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母爱的作文

有关母爱的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母爱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母爱的作文

有关母爱的作文范文第1篇

影片中的主人公小柯从一个骄奢逸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毅力坚强的男子汉,培育他的不是别人,就是小柯的母亲,当母亲知道自己患有肝癌时,她不是把儿子叫到身边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而是选择了放手,让儿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建筑生活,去上海接受磨练。我知道,作为一个母亲,她更担心的是在她走了以后,孩子能否独立生活,以前的过于溺爱只会让他更堕落。

到了上海,小柯找到了一份建筑工作,当然这份工作是他那事业成功的母亲悄悄安排给他的。开始,小柯不知珍惜,但他的工头对他说:“只有自己努力,才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扇窗。”这句话我这样理解:上海的高楼都是平地而起的,是工人们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想要造好这一幢大楼,只有努力才行,楼里终究会有属于你的一扇窗。后来,小柯懂事了,他去义务献血,当记者的采访出现电视上时,另一端,生命垂危的母亲顿时泪流满面,她使尽了全身力气,扑到电视机前,抚摸着自己的孩子,我很感动,感动于小柯的懂事,更感动于母亲对孩子的无微不至。

后来,一座四十层的高楼屹然挺立,工头又说了一句话:“用你的手,筑就这大好河山,那才叫无怨无悔。”我这样理解:自己的劳动果实才是最甜美的,自己筑就的高楼才是无怨无悔的。小柯也得到了那一扇明亮的窗。他感到母亲身边,母亲把手里的一张画交给了小柯,那是小柯四岁画的画,画上画着月亮与母亲……

最后,母亲去世了,但我相信小柯已经能独立生活了。我们有着爱自己的父母,为何不好好珍惜呢,与父母谈谈心,既让他们了解你,同时你也把心的一角交给了他们。

有关母爱的作文范文第2篇

课堂上,我先播放的阎维文《母亲》作为背景音乐,以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并能与歌声中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引出活动的课题:献给母亲的歌。我让学生欣赏动物世界里母子的照片,感受大自然中的亲情,转而展示我们身边的妈妈与孩子的亲昵照片,这些照片含概了孩子不同时期与妈妈的合影,有婴儿刚出生时和妈妈在医院病床上的,有妈妈怀中抱着小毛孩的,有妈妈带小孩子上公园游玩的,有妈妈陪孩子过生日的,有妈妈满含期待的眼光看子女登台表演的照片……,在课堂上课件一出示,立即传来学生的一阵惊叹欢呼。

第一个环节:剪不断的“脐带”

虽然刚出生时,我们的那根连接母体的脐带已经被剪断,可是,与母亲精神上的血缘关系却终生难以割断,十几年来,也许你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你,但是,你了解母亲的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的甘苦吗?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这个故事。主持人采访学生指名讲述经过。

第二个环节:讲述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既然是一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应该锻炼一下学生说的能力。由于事先让学生有过准备,所以主持人就让学生将他们收集到的课外资料拿出来集体交流分享小组成果。这时由主持人先讲话引出要来听听母亲的故事,并当作是记者去采访同学们。而学生的课外收获还是颇丰的,他们有的向大家介绍了名人名言,或作家写的关于母亲的文章,有的介绍了动物中表现伟大母爱的文章,像藏羚羊、母鸡的故事;还有的同学拿出各自的照片,讲述照片中包含的故事。印象较深的是有位女同学,照片中是她初一时生病休学,康复后,妈妈带她去游玩散心时拍下的照片,并且娓娓讲述了妈妈对她的爱,讲得情真意切,相当感人。

