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国学校

英国学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国学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国学校

英国学校范文第1篇

英国 体育课程 课程设置 特点 启示

一、英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概述

1.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民众对国内的学校教育现状就开始表示不满,国内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日益增高,随即政府制定出台了《教育改革法案》,规定了国家课程统一由学科、学习目标、学习纲要和评定方案等四个部分组成。该法案出台以后,英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由于当时的国家课程对知识的传授和吸收比较重视,学科内容难度较大,教学目标和学习纲要也缺乏一致,考试制度过于复杂等,这使得改革法案在实施不久就陷入了困境。对此,到了20世纪90年代,梅杰政府对改革法案进行了修订,对课程内容和考试形式等作了一些删减和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也做了调整,比如,规定游泳课为学校体育的必修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每周至少有2个小时的体育活动,这2个小时必须按照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到了1997年,布菜尔政府设立专门的相关机构,即资格与课程局。这个机构的职能是专门负责国家课程和各种资格的认证与管理,统一对国家课程的改革进行广泛的咨询,并向政府提交最终的研究报告。进入21世纪初,英国政府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要求和体系,同时学校体育课程也随之开始执行。

2.英国体育课程结构

英国学校体育课程主要由学习纲要和学习目标两大部分组成。学习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分为了4个阶段,而每阶段的内容有所区别和选择。在1~3阶段中,其内容主要以竞赛性游戏活动为主,属于必修课程;在第4阶段,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可以自主地选择体育学习内容,但主要还是以竞赛性的集体和个人项目为主。而在每一个阶段实施过程中,健康与安全的教育始终不容忽视。同时,每阶段要求的学习范围,应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且学习的范围和难度应随学生年龄的增加而灵活选择和增加。为了顺利地衔接各个阶段,英国资格与课程局为每个阶段的每个科目都编写了不同的体育学习范围,以供师生进行筛选。所谓学习目标是学生在每一阶段中都能在知识、技能、能力等领域得到明显的进步。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由9个水平组成(8个水平和1个优异水平),这些水平既是体育教师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评价的依据。在评价领域,英国国家体育课程要求在阶段3进行水平评价,但不采用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3.英国体育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早在1988年,英国颁布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就规定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和目标。要求学校体育课程要促进学生精神、道德、文化和体质等全方位的提高和发展,课程设置的目标一定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准备。对此,国家课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发展的需要,提供稳定的基础课程。到1997年,政府把“价值观宣言”写入了国家课程目标之中,成为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各学校和教师可自行解释和增减宣言内容,可以根据体育的特点灵活实施。价值观宣言由自我、关系、社会和环境四部分组成,而作为国家课程的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课程,其课程设置的目标也具有一致性,即通过体育学习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二、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

英国的中学学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第一至第三年(即我国现行的初中阶段);第二阶段是指中学的第四年和第五年(即我国现行的高中阶段);第三阶段又被称为“第六学级”,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这阶段主要为升入高等院校作准备,其课程设置明显具有学术性特点。概括起来,英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11年,其中,小学阶段是指5~11岁的学生,中学阶段为11~16岁的学生。在中学的后期阶段即前面说的第四阶段,学生就进入了中等教育普通证书阶段。中学阶段的体育课次数每周为五次,每次课长达一个小时。体育课程的内容包括了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两大部分,尤其是理论课程的比重相当大,通常占成绩的40%,而实践部分占60%。到了“第六学级”,这一时期的体育课通常是选修的,全都是理论课,如应用解剖、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运动史等科目。这些课程的开设主要为学生将来升入高校后打下基础。在英国,体育作为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体育课的教师必须由具有教师资格的专职体育教师来上,这与我国具有很大的区别。英国的体育课程形式主要是必修和任意选修两种。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英国学校的体育课程在依据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同时,各地中小学课程仍然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特点

