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生旅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里显得更加重要的声音/带领我穿越现实的迷雾
就如这首诗所表达的,旅行正逐渐占据我们的生活,并给生活带来方向。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2》。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7840万人次。目前,有14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报告还显示,中国游客越来越热衷于深度与专题旅游,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重视优质的文化体验和品质分享。
无可置疑,我们正缓缓步入旅游时代,但同时现状也顽固地告诉我们,对于更大一部分人来说,旅行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调剂者,只有当它偶尔被想起时,它才存在。一旦遭遇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它就会被搁置。人们任凭习惯给自己架起框框,塑造一个个碉堡: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钱有时间没旅伴,有了旅伴又担心未知旅途。
而与这些人对应,也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跳脱自己阶层的局限思维,并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审视。他们对旅行的看法充满感情和智慧。他们告诉我们旅行,不仅跟腿和眼睛有关,也跟心灵和记忆有关。
行者人生
在人们印象中,站在金字塔顶层的那些企业家们应该端坐在办公室,忙于谈判、会议、签字,“时间就是金钱”用在他们身上再恰当不过。事实上,他们可能十天半月都在远游海内外,不见人影。当我们热衷于挖掘他们事业成功的秘密时,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旅行等方面的生活秘密,而也许,这恰是他们成功的终极奥秘。
旅行是我的人生战略
董事长原则1:每月出行一次
5月在以色列感受漂浮死海之上的乐趣;6月去九寨沟、青城山这样的神仙地隐居静心;7月往俄罗斯体验异域风情;8月避暑大小兴安岭;9月是一定要去新疆吃水果……一年到头,戚金兴的旅行计划排得满满的。
2008年5月29日,公司上市,时年46岁的戚金兴就定下了每个月争取出行一次的原则。所谓的争取,就是“有时忙过了头,只能月底出去,下个月月初回来,说起来这两个月都出去过了”。2010年,将步入虚岁49岁,杭州人称的50岁的他强化了这一原则,不再拿月底出行一趟来充两个月的数。
除了数量上保证,戚金兴还制定了目的地选择方针:一年10次国内游;2次国外。跑完省会城市,跑像温州、宁波等重点城市,接下去就游重点景区。“从2008年开始,我已经进入了国内深度游的阶段了,到一个城市就选择几个点走走看看。明年去温州,我可能就会选择在雁荡山住上一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适宜,我就往哪里去。比如冬季肯定往南,福建、广东、广西、港澳、云南……春秋两季任何地方都可以去,夏天自然往北,黑龙江、辽宁……”
戚金兴的旅行计划就如同一部详实的企业战略,话里行间能感受到他的成就感和欢喜。在他看来,一次有效出行比拿下一块土地更有价值,“做什么事都不能光靠外界输氧给你,旅行对于我就是主动吸氧。”
董事长原则2:耳闻目睹后再决断
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戚金兴雷打不动地外出旅行,最少4天3晚,最长10多天。他曾被业内人士打趣“人家跳楼,你旅游”。
戚金兴说:“企业家人在哪里不是主要的,脑子用在哪里才是最主要的。我最喜欢在休闲过程中和他人交流分享各自成果。出行可以考察学习,虽然乘坐商务舱、头等舱出去花了钱,但是换回来的可能是四五十亿的成果。”
2008年8月底,戚金兴去了美国。当时国内房地产市场形势紧张,很多专家也不看好。戚金兴在美国旅行过程中发现,美国也处于房产降价销售期,有的甚至对折在出售,但是唯有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几个城市房价坚挺,因为这几个城市华人多,买房的人多。
“在美国有那么多的投资选择,他们接受的教育文化也完全不一样了,还是要买房。”戚金兴认为买房可以算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了而不仅仅出于对居住的需求。回国后,他积极为市场的再度热起而战备,之后的事实证明了他的决断准确性。
