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杂文精选

杂文精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杂文精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杂文精选

杂文精选范文第1篇

关于精选《解忧杂货铺》读后感范文   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我的书桌前,那本《解忧杂货店》在阳光下也显得格外耀眼。记得买它的时候,是它充满奇幻色彩的题目吸引着我。

  这是一本奇幻温情小说。小说记叙了三个小偷的故事,他们无意间收到五封信,并为五位寄信者一一解答忧虑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

  这本书以一个极其普通的牛奶箱,把过去和未来相互连接,虚化了时间,看似毫无联系的五封信,却在杂货店这个牛奶箱里有了交集,使五件事环环相扣。月兔有幸参加奥运会,却突然收到了爱人的噩耗;克朗是继承家族开鱼店还是坚持梦想做一名歌手;晴美本意帮助丸光园却被误解而遭遇抢劫……五件事情都触动人心,五封信的投寄人都是遇到了自己无法抉择的矛盾,又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于是想听听别人的建议。

  这五位投寄人最终何去何从?听取别人的建议是否妥当?该书作者将每件事以倒叙的手法一一呈现,其实,这条路最终还是要自己走,解答的人最终还是你自己,这就是这本书带给读者的独特感受。

  一遍又一遍地细读,品味,思考,可以让我们读者浮想联翩,未来有很多选择,可能有许多事物不是你当初预设的那么美好,而此时的你应该做出选择,也许这个选择对你来说是两难,而你却总会征求别人的意见,其实那时,你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如果把那些咨询问题的人比作迷途的羔羊,通常他们手上都有一张地图,只是没有去看,所以迷惘。

  相对于现在,未来也许有些遥远,可是很多事情我们必定要去面对,人生总有阴错阳差,不应该逃避。人生因为有困难,所以才丰富而美好,这个困难就是美丽风景的衬托。

  这就是我品读《解忧杂货店》的最大收获。

  

关于精选《解忧杂货铺》读后感范文

  有时伤害,有时相助,人们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题记

  “不管是骚扰还是恶作剧,写这些信给浪矢杂货店的人,和普通的咨询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破洞逐渐流失。”、“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面对疑似出自同一人之手的三十封恶作剧信件,浪矢老爷爷如是说。从那一刻开始,我想,对浪矢老爷爷,对浪矢杂货店,对《解忧杂货店》,我有了一种说不清的情感,或许是敬重吧,好像全身都充满了一种温暖的力量。

  浪矢老爷爷的杂货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出售杂货,而且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写信给杂货店,第二天总能在牛奶箱里拿到浪矢爷爷的回信。

  许多事情在还未发生时就已经在世界上留下痕迹。浪矢老爷爷不会想到当年问“怎样才能不学习也拿到100分”的孩子,会将他的回答应用到工作中,帮助更多的孩子;也不会想到,神奇的杂货店,交错的时空线会在他逝世多年后帮助了三个迷途的青年。

  敦也、幸平、翔太在抢劫之后跑到废弃的浪矢杂货店中藏身,却因杂货店中不会流淌的时间而收到了来自过去的人的求助信。在一封一封信中,他们尝试帮助别人,也在救赎着自己——原来。像我们这样的人,也是可以帮助到别人的啊。因一张不慎掉进牛奶箱里的白纸,他们收到了来自过去的浪矢爷爷的信——“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

  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可能的。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那么,就告别这间杂货店,告别过去那个阴暗的自己,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走出这里,面向一个全新的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吧。

  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小说开始时似乎呈现的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片段,每个故事都有独立的主人公,都有完整的情节,唯一的关联是浪矢杂货店,它像一个纽带,冥冥中将这些人和故事连接起来。看到后面,似乎断开的关系又逐渐联系起来,他们之间的关联被揭示出来,这样的情节竟使人震撼,原来人与人之间一直都在相互支撑,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人的生活。

  

关于精选《解忧杂货铺》读后感范文

  这是一本构思精巧的小说,小说通过一个充满神奇力量的牛奶箱,联通了过去和现在,并且将四段不同时代的故事与现实产生了联系,让人在四段故事的穿插中,感悟不少人生的道理。

