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以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1一、教学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同一个班中,学生在幼儿园所授教育不同、家长管教不同,也产生不同素质的学生。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习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平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能说会道。

二、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设计应用:学习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学期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2一、全册教学理念目标:

(一)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三)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二)难点:

1、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2、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3、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情况分析:

1、从学生学习习惯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

2、从学生分析:

班:班与班的美术成绩相差很大,在班与班同等的优秀中,有可能这个班的优秀在那个班里是良好,班级的集体素质相差很大,很难拉的平均。

生:同一个班中,学生在幼儿园所授教育不同、家长管教不同,也产生不同素质的学生。普遍有这三种学生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

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在这几年的教学和有目的的兴趣小组的培养,也已经脱离画面的散乱,构图不均,色彩不够丰富等问题;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习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

3、从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平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能说会道。

四、措施: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3一、学生情景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本事、表现本事已经有了必须的训练,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能够欣赏美术,进行一些简单的评述。可是,这只是初步的,并没有到达一个高的层次,学生的造型、表现本事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画画有了自我的观点,有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这是一个提高。

二、全册教材简析(含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

本册教材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充分研究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和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同学们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本事,经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经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事,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本事。

四、教具准备:

每一课都要准备一些范画,能够是学生的优秀习作,也能够是教师的画,或者也能够是网上搜集的世界名画。制作课要预先准备材料及制作好的范样。

五、教学措施:

1、严格教学要求。

认真上好每一节。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规范作业评讲。

2、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3、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努力按教材上好每个教学资料。

4、建立作业过关制度,加强学生作业质量管理。

5、分层教学,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兴趣培养。

发现和培养美术特长生。

6、组织年级作业比赛,组织优秀习作展览。

7、开展校外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开阔美术视野。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4一、学生现状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

三年级段的学生,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没有耐心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

由于有以上三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平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能说会道。

二、教材分析

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和美术教材新体系。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以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在课程教学的安排上,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以及美术教学的规律,并且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希望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要求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6.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7.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8.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措施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森林王国》、《我们来下棋》、《生日快乐》、《风来了》、《百变娃》、《拼拼摆摆》、《线的秘密》、《追风快车》、《文具小管家》、《风铃叮当》、《六面怪脸》、《可爱的班集体》、《彩墨游戏》等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认知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认知能力和创造力,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3、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改变工作理念,使政教工作由“硬性管理德育方式单一”向“塑造校园文化氛围”转变。在管理的基础上彰显文化特色,坚持教育和管理结合,严肃校纪校风,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的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求新办法,总结新经验。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阶段的德育方式方法。继续确立“德育为先”的思想,以“学会做人”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安全教育为根本,以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有效载体,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常规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抓好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文体生活。

二、工作目标

1、夯实基础,注重两支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当前形势下,建立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依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因此,我们本学期,要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和管理力度,推行班主任岗位责任制,坚持量化考核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强化理论学习,规范管理行为。适时召开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培训会和经验研讨会。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抓好学生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强化学生干部工作责任制,加大学生自我监督、管理力度,抓好班级量化评分的检查评定,强化过程管理,做到管理有层次,运转有秩序,效果明显。

2、加强法制、安全、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3、以“爱母校、做模范,”为主线,围绕“争优创先,树文明校风,做模范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教育。

4、以“留守学生之家”活动为载体,做好“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工作。

5、丰富内涵,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它既有教育形式活动本身内含的隐性影响,又有学科非课程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门潜在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力争站在“艺术”这个视角上,营造高品位、高和谐的德育氛围。

(1)、继续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注重校园文化教育性和艺术性,保证师生在干净、整洁、赏心悦目的环境中学习。

(2)、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

(3)、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园黑板报和图书室的功能,使学生从中吸取营养,接受鞭策,增强使命感,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三、工作要点