1.体育课程结构由规定的必修课和多样的选修课组成

英国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课程结构主要由规定的必修课和多样的选修课组成。两种形式的课程始终贯彻两条主线,即学生中心和学生的基础训练。首先,在学生中心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各种教学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能力、兴趣、经验的基础之上。其次,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体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这些基础训练主要是通过游戏或竞技项目来实施。因此,要求采用的游戏和竞技项目对学生的身体发展、个性发展与能力发展均要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除此之外,在游戏项目的选取上既可以分科开设,也可以综合开设,这体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英国学校范文第2篇

按学历选学校类型

英国现有近百所大学、50多所高等教育学院、800多所寄宿学校、600多所继续教育学院。对于留学申请人来说,选择学校的过程其实也是了解及调整自己目标的过程。一旦明确了自己在英国教育制度中相应的学历程度,申请人便可以决定选择在哪类学校就读。有关分类学校的情况,申请人可以通过专业留学顾问获得帮助。

先选专业后选学校

好的大学不一定所有专业都是优异的。学生可以在确定专业后,对比各个大学在该专业领域的学术声誉、研究成果、师资水平、录取难易、毕业生就业、起薪水平等指标来作出决定。英国大多数院校都有自己的网页,介绍学校的相关信息,内容定期更新。学生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院校,然后向专业的留学顾问咨询。在非学术方面,选择学校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五个方面:院校地理位置,院校规模,费用(包括住宿费)以及娱乐和交通。

看学校有没有奖学金

在费用方面,自费留学英国的学生如果希望减轻经济负担,可以选择一些提供奖学金的英国院校。英国各院校专为外国学生所设的奖学金名额有数千之多,奖学金数额和范围各有所不同。有意留学英国的学生要想了解自己是否符合申请奖学金或经济资助的条件,可向留学顾问咨询,也可以直接向英国相关教育部门或院校咨询。

正确看待“大学排行榜”

英国不存在什么官方的正式“排名”,英国一些大学排名是由英国媒体通过英国官方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数据和报告,结合媒体自身设立的标准而建立的英国大学各项指标的质量评估表。实际情况是英国大学之间的差别不大,而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专业本身远比学校“排名”重要得多,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学校才是关键。

以兴趣为主导,相信兴趣是成功之母

中国学生首先应该按照自身兴趣来选专业。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学生只有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较易发挥和把握的专业,这样才能学得比较轻松,而且成功的几率也较大。

其实,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都不会一成不变。财务、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虽然受留学生们追捧,但入学竞争异常激烈,而且由于扎堆现象严重,有些专业领域已出现人才饱和现象。因此,选专业不能盲目追捧热门,而应从是否有利于就业出发,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走向,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选择专业性强的方向明确专业

对于没有任何工作背景的学生,尽量不选择过于空泛、大而全的专业。很多学生喜欢选择金融学、贸易学、计算机科学之类覆盖面非常大的专业,其实,此类专业偏重于理论研究,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毕业生的就业面较为狭窄。因此,建议尽量避免此类大而全的专业,而应选择一些细分型、交叉型、实用型专业,如精算、保险、资产评估、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

此外,学生最不应该执着于大学排名,英国的本科教育做得都是不错的,学生更应该注重自己的专业在所选学校的情况,研究实力等等。

弄清专业设置防选错

英国学校范文第3篇

印象.学校

1.设施先进

一间不大不小的房间里,前后各挂一台大屏幕显示器,地毯、暖气、三四张大方桌,每张方桌边五六人随意地围坐着,人手一个上网本(如图1)……这就是他们的教室一景!不论是艺术、工程技术专业,还是畜牧、园艺专业,用于教学的装备与技术,都是业内前沿的,教育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3D环境、3D打印、增强现实、体感游戏、虚拟实践等先进技术在他们的校园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中,也屡见不鲜。图2为教师展示游戏设计专业的教具――虚拟现实设备(Oculus),图3为工程技术专业教室(桌子左边的物件为直升飞机发动机)。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因而在教育技术装备方面暂时也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不过,近几年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薄弱学校改造等一系列工程,我国中小学办学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也越来越普及。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设备的功效。

2.关注个性

正在上课的教室中,最少的只有9名学生,多一点的也才十几名。我们很好奇,经过询问才得知,原来每个班最多不超过32名学生(如下页图4、图5)。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观摩的一节计算机课,学生仅30人左右,而上课的教师竟有4人!也许正是这种小班制,才使得个性化教学落到了实处吧!