  不论是不得志的音乐家,还是最终失败的运动员,前来向杂货铺咨询寻求解忧的四名主角,都各自有着各自的迷惘。虽然回答这四名提问者的确并非广受爱戴的浪矢老爷爷,而是三个偷盗为生的小混混,但提问者在得到答案后,最终都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观。所以,其实解忧杂货铺,与其说是将答案交给前来提问的人,不如说是通过倾听和互动的方式,传递给提问者以坚持及信念,这就是贯穿全文的核心意义———选择与信念。

  人生在世,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书中的提问者们无一例外在寄出第一封信的时候,都是处于丧失方向或者缺乏信念的状态。但在经过与杂货铺的书信交流后,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最终都过上了安心的生活。可是答案的内容真的重要吗?我其实觉得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在一次次与杂货铺的提问和争辩中,自己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答案,找到了自己的选择,也坚持了自己的信念,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杂文精选范文第2篇

1、《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谈美书简》、《哈姆雷特》、《堂·吉柯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老人与海》、《泰戈尔诗选》、《匹克威克外传》、《论语通译》、《孟子选译》、《庄子选译》、《高中生必读优秀古诗文》、《鲁迅杂文选》、《朱自清散文精选》、《家》、《子夜》、《边城》、《雷雨》、《茶馆》、《女神》、《谈美书简》、《哈姆雷特》、《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歌德谈话录》、《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2、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3、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

(来源:文章屋网 )

杂文精选范文第3篇

作者:华说

出版社:清华大学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针对当下社会经济热点现象下笔,通过经济学的视角,以随笔的手法,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其背后的道理。逻辑井然,文采斐然。《解惑中国经济》作者用自己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和身为记者的敏锐度,就广大读者关心的社会经济现象,例如“双十一”“雾霾”“比特币”“楼市”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背后的经济原理加以剖析说明,立体且全面的展现了当今的中国经济现状。

大国崛起之谜

作者:李超民

出版社:中央编译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本书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中国古代思想至今仍对世界经济稳定发挥着根本作用,当今美国财政税收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制度“现代常平仓”,其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古代的常平仓体制,以及王安石变法创行的“青苗法”和“市易法”等政策措施。本书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破解了美国运用中国“常平仓制度”发展经济的成功探索。

采绿:追寻自然的灵光

作者:涂昕

出 版 社:中国华侨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作者用两年多时间,记下身边每一季草木的开花与结果,昆虫的踪迹,鸟儿清晨彩色的歌声,午后蝴蝶翅膀掀起的空气,追寻着自然世界里凝结的片刻灵光。涂昕笔下的文字,正如她的豆瓣网名“热带植物”,浓郁、热情而明亮,带着草木勃发的气息,还有对自然最纤微细致处的温柔回应。更难得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份十二个月的自然观察,还描述了许多对自然有独特感受的作家,一些“通晓植物灵魂”的人:普里什文、纳博科夫、梭罗、沈从文……

中国人的尊严

作者:王小波

出版社:群言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中国人的尊严》是当代作家王小波的杂文精选集,收录了《个人尊严》《居住环境与尊严》《我的精神家园》《坡与东坡肉》《奸近杀》等经典杂文。作者以深刻甚至带着调侃的笔调针砭时事,对“个人尊严”“媚雅”“格调”等问题进行了有趣而深刻的分析。

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

作者:余世存

出版社:九州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这是一本有趣的人情世象笔记,也是试图对世道人心做出“总体性解释”的观察思考,其中既有时代社会最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命题,又有日常生活最细小的饮食男女话题,是汉语对精神的关注、抵达和成全,是精神对庸常的安顿、命名和超越。作者主持当代汉语贡献奖十年之久,在这个浮华的时代,作者的关怀和用心值得注意。

在不安的世界安静的活

作者:王欣

出版社:十月文艺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小说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不仅是名叫林墨的女性如何从一名普通助理成为一名国内一流时尚杂志的总经理,还展现了1993-2013年,中国时尚的演变,中国时尚媒体如何与国际奢侈品牌进行商业合作,与国际时尚大刊的竞合,如何影响了中国女性对时尚的认知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

