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读爱看

爱读爱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读爱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爱读爱看范文第1篇

孩子很认真地打着,母亲也很认真。孩子速度有点慢了,母亲的速度也慢了。他们母子俩,到了天黑还没停下,因为孩子还没打中。作者想:今天肯定打不中了。正想往回走,突然听到一声瓶子破碎声,因为在孩子脑子里,不分白天、黑夜。整个河岸都是母亲、孩子的欢呼声,因为孩子打中了。

有一天,我发高烧,身体很冷,妈妈怕我着凉,把我贴在她怀里。我央求妈妈把我放下来,让爸爸回来陪我吧。妈妈便把我放下来,就打电话给爸爸。爸爸接到电话后立即从青岛赶回来陪着我。

爸爸来到医院,还给我带来了许多好吃的,可是我一点胃口也没有,爸爸很伤心,我也很伤心。

爸爸一直抱着我,我在爸爸怀里睡了好几次。妈妈把我叫起来,说:“慧妤,快醒醒,让你爸爸歇一会儿!”可是爸爸说不累。

爱读爱看范文第2篇

《毒液:致命守护者》改编自漫威漫画,讲述了埃迪·布洛克受到不明外星物质共生体的入侵与控制,成为亦正亦邪的另类超级英雄的故事,电影由鲁本·弗雷斯彻执导,汤姆·哈迪、米歇尔·威廉姆斯、里兹·阿迈德等人主演。

毒液是一种外星的液态生命,被人类的宇宙飞船带回了地球,需要寄生在人类身上活动。被他寄生的人类被称为“宿主”。

在剧中汤姆·哈迪饰演的记者埃迪·布洛克就是毒液的宿主。埃迪为了寻找德雷克博士拿人类做实验的罪行进入了实验室,阴差阳错中被寄生。

里兹·阿迈德饰演的德雷克博士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他认为共生体具有无限前景,他希望创造“一个全新的物种,更高级的生命形式”,不仅用飞船带回了外星生物,还用活人做实验。

爱读爱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爱情;封建社会;死而复生;生而赴死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25-02

一、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他不仅在古文诗词方面颇有造诣,而且能研习天文地理、善于医药卜筮。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①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故事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全剧共55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其大致内容是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黄金时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其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富诗意和魅力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部具有喜剧气氛的爱情悲剧,大致讲述了两位青年男女相恋,却因家族仇恨而遭不幸,最后使两家和好的故事。

二、传统文化对戏剧爱情观的影响

(一)《牡丹亭》

从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树立了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专制”低位,我国古代人民深受儒家文化禁锢,讲究三纲五常,即使是对爱情的追求,也遵循“发乎情,止乎礼”。到了明代,统治者崇尚理学,追求“存天理,灭人欲”。因此,文学作品中“任何大胆外露的情感都受到封建礼制的压制”②。而汤显祖没有受到封建文化的腐蚀,成为了戏曲界反理性的杰出代表。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见识到了“姹紫嫣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③的种种美景,这番美景引得杜丽娘春心萌动,白日里竟做起了。汤显祖借杜丽娘的行为,表现了其对三纲五常以及礼制的对抗,展现《牡丹亭》对自由爱情的向往这一主旨。其后的《惊梦》《寻梦》《欢挠》三出戏,杜丽娘沉醉于与柳梦梅的欢爱之中,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时代,这在迂父迂师看来是大不敬的,但在汤显祖看来这是“情深所致”,这显然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的极大抨击。

杜柳的爱情虽发乎性,但最终还是止于了理。在杜丽娘还魂之后,杜柳的爱情受到了封建家庭大家长杜宝的反对,戏曲最终还是以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干预,赐婚杜柳,才最终得到团圆的结局。这些现象,无外乎体现了作者依然对这个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他的作为改变封建社会,打破对“人性的蔑视”的思想,然而这些终是幻想。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

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盛行“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时期,提倡“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创作于这一时期。但此时资本主义尚在萌芽之中,封建思想仍旧占有一席之位,莎士比亚立足于“人文主义精神”,反对神学思想的迫害。

剧中,朱丽叶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努力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在窗台幽会时,朱丽叶告诉罗密欧“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这是她对家族的公然背叛,她不在乎神学思想的诅咒,不顾忌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她的心中,唯有“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才是应有的信仰。然而命运还是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在得知罗密欧的死讯后,朱丽叶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人文主义思想对人性的讴歌,对自由爱情的赞美。

与《牡丹亭》中的妥协性不同的是,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不再向世俗妥协,他们不追求统治者的干预、不要求大团圆的结局。

不论是《牡丹亭》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当代主流思想的影响,即使是反对的声音,实际上也是彰显了一种无声的影响。

