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知成长的神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诗描写的情景大多是幼儿没有亲身体验的,而多媒体教学能以丰富的画面、变化的动像、生动的音响来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更加主动地体会着感恩之情。
1.神奇功能激发活动兴趣
马斯洛认为: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好奇心的满足是主观上的满足,学习和发现未知的东西都能给个体带来满足和幸福。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多媒体就以其强大的功能将活动情景交融,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如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我利用了白板软件中的“聚光灯”,将孩子们的目光吸引到课件中田园中的诗人,让他们产生“他是谁?他在做什么”的疑问,从而激发幼儿感恩自我、关爱自我的情感。
2.多种媒体调动多样感官
多媒体为幼儿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充分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如《赠汪伦》诗中描绘了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与古诗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配以古诗朗诵,旋律拨动着孩子们的心弦,使他们感受着朋友间真挚纯洁的感恩深情。多媒体为幼儿创设了情境交融的感恩氛围,孩子们在沐浴经典阳光绽放感恩之花——浅谈多媒体在古诗教学渗透感恩教育中的运用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杜晓燕氛围的渲染中,他们更加专注,对于感恩也有了更多的感知,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二、多媒体激活教学难点——感恩之情情不自禁
多媒体软件把抽象、死板、枯燥的内容变的生动、活泼、有趣,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这样,教学活动的难点就被有效激活,幼儿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了。1.化静止为动态——显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将静止的画面动态化,突显过程性,这样幼儿就能感知到过程性的内容,对于难点就更容易理解了。在古诗活动《悯农》中,对于古诗表现的“汗滴禾下土”,多媒体课件,就将这一过程通过动态的课件表现出来:在炎炎烈日下劳作的农民,热得满头大汗,滴滴汗水落到了农田中,孩子们一下就能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从而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对农民的感恩之情及珍惜粮食的情感。2.化抽象为直观——展细微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会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让幼儿很难想象与理解,这时,我们就会利用多媒体的功能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如古诗《春夜喜雨》中,孩子们对于“润物细无声”这一句所表现的雨水滋润植物,给予植物营,促进植物生成这一现象不能直接感知,所以,我们就通过Flash课件的制作,让幼儿清楚地感知到了雨水滋润万物的“细无声”,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感恩之情,让孩子们更会感恩自然,更能热爱、保护自然。多媒体让教学难点逐个激活,让孩子们对于感恩有了更深、更广的感知与理解,让他们从内心之中萌发出感恩的情怀,让他们的感恩之情情不自禁。
三、多媒体触动感恩情怀——感恩之情情真意切
培养幼儿感恩之情的关键还是要落到感恩的言行上。而多媒体触动了幼儿的感恩情怀,让他们更乐于报恩、施恩,感恩之情情真意切。
1.多媒体让孩子会真情古诗《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我们,而孩子常常不能意会。所以在进行本首古诗的教学中,我们结合母亲,将妈妈们细心拍摄的孩子成长的录像、图片,通过媒体进行展示,让孩子们从点滴中体会到母亲及家人对于自己的关爱之情,从而激发孩子们感恩家人的真情。
2.多媒体助孩子表真情
一、音乐
音乐是智慧的源泉,是开启灵感的一把钥匙。
教育学家说过:“音乐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在音乐氛围中成长的孩子,能深切感受理解其优美、崇高的情感特征,会随着节拍和旋律的变化,任想象力自由驰骋,从而充分的发展。音乐,对儿童的.思维活动具有强烈的促动力,通过音乐的熏陶,有的孩子甚至能描绘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物,这对其今后的成长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不少科学家、艺术家都把音乐作为提高修养,启迪灵感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音乐是爱因斯坦悟出广义相对论的重要促进因素。
培养孩子对音乐感兴趣的方法:
1、父母要常带孩子去听音乐会,让他亲眼看看乐队指挥是怎样挥舞双臂打拍子的;
2、教孩子认识舞台上的各种乐器及其他的音乐知识,增强孩子对音乐的亲切感。
二、美术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而儿童具有天生创造力,他们常常以独特的方式重新组合和排列图形,创造出各种新奇的意象,就连毕加索这样的大师都十分羡慕儿童的这种创造力。
培养孩子对美术感兴趣有什么好处呢?