1、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要适应新形式,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实行不定时政教处例会制度,通报本处室工作情况,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充分利用学生会,以校服、标志佩戴、两操等工作为切入点,抓好养成教育和美德教育。

3、配合安全办强化安全教育工作。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以抓好建筑施工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和防火消防教育、学生宿舍用火用电等为切入点,定期开展自查、整改活动,做到防范于未然。

4、做好综合治理材料、材料、普法材料、平安校园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迎接上级各部门各项检查。

5、加强住校生思想道德教育,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生活氛围。

6、继续做好年轻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发挥老班主任的功能,通过交流、班主任例会、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利用专栏,采用多种形式为班主任间交流搭建平台,定时召开班主任会议,及时交流、总结,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

7、本着制度育人的思路。修改、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落实班主任检查寝室制度。

8、继续做好教师与留守学生结队帮扶工作、档案建立工作,组织并开展好“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活动,特别是要做好留守学生心理咨询服务。

9、加强跟踪指导。强化主题班会活动,开展分管领导、政教处到各班级听取班主任的主题班会课、班会公开课活动。

10、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继续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规范学校升旗仪式和广播操。安排学校领导、政教处成员、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代表等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

11、深化爱国主义、爱校教育。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黑板报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和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阅读教学;图书资源;开发;应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模式概述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自主要求,建构与学生相适应的阅读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对基本语篇词汇进行认知,并理解句子,逐渐转为归纳整段的含义和文章中心思想。在教学结构中,相关教师要针对以下三点进行系统化教学和跟踪监督。

第一,要保证阅读教学能贴合学生的实际诉求和阅读学习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建构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型,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建构阶段性学习诉求和学习机制,在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同时,确保教师和学生建立有效的教学互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讲授过程中,也要细化为不同的结构。在小学初级阶段,由于小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尽管学习已经成为学生的主导活动,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学生情绪的影响。在小学生进入到高年级阶段,教师要将教学情境和多元化教学方式融合到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语篇和基本结构,并且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在高年级阶段,教师要助力学生逐步养成独立阅读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不同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重新提升学习意识和学习实效性,将教学阅读阶段渗透到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在课前,要保证学生能有效了解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充分践行阅读机制和教学结构升级的教学指标。在课中,教师要利用重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机制引导学生阅读结构的优化。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目标,只有保证学生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基本模式

在实际教学结构建立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的升级,确保教学结构能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机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优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意愿和自主阅读选择诉求,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确保对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和教学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忌死记硬背,教师要寻找创新的教学结构和教学途径,从根本上奠定学生的阅读情感体会,从而根据不同的感受创设不同的教学任务,并为学生制定更加有效的阅读计划,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图书资源的开发机制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开创多元化的教学机制和阅读结构,并且积极开发图书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加有效的教学和阅读环境,保证学生能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体会阅读的乐趣。教师要借助丰富的语文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后的配合度,因此,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进一步拓展阅读内容和阅读数量,在保证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尊重学生的阅读意愿。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基础,集中扩充主题性的语文作品阅读模型,保证整体阅读资源开发项目能有序进行。

针对具体情况建构具体的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图书漂流”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建构阅读主题,然后在班级和年级之间收集m合于学生阅读的书籍,经过统筹管理后,集中设定图书阅读月,组织各个班级或者是班级内的图书交流活动,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确保学生的阅读范围得到拓展。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各个班级的流动图书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有效的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保证阅读计划能最有效地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再次,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图书角,并且进行集中登记和专人保管,保证资源的共享和阅读范围的扩大。最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家设置个人书架,每个月要逛一次书店,并且购置1~2本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按照计划进行图书阅读,做好阅读登记和阅读心得。在整体项目运行过程中,要想提升阅读资源的丰富性,就要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建立良好的配合框架,学生要从思想意识层面喜欢阅读热爱阅读,才能保证阅读资源发挥最大功效。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应用图书资源的路径分析