反观我们,由于人口多,城乡差别大,学生都高度集中在“名校”,进而导致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这就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挑战,很难兼顾到每个人,关注每位学生,所以全方位地关注学生,就成了一句大话、空话。要化解这一难题,关键还是采用各种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让他们致力于教育、专注于教育、潜心于教育,从而使教师队伍得以优化。当优秀教师不再寥若晨星时,大班问题便易于化解了,也能为个性化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3.强化实践

高中毕业之后,或者就业,或者上大学,这一点不论在英国还是在中国,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英国的学校教育十分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我们参观的几所职业技术学校可以看到,学生所学内容跟社会实践联系非常紧密,据教师介绍,他们毕业后,可以直接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胜任相关工作。例如,中学都开设表演课,12月9日晚我们在一所职业高中观看了一场由十几名学生表演的戏剧,时长三个多小时,分上、下两个半场,无论是舞蹈、对白、演唱,还是背景、灯光、配音,都相当专业。中场休息时,大厅里观看演出的学生,见到我们这些外国人,不知在谁的提议下,自发组成一个合唱队,唱了一首又一首,仍意犹未尽。又如,图6~下页图8是建筑专业的学生教室,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无缝对接!

在中国,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要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教育仍然被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很难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这或许也是中国的国情――长期以来的就业压力,给了人们一种扭曲的就业观念:考出好成绩,才能走进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不过,现实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考上好大学,并不等于能够找到好工作。残酷的现实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教育有了新认识,逐渐认识到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4.注重人文

从这样几个侧面,可以感受出英国学校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第一件是英国是以白色人种为主的国家,但是在校学生中也不乏黑皮肤和黄皮肤的少数派,这很自然,没有丝毫的种族歧视,与我们座谈的四位学生会代表中,就有一名黑皮肤和一名黄皮肤的学生。第二件是一节很简单的提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实验课,教师演示操作时,戴着眼罩;学生实验操作时,也很自觉地戴着那有点夸张并且不太舒适的眼罩(如图9)。第三件是未成年人禁止拍照,在很多学校被不折不扣地执行。第四件是我们国内时常发生的体罚与变相体罚,在英国是没有的。其实还有很多,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规划等,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人文关怀方面,在国内做得并不十分到位,如时有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体罚与变相体罚、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真心期盼着“关注一切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印象.学生

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走进了不同的学校,观摩了多节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这里,我深刻地感受到学习都是主动的、自然的、轻松的、随意的,似乎已经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他们的参与意识非常强烈(如图10、图11)。

在中国,或许是因为大班,又或许是因为应试教育,再或许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似乎人们总在被一双无形的手牵着、赶着,学生的个体存在感正逐渐被班级大集体所淹没,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也正慢慢地被消磨、淡化。

印象.教师

英国学校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国中小学;节能减碳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背景

(一)英国开展节能减碳教育是回应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积极对策

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和掠夺式的滥采滥伐下,地球资源已经不堪重负,人类生活的环境也每况愈下。

在非洲,森林面积以每年大约4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在东亚,每年采伐的林木达到森林面积的4%;仅印度尼西亚一年就失掉70公顷森林。在土壤退化的同时,作为最重要自然资源之一的水资源也严重减少。1990年,有28个国家共计3.35亿人口面临水资源紧张,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50个国家的30亿人口[1]。与人类现代化生活紧密相关的化石能源也面临枯竭。据统计,世界原油储量还能开采使用约76年,天然气储量还能开采使用约96年,煤储量还能开采使用约220年,核燃料储量还能开采使用约86年。[2]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由于人类对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量剧增,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增多,全球开始变暖[3]。从1978年以来,北极区的海冰区域大约每10年收缩9%。温室效应使降雨、风、云层、气旋、洋流以及南北极冰帽大小等关键可变因素发生变化,从而使极端天气频繁发生[4]。就英国本土来说,历史上出现的伦敦大雾事件、泰晤士河事件等无不给政府和教育部门敲响警钟。无论从资源还是环境的角度来看,英国开展节能减碳教育都是必要的。