1、由于美术作品色彩协调,线条清晰,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又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
2、幼儿喜欢形象美好、色彩生动、造型有趣的玩具和图片,就是幼儿对美的追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涂鸦”,也是他们对美的创造。
3、一些简单的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等和美术有关的技能,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
因此,父母有空的时候,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有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大自然的神奇也会让孩子感到其美无比、其乐无穷。
三、舞蹈
舞蹈要求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和节奏感,它一般与音乐与光相结合,给人以强烈而直观的美的感受,可以培养孩子对体形美的认识和韵律感。
一、 在生活活动中引发幼儿观察思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应加强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
一次玩大型玩具时,栋栋发现一只蝴蝶飞来了,幼儿们马上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那边也有蝴蝶在飞,婷婷开心地叫着。幼儿们的注意力被蝴蝶吸引了,他们觉得很奇怪,提出了许多问题,然然说:“小蝴蝶从哪里来的?”阳阳说:“它会不会咬人?”君君说:“它吃些什么呢?”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引起了幼儿们的争执。于是我就抓住机会,请他们轻轻地跟着小蝴蝶,看看它在做什么。“蝴蝶停在小花上。”“蝴蝶看见我来了就飞走了。”回活动室后我和幼儿们一起讨论,有的幼儿说:“蝴蝶喜欢吃花。”有的说:“蝴蝶不会咬人。”在我的带领下,幼儿们积极提问题,寻求答案。虽然每位幼儿的想法都很稚嫩,但是却表露出积极探索的欲望。于是我请幼儿们欣赏小电影了解蝴蝶的蜕变过程,讲述三只蝴蝶的小故事。在这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对蝴蝶有了更多的了解。
二、 在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间的内容应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窗口,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科探区是科学活动的延伸,它能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满足活动的需要。
⒈多变的自然角
小班幼儿对事物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而自然角恰恰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感知需求。每天,幼儿可以在自然角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知道如果没有水、阳光、空气,植物就无法生长;在浇花和喂食过程中,幼儿了解了各种生命现象;在捡石头过程中,感受到石头的形状、表层;在春游和秋游活动中,有意识地带他们采集一些花草充实自然角,让幼儿更多地了解植物的名称、类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蔬菜种植活动中,幼儿们在我们的帮助下,用水和泥土各种植了一些易于生长的蔬菜(萝卜、大蒜、葱等),通过直接观察,小班幼儿同样可以掌握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的科学知识(蔬菜不仅可以种在泥土中,也可以进行无土种植)。
作为教师,我也经常观察自然角中的变化,及时提醒幼儿注意:豆豆变大了、花儿要开了、乌龟要冬眠了,并和幼儿一起用画线条的方式记录种子发芽所需的时间。当发现他们在观察就会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引导大家多思考、多提问。
⒉神奇的科探区
小班幼儿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特别突出,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通过亲身尝试获得直接经验。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由于多方因素的制约,幼儿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学习兴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所以每次科学活动后都要有延伸活动,将幼儿的好奇心、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科探区里表现出来。