1. 从思想意识层面健全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小学语文阅读项目建立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思想状态,提升教学机制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建构更加完整的教学计划。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建构小学语文阅读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阅读,也要提升课外延伸阅读的教学机制,确保整体教学结构和教学层级符合实际教学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课程改革中对语文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但是,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机制缺乏时效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无法顺应教学机制改革后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从思想意识层面转变教学工作的方式,集中提升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在阅读框架建立过程中积极拓展学习知识面,并且深度挖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空间。以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为基本目标,强化教学过程中人文底蕴的渗透能力,集中健全完整学生的阅读计划,从而培养学生建构有效的阅读习惯。

2. 从针对性教学机制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拓宽教学思路和教学范围,在课本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阅读资源,建构针对性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有效引导学生对阅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阅读效果,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教师要将网络资源和学校的图书馆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师在实际讲解过程中,要利用任务型教学机制,布置学生对相关背景内容和人物简介进行知识搜集,并在课堂中建立专题教学模块,要求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集中分享,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也能强化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结构创设和建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习惯,落实自主学习模式,组织学生落实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和阅读交流活动,切实维护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途径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类型设置阅读主题周,并且围绕主题开设话剧表演、故事续编、阅读分享等主题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中来。教师只有建构完整的教学机制和教学模型,才能顺利升级整体教学流程,确保学生能更好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会学习乐趣,提高阅读体验。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运用有效的总结机制促进学生对阅读体验M行分享,不仅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从实践活动层面优化读书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读书活动是提升学生学习阅读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小学生更加喜欢在活动中展现自我,教师要积极利用有效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利用读书交流会和故事比赛进一步优化学生的主动阅读效率。在读书交流会上,学生能体会到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魅力,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需要主动阅读并主动分享。另外,教师也可以建构有效的学习小组,针对定期举办的读书活动进行深度探索和分析,确保学生语文素养能得到有效升级。

4. 从图书资源层面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要想进一步提升整体阅读教学的质量,就要结合实际需求建构更加完整的教学机制,优化教学层级和教学机制的实效性。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对于网络的好奇和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接受度,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策略,充分发挥电子图书资源的优势,有序引导学生进行电子阅读。并且,老师和学生家长要建立家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延伸至家庭中。教师只有建构动态化的教学机制和教学系统,才能有效升级整体教学模型,确保教学结构贴合实际需求,从而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实现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优化目标。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大量阅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分享,不仅优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有效地升级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新课改一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老师在课堂中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讲得太多,一味地把自己所懂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太多,老师习惯连续地把问题抛给学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这种提问表面看似活跃了课堂气氛,实际上缺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过程,被动地回答问题也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讲的太多、问得太多,必然会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能主动地接受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培养,习惯于把标准化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喜欢中规中矩,按照教师思路进行学习的学生,而不喜欢标新立异,会提奇怪问题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二)培养目的不明确

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确定了培养目标,一切的教学行为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没有针对性,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新课改提倡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可是有些老师心中并不能够明确训练要达到什么效果,只是根据参考资料进行教学,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流于形式,机械的练习。这种没有目的性的教学活动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从而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方式不正确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仍是传统教学中的背对式教学,而且仍然改变不了应试教育的观念,在课堂中向学生主要介绍考点,并没有对教材内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西省瑞金市壬田力帆光彩学校郭娟容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行创新和引申,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虽然有些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使用不当,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会给正常的教学造成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没有正确的教学方式,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操控者,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教师设计的,学生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除此之外,要改变师生之间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作为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心,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明确教学培养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明确教学培养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收获、有提高。

(三)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只是用黑板和粉笔的背对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不能盲目地使用,要适时、适当地使用,过分地使用会偏离教学内容,在使用过程中要与所学知识点有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夸父逐日》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时,可以做出动画,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夸父的形象和逐日的画面都能以动态效果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清楚地了解文章所刻画的画面和要表达的感情。

