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际交往基本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际交往的六大雷区
人际交往的雷区一:热衷于探听家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而有些人热衷于探听,事事都想了解的明明白白,这种人是要被别人看轻的。你喜欢探听,即使什么目的也没有,人家也会忌你三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探听人家私事,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人际交往的雷区二:喜欢嘴上占便宜
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的笑话,讨人家的便宜,虽是玩笑,也绝不肯以自己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有理要争理,没理也要争三分;有些人不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见对方有破绽,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让对方败下阵来不可;有些人对本来就争不清的问题,也想要争个水落石出。
人际交往的雷区三:有事不肯求助
轻易不求人,这是对的。因为求人总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有时求助别人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赖,能融洽关系,加深感情。求助他人,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当然,要讲究分寸,尽量不要使人家为难。
人际交往的雷区四:进出不互相告知
你有事要外出一会儿,或者请假不上班,虽然批准请假的是领导,但你最好要同办公室里的同事说一声。即使你临时出去半个小时,也要与同事打个招呼。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有个交待。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联络感情的需要,它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
人际交往的雷区五:有好事儿不通报
单位里发物品、领奖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经领了,像没事似的,从不向大家通报一下,有些东西可以代领的,也从不帮人领一下。这样几次下来,别人自然会有想法,觉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后他们有事先知道了,或有东西先领了,也就有可能不告诉你。如此下去,彼此的关系就不会和谐了。
人际交往的雷区六:明知而推说不知
同事出差去了,或者临时出去一会儿,这时正好有人来找他,或者正好来电话找他,如果同事走时没告诉你,但你知道,你不妨告诉他们;如果你确实不知,那不妨问问别人,然后再告诉对方,以显示自己的热情。明知而却说不知,一旦被人知晓,那彼此的关系就势必会受到影响。
人际交往是一种很微妙的艺术,如果哪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出现了问题,不妨对照以上6点,也许正是你无意中触及了人际交往的雷区。
人际交往心理学
首先记住:你是唯一可以帮助你的人。想让自己善于交际,你需要从你自己开始。
只要你认为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想法,就要试着练习练习。
步骤:
观察周围的人。他们和你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相信他们自己。建立自信心会对你大有帮助,试着去相信自己的能力。
模仿你周围风趣、善于社交的人们。
分析他们的行为,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试着吸收他们的一些有益的模式。
与你周围的人展开谈话。
问个问题、讲个笑话,随便找个话题和周围的人探讨。不要因为别人讨论你,你就不去谈话了。尽管讲出来,这会帮助你和其他人打成一片,而且这样能让你看起来更善于交际。
总是说Yes。
比如有人说,他们一队人马都想去吃披萨,问你去不去。而你想着却有一个快递包裹需要你回去签收?不要再这样想了。现在就和你的朋友们去吃披萨!
其实,对于一个交际广泛的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原因说“不”的,除非先前已经答应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社交活动。
让你的朋友们来谈论一下你,这样你可以知道其他人对你的行为的看法。然后,可以问他们你需要怎样改进。
在家的时候,可以打电话和你的朋友谈话来练习。
尽量试着接受别人的邀请和赠与,并和他们在一起。你也可以邀请别人,这是一个向人们展示你喜欢他们的好办法,当然他们也会因为这点喜欢你的。
找到时机,加入别人的谈话。
例如,如果一堆人在谈论,其中某个人讲了一个笑话,惹得人们都在笑。但是你并没有对他们的会话参与多少,这时,你可以礼貌地附和几片笑声,或者告诉他们你同意他们的观点,这样就可以借机加入到他们。
找个机会单独和某个人谈谈,这样会让他知道你想和他谈话,结果是他也想和你谈话。
不要老是一个人待着,如果你不了解你周围的大部分人,就应该直接去和他们交谈。大部分情况,他们都会同意和你交谈。
随大流,往人多的地方去。
午饭的时候,不要只是和一两个好朋友,要和大伙坐在一起。这样你会变得更善于社交,周围也会有很多人。
注意:
总是要相信自己。
确定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
不要太过自大,自信和摆架子是不同的。
说话之前不要过分去想你该怎么去说。
人际交往的六大雷区有哪些相关文章:
1.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2.关于人际交往的人生格言
3.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
4.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 中学体育 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 优势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式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归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中的一部分。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心理上处于半成熟状态,个人的态度、价值观等不够稳定,学习压力较大,加强他们的人际交往,避免孤僻、抑郁症等的发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学体育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
1社会适应能力阐释
社会适应是指个人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人需要在交往中逐渐形成自我观念,协调人际关系,学习和体验社会角色,学会承受各种挫折,学会妥协和顺应、合作竞争,学习各种规则和价值观等。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特殊性及矛盾特征,如竞争与协同、胜利与失败,求胜欲望与规则限制、强烈的情绪体验、复杂的互动关系等,使得体育活动在促进个体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与优势,是学生社会化过程重要的推动者。
2中学体育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优势
2.1学校体育为学生提供了社会交往的良好空间
中学体育的课程与社团以及各种运动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交往空间。在学校体育的交往中,学生的自由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各种体育活动大多是在群体环境中进行的,可以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时空。体育活动中的对抗与合作,可以使学生扩展自己的交往范围,学会互相协作与帮助,体验被助与助人的快乐,生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动态地表现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因此,它能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的释放,满往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社会交往的良好空间。
2.2体育竞赛规则有助于学生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
学校体育中的各种运动都有其特定的规则与要求,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在比赛中,规则能使学生逐渐学会遵守纪律、学会约束自我、克制越轨行为,服从体育道德规范,学会在规则的约束下与他人竞争或协作,这在别的教育活动中是很难办到的。这也是中学体育的本源优势。
