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中秋作文

小学生中秋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中秋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中秋作文

小学生中秋作文范文第1篇

哇茶几上摆满了好吃的:有香喷喷的月饼有各种新鲜的水果还有味美的烤鸡……

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快吃吧。”

“停!我有个节目谁能说一个关于月亮的古诗句才能吃月饼。”我歪着头说。

爷爷乐了说:“猴子捞月亮。”

“错。这是个故事名字不是古诗句。”

奶奶笑着说:“月亮像月饼。”

“这也不是古诗句。”

妈妈摇头晃脑地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错。这是歌名。”

该到爸爸了他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突然我发现爸爸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我说:“爸爸赖皮。这个不算。”

我要大显身手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像小鲤鱼吐泡泡一样地说。

哗——大家的手拍了起来。

我吃了一个月饼。看着他们流口水的样子就一人给了一个。

小学生中秋作文范文第2篇

小学生中秋节的日记范文一

中秋节到了,家家户户团圆了。每家每户都可以听到鞭炮声。

爸爸骑着摩托车,载着我去奶奶家过节。叔叔和爸爸、奶奶在厨房里准备丰盛的晚餐,他们煮的菜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真叫人嘴馋。

吃完了晚饭,快七点半了,许多人给我们送月饼。有各种各样的口味,有草莓味、菠萝味、香蕉味等。我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可是要等到月亮出来才可以赏月哦!

我和妹妹站在门外放烟火。烟火有的像波浪,有的像太阳花,有的像满天星,还有的像降落伞。

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升上了天空,照得大地亮堂堂的。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远处的星星像一颗颗珍珠。我们坐在大榕树下,边赏月边吃月饼,不由得想起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

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我该回家睡觉了。临走时,奶奶送给我一盒我最爱吃的草莓月饼,我高兴地和奶奶告别。爸爸骑着摩托车回家了。

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小学生中秋节的日记范文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农历八月十五,今天是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是家人团聚、品尝月饼、饮酒赏月的好日子。

我和爸爸妈妈吃完晚饭,等待着月亮公公的出现。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树叶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它一闪一闪的,好像在说:“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我们坐在阳台上,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我们拿出几个月饼,月饼有五仁的,黑芝麻的、莲蓉的。好吃极了!我想起了《古朗月行》里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吃完月饼我们一家去了楼外散布望月!天空中挂着一轮金色的明晃晃的圆月,好象深蓝色的天空中衬托着一个大玉盘。一阵风吹到身上,感觉真舒服!

小学生中秋节的日记范文三

今天是中秋节,学校放假了,一大早,我就起床了。今天可以好好玩玩,还可以吃好吃的东西,想到这里,我心里乐开了花。

下午,外公、阿姨他们都来我家做客,妈妈准备了许多好菜,有水煮活鱼、还有红烧肉、啤酒鸭等等,荤啊、 素啊样样齐全。望着一桌子香气逼人的菜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鸭腿狼吞虎咽地啃起来,惹得客人们一个个地哈哈大笑起来。

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边在阳台上等着月亮出来,一边吃月饼,突然看见天空中有一个“白玉盘”,哇!月亮仿佛像一位魔术师一样,一下子把天空变明亮了,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便深情地吟了起来“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唉,时间过得真快啊!马上就到睡觉的时间了,所以我们恋恋不舍地进入房间睡觉了。

啊!今年的中秋节过得真是快乐,但愿明年的中秋节也过得这么快乐!

看了小学生中秋节的日记的人还看

1.小学生中秋节日记

2.小学生中秋节作文日记

3.小学四年级作文中秋节

4.二年级中秋节日记50字

小学生中秋作文范文第3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特殊状况,使他们缺乏一定的家庭文化教育与情感交流。本文中笔者结合农村留守小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谈谈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他们也许没有充实的旅行生活、没有其他各种组织活动的入场券、没有新颖的电子科技产品、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组织、也没有良好的家庭知识引导。但是农村小学生也有着城市小学生所没有的独特的乡村环境,广袤的自然资源,纯朴有趣的乡村趣事。抬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低头河流弯弯,晴天风尘仆仆,下河捉泥鳅,上树掏鸟窝,雨天泥土裹裤腿……他们的生活朴实而又不失乐趣,调皮中带有野性。这样的生活给农村小学生带来用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只要正确引导其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让生活的泉水在作文中流淌,纠正作文认识偏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一样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