三、结语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备好数学课是上好数学课的前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那么,什么是数学备课?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备课”词目的解释,备课通常是指“教师上课前的教学准备”。那么,究竟如何理解数学备课呢?从广义角度分析,数学备课并非单指一节课或一个单元课上课前的数学教学准备,它包含有三方面的工作:(1)数学教师在数学课程具体实施之前,对课程教学实施进行整体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1)提出全学期总的目的要求;2)对学生情况作简要分析;3)提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4)确定本学期的研究课题;5)安排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进度。(2)制订单元授课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本单元的数学教学要求;2)数学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3)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4)划分数学教学课时,确定每节数学课的内容和要求、配备例题和习题;5)安排必要的数学复习课。(3)制订课时数学教学计划,其内容一般包括:1)数学教学内容或课题;2)数学教学的目的要求(包括要使学生掌握哪些双基,培养哪些数学观点、数学能力,进行哪些德育渗透等);3)数学教具、数学学具以及现代数学教学媒体与手段的准备;4)根据数学教学目的,拟订数学教学过程。从狭义角度分析,数学备课就是指一节课上课前的数学教学准备。数学课的准备,取决于数学的课程形态以及“课”的性质。学科形态的数学课程,其内容更多地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探究方法来选择和安排,知识的领域相近,教学内容是一个逐步递进、内容连续的逻辑系列,相应的“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

活动形态的数学课程,其内容相对较为广泛,形式较为多样,实施也较灵活,相应的“课”强调通过学生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数学课程的不同形态对数学备课是不完全相同的。学科形态数学课程的备课,必须符合数学学科课程的逻辑和由此决定的备课要求———例如:钻研数学教材,了解学生,组织数学教材和选择数学教学方法,等等。活动形态数学课程的备课,必须符合数学活动课程的逻辑和由此派生的备课要求———应立足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指导准备分析构建弹性数学学习方案,要深入思考诸如:上课时“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做”?如何使数学课堂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如何体现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数学探究和感悟反思?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前难以完全预测,数学活动过程中可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并因此动态生成新的数学活动,故活动形态数学课程的备课既要求数学教师具备随时调整既定计划的精神准备,又要有对既定上课计划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思想准备。就日常数学备课活动来说,大体上以编写数学教案为中心。分为三个步骤:

(1)编写数学教案的准备,其中包括钻研数学教材、考虑学生情况、根据数学教材确定数学教学目标以及构思如何上好数学课的过程等。

(2)把上好数学课的想法用文本表示,便是数学教案,它一般由案头、案身和案尾构成。数学教案的案头由标题和说明项目构成。标题一般形式是:“ΧΧ单元(章)第几课时教案”。说明项目的内容有:班级、课题、教学目标、课型、主导教学方法和教具等项。数学教案的案身主要表现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教学程序,不同形式的数学教案,案身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案身的书写不要占满整个纸面,应在两侧或右侧留下供修改、补充的地方。案身应附板书设计。数学教案的案尾书写教学后的经验教训和对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只写一个标题———“教后小记”,留下空格待上课以后再填写。

(3)按照数学教案进行数学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等准备工作。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合理利用已有的数学教学资源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广采博览,兼收并蓄,辨证施用,有利于数学教师站在别人(特别是一些优秀数学教师)肩膀上,通过学习借鉴进一步活跃数学教学思想,积累数学教学经验,收集典型教学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教师在学习、吸纳相关数学教学资源的同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要善于创新致用,要防止人云亦云,要防止被已有资源海洋淹没。调研表明,优秀数学教师成功的关键:一方面是他善于利用已有的课程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是对数学教育教学有真知灼见,后者往往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只有从已有教学资源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软硬件“质料”,并注入自己的创造元素,数学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才更加有效。

