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与动物的故事

人与动物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与动物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与动物的故事

人与动物的故事范文第1篇

2、巨蛇引路救妇女:在印尼亚齐省省会班达亚齐,一名女子在一条大蛇的指引下,抵达安全地点。

3、小狗救回7岁小主人:在海啸重灾区之一的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海边小村,一条名叫塞尔万库马的小狗救了它的小主人迪纳卡兰。

4、哈尔滨水族馆里的一只海豚,下颌骨意外粉碎性骨折,在驯养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带着伤痛给观众表演了两天。这两天无法进食,连嘴都张不开,后来被发现才得以妥善治疗。

人与动物的故事范文第2篇

国务院第75号令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一九九一年五月一日起施行。为了认真贯彻执行《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对《规定》的学习和宣传,省级劳动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大力进行宣传,并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深入理解《规定》的内容,以及《规定》所体现的党和国家对广大职工安全健康的深切关怀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从而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由于《规定》扩大了职工伤亡事故的统计和管理范围,因此,应督促新列入统计范围的企业(如商业企业等)立即指定专人,承担执行《规定》中的具体工作,并尽快与当地劳动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工作制度。劳动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协助这些企业做好执行《规定》的准备工作,为他们提供有关法规和工作资料,帮助培训干部,逐步把职工伤亡事故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起来。

三、各级劳动部门、企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定》对本地区、本系统制定的有关规章认真进行一次审查,凡与《规定》有抵触的内容,要进行修改或报请机关进行处理。

人与动物的故事范文第3篇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平凡又打动人心的故事:老人视海鸥为自己的亲人、儿女,给海鸥喂食,取名字,把海鸥当成自己的儿女看待;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大声鸣叫,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不忍心离开“亲人”的事。他们也许已经明白老人已经死了,摆在自己面前的所谓的“老人”其实是一张遗像,真正的老人已经不在了……但他们依然在用声声的鸣叫呼唤着老人,他们一定是认为自己的呼唤能把老人叫回来。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在课后,我一直带着疑问:这位老人究竟是谁?海鸥们与他无亲无故,他为什么要对海鸥好呢?为什么要照顾他们?一个孤寡老人,他为什么要每天这么不辞辛劳的走20余里去喂海鸥?像他这样的老人,应该是躺在摇椅上,好好度过晚年,但为什么这个老人这么特殊呢?……种种原因给我带来了困扰。书给我了答案:老人觉得海鸥是幸福鸟,吉祥鸟。海鸥在的地方,那儿的村民就会快乐,就会幸福。老人名叫吴庆恒,是昆明人,那儿的居民都把他称为“海鸥老人”。只要在当地,红嘴鸥“驾临”,老人每天都徒步几十里给海鸥喂餐,风雨无阻。老人每月退休工资只有三百零八元,大部分都用来给海鸥买食物。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丁,老人毫不犹豫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时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不愿意坐五毛钱的公车,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这篇文章还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同时也表现出了 原来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无私的爱。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海鸥还那么的离不开老人,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人的怀恋。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是谁都会为之颤动。

如果说老人对海鸥的爱是无私的爱,那么海鸥对老人的情是震撼的情。

人与动物的故事范文第4篇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学习三・我的小笔头”:我的动物伙伴。

今天早晨,兔子先生死了。它是我的宠物,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哭了很长时间,因为我知道,我再也不会见到它了。爸爸告诉我,兔子先生的年龄太大了,它犹如秋天里飘落的树叶,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季节。

爸爸还对我说,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相处得如何。兔子先生活了很长时间,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快乐。我和它玩得很开心。

我希望,无论兔子先生现在在什么地方,它都会过得愉快并且记得我,因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它。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也来写一写吧!