(二)英国开展节能减碳教育是履行《京都议定书》职责的具体体现

由于全球变暖及其产生的影响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政府达成共识,16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采取减缓和稳定气候变化的行动制定了议事日程[5]。1997年,各国政府进一步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为工业国家制定了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京都议定书》被认为是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里程碑。《京都议定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个别地或共同地在2008~2012年承诺期内将六种温室气体的全部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少5%。其中,欧盟做出减少8%的承诺。英国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控制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欧盟内部的“减排量分担协议”中承诺减排12.5%。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进一步表示,力求在2010年减排主要温室气体一氧化碳达到20%,2050年减排60%[6]。英国对欧盟、对世界的承诺决定了其有义务开展节能减碳教育。

(三)英国开展节能减碳教育是对国家节能减碳计划书的实际践行

2009年,英国政府公布了“英国的低碳转型策略”。作为最新的节能减碳计划书,该策略希望在2020年以前达到以下五项减排指标:120万人以上投入绿能产业;700万户家庭得到补贴整修房舍,150万以上家庭获得补贴生产能源; 40%以上的电力将由低碳能源产生,例如再生能源、核能、清洁碳;进口的能源将比现在减少50%;新车平均的碳排放量比现在减少40%。为了达到上述的五个目标,英国着力从六个方面入手,即能源供应业、工商业、运输、家用、农业与土地、公共部门。教育属于第六个方面,是公共部门中的一部分。

(四)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传统为开展节能减碳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英国注重环境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现今的节能减碳教育是建立在传统环境教育基础之上的,是对传统环境教育的发展和延伸。

1.英国环境教育历史悠久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国家之一。1920 年, 英国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帕特里克·吉迪斯(Patrick Geddes)首次将“环境”和“教育”两词连用。英国政府还率先成立了环境教育委员会。在 1970~1985 年的15年间,环境教育开始进入英国学校的课堂,成为英国正规教育的必修科目。1971 年,学校委员会的“5~13 岁环境学习项目”公布,环境教育开始走入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教学中。此后,英国《国家课程》又规定,环境教育应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必修课而存在。1990年,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出版了《国家课程指南7:环境课程》, 规定了英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大纲,提出了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框架和实施途径,形成了完整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体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乃至全球环保工作的开展。[7]

2.节能减碳教育是对英国传统环境教育的一种新发展

节能减碳教育与传统环境教育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说它一脉相承,是因为两者都以减少破坏、保护家园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和生态意识,并最终落实在行动上。但是,节能减碳教育与传统环境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环境问题出现,科技、文化等新发展也使得人们对于环境的态度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环境教育侧重于从整体上培养人们普遍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审美[8],而节能减碳教育则侧重于培养人们具体的对资源能源的敏感度,以及减碳意识和行动力。可见,节能减碳教育是对传统环境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设立专门的机构,制定一系列计划

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是英国负责可持续教育的最高公共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策略。其中,“可持续发展学校计划”切实地将节能减碳融入到了学校教育当中。此外,儿童、学校与家庭部还推出了以下五大举措。[9]

第一,生长学校计划:鼓励、促进学校利用户外环境(如食物与农作物,花园、花圃与绿地,野生动物与自然环境)进行跨课程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亲身体验与大自然的互动。

第二,共同发展“幼年基础阶段教育”:把“认识与了解世界”列为学生的六大学习重点之一,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早早地播种在学生的心里。

第三,汇编“未来学校案例集”:为了给各所学校的校园建筑修建提供参考,案例集中提供了大量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与学校规划案例。

第四,与英国文化协会共同推出“全球通道网站”,供全球各个地方学校的相关人员利用此平台进行交流,分享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观念与做法。

第五,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合作,共同推出为期两年的“青年行动者计划书”,促进年轻人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学校计划”