2.3中学体育的多样性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无论是体育教学活动,还是课余体育锻炼活动,都是在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往、沟通、交流中进行的,大多数体育运动是在群体中展开的,人际间的互动十分频繁,这种人际互动是在开放环境里,在非功利性、平等、友好的情境下进行的,活动中不同的人要担当不同的角色。或许正因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获得不同的角色体验,更能促进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中学体育丰富的课程资源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大的优势。
3中学体育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
3.1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注重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
体育知识是体育素养的一个基础,主要包括体育史、体育社会学知识、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常识等。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体育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体育竞争道德观念,规范运动场上的行为。因此,我们不能对这些因素有偏重,而应当全面、均衡的培养和发展。
3.2注重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关键。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从自己的角度、老师的角度、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会相互间的关系。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群体意识与协作能力,使学生从角色扮演或互换中体验人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3发挥学生体育社团与运动会的积极作用
体育社团使学生有更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机会,使学生不但能在运动技术方面进行交流,同时给学生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所,因为在这样的场所进行交流条件比在课堂上的交流更加自由、更加宽松,让学生既放松了身体,也放松了心情。
3.4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与挫折教育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前提条件,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学生进步的动力,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习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珍惜生命。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竞赛、测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向困难、对手挑战,使学生承受皮肉之苦,心理冲击之累,实实在在地感受挫折的经历,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战胜困难和挫折,真正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此论文为2015年驻马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课题-254子课题。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 霍方.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
关键词:大学生;抗压能力
在心理健康领域中,抗压能力以及心理抗压能力是心理健康领域出现率非常高的敏感词汇,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中,其与坚韧人格、心理弹性都有直接的联系,具体到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中,如何提高大学生抗压能力,就要从学生的压力根源着手。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与影响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心理问题的间接引发
当前,社会群体存在的普遍心理现象对大学生个体的心理与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个体的心理形成一种从众的心理压力。众所周知,群体社会的心理具有成员凝聚的特性,对个体的心理变化及反应决策能力都有直接的影响[1]。具体来看,社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生活的不满、对前途的担忧等等,引起心理扭曲、心态不良,而个体则会被这种氛围所影响,形成普遍的心理压力,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无奈与困惑,产生较大的压力。
(二)直接利益相关因素而引发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经济成本发生较大变化,给其带来压力,而近些年来高校的扩招、规模的扩大,也为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形成了更复杂的竞争环境。大学生生活的集体环境,也容易导致学生以集体标准为主,失去个性生活,多种考试就业形成的双重压力,很多学生负面情绪不断。放眼就业市场与社会环境并不乐观,普通大学生想找到适合的待遇高的单位并不容易,再加上这些年的就业率不高等现实情况,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
(三)情感压力与人际关系引发
在近些年的一份大学生生活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对待爱情的看法有89%的大学生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爱情观比较积极且正面,但也还有11%的大学生已遭受情感压力,且对各种异性相处方式不适应,对感情不确定而忧郁。当然,这只能体现一部分的交际,但当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压力呈现不容乐观的特点:首先很多90后都属于独生子女,本身缺乏陪伴,较为自我,其次,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常常不顾及他人感受,再者,各种交往中价值观的不同使其生存于集体中压力剧增,最后是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差,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更大。
二、提高大学生抗压能力的措施研究
(一)强化自我认知教育,正面准确评价自我
很多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不足,包括性格、兴趣以及能力等,因此,在投入集体或社会以前,大学生必须对自身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科学分析,更好地了解自我需求与能力,为社交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尽管当前学生面临了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身处于激烈化的竞争环境中,但与过去的任何时代相比都有着非常明@的优越性,而普遍的短板也能在较多的相处与交流中更容易发现。具体到面临的就业问题上,大学生更容易认识到自我长处与短处,争取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与此同时,大学生还要意识到自我独立个体的存在意义和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只有强化对自我的认知教育,正面准确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的大圈子中[2]。
(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转变学习就业观念
当前社会突出的就业问题犹如挡在大学生毕业之前的一道门槛,强加以的心理压力使其更加困难重重,因此,大学生必须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看待并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挑战。学校方面,更是要加强职业规划指导,积极通过高效的课程教育帮助学生实现科学的职业规划目标。同时,邀请社会各大企业的相关人士入校参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和答疑工作,或者聘请各个企业家定期到校开设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讲座,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更好地进行自我发展规划。
(三)加强自我接纳与自我欣赏,全面提高抗压能力