第三个环节:谢母恩,送祝福。

这堂课是为学生写作做准备的,除了练说之外,课堂练一下笔也是重要的。当时上这课时正好是三月七号,我就借题发挥,课件出示问同学们,明天是三八妇女节,你准备为妈妈做些什么?主持人很配合我,立即带头做出表态说要一朵花给妈妈,我很快予以肯定。接着,主持人又进行一次短暂采访,学生答案纷呈,有送卡片的,要回家帮忙做家务的,有帮助母亲捶背的,有要送花的,有的说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等等项目。紧接着,我又问,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与父母起点小冲突,或者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做孩子的心情。那么此时你最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以文字的形式写下几句话来。话音一落,学生就拿笔思索起来,我想他们肯定有话可写,就鼓励他们说你把想说又不能当面对妈妈的话写出来,借这节课的机会来宣泄一下你内心的情感吧。话音未落,学生已埋头动笔了。我播放着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陈百强的粤语歌《念亲恩》,自己也不禁陶醉在乐声里,我想学生不一定能听明白他在唱什么,但能在这舒缓的轻音乐中流泻下他们内心的感受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吧。一曲终了,学生手中的笔也停了。于是我们又开展了送祝福交流活动,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一次情感表白,“妈妈,我想对你说……”。应该说学生们都写的很好,很真实,很朴实无华。我例举学生写作如下:“妈妈,以前我认为你太唠叨了,觉得你很烦,现在我理解了,您也是为我好,谢谢你,妈妈!”“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您就像阳光温暖着我这颗幼苗,谢谢您!”“妈妈,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愿做你的儿子!”听着那么多学生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虽然谈不上有多少文采,但我确实是实实在在地被感动了一回。虽然内容较短但是真情实感,起到练笔效果,学生感觉有话可说。

第四个环节:抢背歌颂母亲的俗语、格言。

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能背好几首句子,例如: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法)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苏)母爱是女人心中是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尔扎克(法)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雨果(法),我记得学生背起来非常踊跃,可见学生课后花时间收集大量的资料,对母爱有了较深的印象,对准备好的同学,其他同学给予掌声鼓励,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了一节课。最后主持人寄语:敬爱的爸爸妈妈,敬爱的老师,此时,我们终于明白:世界上最令人折服的莫过于真理,而人世间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真情!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永远走不出父母爱的视线! 无论我们飞得多高,父母永远是我们爱的牵绊!

有关母爱的作文范文第3篇

1.文乃德之门面

欲知其德,先看其文,所谓言为心声。德育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流芳千古的名篇就是教育人的好作品。现在这个物欲横流、处处喧嚣的时代,尤其是在中学时期,德育活动,

2.文以德为灵魂

文章千古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听读说写,最后归为写,可见写的重要。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落后,写文章,不能下笔无言或者语言干瘪无味;要想写好作文,思想境界先要提高。学校里,课堂上,公布好人好事,激励大家。德育建设完善了,作文的质量水涨船高。每次活动或者交流之后,学生的作文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再也不是下笔千言、语言干瘪、三纸无驴的现象了。慧人慧语中说:“成绩似水,水成无边才叫海;团队如山,山有顶尖方为峰。”也就是说,成绩积少成多,浩瀚,团队积极努力,努力有成。同时,优秀者能够影响一个团队,优秀的团队既能影响带动一批人,又能影响无数团队。也就是说,让学生们从内心深深地热爱集体。

3.仔细阅读文章,吸取写作经验,加深学生的体验

引导他们去体验语言文字所蕴含的作者丰富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心的交融,情的共鸣,产生难忘的情感经历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语言蕴含的情感,必须凭借语言,反复阅读,增加感受,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

4.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实质是人文教育。多媒体形象逼真,活泼生动,孩子们感到其乐融融。多媒体有声有色,绘声绘影,学生们津津乐道,趣味浓厚。多媒体情景交融,突破时空,活灵活现,十分适合语文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可或缺。

二、作文之课前准备、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写作文之前,让学生们最好充分的准备,加上对学生们一连串的提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写作内容,以写“母爱是怎样的感情”为例。

生活日夜交替,春去秋来,在学生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会关心亲人、关心母亲。在活动中,让学生回忆过去,细心感受,体悟母爱,理解母亲的爱是世间爱的极致,理解母爱的全部尽是情,在此基础上,学会为人处世。同学们搜集有关母爱的格言名句、歌曲、文章等,酝酿情感。用最真挚的感情、最真实的体会、最朴实无华的文字说出、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你有没有最想和母亲说的一句话?有没有一句话在你心中藏了很久?有没有平时想表达的情感而没有表达出来?你有没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用真诚的语言对母亲表达你的爱完全是一种多余?你认为时间漫漫,来日方长,或者,你认为你表达出来你感觉到很不好意思?”