三、作者的爱情观

(一)《牡丹亭》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记》中曾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他认为那种一往情深、超越生死的爱情绝不是普通的世俗爱情,这都是“情之至”的结果。而这种“情”可以跨越时空、跨越生死,最终山岳都为之动容,所有的情感得以团圆。因此,在《牡丹亭》中作者便根据这一爱情观,塑造出了杜柳的爱情故事。杜丽娘中遇见柳梦梅并爱上他,此乃第一重“情”,不知所起,一见钟情。而后,杜丽娘在思念柳梦梅中郁郁而亡,这是第二重“情”,“生者可以死”,为情而死。最终,杜丽娘为了这段情复生,这是第三重“情”,死而复生。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

与《牡丹亭》的“死而复生”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追求的是“生而赴死”的爱情。朱丽叶出生于名门望族,其家族与罗密欧所在家族一直为世仇关系。戏剧中朱丽叶放弃了世仇,背叛了家族,为了可以与罗密欧长相厮守,她喝下了假死药,这是她爱情道路上的第一次赴死。而后,在得知罗密欧的死讯之后,她果断的将匕首刺向了自己的心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爱从生到死,这是她爱情道路的第二次赴死。

其实,不论是“死而复生”还是“生而赴死”的爱情观,都展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对追求自由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爱情的美好讴歌。

四、结语

爱情是爱一个人的感情,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最奇妙的感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感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人通过撰写不同的爱情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因此从爱情观的角度比较《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纵观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比较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爱情观点,从不同戏剧中爱情观的角度出发,找寻其不同所在,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中西爱情观的差异。

注释:

①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538-563.

②王葵.文学作品中看中西爱情婚姻观的异同[J].语文建设,2016,17.

③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54.

参考文献:

[1]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2]王葵.文学作品中看中西爱情婚姻观的异同[J].语文建设,2016.

[3]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4]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M].朱生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5]万士周.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的影响力――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体现[J].青春岁月,2012.

[6]李欢.中西文化互观下的《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爱读爱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乡村爱情 刻板成见 迎合

2013年2月12日,《乡村爱情变奏曲》在各大卫视登台亮相,这也是本山乡村爱情系列剧的第六部,乡村爱情系列的持续上演,使得观众产生一种期待视野,收视率居高不下。一方面,面对电视泛娱乐化,受众与大众传播者的平等已经逐渐被打破,虽然观众有选择看什么的权利,却没得选择,横向比较同时段电视剧,红色经典泛滥,翻拍剧、穿越剧蔚然成风,剧情模板化,乡村爱情确实更能满足观众的收视心理。另一方面,搞笑风格已经沦为本山式的刻板模式,再也难以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在剧集延伸的同时也越来越失去原有的味道。

一、本山式的刻板成见

刻板成见是传播学者李普曼提出的,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大众媒介荧屏已经将赵本山定格为两个符号化印象:东北农民和小品王。而后者远远大于前者,人们慢慢形成的刻板成见和期待视野更多的是关注他的搞笑,而赵本山也乐于自己喜剧的表达。尤其是在乡村爱情系列的后几部,笑点十足,作为大众传播者,本山及其创作团队已经由对农村生活农民形象的刻画描写转移到了设置笑料包袱上,乡村爱情系列剧走向了歧途。这种本山式刻板模式搞笑风格势必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而且这种趋势正在渐渐展现,乡村爱情系列中二人转舞台化的插科打诨,小品化的语言笑点已在渐渐向人物动作上转变,与人物夸张动作相结合来引爆笑点。这正是从侧面说明了小品话语言已经体现不出原有的笑点张力,是依靠夸张的表演来实现笑点的最大化。所以我们在乡村爱情后几部戏中看到了说话嘴角抽搐、打架张牙舞爪的赵四;一个走路一瘸一拐爱照镜子的刘大脑袋,赵四、刘能和谢广坤的三人混战,赵四与水利站老袁打架,这一系列场景所展现的已经架空了农村生活,走向了纯感官的畸形搞笑路线。乡村爱情本身所带有的两种性质:喜剧和农村剧,这种捆绑式的结构使得电视剧带给观众的不仅仅只有笑声,它还传达着农村生活的真实记录,这就使得搞笑不能脱离这种生活而被束之高阁,更多的时候,电视剧在笑的方面做足了工夫,却同时又消解了农村生活的深度和现实性。可以看一下《乡村爱情变奏曲》片段式的故事发展,本山团队所经营的不再是创造式的生活,不再是艺术中的高于生活,而是将生活异化,呈现的是这样一个模式:追求单纯的搞笑——低俗——架空农村。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乡村爱情变奏曲》中单纯的搞笑导致了其拥有了低俗的嫌疑,因为低俗而脱离了农村的真实而架空农村。架空农村目的就是追求单纯的搞笑。所以《乡村爱情变奏曲》中所展现的只是一个农村的外壳。