科学活动“怎样让纸落得快”幼儿很感兴趣,但活动是以分组形式进行的,他们受时间、材料的限制并不满足。于是在科探区我投放了一些形状、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纸和一些辅助材料。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使其中的一张纸落得快一点?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发现。这时幼儿的兴趣很高,每个幼儿都想了不少的办法,然后让幼儿自己来讲述、总结自己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讲述,幼儿懂得了包有沙包的纸会落得快一点。通过操作,幼儿知道纸通过增加重量,落下的速度就会快一点。
三、 在集体学习中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蒙台梭利教育认为幼儿3~4岁是训练感官感知的最佳时期,使用感官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技能。小班幼儿感知具有如下特点:有的幼儿对周围世界不关注;不会有意地使用所有的感官――眼、耳、鼻、手、舌等感觉器官;幼儿只感知物体的个别属性,而不会完整地观察物体和现象等。于是我们开展了集体活动《请你摸一摸》《气味真正多》《好吃的糖果》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各种感官的运用,在幼儿们掌握这些方法后,逐渐灵活运用。
例如: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糖果》,糖果是每个幼儿都喜欢的。幼儿们通过用小手摸一摸,发现了糖果有的软、有的硬;通过用小嘴尝一尝发现了糖果的味道不一样,有的是水果味的、有的是奶油味的、有的是巧克力味的;通过用小眼睛观察发现了糖的形状不一样,有圆的、有方的、有长的、有三角形的,糖纸的包装不一样,有的是拧的、有的是两边有小牙齿的、有的是卷的,从包装不一样幼儿们又发现了剥糖的方法也不一样,拧的糖是松开剥、卷的糖是拆开剥、有小牙齿的糖是撕开剥。幼儿们还发现了糖纸上的秘密,有不同的水果图案,我们只要看着糖纸上的图案就知道是什么味道的……幼儿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索,获得了许多糖果的指示,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活动幼儿们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在家园共育中培养幼儿科学意识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生活场所是幼儿进入社会的桥梁和认识世界的起点,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有重要影响。家庭教育以其“生活中教”的鲜明特点,同样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有着极大的教育优势。因为幼儿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情,有些是幼儿园不能遇到的,若家长能把握时机,及时进行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天嫣然小朋友很开心地告诉我她家里养了一只小乌龟,而且每天都会开心地跟我讲述小乌龟的一切。看着她流露出对小乌龟的探索欲望,于是我和她的妈妈进行了交谈,请她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乌龟的样子,一边观察一边可以与幼儿交谈:“乌龟的头是什么样子的?壳上有什么图案?乌龟吃些什么?它需要晒太阳吗?能不能给它的‘家’里放很多水?”她妈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乌龟的特性并以幼儿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了她,这时幼儿会很感兴趣地听妈妈讲解。第二天,我再请她把自己对小乌龟的发现以及从妈妈那了解到的关于小乌龟的科学小知识与同伴分享。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亲自然”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151-02
一、行走自然间,收获自然资源
在确定“亲自然”课程研究后,我们就动员全体教职工和家长对幼儿园周边方圆1.5公里的生态资源进行了大走访和拉网式的实地调查,同时向全园家长发放了本土自然生态资源的调查问卷,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开展了活动地点的踩点和安全排查工作,收获了许多可用于课程建设的自然生态资源,最终敲定了一些幼儿园周边本土自然生态资源活动地,并进行统计。
二、打造隐形课程,彰显自然特色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园的隐形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一)户外环境
我们在幼儿园原有的户外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地导入自然元素,比如改造出的弯延水沟,配上小桥,放入鹅卵石,水培些铜钱草、水葫芦、莲花灯,养殖些蝌蚪、小鱼……在园内我们还开辟了一块果园,种上杏树、石榴树、枣树、桃树等,各班级认领果树,幼儿在观察、期待、收获、分享的过程中享受自然之乐;在食堂的后面种上一长条的花路,让幼儿不出园门,就能与自然互动,赏自然之美。