拓展思路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小动物,是小朋友最亲密的伙伴。我们从小到大都会有与小动物相处的经历,只是这些经历各有不同。既有相知、相识的起因、经过,如路遇小毛毛(小狗)、兔乖乖生小宝宝了;又有相处、相依、相伴的过程与结果,如小花猫偷吃了我的大金鱼、大黄狗咬破了我的小手指。这其中一定蕴含了许许多多鲜活生动的故事,体现了我们或动物的喜怒哀乐,也有我们在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受到的启迪。如蚕姑娘真是个巧媳妇、小鸡生来会啄米、狗狗多忠诚、小羊跪乳感母恩等。

习作提示

写这次习作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故事性。也许你喜欢的小动物不只一种,这就要选择你最熟悉、相处时间最长的一种来写。要把你与它之间发生的最精彩的故事写出来,讲给别人听。要想使文章生动,就要注意尽量细致地写好动物的外貌、语言(声音)、动作和神态,不能三言两语、平铺直叙或概括了事。

人与动物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物园的故事》;生存状况;孤独;异化;现代文明

一、荒诞派戏剧的思想基础――存在主义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关于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实际上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存在主义形成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50-60年代,达到了。法国的文学家萨特(1905-1980)和加缪(1913-1960)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存在主义是哲学家、作家等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存在主义认为,个人与社会是永远分离对立的,萨特有一句名言:“他人即地狱。”就每一个人的生存过程来说,每一个人都是孤独无助的,人被动地来到这个世界,与他人共在,总是感到他人和世界对自己是敌对的、陌生的、疏远的,每个人的存在同整个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互相敌对的,互相陌生的。恐惧、焦虑、孤独、厌恶、失望、被遗弃等感受是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由于客观事物和社会总是在与人的存在作对,因此“存在即死亡”。人从一出生,就面临死亡,存在的过程,就是死亡的过程,“存在”等于“不存在”。

关于荒诞性,存在主义认为,世界原本荒诞,因此人类的生存也是荒诞的。他们认为,世界是丑恶、荒诞的,人来到世界上即被外界的荒诞包围,因此将失去任何理性,成为“非人”,每个人既无法认识这个世界,也无法在世界上有所作为,在世界中一切探索、追求与抗争都是徒劳,都是荒诞、可笑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是“荒诞世界中人的荒诞存在”。世上的一切,或许只是人类头脑中的幻象。

基于以上思想,《动物园的故事》中有许多荒诞成分,如流浪汉杰瑞的荒谬动作,杰瑞邻居、父母的不合常理的生活状况等。杰瑞和彼得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现代社会人的存在状况:敌对、陌生、无法沟通。

二、孤独主题在《动物园的故事》中的体现

阿尔比最擅长写牢骚满腹的小人物,情节弱化下的人物对话突出,语言辛辣尖刻,发人深省。故事一开始,中产阶级人士彼得来到公园的长凳看书,突然走来一个流浪汉杰瑞跟他说“我去过动物园了,我说了,我去过动物园了。先生,我去过动物园了”。杰瑞去动物园是“为了更深入了解人和动物共同生存的方式”,现在他急需将自己的见闻讲给人听,但彼得作为陌生人,对他的话根本不感兴趣。杰瑞并不想放弃,接着他问及彼得的家庭、收入、宠物、住址、喜欢的作家等情况,彼得只好应付。接着杰瑞不厌其烦地叙述自己的生活:“我没老婆,也没两个女儿,也没有猫和长尾巴鹦鹉。我所有的是:梳洗用具、几件衣服、一只别人不会想到我会有的电炉、一把刀、两把叉子、两把汤匙,一大一小;三只盘子、一只茶杯、一个茶碟、一只酒杯、两个都是空的照相框、八九本书、一副春宫画纸牌、一副正规的纸牌、一架只打得出大写字母的旧打字机。哦,还有一个不带锁的保险箱。里面装了……什么来着?石头!几块石头……海边的卵石,我小时候在海滩上捡的。”从杰瑞的叙述不难看出他的贫穷。作为社会上的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的生活环境混乱无序、甚至有些荒谬。杰瑞的妈妈在他十岁半的时候“竟然扔下亲爱的老爸”,到南方各省搞“巡回通奸活动……”,后来“亲爱的老爸从南方带回老妈的尸体”,“亲爱的老爸像过新年一样过了两星期,然后啪的一声倒在一辆还在滚动着的市区公共汽车的前轮底下”。如此家庭造成杰瑞孤独怪异的性格,甚至性取向都不正常了。在杰瑞的描述中,杰瑞、杰瑞的邻居、房东太太似乎都不正常,他们冷漠、相互隔离。