作者:这么远那么近

出版社:古吴轩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这本书写给那些正处在奋斗期的年轻人,他们或许还在校园,或许刚刚踏入社会,他们对未来迷茫,对当下怀疑,他们心中怀有梦想,却始终在怀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坚持到底。他们总是付出很多,忍受孤独寂寞,遭遇怀疑否定。却仍然拼尽全力,在这个世界坚定而深情地活着。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会有一段不被人理解,不受人关注的时光。但是,最终,我们终究会懂得,那段时光,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段日子。

早安,晨型人

作者:娄丹丹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杂文精选范文第4篇

“幸福的烦恼”:来稿多得发不完

对时评编辑而言,在时评热背后,亦有不少烦恼。不少时评编辑反映,电子信箱每天都有很多主动投来的稿件,这些稿件时效性强,质量也不差。但是其论点、论据、论证乃至写法都大同小异,似曾相识,而本土原创时评则少得可怜。有报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掘、培养几位本土作者,但队伍很难扩展,老面孔多,新作者少。久而久之,报纸时评版的内容雷同,作者趋同,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厦门日报》时评众议版创办5个月来,本地作者的来稿逐期增多,每期“话题PK”栏目都收到数十个本地作者的来稿,稿件多得发不出去,真是“幸福的烦恼”。为什么《厦门日报》时评众议版拥有这么旺的“人气”?坚持时评版本土化草根化的操作是重要原因。

草根副刊的启示:降低门槛“接地气”

《厦门日报》坚持改版常态化,从2001年起,每年进行一次改版,版面有增有减,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城市副刊”作为一棵“常青树”,被一直保留下来,甚至连版式都没有大的改动。定位于“身边人、身边事”的“城市副刊”,始终坚持走本土化草根化路线,不发名家、作家来稿,只发本地和周边地区普通作者稿件。为把更多的版面让给新作者,报社规定本报采编人员一般不在这个版面上写稿,而且一个作者写得再好,全年刊发也不超过5篇。也就是说,“城市副刊”宁可多刊发几个草根新人“不太成型”的文字,也不成为“熟面孔”自娱自乐的园地。

这种本土化草根化的编辑思路为《厦门日报》赢得十分广泛的作者群、读者群。而且,本土草根作者最忠诚,能带动一片读者群。一位市民感冒上医院打点滴,当亲友电话告知其处女作发表在“城市副刊”上时,欣喜若狂的他拔下吊针,飞奔到附近的报亭买了3份《厦门日报》,分赠给亲友们,这三个亲友之后都订了《厦门日报》。

2011年10月,《厦门日报》新一轮改版,准备重新开设时评版(曾经办过“新闻评弹”等相关版面,后因本土评论作者少、同质化问题严重而关停)。编委会决定借鉴“城市副刊”的办刊思路,将新开设的“时评众议”版定位于“观点版的‘城市副刊’”,注重时效性、本土性、原创性、草根性、互动性。也就是说,“城市副刊”是厦门百姓“身边人、身边事”的真情讲述,“时评众议”是厦门百姓发表观点、看法、意见、建议的平台。“众议”之“众”,就是普罗大众,就是大家议、众人谈,众人拾柴火焰高。

本土化:从话题和作者两方面入手

时评的本土化,有两个含义:一是话题的本土化,二是作者的本土化。

本土化题材,就是本地媒体报道的新闻素材,只要这些新闻不是轰动性事件性新闻,网络一般不会以之作为新闻评论的对象,而新闻的接近性决定了本地读者关注这样的题材。自家门口(甚至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话题,自然会激起本地作者的参与热情。当然,在当前地方舆论环境下,选择本土话题有相当难度,选歌功颂德的,读者没有参与热情,选择事件性、假丑恶的,很难落实到版面上。为此,我们有意选择一些本地民生性话题作为讨论对象,让话题“通民气”。比如:“高清探头:管得住无德驾驶?”“网络购票:农民工很受伤?”“换了新校车,就该加收费用?”