“可持续发展学校计划”是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旨在促进所有学校在2020年之前发展成为可持续生活和学习的典范,鼓励学生在学校和社区扮演积极的角色,利用各种方式担起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此计划共包含以下三项主要内容。

第一,一份关怀的决心。学校是一个提供关怀的场所,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要求把这份关怀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还要扩展到对能源、水源、垃圾、食物、交通以及人们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困难。概括来说,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关怀理念包含三层含义: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包括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人)、关心环境(包括本地和外地)。

第二,一个整合的策略,即可持续发展学校探究各种可持续发展的课题,并通过三类途径进行整合渗透:通过课程融入学习中,通过校园融入学校各种活动与价值中,通过社区融入于社区人士与伙伴的观念中。

第三,一些精选的主题。主题用来作为入门的起点和初步探讨的主轴,可在不同课程中进行发挥和延伸。《可持续发展课程规划实务指引》指出了八项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主题(详见表1)。

“可持续发展学校计划”有效地带动了英国中小学参与节能减碳行动的积极性。例如,洛威中学希望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可持续发展大使。该学校鼓励学生组建社团——生态学校社,并组织学生参加培训和为小学生举办的可持续发展活动,带领学生们进行垃圾分类,区分可回收、可再利用、可丢弃等不同类别。生态学校社编写了《可持续发展食物采购指南》,分发给社区居民作为参考。此外,生态学校社还举办了一系列以环境为主题的研讨会,探讨学校的节能减碳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三)将节能减碳理念融入进国家课程

融入课程,即将节能减碳教育纳入到国家课程的特定科目中,进行渗透性教育。英国国家课程依据学生年龄将教育分为四个关键期:5~7岁为关键一期,7~11岁为关键二期,11~14岁为关键三期,14~16岁为关键四期。节能减碳等可持续发展教育主要包含在第一、第二关键期(小学阶段)的“跨课程的学习”与第三、四关键期(中学阶段)的“跨课程的维度”中(见表2)。

“跨课程的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被融合在地理、科学、体育、公民教育等各科的学习中,渗透到学生的观念与行为里。与“跨课程的学习”相似,“跨课程的维度”中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被融入到公民教育、设计与科技、地理、科学等科目中。与小学阶段“跨课程的学习”不同的是,“跨课程的维度”开展的形式除了融入已有课程之外,还以主题式课程的形式存在。在发展主题式课程方面,“跨课程的的维度”的主要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民(见表3)。

三、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在英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英国的节能减碳教育得以有序开展,并收到了切实可见的教育成果,但也呈现出一定的问题。

(一)主要效果

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号召下,各学校相应地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措施(如开辟花园、监控能源的使用等),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下面的三则事例体现了英国中小学生无论在意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践行着节能减碳的要义。

哈比教会小学在皇家督学的采访中得到了高度评价,因为所有的师生都表现出了对可持续发展的了解,学生们能够就节能减碳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侃侃而谈或者质疑对方的言行一致问题。该校的“生态战士们”还想出了许多节能减碳的点子,有的学生还希望参加市议会,表达他们对于垃圾、废弃物、回收等问题的看法。

阿格利小学把节能减碳教育充分融合到课程之中,低年级学生能够讨论节能减碳的相关议题,了解气候的变迁;五年级的学生集体给国会议员写信,希望国家重视森林砍伐问题。

洛威中学将学习与行动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全国性和国际性活动。该校一名11岁的学生不仅积极加入社区中一个关怀气候变迁的社团,甚至参与提出了一份请愿书,希望促成11~16岁学生免费搭乘公共汽车或地铁。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英国的节能减碳教育运作模式相对成熟,而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0]

第一,各科目之间的协调难度较高。英国的节能减碳教育采取“渗透”+“专题”的模式,对各科间的分工合作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协调不好,就会使节能减碳教育支离破碎,各科间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或缺失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英国开始在学校设立环境教育协调员,旨在协调各科目间的教学,促进教师合作,以更好地开展节能减碳教育。