大学生在面临挫折时屡战屡败,大多由于对自我的信心不足而导致。还有些独生子女则是心气过高,对社会形势及自我认识不足。过度的自信与自卑都是错误的抗压心态,学生在面临挑战时,必须保持平常心态,而遭遇失败后更是要保持清醒与冷静,才能在各种问题上越挫越勇。学校方面也可设置相应的心理解压中心,设立如情感服务或心理辅导中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帮助学生解决大小事务问题,缓解压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会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压力,学校应积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强就业指导、增设情感服务或心理辅导中心等,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另外,学生也要寻求自我调节方式,加强自我认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抗压能力,才能乐观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心理教育中学教育学科渗透
一、心理教育的提出及其必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竞争压力增大,新旧观念不断撞击,各种新现象、新矛盾纷至沓来,使如今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机会增多。在校生因病休学、退学的病种中,心理疾患已大大超出其他疾病,名列榜首。更令人悲叹的是在校生自杀事件、离家出走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向我们表明了,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十分严峻,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中学心理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首先,心理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要健康发展。当前中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教育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其次,现在人们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当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新的健康观念时,就迫切需要中学开展心理教育。最后,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妒忌、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及至犯罪、自杀等,也迫切要求开展学校心理教育。
开展青少年心理教育,不仅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改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提高全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作为人的整个精神世界活动基础,其健康状况如何在诸素质的培养中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只有通过心理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他素质才能得到充分和健全发展。总之,我们不得不承认心理教育的意义。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走出重知识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健康,良好个性培养,巨大潜能挖掘的教育误区,把心理教育尽快纳入学校教育的日程上,并当做一项重要任务下大力气去抓。
二、心理教育的几种形式
学校工作是心理教育的中心环节。心理教育政策的落实,工作的开展,最终要归结到学校一点一滴的具体工作中去。开展学校心理教育有两条途径: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健康发展。另一条是针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防止心理疾病,使其保持心理健康。两条途径功能互补,各有侧重。学校应以此为依据,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心理教育。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开设心理教育课程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是学校实施心理教育最直接的一种手段,它为所有学生能直接接受基本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证。心理教育课程应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等课程。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所侧重,如对高一学生就应侧重“学生适应新环境,改变学习态度与方法”的心理辅导。
2.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咨询是指对同类心理疑问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具体地说,就是在心理咨询老师的主持或参与下,小组成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利用团体的相互影响、启发、引导和帮助,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效果,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和了解,进而改进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3.个别心理咨询
学校个别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宣传心理咨询的意义,改变在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鼓励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其次,设置心理信箱,成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电话,多渠道开展咨询工作。既可采取学生与教师直接面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心理信箱让学生不记名反映问题。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诚信问题对策
一、诚信是大学生的立人之本
诚实守信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道德。《周易》载:“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孔子看来,假若一个人没有信用,就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就在社会中失去了立足之地。他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也就是说,人们既然能够言,也喜欢言,那就必须讲究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基本美德,也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素质提出的实际要求。
1.诚信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本要素。健康人格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人无信不立”,这句警言说明了诚信在人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诚信待人处世,就能形成诚信人格,就会赢得人们的普遍信赖。只有坚守对别人的承诺,才能发展相互间的友谊,从而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反之,一个人随意背信弃义,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使自己人格扭曲。
2.诚信是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已成为事业成功的重要资源。“心有诚意,口必有信语,身必有慎行。”只有诚信才会有持久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缺乏诚信,与他人之间交往就变的不可琢磨,不仅难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充满怀疑、恐惧的气氛。大学生若拥有了诚信,就会赢得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合作者和更多的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就会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赢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3.诚信是做人的必备品质。诚信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必备条件,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体现。人的尊严、人格都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立足社会,不诚信不守信的人没有信誉,也无人格可言。大学生如果缺乏诚信,不讲信誉,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也无法体现人生价值。
