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表达对祖国热爱的句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著名作家曹禹说:“要爱语言,要着迷,语言的妙境才能领会得到,之后,才能谈到学着掌握语言,学着使笔下生花。”当学生对祖国的语言产生热爱的感情时,就会经常涌起那种孜孜以求地学习它、掌握它的力量,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一)对教材课文中典范的语言实例作赏析。
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语言具有典范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结构的同时,深入钻研课文语言。对其中某些语段词句作赏析,不但能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表达功能。学生从中感受到祖国语言词汇的丰富,表达功能的细致。语文课上经常跟学生一起钻研、体味,能激发并加深他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二)对课外阅读中收集的语言佳例作交流。
要求学生在课外广泛涉猎,多读名篇和当今获得好评的作品,每天阅读报纸杂志。勤于动笔,摘录自己感到有用的东西,包括语言表达的佳例。鼓励他们在墙报、黑板报、手抄报上交流这些语言佳例(高年级要求稍作鉴赏分析),有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有关内容也适当进行交流。这项工作对学生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加深他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是很有益处的。
(三)对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实用语言进行品味。
语言表达的好例子,不仅存在于名著名篇之中,也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实用语言的佳例层出不穷。切合情境的店名、商品名,巧妙得体的广告语,别具一格的告示语,精警生动的题词、贺词,鲜明有力的演讲词,洗练幽默的主持人即兴讲话,等等,学生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听到。要求学生做有心人,发现好的语言表达的例子就及时收集。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结合有关内容,适当联系现实生活中的这类语言佳例。
(四)对群众语言中精采的表达手段作评析。
常把收集的群众语言,包括本地群众口语中精采的语言片段,介绍给学生。如谚语、俗语、熟语和精练生动的动词、形容词等,也鼓励他们注意收集,相互交流体会它们的生动活泼,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二、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写、多积累、多揣摩”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教语文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他们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下列“四多”的习惯很重要。
一是多读。就是在课内外多读名篇佳作,也包括读一些实用性强的语言作品。多读好作品,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提高语言的理解、鉴赏能力。
二是多写。就是多写各类语言材料,包括句子、语段、文章等。指导他们结合课内外作文,写一些精采语言的赏析短文和语病文字的评改短文,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鉴别力。
三是多积累。就是在头脑里贮蓄语言表达的材料,常用的词语、句式自然是记得越多越好。此外,还应当尽量多积累各种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谚语、格言,富有生命力的脍炙人口的古诗文佳句,富有启迪性的精短散文名篇,等等。
四是多揣摩。就是在读和写的时候,对语言作适当的“磨”,关键之处更应细细“咀嚼”一番。在揣摩中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精细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语言训练
在课文教学中,重视字词句章的常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去正确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领会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之后,再回味文章的语言文字,加深理解,学习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咬”住语言不放。凭借课文的语言,去完成语文教学中有关良好品德的陶冶、审美情操的培养等相关的任务,而不去另作架空的分析。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可以用来加强语言训练,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主体任务。
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理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者特别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对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的意识已被唤醒,但是,目前小学现代诗歌教学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状,即重记忆轻感悟,重阅读轻创作,重课内轻课外。那么,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怎样教、教什么?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点粗浅的思考和尝试。
一、注重预习,自读自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而课前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的一个起点,也可以是一个支点。预习的过程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尝试性地去学习新课文,进行听说读写的自我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它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情绪活动,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还可以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情绪体验。所以,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在读的时候应提出明确的要求:(1)第一遍粗读课文,在朗读中校正读音,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2)第二遍细读全文,要求边看注释边看课文,做到边读边口译课文,疏通文章大意;(3)第三遍精读全文,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圈点出疑难语句、疑难问题,以备在课上提出来并解决。
二、落实研悟,以悟促读
新课标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只有经常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提高朗读能力,内化文本语言。
《长江之歌》这篇课文节奏鲜明,音韵铿锵,所抒发的感情真挚而强烈。在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朗读、背诵指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这样说:“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熟读成诵的过程,不仅能够巩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欣赏诗歌的音韵美,而且可以积累、内化文本语言,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这篇课文由两个部分组成。作者以雄浑的气势,热情赞颂了长江的雄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充分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是诗歌中两次出现的诗句,其实也就是诗词中的副歌。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关键词语、重要句子的朗读和感悟,深刻地体会作者所抒发的强烈情感。
三、学以致用,适时仿写
诗歌写作教学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诗歌的仿写训练使小学生的诗歌创作有了坚实的基础,在仿写中获得了写作的热情。学生还在仿写过程中研究诗歌的语言,进行诗歌写作的尝试,铸炼了自己的语言,培养了诗化的语言能力,获得了诗歌表现的一般技巧。可以说,它的意义非同一般,为小学生在作文中张扬心神、表达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现在小学生的作文有套路化的倾向,无论从作文的内容还是从作文的形式,都显得陈旧、没有活力。尤其是语言做作、矫情、空洞和缺失灵性,细细分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作文训练的思维定式,而诗歌写作就可以改变这样的局面。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根据所学诗歌进行仿写训练呢?