从课程角度来分析,数学教案只是数学教师理解的数学课程,有别于面对学生实施的数学课程。只有数学课堂的实况,才算得上真实的数学课程。不少数学教师以为写好数学教案,就算是数学备课的完成,殊不知数学教案只是数学教师上课的腹稿或草稿,在草稿完成以后,只有充分考虑如何使“数学教师理解的数学课程”变成“学生经验的数学课程”,才算得上是对数学备课的合理思考。总之,数学备课是从实践层面上讨论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准备,是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数学备课水平是衡量数学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学备课不能一劳永逸,而要不断地精益求精。

二、关注数学备课的目标要求

现代数学课程发展更加强调将每一堂课看成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强调教学要把学生放在心里,要挖掘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要创造性地解读和使用数学教材,要善于设置具体化、操作化的数学教学目标,要尽可能设计弹性化的数学教学方案。笔者认为:一方面,传统数学教学论中关于数学备课的主要工作———备数学教材、备学生、备数学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并没有失去其合理性;另一方面,传统数学教学论中关于数学备课的主要工作尚有许多局限性,需要不断改进,并因此丰富、发展和完善备数学教材、备学生、备数学教学方法的目标与要求。

(一)备数学教材重在吃透数学教材,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数学思维空间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师生进行数学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需要数学教师去调整、去丰富、去完善,使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现实、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所谓现实,不仅仅体现在数学学习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还在于素材来源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所谓有意义,是指突出数学内涵、数学知识和数学价值;所谓有挑战性,是指富有思考性,能够比较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带来智慧上的挑战。“课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数学课堂不应是“风平浪静”的,而应有“波澜起伏”。课走到一个板块,就来一个坎儿,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多维、更深入,才能使学生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才能带给学生数学认知能力上的解放与超越。比如,在小学教学“可能性的大小”,体验可能性的大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按照教材的编排,盒子里放9个黄球和一个白球,由于比例过于悬殊,摸球试验的结果很难出现“意外”,能顺利地揭示出“数量多,出现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出现的可能性就小”这一规律。但这样的数学教学显得过于平淡,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牛献礼老师在数学备课时最终确定按4个黄球和2个白球的比例放球,希望出现个别小组或个人的统计结果与猜测相悖的情况,以求学生对摸球次数“足够多”有所感悟。当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这一期望结果以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放的白球比黄球少,他们摸出的白球反而还多呢?”从中体验、感悟“只有摸的次数足够多,摸到黄球的次数才一定比白球多”(即频率越高,概率越稳定)这一渗透性目标,从而促使他们修正自己的错误经验,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更为深刻地理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备教材中,要求教师“吃透”数学教材,它意味着教师对“熟悉”数学教材的超越,能真正认识到新旧不同数学教材的差异,能因地制宜地分析与利用教材,能以建设性的批判眼光审视教材,能“反向思考”、创造性地理解教材。[1](P101)就备数学教材的重点而言,应注意如下五方面目标的达成:

第一,深入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数学教材编写意图和目的要求,掌握数学教材深度与广度。例如,就“图形与变换”的备课而言,尽管数学课程标准并没有要求在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对平移变换、旋转变换与轴对称变换做出一般化的描述,也不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目标是: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但作为教师,对什么是变换?什么是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和轴对称变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每一节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强调学习主要方式要结合实例,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如折纸、画图(在方格纸上)等活动来进行?你是如何理解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螺旋上升递进的教学目标要求的?第一学段“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与第二学段“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区别呢?这些基本问题必须要弄清楚。以后两个问题为例,第一学段从感知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开始,学习特殊方向的平移以及直观地认识轴对称图形;第二学段对平移、旋转、轴对称要求略有提高,主要是增加了90°的旋转,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图案。同时还要求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由于小学以认识轴对称图形为主,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可以出现,但一般不要求学生画,所以,第一学段“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要求画出的图形比较简单,第二学段“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要求画出的图形可以是一个有所组合的图形。另外,由于“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设计图案过程是开放的,不同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不同的表现,所以,相关内容备课中应注意方案本身的弹性,要能够体现学生学习与个性差异的目标。有一些数学教师,常从一些“教参”中照抄相关内容的数学教学目标,而没有自己的深入思考,这对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意义不大。数学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整体把握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准确把握好一节课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度”,数学备课才有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把握数学教材,全面了解教材结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方程”一节的内容分析为例,这部分共三段安排: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的等量关系;例3至例6教学等式的性质和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例7教学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最后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备课时应注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引导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不同于学生对数学教材,不能停留在对结论的了解、掌握和应用上。因为数学教材的编写为了规范和简明的需要,往往压缩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掩盖了定理、公式和法则的发现过程,隐去了数学思想的详细阐述过程,精简了规律的提炼过程。因此,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在备教材时,总能针对“教学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知识前后有何联系”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合理设计数学教学内容层次,创造引领学生数学思维有效发展的问题情境。