小学生写作常常用词混乱,缺乏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引导是构建知识的过程,以便完成其作文的主体内容。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语言表达。字词是组成作文的基础,是作文表达意思的工具。对于农村小学生,他们自小生活在农村,日常讲的是方言,对事物的语言表述夹杂很多地方性用语,而这些地方性方言很多难以用书面语表达出来,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生作文中存在一定的用词难题,很难将心中所想正确的表达出来。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所学词语,在校园内提倡讲普通话以规范学生的书面语,使得口语向书面语不断转化。倡导学生尽量用所学过的词语,恰当的使用词语可以让作文有血有肉变得更加生动、丰满。如果学生出现用词不当,老师应当先鼓励再改正,给足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时候犯错也是一种创造过程,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语言个性。

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存在抄袭、言语以及情感匮乏,很多小学生谈到作文就色变,不知道怎么写,对作文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俗语:“趣浓劳轻,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作文就不再是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恐惧,而是一种探索、追求。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引导学生克服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

一、开展活动

目前农村小学生知识匮乏,加之小学生接触作文不久,对作文往往素手无策,写作文时常常无话可说。因此,老师应该针对农村留守孩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组织孩子们开展喜闻乐见的作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例如当地民俗调查活动。

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婚俗寿礼,小孩满月抓周、造屋乔迁庆贺、开业造桥的规矩等等农家庆贺节日,有他们自己的方式:节俭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亲访友,喝上两盅,常常乐的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村特色的清明节插柳枝、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还有吃乌饭、包饺子、送灶、接财神、跳龙灯、贴春联,等等。在不同的节日,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其来历,使学生了解民俗、感受民俗、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习作。

另外,还可以把民间传统特色的游戏引进课堂,如在体育课上带领孩子们放风筝、转陀螺、踢毽子、滚铁箍、跳皮筋,既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又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还有了习作的活水源头。

二、展示优秀习作,让每个孩子有成就感

可以组织优秀作文展示,通过作文展示一方面给小学生表现自身的机会,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另一方面通过作文展示使学生更加肯定自己,提高对写作的认真态度,此外也暂时让没有得到表现机会的同学更加积极练习写作,以得到展现自己的机会。近年来,我辅导的孩子习作《采茶叶》《捉泥鳅》《放羊》《我和爷爷比学校》《摸田螺》《爷爷考驾照》《奶奶爱上呼啦圈》《我教外公发短信》……300多篇习作发表在各级报刊以及少儿杂志,学生摄取这些农村生活画面,写下来,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陶冶。

三、增加阅读量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量的阅读能使小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词汇,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农村没有图书馆、没有城市那样众多的书店。留守儿童,受经济条件限制,能购买书籍供其阅读的家庭有限,可见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是相当贫瘠,我们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少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图书角,确保学生有书可看,另外老师有计划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书交流,写读书笔记,征文比赛等,不仅促使学生阅读,还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生中秋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新媒体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75

人们通过文字的书写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他人传递信息。因此,一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习作能力,才能保证文字的合理运用和信息的良好传递。小学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字交流能力及文学素养的基础教学,对学生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下,教师也应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切实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小学习作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的意义

新媒体的出现和运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人们运用互联网收集、传递大量的信息资源,实现了即时交流,大大提升了工作、学习的效率。目前,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教育领域也开始将其运用在实践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媒体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具有提升课堂趣味性的重要意义。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学习意识未能完全形成,其学习动力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兴趣。新媒体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灵活生动。它运用多方面的资源,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其注意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有效培养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同时,新媒体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对丰富教学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新媒体能够将多种素材资源转化成教学资源,如声音、文字、影像等,为小学习作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同时,新媒体主要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而发展,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时,能够通过互联网迅速找到大量所需的资源,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另外,新媒体的运用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运用相应的新媒体平台,实现双方之间的即时沟通,及时解决习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在平台上相互交流写作心得,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小学习作教学中新媒体的具体应用

(一)丰富习作素材

素材是学生创作文章的基础,素材积累不足,学生便会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但是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阅读的资料有限,教师又无法要求他们在习作过程中去重新体验生活。新媒体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例如,在描写“牡丹”的习作中,很多学生都听说过牡丹,甚至知道牡丹是我国的国花,但是对于牡丹的具体种类、形态等并不了解。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关于牡丹的简介、图片、视频等,在习作前先在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上为学生展示所收集的素材,请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在每张图片旁都加上所展示的牡丹种类说明,并添加“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诗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使学生在了解不同种类牡丹颜色和形态的过程中,能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词,并体会到诗词中所描述的牡丹特征及其代表的含义。小学生十分容易被色彩斑斓的图片所吸引,能够认真观察每一幅图片,并尽可能多的记忆上面的信息。在观察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展示与牡丹相关的视频,展示牡丹成长、绽放的过程,使学生为生命的美丽而惊奇。随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写作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便会发现一些学生对牡丹繁多的品种十分感兴趣,还进行了仔细的描写;一些学生则着重描写了牡丹的代表意义,引入了教师提供的诗词;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在习作中感叹大自然和生命的奇妙。由此可见,运用新媒体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同时也实现了其思维的拓展,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为学生建立素材资源库。例如,运用QQ建立“习作资源群”,将每一次习作的素材上传至群文件中,在为学生布置习作题目后,要求学生前往群文件中查找相应的素材,通过素材获得思路的拓展。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优秀写作素材分享给全班同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从而将更多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实现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激发写作欲望