第二,忽略基础知识的积累。由于英国中小学节能减碳教育比较注重实践,强调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太少,而基础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节能减碳教育的开展效果。

第三,教师的时间有限。由于节能减碳教育要穿插、渗透在各科的教学中,这使得教师除了准备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花精力阅读、准备节能减碳教育部分的知识和教学材料,教师教学压力增大,有时甚至有心无力。针对此问题,英国学者指出,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给予教师更大的支配权,并加强各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建立完善的绩效机制。

四、对我国的启示

在节能减碳教育方面,英国的做法给我国带来了诸多启示。我们可以积极借鉴其成功经验,尽快找到在我国开展节能减碳教育的方向和途径,少走弯路。

第一,英国将节能减碳教育纳入可持续发展教育之中,属于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一环。推动节能减碳策略并非单兵作战,而是教育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学校配合,在整体的统筹规划下有序开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也可以将节能减碳教育纳入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之中,使教育体系内的政策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之间的连接更为明确、紧密。这样,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成为节能减碳教育的具体目标,而节能减碳教育则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第二,英国开展的节能减碳教育非常重视实践,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贯彻落实节能减碳教育的相关理念。知行合一是开展教育的法宝,节能减碳教育也不例外。学校不仅仅是宣传理念的地方,更是带动学生落实行动、将节能减碳付诸实践的地方。英国的节能减碳教育充分鼓励学生在行动中落实理念,在知识上和行动上都能深刻地理解节能减碳的意义。我国在推动相关课程与教学时,也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以避免纸上谈兵。

第三,英国节能减碳教育与国家课程配合,并由学校弹性规划。在英国,各学校在开展节能减碳教育时,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中相关科目的指导,配合各自学校特点进行适切的调整与规划,这充分体现了对校本精神的重视。也正因如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师生更有参与感和积极性,同时,节能减碳教育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国在对节能减碳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时,也应留出一定的空间,供各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闭薇娜,谭志雄.论资源危机与生态文明建设[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65-68.

[2]张玉新.试谈能源危机和解决的方法[J].应用能源技术,2003(4):7.

[3]王勇,赵玉民.环境问题的归因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2): 125-129.

[4]孙晓航.全球变暖状况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29):3-4.

[5]韩昭庆.《京都议定书》的背景及其相关问题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100-104.

[6]潘家华,陈迎,庄贵阳.英国低碳发展的激励措施及其借鉴[J]. 中国经贸导刊,2006(18):51-52.

[7]冯永刚,董海霞.环境教育:英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79-83.

[8]周笑冰.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目标[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3): 118-122.

[9]王如哲,黄月纯.节能减碳教育:国际观点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9-58.

[10]黄茂勇,刘奕涛.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问题探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J]. 科教文汇,2009(2):57.

[11]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QCA) (2009a).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ction: A Curriculum Planning Guide for Schools[EB/OL].http://qcda.gov.uk,2009.

[12]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QCA) (2009b).Cross-Curriculum Dimensions: A Planning Guide for Schools[EB/OL].http://qcda.gov.uk,2009.

英国学校范文第5篇

一、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体系概述

英国青少年在校期间需要分阶段地接受国家课程,而英国中小学校特别是国立学校也必须对五到十六岁的学生教授国家课程。英国国家课程是学校用于保证教与学的平衡和有效组合的一种教学规划,旨在明确主要的教育思想及课程所要求教授的知识、技能、理解程度、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国家课程体系下,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需求而自由组织教学活动。许多学校倾向于运用QCA(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即学历与课程管理局制定的工作计划来组织课程,这有利于学校将国家课程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由于国家课程组织的年限跨度比较大,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国家课程体系下又划分出四个关键阶段,即四个基础阶段。在各个关键期后,学生将接受不同的测验和评价以考察其发展情况。具体阶段是:5~6岁即入学第一学年为第一关键期,一年后教师针对英语、数学和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评价;7~8岁为第二关键期,三年后学校针对英语、数学和科学课程进行国家考试和教师评价;11~12岁为第三关键期,两年后进行英语、数学和科学国家考试,同时教师对其他基础科目进行评价;14~15岁为第四关键期,一些学生参加GCSEs(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一年后大多数学生参加GCSEs或者其他国家资格认证考试。