4.诚信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人作为社会存在,最基本形式就是人际关系,没有诚信,个人在社会上将寸步难行,更谈不上依赖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了。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诚信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栋梁,大学生应当成为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可是,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和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的影响,当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
1.作弊现象严重。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数据等,这是大学生不诚实的最突出的表现。近年来,大学生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其结果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说假话、伪造证件、篡改成绩单及就业违约。如为了出游享受半价,更换学生证件上的照片,更改乘车区间;为达到入党、评优等目的,对自己的成绩肆意夸大,添枝加叶,编造事实,用虚假材料欺骗老师和同学;在就业问题上缺乏合同信用意识,诚信意识不强,没有将求职和签约与个人的信用品质联系起来,“未就职先跳槽”的违约行为成为高校一道景观。违约虽然会给毕业生自身带来经济损失,然而,在大学生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抱着投机心理,把用人单位当作跳板,一旦达到目的后,便立即撕毁合约。
3.拖欠学费、贷款不还。有的学生将用于交学费的钱挪作它用,大肆挥霍,却以家庭贫困为由拖欠学费,既欺骗家长,又欺骗学校。有的学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却以种种借口拖欠不还,甚至采取隐瞒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还贷,信用意识淡薄令人吃惊。
4.充当“”、赚取利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或为了所谓的“友谊”、“面子”,一些学生充当,替人考试、论文。“”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新兴“职业”,个别学生甚至成了代考专业户,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考试认证秩序和相关证书的信用质量。
5.网络道德缺乏。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大学生盗看他人的电子信件,虚假消息,浏览黄色网站,制造计算机病毒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表现在以上方面,还表现在诚信观念迷茫、恋爱动机不诚、手机恶意欠费、撒谎献媚、写假请假条等。大学生诚信危机已成为一个严肃话题。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评价机制功利化、庸俗化,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诚信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社会信誉度下降。社会上的信用缺失造成的种种不良现象,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其有害的影响。这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失信现象的重要原因。
2.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资质评估行为尚未成型;信用评估体系尚不完善;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以及规范的信息传递和披露机制尚未建立;诚信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不诚信行为的多重制约尚未形成。在现实中某些不守信者非但没有受到惩罚还得到了一定的利益,而守信者却得到另一种相反的结果。大学生处于思想不成熟时期,世界观尚未最后形成,他们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同样,接受负面影响也比较快,社会上一些诚信缺乏、道德滑坡等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刺激和传染给大学生。这无疑构成了大学生诚信滑坡的思想基础。
3.学校育人机制不完善。诚信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贯穿于人生发展历程的全过程。纵观我国的教育模式,中学阶段由于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学生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行了,学校对学生如何诚信做人缺乏起码的引导。而在高等教育阶段,一些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严重滞后,教育方法单一,说教式、灌输式、强压式的教育方式针对性不强,又起不到应有的引导教育的作用。学校育人环境的不尽人意,也在不同程度上腐蚀着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4.家庭教育存在偏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孩子的道德品质、个性、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在社会诚信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态度,即家长的行为和观念都会对孩子完整人格和良好诚信品质的形成产生极大影响。一部分家长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坑蒙拐骗,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耳濡目染,价值观扭曲,诚信道德丧失。
四、重构大学生诚信的策略
1.更新道德教育观念。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显得有些无力和滞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色彩过浓,说教空洞,忽视了对一些做人方面的最基本常识的引导和传授,而来自社会乃至家庭中的一些现身说法也使一些理论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不少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都会给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现实与过去书本上的宣传会有那么大的反差?面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道德教育应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尊重个人,提升个体对社会成员的责任感。着重培养平等意识、自主人格责任能力等诚信社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2.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将诚信纳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把大学生诚信表现用明确的评价指标和尺度进行科学的定位,通过一系列数据、事实、行为来衡量大学生的诚信度。诚信档案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能完成学习的情况、同学交往中的信誉情况、图书馆借阅情况、考试守纪情况、借还款情况等等,均作为考查诚信的内容,记入其个人信用档案。使诚实守信变成一种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成为他们的社会通行证。
3.发挥家庭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学生诚信的榜样,以自己的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教育影响下一代,通过言传身教使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