1.反复吟哦,仿诗歌语言
诗歌,作为一种分行排列的文学样式正是以其仪态万方的形式之美而成为阅读者的最爱。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
在仿写训练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读仿写的诗句,领略其中蕴含的语言美。《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的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以及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本文是诗歌,教学时切忌横讲解竖分析,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好诗歌,在读中体会、感受到祖国的伟大。面对不常出家门的农村孩子可运用一些音像、语言资料来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物产的丰富、历史的悠久。
只有把诗歌的反复吟诵与对诗歌意象的想象再生有机融合,才能深刻领会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才能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达到仿写的目的。在强化感性认识后,让学生明白诗歌语言不仅仅在于分行,还有节奏美、形象美、含蓄美等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题目以“我们爱你――”为起句,仿照课文第二至第六节写两节句子,学生进行了这样作答:
我们爱你――
万里长城蜿蜒起伏
京杭运河连绵不断
敦煌莫高窟雄伟壮观
扬州瘦西湖婀娜多姿
2.品味经典,仿创作技巧
写诗首先要酝酿情感。诗歌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还要懂得写诗只要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喻等各种修辞手法。
抓住心灵的敏锐感觉,培养创作的良好习惯,是写好诗歌的经验之谈。人类的心灵深处是一个丰富的宝藏,那里有写不尽的诗歌。告诉孩子,要热爱我们的生活。要依靠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还要学会联想,在思维过程中始终不脱离具体事物的形象,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丰富的联想、想象。只要我们这样去积累生命体验和形象感觉,很多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和情感体验就会在头脑中互相联结、沟通,情感体验就会丰富而深刻,思维表达就会活跃而形象,我们的情感表达就离诗歌不远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高举“苏派”旗帜,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正确把握现代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从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出发,以学生生命的诗意成长为追求,立足教材,拓宽学习渠道,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情,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充满诗意。
(秦皇岛市海港区迎秋里实验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对开发儿童潜能、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师在授课时只重视单纯地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德育的渗透。
关键词 英语;德育;教学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对开发儿童潜能、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师在授课时只重视单纯地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德育的渗透。为了避免这一缺陷,以下就对小学英语的德育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1 句型和课文教学
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句型和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小学英语有课文讲的是我们国家的国旗,它的颜色、五角星用英语怎么表达,然后是我们热爱国旗、热爱祖国两句话。课文的内客这样安排,本身就为我们进行热爱国旗、热爱祖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关键是通过怎样的教学形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先要求每位学生画一面国旗,(或教师出示一面国旗)要求学生注意国旗的特征。然后教师提问:What’s this?(这是什么?)What colour is it?(它是什么颜色?)How many stars on it?(它上面有几颗五角星?)接下来教师指着一面国旗,有感情地把课文的内容完整的说一遍,并要求学生重复最后两句:We love our nationalflag.(我们热爱国旗。)We love our motherland.(我们热爱祖国。)通过画国旗,说国旗,最后上升到表达对国旗、对祖国热爱之情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不用一句汉语进行说教就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要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例如:5A分册第四模块谈论节日,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十三亿华夏子孙最浓重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因此对句型和课文中的教育素材,需要挖掘,选择合适的渗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枯燥的说教。
2 紧密联系教材,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教学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当前我们的教材都是围绕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进行的话题,所以,教师必须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低段的学生我们从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等方面入手。如:鼓励他们见到同学或老师用Hello! Hi!等礼貌用语进行问候,而高年级段的学生我则从一些能够动手动脑的方面来入手,如:遵守社会公德、规章制度,爱护动物,注意环境保护等方面。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Save our planet.在讲授这一单元时,我把它与我区正在进行创卫活动联系起来,告诉学生:We have only one planet. We should save our planet.让学生成为小主人,让他们各抒己见,针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说一说她满身的伤痕,长期下去的危害,再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拯救她。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带着这些见解和方法去参加实际活动,让他们能更加认真的对待这件事。再有就是遵守社会公德和规章制度方面,在学完You should obey the rules.这单元以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作一些规章制度牌如: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Be quiet. Don’t make noise. Go to bed early.等粘贴在教室、教学楼甚至家中,让这些标语随时提醒大家。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我在教学歌曲Father and Mother时,发现学生唱得感情丰富,而且唱得非常投入,便即时让学生用 I love…来说句子。学生对此反应积极,争先恐后地说“I love my mother. I love my sister. I love China. I love my teacher.”,一个个充满爱意的句子,使全班都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最后我让学生选择其中几个句子,按照歌曲“Father and Mother”的旋律进行哼唱,把爱的基调推向了。