“经济学家的话我听,但是也会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去判断。不管是个人成长还是企业发展,都需要跳出区域、行业审视,不断总结,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介绍,公司已经组织全体员工赴欧洲考察。8月1日是公司成立20周年纪念日,他准备带大家去美国转转。
董事长原则3:不要给我打电话
旅行除了为戚金兴工作上供氧,也在为他的生活供氧。新疆是他每年9月必去的目的地,因为正是当地水果上市的季节。“中国最好吃的水果都在那儿了。哈密瓜一口下去全是水,库勒的梨那是掉到地上就变成了一滩水。”他一边说,一边忍不住拿手比划起来,“前年在阿克苏,进了当地果园,葡萄、苹果、梨……没开始吃就让你心情好得不得了了。这样愉悦的生活也能激发工作激情。”
每次外出前,戚金兴便向下属交代,没有特别重大的事不要打电话,他的出行也变成了对团队处事能力、执行能力的考验。5月他在以色列,先是参观了当地光热太阳能生物能源的研发,紧接着去了耶路撒冷等地游览,并在死海游了两次,体验了一把漂浮水上的乐趣,中间没有接到公司的任何电话。
因为有一个好心态,哪怕是出差都能被戚金兴当做一次放松的机会,“只要一到机场我就觉得轻松,外出对个人对公司都是一个节奏性的调节”。
50岁以上,一个月3周工作1周休假;60—70岁,2周工作2周休息;70岁以上, 3周休息,1周工作——这是戚金兴对之后的人生规划,“我想我到75岁还能走得动,那还有25年时间,可以旅行300次”。
戚金兴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工作再忙也不应错过沿途美丽的风景,把工作和旅行结合一体,这样的人生才不失为享受。
行者人生
当所有普通年轻人都在为房子、车子忙得焦头烂额时,周开颖已经把她挣来的大部分薪资花在了长假的旅行上,“我不在乎房子、车子,人一生很短,这些都是虚的。我喜欢旅行,没它,我就没工作动力。”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她几乎每年都雷打不动地在十一假期和年假期间去各地旅行,终于提前完成了她30周岁时到30个国家旅行的梦想,而梦想一旦成行,就不会停止,征服陌生之地的华丽征程,周开颖从没打算放弃。
旅行,让我找对生命的位置
属于我的独特位置
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周开颖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进修了三年,现在在上海工作。在上海这个高速旋转的都市,她坦言工作有时挺忙。这种忙碌让她感觉充实,可某一日当她静下来时,却发现这一切又似乎并非内心真正所要,“我关注大家都关注的事,我帮客户想能为他们做的事,却从来不思考自己的事。”
她想了想,发现自己最开心的时候是在外面走的时候,“走过一座城,就像征服了一个人。在我心里,这世界就是不同的男人,不同的女人。”她曾在日志里调皮地说:如果征服不了一个男人,就征服一个地方吧!“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独特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开心,充满能量,无所畏惧,当我在每个陌生的地方画上自己的足迹和身影,这种成就感让我可以抵挡生活的一切。”
周末的晚上去看电影,偶遇几位同事。他们见我独自前来,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你一个人?”我左手拿着爆米花,右手拿着可乐,手指里还夹着电影票,忙不迭地点头:“对呀,这家影院就在楼下,我经常一个人来,很方便。”
他们倒吸一口凉气。虽然没再说什么,可看向我的眼神却开始变得诡异和怜悯。这让我渐渐有些不自在起来。结果那场电影我看得很不愉快,如坐针毡。
后来把这件事情讲给一个朋友听,她问我:“你从来都是一个人看电影吗?”我想了想,老老实实回答:“不一定。爱情片自然要跟男朋友去看,其他的就比较喜欢一个人。尤其是推理片和灾难片,特别享受那种屏息凝气全情投入的感觉,有个人在旁边,总觉得分去了大半心思。”
她乐了:“那很好啊,没问题。你只是追求单独,这和孤独是两回事。”
去圣托里尼岛度假,顺便拍了一套照片,回来大家都赞漂亮。有一位朋友却说:“什么都好,就是少了个男人。”她这番话引起了一阵热议。有几位朋友顺势总结出,她们觉得这世界上有哪些风景是必须要成双成对才能去的,比如希腊、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卡铂莱、普吉岛、巴厘岛等。朋友振振有词:“像、柬埔寨、尼泊尔自然是可以独行。但是蓝天白云碧海的地方,一个人游览怎么可能有滋味?”