第三,从更深和更高层次理解数学教材,特别是要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知识的关联以及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以前面所提方程意义的认识而言,我们应当看到,教材中采取属加种差定义方式(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对方程进行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是用定义形式对概念进行揭示。由于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是“等式”,种差是“含有未知数”,所以教材要先教学等式,再教学方程的意义。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来分析,虽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直接触等式,但他们大都关注通过运算把结果写在等号后面,而没有能明确地认识等号两边的式子和数表示相等的量,它们的地位是均等的。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教材中下面做法的必要性:通过天平平衡具体情境,让学生借助直观,体会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质量相等,从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事实上,这种做法将使学生不仅仅从运算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而且会从两个量相等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在此基础上,继续通过天平,呈现两端质量相等与不等的四种情况,引导学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别表示两端的质量,并让学生判断这些式子哪些是等式,也必然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等式的印象,为他们在认识方程意义后辨析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打下基础。从运用的角度分析,方程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在后续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基于上述分析,备课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要让学生经历由图过渡到式子的抽象过程。先通过观察天平图,判断物体轻重,再用式子表示两端物体质量关系;(2)本小节的最后一个图,可以写出X+X=200,但要引导等号左边写成乘法形式,得出2X=200,这有助于学生认识方程的外延;(3)在交流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时,应引导学生观察例1和例2中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教师可在学生交流基础上,让学生对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做出解释(必要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集合的角度体会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将加深学生对方程的认识。

第四,分析数学教材重难点,了解学生容易混淆、可能产生错误的地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了解例题和习题的编排、功能和难易程度。数学教学重点是数学课中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一节课的数学知识点可以有几个,但数学教学重点一般只有一个。数学教学重点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教学目标确定,应着重考虑的因素有:实现本节课教学目的的关键内容,相关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相关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及其智力价值,等等。备课时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数学教学重点。例如,数学教材中关于“找规律”的内容,重点在“找”而不是规律的应用,“解决问题策略”的重点在“感悟策略”而不是在解题。数学教学难点的把握,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例如,我们说“分数”概念的建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因为:(1)从教学内容分析,一方面,“分数”概念以“单位1”和“平均分”两个概念为基础,而“平均分”又是建立在“同样多(大)”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分数与整数的差异大。这两种原因都使得学生对分数意义理解起来普遍感到困难。(2)从教学对象分析,十岁左右的儿童,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尚不能直接同化、接纳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进而过渡到抽象认识。为了化解教学难点,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是将分数的意义分两段(三年级、五年级)来进行教学。在第一阶段,属于“初步认识”,只限于认识分子是1的分数,并且“单位1”局限于一个物体。在第二阶段,则需要将“单位1”从“一个物体”扩大为“一些物体”,并且研究分子大于1的分数。针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特点,可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手段在“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中的作用。例如,在“分数”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数学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再把这2份苹果叠摞、闪烁、回位。以形象的动态演示,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1/2的数学含义。