在国家课程体系下,英国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即“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社会化过程教育”不仅体现在德育课上,而且渗透在各项课程当中,并且在个体发展的各个关键阶段特别是第三关键期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也习得了关爱社会、团结协作、履行公民职责、奉献社会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英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特点

英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具有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渗透性、生活化的特点。教育内容包括宗教教育、公民教育、亲情教育等,在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不同年龄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实施与之相应的道德教育。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是英国学校德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1.重视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是在国家课程体系下的学校基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主要信仰基督教,学校制定教学大纲时,不仅参照基督教的原则,而且兼顾其他宗教和非宗教的信仰系统。

教会对公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2007年9月10日,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信仰学校共同发表了关于21世纪英格兰学校的共同理想与宗教性质的联合声明。该声明提到:“要进一步确认政府、宗教群体和学校之间的承诺,继续携手合作,以改善学生的生活机会,建立沟通的桥梁,以更大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为建立更加公正和有凝聚力的社会作出贡献。”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宗教已经很务实的从单纯的传播宗教教义而转向促进人们精神生活的发展,这也是宗教在英国以及英国学校当中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

2004年10月28日,英国推出了首个全国性质的中小学宗教教育法定大纲,以支持在学校提供高质量的宗教教育。学历与课程管理局和教育技能部结成伙伴关系并共同发展此项大纲。该大纲对宗教教育如何使学生不仅学习相关的宗教知识并习得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有效指导,并为青少年提供了发展知识、理解力和技能的各种方法。教育和技能培训大臣查尔斯•克拉克说:“宗教教育,能变换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们了解更广泛的外部世界的视野,在扩大包容、理解多样性、提倡宽容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历与课程管理局行政长官肯•波士顿也强调:“宗教教育提供给学生取得一系列广泛而良好的经验的机会,并在使他们能够制定一个务实和积极意义上的信仰和主张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英国通过国家课程和法定章程将宗教教育融入到了学校教学当中,不但增强了道德的约束力,也使学生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公民教育

英国在1998年的《刻瑞克报告》中提出培养公民对世界事务和全球议题的意识和关注。2000年9月颁布的新公民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关注地方、国家、欧洲、世界,让他们在本地、本国、国际担当起有效的角色,并尊重不同的民族、宗教。由此可见,西方国家不仅重视公民的权利,而且还强调公民的责任。同时,为塑造自主的人格,英国在公民教育中还突出品德教育。2000年,政府将公民教育正式引入国家课程体系,2002年8月起公民课在中学正式实施。正是公民课程的开设,使得英国中小学生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当今世界,以高度的国家公民自豪感和责任感积极应对生活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公民教育是引导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的关键部分,也使人们感受到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并且主动将自己武装起来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英国教育和就业司司长戴维•布伦基特曾说:“公民教育对维持一个充满生机的民主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没有离开它的选择。它是整个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课程的关键部分。我们必须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机会来发展他们理解民主社会的含义以及政府是如何在实践中工作的,并且鼓励他们在社区里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将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并不断强调被社会所认可的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地促进公民意识的发展。”

2007年1月25日,英国教育部公布的一份关于通过学习英国历史课程来了解公民权在英国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的报告,该报告促进了公民教育与英国课程的良好结合。英国教育大臣艾伦•约翰逊当日说道:“我认为这份报告标志着公民权作为国家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时代到来了。”英国政府和学校也期望通过国家课程培养出优秀的国家公民。