“那如果你一直没有找到陪你一起的人,或者那个人因为忙碌总是没有时间,你就一辈子不去这些地方了吗?”我反问她。她一时语塞。
另一位朋友笑道:“当然不能,单身旅行的妙处在于自由自在。上次我在帕劳深潜,爽极了。这要是我老公在旁边,根本不会让我下水的。”她老公在国家安全部门工作,根本无法陪她出国旅行,于是她经常一个人买张机票就飞去某个海岛度假。她常常感慨这种被迫的单身,起初觉得不适,后来却享受到不一样的自得其乐。其实也想过,若与对的人去留下并肩的身影,该是怎样动人的风景,但迟迟无法成行,反而坚定了独自前往的决心。
事实证明,当一个人徜徉在八角梅盛开的小巷;一个人伏在伊亚的烽火台看日落;一个人在费拉的海边栈道小酒吧品酒;一个人在易莫洛林悬崖上顶着狂风高声歌唱的时候……那种随性与惬意,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畅快淋漓。两个人的照片固然甜蜜,一个人的照片也很精彩。不用顾及他人的表情与姿态。我行我素,奔跑或者起舞,大笑或者冲着摄影师做鬼脸。
想起网络上的一个帖子:你最不能忍受一个人做什么事情?下面的讨论热火朝天: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唱K,一个人打球……排名第一的是一个人吃火锅。
然后迅速出现反驳的声音,更多人评论:我就曾经一个人逛街、唱K、打球、吃火锅啊……虽然偶尔会有奇怪的目光投来,但是只要自己高兴,又有什么大不了。
“我女朋友不吃肉,连放到汤里都不行,我就只好天天陪她吃素。那天我实在憋疯了,半夜跑出去自己到饭店要了个火锅,吃了四盘羊肉,撑得不行!结账时老板一直表情古怪。估计觉得我是个神经病吧。哈哈,管他呢!”
“你们没试过一个人唱K吧?我去年想参加个歌唱比赛,没地方练歌,就自己跑去KTV开了个包厢,唱了四个小时,没人跟我抢麦,想唱什么都行。”
“当然要一个人逛街啊!有朋友的话,她停下来看的东西你不一定感兴趣,你想买的东西她也只能碍于面子等着你,多不自在。”
原来,有这么多的“孤单患者”。
后海大鲨量
一支成立于2004年的摇滚乐队,目前成员有主唱付菡,吉他手曹璞,贝斯手王静涵和鼓手小武。他们2007年推出首张同名专辑《后海大鲨鱼》后被搜狐网评为“2007年年度最不该被错过的摇滚乐队”,2010年第二张专辑《浪潮》在全国巡演获广泛好评,2016年3月份发行了第三张专辑《心要野》,之后在全国22个城市进行巡演。同年12月30日,在糖果剧场举办真正意义上北京首个life show。
2016年年初,后海大鲨鱼发行了他们的第三张专辑《心要野》,主打歌里唱道:“就这样,随便吧,嘲笑我们的孤独吧,我们生来不属于什么地方。”没有重金属乐器的喧嚣,主唱付菡富有磁性的声音仿佛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在把故事娓娓道来的同时也向世界宣扬了他们特立独行的个性。
与那些墨镜红唇、一袭黑衣、高冷而不苟言笑,在舞台上和着电吉他、架子鼓声嘶力竭的摇滚乐队不同,他们自称是“一支很不正经的乐队”――不喜欢一身黑,不爱戴墨镜,话多爱笑,每天互黑调侃,可以歇斯底里,也能浅吟低唱。这支不正经的乐队成立于2004年冬天,主唱付菡是典型的北京姑娘,性格自由浪漫,热爱霹雳舞、电动机车、日本漫画和一切新鲜事物。曹璞是乐队的吉他手,热爱重金属音乐,被称作是谦虚开朗的摩登青年。王静涵是乐队中最少言寡语但幽默感十足的人,合成器的专家。而四人中的主心骨则是鼓手小武,他的经验最丰富,同时也是专辑的制作人。
“要是画一个饼图的话,我们四个人的性格就是四种类型,每个人都太有个性了,因此找一个适合的相处模式特别重要。”在日常做决定的时候,他们的原则是,在尽量保留所有人的意见的同时又不丧失团体的个性,“合作很重要,但也意味着我们都必须要放弃一部分个性。”所以,后海大鲨鱼的风格并不极端,也谈不上逆反和与世界抗争,“就像冲浪一样,得先顺应潮流,然后再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心要野》中他们就提出了一个“后海冲浪手”的概念,整张专辑以一个冲浪手的故事为串联,他刚开始每天宅在家里网上冲浪,后来走出家门展开了一场大冒险。虽然专辑在讲冒险故事,可现实中后海大鲨鱼对冒险并不热衷,吉他手曹璞甚至表示:“傻帽才喜欢冒险呢!就我个人而言,冒险的‘冒’和傻帽‘帽’是一个‘mao’。”说这话的时候,付菡忍不住调侃他,“他就喜欢哪也不去,最好每天都躺在家里沙发上看电视。”对他们来说,在旅行中找灵感根本不靠谱,“旅游改变人生都是扯淡。钱全花了,时间全浪费了,没准还出点意外。单纯为了改变人生去旅游就是一种逃避。”“带着吉他旅行跟带着字典旅行一样傻,还不如带一把香蕉,饿了还能吃。”
