“人不应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该生活在理想中”,以及全国第一家民工医院的院长赵华琼的“让民工都能看得起病”等等。使学生明白这些人物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而他们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作用,心有理想、胸怀大志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讲述分析学生身边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事例,如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的同学,如兢兢业业献身教育的老师,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父母等,帮助学生树立前进榜样,确立奋斗目标。
第四,积极行动,实现转化。
确立了人生目标,但只把它停留在口头上,这只能说是一种幻想,只有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理想才能转化成现实。现在学生中普遍缺乏吃苦精神,干什么事三分钟热度,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马克思说得好:“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所以,教学中笔者常常对学生进行行动教育,主要选用一些杰出人物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实现理想的生动事例来鼓励学生积极行动。例如李时珍为解民疾苦,不辞跋涉,尝遍百草,集27年之经验,写成《本草纲目》;马克思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奋斗40年,完成《资本论》;居里夫人长时期从事平凡单调的繁重劳动,从无数吨沥青中提炼出不到一克的镭……并教育学生,如果没有恒心,缺乏毅力,一遇到困难挫折就动摇、退缩和放弃,那么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分析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从当前形势来看,国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互联网的普及,西方国家不断传递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影响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加了难度。
(一)多元文化冲突,大学生理想信念观念淡化。市场经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利益成为统领人们思想的核心要素,在利益最大化的负面影响下,人们的奉献意识日趋弱化,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有所滋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淡化,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也乘虚而入。
(二)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抬头。来自国际环境的影响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的难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升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被置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无时无刻都面临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信仰危机、生存危机和多元文化价值共生共存等问题都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向。以为主阵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体系中以儒家道德伦理为核心的人伦秩序受到西方腐朽文化的严峻挑战。
(三)教学内容单调,缺少情感体验。大学生作为最具有朝气和锐气的特殊群体,理应去追求个性和找寻自由,单纯或者是过多的理论灌输,只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既不会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热情,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不满,甚至逆反等负面情绪。理想信念教育要想深入人心,不能只停留在认知层面,而需要内化为一种情感。这就要求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情感体验,加强对的情感认同。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提升策略
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是仅仅通过一门课程或者几次实践活动就能够解决他们在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我们必须把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常抓不懈,从而抓出成效。
(一)把时代精神作为贯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线。一是在深入学习和领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把握时代精神。政治理论教学,不仅要讲透理论内涵,更要引导学生把握科学方法。二是要在坚持以引领的社会思潮中把握时代脉搏。三是把弘扬民族精神与把握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和学习时代精神不是搞,任何民族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和未来,只有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够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上自觉的认同时代精神。
(二)建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立体化网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动员全校各级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的教师和学生一道来推动,形成“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网,构造立体化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具体应由校院(系) 党总支主抓,宣传部、学生工作处(部) 、校团委、勤工俭学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班级党团学生组织及学生社团等部门互相配合、分工负责、明确目标,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保障,形成“梯形”的队伍结构,凝练整体力量,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普及开展且深入人心,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三)坚持学生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的统一。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才能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理想信念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内在需求,变成他们主动和自发的去提升自身的理想信念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自我控制、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仅如此,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也可以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和定位,从而确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人生规划和理想。
(四)加强网络教育和管理。在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将传统的学校教育内容与现代的网络教育相结合,探寻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第二,要积极建立“红色网站”,开通网络心理咨询、电子信箱、QQ聊天、BBS论坛、博客、微博等多种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这都有利于教育者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求,随时随地为理想信念教育铺设阵地,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当前,努力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手段,是形成综合育人的有效机制,是高校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水平的现实需要。现阶段,我们必须正视和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任务的复杂性、长期性与艰巨性,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以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