本土化作者,就是话题虽是外地的,但参与话题讨论的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作者。比如:“官德培训:6学时速成君子?”“佩戴党徽能自我约束吗?” “改称谓能提高农民工地位?”这些外地题材具有很强的民生性,本地作者也很有话说。我们注意刊出每个作者的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吸引他们的亲朋好友关注,也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本土作者的积极参与,实现了报纸与读者的互动,让静态的纸质媒体“活”起来,也解决了报纸本土评论的“稿荒”问题。

草根化:文章短些再短些

降低门槛,吸引草根时评作者,就不能要求人人都能写出正儿八经的新闻评论,尤其忌讳长篇大论。草根化,就一定要让文章短下来,三言两语也行。我们有意识地在栏目设置上满足这个要求。比如,“话题PK”:每周选择一较有争议的社会话题,由正方、反方、中立方一起观点碰撞。“微观厦门”:精选微博上对厦门一些热点问题进行点评。“刀子嘴”:杂文式评论,观点尖锐,辛辣风趣,一家之言,一吐为快。“雷人雷语”:网友风趣搞怪的创意点评、趣评,三言两语。“世象漫画”:以漫画加150字以内短评,评说社会新闻。“明人快语”:《厦门日报》资深记者陈炜明个人专栏。还有“草根短评”等。

杂文精选范文第5篇

专访

年少成名,他比他同时代的写作者早走了很多步,但在时下,“火星文”成为一种潮流的阅读环境中,至少从写作本身,他一直是一名传统意义上的作家。多年来保持着每年一部书的写作速度,杂文与他最受欢迎的小说作品轮番登场,韩寒说这种写作速度最为符合他的状态:“在中国这个怪事迭出的地方,素材也比较多,加上自己的积累和认识,可以保证一年一本的出版速度,多了不行。”他谦虚地称自己个人受才华所限,无法像别人那样一年出五本书。在交谈中,他显示出与行文一至的逻辑清晰思维跳跃――你刚刚感到他让人惊异的低调和谦逊了,他的一下句已经接上:“如果哪天我真的穷得不行了,那种书,我一年可以出五十本,写流水帐嘛,你说我说,半本书已经出来了。”但是,接下来,他更会清楚地让你明白,他不会的!他不会穷成那样,除此之外,他尊重自己的才能,珍惜自己的作品,他说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书从第一页开始,就毫不出彩!”

出道十年,本本书都保持高畅销率的韩寒,就有这样在电话里把一个普通的问题回答得如此“起承转合”的实力。

寂寞吗?韩寒?怎么会!最新作品《他的国》作为起点中文网中国名家计划的第一本签约作品,“在线”的硝烟尚未燃尽,韩寒已经回到真实世界,化身为2009年度最受睹目的(虽然至今未出刊的)一本杂志的主编,以高得可以几乎可以与《纽约客》媲美的稿酬,引发了新的热门话题。已经接受了海量投稿,正在紧张出刊准备中的杂志,韩寒不愿透露过多的细节,对于跷首以盼的这本杂志的读者,以及“韩寒编杂志”这个事件的看客们,最终还是要到杂志出来,所有对它的猜测,品质如何,销量多少,在中国当下文坛及杂志界,有什么除了高稿酬以外更深远的社会意义,才能最终尘埃落定。无论如何,这是让人期待的文化事件,一如韩寒之前带给公众的每件事。

一直以来,来游说韩寒办杂志的人很多,大家都觉得以韩寒的号召力办杂志肯定能赚到。这些对韩寒来说,没有可以拿出来一说再说的道道,就是像累了要睡觉,渴了要喝水一样,一个他这样类型的作者,就该写这种文章,出版,然后办杂志,都是最老套的路子,这都是顺其自然的事,他觉得这其中没有任何会让人想不通的地方。他再次强调:“我其实就是一个最传统最传统的人。”

至于外界所谓韩寒的杂志是办给“青年知识分子”看的,他笑说自己从未说过这样的话,但如果能办成那样,他说,“当然是最好的,因为真正意义正上的知识份子都是很有良知的人,可以的话,我想把它回归到好的意义上。”

