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的真实日记

生活的真实日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的真实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的真实日记

生活的真实日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活;实践;再现;勤奋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作为语文教学一翼的作文教学,更迎来了新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在重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同时,在继承、扬弃、发展、改变的同时,结合笔者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产生了培养小学生真实为文的一些思考。

真实源于生活,基于实践。学生的习作也是“文学作品”,既然是文学作品,它就源于生活,且有高于生活的水准。真实为文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真心倾吐,一是真情流露。也就是说,要用真心真情进行表达和抒写,要从学生一开始写话起,就培养学生这种真实为文的品质,从讲真话开始,真话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语言也就相对贫乏。生活的概念很大,它不仅仅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而且也有从阅读开始的生活。例如,看影视、上网、阅读书籍等,都是学生生活的范畴。从这些生活中,学生都能汲取到成长的养分,发展的力量,语言的信息以及作文的真实素材,关键是教师如何培养他们将这些素材“加工”,变成习作。

实践出真知。现在的学生很少参加生产劳动,所以要让学生抒写劳动的艰辛、勤劳的美好,学生就无从下手,不知所云。这时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非常关键,提前酝酿,周末让学生在春耕中与家长一同去田地里劳作,感受劳动,让学生记做家务劳动日记。这样,学生就能写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了。否则,写出来也缺少真实,更不会出彩。所以,要培养小学生记生活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随时记录下生活的痕迹、成长的足迹,进而鼓励学生从生活感触中抒写感言,让感言闪烁出思想。要培养学生记日记,记成长的日记,留存日记,使日记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库,为学生走向作文成功迈出第一步。

写作精神的培养,是学生作文呈现精彩的原动力。人生需要精、气、神,写作也需要有精、气、神。一旦拥有,它将变成写作的力量,一发而不可收。除此之外,真实为文,还需要培养学生勤奋持恒的生活态度,也可以说是一种勤奋持恒的写作精神。勤奋的写作品质一旦形成,它将使学生的写作内心更加强大,写作心理日臻成熟,如此,学生真实为文的写作个性将形成,并影响孩子人生的发展。

生活的真实日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日记;习作;回归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3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习作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习作回归生活就要教学生养成平时留意生活的习惯,督促学生去主动地关心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思考。我曾苦苦思索让习作回归生活的方法,深深体会到:作文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而不在作文课上;语言的吸收,功夫也在平时,主要靠阅读。有了这“今天以前”的积累,写作文时方能水到渠成。“日记是生活的镜子,是心灵的独白,能最真实的表现自我”。所以我认为:要解决作文中遇到的困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鼓励学生写日记。

1动用身体感官,写简单的生活日记

写日记是一种练笔活动,罗丹也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因此,我让学生“口说我心,手写我口”,要求学生调动全身的感官去发现、感受生活,把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尝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只要真实,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求看着低,在第一个月,着实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由于还没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拿起笔却不知些什么,学生大喊头痛。都说一个好习惯要21天养成。过了这艰难的适应期,学生便习惯了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记下来。如邢蕊同学在四年级时写的《第二名》便记下了发卷子时的感触:

我赶上前去问:“杜老师,我考的咋样?”杜老师看看我,说:“挺好的。”这我一听,心里这块石头就落地了,我想,但愿前七名呀!……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杜老师的一句话发卷子。我无比的激动。我想:我必须认真听第五名、第六名和第七名,可我刚想完,老师叫道:“邢蕊——97。”我一听,第二!马上飞到前面,领上卷子,回位,不停地做出“V”的手势。

2细心观察,写细腻的生活日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观察事物也不仅仅局限于用眼、耳、鼻等感官,习作也不能仅仅只是一个框架,我们要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生动耐读的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怎样细心观察?说着容易,实施起来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提高观察事物的要求,如以前写“我说”,现在就要写“我说”也就是对人或物进行细微的观察。在我的要求下学生的心思愈来愈细腻,并逐渐落实到写作中,当然,也有反应慢的,怎么办呢?我实施了日记宣讲,把好的、差的日记都读给大家听,让学生品评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哪里。学生通过对比,明白了自己文章的缺陷,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自然提高了写作水平。注意的是:宣讲前,教师必须明确,不评好坏,只为学习、提高作文水平。否则写作差的学生是不会主动读的,强读只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3用心体会,写鲜活的生活日记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人家怎么写,我也怎么写,就变成了生搬硬套。要把别人的指点化成自己的领悟,才能真正受用。”前两个阶段其实就是对学生感知能力的训练,其中少不了生搬硬套的东西,写的再好,那只是在描述生活。要想让文章耐读,那需要“我手写我心”。这需要学生不仅会观察生活,还要用自己的心灵去诠释生活,赋予生活以生命,这样的文章自然鲜活。如高铸成同学的文章《可恶的蚊子》,就以自己的风格生动的描述了一场人蚊之战。