二、大众传播娱乐下的迎合

电子时代背景下,电视作为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人们对电视剧的关注已经超过了新闻,电视剧是电视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1],电视的产生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传播者将信息编码成为适应当下的电视语言来进行传播,在当下,后现代主义和德里达解构主义的盛行,作品向无深度、娱乐化延伸。整个社会弥漫着浮夸与狂躁,乡村爱情系列中片段式的叙事节奏与易碎性、短暂性的现代社会节奏相一致。为迎合娱乐受众,乡村爱情系列与其创作初衷背道而驰,追求娱乐的同时消解了艺术审美。在《乡村爱情变奏曲》中我们看到的是符号化的人物形象,片段式的叙事结构,以及地域文化的缺失。

首先是符号化的人物形象。《乡村爱情变奏曲》中所描绘的不再是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不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贯穿整个剧中的小品化二人转式表演,在其形式下,没有农村,只有舞台,农村的形转变成了舞台的场,使得电视剧充斥舞台化气息,以至于人物表演夸张放大,成为固定的符号化形象,刘能、赵四、谢广坤这些形象已经定格,他们更多的是在乡村爱情系列剧拼贴式的叙事中完成舞台上的插科打诨。《乡村爱情》第一部中,像谢永强、王小蒙这些农村知识青年是有自己的理想,追求爱情自由,充满人性色彩的形象,在《乡村爱情变奏曲》里变成了青年人搭台,老年人唱主戏,谢永强、王小蒙、王天来等新时期农村青年都沦为陪衬。这从一方面说明,乡村爱情系列逐步向纯娱乐的转化。这些青年有着超前的思想和反叛的意识,理应有与传统思想的冲突反抗,可在《乡村爱情变奏曲》中,谢永强从头到尾都是无表情化的表演,受到父亲谢广坤的压制一味听从、忍让、逃避,对父亲的无理取闹表现出一种愚孝,对妻子王小蒙表现出一种若即若离。在传统压制下的苟延残喘,青年之间的爱情刻画得拘谨和保守,爱情发展的主线完全被舞台娱乐表演所遮盖。在剧中王小蒙成了一个宣传式的人物形象,面对公公的压制和丈夫的软弱,始终是一种贤惠姿态,任劳任怨照顾公婆管理自己的事业,完全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形象,一个现代版的刘慧芳,而应有的公媳矛盾,思想的反抗也都在娱乐之中被消解,没有了缺点也就没有了性格,人物形象缺少了鲜活性和真实感。另外,像秋歌、香秀、小李秘书这些人在剧中也都没了性格特点,成了“花瓶式”的人物形象。赵本山将越来越多的二人转演员纳入剧中,旅店花姐、宋富贵的出现都是为了制造笑点,尤其是花姐男扮女装的出现完全是一种搞笑的噱头,这些人物无一不是符号化的形象。《乡村爱情变奏曲》在迎合大众感官的同时缺乏本质的真实,没有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群体特征。文化工业背景下,把艺术提升为一种商品类型,正如霍克海默所说:欺骗不在于文化工业为人们提供娱乐,而在于它彻底破坏了娱乐,因为这种意识形态般的陈词滥调里,文化工业使商业将这种娱乐吞噬掉了[2]。

其次是片段式的叙事结构。《乡村爱情变奏曲》中二人转舞台式表演,对搞笑路线的一味追寻,使得其叙事结构上呈现片段化、无主题性,深度被消解,所呈现的是浮光掠影般的生活表层,在叙事发展中,爱情主线被填充、拼贴式的副线所湮没,刺激观众收视欲的不再是整体叙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而是陷入了人物的个人化表演,用这种方式娱乐观众,掩盖了电视剧情节的发散和游离,在描绘农村的生活场景,也仅仅体现出一种理想化和过场式。剧中赵本山的戏份增加,也可以看出该剧将搞笑式表演推向了极致,追讨被骗资金,将两个贼感化自首,给人一种过度拔高、脱离实际的感觉。新青年村主任赵玉田实行改革招商引资,也仅仅以被骗的闹剧结束,并没有更深地触及农村生活。片段式的叙事结构使得剧中各人物关系之间有一种割裂感,不再是为情节、主题服务,成为可有可无的填充式人物形象;剧中矛盾冲突平淡,没有能激发起的点。在王小蒙和谢永强的矛盾设置上,完全源于谢广坤的刁难、无理取闹、冷嘲热讽,尽管有了黄亚萍带来的爱情危机与考验,也并没有引爆点,反而让人们在刘能、赵四、赵本山的笑声中将其淡化。《乡村爱情变奏曲》无广度和深度的片段式叙事结构,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没有贴近那份情感、命运,更没有表现出其本质,平民化并不代表平庸化。乌托邦式情节所进行的思想灌输便不单是宣传,而变成了一种模板的生活方式,起到迷惑和操纵的作用,阻碍了人们对农村的真实认知,由此便产生了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3]。