小学英语英语课外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歌舞比赛、开Party、拼词组句游戏、参观郊游等等。组织活动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德育目的,使德与智有机结合。例如开展“情系英语,心系奥运”英语沙龙活动,通过学习奥运英语、西方文化常识、背景知识等等,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国际主义思想;英语小品比赛,要求小组全体成员一起根据所学口语,创造性编小品,然后进行熟练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歌舞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集体主义精神;拼词组句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爱动脑、爱学习、细心等品质;开圣诞节Party时,要求学生亲手制作圣诞卡片,写上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等圣诞和新年祝福之类的话语,并赠送给亲朋好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的美德以及热爱劳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美好情操等等。
3 通过歌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英语歌曲有自己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节奏,和谐的旋律。听起来悦耳,少年儿童的记忆特点是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要先于语词逻辑记忆,所以英语歌曲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教师如能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必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教唱《Happy Teacher’s Day》时,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通过唱歌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教唱歌曲《A MERRY CHRISTMAS》时可向学生说明圣诞节的由来、时间、食物、聚会、圣诞树、圣诞老人、礼物等,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又如教唱歌曲《The more we get together》时,通过丰富的内容,优美的旋律从而教育学生从小学好英语,长大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为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世界人民手拉手而努力,让友谊和爱充满世界的每个角落。
实践表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效果很好,它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会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注意适度。要处理好智育与德育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要避免牵强附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只有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德育,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一、赏析词语,感悟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单纯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思并运用,这还不够。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达感情的作用。
所以,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中心词)进行引导,是引导学生领会中心思想的方法之一。
如《猫》一课的教学,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了最能突出描写猫性格特点的词――古怪。“古怪”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说明了什么?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找出了能体现猫性格古怪的地方:老实――无忧无虑,成天睡大觉;贪玩――一天一夜不回家;尽职――屏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温柔可亲――蹭你的腿,让你抓痒,丰富多腔的叫唤,给自己解闷;一声不出――无论是谁都不出声;勇猛――就是遇到蛇也斗一斗;胆小――总想藏起来。这样的性格还不古怪――让人难以捉摸。作者明贬实褒,表现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又如《白鹅》一文,紧紧抓住“高傲”一词,让学生从叫声、步调及吃相中感悟到作者明贬实褒,言语间流露出来的亲昵和叙述中的煞有介事,表现出作者对白鹅充满了爱意。
抓住关键词语析词,联系上下文,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更从中感悟了文章的中心。
二、分析句子,感悟中心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对于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要注意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深入理解。教学中,如能抓住关键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对感悟文章中心思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草原》一文中,“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既是本文的中心句,又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了这一难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显山露水了。教学中,我采用“读句――析句――理解――领会”的步骤,让学生去把握课文中心。学生先读句子,清楚其在文中起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从句中去判断中心句中的中心词――“情深”。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谁与谁情深?蒙族同胞和汉族同胞;文中哪些内容突出了“情深”?――远道迎客、热情相见、盛情款待、激情联欢等;再理解句子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情谊很深,不忍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相互倾诉惜别之情。通过以上分析,学生理解了诗句是表现蒙汉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这样教学,让学生“点”、“面”结合,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交错发展,并突破难点、触及中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剖析段落,感悟中心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重要部分,教学中,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教学是学生领会文章中心的又一途径。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紧抓住第二段这一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进行讲解。
首先,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本段主要讲什么”、“她在几次擦燃火柴中分别看到什么”去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顺利给课文划分了层次,并逐渐准确回答出了问题。
接着,我让学生讲出小女孩为什么会幻想出这些美好的景物,让学生联系小女孩的现实情境来讲讲:她“又冷又饿”、“光着头、赤着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在富人享受快乐的大年夜,她还得出来卖火柴,又受欺侮,她怎能不渴求得到温饱、欢乐和慈爱呢?