被评价为现在已经是一名“深刻有力的知识分子”的韩寒,并不抗拒“知识分子”的头衔。五四时期那些曾经活跃和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道路的真正的知识分子,为他所敬仰。他那点击率华人世界第一的博客,张贴的都是他对这个真实世界的荒诞事件的思考,在不停地激怒人的同时,显示出他独一无二人格的力道,痛击着某些人群一直妄图用文字虚饰和美化的丑恶真实。这样的文字展现出的韩寒,确实已经具备了独行侠式作家以外的力量:集合更多的力量。作为杂志人,则是传统知识份子聚合同道力量的一种传统方式。

对此,韩寒说他倒从未想到这么多,写作只是无意只中触及到社会很多层面的事,对于文字中显示的一位青年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韩寒说那对于他,不过是一件份内的事,他举例说,“就好象我是车手,车队付我钱,我就要为车队好好比赛,拿积分。我是一个作者,那我的责任就是写这些,这就是一个写东西的人的责任,它没有上升到良知啊,良心啊,社会责任感的地步――这就是你应当做的事!我的意思是任何一个作家、写东西的人,都应当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和释放出推动它进步的一种力量,而不是单纯的用文字只实现拍马奉承的一种功能,这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我不认为自己怎么样,只是别人太委琐啦。”

Q&A

Q:你在同龄人中保持着传统的写作手法和方式,但为什么是你成为时尚先生?

因为这个世界太前卫了,反而显得我很不正常,因为大家都太不传统,太先进了,所以反而让我这么一个其实是落伍的――其实我所有的写作手法,用现在的火星文来看,都很落伍的――显得很时尚,我觉得是挺嘲讽的一样事。从头到尾,包括我的写作方式,写作手法,所有的笔法都是老式的,老派的,没有追赶潮流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我最后变成了先进个人,确实挺奇怪的。可能说明这个世界大家都走得太快的,最后大家发现我走在前面,其实是我已经落后一圈子了。

Q:将来是否会有兴趣以直接网络写作的方式与网络文学媒体合作?

应该不会了,对我来说,也从未有过直接网络写作,博客上的文章都是先写好了,再贴到网上的。我相信也不会真正大牌作家会用这种在线写作的方式,他们性格里有随意和不受束缚的成份,不会受这种写作方式的控制,这跟写作的个性有关,至少我肯定不会。

Q:我要成为XXX的XXX,有这样的野心吗?

没有。真的没有。我其实是个没有任何野心的人,对我来说,只存在竞争,如果没有竞争给我的话,我拿着版税,什么都不做,我已经衣食无悦了,日子也过得很开心了。

Q:那你行动的动力来自哪里?

对我来说,对手是最重要的,我自己是没有什么野心和竞争欲望的,但是只要有对手,我就一定要打败他。

Q:拔开被过度娱乐化的你的赛车手、歌手等等身份,你对自己最基础的定位还是作家吧?

对,虽然我也不一定能成为家,但现在大家别人,阿猫阿狗都称家了,那我也就拿这个来称呼了。

Q:写作是很个人的事,而办杂志则是要发挥集体智慧,什么促使你有这样的转变?

对我来说,没有转变,我个人喜欢一个人,什么事情都喜欢一个人干,单枪区马,但是办杂志,是另外一种层面的事,就好比赛车成绩好的,就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这是很传统的,其实我走的就是最传统的道路。

Q:你坚持更新博客的动力是什么?

也没有什么动力,本来对我来说,也是写了杂文要出书的,先贴出来给大家看而已。

Q:已经不会影响书的销量了?

当然有影响。如果贴到网上,大家看过这些文章,书卖到二十多万本,没看过的,就是六十多万本,每年有二百到三百万元人民币的损失。但这些损失,对我来说,没所谓,不是缺这些钱就不能过日子,再说,我也不是那么小气的人。

Q:基本上你是中国FANS最多的作家之一,你是怎么处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

不用想和处理。

Q:没有让你感到困扰过吗?