杰瑞口口声声说到的动物园在全剧中并没有出现,或许只是一个虚构或比喻。作者以一个看不见的但人人熟知的动物园,比喻人类社会,也许当杰瑞来到动物园的时候,在他的眼中,笼中的动物就像他在社会上的感受一样,被隔离、被禁锢。由于不被人接纳,无法和别人沟通,思想似乎也被禁锢,一个人只好孤独地生活在自我的空间里,这种孤独而苦闷的生活就是杰瑞的一生,并且无法改变。存在主义者认为,人与社会呈分离对立的关系,每一个人本来就是孤独无助的。杰瑞无非就是想和人沟通一下,作为具有社会性的感情动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需求了,但用如此多的语言还不能达成和人沟通的目的,杰瑞从失望到绝望,最终不得不以自杀的方式进行抗争,可见“孤独”已成为不见血的杀人“利刃”。杰瑞的死,使全剧达到,也使“孤独”这一主题得到最深刻的表现。

三、异化主题在《动物园的故事》中的体现

异化这一概念原属于哲学和社会学的范畴。异化(Entfremdung)一词源于德语,意思是疏离,英译为alienation。其本来含义是创造物同创造者相脱离,不仅摆脱了人的控制,而且反过来变成奴役和支配人的、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异化就意味着自身的丧失。诗人席勒认为,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个别小部件上的人,本身也变成了部件。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中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马克思认为,异化是深刻的社会关系,表现之一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在《动物园的故事》中,彼得和杰瑞属于不同的阶级。彼得从本质上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部分,是被工业社会“异化”了的人。表面上看,彼得是中产阶级人士,收入可观,生活舒适,但实际上为了得到这种生活,他得奋斗,因此不得不变成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的一部分,彼得循规蹈矩的生活具有机械化的特点,象征着人类(劳动者)被自己所创造的劳动产品(物质)异化。由于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人类逐渐丧失作为人的特征。人被物质异化的同时,人与人的关系也被异化。公园中的长凳,一端坐着彼得,一端坐着杰瑞,中间好像有着一道看不见的屏障,这种感觉就如同杰瑞提到的动物园,“所有的动物都是被隔开的”,杰瑞和彼得又何尝不是被隔开的呢?这种被隔离的感觉是资本主义社会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物质异化人类的结果之一。资本主义的大工业文明并没有使人类变得真正“文明”,反而造成人与人关系的对立、敌视、冷漠以及自我和人性的丧失,这不得不说是资本主义的悲哀。阿尔比在《动物园的故事》中的这些思想反映了其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反感和厌恶。

四、作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的大都市,经济快速发展,喧嚣、繁杂、快节奏的背后,人们的工作模式一成不变,压力凸显。上下班的高峰期,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的面无表情的人,腋下夹着文件夹或公文包急急忙忙地涌向地铁站。他们像一群工蚁一样,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这种生活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厌倦。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下一些问题:“我们是谁?”“工作为了什么?”“我在想什么?”。也许,看看《动物园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和警示。虽然物质是人类的追求,但绝不是唯一的追求,如果为了追求物质而生活,最终必被物质所累,像《动物园的故事》中的彼得那样被异化。同时,在繁忙紧张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被疏远,人和人之间不应被看不到的屏障隔离,否则,将成为一个个孤独的个体。那将是每一个人的痛苦,也将是整个人类的痛苦。《动物园的故事》虽然是荒诞剧,但荒诞的情节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也是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Amacher Richard.E.Edward Albee.Boston:Twayne Publishem.1969.

[2] Berkowitz,M.Gerald.American Drama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London:Longman.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