他们不反感旅行,但仅仅认为旅行是一种轻松的休闲娱乐方式,在旅行中搞创作太牵强,真正的创作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读书破万卷’也是这么个道理,不可能读一本书就大彻大悟了。而且就算有很多量的积累都不一定能成功,但可能突然有一天,这些东西都串联起来,也就豁然开朗了。”他们也曾尝试过通过旅行找灵感,但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在写《心要野》的时候,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找灵感,但最后还是在家里憋了好长时间才写完的。”用后海大鲨鱼的话说,“灵感”其实是个很不靠谱的东西,这些感性的因素必须要用像白开水一样无聊又必要的理性因素作为支撑,加上一定的积累,最后才有可能会有好的创作。和所有音乐人一样,他们创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瓶颈期,在大脑空白、思路枯竭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去吃点好吃的,玩点好玩的来换换脑子。
比起创作那些充满诗意的歌词,他们更倾向于立足现实,喜欢简单直白的表达,“我们在写东西的时候,其实是想用更直白,更简单,更‘混’的方式而不是像有些诗歌那么严肃和深沉,比如说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词非常简单,但其实讲述了一个很有趣的道理。”用他们的话说,现代人就要用现代人的语言方式来唱歌,而不一定要用一种很深沉的形式来包装自己。这可能与他们的多重身份有关――在畅玩音乐的同时,每个人在社会上都还有自己另外的职业,比如吉他手曹璞还是一位建筑师,贝斯手王静涵是一位英文翻译工作者。不过随着乐队的发展越来越好,需要处理的杂事也越来越多,他们几乎处在一种“各显神通”平衡双重身份的状态中。“两个都是我的工作,每天我都会逼自己处理两方面的事。”曹璞一脸认真地说道,“但目前还是放在音乐上的精力比较多,建筑师那边时间上比较宽松,我可以找同事帮忙或者交给助理”。
有人说他们的音乐是怀旧的,充满了对80年代的怀念,后海大鲨鱼立刻显得特别愤慨。“这实在是太误导了,再重申一遍,我们特别不喜欢怀旧。”他们并不强调年代感和时间的寄托,他们的记忆真正存在于90年代,80年代时他们都还是没有记忆和认知力的小孩,谈何怀念与向往呢?他们喜欢古典的东西,但那是因为尊重古典――只有在充分学习、了解这些经典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造,而不是空穴来风,凭空臆造。“我们做音乐的时候还是在想自己是什么样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一切新鲜的事物我们都乐于接受。”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后海大鲨鱼
Q:《心要野》这张专辑有个主人公叫后海冲浪手,怎么会想到这个概念?
A:我们是后海大鲨鱼,都喜欢冲浪音乐,而且我们都是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其实没有太多旅行的经验,但是内心又向往着夏威夷的海滩、椰子树。所以其实后海冲浪手是一个比较自嘲的说法,我们都知道,后海是不能冲浪的。
Q:有人说《心要野》这张专辑传达出了独立潇洒和颠覆创新,表现在哪里,
A:我们不愿意去重复之前做过的事情,这张专辑和之前的专辑差别很大,专辑里面每一首歌的差别也都很大,里面有一些比较创新的音乐形式,像《88奥林匹克》《漂流去世界最中心》都突破了人们对摇滚乐常规的看法,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
Q:在追求音乐上,你们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A:对于我(曹璞)个人来讲,是所掌握的技术与我想要达到的目标上的差距问题,说白了,就是眼高手低。我们是一支永远想做新东西的乐队,想做更新的东西,就要接触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们都不是科班出身,想和其他类型的音乐人合作就必须要不断地补课。
Q:你们觉得自己做音乐最重要的是什么?最看重音乐的哪些方面?