三、增加学生的活动,丰富想象

有的时候课外活动,我就仔细地观察到,很多孩子围在一起,观察一群蚂蚁在吃虫子,他们看得津津有味,有的聚精会神一言不发,有的好奇不已议论纷纷。有这样的好奇心,才能充分地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的孩子们条件优越,各式各样的玩具、工具、享受应有尽有,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些完全扼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和动手动脑的机会。孩子们走出房间,到处都是建筑物,尤其是城市的的孩子,到处都是摩天大楼,孩子们接近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们蹲在地上观察蚂蚁,在草坪上踢足球、摔跤甚至打滚,哪怕对一只昆虫研究来研究去,一块泥巴、一块奇异的石头,都会引起他们莫名的兴奋,要鼓励他们多参加活动,这是他们对世界、对自然发生兴趣的延续阶段,也是语言的发展阶段,这些都是作文的积累过程。

四、心平文章乃佳,引导学生豁达开朗

豁达是人生的珍宝,是智慧的源泉,开心是成功的基础,是驱逐黑暗的阳光。《圣经》说:“喜乐的心,胜过良药”,思想狭隘,生活忧苦,心情抑郁,焦躁不安,烦闷重重,容易作茧自缚,影响生活和学习,甚至容易走上极端,追悔莫及。有些人,才华横溢,却由于心理不健康,一生默默无闻,了无作为,十分可惜。只有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才能够面对不快而坦然,遇到烦恼而忘却。人生只有绝望,世上没有绝路,要拿得起放得下,谦和少怒,安详寡忧;豁达无敌,开朗吉祥,心路无阻,人生顺畅。

心理健康的人,志怀高远,脚踏实地,不屈不挠,如果坚持不懈的话可登陆成功;反之,心胸狭隘,患得患失,纵然才华横溢,天赋超人,也难创造伟业。

淡忘为佳,宽容为美,宽容无恼,洒脱多乐。和他人的隔阂,不耿耿于怀;他人对自己的冲撞,过后即忘。宽容增加心量,合作增长智慧。经常做一些活动,在班里提出“零起跑线”口号,激发学生努力向上,让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懂得和睦相处,懂得良性竞争,利用竞赛激发他们的拼搏精神,利用明星栏“周明星”“月明星”,让他们“比一比,谁最棒”,培养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优秀的带动大家,激发落后的奋进直追。让所有人都能够自觉地成为班集体的主人,让集体紧紧凝聚,团结一致,环境和谐,人人乐于付出,并且力争让这种思想根深蒂固,长大以后必然是一个有为的栋梁之才,必然对社会也能够有所贡献。

五、让学生“想学”,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关母爱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作文 模仿 小学生

作文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提起笔来不知如何下手的事常有发生。尽管老师再三强调把自已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顺序、有重点地描述下来就基本达到要求,可是学生还是不知道如何写。而通过模仿可以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迁移,使学生的作文在“仿”中见“活”,在“仿”中求“新”。因此,模仿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捷径”和创新作文的“平台”。

一、模仿例文表达方式,创新写作片断

从小学生的心理来看,他们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思维中的形象或表象通过积累逐步让位于概念。但这一发展转化还不够成熟,往往要借助于别人用过的一些方法或创作的一些形象来表达自已的思想认识,这样必然会出现模仿。由此看来,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地采用模仿是符合写作教学规律的。当然,模仿还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可以先从模仿例文的片断开始,使之在例文中学到丰富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方式,并能逐步创新写作片断。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对大榕树的描写就是一个读写训练的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叶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两棵皂荚树,并要求他们抓住特点,按静态描写的表达方法写一个片断。学生写得非常好,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们的学校坐落在莲花山下,龙津河畔,那里空气新鲜,景人。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操场中间的两棵皂荚树,它有四、五层教学楼那么高,枝干真粗啊,要三四个同学才合抱得过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从远处看,真像一把绿绒大伞,那翠绿的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皂荚树真美啊!

二、模仿例文思路,创新写作篇章

叶圣陶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在教学生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在通过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文章中心,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在阅读范文时把感知、理解表达的方式及时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找到与范文相类似的事物;然后,模仿范文中的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以读促写,写出真情实感,达到读写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在模仿中变迁,实现作文创新和提高。如语文第九册第九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少年闰土》、《一分试验田》、《一张珍贵照片》,这三篇课文在抓住人物的特点方面比较突出,堪称学生的习作范例。本单元的读写例话讲的又是这方面的写作知识,习作练习也是写一个人,并要求突出人物特点,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三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个问题:课文描写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通过细致,深入剖析《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所描写闰土这个生长在海边的农家孩子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使学生对抓住人物特点这一写作知识的学习得到理性的升华。学生认识到要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从外貌、性格、品质三个方面入手,而要表现性格、品质方面的特点,必须通过具体事例,对人物的行动,语言等进行真实生动的描述,这就为写好描写人物的作文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整个单元教完后,按照基训六“写一个熟悉的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的写作要求,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指导习作。这样,学生从读知写,以读带写,实现从阅读中学到知识向写作最直接的迁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作文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写出了童心、童趣。我班选送的习作《照片上的我》、《好大方的妈妈》、《爸爸变了》、《爱笑的李老师》等作文分别在省、市、县作文竞赛中获奖。