第五,了解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了解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的先决技能及其相互关系。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着较明显的层次发展关系,前面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后面知识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累积过程。在数学教学开始之前,学习者原有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与数学态度,称为起点能力。通过一定的数学教学活动,所形成的数学能力和培养的数学态度,称终点目标。介于起点能力与终点目标之间且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称使能目标(子成分)。数学教学设计理论中的层级任务分析主要目的就是找出介于起点能力与终点能力之间的使能目标(子成分),明确各使能目标之间的关系,为教学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层级任务分析通常采用逆推法,即从终点目标出发,运用逆向设问法,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达到这一目标,他预先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一直追问到起点能力;然后将从起点能力到终点目标之间需预先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能目标或子成分)逐级排列起来。教学时可对照层次图,较低子成分先学,较高子成分后学,直至达到终点目标为止。下图绘出了小学“看图解答加法应用题”部分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先决技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较清楚地分析了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及要达到潜在发展水平所需具备的使能目标。

(二)备学生重在全面理解学生

在尊重学生学习需要基础上引领学生主动、能动地学习。学生是数学教学的对象,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是数学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数学备课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备学生尤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数学功底与“最近发展区”。只有摸清了学生的数学功底与“最近发展区”,才能找准数学教学的真实起点。为此,备课中可尝试问自己如下一些问题:学生头脑中存在这一知识吗?如果存在,其水平一致吗?如果不存在,用何种学习策略能帮助他们获得这一知识呢?学生的数学水平如何?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这些问题学生能否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这些问题的答案可通过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数学作业情况及单元测验情况等渠道来了解。第二,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个性心理差异。在备课时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个性心理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习需求,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数学智慧,活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能动的数学学习。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备课时应:(1)尽量从“生活味”与“数学味”两个视角研探学习材料,并取得必要的平衡;(2)多一点现实感,少一点陌生感;(3)多一些有效的数学活动,少一些抽象的深奥讲解;(3)多建立一些“数学模型”,少搞一些“题海战术”。此外,应关注一些特殊学生:给一些“不举手”学生以展示机会,给一些“胆子小”学生以质疑机会,给一些“要面子”学生以改错机会。第三,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对学生学习情况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成绩突然变差或者品德出现问题往往能从他们的家庭变故和社会关系中找到部分原因。因此,备课中的“备学生”也应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是否和睦,是否是单亲,经济收入如何等)和社会关系(包括和哪些同学关系好,社会上有哪些朋友等)。总之,所谓备学生应充分关注学生已有数学学习经验,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需要、兴趣,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把学生主体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创造视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

(三)备教法重在考虑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

教学意味着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所以备教法重在考虑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为此,应关注学生有效参与数学学习的质量,注重设计有效的弹性教学方案。具体地,教师应注意下面三方面的工作:其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设计好教学的基本环节。应当注意防范和克服因不当设计导致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形式化参与而非实质性参与(实质性参与是学习主体思维的积极投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或自主学习、探究,以及基于其上的合作性学习)。比如,在小学讲“平均分”概念时,通常有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方案是: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并问学生:“怎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另一种方案是: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考虑,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两份,有哪些方法,你能想出多少种?”同一个问题,两种不同的设计,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只有设计有深度的问题,才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二,通过设计教案,理清教学思路。以小学数学中的“估算”一节的教学思路分析为例,应当认识到:教学估算的意义,即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教学估算的方法,即教学例题总结估算步骤练习估算的第一步练习完整的估算;教学估算的应用。从整体上把“估算”的教学设计思路理清了,沿着这条思路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条理性和逻辑感染力,也有利于教师的随机应变。其三,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要备一备如何有效地强化重点与突破难点,如何有效地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知识与具体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规律探究,让学生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数学活动实践中掌握数学解题策略,提高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较之于其他学科,练习对于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除了在概念、定理等内容的教学中要强调突出教学重难点,在练习教学中更应特别强调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强调练习讲练的“精练性”———精讲精练是我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数学课堂中对待数学练习的关键,为此,应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把练习设计得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