A:好的音乐是有画面感的,它可能没那么完美,但能给人冲击力,而不是一个商业化、模式化的产品,现在罐头音乐哪都能买到,网上还挺便宜,但是不打动人。我们是想把我们的感受传达给观众,让观众在听音乐的时候有画面感。比如听《猛犸》,就会有人想到非洲大草原,有的人想到大象或者天上的飞马,都有可能。
记得有一年的八月份,公司邀请来一个旅行摄影师给我们讲述他的旅行经历,以及他所认为的理想的旅行方式。他说,他曾受到众多的杂志、网站邀请,在25岁前就去过了30个国家,他的护照上敲满了钢戳,他拍了十万张的照片,吃各国的食物上各国的厕所,而且还赚得盆满钵满。但他咬牙切齿地说,这一切都毫无意义。
当你看到人山人海的长城与故宫,当你排队几小时登上黄山泰山雁荡山,当你在曼谷大皇宫的宫殿内着急寻找着厕所,这种旅行并不会改变你。“我们应该找到与自己契合的旅游路线,找到能与自己深层次交流的旅行同伴,然后,把自己抛在脑后,用心感受,享受陌生与遥远带来的新奇与魔力。”
他说:“比如,佛教徒应该去日本京都和泰国清迈,脱掉鞋子向每一尊佛像、每一位僧人表示敬意;不愿出门的宅男应该去每个城市的酒吧与游乐园,在那里找到人生的刺激点;出入耸立在雾霾之中的巨型写字楼的白领们,应该去无人走过的田野与村庄,尽情在大草地上打滚。”
这其实并不算是多么新鲜的言论,我见过太多人,一年去两个国家,却照样谈吐无聊,头脑僵硬。太多的人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或飞机,排队在当地地标前花三小时拍一张自拍照,分享到朋友圈炫耀。太多的人,在出发前兴奋难耐,却在到达目的地后情绪一落千丈,在酒店里吃泡面,换个地方继续宅着。而这些,怎么可能改变一个人,怎么可能带给人力量?
你说你想去卢浮宫的金字塔博物馆,看到了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的画作,可你对欧洲艺术又有多少了解?你说,你想去布达拉宫拨动转经轮,可是你心中并无信仰,你觉得你去了真的会受到心灵的洗礼?
你可能会说:拜托,我只是想出去走走而已,别上升到哲学的层次。
我只能说,这一切都没有错,出去走走,看美景,吃美食,来一场疯狂的购物或代购,如果你觉得满足,你的辛苦钱花得值得,一切都没有关系。但是,抛开一切因素,你真的有想过你为什么要旅行吗?
旅行是一个能让所有人激动的点子。我用攒了两年的积蓄去了一趟日本、泰国和柬埔寨。我半夜起来抢亚航的廉价机票,为了签证能否成功而惶惶不安,花一个小时去研究一个酒店是否值得预定,看攻略,换外币,学外语,替人罗列购物清单,信用卡开始透支。天呐,一想起来我经历了这么多琐碎无聊的事情,我就真心佩服自己,居然一次次遭罪还乐此不疲。
大家赚钱都不容易,真的就心甘情愿送钱给大使馆,酒店和航空公司?你真的情愿用蜷缩在经济舱内僵硬的双腿换来朋友圈的十几个赞?我回想我的旅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那些我记忆最清楚的镜头,却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旅行攻略网站和旅行图书上:那是同行伙伴的依靠与依赖,那是在旅游地点与那里的人与物的共鸣。
我追求的旅行,应该是独具个性的,充满意外的,这就如同生活,没法按照既定的人生路线生活。
----小?F哥
在旅行车将开动时
我向心中好友招手
作别我心中不舍的恋情
我向心中好友挥手
表示日子有他们很快乐
旅行车渐渐地远去了
他们朦胧的身影
在我眼眸中渐渐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