3.强化行为教育

行为教育是通过责任教育、礼仪教育、社会技能教育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行为教育中,家庭的教育不可或缺。英国教育署国务大臣鲍斯说:“好的纪律和强有力的领导力对我们学校的行为标准教育是很重要的。但依靠学校自身的约束力只能使学校陷入孤立的境地。因此家长要负责教导学生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这些措施有助于建立强大的和支持性的伙伴关系,这将创造一个家长和老师的团结阵线以应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不良行为。”鲍斯先生也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行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这一点在“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 of Learning Programme(SEAL)”即社会性发展及情感发展教育计划中有充分体现。这一计划的目的是教育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例如愤怒管理、动机和社交技巧。该计划有助于教师开展规则行为教育、责任教育和礼仪尊重教育,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让他们有更广泛的社会技能,使他们在工作场所和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和处事能力。

当然,系统地实施行为教育还要通过学校的课程教育等形式来完成。要明确教学在发展社会和情感技能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课堂教学当中,学校可以通过许多方面进行关于社会和情感发展的特别教育。例如:将社会和情感发展整合到“Personal,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PSHE)”即情感教育模式、公民教育模式及天才教育模式当中;将社会和情感发展整合到主流课程当中;抓住“主题周”的机会重点教授社会和情感技能;对在这一领域有额外需求的学生采取特殊干预措施教授社会和情感技能。

4.关注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

有效的性教育及人际关系教育非常重要,它为年轻人步入成年奠定良好基础。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需要放到更加广泛的框架中,结合“Personal,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PSHE)”即情感教育模式共同发展。2000年3月16日,英国教育和就业司司长戴维•布伦基特了关于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的指南,以促使学生了解稳定的爱的关系,婚姻,家庭生活和抚育子女的重要性。该指南涉及广泛的议题,包括教育、咨询、性保健、少女怀孕和儿童保护等,同时涉及到的其他目标包括:确保学生学习尊重自己和他人;确保学生获得准确的信息,使他们能够理解差异,并防止或消除偏见;确保学生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教学中得到保护。

2008年2月25日,英国学校部长吉姆•克耐特和青少年部部长贝弗利•休斯共同了审查“Sex and Relationship Education (SRE)”即性教育与人际关系教育的报告。该报告指出良好的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在保持年轻人安全和健康以及降低少女怀孕率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类教育也得到了年轻人和父母的支持――92%的父母支持在学校中开展此类教育。

三、英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启示

英国德育发展的时代性、综合化、实用性、回归传统等趋势为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在英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对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守信等核心道德观念,处理好与自己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所有人的关系、与自然界和环境的关系、与上帝的关系等。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1.学校德育必须与本国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相适应、相协调

德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文化性,一种成功的德育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英国学校德育的成功就在于其德育更贴近社会现实,更深入社会实践,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也同样使之与现实建立更好更密切的联系。我国应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的长期目标,把德育植根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之中,坚持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出发,重新审视、阐述、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认识和筛选外国有用的东西,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一代中华英杰。同时德育需跟上时代步伐,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要建立与社会实践相适应的德育模式,让德育在参与经济建设和培养个体发展中找到传统与现实的内在生长点,建立传统文化与现实需要的有机统一,构建为现实服务同时面向未来的新的德育体系。

2.学校德育应建构完善的内容体系

德育内容的选择和编制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对德育内容的确定、取舍标准一般受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两大因素制约,成功的德育内容应当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要求的内容的有机结合。英国的公民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教育形式便是从社会及个人的实际出发,通过各种科研项目及培养方案,并利用各种课程的有效实施,不断完善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此外,德育的发展性原理也告诉我们,脱离学生实际,就会造成德育有效性的降低, 造成道德说教与对象接受“两张皮”、德育过于政治化或庸俗化等。因此必须研究德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当前,由于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同程度地呈现多元化、市场化、功利化的倾向,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将我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内容的建构从我国的现实情景及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制订出与我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相适应的德育内容。

3.注重合力,全方位优化德育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学生的道德品质首先受教于家庭,良好的家庭美德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德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开展类似于英国SEAL计划的项目,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关注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教育方面的需求,使其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接受道德教育。另一方面,社会是个大学校,我们要不断净化育人环境,加速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当然,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未来价值观的取向。因此,我国要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契机,通过完善的道德教育课程及各门课程的渗透性教育,促进我国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