最后是地域文化的缺失。二人转是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色,能够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极具地方特色的做派,在影视剧中表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差异,描绘地方真实的人文、自然景观都强化其审美特征和表现。而在《乡村爱情变奏曲》中,二人转式表演过于泛滥,小品化语言台词带有同质性,难以彰显人物鲜明的个性,在对东北农村生活场景、地貌、人文的展现也并没有深入其中,仅仅将之作为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进行二人转表演。地域文化是为人物、为叙事、为主题服务,一旦脱离了作品,就成了地域文化的缺失。

三、结语

在当今社会,社会结构和文化之间存在着惊人的根本分裂,受经济原则和非理性、反智性风气所主导,艺术逐渐商品化[4]。大众传播时代催生了影视的多元化发展,大众传播者理应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不能一味迎合受众,使人们沉溺于影视所带来的虚拟世界,影视剧应该有消遣娱乐的底线,在消遣的同时,也要还原给受众良好的精神家园,乡村爱情系列打破为搞笑而搞笑的怪圈,更多地捕捉生活的本质,少一些舞台式的痕迹,贴近农村生活,把握人物情感,用审美而不是低俗来解除观众疲劳,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否则,就会真如波兹曼所说的那样,成了娱乐至死的物种[5]。

参考文献:

[1][加拿大]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增订评注本)[M].译林出版社,2011:24.

[2][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著.渠敬东,曹卫东译.西奥多·阿道尔多.启蒙辩证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59.

[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1.

爱读爱看范文第5篇

历来有关《看不见的城市》的研究论文大多针对叙事艺术,这的确是读完整本书后观感中最清晰的回音。除此之外,我还想谈一谈“看不见的城市”本身。正如卡尔维诺所说:“我认为我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它诞生的方式很特别。

它来自一个文件夹,装满关于超越于空间和时间的想象的城市的纸页。卡尔维诺把这个文件夹带在身边,断断续续地写。卡尔维诺在城市里写城市。最初,它随着心情和经历更迭,但“所有的一切最后转变成了城市的图像”。这些零碎的纸页被归类、排序,在形成一本书的过程中,以“相互交替,相互交织”的结构第二次被书写。

卡尔维诺说,他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发现使人们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秘密理由,是能够胜过所有这些危机的理由”。比如他写了一个叫做扎伊拉的城市,有着高大林立的碉堡,高低起伏的街道,拱廊弯成弧形,屋顶铺设锌片,可他说构成这个城市的不是这些,而是她的空间量度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在每一个城市都充斥着玻璃幕墙、高架通道、绿化带和红绿灯的今天,该怎么区分呢?该怎么区分北京与纽约,莫斯科与巴塞罗那呢?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如果说城市是一个人,那相似的皮囊下包裹的却是不同的灵魂,是空间量度,历史事件,方言口音,人文剧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如同端起镜子一样,在城市的外观中反映出它们独有的精神特质。

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模板,而是可能。他描写了五十五个不同的城市,有的辉煌,有的优雅,有的丑陋,有的早已崩溃,有的城市仅仅是城市,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无法苛责也难以褒贬,它们更像是在城市规划书外的闲闲一笔。对此最为突出的是伊帕奇亚,你必须到马厩和驯马场才能见到骑在马鞍上的美貌女子,必须到墓地才能听到笛子的颤音和竖琴的和弦,必须爬上城堡最高的尖塔,才能等到一条路经那里的船只。因为名字不过是符号,符号不过是语言。人们为每一件事物取名字,可把玫瑰花叫做蜣螂也无损它的芬芳,人们创造了各种事物,忘了在最低矮的茅屋下也可以跳舞。名字能代表什么呢?正因为此,卡尔维诺才写下这个开玩笑般的故事,来提醒我们不要忘记。

在城市本身之外,《看不见的城市》还揭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即一个人对城市的认识实际上取决于人而不是城市,正如马可所讲述的故事实际上取决于皇帝而非他自己。李碧华在《霸王别姬》里借程蝶衣之口说:“越是在北京,就越是想北京”,正是因为城市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景观,还有一个人在城市的所有欲望和回忆。它是如此独特和珍贵,以至于只能为单单一个城市所保有。你走过了,你看过了,你经历过了,一切都不一样了。而在这些经历之中,你又能通过他人照见包含在你的全部过去和未来中的无限可能。时间远远不是线性前进的,枝伸叶横,人的一生就是在一个个节点间跳跃着。

相关期刊更多

河北科技图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知识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