最后,品读中心句:“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学生联系上下文触及到:“小女孩现实中只有寒冷、饥饿、痛苦,要想过上美好的生活,只有那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同时因势诱导: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
四、情感朗读,感悟中心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着重要作用。指导、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灯光》一文中,作者与郝副营长的对话,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朗读前,先让学生想象当时郝副营长的神态、说话时的语气,在此启发下,学生用较为深情、羡慕、喜悦的语气读出:“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用上电灯,让孩子们也在那样的灯底下学习,该多好呀!”
我趁热打铁: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来读?原来,这是郝副营长的愿望,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他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强大思想动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课文资源;教学环节;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17-01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 教育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要想繁荣昌盛,就必须抓好教育;作为学校,作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养成良好的品格尤为重要。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文资源,激发学生正能量
1、感受亲情、友情,进行尊老爱幼的美德教育
如《背影》、《散步》、《羚羊木雕》、《我的老师》等,这些课文,有写亲人、友人的感情的;有写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的;有写师生关系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感情的可贵,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是切实可行的。
2、进行革命传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如:《少年中国说》、《谁是最可爱的人》、《纪念白求恩先生》、《小菜园记》,通过写人、记事、描写来反映革命生活,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体会其思想感情。从质朴的语言中,领会真挚的情谊,加强学生对革命传统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如:《春》、《匆匆》、《故宫博物院》、《济南的冬天》,一草一木总关情,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让他们从小树立大志,将来要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涌动,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
1、在导语设计中渗透德育
精心设计导语,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并使他们受到感染和熏陶。
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可设计如下导语:俗话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凡是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的。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一同走进苏州园林,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园林艺术吧!这样的导语容易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
2、在提问过程中渗透德育
例如,教学《邓稼先》一文,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回忆一百年前的屈辱史?邓稼先为什么对外国的优厚条件视而不见,毅然回到祖国?中国人研究的原子弹有外国人参加吗……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在感受邓稼先伟大人格魅力的同时,树立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心。
3、在品读重点词句中渗透德育
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往往蓄含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让学生认真品读,深刻领会,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如《背影》一文中,引导学生仔细品读父亲送别的几句简短的话,会让学生于平凡之中读出伟大的父爱。
4、在课文朗读中渗透德育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精挑细选的,只有反复品读,读出感情,才能进入情境,使学生与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让孩子们在熟读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产生独特的情感,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5、教师的评价语简明准确、渗透德育
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研读文本,自然地衔接教学的知识板块的基础上,灵活地对学生的课堂活动效果作出指导性的评价,很好地调动学生情感。“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句子你读得真好!请你再读一遍,相信你一定读得更好”“孩子,你真聪明,会倾听就是会学习;老师喜欢会欣赏别人的孩子。”“这个孩子什么也没说,可能是被瀑布陶醉了。”……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
三、植根生命教育,德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生活中有语文,生活中的语文亦可渗透德育。借助生活这个课堂,在孩子们熟知的生活情景中,要教育学生多关心周围的生活,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进入形象化的意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做好最为基本的道德底线与感恩教育,教育孩子做知恩必报的人。教育孩子们学会做人,从学会感恩开始,在养成教育上下功夫;教育孩子们学会做事,从学会扫地开始;教育孩子们学会健身,从学会做操开始;教育孩子们文明守纪,从学会问好开始;教育孩子们学会节约,从学会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食开始。同时将这些素材体现在作文之中,将生活的语文又回归于课堂,融汇贯通。
四、良好品格彰显中国人气节,心怀感恩融入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