它像一架轰炸机在我的上空盘旋,我没把它当回事,确切的说,我是懒得动它,否则啊,它早到九泉之下见它老祖宗去了。它见我不理它,便更加嚣张,摇身一变成了吸血鬼,落到了我的头上,真是得寸进尺的家伙,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看看是不行了,“乖乖就擒,我让你死个全尸,否则,我让你尸骨无存!”它也许察觉到了危机,从我的头上飞了起来溜走了。我想算你识相,今天我就饶你一回,下次若再让我碰到,哼,少说也得让你脑袋搬家。可它偏不领这个情,又跑到我这来撒野了……

生活的真实日记范文第3篇

1、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作家创作的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虽然不能让学生像作家创作那样去作文,但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才不至于去为无米之炊。生活的外延有多宽广,作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宽广。现实生活多姿多彩,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高楼大厦、媒体网络、天上地下,只要我们能想象到的都能下笔成文。因此,让想让学生找到作文的素材就要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接近自然、发现自然、赞美自然。

2、作文内容反映实际生活

作文内容是生活的直接反映,学生作文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来反应生活。作文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还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写生们写的日记、见闻、感悟都是反映的实际生活。所以说,平时多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所感所思,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作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实际生活是作文教学的最高要求和境界。

二、作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操作策略

1、写叙评日记——积累生活材料

写叙评日记是为了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材料。这种日记与其它日记是不同的,叙评日记的内容不限,表达的方式也不限,但有有一条总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必须在所记叙的事物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即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即直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当学生写完日记后,教师要求学生再把本日积累的词语也写上,这样学生既积累了生活资料也积累了语言知识,当学生再次作文的时候便有了写作素材。学生如果一直写叙评日记而教师不去指导也是无意义的,为了让学生获得“第二手材料”,教师让学生每周都选两篇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抄在作文本上,然后教师指导、批改,让学生按着教师的要求修改后,将作文在班上传阅,这样每个学生不仅有了“第一手材料”,还有了更多的“第二手材料”。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资料,教师的导向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还要教学生把眼光从家庭、学校中移开,转向广阔的社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积累作文材料,丰富作文材料,形成自己的作文材料库,并最终用于自己的作文写作中。

2、教授情境作文——运用生活资料

情境教学是挖掘学生作文潜能、运用生活资料进行作文的有效方法,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利用本地、本校、本班的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能力,利用学生的情感、观念,为学生创设最佳环境和最佳场合,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境界,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比如,在教初一学生写记叙文的时候,笔者发现学生们的作文都很空洞,为了让学生写出符合实际生活的作文,笔者为学生们布置了一个这样的题目——《这周我当家》。这个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很好的情境作文材料,为了使学生把作文带入生活中,笔者给学生的作文的时间是一周。在作文之前,笔者先要求学生回家把“当家”的大权包揽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当大权在握时,笔者要求学生像他们的父母那样打理生活,并且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项开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在当家的时候,要把生活中的难事、烦恼的事记录下来。一周后,作文交上来了,学生们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作文,语言虽然不是很华丽,但是故事却是真实的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这样的作文不仅感动了学生,更感动了老师和家长。所以说,让学生在情境中作文,运用生活中最真实的资料去作文才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3、参加生活劳动——延伸生活资料

生活的真实日记范文第4篇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的散文、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这可以看出,记叙文这一文章体裁,实际上和文学体裁是一种交叉关系,它既包括要求写真人真事的散文、日记、游记、新闻、通讯等,又包括以虚构为主要特征的传说和小说。特别是小说,想象和虚构是其典型特征。这说明在记叙文写作中,既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以写虚构的人和事。

既然记叙文属于文学作品,那么文学作品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生活真实即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主要包括社会中实有的人物、事件,也包括各种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它是纷繁的、芜杂的,是生活的原生形态,显示着生活的原始面貌。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客观实在性。艺术真实则是作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按照其审美理想和生活逻辑,对生活材料加以艺术概括、提炼、加工,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说“人物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有人考证过,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根据生活中的三个真实原型塑造出来的典型:其一是单妈妈,她是个寡妇,却又有同居的男人;其二是乌石山上看坟的女人,儿子在门口剥豆被熊拖去吃了;其三是宝姐姐,山里人来抢亲,宝姐姐逃走,失足落水,被捞起带走。但祥林嫂的形象比原型更集中更概括,是旧中国贫苦农妇悲惨命运高度典型化的体现。这一文学创作的经典事例证明,文学的真实源于生活的真实,但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而是比生活真实更典型,更集中,更能反映生活的本质。