三、模仿例文,重在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是如此,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培养民族创造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模仿是创新的起点,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虽然模仿和创新是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但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创新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的孤立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应该注重生动活泼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当代世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集思广益,重组经验,发挥出创造的潜能。首先,要尊重学生自我,激发创作情趣。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写,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例如,用电教媒体、图画、表演等方式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学生轻松作文。其次,要培养想象能力,点燃创造火花。正如人们所说,鸟儿没有翅膀就无法翱翔蓝天,文章如果没有想象就会失去应有的魅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把景物写得更有特点,把人物特点画得更鲜明,可以指导学生综合生活中直接、间接积累,根据文章需要,重新组织,然后构思表达,写出来的也是生活积累,但不一定是自已亲身经历的。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再次,要倡导求异思维,发现全新思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们往往只看到其中的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如果我们能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事物,往往会独辟蹊径,有新的发现。例如,在教学生写有关“母爱”的作文时,不少学生只知道生病时母亲对自已的关心、照料,题材单一呆板。因此,可组织学生讨论“母爱”这一概念,让学生明白母亲的教诲、要求、督促是母爱,遇险时无私的保护是母爱,子女犯错误时的打骂,也是母爱。这样,学生的求异思维被打开了,就能写出有创新的文章。

有关母爱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留守儿童教育“三要”

1. 要多给关爱。留守儿童多住在亲戚家,有的甚至在朋友和邻居家,可无论在哪,他们都属于暂时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这种情况对他们的人格和性格总会有些影响,有的狭隘自私,有的偏激暴力,有的怯懦自卑,有的放纵肤浅。当这些留守儿童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多给他们以关爱弥补他们那份心理缺失。当然同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在留守儿童的身上时就难以改正。这是由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所决定的。

2. 要正确引导。留守儿童因为失去正常的父爱母爱而变成了问题儿童和难以教育的对象。但我们应该清楚,他们所失去的父爱母爱是暂时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他们的父爱母爱是以另一种行式存在着的,只是这种形式的爱有些艰难和苦涩。所以我们要对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让他们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他们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情绪和思想是可以传染的。我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次写作练习,题目是《父母的爱》。在我没作任何引导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写作,结果班级中11名留守儿童所写的内容出奇的一致,他们无一不在作文中诉说着父母走后自己孤寂的生活,以及没了父爱母爱之后自己痛苦的感受。这种情绪一下子蔓延开去,甚至到了怨恨父母的地步。如果任它滋长,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那就是在一周内与父母沟通一次,了解一下父母在城市的生活。当我得知他们都有了沟通之后,我又第二次命了同一个作文题――父母的爱。结果,这11名留守儿童,不约而同地写出了父母艰辛的工作和生活,也都流露出对父母的理解和同情。所以,正确的引导是教育好留守儿童的法宝。

3. 要加强管理。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势在必行。但因为某些客观因素,管理的力度不够,方法欠妥,这主要表现在各部门缺少协调管理的机制。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了,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学校、各个家庭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以积极稳妥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留守儿童教育“三不要”

1. 不要歧视。由于留守儿童的自身问题多,又难教育,所以很多教师谈留守儿童而色变。在学习上,留守儿童的成绩突出者不多,班级事务留守儿童的参与率也不高,这种现象也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关。在教师交给的任务中,他们的表现是让人堪忧的,所以许多班主任不愿把临时的一些任务交给他们做,总是担心他们做不好,这样久而久之,便有了歧视的态度,这种不信任、歧视的做法所带来的是留守儿童更大的失落感和自卑感,有的甚至造成了逆反心理,使本来就难以教育的留守儿童更是雪上加霜。因此,用公平、信任的态度对待这些留守儿童是教育好他们的基础。只有信任他们,才能打消他们心理上,总觉得自己是个另类的感情,也只有在公平、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