(二)班级环境
幼儿和教师大量地运用了自然材料——鹅卵石、树枝、树叶、松果、干花、稻穗、棉花、木片、果皮、黄沙等,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各班级都呈现出不同的生态美景,让人眼前一亮。各班级自然角也大量地运用了自然元素的融入,让环境和幼儿说话,让幼儿也参与到创设中,感受自己的成功感,获得满足感。
三、畅游自然间,构建“亲自然”课程
我们的自然生态课程的建设还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我们也将会在边学边研、边研边思、边思边行中不断地改进丰富。我们在行动中形成了我园自然生态课程的框架,初步建构了课程内容有资源课程、远足课程、班本课程(微课程)、主题课程。
(一)资源课程
我们根据幼儿园周边本土的山水、田地中的自然生态资源,如东大山、吉山、牛首山和周边田野菜地等可利用的资源,细挖其中的资源材料,尝试将本土的特色自然生态资源和相关故事、材料等融于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中,为课程的深入开展夯实基础。在资源课程实施中,我们也邀请家长和幼儿参与其中,在自然生态资源的挖掘中取得家长的理解。
(二)远足课程
在建构自然生态课程时,我们细致踩点布局、精细周密规划,制定远足活动方案和远足安全预案,发动家长参与幼儿的远足活动。在远足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心情愉悦,体验远足的乐趣、捕捉自然界的神奇、观察身边的事物、探究眼里的神奇。我们每年安排在春季和秋季各开展一次远足活动,带领幼儿畅游生态自然中,感受生态的美,激发幼儿探究,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大自然成为孩子们感受、探究丰富多彩现象和挖掘、创造无限的儿童智慧的源泉,让自然资源转换为幼儿无限延伸的经验。
四、研于审议中,夯实课程建设
幼儿园把每周二中午定为课程审议时间,关注班级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年龄特点,根据自然生态课程活动内容和梳理的网络图进行小组审议:集体活动目标与设计、游戏内容与材料、主题墙创设与活动延伸等,在课程审议中我们强调要关注幼儿的经验与兴趣点,活动设计落脚点要基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幼儿习得經验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亲自然”课程建设的作用
鉴于幼儿园周边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山水、田地、花草、沙石较多,可以开拓自然生态教育活动的视野。我们在开展市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同时,带领教师走进了大自然踩点,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出发,在自然生态视野下开展相关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一)有利于幼儿认知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与自然生态互动的活动中幼儿主动交流、亲身体验、具体表征心中所想、所问、所知、所答等,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发现的乐趣。走进自然生态的课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所需,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活动中亲近自然、与自然生态材料互动,登山观景、近水嬉戏、田间实践、地头探究,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健康自然地成长。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掌握更多的自然知识,并能把一些自然生态元素材料转化为幼儿容易接受的东西,利于观察、操作。教师通过踩点、问卷、挖掘资源、制定方案,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过程中,丰富了自然知识、积累了相关经验、提升了教学能力、创新了游戏创设,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正如小作者梁菲菲,年龄只四岁半,她在方寸洁白宣纸上,用大笔直竖长短,数笔淡墨作树杆,用小笔蘸浓墨从树杆向外出树枝,小笔淡墨画圈圈后,调绿色水染树叶,淡墨调赭石水画鸟的头和身及翅膀,配合浓淡墨的飞翼鸟肚嘴与眼睛,组成了两只小鸟向上欢快地展翅在郁郁葱葱的林间,画幅的右上方画一圆红色块,外加一圈淡红色,视为太阳冉冉上升,画面形象夸张,寥寥数笔,谓之《春天》。此画颇有童趣,意蕴着一颗幸福的童心写照。《小鸭嘎嘎》是五岁小作者冯震宇的现场即席挥毫之作,几只小鸭笔墨形态造型之中,笔笔见灵活,画面显得很自信,形象虽然在有意无意中变形夸张,但看得出他画的小鸭跃然纸上,其动作各异,并且每只鸭子都在几笔内完成。鸭脚,鸭嘴均用朱红色,颇见血肉感。如此意趣的情景中,“鸭声嘎嘎”真让人洗耳欲听,这正是鸭农养鸭致富的可喜情景,越看越有趣味。听培训老师说,此画的作者冯震宇的家,在不远的地方,就有鸭农的养鸭场呢,每天路过都能看到鸭子。冯震宇很喜欢鸭子,所以这幅《小鸭嘎嘎》就充满着自信和童真。《虾》的小作者刘嘉良,他六岁了,把一条条虾画得像水浪起伏,头粗身细尖尾巴,钳臂相连的大手和若干划水的脚,笔墨形态灵活清新有致,概括传神,栩栩如生,令人赞赏不已。听说小作者的父亲就是虾场的养殖能手呐。还有龙嫔的《养殖场里的螃蟹肥》,魏双东的《蕉村》,许彭画的西瓜《甜》,柯迪卡画的小女孩和一群小猪仔,题谓《数多多》等,整个培训班的儿童绘画作品,纯真可喜,鲜丽夺目,不胜枚举。我们将这些可喜的现象提到另一层面来说,更意味深远——其不但是反映了当地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还反映着教育的意义和成果。