没有,要是我长成贾平凹那样,我会觉得有困扰。

Q:不是在博客上说,一度遭遇搔扰电话?

这个没有办法,如果我不是我,是其他人,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都是由人身处的角色带来的, 而这些问题,是任何人都会遇到的。

Q:你所追求的终极写作目标是什么?

没有。许多事,往往自己以为达到目标了,但别人和市场也不一定认可。

Q:对你来说,什么是有趣的?

我觉得很多事都是很有趣的,我的有趣点是非常低的。

Q:你平时会开快车吗?

没必要,又没有人给钱,我在街上开那么快干嘛?其次,我的人生已经够刺激了,还会有更刺激的事继续发生,不需要在这些事上寻求刺激。

Q:被卷入很多是非当中,会有觉得软弱的时刻吗?

那些,我只是当成挑战。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工作上的事,能影响我,任何与之相关的是非,都不会让我觉得软弱。当然,作为一个人,肯定会有觉得软弱的时刻,那都是属于私人的事了。

Q:你会在乎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吗?

当然任何人都希望最终得到一个体系的认可。但对我来说,当我得不到这个体系的认可的时候,我就改变它,自创一个体系。

经典语录

无论出书还是写博,韩寒向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那一类。网友整理他的“韩式代表论”可以列出洋洋洒洒上万字,这里仅精选16条。

真理往往是在少数人手里,而少数人必须服从多数人,到头来真理还是在多数人手里,人云亦云就是这样堆积起来的。第一个人说一番话,被第二个人听见,和他一起说,此时第三个人反对,而第四个人一看,一边有两个人而一边只有一个人,便跟着那两个人一起说。可见人多口杂的那一方不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许多是冲着那里人多去的 。

我这辈子说得最让人无从反驳的话就是被子不用叠――本来就是要摊开睡的――然而这也是第一个被人反驳掉的。懂么,这就是规矩。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规矩。

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聪明绝顶的人。因为有些博士其实见识没有多少长进,只是学会了怎么把一句人都听得懂的话写得鬼都看不懂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

我成为现象,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

一个男子失恋以后,要么自杀,要么再恋一次爱,而第二次找对象的要求往往相近于第一个,这种心理是微妙的,比如一样东西吃得正香,突然被人抢掉,自然要千方百计再想找口味相近的――这个逻辑只适用于女方背叛或对其追求未果。若两人彼此再无感情,便不存在这种“影子恋爱”,越吃越臭的东西是不必再吃一遍的。

名气就仿佛后脑勺的头发,本人是看不见的,旁人却一目了然。

我看书有我的原则,我不喜欢语文书、作文课,因为我仇恨这些东西赚人的钱又扼杀人的个性和创造力。我更喜欢王朔,这小子很聪明,而且很真诚。我的写作特点更像钱钟书的《围城》,因为我很欣赏他骂人骂得深刻又不露骨。

我的小说主人公基本上没干什么事,就这么混混沌沌过着。这就是生活。为什么一定要高于生活?

数学,我想我只要上到初二就够了。 一个人全面发展当然好,但可能越全面发展越是个庸才。说一个人学习高等数学是为了培养逻辑能力,我觉得逻辑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是培养出来的东西。古人不学高等数学,难道就没有逻辑能力吗?

家庭就像一座山,双方都要拼命往上爬,而山顶只容一个人站住脚。说家像山,更重要的是一山难容二虎,一旦二虎相向,必须要恶斗以分轩轻。通常男人用学术之外的比如拳脚来解决争端,所以说,一个失败的女人背后大多会有一个成功的男人。

问题涉及到了钱上,爱的寿命就不同了。我常可以见到恶丑无比的男人拥着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

我们有理由相信,建立在爱情上的爱情是短暂的,因为爱情本身是短暂的;而建立在金钱上的爱情是永远的,因为金钱是永远的。

城市好比女人,白天我们看见的只是大施粉黛的脸蛋,待到夜深时才可以见到她卸妆后的容颜。那才是最真实的。

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候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

相关期刊更多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南师范大学

应用写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