一讲到写作文,不少学生会大吐苦水,不是没内容可写,就是写得笼统,不够具体。尽管教师反复引导、提示、启发,学生还是无从下笔,只好通过编造、抄袭来交作文。那怎样突破这种困境呢?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让学生不再感觉生活单调,不再忽略身边的人与事。例如,在进行“写一种小动物”为主题的习作时,教师先提出习作要求,指导学生重点观察小动物的习性,并将小动物以视频的形式拍摄下来,传到班级的微信里,或在朋友圈上。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的观察重点明确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发上来的视频达到了二、三十条,有拍小金鱼的,有拍小仓鼠的,有拍小乌龟的……教师选择其中精彩的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多次播放,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学生就会产生写作的欲望与冲动,等到开始写作时,学生的思绪就会如泉水般涌出,真实而流畅。

(三)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进行习作的主要动力。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进行以“春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时,教师可以在习作前,先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并录制小视频传到微信朋友圈里。教师将优秀的视频集中起来,做成课件。在作文课前,播放给学生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并配以欢快的音乐,如《春天在哪里》等,使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知道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便能够立即进行回忆,并主动向教师和同学叙述自己回忆中的春天。在新媒体的运用和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充分融入了教师所创建的情境中,并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了用文字描述春天的欲望,激起了自身的写作兴趣。

在习作训练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抽象的题目,学生难以理解这类题目,就无法进行良好的创作。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实现教学情境的创建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题目。例如,在要求学生以“温暖”为题进行习作时,学生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身体感知上的温暖,但是无法对其内涵进行拓展。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创设温暖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温暖的内在含义。如为学生播放《为妈妈洗脚》的广告片,并询问学生看过广告片的感觉以及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怀,或是为学生播放具有正能量、传递温暖的视频,使学生充分理解温暖的真正含义。同时,在播放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遇到过的温暖事件,使学生充分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使其习作内容充实且蕴含丰富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提升习作水平。

(四)指导构思方法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新媒体教给学生习作的构思方法,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文章连贯有序。例如,在描写“中秋节”的习作训练中,若是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向学生介绍中秋节,学生便也会在习作中对教师提到过的内容进行简单拼凑。为指导学生进行良好构思,教师可以将PPT分成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中秋节的来源和时间等,其次向学生讲解古代中秋节的习俗,最后描述现代人过中秋节的习惯,并在每一部分设置过渡语,使学生在习作时也能够按照教师引导的思路,将文章写得井然有序,过渡自然。

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新媒体,为学生制作网络概念图。概念图就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教师运用这一手段,将学生每个阶段的写作内容显化出来,并以线段连接思路,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习作内容。这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对习作进行良好构思。

(五)建立交流社区

新媒体能够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甚至家长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建立习作交流社区,为学生、家长提供与教师共同交流的途径。例如,在安排学生进行习作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习作上传至博客、朋友圈、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学生在这些新媒体上看到自己的作品,会立即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获得习作动力,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习作任务。同时,在的习作的最后,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学生在获得积极评价后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刺激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此基础上,家长和学生也能够通过新媒体,对教师的评价进行反馈。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能够了解自身的不足,充分激发写作兴趣;家长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能够了解自家孩子的优缺点,明白指导习作的方向;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能够实现彼此的理解包容,进一步实现对孩子习作学习的鼓励与支持;而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实现彼此之间思维的碰撞,获得百花争鸣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实现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展。

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新媒体的运用也逐渐成为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现有的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年龄特征,合理运用新媒体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指导学生构思方法,从而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陶象胜.教学媒体融入 享受习作快乐――多媒体在习作起步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58-60.

[2] 袁贞宏.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6(1):134-135.

[3] 邱胜东.多媒体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 (10):149-150.

[4] 张燕.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巧用多媒体策略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 (1):59-60.

小学生中秋作文范文第5篇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这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1、体验自然风光,畅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先辈精神,叙述崇敬之情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让学生去采访了解烈士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的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感情,多数同学还联系自己做了真诚的反思,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相反!--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的心灵。

3、体验家乡富饶,倾诉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很难体现出真情实感。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体验家乡飞速发展,抒发振奋之情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小麦玉米绿带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富饶的理想。

5、体验乡情亲情,赞扬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6、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之苦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地点不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进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的大自然中进行!"农活"就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让习作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