我们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发育过程就会知道,绝大多数的孩子从两三岁起,总是力图按自己的爱好要求去活动——此时的儿童美感心理开始萌芽。大千世界五彩缤纷,逗得幼儿们手舞足蹈,哼哼哈哈,点点画画,自为满足。到了童年时期,孩子们虽然没有丰富的文字上的语言学表达能力,但能用画来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甚至入学以后,这种兴趣经久不衰。儿童画最大的特点是用自己那特有的天真、新颖和自信的眼光理解世界,所以自信和个性使孩子们的画富有魅力。儿童为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画自己的所做、所想、所见、所闻,画过去、现在、将来、幻想和抱负。儿童的作品构思新颖,构图大胆,色彩艳丽,形象夸张。童画既稚拙又朴实,画里所演示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对象和最关心的事物。那理解世界的独特心灵、趣味、想象、幻想和理想的画幅自由活泼,童趣浓郁,奔涌着童心天真烂漫、天趣、横生的激情,像蓓蕾含苞那么充满活力。儿童画的画面特点竟然和大画家的画有这么多的相通之处。就以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来说吧,他所画的《虾》、《蛙声十里出山泉》、《祖国万岁》、《雨耕图》等①。齐白石很多作品,其艺术之一就是用了童心的特点去观察世界,其作品概括夸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②。儿童就是天真烂漫,心地纯洁无邪,自然坦率,没有虚伪做作。孩童们看到的物体是最感动和最吸引自己的大体形状部分,而不太注意细节,用那未曾沧桑的稚嫩小手,挥动画笔把物象跃然纸上时,其造形简单概括,变形夸张,其表现得已是再度夸张了自己的感觉,可画童们都很自信。当然和大画家不同的是,童画出于年龄特性,其夸张、变形是一种无意的,是童画之天成,即天趣。大画家的作品则是精炼概括,高深造诣,意蕴成熟的技巧结果,而儿童的作品都是对事物所兴趣来作简单的观察表现而已。相比之下,这些儿童画当然不免显得不成熟的了。但这些不成熟的特点里,都流露出一种新鲜活泼的稚趣。其中优点和特点是儿童在作画时,无视时空关系的羁绊,海阔天空,任意驰骋。既不受成见的拘束,而很严肃认真;又不讲究什么绘画专业上的法度,而表现了自己的绘画艺术特长;取材、构思和表现形式,是那么自由、新颖乃至神奇;富于独创性的意趣形式和风格。从儿童画里还可看出其年龄段、性别、家庭环境等特殊点所涉及各自的艺术个性。儿童画作品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儿童的特点的同时,也悟出了道理,即孩童们都很有潜力,但也是“不培养不成材”,可以说,对儿童智商的提高,使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是启发输导的教育结果,更是孩童们最佳心态的产物。要使天真烂漫、活泼好奇的、又贪玩而耐不住的孩子踏下心来坚持画画,当然绝非易事。儿童时期就像一张白色的试卷,考验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水平!总而言之,充满童心、稚趣的儿童画,是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关怀爱护的。
于是乎,我们对儿童画具有较高的认识的同时,也把握了少儿时期性的各年龄段特征,对于成功地进行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搞好儿童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幼儿时期,即三至四岁小孩,由于成长的发育关系等,动作的有意识控制能力较差,但各种感觉器官发育已经完成,能通过感知感觉获得各种观念而形成人之初经验。又如童年期,即五、六、七岁儿童,一般能辩别事物的形状、颜色、比较大小、长短及空间位置,但是感知感觉的上盛能力发展尚未完成。再如八至十三岁的少年时期虽然还具有儿童的特点,但心理特征已能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部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对一些稍复杂的事物及事情判断,能独立地用根据进行论证,等等。了解少年儿童时期的各种心理特征,是为了扬长避短,选择儿童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提高智力投资效益,使儿童心理、生理等特征的不完善部分得到全面的开发,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为今后从事专门学习及与之相关联的其它科学及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