因此,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不能机械地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而是要求写出思想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一要求,明确无误地表明,写作中强调的是感情的真、体验的真,而非客观事实的完全真实。并且该《标准》还指出,学生写作时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出来的记叙文,就绝不可能像摄像机一样是对生活本真的还原,而是通过在作者主观意识控制下的生活的适度变形。

所以,我们指导学生写作时,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思想。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形成和发展情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学生才能生发对生活的情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解决作文中情感和思想真实的问题。例如写游泳方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游泳。只有经常参加游泳,才能增进对游泳的情感,加深认识,有快乐或痛苦的体验,这样写出来的记叙文,内容才真实、丰满,情感才能真挚,认识才能到位。作文同生活实践是紧密相关的,我们要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来。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和体育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生活的真实日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日记;生活;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不断成长的阶段,他们有欢乐和苦恼、向往和梦想,这些都需要倾吐和交流。写日记,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因此,我想方设法构筑日记生活化平台,促使写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写作水平稳步提高。

一、以阅读为起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面,熏陶情感,培养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才不会熟视无睹,写起日记来才会言之有物。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很多学生阅读时蜻蜓点水,不注重深入思考,不注意采“花”中之“蜜”,因而不能“酿出蜜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要求学生每周读2篇美文,并以日记的形式做简单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文章题目、作者、主要内容、我的感想、写作特点、精彩语句几个方面,促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只有“厚积”才会“薄发”,学生通过长期大量的阅读,拓宽视野,积聚情感,积累语言,写作能力逐步增强。

二、以教材为依托

现行教材的内容和编排都很接近学生生活,只要教师灵活使用,就能帮助学生从无话可说的境地中解脱出来。除了读教材的美文写简单的读书笔记,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如:学了《鲁滨孙漂流记》,谈谈对学会生存的看法;学了《詹天佑》,谈谈学好本领与报效祖国的密切联系……此外,仿写课文精彩片段,续写故事性强的课文,与故事中主人翁对话,写写综合性学习的收获,记录口语交际课的过程和收获,甚至可以把课后的“小练笔”、个别单元的习作与日记整合起来。总之,依靠教材,活用教材的点点滴滴,定能帮助学生丰富日记的内容,使其从苦涩的表达中解脱出来。

三、以活动为载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尝试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多角度体验生活,使学生的日记写作有“源头活水”。活动范围从学校、家庭到社会,活动的形式有游戏、兴趣小组、辩论、实验、展览、家务劳动、参观访问等,指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识世界,感悟生活,培养美好、充盈的情感,并化作涓涓细流绵绵流淌于日记中。例如:一次夹玻璃球游戏,学生明白做事要讲求合作和技巧;一次“啄木鸟”行动,学生懂得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一次家务劳动,学生体验到父母的艰辛,感悟家庭的温暖;一次培育豆芽菜的小实验,学生学会观察,了解自然的奇妙……“积沙成堆,积水成河”,通过长期的体验和积累,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逐步提高,生活的感悟逐渐充盈,日记也会多彩多姿。

四、以节日为契机

无论传统节日,还是现代流行的节日,都包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书写生活的极好契机。张晓宁老师说过:“学生的习作激情,首先要来源于生活的激情,习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应割裂开来。一个成功的教师,有责任把学生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习作,把学生作文的激情点燃。”

每逢节日前夕,我指导学生搜寻关于即将到来的节日的资料,了解节日的来源,了解不同地区在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我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为自己、为亲友庆祝节日,引导学生积极地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及时记下成长中的一颗颗绚丽的“流星”,使之成为成长宝库里流光溢彩的珍珠。长期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表达的欲望。下面的两则日记可见一斑:

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阴

看烟花

尽管下着零星小雨,但这并不阻挡我们膨胀的热情。“十二点啦!新年的钟声敲响啦!”不知谁喊了一声,紧接着就是一阵欢呼。没等我回过神来,天空已传来连绵不断的震耳欲聋的响声。原来,人们手中的烟花,早已按捺不住喜悦,一个劲儿窜上了广阔的天空。一朵朵“大花”,带着人们的希望,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一起在空中绽放了!

爸爸连忙举着相机拍摄。这时,你可以随心所欲一按快门,一簇簇色彩缤纷的“”便留在相机中。我们看着,跳着……(六年级 廖峻)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阴

今天是清明节,家乡人都去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还可以借此机会与亲人团聚。家乡像有许多风筝,那一只只风筝,就是远道归来的亲人,牵着风筝的手是故乡,风筝线就是亲情、故乡情,这根“风筝线”永远不会断……(六年级 谭炜锋)

五、以赏评为手段

及时准确的赏评,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表达欲望,提高表达的水平。学生一旦爱上写日记,日记就成了他们驰骋情感的草原,中肯的赏评犹如快马加鞭,促其跑得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